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最新【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生命的开始ppt课件

三、胎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一般性因素
1、营养
➢ 孕期母亲应当营养丰富而均衡,营养不良会导致孩 子发育不佳,低体重或早产。
➢ “聪明一定程度是吃进去的”。连续三代早期营养不 良,可能导致一个弱智儿童。
2、身体活动
➢ 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对孩子发育和顺利生产有好处。
3、母亲的年龄
➢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 龄偏小与年龄偏大。
➢ 个体生长环境越好,在智力测验上所表现的智商,
将越接近其遗传限的上限。反之亦然。环境对智 力发展的影响,是有限度的,无法超过遗传所规 定的智力上、下限。
3、基因型与环境的相关
➢ 相似的环境条件对于不同遗传素质的个体而 言,其影响是不同的;同样,相似的遗传特 质也会因为不同的环境而获得不同的发展。
➢ 如同样的家庭环境和养育方式,培养的孩子 却大相径庭(阿德勒的出生顺序理论);又 如,同样是抑郁质的个体,可能因为不同的 成长环境而发展迥异。
(1)被动型(passive)相关:指由儿童的父母 为他们提供成长的环境。被动式影响的作用将 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2)唤起式(evocative)相关:指由于个体的 遗传特征而激发成人不同的反应。如,生性比 较活泼、可爱与合作的儿童,更易得到父母、 教师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关注。
➢ 孕妇过于激烈的情绪,有可能导致流产。
捷克学者曾进行过一项研究,比较“计划内怀孕”与 “计划外怀孕”的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异同。结果 发现,两组孩子在出生时都是健康的,但在随后九年 的追踪研究中,发现“计划外”的孩子更多地上医院 看病,与同伴的关系不佳,易敏感与激惹。
研究者认为,孕妇通常以乐观、期待的心情来对待 “计划内”孩子,而对“计划外”孩子往往在物质与 心理上准备不足,甚至在内心深处对不期而至的孩子 有一种抵触情绪。
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
[统考2007研]A.调查法B.个案法C.测验法D.观察法【答案】B【解析】个案法是对被试各个方面及其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搜集有关信息,经分析推知其行为真正原因的研究方法。
A项,调查法是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C项,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情景中的反应差异的研究方法。
D项,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2.在同一时间内观察不同年龄组的心理发展水平的研究是()。
[2003年8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比较研究B.追踪研究C.横断研究D.组群研究【答案】C【解析】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的方法。
A项,比较研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的方法;B项,追踪研究也称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反复观测的方法;D项,组群研究是针对个案研究而言的。
3.下列哪一项不是问卷法的优点?()A.标准化程度较高B.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C.能得到最客观的资料D.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答案】C【解析】问卷法的缺点之一是被试的回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由此获得的有些数据资料还需用其他方法加以印证。
4.在一项经典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选定出生后2个月、5个月和8个月三个年龄段的儿童,把毛巾(刺激变量)分别放在他们的脸上,以考察不同年龄儿童的反应。
这种研究方式属于()。
A.整体研究B.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D.个案研究【答案】B5.某中学教师从初一到初三对几位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
他的研究方法是()。
(整理)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儿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B从婴儿到成年的认知发展C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D从出生到死亡的人格变化2、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A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D个体心理发展3、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里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5、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
A从出生到幼儿期B从幼儿期到童年期C从童年期到青春期D从青春期到青年期6、第二发展加速期是指()。
A幼儿期B童年期C青春发育期D青年期7、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A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B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C既没有连续性,有没有阶段性D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8、普莱尔(W.Preyer)是()的奠基人。
A科学心理学B科学儿童心理学C科学发展心理学D科学社会心理学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冯特B奥尔波特C普莱尔D弗洛伊德10、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年。
A1879 B1882 C1900 D190511、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A达尔文于1876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B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成立心理学实验室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D霍尔于1922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12、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
A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名称B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C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D1922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13、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 五、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 六、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 七、发展心理学简史
❖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者1882年发 表《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诞生的一个标 志
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 一、新生儿的发展(出生—1个月) ❖ 1、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 无条件反射:具有明显生存意义的无条件反射,第二类没有明显适应价值
观测的设计方式。 ❖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 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发展的相似性
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探查发展的差异性的跨 文化比较研究。
❖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 (四)训练研究与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三、心理发展的动因★
四、婴儿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思维等认 识过程
❖ 1、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 熟的心理过程。
(1)婴儿感觉的发展 视觉技能的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 颜色视觉、对光的觉察和视觉敏锐度
❖ 听觉的发展:听觉辨别能力(感受抚慰、警觉、痛 苦)、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等。
2、幼儿期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类型的
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 所提问题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 幼儿概括能力发展:实物 类概念 幼儿分类能力四级水平:不能把握事物的某种
特点;感知特征;知识和经验;概念分类 3、幼儿想象的发展:
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通过通过良好教育和训练,幼儿的长征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新颖、神奇、超越性、指向未来
心理咨询师三级基础知识之发展心理学必背

要点:(1)、心里发展的阶段论与联系论(领会)
①阶段论:阶段论认为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可连续的分阶段进行。
规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年龄心里素质不同。
②连续论:主张――心里发展是连续的
12、皮亚杰以认知发展的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识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划分。
(3)、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地研究。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研究方式-①组群研究与个案研究:将纵向研究应用于单一的特殊被试者身上的追踪研究。
②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因任务要求不同跨文化比较研究
9、.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2)试验法(3)访谈法(4)临床法
10、.心里发展的动力: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欺负与被欺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生理发育高峰
生理机能的变化
性的发育和成熟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
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发展
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3种水平,6个阶段)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一、婴儿期的动作发展★
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主要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
二、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1、感知觉发展(研究方法的突破、视觉发展、空间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学创始人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P181)1.简述个体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P181)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习题3)。
2.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P18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习题222):①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②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③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④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什么?(P184)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习题12)。
4.横断研究的定义是什么?(P185)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习题13)。
5.纵向研究的定义是什么?(P185)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习题15)。
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6.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是什么?(P186)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其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习题19)。
属于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有(习题232):①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②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7.简述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P187)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课件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 混乱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能力品质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 恶感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
20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 力的关系
7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和环境: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 生)、共同作用论、交互作用论。心理发展的动因,本 质问题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 内动力和外动力:内动力:新需要和现水平的矛盾;外 动力:环境与教育。 “关键期”问题: 印刻(劳伦兹)→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不可弥补) →敏感期(错过这一时期,也可弥补,但比较困难)→ 最佳学习期限(维果斯基)
16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10个石子) 社会环境 平衡化
17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需要具 体内容支持的运算图式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言命题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9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年龄阶段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
分章节笔记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方法首先要遵循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同时突显出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个体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由于发展心理学研究关注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全程的发展与变化历程)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1)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发展状况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2)解释: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作出说明。
:(3)预测:根据研究形成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作出推断。
:(4)控制: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
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
总结:四个功能具有层次递进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合理解释变量间关系的基础,只有合理的解释才能产生准确的预测,根据正确的解释和预测才能进行有效而符合预期目的的控制。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表现在:(1)首先表现在它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函数)(2)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很大,从新生儿期到老年期(3)就研究过程而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还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4)研究对象的意识性可能使他们的反应中带有许多掩饰甚至虚假的东西;(5)研究对象的心理的许多方面是不稳定的,这种特性也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6)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既是生物的实体,又是社会的实体,社会性是其显著的特征(7)研究者不能随意控制或操纵研究对象(8)研究者不仅要从科学的角度考虑。
而且还要从道德,伦理及人道的角度考虑(一)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即独立变量)1.分析这个自变量时应注意:(1)它是一个不可以进行人为操纵的变量,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作。
理论3-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

理论3-发展⼼理学★★⼼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第三章发展⼼理学发展⼼理学的重点内容在婴⼉期、幼⼉期、⼉童期。
第⼀节概述⼀.发展⼼理学的起源1.霍尔,开发的问卷法,撰写了第⼀本青少年⼼理学著作《青春期:青春⼼理学以及青春期与⽣理学、⼈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童⼼理的研究范围界定为从出⽣到成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全程的发展率先做了研究①弗洛伊德:童年经验,⼈格发展五阶段。
②荣格:最早对成年期⼼理学发展理论研究;⼀,提出了前半⽣与后半⽣分期个观点,25-40岁的分界的年龄;⼆,重视“中年危机”;三,论述了⽼年⼼理学,特别阐述了临终前的⼼理。
③埃⾥克森: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的⼈格发展五阶段理论扩展到⽼年期提出了⼈格发展的⼋阶段。
3.华⽣;最早进⾏⼼理发展的实验研究-----⼩奥尔波特实验推孟:基于智商分数的纵向研究格赛尔:⼉童发展常模研究。
4.何林沃斯:美国⼼理学家,1930年出版《发展⼼理学概论》,世界上第⼀部发展⼼理学著作。
⼆.⼼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1.⼼理发展的概念:⼴义:种系发展,种族发展,个体⼼理发展。
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成熟、衰⽼的⽣命历程中,⼼理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研究个体毕⽣⼼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发展⼼理学研究的两个领域:①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思维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②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情感、价值观、⾃我意识、⼈际交往,⼈格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3.发展的联系性和阶段性:个体⼼理发展既是连续的,⼜是分阶段的,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后⼀阶段是前⼀阶段的延伸。
----⼀边上楼梯,⼀边往前⾛4.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①机体论:认为⼉童是形成、控制和调节⾃⾝发展过程的积极因素。
(卢梭)②机械论:认为⼉童是被动的机体,⾏为主要由环境中的外部⼒量塑造(洛克)三.发展⼼理学研究的设计⽅式1.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族群被试者的⼼理发展特点和发展⽔平,进⾏横向⽐较,从⽽了解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变化。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内容本章主要是对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目的是掌握基本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为具体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服务。
本章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1、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掌握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聚合交叉研究以及它们的优缺点3、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个重要的概念主试与被试主试(experimenter)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被试(subject)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三、发展性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一)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二)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四)发展心理研究既要遵循科学,又要遵循伦理、道德(一)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年龄变量有历法年龄(law age)、生理年龄(physiological age)、心理年龄(mental age)、知觉的年龄。
(二)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年幼儿童被试青少年被试中老年被试(三)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1.主试对被试的影响:实验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2.被试对主试的影响: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3.被试自身因素的影响4.社会环境对被试的影响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一)客观原则(二)特殊性原则(三)教育性原则(四)生态化原则(一)客观原则在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必须坚持客观的原则。
确定客观指标是贯彻客观原则的重要表现,在确立客观指标方面有以下三个特点:1.客观指标包括常模、研究范围、课题性质、试题测定的根据、记分或评定成绩的依据及其注意事项等。
单项训练之发展心理学知识

班次:学号:姓名:成绩:单项训练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部分一、单选题1、最先卓有成效地运用临床法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霍尔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普莱尔2、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研究叫做 ;A纵向研究 B横断研究 C个案研究 D追踪研究3、如果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归纳来解决问题,那么这样的儿童的认知就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4、皮亚杰认为幼儿期儿童的思维带有明显的性;A直观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概括性 D都有5、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 ;A环境 B遗传 C性本能 D超我6、在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中,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与自我同一性混乱相冲突的时期是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7、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区别在于 ;A他承认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作用 B是否承认儿童发展的阶段性C是否属于环境决定论 D没有区别8、下列属于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观点有 ;A心理发展包含着量变和质变的矛盾运动 B心理发展是平衡的,不间断的C心理发展是匀速的 D心理发展只有量变,没有质变10、最近发展区是指 ;A心理发展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最小可能水平 B近期个体心理发展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C个体不依赖外界帮助,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 D在指导下解决问题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13、整体而言,儿童身体发展具有 ;A匀速性 B非匀速性 C突变性 D平缓性15、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其中"中心外周指向"是指 ;A大小原则 B上下原则 C远近原则 D里外原则16、等都是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关键性研究方法;A习惯化范式和手眼协调范式 B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C手眼协调范式和优先位移范式 D手眼协调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17、使用视崖装置实验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A吉布森 B范兹 C洛克 D詹姆斯18、美国人工“野孩”的个案研究公布以后,对理论的冲击最大;A班杜拉的模仿理论 B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理论 C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D斯金纳的强化说19、儿童身体发展遵循“近远原则”的含义是 ;A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B儿童运动的发展顺序是从躯干向四肢C先发展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运动 D通过不同范围的活动促进儿童身体发展20、根据托马斯-切斯关于儿童气质类型的划分, 的儿童行为反应积极,所以更容易得到成人的最大的关怀和喜爱;A容易型 B困难型 C迟缓型 D混合型21、的形成是人最初的社会稳定交往的开始;A气质 B依恋 C思维 D情感22、婴儿依恋的性质最根本的取决于 ;A婴儿的体型 B婴儿的气质 C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 D与其他家庭成员有关的母亲的行为23、皮亚杰的单的判断的三个阶段中又叫做道德相对主义;A前道德判断阶段 B他律道德判断阶段C自律道德判断阶段 D完全道德判断阶段24、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A理解记忆 B意义记忆 C抽象记忆 D有意记忆26、是个性发展水平的标志;A情绪特点 B自我意识 C日常心态 D社会关系27、是自我意识、心理自我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A青春期到青年后期B少年期到青年后期C青年期到成年早期 D少年期到成年早期28、人的“第二个青春期”是指 ;A青少年时期 B更年期 C成年中期 D成年晚期29、流体智力发展达到最高峰;A青少年期 B中年早期 C中年晚期 D老年期30、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二次习惯化 D习惯化范式二、多选题31、以下属于心理发展的阶段论的观点有 ;A心理发展的进程是不连续的 B不同年龄阶段有其特定的质的表现C心理发展是连续的 D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32、皮亚杰认为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表现出 ;A获得概念的稳定性B能够进行逻辑思维C思维具有可逆性 D不能摆脱知觉的局限35、以下关于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育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 B在适当的时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C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制约教育方法的选择 D从宏观上看,教育决定心理发展38、乔姆斯基的语言形成理论中的LAD指的是 ;A感知和传达语言的装置 B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 C语法转换装置 D高级神经活动装置40、按照鲍尔比的划分,依恋的发展经历了的发展阶段;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C一般情感联结阶段 D特殊情感联结阶段41、通过游戏幼儿的可以得到发展;A各种心理过程 B社会性 C道德感 D身体素质42、幼儿期以记忆为主;A无意识记忆 B语词记忆 C机械记忆 D形象记忆43、以下属于童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的是 ;A学习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 B思维活动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C开始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掌握书面语言 D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45、反抗期的共同特点是 ;A旨在打破依赖与权威之间的平衡 B伴有青春期烦躁 C争取活动自主权 D寻求独立自主46、成熟的自我意识有特征;A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 B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C能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D能理解别人的处境和困难48、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具有 ;A衰退性 B稳定性 C变化性 D超前性49、下面哪些任务是要在中年期完成的 ;A生儿育女 B获得同一感 C养育子女 D避免停滞感第二部分一、单选题1、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一个婴儿的传略>>的作者是P117A 普莱尔B 达尔文C 弗洛伊德D 施太伦3、艾里克森划分个体心理发展的标准是P124A 里比多B 认知发展C 内分泌D 人格特征4、最早出现、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P134A 感知觉B 记忆C 思维D 动作5、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P136A 视觉B 听觉C 味觉D 嗅觉6、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P137A 乔姆斯基B 斯金纳C 班杜拉D 布鲁纳7、儿童可以掌握全部母语的全部发音是在P138A 2岁B 3岁C 4岁D 6-7岁8、许多儿童要到多少岁才能准确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P140A 2岁B 3岁C 4岁D 6-7岁10、自我同一性的理论是由提出P124A 普莱尔B 达尔文C 艾里克森D 施太伦11、中年斯是指P160A 25-35岁B 28-35岁C 25-50岁D 35-60岁12、老年期指P162A 大于50岁B 大于55岁C 大于60岁D 大于65岁13、青少年思维发展的水平属于P153A 具体形象思维B 直觉思维C 形象思维D 形式运算水平思维14、第二反抗期常见于P154A 三四岁幼儿B 小学阶段C 初中阶段D 高中阶段15、游戏是幼儿的P139A 先天遗传本能B 自我意识的表现C 主导活动D 个性倾向性16、吉布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通过设计了实验P136A 视崖B 刺激偏爱程度C 纵向追踪D 间接观察17、儿童的第一反抗期多出现在P154A 婴儿期B 幼儿期C 童年期D 少年期18、儿童记忆发展的质变标志是P146A 机械记忆B 理解记忆C 无理解记忆D 有意识记忆19、个体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P117A 社会心理学B 比较心理学C 个体心理发展学D 民族心理学20、艾里克森将个体的一生划分为P125A 4个B 6个C 7个D 8个21、婴儿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常出现在P139A 6个月B 8个月C 1周岁未D 2-3岁22、从总体看,幼儿平均每天可获得个词P140A 2-3个B 3-4个C 4-5个D 5-6个23、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P139A 婴儿期B 幼儿期C 童年期D 少年期24、中年期两类智力的发展模式是P162A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B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C 流体智力与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晶体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D 流体智力与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晶体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5、Parten从社会性协同角度把儿童游戏分为个等级P140A 4B 6C 8D 10二、多选题3、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有P133A 从分化向整体发展B 从不随意向随意动作发展C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D 具有一定的顺序性4、提示婴儿感知能力的研究方法有P134A 习惯化范式B 观察法C 纵向研究D 优先注视范式6、幼儿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有P142A 一定的计划性B 不清晰性C 易变性D 一定的预见性7、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包括P145A 前道德判断阶段B 他道德阶段C 自律道德阶段D 公德阶段9、记忆的策略主要有P147A 复述B 归类C 系列化D 联想10、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包括P124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12、老化最快的感觉有P161,164A 视觉B 味觉C 听觉D 嗅觉15、在儿童个性形成中起核心作用的是P144A 自我意识的发展B 道德意识的发展C 家庭教育D 学校教育16、属于流体智力的有P167A 知觉速度B 机械记忆C 常识D 言语理解17、属于晶体智力的有P167A 词汇概念B 机械记忆C 常识D 言语理解18、老年人人格改变的大体趋向有P167A 不安全感和孤独感B 刻板谨慎、适应性差C 保守D 爱回忆往事21、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有P123A 遗传因素B 父母因素C 学校因素D 环境因素24、对婴儿期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是P133A 说话B 手的抓握动作C 模仿动作D 独立行走25、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有P132A 言语的发展B 动作的发展C 思维的发展D 感知觉的发展。
心理咨询师要点整理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知识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出生后的第一年是个体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幼儿期属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
伴随着青年期的结束,心理发展达到高峰,进入成熟期。
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该理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和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指出认得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他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学习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如下:(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摆脱了遗传和环境的争论和纠葛,旗帜鲜明的提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
他用四个基(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认为,心里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四、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把认知(智慧)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二)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三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内涵1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2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对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各民族心理进行比较研究3个体心理-个体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性质: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
不平衡性:人的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匀速前进的。
第一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第二发展加速期:少年期(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的动因1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家谱调查2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3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同等成分,孤立存在,企图解释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2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3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和社会道德(儿童主动性)4平衡化班杜拉认为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儿童的模仿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应用:课代表,劳模。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文化历史理论。
1心理的实质: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思想。
教育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和知道的最佳期限。
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的前提和条件:1已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2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未达到成熟之时。
心理发展的过程1连续论2阶段论3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4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埃里克森-以人格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话费心理发展阶段心理社会危机“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1882《儿童心理》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标题。
心理咨询师真题整理——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含答案)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三级)真题2010年5月1.(单选题)幼儿提问的类型的变化模式是()。
A.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B.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C.从“是什么”转向“怎么样”D.从“为什么”转向“怎么样”2.(单选题)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阶段。
A.3B.5C.4D.63.中年人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A.在社会、家庭和自我需要的重压下产生心理问题B.由于人格重建带来的痛苦C.因工作满意度下降而烦恼D.容易陷入对过去的回忆4.(单选题)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B.进行道德判断时只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D.道德判断受儿童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5.(单选题)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
A.直觉行动思维B.表象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逻辑形象思维6.(多选题)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在于()。
A.促进认知B.实现自我价值C.培养健人格D.增强体质7.(多选题)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A.上下原则B.头尾原则C.近远原则D.大小原则8.(多选题)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
A.泛灵论B.自我中心C.思维的可逆性D.掌握守恒2010年11月1.(单选题)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起源于()。
A.吸允B.后天的经验C.动作D.先天的成熟2.(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5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C.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3.(单选题)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
A.直觉行动思维B.表象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动作形象思维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A.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B.人以上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5.(多选题)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
心理咨询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规律性(1)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2)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顺序性(七个时期)(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两个发展加速期●婴幼儿期是第一发展加速期●少年期(主要指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加速发展期发展心理学两大重点问题: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重点)流派创始人核心观点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研究方法:谱系调查法●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因素的自然显现●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环境决定论华生(行为主义创始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因素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流派创始人核心观点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新行为主义代表人)●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社会行为的●学习的方式观察学习(观察-模仿)替代性强化(奖励-惩罚)●榜样示范作用和观察模仿学习在发展心理学中得到广泛认同文化-历史理论维果茨基【前苏联】●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代表人: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家、创立发生认识论)(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题和课题相互作用的结果(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三)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重点)(一)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皮亚杰(二)以人格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艾里克森艾里克森: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主张人的一生可分为既是连续又各不相同的八个阶段:八个阶段以不变的序列发展;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
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胎儿的发展

❖其他器官和身体部位发育的关键期 是,怀孕后2个月。
相关真题
❖ 22.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分化非 常迅速,并对环境极为敏感的时期是( ) (2008年) A.第1~2周 B.第2~8周 C.第9~15周 D.第21~30周
第二节 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个DNA分子包括由两条长 链以一定的距离并排相互盘 旋着,形成两条相互扭曲在 一起的双螺旋。这两条长链 的成分基本上是相同的,都 由许多称做核苷酸的化学成 分组成。
❖ 组成DNA分子的核苷酸有四种,这四种的区别在 于碱基的不同。
❖ 它们分别是A(腺嘌呤核苷酸)、C(胞嘧啶核苷酸)、 T(胸腺嘧啶核苷酸)和G(鸟嘌呤核苷酸)。在这双 链结构中表现出碱基配对的原则,C总是和G配对, T总是和A配对,于是出现了四种可能的组合情况: C—G,G—C,A—T,T—A,组成这一“梯子” 的一级级“梯级”。
❖ (二)母亲的孕期服药
药物对成长中的胚胎或胎儿会有潜在的影响, 其作用的大小往往由使用的剂量、时间、次数 及药物本身的性质而定
在怀孕的早期几个月,对胎儿的不利影响往往 最大。一般妊娠7个月后,胎儿发育已较为完 善,药物对他们的作用可能降低。
反应停惨剧
❖ 1960年,西德的一家医药公司开始向市场 投放一种药性温和的镇静剂,这种镇静剂 在许多国家出售,据说可以用来缓解孕期 妇女在怀孕头3个月经常碰到的周期性呕吐 (晨吐)。这种药物被认为是相当安全的。 对怀孕老鼠的测试表明,这种药物对母鼠 及其后代都没有副作用。这种药物就是反 应停。
❖ 2.基因—遗传疾病
❖ (1)苯丙酮尿症
患者体内缺少可以代谢苯丙氨酸(食物中所含的一 种化学物质)的酶,从而引起苯丙氨酸的积累,并转 化为一种损伤神经系统的物质,导致严重的智力落 后.
发展心理学习题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单选题:1.埃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A希望品质B意志品质C目标品质D能力品质2.观察学习是指()。
A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C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3.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A吸吮B后天的经验C动作D先天的成熟4.艾克里森认为童年期(7~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完善感,避免厌恶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5.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B普莱尔C吴伟士D班杜拉6.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A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B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C图式、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D成熟、经验、同化、顺应7.埃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A力比多发挥作用B心理社会危机C自我的调节作用D心理防御机制8.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A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B学习条件已经完全具备的时候C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D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时多选题:9.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A成熟B经验C同化D社会环境10.处于前运算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A泛灵论B自我中心C思维的可逆性D掌握守恒11.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A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C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D环境的作用也很大12.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
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单选题:1.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
A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B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C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D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2.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A 2岁B 6个月C 1岁D 3个月3.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发展心理学(图表)

发展心理学(图表)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1概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和性质1.心理发展的内涵1)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2)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3)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2.心理发展的性质1)整体性,把握两个要点:a、质的规定性;b、各种心理过程的互动作用2)社会性3)活动性:对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活动内化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
2、特殊性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即发展性),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特点二、研究的设计方式1、横向研究设计优点:1)适用性;2)时效性缺点:1)人为联结性;2)组群效应2、纵向研究设计优点:1)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2)揭示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1)时效性差;2)被试容易流失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3、纵横交叉研究设计可以将两种设计方式的优缺点取长补短。
三、研究方法的新趋势四种趋势第三单元心理发展的动因一、遗传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高尔顿二、环境因素论观点及代表人物华生三、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观点四、社会学习理论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班都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五、社会文化因素论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茨基)心理机能发展的四个指标;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略前性原则及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2个前提和条件)六、主客体相互作用论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心理发展的源泉(皮亚杰)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3个;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4个第四单元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1、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4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特点P2042、人格发展阶段(埃里克森)8个阶段的划分及主要发展任务及良好人格品质(心理社会危机)第五单元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成熟的一 段时期
3
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
4
又称为危机期或困难期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少年期的生理发育加速
生理发育加速
容易出现身心 危机
心理发展的矛 盾性特点
生理发育加速
1
身体成长加速,生长发育的高峰 期,也就是第二加速期
2
生理机能发育加速,体貌特征开 始接近成人
3
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第二特征 出现,性功能成熟
运动能 力
社会接 纳程度
自我意识的发 展
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 和重要的作用
父母
老师
小伙伴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
01
自控能力主要表现在童年期
02
延迟满足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又显著提高
道德发展
个体在社会过程中 习得道德标准
道德情感发展
婴儿期
移情、共 鸣
幼儿期
内疚、羞 愧感
童年期
日益丰富, 影响道德 行为
01
二元论 阶段
02
相对性 阶段
03
约定性 阶段
思维监控 能力的发 展
监视、控制、调节
第六节 青 年期的心理 发展
青年期个性和社会化的发 展
1
自我概念的发展
2
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 任务
3
青年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3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定义
青年期的一般特 征
青年期的思维发 展
青年期个性和社 会化的发展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定义
17/18——35岁
17/18——35岁
01 02
人生的黄金期
生理发展趋于平缓、思维逐渐成熟、独立 自主性增强、个性趋于定型、社会适应能 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并成熟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年期的一般特征
生理发育和 心理发挥达 到成熟水平
生活空间扩 大
进入成人社 会,承担社 会义务
开始恋爱、 结婚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青年期的思维发展
继续发展到个体思 维发展的高峰期,
并达到成熟
青年思维发展 的阶段性特征
辩证逻辑思维 的发展
思维监控能力 的发展
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容易出现身心危机
心理生物性紊 乱
容易出现心理 和行为偏差
心理生物性紊 乱
容易出现心理 和行为偏差
心理发展 的矛盾性 特点
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 根本原因
1
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 间的矛盾
2
心理断乳和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3
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4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机能的 发展
03
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04
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的个体间持久的亲密关系,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6-9岁
单向帮助关系
12岁以后
亲密而又相对持久 的共享关系
3-5岁
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9-12岁
双向帮助关系
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影响
道德认知的发展
皮亚杰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自律道德阶段
道德发展
道德行为的发展
01 亲社会行为
02 攻击行为
03
欺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分为身体欺负、言语欺负、间 接欺负
童年期的同伴 交往
伙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常 重要的途径
01
单集 击体 此归 处宿 输感入的你心的理正需 文求
02
少年期的认知发展
记忆的 发展
思维的 发展
记忆的发展
01
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巅峰
02
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最高峰
思维的发展
形式运算阶 段思维
形象逻辑思 维
抽象逻辑推 论能力思维
第五节 青 春发育期的 心理发展
少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 展
少年期自 我意识的
发展
情绪的变 化
第二逆反 期
少年期的 自我中心
极发展
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 范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01
记忆发 展
02
思维的 发展
思维的发展
具体形象思维 向逻辑思维的
过渡
9-10岁
认知结构形成 新的思维结构
掌握守恒
通过空间位置 关系的相对性 的认知操作来 协调自己和他 人的认知的不
同
童年期是出于 脱自我中心的 阶段,表现出 脱离自我中心 的变化过程, 是认知发展机
制的转换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A
C
道德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童年期的同伴交 往
B
友谊发展
D
E
家庭人际关系对儿 童期心理发展的影
响
自我意识的发展
03 自我控制能力
02
社会支持因素对儿 童自我评价起着和
重要的作用
01
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评价能力
身体外 表
行为表 现
学业成 绩
性特点
少年期自我意识的 发展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有很强的自尊心
情绪的变化
一.矛盾
人际关注和 社会性关注 为焦点
独特自我 将自我的情绪、情感体验扩大化、绝对
化 假想观众
第二逆反期
表现
01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01
定义
02
03
04
童年期的学 习
童年期的认 知发展
童年期个性 和社会性发 展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定义
6/7——2/13岁
6/7——2/13岁
小学阶段
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阶段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学习
智力、个性、社会性诸方面 结构的变革,以促进心理积
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观念上的碰撞 否定权威为特点
对象主要是父母,也具有迁移性
形式表现为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或者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
第五节 青 春发育期的 心理发展
少年期面临的心理社会问 题
网络游戏成 瘾Βιβλιοθήκη 自杀倾向青春期精神 分裂症的原 因
反社会性行 为与青少年 犯罪
父母婚姻关系质量 (重要)
亲子关系质量
兄弟姐妹的关系
单方面控制和调节为 主——共同决定
02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定义
少年期的认知发 展
少年期的生理发 育加速
少年期个性和社 会性的发展
少年期面临的心 理社会问题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
定义
1
少年期为主,11/12-15/16岁, 初中阶段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演讲人 2025-11-11
目录
01.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 展
02. 第五节 青春发育期的心 理发展
03. 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 展
04. 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 展变化
05. 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 展变化
06.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概述
07.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 展
08.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