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4月试题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四月份阶段性测试高二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皇帝制3.“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

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了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

这实质上反映了A.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B.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D.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4.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

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这一做法A.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 B.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C.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D.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5.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B. 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出现的一项制度C. 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 东汉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6.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相权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皇权不断加强 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7.秦代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出土秦简曾载:南郡的监御史因罪逃亡后,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的监察。

这可用来说明秦代A.重视地方权力监督 B.监察权侵夺行政权C.地方实行三府分立 D.君主权力至高无上8.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阳泉一中2022——2023学年二学期期中考试年级高二学科历史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 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 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C. 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D. 民贵君轻——“以法治国”2.先秦诸子中,儒家主张“仁”以血缘为基础,强调等级秩序;墨家主张“仁”要“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使彼此利益兼而为一。

儒墨关于“仁”的主张( )A.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B.目的是重构社会价值C.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3.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汉光武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 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

这表明()A.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 B.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C.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 D.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4.“华夷之辨”是历史上时常探讨的主题,春秋战国时期,其主要侧重于“以华或礼(即华夏礼乐文明)变夷”;魏晋时期,“华夷之辨”的中心转向了“华梵(佛教)之辨”;到了明清时期,实际上蜕变为“中西文化之争”。

这反映出()A.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改造作用 B.思想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不懈追求C.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源远流长 D.士大夫巩固汉族文化主体地位的努力5.《汉谟拉比法典》中多次出现耕犁、耕牛等词汇。

此外,对有关出租和耕耘土地,放牧和管理牲畜以及修建管理果园等事,该法典也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2022~2023年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

2022~2023年高二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

选择题周人是用“夏”来称呼以周邦为首的反商联盟,所谓“诸夏”或“诸华”,是各诸侯国以整体的名义,一体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所宣示的自称。

这一变化A.成为传统华夷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B.助推了“家天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C.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心理文化认同D.为周朝实行宗法分封提供政治前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华夏”包含的主体随着西周统治的确立和扩展而扩展,因此有助于形成大一统的心里文化认同,故选C项;A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华夏”概念的变化并不是周朝实行宗法分封的政治前提,排除D。

故选C。

选择题在《春秋》《左传》《公羊传》等文献记载中,周朝时期,只有诸侯的“同母之弟”才称“弟”,异母弟则称之为“公子”。

这主要是为了( )A.体现礼乐教化B.强化宗法观念C.维护母系权威D.突出分封差别【答案】B【解析】从西周宗法制来看,异母弟属于庶子,不是嫡子,因此这一规定是为了强化宗法制的嫡庶之别,故答案为B项;这一规定属于宗法制的内容,没有体现出礼乐教化,排除A项;宗法制是为了维护父系权威,排除C项;这一规定不是分封制的内容,排除D项。

选择题西周时期,周天子向受封者颁发“授民授土”的册命书,并由史官当众宣读,受封者获得官属、奴隶、礼器、仪仗等,并要遵循朝靦周王的礼仪“立中廷,北向”,这一史实说明当时A.中央集权的加强B.官僚政治的形成C.君臣关系的强化D.儒家伦理的认同【答案】C【解析】周天子向受封者颁发“授民授土”的册命书,受封者应“立中廷,北向”,即向周王行拜见之礼的礼仪,这一活动强化了周天子与受封者的君臣关系,故选C;西周中央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排除A;西周实行贵族政治,排除B;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排除D。

选择题据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津关令》记载,汉初在帝国东西部之间设有关、津,并利用其间的山河险阻构筑了一道自南向北的要塞。

汉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防范诸侯王的叛乱B.抵御匈奴人的侵扰C.推行官营商业政策D.有效掌控人口资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的郡国并行制容易带来诸侯势力坐大的问题,故为了防范诸侯王的叛乱,帝国不仅在东西部之间设有关、津,而且利用其间的山河险阻构筑了一道自南向北要塞,由此将帝国的疆域分为区别对待的“关中核心区”、“关外直辖地”和“关外王国”,以之为依托,层层实施朝廷的地域控制,故选A。

贵州省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贵州省石阡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石阡民族中学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计4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及其北部,发展起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早地农业;长城以北和广大西部地区,狩猎经济较发达,出现游牧经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逐渐发展成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南方和滨海地区,采集和渔猎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这反映了A.早期国家出现促进了农业进步B.当时中国北方农耕文明较南方发达C.人类的生产纯粹依赖自然资源D.中国早期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明显2.秦朝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莽),以辄相报也。

书有亡者,亟告官……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

”“隶臣妾老弱不可诚信者勿令”,即男奴、女奴、年老体弱以及不足信的人,不要派去递送文书。

这反映了秦朝A.重视保障文书传递的及时性B.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C.重新调整了国家的行政区划D.建立全国性邮驿制度3.明初,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古徽州及周边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

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大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

这表明当时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C.商业活动助推集镇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驰4.明代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

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下学期4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诸子百家学说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其中主张“尚贤”治国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位卑未敢忘有优国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出自A.儒家B.道家C.法家D.佛教4.欧洲史学的源头在A.古希腊B.罗马C.拜占庭D.俄罗斯5.下面这张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难民,这一群体备受国际关注。

难民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战争和地区冲突B.宗教或部族矛盾C.自然灾害的发生D.国际人才的交流6.把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传入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是A.土耳其人B.阿拉伯人C.印度人D.突厥人7.南宋时期,中原以茶叶换取青藏高原的良马,形成茶马互市,这与哪条商路有关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草原丝绸之路D.西南丝绸之路8.随着殖民侵略不断深入,英国的文化侵略还是对印度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响: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

对英国文化侵略的正确理解是A.印度的民族文化被同化B.推动了印度的文化重构C.导致印度排外主义盛行D.阻碍了对印度殖民进程9.下面是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A.中国的双半社会性质不断加深B.民族意识随列强侵略的加剧得到强化C.国人追求民主的观念持续更新D.国人探索向西方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10.下列对文化传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D.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的继承11.如果要研究距今约5000 年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长江下游的历史,可选择A.良渚古城遗址B.姜寨遗址C.龙山文化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四月份检测(二)历史试题(Word版)

2021-2022学年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二四月份检测(二)历史试题(Word版)

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四月份检测(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一、单选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具体表现在①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四大帝国纷纷解体②诞生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民族国家③英帝国疆域内的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④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其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

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4.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下列关于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②“66%移居美国的移民来自英国,大规模的向外移民源于经济的发展③“在这一时期,国际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④“法国、英国从中国征集了近50万劳工作为其军事后援”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5.在美洲文化中,有一个神奇的事物----奇普。

奇普由一根横着的主绳和垂挂于其上的密密麻麻的绳子(垂绳)组成。

现存最太的奇普竟是一卷日历(如图),共有762根垂绳,其中730根垂绳通过距离间隔分成24股,正好是2年、24个月、730天。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奇普记载了“玛雅历”B.印第安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C.使用奇普记事的是印加人D.奇普是阿兹特克人记录事件的载体6.伯利克里在为悼念与斯巴达人的战斗而牺牲的雅典士兵的悼词中称:“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

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二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严州中学高二4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结合西周分封制有关知识,观察孔子十四世祖示意图,由此可以得出孔子是受封于A.宋的商朝旧贵族后裔 B.鲁的周公长子后裔C.宋的姬姓贵族后裔 D.鲁的微子启后裔2. 《汉书》记载:“(战国时楚国将军庄蹻)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A.“西南夷”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 B.秦朝开辟“五尺道”加强与“西南夷”的联系C.秦在“西南夷”任命官吏纳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D.“五尺道”的开辟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3.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

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其“定型”的主要表现在①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②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③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④确立摒弃法治,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4.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

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

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

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

”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5.史载:元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其中的“都省”应该是指A.中书省 B.行省 C.尚书省 D.门下省6.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2022-2023内内内内内内内4内内内历史内内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如表为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这反映出先秦思想家()C. 对社会矛盾成因的深入剖析D. 对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抨击2. 有学者认为,汉代采用“王霸道杂之”的统治方式,即“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与“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相结合。

这一方式体现了()A. 诸子百家思想的趋同性B. 儒家仁政思想的普适性C. 政治意识形态的现实性D. 法家治理意识的灵活性3. 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

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儒家的义理。

据此可知,宋明理学旨在()A. 重建儒学的正统地位B. 强调儒学的教化作用C. 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D. 批判佛道的虚无学说4. 王阳明针对当时思想界的流弊指出:“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

”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据此可知,其解决流弊的主张是()A. 天人感应B. 格物致知C. 存理灭欲D. 知行合一5.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强大;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 对世界文化没有积极作用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 不如西方文明有积极作用D. 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6. 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

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请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A. 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B. 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C. 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D. 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7. 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 抨击愚昧B. 倡导平等C. 讽刺贪淫D. 推崇人性8.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江西师大附中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命题人:审题人:2021.4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Ⅰ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受封的几个大诸侯国,如齐、鲁、晋、燕等,在夏商时期皆为蛮、夷、戎、狄各族所居,长期徘徊于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阶段,分封制推行后,这些封国所在地区元例外地建立起奴隶制政权。

由此可见分封制()A.使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B.初创了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建立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2.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

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

这些规定()A.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B.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D.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3.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设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

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

这些措施()A.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B.体现了西汉治理边疆的灵活性C.旨在缓解郡国制度的问题D.阻碍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开展4.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

这说明南朝()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B.用官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C.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D.世族子弟直接继承父祖官爵5.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本质上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社会集团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

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时代,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发生了激烈的斗争,引发了连续的政治危机。

科举制的实施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

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A.没有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形式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C.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D.导致寒门庶族对政权的垄断6.表1是由宋人文集中抽样出的206例士人阶层女性阅读者的墓志资料统计而成的。

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肇州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1.早在春秋时期,《礼记》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将这种精神赋予了具体的指向。

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种内涵A.以人为本B.家国情怀C.天人合一D.自强不息2.吴国贵族自称是太伯(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之后,但很长时间内却并未表现出亲近华夏的一面。

而在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吴国获得了华夏的支持。

这为吴国进入中原地区,参与其他华夏诸侯国盟会、争霸提供了依据。

这反映了A.夷狄普遍认同华夏文化B.吴国贵族具有华夏血统C.周天子的统治日趋稳固D.政治利益影响华夏认同3.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汉字便陆续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在周边国家形成一个“汉字文化圈”。

朝鲜、日本等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

汉字的向外传播A.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发展B.加快了汉字的转型简化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D.增强了各地的民族认同感4.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云冈石窟建设进入晚期。

与中期造像相比,菩萨造像大多身形修长,身缠帔帛,神情高傲,给观者以洒脱超然之感,而这种形象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仙形象相符合。

这反映当时A.佛像雕刻技术日益创新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D.民族交融进程停滞不前5.据史载,从公元630年到894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和迎送唐使的使团有19次。

随同他们而来的,多则五、六百人,少则一、二百人,除随从和水手外,还有大批留学生、学问僧和各种文化技术人员。

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A.推动了四大发明东传B.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造就了大东亚文化圈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转型6.《耕织图》是中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

清代最初由宫廷画师临摹宋代《耕织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

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王国维说:“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

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己立者同。

”这表明()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2.“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

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

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

”这种现象渊源于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 C.道教 D.佛教3.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4.“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其中的“天”是指 (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5.“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6. “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为齐威王B.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C.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7.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A.蕴含专制主义思想B.实现了对地方 直接管理
C.缺乏人文主义精神D.平衡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周朝君臣关系强调臣子对周王的效忠和人身依附,与后世“君为臣纲”的专制政治思想相符,A项正确;分封制是对地方的间接管理,周朝并未出现中央集权,排除B项;“缺乏人文主义精神”的说法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平衡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说法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5.明代嘉靖初,王文显墓志铭中记述其训示子侄:“商与士,异术而同心。”王文显不仅早年弃儒就贾,而且能站在士商相通互识的高度理解义利之辨。这一现象( )
A.缘于主流思想的动摇B.利于向近代社会转型
C.反映了四民结构调整D.改变了传统社会观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嘉靖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王文显认为“商与士,异术而同心”且“王文显不仅早年弃儒就贾,而且能站在士商相通互识的高度理解义利之辨”,这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的现象,这有利于商业和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向近代社会转型,B项正确;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没有动摇,史实错误,排除A项;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结构没有调整,排除C项;可以说冲击了传统社会观念,改变了传统社会观念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
6.如图是中国1915-1922年间民族工业发展基本状况,结合所学判断,出现表中所示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年代
布机(台)
煤炭(吨)
生铁(吨)
纱锭(枚)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新津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遵循先代旧制B.因时进行变革C.加强思想控制D.强化专制统治3. 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B.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C.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4.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A.长期分裂B.民族融合C.统一北方D.阶级矛盾5.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C.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赋役D.限制地主兼并土地6.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束缚7. 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8.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在教义方面的共同点有()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通过教士等神职人员得救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④信徒人人可以成为祭司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9.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州市二中高二级4月月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命题人:陈国建
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分封制的推行
B、更好地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
C、加强统治者内部的团结
D、维护周王室王权的稳定
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室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3、西周与商朝相比,在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点
...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宗法制
C、实行分封制
D、压迫奴隶和平民
4、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5、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6、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D井田制的兴衰
7、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8、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废分封,行县制
9、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最强的国家,主要是因为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工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10、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11、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农奴制度的阻碍
B、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C、国内市场狭小
D、自由劳动力缺乏
1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3、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
14、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传统影响
B、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C、中外反动势力的破坏
D、资本主义力量弱小
15、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重大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保国会的成立
C、《时务报》的创办
D、“公车上书”
16、19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除了俄国外还有
A、日本
B、意大利
C、美国
D、德意志
17中国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产生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D、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18、戊戌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是
A、爱国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B、光绪皇帝和部分清政府的官员
C、开明地主阶级和爱国知识分子
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
19、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20、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B、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C、国际环境是否有利有关
D、国土面积的大小有关
二、非选择题: 21、(2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

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

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

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

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4分) (2)材料一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
(3)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6分)
(4)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

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

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

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

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请回答:
(1)从材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不得抄录材料原文)(6分)
(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分)
(4)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