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淡水鱼类的人工催产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https://img.taocdn.com/s3/m/2f271a9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4.png)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一、亲鱼培育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可以促进亲鱼的性腺发育,培育出成熟率高的优质亲鱼,这是家鱼人工繁殖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人工繁殖的效果。
(一)亲鱼的来源及选择1.亲鱼的来源亲鱼可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选留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个体,也可以从鱼苗开始专池培育并不断选择最终留下优秀个体。
为了防止近亲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好在不同来源的群体中对雌雄亲鱼分别进行选留,同时注意选用性成熟个体时年龄不能太大。
此外从养殖水体或天然水域捕捞商品鱼时选留的种用亲鱼,有必要在亲鱼培育池中专池培育一段时间,至第二年再催产效果较好。
2.亲鱼的选择(1)雌雄鉴别鉴别四大家鱼雌雄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从胸鳍上来区别。
(2)成熟年龄和体重我国南北各地家鱼成熟年龄有较大差异,一般规律是:南方成熟较早,个体较小;北方成熟较迟,个体较大;雄鱼较雌鱼早熟一年。
(3)雌雄搭配比例选留亲鱼的雌雄搭配比例一般应在1:1~1.5,即雄鱼略多于雌鱼。
池养鲢、鳙、青、草鱼成熟的年龄和体重(二)亲鱼培育池1.亲鱼培育池的条件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水质清新,不能有工业污染。
阳光充足,距产卵池、孵化场不能太远。
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2米,长方形为好,池底平坦,以便管理和捕捞。
草、青鱼亲鱼池的池底最好无淤泥。
2.亲鱼培育池的清整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按常规方法处理即可,主要是清除过多的淤泥,平整加固池坎,清除野杂鱼,鱼池消毒杀灭病原体等。
(三)亲鱼放养的密度亲鱼放养的密度不宜过大,以重量计算,亩放养100~125公斤。
一般主养一种亲鱼,搭配少量其它亲鱼,以充分利用池塘的食料生物,草鱼和鳊、鲂鱼类有清除杂草,使水质肥沃的作用。
任何一种亲鱼池中不宜搭养鱼种,否则会互相争夺饲料和氧气,影响亲鱼性腺发育。
(四大家鱼亲鱼的放养密度)(四)亲鱼培育的方法1.鲢、鳙亲鱼的培育鲢、鳙鱼都是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如何保持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含量是鲢、鳙亲鱼培育的关键。
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
![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bf187edd680203d8cf2f2451.png)
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催产试验作者:曹昆徐献民韩晓磊宋亮徐建荣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8期摘要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揭示了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人工繁育的探索,发现2龄种鱼经HCG催产,水温29 ℃条件下40 h产卵,受精卵56 h孵出仔鱼,仔鱼孵出4 d后卵黄囊全部被吸收,仔鱼开口并进入平游阶段。
关键词云斑尖塘鳢;生物学特性;人工催产中图分类号 S961.2;S965.1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26-01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俗称泰国笋壳鱼,属鲈形目(Prciformes)虾虎鱼亚目(Gobicidei)塘鳢科(Ele-otrida)尖塘鳢属(Oxyeleotris)。
原产于湄公河水系的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无细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优质淡水鱼之一,市场潜力巨大[1-2]。
我国的引进途径比较复杂,目前进行了多次引种。
云斑笋壳鱼成为广东、上海大批量进口的水产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需进口笋壳鱼5 000 t以上[3-4]。
因此,进行笋壳鱼的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对于充分利用江浙沪地区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渔业具有积极意义。
1云斑尖塘鳢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云斑尖塘鳢形状酷似笋壳,体形长且粗壮,前段呈圆柱形,后部稍扁。
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位于嘴唇上方、头背部最高处。
口上位,吻短而钝,下颌突出。
背鳍2个且分离,前背鳍条为硬棘;臀鳍圆;胸鳍大,呈扇形;腹鳍胸位;尾鳍圆形。
体被栉鳞,头背被圆鳞,体色为黄褐色,体侧具5~6个纵向大深褐色斑块,背部有暗绿色线纹,腹部淡黄色,体色会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鳍上也常有纵向的深褐色条纹或小的深褐色斑点。
1.2生活习性云斑尖塘鳢为底栖穴居鱼类,喜居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水体的底部、草丛、砂石缝隙或洞穴之间。
团头鲂的人工繁殖中亲鱼选择、催产时间及孵化方法
![团头鲂的人工繁殖中亲鱼选择、催产时间及孵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fae4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7.png)
团头鲂的人工繁殖中亲鱼选择、催产时间及孵化方法亲鱼的选育1)成熟年龄在自然水域中,团头鲂的性成熟年龄为2-3龄,一般体重在0.3千克以上。
2)雌雄鉴别团头鲂的雌雄鉴别相对于鲤鱼来说要容易得多,尤其是在生殖季节更容易鉴别。
•一是从胸鰭上来鉴别,在生殖季节团头鲂雄鱼的胸鳍光滑而无追星,第一根鳍条细而直。
而雄鱼胸鳍上有大量追星,而且胸鳍第一根鳍条肥厚而略有弯曲,呈“S”形。
这个特征终生不会消失,可用来在非生殖季节区别雌雄。
•二是从腹部来鉴别,在生殖季节,雌鱼的腹部明显膨大。
而雄鱼的腹部膨大则不明显,成熟的个体,轻压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三是从追星上鉴别,在生殖季节里,成熟的雌鱼除在尾柄部分出现追星外,其余部分很少见到。
而雄鱼头部、胸鳍、尾柄上和体背部均有大量的追星出现。
3)亲鱼的选择•一是年龄和体重的选择。
尽管团头鲂初次性成熟时的年龄在2~3龄、体重在0.3千克以上,但是初次性成熟的亲鱼卵粒小、怀卵量少、质量差,如果大量选择刚刚性成熟的亲鱼来进行繁殖,可能会造成孵化率低,甚至后代的畸形率高。
因此,生产上建议选择年龄在3~4龄、体重1千克以上者作为亲鱼。
团头鲂每千克体重平均产卵数为8万~10万粒。
•二是体形上的选择。
用作繁殖的团头鲂亲鱼,应选择背高、尾柄短、体型近似菱形的鱼。
•三是亲鱼质量的选择。
要求亲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寄生虫感染,体色鲜亮光滑,活动有力。
4)亲鱼的放养团头鲂亲鱼饲养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在鲢鱼、鳙鱼、草鱼、青鱼的亲鱼池少量混养。
如果是大量繁殖鱼苗的话,可以单独饲养,每亩放养100-200尾,总重量约250千克。
5)亲鱼的培育首先,做好投喂管理工作。
团头鲂是草食性鱼类,喜食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紫背浮萍等水生植物,对人工投喂的颗粒饲料、饼类等,同样喜欢摄食。
一般每年每尾鱼除青饲料外,需投喂1.0-1.5千克精饲料。
其次,做好亲鱼的分养工作。
同鲤鱼一样,为了防止亲鱼在条件适宜时会突然在池塘周围有杂草处自然产卵,必须将雌雄亲鱼进行分养,以减少它们的性刺激。
池养大鲵的人工催产研究
![池养大鲵的人工催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d737250066f5335a81211f.png)
收稿日期:2004206204;修订日期:2006203225基金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基金(22;6228)资助作者简介肖汉兵(63—),男,湖北省天门市人,副研究员。
从事水产养殖研究池养大鲵的人工催产研究肖汉兵1,2 刘鉴毅1,2 杨焱清1,2 林锡芝1(11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 荆州 434000;2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摘要:本文报道了人工培育大鲵亲本的繁殖结果。
在养殖条件下,大鲵的性腺可正常发育,大鲵的性成熟年龄为5龄,性周期为一年一次,群体的繁殖高峰期出现在每年的6—8月。
使用LRH 2A 或H CG 均可诱导大鲵产卵和排精。
群体的性腺发育进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雄性比雌性的发育时间长10—20d 。
在繁殖盛期进行人工催产,获产率为60%左右。
人工繁育的子代,在培育为亲本时,其性腺发育的个体差异仍然存在。
养殖的性成熟个体,在没有受到外源激素作用时,将不会发生自然排卵现象,雄鲵不能挤出精液。
在20—23℃下,雌性大鲵的效应时间约为96—120h ,雄性可在80h 后挤到精液。
大鲵的产卵量为400—500粒,平均为430粒。
多次产卵个体的产卵量多于初次产卵个体。
低剂量的药物催熟,未发现对性腺发育进程和产卵结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鲵;人工养殖;人工繁殖中图分类号:S9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07(2006)0520530205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300~1500m 的山涧溪流,在我国十七个省区均有一定的种群分布。
大鲵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长期受到研究者和养殖者的关注。
近二十年来,大鲵天然资源受到过量捕杀、栖息地生境被破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群体数量严重减少,是国家保护物种之一。
微山湖区翘嘴鳜人工繁殖技术
![微山湖区翘嘴鳜人工繁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2b52dc381c758f5f61f678c.png)
微山湖区翘嘴鳜人工繁殖技术作者:杨成胜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2期翘嘴鳜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属名优淡水鱼类,在市场上非常畅销,养殖效益显著。
翘嘴鳜是养殖户青睐的一个好品种,鱼苗鱼种的需求量大,因而繁殖翘嘴鳜苗种前景良好。
笔者于2009年至2011年连续在微山县傅村镇的微山县彦河渔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翘嘴鳜鱼苗的人工繁殖生产,均取得成功,生产3厘米以上翘嘴鳜鱼苗20余万尾。
现将2011年6月份进行的第二批次鳜鱼繁殖过程详述如下,供翘嘴鳜鱼苗生产者参考。
一、催产前的亲鱼选择与强化培育本批次采用的翘嘴鳜亲鱼是从微山湖中起捕的,经过9个月的强化培育后用于催产繁殖。
强化培育池塘面积400米2左右,水深1.5米。
鳜鱼亲鱼放养前10天进行清塘消毒。
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个体发育良好。
根据鳜鱼体型、口吻下颌长度等初步辨别雌、雄亲鱼,雄亲鱼一龄以上、体重0.8千克以上,雌亲鱼二龄以上、体重1.2千克以上,雌、雄比为1∶1.3,共放养40组。
强化培育期间每隔3~5天投喂1次鲜活饵料鱼,饵料鱼品种有鲢鱼种、鳙鱼种、餐鲦鱼、小鲫鱼等,每次投喂量为存塘鱼体重的50%左右,越冬期间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培育池定期冲水,一般每7天左右冲水1次,采用2寸水泵抽取清新河水注入池中,创造微流水的环境,保持水体营养充足,越冬期间减少冲水,并提高水位确保亲鱼安全越冬,到产前培育阶段,宜加强冲水,每2~3天冲水1次,促进亲鱼的性腺成熟,保证亲鱼的良好发育。
二、翘嘴鳜亲鱼的人工催产翘嘴鳜催产时间应根据水温条件来确定,最适繁殖水温为23~28℃,我们选择在6月10日水温26℃左右时进行催产。
①亲鱼的选择。
雄亲鱼选用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的;雌亲鱼选用生殖孔周围桃红色,腹部膨大、柔软而富有弹性,稍用力挤压有鱼卵流出的。
此次共选择亲鱼8组,其中雌亲鱼8尾,体重在1.1~3.4千克,共计21.5千克;雄亲鱼11尾,体重在0.73~2.6千克,共计18.5千克。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0d1ec8cdaef5ef7ba0d3c44.png)
鲤鱼的人工繁殖技术鲤鱼在流水或静水中都能自然产卵繁殖,但人工繁殖可以获得更好的产卵和孵化效果。
1、亲鱼培育(1)性成熟和性周期长江流域的湖泊、外荡、水库、池塘所养殖的鲤鱼,雌鲤二龄开始性成熟,雄鲤一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一般5月为其性腺成熟和产卵的时期。
产卵后的第Ⅵ期卵巢到7月份吸收退化到第I期,此后逐渐发育到11月份进入第Ⅳ期,并以此期越冬,第二年3-4月份,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卵巢即迅速成熟很快由第.W期发育到第V期。
性成熟的雄鲤繁殖后精巢退化到第Ⅲ期,8-9月进入第Ⅳ期,12月进入第V期,并以此期越冬。
产卵季节在南北各地有所不同,南方地区的珠江流域产卵盛期为2-3月;长江流域为4-5月:黄河流域5-6月;东北地区为6-7月,产卵期一般可持续2个月左右。
(2)雌雄鉴别鲤鱼雌雄鉴别。
(3)亲鱼的选择和饲养雌鲤鱼应选择二龄以上,体重1千克以上,雄鲤鱼略小,体重为0.75千克左右,选择的亲鱼应体高、背厚、体质强壮、体形略长以及活动力强而无伤。
来源以湖泊、网围、外荡、池塘养殖为好,是无公害的优质亲本。
亲鱼池面积一般3-4亩,水深1.5-1.8米左右,每年必要清塘1次。
亲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50千克/亩,也可以混养少量的鲢、鳙鱼,以控制浮游生物的过量繁殖,在越冬后产卵前雌雄亲鲤必须分开饲养,以免温度升高,突然下暴雨时鲤鱼自然繁殖而零星产卵,平时则可以雌雄分养或养在同一池塘。
鲤鱼为杂食性、食量较大的鱼种,饲养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食物,同时也可适当施肥使水质肥沃,补充天然饵料,并注意产卵前15-20天用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促性腺的发育。
2.自然产卵受精(1)产卵、孵化池的选择产卵池以2亩为好,水深1.2米左右。
应选避风、向阳、池底淤泥少。
进、排水方便,环境幽静的池塘。
放亲鱼前3-5天,用生石灰等清塘,灌水时严密过滤,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每升5毫克以上。
一般是用鱼苗饲养的池塘兼作孵化池,采用兼作孵化池必须有3-5处池塘轮翻,这样在孵化时易操作,要求池塘面积均为2 -3亩,水深0.8-1.0米,但放鱼前必须清塘。
鱼类人工催产常用药物的种类和功能介绍
![鱼类人工催产常用药物的种类和功能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17819f6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d.png)
鱼类人工催产常用药物的种类和功能介绍一、人工合成类似物(LRH—A),商品名(促排卵)LRH—A是人工合成的成品,经过不断提纯,现市场销售的是LRH—A2和LRH—A3。
LRH—A本身不是一种促性腺激素.没有直接作用于生殖腺的功能,但对鱼的脑下垂体有很强的作用,当注射到鱼体后,随着血液循环达到脑下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即促黄体激素(LH)和促滤泡激素(Fsiq)。
LRH—A为白色粉末,商品中一般加入10倍的甘露醇作为填充物,易溶于水,保存时应密封后放在避光干燥处,低温保存更好,避免阳光直射引起变性失效。
LRH-A对性腺发育达到充分成熟的青、草、鲢、鳙、鳊、细鳞斜颌鲴等多种鱼类都有催产作用。
能导致雄性精子的生成和雌性卵子的成熟,排卵。
该催产药物具有催熟作用(二次注射时,第一针起催熟作用)。
各种催产的鱼类对LRH—A敏感性的次序为:草鱼>鳊鱼>鳙鱼>鲢鱼。
注射LRH—A催产的效应时间比注射HCG和PG的效应时间长。
在水温20—25℃时,延迟3.4小时。
二、鱼类的脑垂体(PG)鱼类的脑垂体为圆形或椭圆形、白色。
目前最常用的是鲣、鲫鱼的垂体,从鱼体上采下的垂体,放人丙酮(或无水酒精)的瓶中,进行脱水和脱脂,然后晾干密封保存。
PG主要成份为促黄体激素(LH)和促滤泡激素(FSH。
用PC,催产有显著的催熟作用。
在水温较低或催产早期,效果都很好,但若使用不当易出现难产。
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G),商品名(多情素,绒毛膜等)HCG从孕妇尿中提取,主要成份为促黄体激素(LH),其成品为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未,易溶于水,遇热易失效,使用时现配现用。
HCG能促进亲鱼排卵,也有一定促性腺发育作用,但其作用不及PG 和LRH—A。
对鲢、鳙、鲤、鲫、鳊、细鳞斜颌鲴等鱼都有效。
催产草鱼单用无效。
在水温较低,亲鱼成熟较差时,催产效果不如LRH—A。
故逐渐被LRH—A所代替。
四、地欧酮(DOM),商品名(多潘立酮)能阻断多巴胺对促性腺激素(GTH)释放的抑制作用,促进GTH释放。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人工催产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人工催产](https://img.taocdn.com/s3/m/c912c75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b.png)
项目六 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任务四人工催产方法
四、催产方法
1.催产期的确定
亲鱼的性腺发育是随着季节、水温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从 性腺成熟到开始退化之前的这段时向就是亲鱼的催产期。
决定催产期主要因素是水温,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变化差异 较大,所以催产期也不同。长江中下游一般在5月初到6月中旬, 华南约早一个月,华北约迟一个月左右,东北地区则更晚。鲮鱼 在每年5月上中旬。
巢轮廓隐约向前滑动。 在草亲鱼可见到体侧有卵巢下垂的轮廓,腹中线处呈凹陷状。
挖卵观察——将挖卵器轻轻插入亲鱼生殖孔,然后偏向左侧或右
侧,旋转几圈抽出,便可得到少量卵粒。
若挖卵器在靠近生殖孔就能得到卵粒,且卵粒大小整齐、饱满、 光泽好、易分散,大多数卵核己极化或偏位,则表明雌亲鱼性腺 发育进入最佳催产期。
2.亲鱼夹和采卵夹
亲鱼夹是提送及注射亲鱼时用的,采卵夹为人工授精时提鱼用的。 两种夹规格完全相同,只是采卵夹在夹的后端开了一个洞,使亲 鱼的生殖孔露出来,以使精或卵排出。
3.其他工具
注射器(1毫升、5毫升、10毫升)、注射针头(6、7、8号)、消毒锅、 镊子、研钵、量筒、温度计、秤、托盘天平、解剖盘、面盆、毛 巾、纱布、药棉等。
间相近。
(二)选择标准
1、种质标准 从种质角度选择亲鱼应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逆性强;进行 杂交育种时,要求亲本的种质纯度高。
2、年龄和体重 选择亲鱼时,应避免选择初次性成熟个体和已进入衰老期 的个体。对于一般鱼类而言,可取最小性成熟年龄加1~10作为选择人工繁 殖所需亲鱼的最佳年龄。在达到性成熟年龄的前提下,亲鱼体重越大越好。 一般鱼类的年龄和体重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体重越大。但由于气 候、水质和饵料等因素差异,同一种鱼在不同水域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达 到性成熟年龄也不同,体重标准也不一致。
项目三 淡水鱼类的人工繁殖
![项目三 淡水鱼类的人工繁殖](https://img.taocdn.com/s3/m/eea83921ee06eff9aef80781.png)
• 效应时间 5. 每千兊雌鱼催产剂注射量(雄鱼第一针不注射 ,第二针剂量减半 ):
鲢鱼:第一针,促排2号0.1 微兊。
第二针,促排2号1微兊+HCG 800~1000 单位。
• 效应时间 鳙鱼:第一针,促排2号0.2 微兊。 第二针,HCG 400 单位(复方绒促性素B 型)。
效应时间 草鱼:第一针,促排2号0.2 微兊。 第二针,促排2号2 微兊+HCG 1000 单位。
4、催产剂注射时间
• 上午7:00-9:00拉网,选择亲鱼,编号,称重;
4、催产剂注射时间
上午9:00-10:00雌鱼注射第一针,雄鱼不注射。立即 放入 产卵池。
• 效应时间
• 间隔6-10小时,徐州为8小时。
• 效应时间
•下午5:00-6:00雌鱼注射第二针,雄鱼剂量减半。 •效应时间6-12小时,徐州8小时。 •凌晨1:00-2:00发情产卵。
二、性周期变化觃律
3.夏季(5~7月),卵巢V期,精巢V期, 轻压腹部卵子或精液流出,性腺占体重的1720%。
二、性周期变化觃律
徐州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时间为 5月1日-6月10日。
三、催产原理
外界环境→外感受器→脑→下丘脑( 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脑 垂体(PG)(分泌促性腺激素GtH) →性腺→产生性激素、排卵、产卵、 排精。
效应时间 青鱼:第一针,促排2号5 微兊。 第二针,促排2号5~8 微兊+ DOM 5 微兊。
体腔注射
任务四 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二)
一、催产剂注射方法
• 注射剂量:2-5毫升。 • 注射部位:胸鳍基部无鳞凹陷处。 • 注射角度和深度:6-8号针头朝鱼体前方与体轴成4560°角,刺入1厘米。
(二)催情产卵 1.催产期 早晨最低水温持续稳定在18℃以上一个星期时,可以催 产。 徐州为5月1日-6月10日。 催产顺序:鲢-草-鳙-青。
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https://img.taocdn.com/s3/m/c231d7300b4c2e3f57276331.png)
人工催产(一)常见催产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催产剂主要有三种,即鱼类脑垂体(简称重体或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绒膜激素或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类似物或LRH-A),此外,还有一些提高催产效果的辅助剂,如多巴胺排除剂(RES)、多巴胺拮抗物(DOM)。
1.脑垂体(PG)一般为自制,多用鲤鱼脑垂体。
其作用机理是利用性成熟鱼类脑垂体中含有的促性腺激素,主要为促黄体素(LH)和促滤泡激素(FSH)。
将它的悬浊液注入鱼体后,其中的滤泡激素可促使精卵进一步发育成熟,促黄体素进一步促使鱼发情产卵。
用脑垂体催产有显著的催熟作用。
在水温较低的催产早期,或亲鱼一年催产两次时,催产效果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好,但若使用不当常易出现难产。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一般为市售成品,商品名称为"鱼用(或兽用)促性腺激素"。
为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遇热易失活,使用时现配现用。
它是从孕妇尿中提取的,主要成份是促黄体激素(LH),主要作用是促进亲鱼排卵,也有一定的促性腺发育作用。
这种激素摧熟作用不及垂体和释放激素类似物,对鲢、鳙催产效果与脑垂体相同,催产草鱼时,单独使用效果不佳。
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为市售成品,是人工合成的,目前市售的商品名称叫"鱼用促排卵素2号"(LRH-A)和"鱼用促排卵素3号"(LRH-A3)。
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阳光直射会使其变性。
它不象垂体和绒毛膜激素那样直接作用于性腺,而是作用于鱼类脑垂体使其分泌促性腺激素,进一步促使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并排卵。
它对主要养殖鱼类的催熟催产效果都很好,草鱼效果最好。
对已催产过几次的鲢、鳙鱼效果不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脑垂体,对鲤、鲫、鲂、鳊等鱼类的有效剂量也较草鱼大。
它还具有副作用小,可人工合成,药源丰富等优点,现已成为主要的催产剂。
(二)常用催产用具1.亲鱼网用于在亲鱼池捕亲鱼,要求网目不能太大,2-3厘米即可,且材料要柔软较粗,以免伤鱼。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afe35e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1.png)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怎样去人工繁殖规模化养殖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泥鳅的人工繁殖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
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殖。
采集时亲鳅必须选择2龄以上,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
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雄鳅要求体长12cm、体重15g以上,胸鳍上"追星"明显。
雌雄鉴别是: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园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
雄鳅体型细小,胸鳍狭长,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
2.人工催产〈1〉常用器具产前必须备齐常用器具。
器具品种为直径6cm的研钵2只,供研脑垂体和精巢之用;容量为1-2ml的医用注射器数支及4号注射针头数枚,用于亲鳅注射催产剂;解剖剪刀、刀、镊子各2把,用于摘取精巢;毛巾数条,家禽翅膀上的硬质羽毛数支,1000ml细口瓶1只,20或50ml吸管2支,水盆或水桶数只,用于亲鳅产前暂养,白色搪瓷碗数只。
〈2〉催产泥鳅人工催产时间要比天然繁殖晚,要求水温稳定达到20℃以上。
催产药物一般常用的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HCG300-400国际单位、或鲤鱼垂体1个、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
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背部肌肉注射,也可采用体腔注射,雌鳅注射剂量为0.2ml、雄鳅0.1ml,注射深度0.2cm。
注射时间以泥鳅于次日凌晨达到发情高潮为标准。
注射后的亲鳅放入2m×1m×0.5m(长×宽×高)的网箱内,每只网箱放亲鳅50组,雌雄比例为1∶1.2-1.5,同时在网箱内放置若干鱼巢。
鱼类性腺成熟及催产
![鱼类性腺成熟及催产](https://img.taocdn.com/s3/m/3d576b1516fc700abb68fc80.png)
埋植LRH-A 后 不仅使 大西洋鲑鱼排卵时间趋于一 致。还可根据需要调节埋植药物的剂量。控制成 熟和排卵的时间,以便生产的安排;埋植LRH-A 胆固醇小丸或甲基睾酮药条可使遮目鱼提早1~2 个月达到性成熟。并提高达到性成熟鱼的比例; 多次注射LRH-A或其它激素不能使雄性金钱鱼产 生精子。而埋植甲基睾酮药条后一段时间可从鱼 体挤出精液。
水流对某些鱼类的性腺发育成熟及产卵特 别重要。流水除对亲鱼有刺激作用外,还 提高了水中的溶氧。江河中的家鱼所选择 的天然产卵场,往往在产卵季节,水流湍 急,经数小时亲鱼即可完成从Ⅳ期卵巢向 Ⅴ期卵巢的过渡而立即产卵。鱼类的侧线 器官接受流水的刺激,通过中枢神经使下 丘脑LRH的大量合成和释放,再触发脑垂体 分泌GTH,随后诱导它们发情产卵。
物理因素
温度对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具有显著影响。 由于同种鱼达到性腺成熟期的积温基本上是一 致的,因此在我国南方或温热水培育的亲鱼, 持续水温高,性腺发育成熟早,就可提前产卵。 温度对鱼类繁殖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鱼类产卵 的温度阈值,每种鱼在某一地区开始产卵的温 度是一定的,一般低于这一温度就不能产卵。 如长江流域家鱼产卵水温为18℃。正在产卵的 鱼,遇到水温突然下降,往往发生停产现象。 所以家鱼人工繁殖时,特别要注意天气变化, 催产后能有几天时间保持适宜水温,才可能使 产卵、孵化成功。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鱼类性腺的发育成熟有 关,光线刺激鱼类的视觉器官,通过中枢 神经,引起脑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 性腺的发育。鱼类的生殖周期在很大程度 上受光照时间长短的调节。在春季产卵的 鱼,只要延长光照期,就能促进性腺发育, 使亲鱼提早成熟产卵,而对秋冬季产卵的 鱼类,需要缩短光照期才能促进性腺发育 和提前产卵。
鳜鱼亲鱼的催产方法
![鳜鱼亲鱼的催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f6670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2.png)
鳜鱼亲鱼的催产方法
选择雌鱼性成熟度的标准为:腹部膨大,靠近生殖孔附近的腹部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翻转体腹中线下凹,生殖孔红肿,开口明显。
取卵观察卵粒呈黄色,卵粒整齐、透明;而雄鱼的标准则为: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精液入水即散。
鳜鱼催产剂可以采用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注射可采用一次注射,在胸鳍基部无鳞处注入,将针头朝鱼体前上方与鱼体表成45度角刺入,徐徐注入药液。
注射后,将亲鱼放置在网箱内,便于人工授精时捕捉。
鳜鱼亲鱼经注射后,发情产卵的效应时间如下:当水温为20℃时,从注射到发情的时间为38~40小时,从注射到产卵的时间为40左右小时;当水温为26~27℃时,从注射到发情的时间为22~23小时,从注射到产卵的时间为23~24小时;当水温为28~29℃时,从注射到发情的时间为20~22小时,从注射到产卵的时间为21~23小时。
明显比家鱼的效应时间长6~12小时。
人工催产后的亲鱼,可以自行产卵,也可以人工授精。
自行产卵较简单,亲鱼受伤小,但受精率相对较低。
采用这种方式,雄鱼要多于雌鱼,雌、雄按1:1.5为好,因雄鱼较多,受精率比较高,具体步骤为:注射→发情产卵→受精→集卵孵化。
鳜鱼人工催产剂和效应时间介绍
![鳜鱼人工催产剂和效应时间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854ec6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6.png)
鳜鱼人工催产剂和效应时间介绍
1、催产剂的种类和剂量
目前,鳜鱼常用的催产剂主要有鲤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地欧酮(DOM)等。
常用的催产剂用量按每千克雌鳜鱼计为:PG2毫克+HCG800国际单位+LRH-A50~100微克或DOM5毫克+LRH-A100微克。
一般采用两次注射,在两次注射中,间隔时间为6~10小时,雌鱼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总量的15%左右,第二次为85%左右,雄鱼剂量为雌鱼用量的一半。
如雌亲鱼成熟度较好,也可以一次注射,雄鱼用量减半。
催产剂用量宜小不宜大,剂量过大会导致亲鱼胀死。
2、效应时间
鳜鱼效应时间的长短和水温、注射催产剂的种类、注射次数、亲鱼年龄、性腺的成熟度以及产卵的环境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水温和注射次数。
采用一次注射,水温在18~19℃时,效应时间为38~40小时;水温在32~33℃时,效应时间为22~24小时。
采用二次注射,水温在20.2~26.0℃时,效应时间为16~20小时;水温
在23.4~27.8℃,效应时间为6~8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淡水鱼类的人工催产张伟,王嘉博,王耀辉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16023)E-mail:7822449@摘 要:对淡水鱼类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就性腺发育成熟及其排卵和产卵的诸多环境因子进行了综述(如水温、光照、降雨)。
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人工催产的决定因素和提高人工催产的方法。
旨在对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环境因子 性腺发育 人工催产1.引言为确保细胞周期这一生命增殖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细胞内发展了一系列调控机制,对这一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1]。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鱼类能够按照环境条件的周期性综合调整他们的生理机能。
包括下丘脑、腺垂体及性腺中各种激素分泌活动调节作用。
生产上的人工催产就是在细胞周期调控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性腺发育调控机制鱼类的生殖受到环境的影响。
感受器官把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温度、光照、降雨等)传送到脑,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以促使性腺发育成熟与排出精子和卵子。
这整个过程的前阶段是神经联系起主要作用,而后阶段则主要是激素起作用。
由神经联系转变为激素控制是在下丘脑和脑垂体之间的接触面,而实现这种转变是通过神经分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活动。
下丘脑分泌产生的神经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它和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刺激促性腺激素(GtH)的产生和释放,起着调节生殖活动的作用。
而同时下丘脑分泌产生的多巴胺起促进性腺激素释放的抑制因素(GRIF)的作用,既抑制GnRH的作用,亦抑制GtH的自行释放[2][3]。
最近的研究表明,由脑垂体产生的GtH与卵母细胞的双层细胞,即膜细胞和颗粒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最后由颗粒细胞产生17α,20β-双羟孕酮,作用于卵母细胞,诱导鱼类卵母细胞最后成熟(核偏位、融解和卵黄与原生质的极化),诱导产生成熟促进因子(MPF)。
MPF即卵细胞促成熟因子,或细胞促分裂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2]。
在成熟卵母细胞中,MPF 已经存在,只是处于非活性状态,被称为前体MPF。
非活性态的前体MPF通过翻译后修饰,可以转化为活化态的MPF。
MPF含有两个亚单位,即CDK和周期蛋白。
当两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
CDK为其催化亚单位,周期蛋白为其调节亚单位。
CDK激酶即MPF通过使某些蛋白质磷酸化,改变其下游的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启动其功能,实现其调控细胞周期的目的[1]。
- 1 -3.环境因子许多生理活动过程的内在周期性就是季节性生殖活动的反映[4]。
性腺的发育和成熟也是这样。
大多数鱼类的性腺的发育和成熟是有季节性的,只有少数鱼类是常年连续产卵的。
在季节性生殖的鱼类当中,产卵时间有很大的不同。
温带的鱼类在春、夏季产卵;冷水性的鲑、鳟鱼类在秋季产卵,而热带地区的许多鱼类在雨季产卵。
各种鱼类生殖周期的准确时间性,是为保持所产生的幼鱼得到适宜的生存条件。
与性腺发育密切相关的季节性因素有以下几点:3.1 光照光周期是许多硬骨鱼类调节生殖周期的重要环境因素。
光照信息能经由鱼的眼、松果体输入。
春季产卵的鲤科鱼类和鳉科鱼类在长光照下,如果切除松果体或使其致盲,都会引起正在发育中的或已发育成熟的性腺退化,并且血液中的GtH水平失去昼夜周期的变化。
秋季产卵的鱼类如虹鳟和河鳟,光周期是影响性腺发育的主要因素。
3.2 水温对于水生动物来说,温度是生态因子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鱼类的生殖活动中最为明显的温度关系是鱼类产卵的温度阈,而且产卵温度总是控制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
如鲤科鱼类最适产卵的水温是18℃,尽管卵巢已经完全成熟,而水温未达到18℃也不能产卵。
若人工升温即便在冬季也能产卵。
温带鱼类最适产卵温度在22-28℃;热带鱼类产卵温度在25℃以上;冷水性鱼类如鲑鳟鱼类产卵温度一般低于14℃。
温度对鱼类性腺成熟、排卵、产卵过程主要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直接作用于性腺,影响酶和激素的活性和作用。
2.影响性腺对脑垂体分泌的GtH的敏感性。
3.影响垂体GtH的合成和分泌。
在温带鲤科鱼类中,对春季产卵的鱼类一般温度是影响性腺发育的主要因子。
3.3 其它因子鱼类产卵时异性刺激也是必要的,雄鱼对雌鱼的刺激不仅通过视觉,雄鱼分泌的信息素也可以刺激雌鱼产卵。
有些鱼类需要有卵的附着物存在,如水生植物等。
它们缺乏附着物时即使满足了水温往往也不能产卵。
流水刺激对许多在流水中产卵的鱼类性腺的成熟、排卵、产卵极为重要。
蓄养条件下,特别是雌鱼常由于某些生态环境刺激强度不够,卵母细胞不能从Ⅳ期顺利过渡到Ⅴ期,而不能排卵、产卵。
在进行人工催产时,适当给予流水刺激(人工冲水)[5-6],对性腺迅速过渡到Ⅴ期也有促进作用[2]。
4.人工催产鱼类的性腺的成熟是需要一个特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降雨等)但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在环境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就需要注射激素的人工催产的帮助,但如果不注重亲鱼的培养,人工催产也是不能成功的。
4.1 亲鱼的培育卵子发生要经过增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成熟期必须经过两次成熟分裂。
原生质细胞分裂产生卵原细胞,接着进入增殖期,卵原细胞增加,然后,不再分裂进入- 2 -生长期,卵原细胞变为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大小达到成熟阶段大小。
然后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产生次级卵母细胞,放出第一极体。
再进行一次成熟分裂产生卵细胞,放出第二极体。
生长期又可以分为小生长期(细胞的生长)和大生长期(卵黄的生长)[7]。
在卵母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合成了大量的RNA和蛋白质[8],特别是MPF的合成对卵子的最后成熟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此,亲鱼的选择和培育至关重要。
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重视亲鱼培育工作,培育工作要全年进行,不能只抓产前培育,忽视产后培育,但各个季节的培育目标应有所侧重,产后的夏季培育应以恢复亲鱼体力,提高产后成活率,促使老一代卵子退化吸收,恢复卵巢机能为目标。
秋季培育应以促使新一代卵母细胞产生和亲鱼积累足够的脂肪以便安全越冬为目标。
春季培育应以促使卵母细胞积累卵黄为目标。
产前培育应以增加亲鱼活动,促使躯体和内脏脂肪转化为目标。
其次,重视亲鱼更新换代工作。
建立亲鱼档案,做到同一鱼池饲养同一年龄亲鱼, 及时淘汰老龄亲鱼, 每年补充新亲鱼、使亲鱼群体始终保持较高的繁殖力。
生长发育和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淡水鱼类同样如此, 当处于最适生殖年龄时,其催产率最高,所获得的鱼苗最健壮。
但各地家鱼人工繁殖场均存在亲鱼年龄老化问题, 虽然家鱼人工繁殖场每年都不同程度地补充亲鱼,但很少甚至没有生产单位主动淘汰年龄老化亲鱼,除非因故死亡而自然淘汰.亲鱼经过5-6年的催产后,催产率往往不如2-4产龄的亲鱼, 且所产卵的质量较差。
至于亲鱼在池养条件下性成熟几年后其催产率达到高峰,这个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再次,应尽量做到减少人为干扰,减少拉网操作次数。
自然条件下,淡水鱼类产卵都是在凌晨安静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任何干扰都可能导致产卵中断停止。
人工催产也不例外,发育成熟的亲鱼如果给予过多的人工干扰(如拉网操作)会导致性腺退化[9]。
这是因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使脑垂体不断分泌促性腺激素(GtH)持续作用于性腺, 当血液中GtH含量达到排卵阈值水平时,才能促使卵细胞的成熟分裂,生殖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但当亲鱼遇到外界干扰如拉网时,会象其它脊椎动物一样,遇到紧急危险时出现“应答性紧急反应”, 肾上腺活动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大量增加,与此同时,丘脑下部促性腺激素释放抑制因素(GRIF)分泌增加,导致血清中GtH含量下降, 从而对亲鱼性腺发育和生殖活动产生抑制作用。
4.2 提高催产率的措施催产过程以雌鱼为例简述如下:雌鱼第Ⅳ期卵母细胞达到一定体积停止生长,等待成熟。
此时的卵母细胞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阶段,含有一个体积较大的细胞核,称为生发泡(GV)。
卵母细胞成熟需要雌性激素孕酮的刺激。
注射催产剂后,在GtH诱导的孕酮作用下,卵母细胞向Ⅴ和Ⅵ期转化,生发泡破裂(GVBD),染色体凝集,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然后立即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即成熟的卵细胞(第Ⅵ期卵细胞)[1]。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较多且与催产密切相关的就是促性腺激素(GtH)。
因为它决定着催产的成功与否。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鱼类的排卵反应可能既取决于血液GtH含量升高的幅度,亦取决于含量升高的速度[4],即鱼类卵母细胞的最后成熟和排卵是由于GtH大量而迅速释放所诱导[2]。
人工催产就是以增强GnRH和GtH的作用和抑制GRIF的作用来达到催产的目的。
因此,- 3 -人工催产就是使用高活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类似物(GnRH-A)、多巴胺拮抗剂(如地欧酮,DOM;双氟基丁哌啶苯丙米坐酮,PIM)和多巴胺消竭剂(如利血平),以及直接注射外源GtH(如鲤脑垂体匀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各个水平上,促使GtH大量释放以使血液中GtH高峰出现[10]。
具体操作如下:4.2.1 选择合适的催产药物和合适的剂量首先是对多巴胺的选择,多巴胺的抑制作用在某些鱼类是很强的,如金鱼,鲤鱼[11-15]等,如果不注射多巴胺拮抗剂PIM和DOM,LHRH-A或其它的GnRH类似物对促使GtH释放的剂量依存反应就不能表现出来。
而在长春鳊和大鳞副泥鳅等,单独注射高剂量的LHRH-A亦能促使GtH分泌和排卵[4]。
其次是对HCG的选择,HCG的选择与性腺发育程度密切相关,对于性腺发育成熟度高的个体可以少用或不用,而对性腺发育较差的个体,可适当增加用量,但是因为HCG有较强的副作用,过高的剂量会导致亲鱼的死亡。
4.2.2 选择人工催产的方法人工催产分为一针注射和两针注射,这与性腺发育程度和温度有关。
温度高的情况下,性腺发育良好,一针注射即可,应减少剂量到1/2。
温度低的情况下,要选择两针注射,而且可以适当的延长针距。
如果是两针注射, 雌鱼第一针打总剂量的1/5—1/2,而雄鱼第一针不注射,第二针注射,剂量为雌鱼总剂量的1/2。
5.问题及展望现在我国主要淡水鱼类人工催产主要存在理论和操作两方面的问题。
淡水鱼类人工催产操作上主要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一、不注重亲鱼培养,催产时采用大剂量注射,导致亲鱼死亡率增高,受精率和催产率降低。
二、适时催产是催产成功的关键,过早或过晚都会导致催产的失败。
三、在人工催产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导致亲鱼的损伤和对亲鱼的惊吓,造成不产和难产,甚至导致亲鱼的死亡。
鱼类的细胞周期调控在理论上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一、GtH分泌细胞神经支配的深入研究。
二、在各种鱼类中,两种GtH即GtHⅠ和GtHⅡ的研究。
三、GtH分泌细胞球形颗粒的性质和功能上的研究 。
四、卵巢发育状况如何影响GtH的脑垂体分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