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13章
中药药剂学
药典外标准
• 部颁药品标准-有法律约束力
– 1963:西药174种,其中制剂97种 – 1974:抗生素及其制剂102种
• 部颁药品卫生标准 • 地方标准:已废除(2001.12.1)
药品管理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 – 1985.7.1 – 2001.12.1 – 2002.9.15 实施条例
药剂学的发展:古代
两宋时代(AD960~1279) AD1076 设立了太医院卖药所(后改称太平惠民局)及 修合药所(后改称和剂局) AD1080 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剂规范中成药 788种
明清时代(AD1368-1911) 李时珍 AD1518-1593《本草纲目》 剂型近40种
药剂学的发展:近代
• 新药审批办法 – 1985.7.1 新药审批办法:卫生部 – 1999.5.1 SDA修订 新药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 2002.12.1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GLP:药品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 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 绪论
中药药剂学概述 药剂学的发展 药物剂型的分类 药物剂型选择原则 药剂工作的依据
1.1 概述
基本概念
• 药剂学(Pharmaceutics)
– 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 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科。
• 中药药剂学:
–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 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 应用性和技术性学科。
• 胃肠给药 • 非胃肠给药
– 注射 – 皮肤 – 黏膜 – 呼吸道
中药药剂学
第一章绪论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药物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原料药和药品药品原料药经加工制成的成品,可直接应用剂型原料药经加工制成、适合于应用的形式制剂根据标准制成的、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应用的药品中成药以中药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夏商时代:药酒,粬(酵母)商汤时期:伊尹首创汤剂,总结出《汤液经》春秋战国:我国现存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秦汉时期:《五十二病房》-丸剂东汉-《神农本草经》-丸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10多种剂型,赋形剂,炮制晋唐时代: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首次提出“成药剂”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宋时代:《太平惠民和局方》-我国历史上由官方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明清时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剂型近40种吴尚先-《理瀹骈文》-外治法专著中药药剂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9版-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现行为2010版,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卷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三章制药卫生热源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灭菌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全部杀灭的技术。
防腐是指以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技术。
消毒是指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技术。
无菌物体或一定介质中无任何或的微生物。
卫生检验方法热原检查:家兔法无菌检查:薄膜滤过法、直接接种法微生物限度检查: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含药材原粉的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10000cfu细菌内毒素检查:鲎试验法层流洁净技术是用高度净化的气流作载体,将操作室内的尘粒以平行层流状态排出的空气净化方式。
《药剂学》Pharmaceutics
❖ 药剂学的宗旨 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 药剂学涉及的相关学科 数学、化学、物理、生物 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化学、中药学 化工原理、机械设备
❖ 剂型的重要性 无型不成药(原料药无法给药) 疾病——剂型(急症缓症) 药物——剂型(作用疾病类型、作用速度、
作用部位、毒副作用、疗效等)
药剂学的基本任务 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
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足医疗卫 生的需要。
药剂学的具体任务
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三大支柱:制剂技术、药用辅料、制剂设备
本课程内容提要 第二篇 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
第9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1学时) 第10章 表面活性剂(2学时) 第11章 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1学时) 第12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4学时) 第13章 粉体学基础(2学时) 第14章 流变学基础(1学时) 第15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4学时)
制剂:制剂的研制过程。
制剂学:研究制剂的理论和制备工艺的科学。
药物的传递系统:新剂型、新制剂、新技术的 总称。包含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 排泄特征;药物的作用机制。
方剂:按医师临时处方,专为某一病人调制的 具有明确的用法和用量的药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的配制、服用等有关技术和 理论的科学。
(四)中药现代剂型的 整理、研究与开发
传统剂型(膏、丹、丸、散等)
现代剂型
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继承、整理、 发展中药传统剂型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剂型,是 中药走向世界的重要体现。
如复方丹参滴丸、清开灵注射液
2016中药药剂学习题集与参考答案(选择):第13章 丸剂
第十三章丸剂习题选择题【A型题】1.下列关于丸剂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适用于慢性病B.为重要的传统中药剂型C.溶散、释放药物快D.操作不当易影响溶散、崩解E.成品难符合药品卫生标准2.丸剂中疗效发挥最快的剂型是A.水丸 B.蜜丸 C.糊丸 D.蜡丸 E.滴丸3.下列关于水丸特点叙述不当的是A.可掩盖不良气味B.表面致密不易吸潮C.药物的均匀性及溶散时间不易控制D.成品质量容易控制E.溶散、显效慢4.下列不适宜作为水丸赋形剂的是A.蒸馏水 B.黄酒 C.淀粉浆 D.米醋 E.药汁5.下列水丸制备工艺流程正确的是A.起模→泛制成型→盖面→干燥→选丸→包衣→打光→质检→包装B.起模→泛制成型→干燥→盖面→选丸→包衣→打光→质检→包装C.泛制成型→干燥→选丸→盖面→包衣→打光→质检→包装D.起模→泛制成型→盖面→选丸→于燥→包衣→打光→质捡→包装E.泛制成型→盖面→于燥→选丸→包衣→打光→质检→包装6.制备防风通圣丸所用滑石粉的作用是A.起模 B.成型 C.盖面 D.包衣 E.选丸7.水丸起模的操作过程是A.将药粉加人逐渐泛制成成品B.加润湿剂逐渐泛制的过程C.将药粉制成直径0.5~1mm大小丸粒的过程D.使表面光洁的过程E.将成型的药丸进行筛选,除去大小不规则的丸粒的过程8.水丸盖面的目的是A.使丸粒增大B.使丸粒表面光洁、致密、色泽均匀C.使丸粒崩解时限延长D.使丸粒崩解时限缩短E.使丸粒含菌量降低9.下列关于蜜丸制备叙述错误的是A.药材经炮制粉碎成细粉后制丸B.药材经提取浓缩后制丸C.根据药粉性质选择适当的炼蜜程度D.根据药粉性质选择适当的合药蜜温E.炼蜜与药粉的比例一般是1:1~1:1.510.下列指标,哪个是“中蜜”的炼制标准A.蜜温105~115℃,含水量17%~20%,相对密度1.35 B.蜜温114~116℃,含水量18%,相对密度1.35C.蜜温116~118℃,含水量14%~16%,相对密度1.37 D.蜜温119~122℃,含水量10%,相对密度1.40E.蜜温126~128℃,含水量4%~6%,相对密度1.47 11.下列关于炼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炼蜜时有嫩蜜、中蜜、老蜜三种规格B.中蜜炼蜜温度为116~118℃,并有“鱼眼泡”出现C.老蜜的相对密度为1.40D.嫩蜜的相对密度是1.37E.炼蜜的目的是杀灭微生物,破坏酶,除杂质和增加粘性12.制大蜜丸炼蜜时,老蜜含水量是A.<10% B.<12% C.10%~12% D.14%~16%E.<15%13.下列蜜丸的制备工艺流程正确的为A.物料准备→制丸条→分粒及搓圆→整丸→质检→包装B.物料准备→制丸块→搓丸→干燥→整丸→质检→包装C.物料准备→制丸块→分粒→干燥→整丸→质检→包装D.物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及搓圆→干燥→整丸→质检→包E.物料准备→制丸块→制丸条→分粒及搓圆→包装14.下列何物常作为手工制蜜丸的润滑剂A.软肥皂与甘油的融合物B.蜂蜡与芝麻油的融合物C.药用乙醇D.石蜡与芝麻油的融合物E.蜂蜡与液体石蜡的融合物15.塑制法制备水蜜丸,当药粉的粘性适中时,蜜与水的用量比例正确的是A.蜜:水=1:1 B.蜜:水=1:2 C.蜜:水=1:3 D.蜜:水=1:4 E.蜜:水=1:516.下列关于浓缩丸叙述中错误的是A.浓缩丸又称药膏丸B.体积和服用剂量减小C.与水丸比卫生学检查更难达标D.可以水、蜂蜜、蜜水为赋形剂制丸E.吸潮性较强,包装时必须注意密封防潮17.现行药典中规定,大蜜丸、小蜜丸含水量不得超过A.8.0% B.9.0% C.10.0% D.12.0% E.15.0%18.在下列制剂中疗效发挥最快的剂型是A.水丸 B.蜜丸 C.滴丸 D.浓缩丸 E.糊丸19.在下列制剂中疗效发挥最慢的剂型是A.水丸 B.蜜丸 C.滴丸 D.浓缩丸 E.糊丸20.制备蜡丸时用的辅料为A.蜂蜡 B.石蜡 C.液体石蜡 D.川白蜡 E.地蜡21.下列丸剂中不能用泛制法制备的是A.水丸 B.蜜丸 C.水蜜丸 D.浓缩丸 E.糊丸22.下列不需要检查溶散时限或崩解时限的丸剂是A.水丸 B.小蜜丸 C.大蜜丸 D.浓缩丸 E.糊丸23.下列不需要进行水分检测的丸剂是A.水丸 B.蜜丸 C.浓缩水蜜丸 D.糊丸 E.蜡丸24.下列关于滴丸叙述错误的是A.由滴制法制成的一种球状固体制剂B.难溶性药物以微细晶体存在于基质中C.基质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之分D.生物利用度高但剂量不准确E.量大的液体药物可形成固态乳剂存在于基质中25.滴丸制备中固体药物在基质中的状态为A.药物与基质形成络合物 B.形成固态凝胶 C.形成固态乳剂D.形成固体溶液 E.形成微囊26.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A.药物的重量 B.液滴的大小 C.冷却剂的温度D.液滴与冷凝液的密度差 E.液滴与冷却剂的亲和力27.下列哪一项对滴丸圆整度无影响A.滴丸单粒重量 B.滴管的长短 C.液滴与冷却液的密度差D.液滴与冷却剂的亲和力 E.冷却方式28.下列物质一般不作为滴丸冷凝液的是A.液体石蜡 B.二甲基硅油 C.聚乙二醇 D.乙醇 E.水29.以水溶性强的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用下列哪一种冷却剂A.水 B.乙醇 C.液体石蜡与乙醇的混合物D.煤油与乙醇的混合物 E.甲基硅油30.下列滴丸冷却剂具备的条件不包括A.不与主药发生作用 B.对人体无害、不影响疗效C.有适宜的粘度 D.脂溶性强 E.有适宜的相对密度【B型题】[31~34]A.水 B.药汁 C.蜜水 D.醋 E.酒31.粘性较强的药粉泛丸宜选用32.粘性适中,无特殊要求的药粉泛丸宜用33.入肝经消癖止痛的处方泛丸宜用34.含有纤维性药材、新鲜药材的处方泛丸宜制成[35~38]A.泛制丸 B.塑制丸 C.滴制丸 D.浓缩丸E.压制丸35.药物细粉以适宜液体为粘合剂泛制成的小球形制剂36.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人不相混溶的冷却液中,收缩冷凝成的制剂37.药物细粉以适宜粘合剂混合制成的丸块,经制丸机制成的丸剂38.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浸膏,与适宜辅料或药物细粉,以水,蜂蜜或蜜水为赋形剂制成的丸剂[39~42]A.水丸 B.蜜丸 C.滴丸 D.糊丸 E.蜡丸39.一般不含其他附加剂,实际含药量较高的剂型为40.溶散迟缓,可延缓药效的剂型为41.疗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剂型为42.体内不溶散,仅缓缓释放药物的剂型为[43~46]A.嫩蜜,温蜜和药 B.中蜜,温蜜和药 C.中蜜,热蜜和药D.老蜜,温蜜和药 E.老蜜,热蜜和药43.处方中含较多粉性药材,粘性适中的药材,制蜜丸时宜用44.处方中树脂类、胶类药材所占比例较大,制蜜丸时宜用45.处方中矿物药、纤维性强的药物含量较大,制蜜丸时宜用46.处方中药粉粘性适中,但含有芳香挥发性药物,制蜜丸时宜用[47~50]A.9.0% B.10.0% C.12.0% D.15.0% E.16.0%47.现行药典中规定大蜜丸含水量不得超过48.现行药典中规定浓缩蜜丸含水量不得超过49.现行药典中规定,水丸含水量不得超过50.现行药典规定浓缩水蜜丸含水量不得超过[51~54]A.泛制法 B.塑制法 C.泛制法或塑制法 D.滴制法E.用蜂蜡塑制法51.制备滴丸可用52.制备水丸可用53.制备大蜜丸可用54.制备糊丸可用[55~58]A.嫩蜜 B.中蜜 C.老蜜 D.蜂蜜 E.炼制蜜55.在炼制过程中出现鱼眼泡可判断为56.两指分开指间拉出长白丝可判断为57.可用于富含纤维及质地疏松的药粉制丸58.可杀死微生物,破坏酶【X型题】59.丸剂的特点是A.溶散、释放药物缓慢B.多用于治疗慢性疾病C.多用于病后调和气血D.为重要的传统中药剂型E.品易达药品卫生标准60.丸剂按制备方法可分为A.泛制丸 B.塑制丸 C.蜜丸 D.糊丸 E.滴制丸61.水丸的特点是A.丸粒体积小便于吞服B.易溶散显效快C.生产设备简单,操作简单D.分层泛制E.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62.水丸常用的赋形剂有A.水 B.药汁 C.糖浆 D.醋 E.酒63.制备水丸时用酒的目的是A.降低泛制操作时药物的粘性B.良好的有机溶剂有助于一些成分溶出C.引药上行增强活血散癖作用D.制成的丸剂易于干燥E.有助于成品的卫生达标64.制备水丸时常需制成药汁的药物有A.含淀粉量多的药物 B.纤维性强的药物 C.树脂类药物D.乳汁胆汁等 E.鲜药材65.水丸起模应注意的是A.起模用粉应选用粘性适宜的药粉B.起模常用乙醇作为润湿剂C.起模是将药粉制成0.5~1mm大小的丸粒D.起模常用水作为润湿剂E.起模用粉量应根据药粉的性质和丸粒的规格决定66.水丸成型操作中应注意的是A.加水量以丸粒表面润湿而不粘连为度B.加粉量以能被润湿的丸粒完全吸附为宜C.除在泛制过程中及时筛选外,在丸粒干燥后必需进一步选丸D.处方中若含芳香挥发性或刺激性较大的药粉,最好泛于丸粒中层E.含朱砂、硫黄等药物的丸剂不能用铜制锅泛丸67.制备蜜丸时炼蜜的目的为A.除去杂质 B.破坏酶类 C.杀死微生物D.适当减少水分 E.增加粘合力68.含下列成分的药物制蜜丸时,哪些需选择嫩蜜A.富含纤维 B.富含淀粉 C.富含糖类 D.富含脂肪E.富含粘液质69.下列药物含量较多时,制蜜丸不应选择热蜜和药的是A.淡竹叶 B.石决明 C.乳香 D.阿胶 E.冰片70.下列关于蜜丸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A.药材粉碎成细粉,应过六号筛B.机制、手工制蜜丸常用润滑剂均为药用乙醇C.蜜与药粉比例为1:1~1:1.5D.夏季用蜜量多,冬季用蜜量少E.蜜丸不经干燥即可包装71.含毒剧药或刺激性药物宜制成A.水丸 B.浓缩丸 C.糊丸 D.蜡丸 E.滴丸72.制备蜜丸用蜂蜜的质量规定主要为A.半透明、带光泽、浓稠的液体B.气芳香、味极甜C.相对密度不得低于1.349(25℃)D.含还原糖不得低于64%E.进行酸度的检查73.下列丸剂中,可采用泛制法制备的是A.水丸 B.水蜜丸 C.糊丸 D.蜡丸 E.微丸74.除另有规定外,下列丸剂的含水量正确的是A.水丸不得超过12.0%B.水蜜丸不得超过12.0%C.小蜜丸不得超过15.0%D.浓缩水丸不得超过9.0%E.蜡丸不得超过9.0%75.滴丸的特点有A.生物利用度高 B.剂量准确 C.自动化程度高D.药物在基质中不易分散 E.生产周期短76.滴丸制备过程中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有A.液滴大小B.液滴与冷却液的密度差异大小C.液滴与冷却液之间的亲和力D.是否采用梯度冷却E.滴管口与液滴之间的距离77.下列关于滴丸基质的陈述,正确的是A.与主药不相混溶B.与主药不发生化学反应C.不影响主药的含量侧定D.对人体无不良反应E.熔化与凝固温度均较低78.对滴丸冷却剂的要求有A.熔点较低或加热60~100℃能熔化成液体B.不溶解主药与基质C.有适当的粘度D.不与主药与基质反应E.液滴相对密度差越大越好79.脂溶性基质的滴丸选用的冷却剂为A.液体石蜡 B.水 C.不同浓度乙醇D.液体石蜡与煤油的混合物 E.植物油80.常用的水丸盖面方法有A.干粉盖面 B.粗粉盖面 C.淀粉盖面 D.清水盖面E.清浆盖面选择题【A型题】1.C 2.E 3.D 4.C 5.A 6.D 7.C 8.B 9.B 10.C 11.D 12.A 13.D 14.B 15.C 16.C 17.E 18.C 19.E 20.A 21.B 22.C 23.E 24.D 25.D 26.A 27.B 28.C 29.E 30.D【B型题】31.E 32.A 33.D 34.B 35.A 36.C 37.B 38.D 39.A 40.D 41.C 42.E 43.C 44.A 45.E 46.B 47.D 48.D 49.A 50.C 51.D 52.A 53.B 54.C 55.B 56.C 57.C 58.E【X型题】59.ABCD 60.ABE 61.ABDE 62.ABDE 63.ABCDE 64.BCDE 65.ACDE 66.ABCDE 67.ABCDE 68.BCDE 69.CDE 70.AC 71.CD 72.ABCDE 73.CE 74.CBD 75.ABCD 76.ABCDE 77.BCDE 78.BCD 79.BC 80.ADE。
中药药剂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
第一章测试1.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主要依据是()A:中国药典B:药品管理法C:GLPD:GMP答案:A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早于何年颁布()A:1953年B:1963年C:1977年D:1949年答案:A3.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制品,称为( )A:制剂B:方剂C:剂型D:调剂答案:A4.中药药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药剂的( )A:临床应用B:生产技术C:制剂理论D:贮存保管E:质量控制答案:ABCE5.下列属于药品的是( )A:丹参浸膏粉B:生脉散C:丹参滴丸D:麦冬E:人参根须答案:BC6.研制新药时,选择药物剂型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药物的理化性质B:制剂的生物利用度C:制剂的稳定性及其质量控制D:生产、服用、携带、运输、贮藏的方便性E:诊断、预防和治疗的需要答案:ABCDE7.下列陈述,正确的有()A:从事中药药剂工作必须遵从各种药品管理法规和规范B:《中国药典》一部主要收载中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C:自2001年2月28日起我国取消了药品地方标准D:《中国药典》收载的是所有的药物E:《中国药典》二部主要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等答案:ABCE8.《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方颁布的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官方颁布的制剂规范。
()A:错B:对答案:B9.药品可分为优质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3个等级。
()A:错B:对答案:A10.现行GMP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国际组织的GMP、国家性的GMP和制剂行业的GMP。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以下中药处方调配程序,正确的是()A:审查处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B:计价—审查处方—调配—复核—发药C:审查处方—计价—复核—调配—发药D:计价—审查处方—复核—调配—发药答案:A2.处方中如有乌头、半夏,调剂人员应()A:自行改方B:照方调配C:拒绝调配D:与医生协商,医生重新签字后再调配答案:D3.以下处方调配的操作,错误的是( )A:黏软带色药物应后称取B:体积泡松药物应先称取C:毒性药应两人核对调配D:鲜药与群药同放,写明用法用量答案:D4.法定处方是指()A:地方药品标准处方B:医院处方集C:《局颁药品标准》处方D:协定处方E:《中国药典》处方答案:CE5.中药“斗谱”的编排原则有()A:按处方需要排列B:按药物性味功能排列C:按入药部位排列D:按方剂组成排列E:按需特殊保管的药物特殊排列答案:ABCDE6.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哪些优点()A:与传统饮片具有相同的有效成份、性味归经、主治功效B:复合铝箔包装,携带、保存方便C:单位药物重量轻,体积小,储存和运输方便D:不需要煎煮,临用时温开水配成冲剂E:单位质量有效成份比传统饮片高若干倍答案:ABCDE7.调配处方的注意事项有哪些()A:调配处方时,应精神集中,认真仔细B:如有先煎、后下等需特殊处理的饮片,应单包并注明用法C:用时需捣碎的饮片,应称取后置专用铜冲内捣碎D:分剂量时应按“等量递减”、“逐剂复戥”的原则E:体积泡松饮片应先称,以免覆盖他药答案:ABCDE8.发药时要做到二核对:核对病人姓名、取药凭证。
最新中药药剂学第十三章片剂习题药剂
第十三章片剂学习要点:1掌握片剂的含义、特点、种类及质量要求。
2掌握片剂常用辅料的类型、作用及其适用范围,主要品种的性质和应用。
3熟悉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及粉末直接压片制备片剂的方法与操作要点。
4熟悉压片和包糖衣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5熟悉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方法及常用的包衣物料。
6了解片剂的成型理论及质量检查方法。
7了解压片机及包衣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及应用。
[A型题]1.关于片剂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剂量准确B质量较稳定C生物利用度高于胶囊剂D可以实现定位给药E对儿童不是理想的剂型注解:片剂是按片服用,片内药物均匀,含量差异小,因此剂量准确;本身为固体剂型且包衣进一步增强了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不如胶囊剂和散剂,因为制备过程中加入了粘合剂等赋形剂并给予了很大的压力;片剂包肠溶衣后可以实现定位给药;儿童不易吞服,因此对儿童不是理想的剂型。
2.舌下片给药途径是()A口服B粘膜C呼吸道D皮肤E注射3.关于咀嚼片的叙述,错误的是A适用于吞咽困难的患者B适用于小儿给药C 一般不需要加入崩解剂D治疗胃部疾患的药物可以制成咀嚼片E属于口腔用片剂注解:咀嚼片是在口腔内嚼碎后咽下的片剂,因此适用于小儿、吞咽困难的患者给药;多用于维生素类及治疗胃部疾患的药物制备。
片剂根据给药途径结合制备与作用分类为:口服片剂、口腔用片剂、外用片和其他片剂;口服片剂包括普通压制片、包衣片、咀嚼片、泡腾片、分散片、多层片、长效片等,因此答案为E。
4.关于片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药片剂按原料及制法分为全浸膏片、全粉末片及提纯片B 银黄片属于浸膏片C 片剂根据医疗途径及制法分为口服片与外用片两种D 分散片属于口服片E片剂不可以制成控释制剂注解:中药片剂按原料及制法分为全浸膏片、全粉末片及提纯片和半浸膏片;银黄片属于提纯片;片剂根据医疗途径及制法不仅分为口服片与外用片两种,还有口腔用片等;分散片属于口服片;片剂可以制成控释制剂。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药剂学13
第十二章丸剂一、丸剂的含义与特点丸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丸剂主要优点:①溶散、释放药物缓慢,可延长药效,降低毒性、刺激性,减少不良反应;适用于慢性病治疗或病后调和气血;②中药原粉较理想的剂型之一,固体、半固体、液体药物均可制成丸剂;③制法简便;④水溶性基质滴丸具有速效作用。
丸剂缺点:①某些传统品种剂量大,服用不便,尤其是儿童;②生产操作不当易致溶散、崩解迟缓;③含原药材粉末较多者卫生标准难以达标。
二、丸剂的分类(一)按制备方法分类1.塑制丸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等。
2.泛制丸水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等。
3.滴制丸滴丸。
(二)按赋形剂分类按赋形剂不同,丸剂可分为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此外,直径小于2.5mm 的各类丸剂统称为微丸。
三、水丸(一)水丸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水丸又称水泛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处方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赋形剂经泛制而成的丸剂。
2.水丸的特点:①丸粒较小,表面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②可根据药物性质分层泛丸,从而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芳香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或将缓释、速释药物分别泛入丸剂内、外层,制成长效制剂;③较易溶散,显效较快,尤适于中药解表剂和消导剂;④生产设备简单,可大量生产,但操作工序较长,易污染;⑤成品中药物的均匀性及溶散时间较难控制。
(二)水丸的赋形剂1.水泛丸中最常用的赋形剂,应使用新煮沸的冷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
水本身无粘性,但能润湿、溶解药物中的粘液质、糖、胶质等而产生粘性。
处方中引湿性、可溶性药物或毒剧药,可先溶解或分散于水中,再泛丸。
2.酒,常用黄酒(含醇量12%~15%)或白酒(含醇量50%~70%)酒润湿药粉产生的粘性较水弱,当水泛丸粘性过强时,可用酒代替。
此外,酒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有助于生物碱、挥发油等溶出,且具有一定防腐能力,又利于成品干燥。
3.醋,常用米醋(含醋酸3%~5%)醋有助于增加药粉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利于吸收,提高药效。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一、名词解释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制剂: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有效部位:系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中提取的一类或者数类有效成分,其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有效成分:系指起主要药效的物质,一般指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纯度应在90%以上,能用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
喷雾干燥法:系直接将浸出液喷雾于干燥器内使之在与通入干燥器的热空气接触过程中,水分迅速汽化,从而获得粉末或颗粒的方法。
泡腾干燥:又称流床干燥,系指利用热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流态化,试“泡腾状”,热空气在湿颗粒间通过,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带走水汽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
冷冻干燥法:系将浸出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后预先冻结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将水分直接升华除去的干燥方法。
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成为表面活性剂。
HLB值:即亲水亲油平衡值,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的强弱。
昙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产生分层。
这个使溶液由澄明变混浊的温度点称为昙点。
增溶: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征象称为增溶。
具有增溶感化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氯化钠等渗当量:指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经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松片:片剂硬度不够,将压成的片剂置中指和食指之间,用拇指轻轻加压就能碎裂的现象称为松片。
裂片:片剂感受到震动或经放置后从腰间开裂或从顶部脱落一层称为裂片。
气雾剂:系指药物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定阀门装置的耐压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
自考大专中药学--中药药剂学12-18章内容整理
12片剂13丸剂14注射剂15栓剂16气雾剂17散剂18软膏剂、硬膏剂名词解释:1. (12)双提法2. (12)片剂的崩解度3. (13)浓缩丸4. (13)滴丸5. (14)热原6. (14)等张溶液7. (15)栓剂的置换价8.(15)栓剂9.(15)融变时限检查10.(16)气雾剂10. (17)等量递增法11. (17)低共熔现象判断题:1. (12)为保证用药安全,必须严格控制药品卫生。
有关部门规定,在口服药品和外用药品均不得检出大肠杆菌。
(×)2. (12)舌下片是指置于舌下使用的压制片,能对口腔及咽喉等局部产生较久的药效,用于局部的消炎。
(×)3. (12)包衣片应同片芯一样进行质量检查,包括片重差异和崩解度检查。
(×)4. (13)蜜丸制备时,炼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蜂蜜的药性,其次是为了去除杂质和增加粘性。
(×)5. (13)滴制法制备滴丸时,冷却剂与液滴(含药物与基质)的比重差越大越好,以利于下沉或上升。
(×)6. (13)丸剂的特点之一是比片剂容纳较多的粘性药物和液体药物。
(√)6. (14)凡是调节等渗的注射液,注入血管中,就不会引起溶血现象。
(×)7. (14)尼泊金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在水中不易溶解,而吐温类增溶剂能增加其溶解度,因而也能相应地增加其抑菌力。
(×)8. (14)配制易氧化药物的滴眼液时,往往用新鲜煮沸放冷的蒸馏水来溶解药物,主要是为了防止药液染菌。
(×)9. (15)栓剂给药与口服制剂比较,它特点之一是直肠吸收比口服吸收干扰因素少。
(√)10.(15)全身作用的直肠栓剂中药物吸收可完全避免肝首过效应,因此,通常与口服相比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所提高。
(×)11.(15)油脂性栓剂基质中表面活性剂可促进药物释放,增加药物吸收,表面活性剂用量越大,促进吸收的作用越强。
中药药剂学教案
1 人参,珍珠,冰片,麝香,朱砂的粉碎
2 乳香,没药
3 动物药,皮类,种仁类
提 问
判断:粉碎过程中机械能完全转变成表面能达到粉碎目的.
3.小结(时间)1~2分
粉碎与筛析是中药药物制剂中最基本的一项操作,很多剂型的制备都将涉及此项操作,如散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混悬型液体等剂型.重点掌握几种粉碎方法及各自适用范围.
益元散
硫酸阿托品倍散
避温散
蛇胆川贝散
提 问
各类散剂细度的要求
3.小结(时间) 2分
散剂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剂型,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剂型,学习中要抓住重点问题认真复习掌握.
4.布置作业
预习第六章
1按医疗用途
2按药物组成
3按药物性质
4是否分计量
四质量要求
第二节散剂的制备
一、一般散剂的制法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
浸提原理
影响因素
常用浸提方法和设备
教学难点
浸提原理
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具
教学进程
3低温间歇灭菌法
4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1)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
(2)蒸汽的性质
(3)药物的稳定性与灭菌时间
(4)介质及被灭菌物品的性质
(三)紫外线灭菌法
课题
第三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第四节防腐与蛀虫
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
掌握主要防腐剂的正确用法
教学重点
滤过灭菌法的特点,机理
化学灭菌法
教学难点
滤过灭菌,化学灭菌法机理,特点,适用对象.
掌握要点
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常用滤器
化学灭菌法的灭菌机理,气体灭菌法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十三章 丸剂
中药药剂学
第十三章 丸剂
特点
1.传统的丸剂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2.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 3.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4.可减缓某些药物成分的挥散 5.丸剂的缺点
中药药剂学
赋形剂
水丸 蜜丸 水蜜丸 浓缩丸
糊丸 蜡丸
第十三章 丸剂
分类
水、酒、醋、药汁 蜂蜜 蜂蜜水 以药物或部分药物的煎液 或提取液浓缩成浸膏 淀粉糊、米糊等 蜂蜡为赋形剂
①柱塞②提升↑,打开入口; 柱塞③提升↑,药液吸入 横孔
②当柱塞③开始下降时↓,柱 塞②先下行↓,将入口通 道封闭
③此时,柱塞④上升↑,其环 槽与泵体通孔相对,通道 打开,药液被推挤出泵体
④柱塞④下降↓,封住出口
滴丸剂的生产技术—丸重
理论丸重=2πry r—滴管口半径;y—药液的界面张力。
影响丸中的因素:滴管口的半径; 滴管口与冷凝液面的距离; 药液界面张力。
中药药剂学
方法:
第十三章 丸剂
1.粉末直接起模法
手工起模 特点:丸模结实,但费工时。
机械起模
2.湿粉制粒起模法
改进
特点:丸模成型率高,丸模均匀,但模子较松
(三)成型
注意:每次加水、加粉量
(中药四药剂)学 盖面
1.干粉盖面 2.清水盖面 3.清浆盖面
第十三章 丸剂
(五)干燥
一般——80℃
含水 量 < 9%
中药药剂学
微丸
第十三章 丸剂
指直径小于2.5mm的各类球形或类球形的药剂。
中药药剂学
第十三章 丸剂
蜡丸、糊丸
糊丸——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 蜡丸——以蜂蜡为粘合剂
释药极慢,延长药效,降低毒性, 适合于毒性、刺激性的药物
中药药剂学电子版
中药药剂学第一章绪论绪论·课堂教学 >> 含义及基本任务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基本任务(1)学习、继承和整理祖国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
(2)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学及相关学科中有关的理论、技术、设备、仪器、方法等加速中药药剂的现代化。
(3)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并提高原有药剂的质量。
(4)积极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
(5)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研究。
绪论·课堂教学 >> 常用术语药物与药品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简称为药。
一般可分为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两大类。
药品:其在实质上与药物没有区别,严格地讲药品则是指将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如:汤剂、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制剂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方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将药物或制剂经配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用法和用量的制品,称为方剂。
制剂和方剂都属于药剂的范畴。
成药指可以不经医师处方公开销售的制剂。
以中药材为原料,按中医药理论组方、应用的成药,称为中成药。
中药凡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拟定的处方中所应用的药物,无论属传统的还是新引用的均可视为中药。
绪论·课堂教学 >> 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包括(1)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
(2)根据药物本身性质选择。
(3)根据“三小”“三效”“五方便”的要求选择。
三效是指高效、速效和长效;三小是指剂量小、毒性小和副作用小;五方便是指服用方便、携带方便、贮藏方便、生产方便和运输方便。
绪论·课堂教学 >> 药剂工作的依据 >>药典的性质与作用性质: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中药药剂学 第十三章 颗粒剂
第十三章 颗粒剂 (1分)颗粒剂(冲剂、冲服剂):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饮片细粉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
中药配方颗粒--单味中药颗粒剂。
粒度范围:能通过5号筛的细粉+不能通过1号筛的粗粉不得过15%。
1、特点:①量小,方便。
②色香味佳。
③适于工业生产,质量稳定。
④包衣--防潮、缓释、肠溶。
⑤缺点:具吸湿性;颗粒松散,细粉较多。
2、分类:按溶解性能和状态分:可溶颗粒(水溶、酒溶),混悬颗粒,泡腾颗粒。
水溶颗粒剂的制备: 工艺流程:饮片提取→纯化→加辅料→制(软材)颗粒→干燥→整粒→质检→包装。
1.饮片的提取:煎煮法。
含挥发油:双提法(水蒸气蒸馏法+煎煮法)。
2.提取液的纯化:乙醇沉淀法,高速离心法,或联用。
3.辅料:糖粉、糊精。
芳香挥发性药物采用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使液体药物粉末化、增加油性药物的溶解度以及颗粒剂的稳定性。
4.制(软材)颗粒:挤出制粒2大考点:①软材(手捏成团、轻按即散):过软--湿度大, 过黏--黏性大,加高浓度乙醇、迅速过筛。
太干--黏性不足,加黏合剂。
②辅料用量:清膏:糖粉:糊精=1:3:1。
辅料总用量:清膏≤5倍;干膏≤2倍。
口诀:软材干湿黏度好。
手捏成团轻触散。
清膏糖粉糊精比。
131是要牢记(一生一世要牢记)。
辅料总量5和2。
清膏料多干膏少。
5.干燥:干燥温度:60~80℃、逐渐上升。
干燥设备:沸腾干燥床、烘箱、烘房。
干燥程度:制备过程中含水量≤2.0%(注意区别于颗粒剂的含水量6.0%)。
6.整粒:挥发性成分的加入:在整粒后。
①溶于适量乙醇,雾化喷洒于干燥的颗粒上,密闭放置,闷吸均匀。
②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混入。
酒溶颗粒剂的制备:制备流程同水溶颗粒剂。
1.提取:渗漉法、浸渍法或回流法。
2.溶剂:60%左右的乙醇(以欲制药酒的含醇量为准)。
混悬颗粒剂的制备:混悬颗粒剂:含药材细粉,用水冲后不能全部溶解,成混悬性液体。
粉碎过六号筛:含热敏性成分,含挥发性成分,淀粉较多,贵重细料药,干燥温度<60℃。
中药药剂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名解: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2.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药品:一般指将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4.新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用药途径算新药)4.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制剂:根据《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6.调剂: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注明用量用法的药剂调配操作。
7.中成药:中药成药的简称,指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法定处方和制法大批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药品。
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1.剂型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1)经胃肠道给药:合剂、糖浆剂、流浸膏剂、散剂等,包括直肠给药的灌肠剂、栓剂等(2)不经胃肠道给药:①注射给药②皮肤给药③粘膜给药④呼吸道给药2.剂型按分散系统分类(分散项和分散媒)(1)真溶液类:芳香水剂、溶液剂、露剂、甘油剂、部分注射剂等(2)胶体溶液类: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等(3)乳浊液类: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搽剂等(4)混悬液类:合剂、洗剂、混悬剂等(5)气体类:气雾剂(6)固体剂型:散剂、丸剂、片剂等3.剂型的选择原则:(1)根据防治疾病需要选择(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3)根据五方便的要求选择:便于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第二章中药调剂:指调剂人员根据医师处方,按照配方程序和原则,及时、准确地调配和发售药剂的一项操作技术。
药剂学第9版课件:第一章 绪论
一、药剂学的性质
药物制剂: 指剂型确定以后的具体药物品种, 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Preperations)。 例如银翘片、氯化钠注射液、阿莫西林胶囊
辅料:填充剂 、崩解剂、黏合剂、润滑剂、 增溶剂、助悬剂、乳化剂、pH调节剂、等渗 调节剂、矫味剂、防腐剂。
相关学科:化学学科、物理化学、高分子材 料学、机械原理、高等数学、生理学、解剖 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临床药物治疗学
机、高效包衣锅、 挤出滚圆 制粒机、离心制粒机
18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
临床药剂学
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
分子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19
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eutics)是运用物理化学 的原理,研究和解释药物制造和 储存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和规律, 用以指导剂型和制剂设计,推动 具有普遍意义的新剂型和新技术 及其应用。
药剂学 Pharmaceutics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第八章
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 第九章 第三章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 第十章
第四章 药物多晶型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 第六章 微粒分散体系 第七章 流变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设计 液体制剂的单元操作 液体制剂
7
二、药剂学的重要性
1.可以改变药物作用速度 ---注射剂、气雾剂起效快,片剂、胶囊 起效慢
2.可以降低或消除原料药的毒副作用 - 缓、控释制剂
布洛芬在乙醇、丙酮、 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易溶, 在水中几乎不溶;
8
二、药剂学的重要性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大全(三)
中药药剂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散剂一、选择题【A型题】1.《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内服散剂应是A.最细粉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2.在倍散中加色素的目的是A.帮助判断分散均匀性 B.美观 C.稀释 D.形成共熔物 E.便于混合3.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的规定是指A.单散 B.外用散剂 C.儿科用散剂D.内服散剂E.倍散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毒性药物的散剂不应采用容量法分剂量B.倍散用于制备剂量小的散剂C.散剂含低共熔组分时,应先将其共熔后再与其他组分混合D.散剂含少量液体组分时,可利用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吸收E.液体组分量大时,不能制成散剂5.外用散剂应该有重量为95%的粉末通过A.5号筛 B.6号筛C.7号筛 D.8号筛 E.9号筛6.《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儿科和外用散剂应是A.最细粉 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7.散剂按水份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Ⅺ B)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水份不得超过A.5% B.6% C.7% D.8% E.9%8.通常所说百倍散是是指1份重量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重量为A.1000份 B.100份C.99份 D.10份 E.9份9.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包装量在1.5g以上至6g的,装量差异限度为A.±15% B.±10% C.±8%D.±7% E.±5%10.制备含毒性药物散剂,剂量在0.01g以下时,应该配成A.5倍散 B.10倍散 C.20倍散 D.50倍散E.100倍散11.制备10倍散可采用A.配研法 B.套研法 C.单研法 D.共研法E.加液研磨法12.下列不是散剂特点的是A.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B.口腔和耳鼻喉科多用C.对创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D.分剂量准确,使用方便E.易吸潮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13.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分剂量常用A.容量法B.重量法 C.估分法 D.目测法E.二分法14.用酒渍或煎汤方式服用的散剂称为A.倍散 B.单散 C.煮散 D.内服散 E.外用散15.散剂的制备工艺是A.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B.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包装C.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D.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E.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16.散剂混合时常用A.打底套色法B.等量递增法 C.单研法 D.共研法E.加液研磨法17.下列关于散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挥发性药物也可制成散剂B.适合于刺激性强的药物C.由于没经过提取,所以分散速度慢D.易吸潮、剂量大E.小儿不易给药18.散剂制备工艺中最重要的工序是A.质量检查 B.粉碎 C.分剂量 D.过筛E.混合19.不能用于包装含挥发性组分散剂的材料是A.玻璃管 B.硬胶囊 C.聚乙烯塑料管 D.玻璃纸E.蜡纸20.下列包装材料选择错误的是A.含挥发油或油脂类的散剂用玻璃纸B.较稳定的散剂用有光纸C.易被气体分解的散剂用玻璃纸D.含芳香、挥发性组分的散剂用玻璃管E.易引湿、风化的散剂用蜡纸【B型题】[21~23]A.风化 B.溶解 C.吸湿 D.絮凝 E.共熔21.药物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的现象,称为22.药物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称为23.药物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称为[24~26]A.不含挥发性组分的散剂B.液体组分含量过大,药效物质无挥发性的散剂C.含有少量矿物药的散剂D.含动物药的散剂E.含少量液体组分的散剂24.先蒸去大量水分后再用其他粉末吸收25.利用其他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26.加适量稀释剂吸收后研匀[27~30]A.有光纸 B.有色纸 C.玻璃纸 D.蜡纸 E.塑料袋27.普通药物包装应该选用28.含挥发性组分及油脂类散剂包装应该选用29.含冰片、樟脑、薄荷脑等挥发性组分散剂包装不宜选用30.易吸湿、风化及二气化碳作用易变质的散剂包装应该选用[31~33]A.5号筛 B.6号筛 C.7号筛 D.8号筛 E.9号筛31.外科用散剂含通过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32.内服散剂含通过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33.儿科用散剂含通过的粉末重量,不少于95%[34~36]A.密度大的先加,密度小的后加B.密度小的先加,密度大的后加C.配制10000倍散剂D.配制100倍散或1000倍散E.配制10倍散剂34.当剂量在0.01g以下时宜35.各组分密度差别较大时制备散剂应该36.当剂量在0.01g~0.1g时宜[37~40]A.±5% B.±7% C.±8% D.±10% E.±15%37.单剂量散剂剂量为0.1g~0.5g时,装量差异限度为38.单剂量散剂剂量为0.1g~6g时,装量差异限度为39.单剂量散剂剂量为0.1g以下时,装量差异限度为40.单剂量散剂剂量为0.5g~1.5g时,装量差异限度为【X型题】41.下列有关散剂特点的正确说法是A.剂量可随意加减 B.容易制备 C.能掩盖不良气味D.易分散、药效迅速 E.比丸剂、片剂更稳定42.下列有关含低共熔组分散剂的正确说法是A.可选择先用固体粉末稀释低共熔组分再与其他组分混合的方法B.可选择先形成低共熔物再与其他组分混合的方法C.形成共熔物后,药理作用可能发生变化D.形成共熔物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可能引起药理作用的改变E.产生共熔现象与药物的品种和使用的比例量有关43.下列药物不适合制成散剂的是A.挥发性强的药物 B.粉性强的药物C.腐蚀性强的药物D.吸湿性强的药物 E.一般性药物44.打底套色法制备散剂时,打底应该用A.颜色较深的药粉 B.颜色较浅的药粉 C.质地较轻的药粉D.数量较少的药粉 E.数量较多的药粉45.打底套色法制备散剂时,套色应该用A.颜色较深的药粉 B.颜色较浅的药粉 C.质地较轻的药粉D.数量较少的药粉E.数量较多的药粉46.打底套色法制备散剂时,饱和研钵应该用A.颜色较深的药粉B.颜色较浅的药粉 C.质地较轻的药粉D.数量较少的药粉 E.数量较多的药粉47.下列有关散剂质量要求正确的说法是A.装量差异限度因装量规格的不同而不同B.对用量未作规定的外用散剂不用检查装量差异C.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及色斑D.粒度因给药部位或用药对象不同而不同E.含水量不得大于7%48.下列可作为倍散稀释剂的物质是A.糊精 B.蔗糖 C.淀粉 D.葡萄糖 E.乳糖49.下列有关散剂正确的说法是A.制备散剂时应该将能出现低共熔现象的组分除去B.当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应该采用等量递法混合C.散剂是一种剂型,也可以作为其他固体制剂的基础D.散剂中的药物会因粉碎而使其吸湿性增强E.组分颜色相差悬殊时应该采用套色法研匀50.容易出现低共熔现象的药物多属于A.酮类物质 B.液体物质 C.挥发性物质 D.酚类物质 E.醛类物质51.需要特殊处理的散剂有A.组分的比例量相差悬殊的散剂B.组分密度相差悬殊的散剂C.含有毒性成分的散剂D.含有液体组分的散剂E.含有低共熔组分的散剂52.下列对散剂的特殊处理正确的是A.剂量在0.01以下时,可配成1:100或1:1000的倍散B.组分颜色相差悬殊时,可用打底套色法混合C.组分密度相差悬殊时,应将密度小的放在下面研磨D.组分密度相差悬殊时,应将密度大的放在下面研磨E.剂量在0.01g~0.1g时,可配成1:100的倍散53.下列与低共熔现象产生无关的条件是A.药物的结构和性质 B.低共熔点的高低 C.组分的比例量D.药物颗粒的大小 E.生产环境和技术54.下列可制成散剂的处方有A.挥发性组分含量大 B.含有刺激性组分 C.剂量过大D.含有毒性成分 E.含有低共熔组分55.剂量在0.01g以下的散剂,可配成倍散的比例为A.1:5 B.1:10 C.1:100 D.1:1000 E.1:10000二、名词解释1.散剂2.倍散3.打底套色法4.配研法5.低共熔三、填空题1.比例量相差悬殊的散剂应采用配研(等量递增)法混合。
中药药剂学第13章ok文稿演示
口服片剂
咀嚼片:常加入蔗糖、薄荷、食用香料等以调整 口味,适用于小儿服用,对于崩解困难 的药物制成咀嚼片可以有利于吸收。
口腔用片剂
口口含腔片贴:片含:在贴颊于腔口内腔缓黏缓膜溶或解口而腔发内挥患治处疗,作有用足的够 压制黏片着。力常长用时于间口固腔定及在咽黏喉膜疾释病药的的治片疗剂。。可 避肝脏首过作用,吸收快且速效,局部用 药剂量小,副作用少,维持药效长,又便 于中止给药。
பைடு நூலகம்
口腔用片剂
口腔贴片:贴于口腔黏膜或口腔内患处,有足够 舌下片:置于黏舌着下力使长用时的间压固制定片在。黏药膜物释通药过的口片腔剂。可
17
三、崩解剂
含义 加入片剂中能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细小颗粒的辅料。
润湿剂 消除因黏合剂或高压产生的结合力,使药物易于吸收,并 达到有效的生物利用度。 崩解机理
➢毛细管作用 ➢膨胀作用,如羧甲基淀粉钠 ➢产气作用,如泡腾崩解剂 ➢酶解作用,如淀粉与淀粉酶
18
常用崩解剂
1)干燥淀粉 最常用的崩解剂,毛细管形成剂,使用前在100~105℃ 干 燥 一小时,含水量在8%以下。
乳糖、磷酸氢钙、糖醇类
二、润湿剂与粘合剂
润湿剂 本身无黏性,但能润湿并诱发药粉黏性的液体。
黏合剂 黏合剂本身具有黏性,能增加药粉间的黏合作用,以利于 制粒和压力的辅料。 常用的润湿剂与粘合剂:水、10%乙醇、淀粉浆、糖类、阿拉
伯胶浆、明胶浆、纤维素衍生物、聚维 酮、海藻酸钠、聚乙二醇、硅酸镁铝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片剂辅料中既可做填充剂又可做黏合剂与崩解剂的物质是 ( D )
A.糖粉
B.糊精
C.羧甲基纤维素钠
D.微晶纤维素
E.微粉硅胶
答案:D
解析:糖粉可作为填充剂和黏合剂,糊精可以用作稀释剂和黏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不可以用作填充剂;微粉硅胶可用作助流剂、润滑剂、抗黏附剂、吸收剂。
2. 在片剂辅料中,关于淀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E )
A.干淀粉可以充当黏合剂
B.淀粉可压性好
C.淀粉易吸湿潮解
D.淀粉有助流性
E.淀粉可充当崩解剂
答案:E
解析:淀粉浆可用作黏合剂;淀粉可压性不好,因此有用量上的要求;淀粉虽然易吸湿但是不潮解。
3. 在片剂制备过程中,若主药含量极少,可采用(C)为稀释剂
A.淀粉
B.糊精
C.糖粉
D.硫酸钙
E.硬脂酸镁
答案:C
解析:硫酸钙主要用于吸收剂,硬脂酸镁是润滑剂,淀粉与糊精用于主药含量少的片剂,将影响主药提取,对含量测定有干扰。
4. 片剂制备中目前多采用下列何种混合辅料来代替乳糖(C)
A.淀粉、糖粉、糊精(7:1:1)
B.淀粉、糊精、糖粉(7:5:1)
C.淀粉、糊精、糖粉(7:1:1)
D.淀粉、糊精、甘露醇(5:1:1)
E.淀粉、糊精、糖粉(5:1:1)
答案:C
5. 片剂制备过程中常与糊精配合使用的填充剂是(B)
A.可压性淀粉 .淀粉 C.糖粉 D.磷酸氢钙 E.甘露醇
答案:B
6. 有关片剂生产中制粒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E )
A.减少片重差异
B.避免片剂含量不均匀
C.避免黏冲现象
D.避免松片、裂片的发生
E.减少服用剂量
答案:E
解析:制粒不能达到减少服用量的目的。
7. 在含有大量纤维性强的药物的片剂制备中,宜选用的黏合剂是(A)
A.糖浆
B.乙醇
C.微晶纤维素
D.水
E.淀粉浆
答案:A
8. 以淀粉浆为黏合剂制备片剂时,最常用的浓度为(B)
A.5%
B.10%
C.15%
D.20%
E.25%
答案:B
9. 解决粉末直接压片中可压性差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压片机增加预压装置 B.缩短药片受压时间 C.使压片机车速加快D.在处方中大量使用淀粉 E.加入润滑剂改善
答案:A
解析:解决粉末直接压片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要使粉末中容存的空气利于排除,因此可以给压片机增加预压装置,但缩短药片受压时间、使压片机车速加快均不
利于容存气体的排除。
淀粉本身可压性差,更不能大量使用;润滑剂并不能改善可压性。
10. 关于片剂制备中润滑剂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可改善压片原料的流动性
B.附着在颗粒表面发挥润滑作用
C.润滑剂选用不当可能影响片剂的崩解
D.润滑剂的用量越多则颗粒的流动性越好
E.润滑剂用量不当可能影响片剂的崩解
答案:D
解析:润滑剂的用量在达到润滑作用的前提下,原则上用量越少越好,用量过多可能反而使颗粒流动性下降。
11. 湿法制颗粒压片时,干颗粒中20~30目的粉粒应控制在(D)
A.5%以下
B.5%~10%
C.10%~20%
D.20%~40%
E.40%~60%
答案:D
12. 片剂制备过程中,挥发油的加入方法错误的是(E)
A.加入从干颗粒中筛出的细颗粒中
B.将挥发油微囊化
C.将挥发油制成β-CD包合物
D.用少量乙醇溶解后喷雾于颗粒上
E.将挥发油溶解于黏合剂中后制粒
答案:E
解析:将挥发油溶解在黏合剂中后制粒易导致挥发油大量损失。
13. 制备药物剂量少于0.1g的片剂,为便于制片应加入哪种赋形剂( A)
A.糊精
B.乙醇
C.明胶浆
D.糖浆
E.蜂蜜
答案:A
解析:稀释剂适用于主药剂量小于0.1g,或含浸膏量多,或浸膏黏性太大而制片困难者。
糊精为常用的稀释剂,乙醇、明胶浆、糖浆是常用的润湿剂和黏合剂。
蜂蜜为丸剂的赋形剂。
14.药物处方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或脂肪油的成分,制片时应加入哪种赋形剂( B)
A.乳糖
B.氧化镁
C.阿拉伯胶
D.淀粉浆
E.滑石粉
答案:B
解析:原料药中含有较多挥发油或脂肪油或其他液体而需制片者应加入吸收剂。
氧化镁可作为吸收剂,尤适用于含挥发油或脂肪油较多的中药制片。
15.生产某片剂200万片,制得干颗粒500kg,加入赋形剂100kg,片重应为( B )
A. 0.2g . 0.3g C. 0.35g D. 0.4g E. 0.5g
答案:B
解析:干颗粒重+压片前加入的辅料重量
片重=
理论片数
代入数据即得片重为0.3g。
16. 片剂制备过程中,润滑剂应于何时加入( B )
A.制粒时
B.颗粒整粒时
C.颗粒干燥时
D.药物粉碎时
E.制软材时
答案:B
17. 以下哪项不是造成压片过程中松片的原因(C)
A.原料中纤维成分过多
B.原料中含有较多的挥发油
C.颗粒中含水过高
D.润湿剂选择不当,乙醇浓度过高
E.冲头长短不齐
答案:C
解析:含水过低或完全干燥,致使弹性大可造成松片。
18. 以下哪项不是引起片重差异超限的因素(D)
A.药材原粉进行压片
B.润滑剂用量不足
C.下冲下降不灵活
D.颗粒过于干燥
E.颗粒粗细相差悬殊
答案:D
解析:颗粒过于干燥会造成松片。
19. 片剂制备过程中,若黏合剂过量、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多、压片时压力过大可能造成下列哪种片剂质量问题(B)
A.裂片
B.崩解时间超限
C.松片
D.黏冲
E.片重差异超限答案:B
20. 以下哪项不是改善片剂崩解时限超限的措施(B)
A.加入高效崩解剂 .加入一定量的稀释剂
C.硬脂酸镁作润滑剂要控制用量不可过多
D.黏合剂用量不宜过大
E.制粒时颗粒不可过硬
答案:B
解析:崩解剂的品种、用量及加入方法,黏合剂的用量,颗粒粗硬等因素均可引起片剂崩解时限超限。
硬脂酸镁为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多也可引起崩解时间不合格。
21. 片剂包糖衣的顺序是 ( C )
A.粉衣层→隔离层→糖衣层→有糖色衣层→打光
B.糖衣层→粉衣层→有色糖衣层→隔离层→打光
C.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D.隔离层→糖衣层→粉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E.粉衣层→糖衣层→隔离层→有糖色衣层→打光
答案:C
22. 制备糖衣片时,用于包衣的片心形状应为(D)
A.平顶形
B.扁形
C.浅弧形
D.深弧形
E.无要求答案:D
23. 包糖衣时,可以视具体情况不包的是(B)
A.粉衣层
B.隔离层
C.糖衣层
D.有色糖衣层
E.打光
答案:B
解析:对于一般片剂,大多数不需要包隔离层,但酸性药物、易吸潮变质或本身是易溶性的药物必须包该层衣层。
24. 薄膜包衣时,应注意的事项不包括下列哪项(D)
A.包衣液应均匀喷雾在片心表面
B.为掩盖片心颜色可包数层粉衣后再包薄膜衣
C.待溶剂挥发干燥后再包下一层
D.应注意防止结晶析出以免导致片面不平
E.操作中有机溶剂要回收使用
答案:D
解析:防止结晶析出以免导致片面不平是包糖衣时的注意事项。
25.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关于片剂崩解的叙述错误的是 ( E )
A.淀粉的崩解机理主要与毛细管作用与吸水膨胀作用有关
B.水分的透入是片剂崩解的首要条件
C.若片剂崩解迟缓,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加速其崩解
D.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E.含有胶类、糖类及浸膏片贮存温度较高引湿后,崩解时间缩短显著
答案:E
解析:含有胶类、糖类及浸膏片贮存温度较高引湿后,崩解时间往往大大延长。
26.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阴道片的特殊检查项目是(D)
A.熔化性试验
B.硬度检查
C.大肠杆菌检查
D.融变时限检查
E.含量均匀度检查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