营养需要与营养价值评定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对个体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以了解其营养状况是否正常,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方案。
营养评估方法有多种,包括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种。
一、主观评估方法1. 饮食调查法:通过问询被评估者的饮食情况,了解其日常饮食结构、食物摄入量以及饮食习惯等。
可以采用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调查法、饮食记录法等不同的调查方法。
通过分析饮食调查结果,可以初步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
2. 体格测量法:通过测量被评估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来评估其体型、肥胖程度以及肌肉量等。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等。
通过与标准值进行对照,可以初步评估被评估者的体重状况和肥胖风险。
3. 临床评估法:通过观察被评估者的皮肤、头发、口腔黏膜等外部表现,以及检查其指甲、舌苔、淋巴结等内部表现,来评估其有无营养不良的表征。
常用的临床评估指标包括贫血、皮肤干燥、口腔溃疡等。
通过综合分析临床评估结果,可以初步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
二、客观评估方法1. 生化指标法:通过检测被评估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白蛋白、血糖、血脂、尿肌酐等。
通过分析生化指标的数值,可以客观地评估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
2. 影像学评估法:通过使用X射线、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来评估被评估者的体成份、器官形态以及脂肪分布等。
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质量等。
通过分析影像学评估结果,可以客观地评估被评估者的体成份和脂肪分布情况。
3. 功能评估法:通过评估被评估者的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
常用的功能评估指标包括肌力、肺功能、心脏功能等。
通过分析功能评估结果,可以客观地评估被评估者的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种方法。
主观评估方法主要通过饮食调查、体格测量和临床评估等方式进行,客观评估方法主要通过生化指标、影像学评估和功能评估等方式进行。
动物营养学(研究方法)
第四节 生长实验
▪ 粪中干湿对计算无影响,但指示剂和营养物质含 量须来自同一粪样,其缺点是很难找到回收率很 理想的指示剂物质。要求指示剂的回收率在85% 以上才有效。
一、体内消化实验
(二)指示剂法 2、内源指示剂法
▪ 该法是指用饲粮中自身所含有的不可消化、吸收 的物质作指示剂。
▪ 特点:可减少将指示剂混入饲粮的麻烦,且用此 法测定饲料消化能和蛋白质消化率与全收粪法无 显著差异。
D A B 100% B A:基础饲粮养分消化率
F
B:顶替后混合饲粮养分消化率
F:被测饲料养分占混合饲粮该养分比例
一、体内消化实验
1、肛门收粪法
(3)实验步骤:
▪ 交叉实验可以减少动物对先喂正常基础料,后喂 顶替混合料不适应带来的误差,则用两组动物进 行交叉,如下表。被测饲料取代基础饲粮的比例 大小,是影响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取代比例过大, 会造成第一、二次饲粮中养分含量比例差异太大; 取代过少,被测饲料的代表性弱,将影响结果的 准确度。
(二)指示剂法
1、外源指示剂法
▪ 即从预试期开始就将指示剂加入日粮中混匀,喂 与试验动物,除每日只收集部分粪样外,其它与 全收粪法相同。试验期完,将所有收集的粪样混 匀,再分析粪中营养成分和指示剂含量。营养物 质的消化率用下式计算。
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100 日粪粮中中指指示示剂剂含含量量%% 日粪粮中中营营养养物物质质含含量量%% 100
一、实验设计 二、实验结果的线性分析法 三、实验动物、环境、饲粮及记录
四、群饲与单饲 五、任食与限食 六、纯合饲粮和实验动物
第五节 比较屠宰实验
一、比较屠宰实验的适用范围 二、屠宰方法和测定指标
侯水生水禽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营养需要量研究进展
AME
MJ/kg
Kcal/k g
14.33 3428
12.62 3019
11.56 2766
16.27 3892
11.51 2754
12.09 2893
10.85 2596
8.03 1921
9.09 2175
TME
MJ/kg
Kcal/k g
16.90 4043
14.87 3557
13.64 3262
3. 鸭常用饲料的代谢能值
试验测定了鸭常用25种饲料玉米、小麦、稻 谷、小麦麸、次粉、大豆粕、棉仁粕、菜籽粕、 花生粕、鱼粉等的代谢能值。
鸭饲料代谢能含量
原料名 称
干物质 (%)
玉米 86.0
小麦 88.9
稻谷 87.9
糙米 86.9
大麦 88.1
高粱 88.0
次粉 89.8
小麦麸 89.0
米糠 90.9
5936.94±339.78* 5424.14±155.52** 575.92±10.04 127.70±7.82 3.10±0.44 38.48±1.19** 0.58±0.15 1.68±0.53
0.0498 0.0002 0.0513 0.0026 0.4128 0.0005 0.4159 0.4230
0~28日龄补饲精料代谢能不低于:10.93MJ/kg 29~56日龄补饲精料代谢能不低于:11.35MJ/kg (苏秀侠等,1997)
肉鹅补饲精料的代谢能 代谢能:11.41MJ/kg
和粗蛋白质
粗蛋白:17.7% (曹光辛,1997 )
肉鹅补饲精料的代谢能 和粗蛋白质
四季鹅在育肥阶段补饲 精料的代谢能和蛋白质 含量
1228.02±324.07 37.43±19.01 608.51±132.01 179.21±95.13*
猪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营养需要的研究进展
物中的内源性氨基酸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相对 能反映饲料的可利用氨基酸水平。因此,在配合猪
而言低蛋白质水平饲料(如谷类和淀粉质豆类)的 日粮或分析氨基酸的需要量时 SID 更精确,然而,
36
中国饲料
2009 年第 10 期
SID 值会受基础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影响, 因而
也会受饲料摄入量的影响。因此,应该在相同的环
但 是 ,回 肠 末 端 氨 基 酸 表 观 消 化 率 (AID)测 值不能预测在猪体内可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
定技术(回肠末端瘘管技术、回直肠吻合术)易忽 量,不能用于实际的日粮配制中,这样就又提出了
视猪体内源性氨基酸分泌量对消化率测定值的影 回肠标准化消化率(SID)的概念。
响, 所以不能准确评定饲料氨基酸消化率 (李德
不 具 有 可 加 性 主 要 原 因 可 能 是 测 定 的 AID 值 和 区分导致产生特异性内源氨基酸的饲料原料。SID
日 粮 氨 基 酸 水 平 呈 非 线 性 关 系 (Fan 等 ,1994)。 值在配合日粮中具有可加性 (Stein 等,2005),既
(2) 由于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在消化物或者排泄 反映了 TID 又反映了特定内源氨基酸损失值,最
质日粮方面, 相比传统的消化能体系具有很大的 优越性。 所以我国猪饲料能量价值评定方面采用 净能体系指日可待。 1.2 猪 饲 料 氨 基 酸 消 化 率 的 生 物 学 效 价 评 定 氨基酸消化率是评定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营养价 值的重要参数。 饲料中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经历 了 粪 表 观 消 化 率 、 回 肠 表 观 消 化 率 (AID)、 回 肠 真 消化率 (TID) 等阶段, 目前标准化回肠消化率 (SID)相对科学并且得到国际的认可。表 2 总结了 有关饲料氨基酸效价的概念和缩写。
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评分标准
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评分标准一、膳食摄入量评估1.评估个体每日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乳类、油脂等,以及总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2.评估个体是否存在偏食或挑食现象,以及是否存在摄入不足或过量摄入某类食物的情况。
3.评估个体是否有控制饮食的意识,是否能够合理控制总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二、饮食结构合理性评估1.评估个体饮食结构的多样性,是否涵盖了五大类食物,并且各类食物的摄入比例是否合理。
2.评估个体饮食结构的均衡性,是否摄入了足够的谷物、蔬菜、水果、肉类、豆类、乳类等食物,以及是否摄入了适量的油脂和盐分。
3.评估个体饮食结构的科学性,是否符合膳食平衡的原则,以及是否符合个体的生理需求和健康状况。
三、营养素平衡性评估1.评估个体每日摄入的各种营养素是否平衡,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评估个体是否存在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量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某种营养素的特殊需求或限制。
3.评估个体是否有意识地补充营养素,如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等。
四、饮食习惯评估1.评估个体是否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分餐制、细嚼慢咽等。
2.评估个体是否喜欢吃零食、甜食、油炸食品等不健康食品,以及是否能够控制对这些食品的摄入量。
3.评估个体是否有良好的饮水习惯,如定时定量饮水、饮用足够的水量等。
五、饮食与健康关系评估1.评估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是否正常。
2.评估个体是否存在慢性疾病或潜在疾病风险,以及其饮食是否有利于控制病情或预防疾病发生。
3.评估个体是否有意识地通过饮食来调节身体状况,如控制体重、降低血压等。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通过建立数据库,收集和整理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和评定结果,可以方便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提高评定的准确性和效率。
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饲料营养成分的快速检测和数据分析,提高评定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 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促进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和应用发展。
意义
通过对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可以了解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生物学效价,为合理利用饲料资源、提 高动物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提供科学依据。
评定的方法和标准
方法
包括化学分析法、生物学评定法和饲养试 验法等。
标准
评定的标准通常根据不同动物品种、生长 阶段、生产目的等制定相应的营养需要量 和饲料营养价值标准。
考虑动物生理和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定
考虑动物的生理状态
动物的生理状态对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具有重要影响,如动物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未来评定方法将更注 重考虑这些因素。
考虑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气候、饲养条件等也会影响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结果。未来评定方法将更加考虑这些因素,以更准确 地评估饲料的营养价值。
建立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鱼粉
02
鱼粉是一种优质的蛋白类原料,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矿
物质,以及少量的维生素。
棉籽粕
03
棉籽粕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的蛋白类原料蓿
苜蓿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草料类原料, 同时也有大量的纤维。
青草
青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草料类原料,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 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以及少量的维生素。
1. 化学分析法
通过对饲料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其营 养成分含量。
3. 饲养试验法
第十二章营养价值评定(营养学)
四、动物组织和血液成分的分析 1.组织和血液常规成分 常规成分的分析 常规成分 2.组织和血液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 ⑴某些酶活性的分析 ⑵某些激素 激素的水平和活性的分析 激素
功能酶与相关元素和维生素的关系 功能酶 血浆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 血浆铜蛋白氧化酶 血浆黄嘌呤氧化酶
血浆中以焦磷酸硫胺素为辅酶的酶 红细胞中含黄素二核苷酸的谷胱苷肽原还 酶 红细胞或血浆中酪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转氨 酶 血浆丙酮酸羧化酶
第十一章 营养需要及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法(1.5H)
评定的方法: 评定的方法 1.毒性试验 鼠试验、不同动物试验。 毒性试验 2.化学分析 饲料分析、粪便成分分析、尿成 化学分析 分分析、组织血液分析。 3.消化试验 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尼龙袋法、 消化试验 离体法。 。
4.代谢试验 代谢试验 5.平衡试验 N平衡、N、C平衡、能量平 平衡试验 衡、矿物平衡。 6.生长试验 生长试验(饲养试验) 生长试验 7.其他实验技术 同位素示踪法、外科瘘管 其他实验技术 法、无菌技术法。
干草蛋白质的消化率为 67.1% 新日粮蛋白质的消化率为 71.93% 干草的蛋白质含量:12.4 % 燕麦的蛋白质含量:12 % 新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干草80%、燕麦20%) 80%×12.4 + 20%×12 = 12.32 % × × 新日粮中燕麦蛋白质占整个新日粮的%为 f =(20%×12)/ 12.32 =0.1948=19.48% × 燕麦蛋白质的消化率: D = [(71.93-67.1) / 19.48 ] ×100 + 67.1 = 91.89 % 看表7看表 4 91.9 %
三、离体法
单胃动物: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主要为①胃、 单胃动物 ②小肠。胃主要消化蛋白质,小肠的酶系较多。 所以,以胃蛋白酶代替胃的环境,以小肠液代 替小肠的环境对饲料处理,不溶解的物质为 “粪”。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1.AA平衡:体内合成蛋白质时,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都存在,并根据动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若饲粮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与动物的需要最接近,则表明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2.EFA:即必需脂肪酸。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3.热增耗(HI):又称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以热的形式散失。
4.营养需要:也称营养需要量,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简称“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值。
5.饲料添加剂:指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其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6.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在禽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得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饲粮的净能增加。
8.营养物质:存在于食物或、饲料中或动物体内有生理生化作用的化学实体物质。
9.消化:指动物采食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经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消化,让其中的大分子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10.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A:即限制性氨基酸。
指饲料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比值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此类推。
12.氨基酸的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提高的现象。
13.氨基酸的互补作用:两种或多种饲料混合使用时,由于各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彼此可取长补短,使混合后的饲粮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得以改善,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的效应。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因此蛋白质含量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也越高。
2. 氨基酸组成:人体需要多种氨基酸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氨基酸组成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蛋白质应该含有足够的必需氨基酸,且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应该适当。
3. 消化吸收率: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消化吸收率越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4. 生物价:生物价是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了蛋白质被人体利用的程度。
生物价越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5. 蛋白质来源: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其营养价值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动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较低。
综上所述,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需要考虑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消化吸收率、生物价和蛋白质来源等多个方面。
在选择蛋白质来源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营养价值高、易于消化吸收的蛋白质。
营养评分标准
营养评分标准
营养评分标准是指根据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多少,对食物进
行评分,以便人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从而合理搭配饮食,保持
身体健康。
营养评分标准的制定,对于个人的健康和全民的营养改
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营养评分标准的内容。
一般来说,营养评分
标准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
矿物质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食物的营养价值,帮
助人们更好地选择食物,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其次,营养评分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因
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的人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营养评分标准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调整。
比如,儿童
和青少年期生长发育迅速,对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的需求较大;孕妇则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叶酸、铁等营养素来满足胎儿的需要。
因此,营养评分标准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
再次,营养评分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地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
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不同,所选食材和食物。
幼儿园食物营养评估指南
幼儿园食物营养评估指南1. 引言幼儿园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摄入对于他们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幼儿园提供的食物能够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制定一份食物营养评估指南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简单的策略,帮助幼儿园评估并改善其食物供应的营养价值。
2. 营养评估原则在评估幼儿园食物营养价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均衡与多样性:幼儿园食物应提供各种不同食物类型,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来源和乳制品等,以确保儿童摄取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 适宜的能量供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活动水平,提供适宜的能量供应,以满足他们的生长发育需求。
- 限制糖和盐的摄入:过多的糖和盐摄入对儿童健康不利,因此应限制幼儿园食物中的糖和盐含量。
- 安全与卫生:确保幼儿园食物的安全性和卫生性,包括食材的新鲜度、加工和储存的卫生条件等。
3. 食物营养评估指南以下是一些简单的食物营养评估指南,供幼儿园参考和实施:- 制定食物计划:制定一周的食物计划,包括早餐、午餐、加餐和晚餐,确保各个餐次提供多样化的食物。
- 关注食物分类:确保每餐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来源和乳制品等食物,以满足儿童的各项营养需求。
- 控制食物份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食量,控制食物的份量,避免过量或不足。
- 提供新鲜食材: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避免使用过多的加工食品。
- 合理搭配食物:根据食物的营养特点,合理搭配食物,提高吸收和利用率。
- 监控食物质量:定期检查食材和食物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
4. 结论通过制定食物营养评估指南,幼儿园能够更好地评估和改善其食物供应的营养价值。
遵循均衡与多样性、适宜的能量供应、限制糖和盐的摄入以及安全与卫生的原则,幼儿园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健康、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其健康和发展。
3(2)食物营养价值评定
(mg) (mg)
(%)
饭 稻米(标一〕 捞、蒸 0.21 0.07
33
0.06 0.03
50
4.1
1.0
24
饭 稻米(标一) 碗蒸
0.21 0.13
62
0.06 0.06
100
4.1
1.6
30
粥
小米
熬
0.66 0.12
18
0.03 0.03
30
1.8
1.2
67
馒 富强粉 发酵、蒸 0.07 0.20
☺ Wolever 等对34 名糖耐量异常( IGT) 患者为期4 个月的饮食干预结果 与此相似2
☺ Miller等对1988~2002 年间14 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试验的元分析结 果显示, 与高GI 饮食相比, 低GI 饮食使HbA1c (绝对值) 降低了0.43 % ,糖基蛋白(相对值) 平均减少了7.4 %3
The end
可见,饲料消耗值越小,动物体重增加越多, 表明这种饲料的营养价值越高。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定
(四)食物血糖指数与食物血糖负荷
食物血糖指数(GI):可评价食物引起餐后血糖 反应的一个生理指标。
GI值=
被测食物(50g)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 等量葡萄糖(50g)餐后2h血糖曲线下面积
100
高血糖指数与中低血糖指数的界点
81.6 100 69 45 64.9 88.1 39.1 18.5 32.6 27.2 13.6 60.3 40.3 72 25 43 49
食物血糖负荷(GL)
☺食物血糖负荷(glycemic load, GL)可以更全面 地反映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GL>20的为高GL食物; •GL在10~20的为中GL食物; •GL<10的为低GL食物。
食物营养价值评价
食物营养价值评价一、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食物的营养价值:是指食物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影响食物营养价值的因素:种类: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能满足人体的需要比例:营养素之间的比例是否适宜其他:★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程度★储存、加工和烹调的影响(一)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1、测定方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微生物法、酶分析法❖实际工作中,常通过查阅食物成分表,计算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和他们之间的各种比值,初步评定食物的营养价值2、评价:营养素的种类和营养素的含量越接近人体需要,表示该食物的营养价值就越高(二)营养质量指数❖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al quality,INQ ):指营养素密度与能量密度之比,是Hansen 在1979年推荐作为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指标。
公式如下:营养素密度:指食物中某种营养素含量占参考摄入量的比能量密度:指该食物中所含能量占参考摄入量的比1、INQ 的计算方法:(1)查《食物成分表》,找出某种营养素含量;(2)查膳食中国居民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确定某一人群能量与营养素膳食参考摄入量;(3)计算某种食物的营养素密度:公式:营养素密度=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4)计算某种食物的能量密度:公式:能量密度=能量含量/能量素参考摄入量(5)计算某一食物中营养素INQ 值:INQ 某营养素密度某种营养素含量/该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所含能量/能量参考摄入量 能量密度公式:INQ=营养素密度/能量密度2、评价(1)INQ=1:表示食物的该营养素与能量含量对该摄入量的人的营养需要达到平衡;(2)INQ>1:表示食物该营养素的摄入量高于能量,故INQ≥1,为营养价值高;(3)INQ<1:表示此食物中该营养素的摄入量低于能量的摄入,长期食用此种食物可能发生该营养素的不足或能量过剩,其营养价值低。
(三)食物利用率❖食物利用率:是指食物进入体内后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定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养分利用 率是动物营养学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时间的 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随着动 物营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研究方法也在不 断地改进和完善。对不同的动物,不同的生 产目的以及不同的营养物质,其研究方法也 不尽一致。本章主要对评定饲料养分利用率 及营养需要量中常用的消化实验、平衡实验、 饲养实验、比较屠宰实验以及同位素示踪、 外科造瘘和无菌技术等饲予动物已 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粮或饲料,对其增重、产 蛋、产奶、耗料、每千克增重耗料、组织及血 液生化指标等进行测定,有时也包括观察缺乏 症状出现的程度,确定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或 比较饲料或饲粮的优劣。生长实验是动物营养 研究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多的综合实验方法, 但由于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实验条件难 于控制得很理想,实验准确实施较困难。
其他实验技术
同位素示踪法 外科造瘘技术 无菌技术
思考题
何谓饲料的营养价值?其评定意 义何在? 常用的消化试验方法有哪些?它 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试述强饲排空法测定鸡饲料能量 消化率的主要步骤。
比较屠宰实验
比较屠宰实验的适用范围:
比较动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体成分的变 化,可以是总体成分,也可以是各组织 器官的成分变化,需定期屠宰有代表性 的动物。 比较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动物沉积蛋白质 和脂肪的能力,常饲予不同品种或品系 的生长动物同样的饲粮,然后进行屠宰 分析。
比较不同营养水平对体成分的影响,一般 在生长实验的基础上为获得更多、更详细 的资料。例如,为了进一步了解饲粮营养 水平对机体能量、蛋白质、脂肪、骨骼钙、 磷以及肝、肌肉等组织器官中微量元素和 维生素含量的影响,需在饲养实验基础上 再进行屠宰实验。
化学分析法 消化实验 平衡实验 生长实验 比较屠宰实验 其他实验技术
一、化学分析法
饲料成分分析 粪便成分分析 尿成分分析 动物组织和血液成分的分析
消化实验
体内消化实验 全收粪法 尼龙袋法 离体消化实验 消化道消化液法 人工消化液法
平衡实验
研究营养物质食入量与排泄、沉积或产品间的数 量平衡关系的实验称平衡实验。平衡实验一般用 于估计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饲料营养物质的 利用率。但矿物质元素因受内源干扰大,B族维 生素受肠道微生物合成的干扰,平衡实验一般难 达到目的。平衡实验主要包括氮平衡实验、能量 平衡实验和碳、氮平衡实验。 氮平衡实验 能量平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