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 将建区域林生态体系参考文本

合集下载

“三北”工程三十年

“三北”工程三十年

“三北”工程三十年作者:邢章萍来源:《经济》2009年第11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力争到2020年,使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2%,沙化土地扩展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成一批区域性防护林体系。

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15%左右,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状况的根本好转。

翻开中国地图,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绵延至黑龙江省的宾县,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这片广袤的土地见证着开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先河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成长。

“三北”工程建设成就举世瞩目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30余年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工程区生态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工程建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构建了防护林体系,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

重点治理地区的风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呈“双降”趋势;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呈“双减”趋势;平原农区基本建成了防护林体系,粮食产量和农田面积呈“双增”趋势。

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表明,从1999年到2004年的5年间,陕、甘、宁、内蒙古、晋、冀等6省(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与1999年相比,沙化土地净减少7921平方公里。

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已进入了改造利用沙漠的新阶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完成造林274万公顷,在巩固绿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绿洲面积由工程建设前的4万多平方公里扩大到7万多平方公里,扩大了四分之三,一个以农田防护林、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和天然荒漠林为主体,多林种、多带式、乔灌草、网片带相结合的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已初步形成。

森林公园规划文本(最新)

森林公园规划文本(最新)

目录1 总则 (2)2 术语 (2)3 一般规定 (4)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4)3.2 资源评价 (9)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0)3.4 布局、结构与综合分区 (11)3.5 容量与人口 (12)4 专项规划 (14)4.1保护保育规划 (14)4.1.1 一般规定 (14)4.1.2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14)4.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4.1.4 防灾规划 (16)4.1.5安全保障规划 (17)4.2森林景观规划 (17)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7)4.4 游憩规划 (18)4.5 基础工程规划 (22)4.5.1 一般规定 (22)4.5.2 道路交通规划 (22)4.5.3 供电规划 (23)4.5.4 给排水工程规划 (23)4.5.5 供热规划 (24)4.5.6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24)4.5.7 广播电视规划 (25)4.5.8 燃气规划 (25)4.5.9 医疗救护规划 (25)4.5.10 公共厕所规划 (25)4.6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25)4.7 居民社会经济调控规划 (26)5 分期建设规划 (27)6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27)6.1 投资估算 (27)6.2 效益评价 (28)7 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9)7.1 一般规定 (29)7.2 规划说明书 (29)7.3 规划图纸 (31)7.4 附件 (32)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33)附录B 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33)1 总则1.1 规范编制的目的为了加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优化资源利用方式,规范开发建设行为,提高总体规划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规范。

1.3 森林公园的类型(规模、级别)森林公园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森林公园(20km2以下)、中型森林公园(21-100km2)、大型森林公园(101-500km2)、特大型森林公园(500km2以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沿海防护林是指在沿海地区建设具有防护作用的森林体系,以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沿海防护林的建设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报告。

一、背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加剧,全球生态环境日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应运而生。

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域,也是我国国土最开放、最容易受到污染和灾害影响的区域。

因此,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对于维护沿海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旨在保护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具体包括以下目标和任务:1.保护海岸线、固定沙丘、防止海水侵袭和风沙侵蚀,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多样性;2.减轻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提高沿海地区的防灾能力;3.优化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打造观赏、休闲、旅游和生态居住区;4.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体系设计沿海防护林体系的设计应当遵循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面积和空间分布:应根据沿海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特点,合理规划防护林体系的面积和空间分布。

要注重保护高梯度生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种植树种:应根据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

要注重保护濒危或珍稀物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保护措施:在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中,应当注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障种植树种的生长、抗风、抗虫、抗病等能力。

4.管理和维护: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体系,加强对防护林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证防护林体系的功能。

四、实现途径1.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为沿海防护林的建设提供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支持沿海防护林的建设。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生态工程 沿海防护林建设

第三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一、我国沿海防护林建设概况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11159公里。

沿海地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截至2008年底,沿海地区累计完成造林420万公顷,新建、加宽加厚和更新基干林带9384公里,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68万公顷,控制率达81%,村屯绿化率达35%。

力争到2015年,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基干林带达标率92.3%,红树林恢复率95.1%,农田林网控制率85%,村屯绿化率90%。

二、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沿海防护林主体是沿海基干林带,并与纵深防护林,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建设有机配置,共同构建沿海防护林体系。

三、沿海防护林结构形式1.泥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自海岸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滨海湿地保护为主,与农田林网,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2. 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海滩适宜造林的地方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为主,与纵深防护林,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3.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结构形式从潮上线起向内陆延伸,形成以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为主,与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滨海湿地保护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四、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1.海岸基干林带(1)在抗海风海雾的树种中,泥质海岸选择抗盐碱,耐水湿,耐瘠薄的树种;(2)沙质海岸选择抗风沙,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枯枝落叶量大的树种;(3)岩质海岸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易繁殖,固土护坡能力强的树种.2.消浪林带红树林:选择抗污染,防浪,抗冲击,自我更新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选择根系发达,固土护堤,促淤能力强的乔、灌木红树植物种。

柽柳林:优先选择乡土柽柳树种(品种)或天然分布种,引进耐水浸,耐盐碱,抵御风暴和固土护坡能力强的其他适宜树种。

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政策体系

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政策体系

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政策体系作者:董战峰彭忱来源:《前线》2024年第04期[摘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深刻把握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形势,加强行政、市场和社会治理政策的创新与统筹,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政策,需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长效动力机制与坚实政策保障。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政策体系[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4-0019-04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构建美丽中国政策体系,推动形成系统性的政策合力,为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充分支撑。

完善行政政策機制,压实美丽中国建设各方责任持续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地方落实的美丽中国建设体制,充分发挥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压实各级政府以及企业的美丽中国建设责任,这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要求。

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通过完善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资源能源效率提升、生态系统保护、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与效益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与奖惩机制,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政策。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高质量生态监管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实现。

综合运用固定源排污许可、监管执法等措施强化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继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推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合,形成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大督察制度。

加快健全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

以守好生态环境底线为目标优化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衔接,强化战略环评等对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支撑作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

巍巍绿色长城铸起历史丰碑——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0年成就综述中国绿色时报11月17日报道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三北工程)的战略决策,由此三北工程迈上了建设巍巍绿色长城、铸起历史丰碑的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广,包括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面积大,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规划期限长,从1978年~2050年共计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建设任务重,规划总造林3508万公顷,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并有效控制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北工程建设。

1979年,国务院成立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程建设重大问题,为推动工程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988年,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亲笔题词“绿色长城”。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

大力植树种草,推进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继续推进‘三北’、长江等重点地区的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入到三北地区考察生态建设,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防沙治沙工作,努力实现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上进一步强调:“继续推进以三北防护林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建设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力,促进了粮食稳产高产,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强化了全社会的生态绿化意识,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提高了我国在国际生态环保领域的地位,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Lixin摘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实施以来, 取得了明显成就,对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但是近年来也显现出一些问题,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整治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生态环境成就问题1.概念“三北”防护林是在中国北方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工程自1978年11月启动,分3个阶段、8期工程进行,预计于2050年完成。

“三北”防护林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

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

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13个省,总面积39亿亩。

2.背景及原因三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少雨、干旱。

自然植被以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为主,生态环境脆弱。

再加上三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逐年加剧,导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建设“三北”防护林,以求能锁住风沙,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改善生态环境。

这一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

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3.意义3.1取得的成就截止2005年,累计完成造林育林面积250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700万公顷、飞播造林97万公顷、封山育林710万公顷。

与此同时,三北地区的其它林业生态工程和各行各业的林业建设蓬勃发展,共同推动了三北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防护林》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防护林》

高频考点190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一提到“三北”地区,特别是西北,最先涌入脑海的可能就是漫漫黄沙,“黄土”、“干旱”、“沙漠”、“大风”似乎就是它的标签。

日益降低的植被覆盖率不仅使得地面形态日渐荒芜,更是引发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沙尘暴天气的原凶,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因此诞生了浩浩荡荡的“三北”工程。

国务院于1978年批准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在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沙尘暴的形成与西北内陆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多大风天气等因素有关。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建设,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有效抵御了冬季风,起到保护农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弱了沙尘暴的危害,同时”三北“防护林为全球旱区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全球生态安全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于推动全球生态治理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三北“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区域森林覆盖率,增加了碳储量,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拓展提升】太行山地处华北平原西侧,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森林覆盖率低。

太行山绿化工程是在太行山石质山区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发展果木经济林。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山西、河北、河南、北京4省市的110个县,工程建设总目标是:防护林比重由1986年的23.8%增加到41.1%,经济林比重由13.6%提高到27.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和太行山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影响不符的是()A.阻挡西北方向的沙化B.可抵御西北寒潮的袭击C.阻挡西北来向的沙尘暴D.可接纳东南暖湿气流2.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是()A.封山育林,提高天然林存活率B.推进生态文明建设C.提高木材蓄积量和生产力D.改善林区居民的生活条件【答案】1.A 2.B【分析】1.太行山地处华北平原西侧,是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

它既可抵御西北寒潮的袭击,又可接纳东南暖湿气流,B、D选项符合;距离西北沙源较远,不能阻挡西北方向的沙化,但可阻挡西北来向的沙尘暴,C符合,A不符合,选择A项。

充分认识加强黄三角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重要性论文

充分认识加强黄三角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重要性论文

充分认识加强黄三角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性[摘要] 近年来,我们对滨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意在呼吁加强我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功能,减轻自然灾害,保护地球,保护家园,为有利人类生存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生态防护林建设;重要性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因此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象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

为改变这一现状,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林业,充分发挥森林特有功能,显得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

一、充分认识加强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性生态防护林,是指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分(林分指林木的内部结构特征)。

它是以防御自然灾害、维护基础设施、保护生产、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群落。

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严重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生态防护林,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走进人们的视野,为人们所重视。

时至今日,随着黄河三角洲大开发的全面实施,沿海生态防护林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1.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将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自1860年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7℃,并继续呈上升趋势,欧洲气象权威部门预测:未来20~30年内,地球气温将上升2℃~4.5℃;我国气象学家指出:最近5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温度以每10年增加0.22℃的速度递增,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度。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气候变暖带来的威胁不亚于战争……全球气候变暖更为可怕的是地球两极冰山的融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变暖给地球环境和人类带来的影响将是空前的,到2080年时,全世界缺水人口将达到11亿至32亿,2亿至6亿人面临饥荒威胁。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 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和 区域生态安全,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 35 号) 《 国 务 院 关 于 印 发 全 国 主 体 功 能 区 规 划 的 通 知 》( 国 发 〔2010〕46 号)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 号) 《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 中国科 学院公告 2008 年第 35 号)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 号)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 年)(》环 发〔2010〕106 号) 《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
生态安全:指在国家或区域尺度上,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 能完善、格局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 生态服务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生态保护红线概念、特征与管控要求
4.1 概念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 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 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于维护 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 4.2 基本特征 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其属性特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是维系国家和区 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区 域。 (2)空间不可替代性:生态保护红线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定 性,其保护对象和空间边界相对固定。 (3)经济社会支撑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最终目标是在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世界最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总投资:578.6亿元工程期限:1978年--2050年构成网格状的农田防护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巨型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总结历史经验,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

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

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

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工程规划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

健全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PPT简洁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课件

健全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PPT简洁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课件

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3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

”这一重要论述,为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在具体制度设计层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并根据各区域不同生态环境特征,结合各种环境要素的保护需要,划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制定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制度形成经历了不断更新升级、日臻完善的过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开始探索环境分区治理,针对地表水、大气和噪声等单一环境要素设立了不同的环境功能区划。

步入21世纪,我国环境治理模式开始由单一环境要素治理转向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治理,先后设立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

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开始制定更为系统全面的生态环境分区治理方案。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规划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快速增长。 目前,三北地区活立木蓄积量达 9.97 亿立方米,“四料”俱缺的状 况已有很大改变,特别是已建成了近百万公顷薪炭林,加上林木 抚育修枝,解决了数百万农户的燃料问题;营造的牧场防护林保 护和恢复了大面积草场,牧草产量增加 440 多万吨;营造的 500 万公顷灌木林和 700 万公顷杨、柳、榆、槐树的枝叶为畜牧业发
250.0
38.1
307.8 369.2 91.2
9.2

一 543.7
459.1
71.8
3.8
360.0 105.6
164.6 18.9
61.1
9.8

111.6 29.9
30.8
2.5
二 1077.6 726.7
305.4
45.5 665.8
267.3
248.1
59.7
74.3
16.4
132.8 231.7 42.7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三北工程) 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东 西长 4480 公里,南北宽 560-1440 公里,包括西北、华北、东 北 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51 个县(旗、市、区),区域 总面积 406.9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42.4%。规划期限为 1978 -2050 年,共 73 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工程建成后, 三北地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 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体规划》勾绘了三北地区实现山川秀美的发展蓝图,成为组织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万里风沙线上共营造防风固沙林近 500 万公顷,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一些地区实现了 土地沙漠化逆转。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的重点治理地区结束

谈防护林造林体系工程的原则

谈防护林造林体系工程的原则

谈防护林造林体系工程的原则作者:商延军朱正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12期摘要: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根据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保护、改善、建造以林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生物多样性,使我国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减少或减轻风沙、旱涝、台风、海潮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防治荒漠化,提高国土保安能力,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原则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依据我国生态环境特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区划及国土整治的要求,结合林业生产建设特点;根据工程建设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发展的原则,结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规划与布局的。

由于各区域的情况不同,生态环境问题的外在表现及治理建设内容也不同。

从布局上可以分为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及跨区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防护林是指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防护林是五大林种之一,它又分为以下次级林种: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沿海防护林、草原护牧林、水源涵养林等。

根据配置条件和目的要求,各种防护林发挥着特定的防护功能。

在一个流域或区域的范围内,依据地形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灾害的种类、程度以及结合区域内的道路、水利、工程和居民点等,规划配置各具特点的,不同的防护林林种,使它们在配置上互相协调,功能上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防护林综合体,这样由防护林林种组成的有机整体称之为防护林体系。

一、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目标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根据我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保护、改善、建造以林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维护生物多样性,使我国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减少或减轻风沙、旱涝、台风、海潮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防治荒漠化,提高国土保安能力,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一、单选题(每题1分)1.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

(1.0 分)A.环渤海区域B.长三角区域C.珠三角区域D.北部湾地区我的答案:D √答对2.2018 年 10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增幅最早可能会在()达到 1.5℃。

(1.0 分)A.2025 年B.2030 年C.2035 年D.2050 年我的答案:B √答对3.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

(1.0 分)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我的答案:D √答对4.()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这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中的一座新里程碑,它确定了加强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领域。

(1.0 分)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我的答案:C √答对5.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 PM2.5 污染主要集中在()。

(1.0 分)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我的答案:A √答对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

(1.0 分)A.5000 亿吨B.6000 亿吨C.7000 亿吨D.8000 亿吨我的答案:C √答对7.()作为地球文明(地球文明是星球文明的一种表现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为最终使星球文明向星际文明过渡奠定物质和精神的基础。

(1.0 分)A.精神文明B.物质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我的答案:D √答对8.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代产业园。

(1.0 分)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C √答对9.1992 年,全球环境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我国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工程

我国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程 三北防护林地区包括西北、华北、东北的陕、⽢、宁、青、新、京、津、冀、晋、内蒙、辽、吉、⿊等13个省、⾃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

总⾯积389万平⽅千⽶,占全国⾯积的40.5%,⼲旱和半⼲旱地区占2/3以上,这⾥是我国沙漠⼽壁集中分布地区,⽔⼟流失严重,⽣态环境脆弱,加强这⼀地区的国⼟整治,建设好三北防护林体系⼯程,对于促进⽣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和地区经济振兴有重要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第⼀期⼯程(1978—1985年)已经完成,这期⼯程包括13个省(市、区)的396个县(旗)。

根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点在⼴⼤农区、⽔⼟流失严重地区和风沙危害严重地区营造农⽥防护林、⽔⼟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

同时,在农村⽣活能源短缺地区和⽴地条件适宜地区营造薪炭林,⽤材林和经济林。

具体任务是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8年内造林593万公顷(实际完成60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3.8%提⾼到5.9%。

⽔⼟流失和沙漠危害有所减轻;柴薪奇缺的地区有所缓解;800万公顷农⽥得到林保护。

⿊、吉西部地区,宁夏黄灌区,河西⾛廊、新疆和⽥绿洲都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成数县连⽚的农⽥防护林体系。

据测算,⽬前三北地区农⽥防护林平均每公顷可保护10.5公顷耕地,对于改善农⽥⼩⽓候、抗御⾃然灾害,促进牧业⽣产起到有益的作⽤。

三北防护林体系第⼆期⼯程(1986—1995年),包括551个县(旗),其任务是在管理、抚育好现有林,巩固第⼀期⼯程成果的基础上,提⾼造林质量,营造⼈⼯林637万公顷,封育林草155万公顷,飞播造林17万公顷。

重点搞好京津周围的绿化,⽑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防风固沙林,京包、包兰铁路沿线的防护林和黄河中游沿岸防护林等五⼤⾻⼲⼯程及沙棘商品⽣产基地、听⽔河流域⽔保经济林,乌兰布和速⽣丰产林和滦河、潮⽩河⽔源涵养经济林四个重点项⽬,以及90个省级重点⼯程。

第⼆期⼯程完成后,区域性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可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5.9%增加到7.7%,黄河中游⽔⼟流失地区将有1/3的⾯积得到控制,1733万公顷农⽥可实现林化,1000万公顷沙漠化⼟地将得到治理,绝⼤部分公路、京包、包兰铁路两侧的⾃然⾯貌将有很⼤改观。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1.05•【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防沙治沙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11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情况,请审议。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25.32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7.58%,是世界上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对防沙治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歼灭战、攻坚战、阻击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动员令,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李强总理多次作出批示,对实施“三北”工程、利用微咸水治沙等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防沙治沙工作,委员长和各位副委员长多次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组织相关专门委员会通过立法修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报告、交办代表建议等方式,持续加强法治建设和工作监督,为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况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经过接续奋斗、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防沙治沙工作理念更加科学,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支持更加有力,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沙治沙道路,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

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一)

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一)

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一)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一)内容提要: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中的三项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已经批准为国家标准并颁布实施。

《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主要规定了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对象、建设程序、内容、类型、重点与建设分区,提出了生态公益林建成标准、建设质量评价标准和生态公益林利用的指导性、原则性要求;《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主要规定了生态公益林地区划、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方法、成果整理与精度等要求;《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主要规定了生态公益林营造、经营、林地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生态公益林建设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为了利用各地全面贯彻执行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便于掌握和操作,应各地要求,特将《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三项标准汇编成《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一)》一书。

本书适于各级林业生产、科研、教学、管理部门和社会有关单位学习、掌握和贯彻执行。

目录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5)前言 (5)1 范围 (6)3 指导思想 (8)4 建设原则 (8)5 建设对象 (8)6 建设程序 (9)7 建设内容 (9)8 建设类型 (10)9 建设分区 (10)10 建设重点 (11)11 生态公益林成林(草)标准 (12)12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 (13)13 生态公益林利用 (15)14 环境影响评价 (16)15 附则 (16)附录 A (16)附录 B (18)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 (19)前言 (19)1 范围 (20)2 引用标准 (20)3 一般规定 (20)4 综合调查 (21)5 生态公益林地区划 (22)6 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 (26)7 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27)8 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设计 (27)9 附则 (28)附录 A (28)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29)一、范围 (29)二、引用标准 (29)三、总则 (30)四、生态公益林营造 (30)五、生态公益林经营 (42)六、林地基础设施建设 (48)七、生态公益林建设档案 (51)八、附则 (51)附录A (52)附录B (58)附录C (59)附录D (60)附录 E (62)附录F (62)附录G (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1-2001Non-commercial forest construction-Guide principle前言为使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分类经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指导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成效,特制定《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

执业药师公需课-绿色经济

执业药师公需课-绿色经济

执业药师公需课-绿色经济单选题1.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方面,要构建以()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A.城市绿地B.江河湖泊C.国家公园D.森林绿地2.2023年11月16日,《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文章中,总书记从()这几个方面,深刻阐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提出明确要求。

①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②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③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④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⑤“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_____红线、_____底线、_____上线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严格坚守的三条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与生命线。

()A.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生态保护B.资源利用、环境质量、生态保护C.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环境质量D.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4.2022年,我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需要每个人付出努力。

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该()①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良好习惯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环境③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车出行④坚持绿色消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对此,下列符合要求的是()①发展循环经济②吃食野味③伺机排放污水④保护耕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要达成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目标,就必须把()放在优先地位A.人民B.保护C.发展D.经济7.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实现2030年______与2060年_____目标。

()A.碳达峰,碳中和B.碳中和,碳达峰C.碳中和D.碳达峰判断题8.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将建区域林生态体系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我国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将建区域林
生态体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记者高保生今天从国家林业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
悉:“十五”期间,我国防护林建设进一步加快,防护林
体系构架基本完成。

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
体系工程和北方沙区防护林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
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突出工程特色,
强化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比较完备的区域性森林生态体
系。

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长
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及太行
山绿化工程和平原绿化工程等5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31个省(区、市)的1500多个县
(市、区、旗),是我国启动实施较早的林业重点工程。

目前已累计完成营造林340.9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5.18万公顷,飞播造林14.33万公顷,封山育林191.40万公顷;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20.95万公顷。

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长江、珠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53%和39.91%,比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了3.3和4.89个百分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我国13个省(区、市),总面积40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2%。

该工程“十五”期间突出防沙治沙,实行分步实施、分区突破、稳步推进的方针,累计完成造林300万公顷,5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公顷。

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南缘等地实现了治理速度快于沙化速度的重大转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骨干工程,该工程截至20xx年6月底,国家累计投资172亿元,累计完成治理任务1172万公顷,占国家累计下达计划任务的
93.26%。

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平均提高近三成,沙尘天气大幅度减少和减弱。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我国防护林建设将突出沿海一条线,建设绿色万里海疆;突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及沿线地区,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突出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建设“两湖”绿色屏障。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