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人工催产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一、亲鱼培育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可以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培育出成熟率高的优质亲鱼,这是家鱼人工繁殖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人工繁殖的效果。
(一)亲鱼的来源及选择1.亲鱼的来源亲鱼可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选留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个体,也可以从鱼苗开始专池培育并不断选择最终留下优秀个体。
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好在不同来源的群体中对雌雄亲鱼分别进行选留,同时注意选用性成熟个体时年龄不能太大。
此外从养殖水体或天然水域捕捞商品鱼时选留的种用亲鱼,有必要在亲鱼培育池中专池培育一段时间,至第二年再催产效果较好。
2.亲鱼的选择(1)雌雄鉴别鉴别四大家鱼雌雄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从胸鳍上来区别。
(2)成熟年龄和体重我国南北各地家鱼成熟年龄有较大差异,一般规律是:南方成熟较早,个体较小;北方成熟较迟,个体较大;雄鱼较雌鱼早熟一年。
(3)雌雄搭配比例选留亲鱼的雌雄搭配比例一般应在1:1~1.5,即雄鱼略多于雌鱼。
池养鲢、鳙、青、草鱼成熟的年龄和体重(二)亲鱼培育池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水质清新,不能有工业污染。
阳光充足,距产卵池、孵化场不能太远。
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2米,长方形为好,池底平坦,以便管理和捕捞。
草、青鱼亲鱼池的池底最好无淤泥。
2.亲鱼培育池的清整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按常规方法处理即可,主要是清除过多的淤泥,平整加固池坎,清除野杂鱼,鱼池消毒杀灭病原体等。
(三)亲鱼放养的密度亲鱼放养的密度不宜过大,以重量计算,亩放养100~125公斤。
一般主养一种亲鱼,搭配少量其它亲鱼,以充分利用池塘的食料生物,草鱼和鳊、鲂鱼类有清除杂草,使水质肥沃的作用。
任何一种亲鱼池中不宜搭养鱼种,否则会互相争夺饲料和氧气,影响亲鱼性腺发育。
(四大家鱼亲鱼的放养密度)(四)亲鱼培育的方法1.鲢、鳙亲鱼的培育鲢、鳙鱼都是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如何保持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含量是鲢、鳙亲鱼培育的关键。
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生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抗病力强,起捕率高,适温广,且肉味鲜美,养分丰富,尤其是无肌间刺,加工性能良好,加工出口前景格外宽阔,因而深受消费者和养殖者的青睐。
近年来,斑点叉尾鱼回作为养殖品种得以快速推广,苗种供给成为养殖的瓶颈。
现将斑点叉尾鱼回人工生殖及苗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第一章亲鱼选择和培育斑点叉尾鱼回的人工生殖方法可分为池塘法、围栏法和水族池法。
因池塘法具有投资少、易操作等优点而广泛承受,这里将着重介绍斑点叉尾鱼回的池塘人工生殖法。
第一节生殖器官及怀卵量斑点叉尾鱼回雄鱼生殖器官包括精巢、输精管。
精巢一对,长条分枝状,精液似水状,不易挤出。
雄鱼在全年各个月份,都具有生命力的精子,能屡次排出精液。
雌鱼卵巢一对,长袋状,右侧略大。
雌鱼在性成熟后每年产卵一次。
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深桔黄色,卵沉性,卵膜较厚,受精后卵呈粘性,卵粒相互粘结成不规章块状。
卵半透亮,卵黄丰富。
产卵数根据亲鱼大小有差异,雌鱼体重在 1.8 公斤以下每尾可产卵 4000 粒,体重 4.5 公斤可产卵 3 万粒。
据蔡焰值(1988)等报道,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相对怀卵量为每公斤3913~15060 粒。
其次节亲鱼选择亲鱼选择是人工生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打算人工生殖的成功与否及生殖苗种的数量和质量。
选择性成熟雌鱼时,要求其腹部膨大松软,有弹性,将鱼尾部向上提起时,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略圆,稍大,红肿,微向外突,用挖卵器检查卵粒如见到卵核偏位比例较大时即可催产。
成熟雄鱼一般体色呈深灰色或灰黑色,腹部扁平,生殖器管状,末端尖细突出。
在池塘培育条件下,三龄鱼有16%能顺当产卵,但其怀卵量少;四龄鱼可在6 月中旬产卵,怀卵量大,产卵率高。
应选择亲鱼最好在四龄以上,重1.5 公斤以上,体长 30~51cm。
第三节亲鱼的培育亲鱼培育是人工生殖的重要一环,它打算着人工生殖成功与否及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的凹凸。
催产方法有哪些
催产方法有哪些催产是指在孕期超过预产期,但胎儿未出生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方法促使宝宝尽快出生。
催产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药物催产、物理催产和自然催产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催产方法及其特点。
首先,药物催产是指通过给孕妇使用药物来促使宫缩,从而达到催产的目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催产素、前列腺素和人工催产素等。
催产素是一种通过静脉滴注的药物,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加快宫颈扩张,从而引发分娩。
前列腺素则是一种通过阴道或宫颈给药的药物,可以软化宫颈口,促进宫缩,帮助胎儿顺利出生。
人工催产素是一种合成的药物,可以模拟妊娠后期的生理状态,引发宫缩,加快分娩进程。
药物催产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但也存在着可能引发子宫过度收缩、胎心异常等风险。
其次,物理催产是指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来促进宫缩,从而催产。
常用的物理催产方法包括腹部按摩、乳头刺激和行走等。
腹部按摩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加快宫颈扩张,有助于分娩的进行。
乳头刺激则是通过刺激乳头释放催产素,从而引发宫缩。
行走可以利用重力加速胎儿下降,促进分娩。
物理催产的优点是安全无副作用,但效果相对较弱,需要持续时间较长。
最后,自然催产是指通过一些自然的方式来促进分娩的进行。
常用的自然催产方法包括食用菠菜、性生活和精油按摩等。
菠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E,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有助于分娩。
性生活可以通过性交引发子宫收缩,从而催产。
精油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腹部和脚底来刺激子宫收缩,促进分娩的进行。
自然催产的优点是安全无刺激,但效果因人而异,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孕妇。
综上所述,催产方法有药物催产、物理催产和自然催产等多种方式。
在选择催产方法时,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母牛的生殖生理
参与性别分化、抑制FSH或LH分泌及作用等
灵长类胎盘 绒 毛膜
马胎盘
广泛分布,精 液最多
与LH相似 与FSH相似 多种生理作用,溶黄体作用
整理课件
不同个体间的化学通讯物质
化学特性
十肽 三肽 小分子肽或氨基酸衍生物 九肽
糖蛋白 糖蛋白 蛋白质
类固醇 类固醇 类固醇 多肽 多肽
5
整理课件
6
1、卵巢的位置
• 牛卵巢位于子宫角尖端外侧的下方,初产 和胎次少的母牛,均在耻骨前缘之后。胎 次多的母牛,子宫角因胎次多逐渐沉入腹 腔,卵巢也随之前移至耻骨前缘的前下方。 左右各有一个卵巢。
整理课件
7
2、形态及体积
牛的卵巢为稍扁的椭圆形,附着在卵黄系膜 上。中等大小的牛,卵巢平均长2-3厘米, 宽1.5-2厘米,厚1-1.5厘米。
及雄激素的分泌 促进黄体分泌孕酮,刺激乳腺发育及泌乳,促
进睾酮的分泌
HCG PMSG
PGs
卵巢胎盘 卵巢黄体佁盘 睾丸间质细胞
卵巢胎盘 睾丸,卵巢
促进发情行为,反馈控制促性腺管道发育,雌 性生殖管道发育,增强子宫收缩力节与 雌激素共同作用于发情行为
维持雄性第二特征、副性器官,刺激清子发生 ,性欲,好斗性
3、促使长骨骺部骨化,抑制长骨生长(因而 成熟的雌性个体较雄性的小)。
4、可使雄性个体睾丸萎缩,副性器官退化, 最后造成不育(化学去势)。
整理课件
37
8、孕激素(孕酮)生理作用
1、促进子宫粘膜层加厚,腺体弯曲度增加,分泌功 能增强(有利于胚泡附植)。
2、抑制子宫的自发性活动。降低子宫肌层的兴奋作 用(如对催产素的反应),可促使胎盘的发育, 维持正常妊娠。
中国林蛙人工催产、授精技术
中国林蛙人工催产、授精技术2023-11-11目录•催产技术•人工授精技术•催产、授精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催产、授精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效果•林蛙人工繁殖技术的前景与展望催产技术生物生理学原理根据生物生理学原理,中国林蛙的繁殖过程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可以促进林蛙的繁殖。
繁殖周期中国林蛙的繁殖周期包括卵黄吸收、卵巢发育和产卵三个阶段。
催产技术通过调节环境因素和激素干预,促进林蛙的繁殖周期,使其提前进入产卵阶段。
催产原理激素种类常用的催产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类固醇激素和肽类激素等。
其中,促性腺激素是最常用的催产药物,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激素配伍不同种类的激素配伍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提高催产效果。
常用的激素配伍包括FSH与LH、FSH与促皮质激素(ACTH)等。
催产药物选择催产环境的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林蛙的繁殖效果。
催产环境要求水质催产环境的温度需要稳定,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林蛙的繁殖效果。
温度光照对林蛙的繁殖也有影响,光照不足会导致林蛙繁殖能力下降。
因此,催产环境中需要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光照人工授精技术在实验室内设立采精室,利用专门的采精装置进行直接采精。
此方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的雄性中国林蛙。
直接采精法利用假阴道装置,诱导雄性中国林蛙射精,从而收集精液。
此方法适用于个体较小的雄性中国林蛙。
假阴道法采精方法将收集到的精液保存在10-25℃的环境中,可保存1-2天。
常温保存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将收集到的精液保存在0-5℃的环境中,可保存3-5天。
将收集到的精液保存在液氮中,可长期保存。
03精液保存0201准备工具准备人工授精所需的各种工具,如显微镜、镊子、采精装置、假阴道装置、人工授精管等。
人工授精在显微镜下观察雌性中国林蛙的卵子成熟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人工授精。
通常是将雄性中国林蛙的精液与卵子混合在一起,通过人工授精管注入到雌性中国林蛙的生殖道内。
《观赏鱼养殖学》理论教学大纲
《观赏鱼养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学时数:学分数:执笔人:编写日期: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观赏鱼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本课程通过讲授、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常见观赏鱼的形态特征、分类、观赏鱼养殖的设备、水族箱配景、观赏鱼的繁殖、饲养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观赏渔业在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观赏渔业的发展历史;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前景。
教学要求:1、理解观赏渔业的概念,了解观赏渔业的作用和地位。
2、了解观赏渔业的发展历史,掌握金鱼和锦鲤的品种演化历史。
3、了解我国观赏渔业的发展前景。
重点:观赏渔业的概念。
难点:金鱼和锦鲤的品种演化历史。
第二章主要观赏鱼的生物学特性(14学时)第一节主要观赏鱼的形态特征和分类(8学时)教学内容:金鱼、锦鲤、热带观赏鱼、具有观赏价值的古老鱼类的分类、形态特征。
教学要求:1、掌握金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分类、质量的鉴别。
2、了解锦鲤的分类和鉴赏,掌握锦鲤主要品种的特征。
3、了解热带观赏鱼的分类,掌握常见热带观赏鱼的分类地位的形态特征。
4、了解具有观赏价值的古老鱼类的种类,掌握常见种类的形态特征。
重点:常见观赏鱼的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
难点:观赏鱼的品质鉴定。
第二节主要观赏鱼的摄食(2学时)教学内容:主要观赏鱼的食性和食物组成。
教学要求:1、了解常见的肉食性观赏鱼种类。
2、了解常见的杂食性观赏鱼种类。
3、了解常见的植食性观赏鱼种类。
重点:常见观赏鱼的食性。
难点:不同食性的观赏鱼的饲喂食物组成。
第三节主要观赏鱼的繁殖习性(2学时)教学内容:不同观赏鱼的繁殖习性。
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卵生性观赏鱼的产卵类型。
2、了解和掌握卵胎生观赏鱼的种类。
重点:主要观赏鱼的繁殖习性。
难点:卵生观赏鱼产卵的种类和卵胎生的种类。
第四节主要观赏鱼的栖息习性(2学时)教学内容:观赏鱼的栖息水层、场所和行为特点;观赏鱼对水质的适应。
水产养殖学复习资料
水产养殖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水产养殖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 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
池塘养鱼的阶段:鱼苗、鱼种、商品鱼的养殖、亲鱼的培育2、意义:提供大量的鲜鱼,补充海洋鱼类的不足鱼类 :1公斤需要20公斤草草食动物 : 1公斤需要40公斤草三、建国后我国鱼类养殖的发展和成就50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恢复发展阶段1949—1957年(共8年) 水产品总产量由44.8万吨上升到311.6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7.6万吨上升到68.7万吨。
产量以捕捞为主,占78%。
第二阶段:徘徊阶段 1958—1979年(共22年)水产品总产量由281.1万吨升到430.5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63.8万吨上升到122.9万吨。
产量以捕捞为主,占71.5%。
产量增幅小,海洋捕捞鱼货质量下降。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1980年以来(共24年)水产品总产量由449.7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4565.18万吨。
水产养殖产量由134.6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 2906.89万吨。
六、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一)加快养殖的产业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二) 推进养殖结构调整,增加渔民收入(三)完善配套法规,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渔政管理工作(四)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五)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第一节、养殖鱼类的选择一、市场 :价格高(如鳜、大菱鲆、石斑鱼) 需求量大(如家鱼) 二、品质 : 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三、生长 :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如鳜鱼、罗非鱼)四、食物链: 短,能量利用率高(如鲢鱼、草鱼)五、食性:广,饲料容易解决(如草鱼、团头鲂)六、苗种: 容易获得,人工繁殖已解七、习性: 对环境适应性(水质、抗病)强(如家鱼;而虹鳟、牙鲆要求高)八、群体性:可高密度混养,实行工业化养殖 (如家鱼等混养,有互补作用,生态效益高) 第二节我国的主要养殖鱼类淡水方面:青鱼、草鱼、鲢、鳙、鲤鱼、鲫鱼、团头鲂、三角鲂、长春鳊、鲮鱼、罗非鱼等海水方面:目前养殖面积还较少,其中牙鲆、大菱鲆、真鲷、黑鲷、黄鳍鲷、大黄鱼、石斑鱼等均属特种水产养殖范畴第三节生物学特性一、草鱼1、生活习性:生活于水体中下层,性情活泼,游泳快。
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一)常见催产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催产剂主要有三种,即鱼类脑垂体(简称重体或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绒膜激素或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类似物或LRH-A),此外,还有一些提高催产效果的辅助剂,如多巴胺排除剂(RES)、多巴胺拮抗物(DOM)。
1.脑垂体(PG)一般为自制,多用鲤鱼脑垂体。
其作用机理是利用性成熟鱼类脑垂体中含有的促性腺激素,主要为促黄体素(LH)和促滤泡激素(FSH)。
将它的悬浊液注入鱼体后,其中的滤泡激素可促使精卵进一步发育成熟,促黄体素进一步促使鱼发情产卵。
用脑垂体催产有显著的催熟作用。
在水温较低的催产早期,或亲鱼一年催产两次时,催产效果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好,但若使用不当常易出现难产。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般为市售成品,商品名称为"鱼用(或兽用)促性腺激素"。
为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遇热易失活,使用时现配现用。
它是从孕妇尿中提取的,主要成份是促黄体激素(LH),主要作用是促进亲鱼排卵,也有一定的促性腺发育作用。
这种激素摧熟作用不及垂体和释放激素类似物,对鲢、鳙催产效果与脑垂体相同,催产草鱼时,单独使用效果不佳。
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为市售成品,是人工合成的,目前市售的商品名称叫"鱼用促排卵素2号"(LRH-A)和"鱼用促排卵素3号"(LRH-A3)。
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阳光直射会使其变性。
它不象垂体和绒毛膜激素那样直接作用于性腺,而是作用于鱼类脑垂体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进一步促使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并排卵。
它对主要养殖鱼类的催熟催产效果都很好,草鱼效果最好。
对已催产过几次的鲢、鳙鱼效果不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脑垂体,对鲤、鲫、鲂、鳊等鱼类的有效剂量也较草鱼大。
它还具有副作用小,可人工合成,药源丰富等优点,现已成为主要的催产剂。
(二)常用催产用具1.亲鱼网用于在亲鱼池捕亲鱼,要求网目不能太大,2-3厘米即可,且材料要柔软较粗,以免伤鱼。
泥鳅人工催产
泥瞅人工催产
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雄泥纵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
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
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1次注射。
雌雄比例一般为1:2或1:3。
注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7〜8时。
注射后的鱼放入挂有鱼巢(用水草制成)的孵化池或网箱中。
在水温为25°C左右时,注射后12小时可发情,这时可进行人工采卵受精。
首先将雄鱼的精液挤出,再将卵子挤入器皿中,并用羽毛轻轻搅拌,用水冲洗后将受精卵轻洒在鱼巢上,不要轻易搬动鱼巢。
孵化
将附有卵粒的鱼巢放在池中,密度要适宜。
如果是静水池塘,需要充气,以保证孵化时所需的充足的溶氧。
充气量大小与卵质密度有关,如鱼巢放置密度较稀,卵质好,则充气量小;反之,充气量要大。
在水温25。
C左右时,约30小时可以孵化出膜。
在精心管理下,孵化率一般可达80%左右。
仔鱼出膜后3天,需立即清洗鱼巢,将仔鱼移入水质良好的池中暂养。
仔鱼暂养时要投喂熟蛋黄,每10万尾鱼苗投喂一个蛋黄,上下午各投1次,蛋黄要用手捏碎经120目筛绢过滤后再投喂,第二天投喂前要清除残渣,并加入新水再投喂。
仔鱼高密度暂养的时间一般为5天,以后可转入池塘中饲养。
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外部感受器
性激素
成熟排卵
性腺
中枢神经系统
下丘脑 垂体 性激素 FSH LH GnRH-A
FSH FSH LH LH 血液循环
外源激素 GnRH-A FSH LH
摘自《池塘养鱼学》
人工催产
1、从下丘脑水平诱导鱼类繁殖 将人工合成的GnRH或GnRH-A注入鱼体代替鱼 类自身的下丘脑释放的GnRH的作用,由它来 触发垂体分泌GtH。
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采取人为的方法,把一定剂量的催产剂(外源 激素)注入亲鱼体内,使之随着血液的流动, 把这种激素传递到相应的器官和腺体,部分替 代活鱼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在一些必要 的生态因子(如水温、水流等)刺激下,促进 亲鱼性腺成熟、发情,进入性活动——产卵或 排精。
家鱼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原理
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人工催产
一、人工催产的概念 二、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三、如何成功进行人工催产
家鱼人工繁殖概况
四大家鱼在池塘静水水体中不能自然繁殖,需江河流水环境 才能自然产卵、孵化、出苗。 在江河中捕捞野生苗运往全国各地,进行鱼种培育和池塘成 鱼养殖,养殖区域受限制。 苗种是制约渔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1958年,家鱼人工 繁殖获得成功,结束了淡水渔业养殖依靠天然捕苗的局面。 池塘养鱼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养殖区域扩大,并在全 国推广。
在自然界中,暗纹东方鲀一般要到3足龄才能自然产卵繁殖。其产卵期一般为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用人工控温方法,可以促进暗纹东方鲀亲鱼性腺成熟 再注射激素进行催熟、催产,可使亲鱼提早产卵繁殖(俗称“早繁”)。用早 繁苗 种进行养殖,暗纹东方鲀只需2年便可达到商品规格,且成活率较高,从而提高 经济效益。(摘自《水产科技情报》2009年第02期 作者:张富乐;乔燕平; 曹祥德 )
12二、鲫的人工繁殖 三、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 处理后放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兴国红鲤的精液
方正银鲫卵
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 1.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 (1)亲鱼的来源 • 池塘培育 • 从天然水域中捕捞 • 从外进引进。 从外进引进。 • (2)亲鱼的选择 • 首先是亲缘关系的选择, 首先是亲缘关系的选择,要控制好近亲繁殖 • 其次是亲鱼年龄和体重的选择,一般为3 其次是亲鱼年龄和体重的选择,一般为3~6龄,体
重在400 750g。 重在400~750g。 400~
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 雌雄鉴别
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 2.亲鱼的培育
• 团头鲂喜食水生植物和饼类饲料,可以单养,可以混养 团头鲂喜食水生植物和饼类饲料,可以单养, • 一般每年每尾亲鱼除投喂青饲料外,需投喂1.0~1.5kg精 一般每年每尾亲鱼除投喂青饲料外,需投喂1.0 1.5kg精 1.0~
1800IU/kg;LRH1800IU/kg;LRH-A为30~50ug/kg。雄鱼剂量减半。 30~50ug/kg。雄鱼剂量减半。 一般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
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 4.孵化
• • • •
(1)池塘孵化 一般利用鱼苗培育池,放卵密度为2000粒/㎡左右 2000粒 一般利用鱼苗培育池,放卵密度为2000 (2)流水孵化 将黏附鱼卵的鱼巢在盛水的容器中用力甩动,使鱼卵在鱼 将黏附鱼卵的鱼巢在盛水的容器中用力甩动, 巢上脱落下来, 巢上脱落下 鲫鱼、团头鲂人工繁殖 鲫鱼、
一、鲫鱼人工繁殖
• 1.亲鱼培育 1.亲鱼培育
• 选择个体重0.25kg以上的1龄或2龄的方正银鲫作为繁殖用 选择个体重0.25kg以上的 龄或2龄的方正银鲫 以上的1 方正银鲫作为繁殖用
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催产剂 * LRH-A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白色粉末状,易溶于水 功能:人工合成的LRH,应用于牛、羊和猪等哺乳动 物,均呈现出很高的生物活性,但对鱼类的催产效果并 不理想,用量要高出一般哺乳动物几百倍。 * 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状 功能:HCG直接作用于性腺,具有诱导排卵的作用; 同时也具有促进性腺发育,促使雌、雄性激素产生的作 用。
缺 点
需雄鱼多、设备多 对亲鱼体质要求高 不能确定产卵时间 不能远缘杂交
第六节 孵化
人工孵化是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到仔鱼出膜的全过 程。根据受精卵胚胎发育的生物学特点,人为创造 适宜的孵化条件,使胚胎正常发育,孵出仔鱼。 卵子的鉴定
成熟卵子 颜色 吸水情况 鲜明 吸水膨胀速度快
不成熟或过熟 黯淡 吸水膨胀慢,吸水不 足 胚体动物极朝上,植 物极向下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概述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设施 亲鱼培育 人工催产 产卵与受精 孵化
思考: 什么是鱼类人工繁殖?与自然繁殖有什么不同?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况:1958年人工繁殖技术成功 (鲢鱼) 概念:鱼类人工繁殖就是在人为控制下,
人工催产原理 性腺 (相同) GnRH :LRH-A(促黄体 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th:PG(鱼脑垂体) HCG(促性腺激素)
生殖原理: 下丘脑 脑垂体 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th(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雌、雄激素)
三、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指标
1.亲鱼成熟率 2.催产率
3.受精率
4.孵化率 5.出苗率
第二节 鱼类人工繁殖的主要实施
母牛的生殖生理
2、形态及体积
牛的卵巢为稍扁的椭圆形,附着在卵黄系膜 上。中等大小的牛,卵巢平均长2-3厘米, 宽1.5-2厘米,厚1-1.5厘米。
3、卵巢的组织结构 卵巢由皮腩和髓质两部分组成。 A、皮质含有卵泡和处在不同发育或退化阶段 的黄体。 B、卵巢的髓质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许多 细小血管和神经。
4、卵巢的生理作用
(4)子宫的生理作用
• ④、子宫颈是子宫的门户,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 执行启闭作用。子宫颈是经常关闭的,以防止异 物进入子宫。发情时稍开放,以利于精子进入, 同时子宫颈大量分泌粘液,是交配时的润滑剂。 妊娠时,子宫颈柱状细胞分泌粘液闭塞子宫颈管, 防止感染物侵入。分娩时,颈管扩张,以利于胎 儿排出。 • ⑤、子宫颈是精子的选择性贮存库之一,子宫颈 粘膜将一些精子导入子宫颈隐窝内。子宫颈可以 滤剔缺损和不活动的精子,是防止过多精子进入 受精部位的第一栅栏(人工授精此作用不存在)。
7、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在发情期促使母畜表现发情和生殖道的生 理变化。 2、促进乳腺管状系统增长(有时也能促进腺 泡增长)。 3、促使长骨骺部骨化,抑制长骨生长(因而 成熟的雌性个体较雄性的小)。 4、可使雄性个体睾丸萎缩,副性器官退化, 最后造成不育(化学去势)。
8、孕激素(孕酮)生理作用
1、促进子宫粘膜层加厚,腺体弯曲度增加,分泌功 能增强(有利于胚泡附植)。 2、抑制子宫的自发性活动。降低子宫肌层的兴奋作 用(如对催产素的反应),可促使胎盘的发育, 维持正常妊娠。 3、在量孕酮对雌激素有拮抗作用,可抑制发情活动, 少量则与雌激素有协同作用,可促使发情表现。 4、促使子宫颈口收缩,子宫颈粘液变粘稠(防止外 物侵入,有利于保胎)。
(4)子宫的生理作用 • ①、发情时,子宫有节律地收缩运送精子, 分娩时以其强力阵缩而娩出胎儿。 • ②、子宫内膜的分泌物,可为精子的获能 提供环境,又可供孕体的营养需要。子宫 是胎儿发育的场所。 • ③、对卵巢机能的影响,在发情季节,子 宫角内膜分泌前列腺素F2a对同侧卵巢黄体有
人工催生破水的原理
人工催生破水的原理
人工催生破水是一种医疗手段,用于引发或促进分娩的进程。
它的原理可以归结如下:
1.破水的目的是使胎儿的头部与宫颈接触,刺激宫颈开口的过程,以促进分娩的发展。
通过破水,胎儿头部向宫颈压迫,刺激宫颈收缩和开口。
2.破水可以通过手术干预或药物引导来实现。
手术干预通常使用专门设计的工具(例如破膜钩)在子宫颈中刺破羊水囊。
药物引导则是通过给予催产素等催产药物来促进宫缩。
3.人工破水时需要非常小心,医生通常会在确定母体和胎儿条件都适合后进行。
这可以通过检查子宫颈的成熟程度、宫缩的频率和胎儿的健康情况来评估。
4.破水后,通常会增加分娩的紧迫感,促使更频繁和强烈的宫缩,从而加速分娩的进程。
然而,必须密切观察母体和胎儿的情况,以及紧急情况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催生破水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当操作可能会引起并发症或危及母婴的健康。
医生在决定是否进行人工破水时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为母婴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共26页文档
环境因子
下丘脑 GnRH
脑垂体
反馈作用
性腺(卵、精巢)
GTH 性类固醇激素 T / E2 / DHP / KT
人工繁殖的要领就在于将催情剂(如 鱼的脑下垂体抽提液、人绒毛膜促性 腺激素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 物)注入鱼体,达到诱导亲鱼发情、 产卵或排精的目的。
操作
配置注射液
注射
1.体腔注射 2.肌肉注射
采取人为的方法,把一定剂量的催产剂(外源 激素)注入亲鱼体内,使之随着血液的流动, 把这种激素传递到相应的器官和腺体,部分替 代活鱼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在一些必要 的生态因子(如水温、水流等)刺激下,促进 亲鱼性腺成熟、发情,进入性活动——产卵或 排精。
家鱼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原理
生态条件
性激素 成熟排卵
注射部位分背鳍 下肌肉注射和胸 鳍基部的腹腔注 射两种
两次注射家鱼催情、发情及人工授精时间控制表
水温(℃ )针距(h)
20-21
10
22-23
8
24-25
8
26-27
6
28-29
6
效应时间(h)
10-11 9-10 7-8 6-7 5-6
第二针注射到实 际人工授精的时 间(h)
11-12 10-11
在自然界中,暗纹东方鲀一般要到3足龄才能自然产卵繁殖。其产卵期一般为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用人工控温方法,可以促进暗纹东方鲀亲鱼性腺成熟 再注射激素进行催熟、催产,可使亲鱼提早产卵繁殖(俗称“早繁”)。用早
繁苗 种进行养殖,暗纹东方鲀只需2年便可达到商品规格,且成活率较高,从而提高 经济效益。(摘自《水产科技情报》2009年第02期 作者:张富乐;乔燕平; 曹祥德 )
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精选
操作
配置注射液
注射
1.体腔注射 2.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分背鳍 下肌肉注射和胸 鳍基部的腹腔注 射两种
两次注射家鱼催情、发情及人工授精时间控制表
水温(℃ )针距(h)
20-21
10
22-23
8
24-25
8
26-27
6
28-29
6
效应时间(h)
10-11 9-10 7-8 6-7 5-6
第二针注射到实 际人工授精的时 间(h)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从性腺水平诱导 鱼类繁殖
通过对鱼体给予外 源性类固醇激素, 反馈作用于脑和垂 体,促进GnRH和 GtH释放,或直接 作用于性腺,诱导 性腺成熟和排出精 卵。
环境因子
GnRH
反馈作用
GTH 性类固醇激素 T / E2 / DHP / KT
人工繁殖的要领就在于将催情剂(如 鱼的脑下垂体抽提液、人绒毛膜促性 腺激素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 物)注入鱼体,达到诱导亲鱼发情、 产卵或排精的目的。
早期的中华鲟人工催产,是以杀死成年中华鲟获取脑垂体
以用作催产剂来进行。从1982年开始,中华鲟研究所不 断进行用LRH-A和其它辅助催产剂来进行催产的试验,
以走出“为保护中华鲟又杀死中华鲟”的无可奈何。 1986年,科研人员采用人工合成激素替代中华鲟脑垂体 进行催产繁殖获得成功,终于结束通过捕杀野生中华鲟获 得催产素的历史。(摘自《中国三峡》2019年01期)
什么是人工催产?
即人工诱导排卵,俗称催情、催青等。就 是用人工方法,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进 行药物注射,刺激性腺进一步成熟和排放, 从而获得成熟的卵子(或雄鱼精子)。
家鱼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原理
生态条件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
• 5、出苗率 在生产上真正的孵化率比较困难统计的,所以生产 上也有采用出苗率来统计,其计算方法为出苗数占孵化卵的百分 数。
鱼苗刚孵出时不可立即将鱼巢取出此时鱼苗大部分时间附着在鱼巢上靠卵黄囊提供营养为鱼苗能主动游泳觅食时才能去浮性卵的孵化以石斑鱼为例石斑鱼产浮性卵可以在环道中进行孵化不过大多采用孵化桶在室内孵化
四大家鱼人工繁殖
第一节、家鱼人工繁殖概况
• 四大家鱼在池塘静水水体中不能自然繁 殖,需江河流水环境才能自然产卵、孵 化、出苗。
• 在江河中捕捞野生苗运往全国各地,进 行鱼种培育和池塘成鱼养殖,养殖区域 受限制。
• 1958年,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池塘 养鱼走上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养殖区 域扩大,并在全国推广。
第二节、亲鱼培育
• 亲鱼:只用于人工繁殖的雌鱼和雄鱼。 • 亲鱼培育:通过一些生产技术实施是亲
鱼性腺向成熟的方向发展。 • 内容包括:亲鱼选择、培育鱼池、亲鱼
鲢,GB 17717-2019; 鳙,GB 17718-2019。 • 运输:帆布桶运输,氧气袋、麻醉运输
等。
六、亲鱼催熟
• 在催产前发现亲鱼性腺成熟差,不能如 期催产,需催熟。注射激素使之发育成 熟。
• 方法:注射LRH-A,0.2-0.5ug/Kg,或脑垂 体, 0.5mg/Kg。
第三节、人工催产
浮性卵的孵化(以石斑鱼为例)
石斑鱼产浮性卵,可以在环道中进行孵化,不过 大多采用孵化桶在室内孵化。孵化密度为50~100 粒/升,在桶中央放置一气石,气流速度以能使鱼卵 或仔鱼较均匀悬浮在水中为度。由于为静水孵化, 孵化用水必须清新,需经过沙滤,并最好用紫外光 杀菌。孵化过程中的污物漂浮在水面上,可以用塑 料管收集并吸附清除。海水鱼在孵化时需要注意调 节盐度,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卵的沉浮状态不同。 水温25~26℃条件下,当盐度低于25.6时,鞍带石 斑的卵沉底;盐度高于27.1时,卵上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 第三节 人工催产
什么是人工催产?
家鱼繁殖的生物学原理
生态条件
外部感受器
性激素
成熟排卵
性腺
中枢神经系统
下丘脑 GnRH 垂体 性激素 FSH
FSH FSH LH LH 血液循环
LH
外源激素 GnRH-A FSH LH
GnRH-A
摘自《池塘养鱼学》
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将摘取的垂体除去血污和脂肪等组织,放入体积为 垂体20倍的丙酮或无水酒精中,脱脂,脱水,浸泡 8~12 h后换一次丙酮,连续处理2~3次。 将垂体取出,放在干净的白纸上,经20~30 min晾干 后立即装入干燥、清洁的小瓶中,用蜡封口存放在 阴凉处。 也可在换过一次丙酮后,连同浸液一起密封保存, 封存好的垂体可保存2~3年。
去污→脱脂、脱水→晾干→装瓶封口
3、其他常用催产剂:
(1)、绒毛膜促性 腺激素(HCG): 成分: 作用:
(2)、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3)、地欧酮(DOM):
一种多 巴胺抑 制剂, 其作用 原理与 前两种 催产剂 不同。
4、常用催产剂效果的比较:
教材P70:自学完成下表
人工催产的要领就在于将催情剂(如 鱼的脑下垂体抽提液、人绒毛膜促 性腺激素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 类似物)注入鱼体,达到诱导亲鱼 发情、产卵或排精的目的。
小结
课堂检测
1、以下哪种激素不是脑垂体所产生的( A )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黄体素 C、促性腺激素 D、促滤泡素
2、对已经催产过几次的鲢、鳙亲鱼,生产上 一般不用( C ) A、PG B、HCG C、LRH-A D、DOM
方法二:从鳃盖的侧面摘取,即先将鱼的鳃盖掀 起,用自制摘取刀(将一段8号铁丝一端锤扁略 弯曲成铲形)剥去鳃后,插入蝶骨缝内,将蝶骨 挑起,便可露出乳白色的垂体,用摘取刀轻轻挑 出完整无损的垂体。
此法取垂体操作容易,速度快,特别是不会损 伤鱼体外形,不至影响其商品价值,故生产单 位多用量的催产剂(外源 激素)注入亲鱼体内,使之随着血液的流动, 把这种激素传递到相应的器官和腺体,部分替 代活鱼体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在一些必要 的生态因子(如水温、水流等)刺激下,促进 亲鱼性腺成熟、发情,最后产卵或排精。
二、催产剂的种类和效果
1、鱼类脑垂体
位置 图中的2
课堂检测
3、家鱼人工繁殖生产中用于摘取脑垂体的鱼 类是( B ) A、鲢、鳙鱼 B、鲤、鲫鱼 C、草、青鱼 D、鳊、鲂鱼
4、对多种鱼类催产效果好,有显著催熟作用 的催产剂是( A ) A、PG B、HCG C、LRH-A D、DOM
巩固练习: 教材P96
作业:
3、4小题
试简述鲤鱼脑垂体的摘取和保存方法。
结构
分神经部和腺体部(前、间、 后叶)
作用 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滤泡素、 促黄体素。
2、脑垂体的摘取与保存
摘取时间:摘取的时间最好是在冬季和春季鲤鱼产 卵之前。 摘取方法:
方法一:用刀剖开鱼
两眼上缘的颅顶骨,
除去脂肪,露出鱼脑, 在其前下方可见一小 白点即为脑垂体,用 镊子将垂体轻轻挑出, 垂体应完好无损。
第3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问题情境
为什么达性成熟年龄的四大家鱼不能在池塘 静水水体中自然繁殖?
影响鱼类性腺发育和产卵的因素
温度 光照
鱼类繁殖 水流 自身 营养
溶氧量
由于池塘内缺乏相应的鱼类繁殖生态 条件,从而影响亲鱼的下丘脑GnRH 的合成和释放,不能促使亲鱼的垂体 分泌一定浓度的促性腺激素,因而亲 鱼不能自然产卵。
种 类 绒毛膜促性腺 激素(HCG) 促黄体素释放 激素类似物 (LRH-A) 适用于青、草、 鲢、鳙。特别是 草亲鱼。 催产经产鲢鳙鱼 效果不佳。
效 果
脑垂体(PG)
适用对 象及效 果比较
适用于多钟鱼。 效果好,特别是 催产早期水温低 时。
适用于鲢、鳙 亲鱼。 催产草鱼单用 效果不佳。
本课小结
知识要点: 一、人工催产的概念、基本原理。(了解) 二、脑垂体的摘取与保存方法。(掌握) 三、催产剂的种类及效果比较。(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