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失败与历史意义导学案

合集下载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目标】1.识记百日维新开始及结束的时间、失败的标志。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1.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发起“”。

这次上书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全国。

从此揭开序幕。

2.“百日维新”。

1898年6月,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又叫戊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活动二:阅读材料,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加深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的认识。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但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的一部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摘自《百度百科》结合材料请回答:(1)戊戌变法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谁?他甘愿为变法一死,你认为他的这一做法值得吗?(2)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什么运动,促进了人们哪个方面的解放?【检测反馈】()1.通过“举人”“签名”“1895年”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联想到A.公车上书B.百家争鸣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2.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完成。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导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①经济上发展 。

②教育上兴办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

(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特点:托古改制③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 ①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影响最大的是 ,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

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 1、兴起——公车上书(1895)⑴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

⑵主要内容:②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

③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 一职。

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⑶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⑷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③“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 理论宣传走向 。

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1)表现:①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2.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推动者;
3.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
2. 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和国家危机的背景,引出戊戌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习新知(15分钟)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起因、内容和推动者,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深入探讨(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并向全班汇报。

4. 活动设计(10分钟)
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表演戊戌变法的关键环节,以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5. 练习与检测(10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文章,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理解这段历史事件的重要意义。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九单元 第4课 戊戌政变

第4课戊戌政变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学问目标: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学习重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和历史意义。

三、学习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缘由。

【自主学习】一、新旧势力的交锋(一)新旧势力的概念1.新势力指的是以_________、________ 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主见变新祖宗之法,政治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经济上进展资本主义。

2.旧势力是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坚守“祖宗之法”,反对西学变法.。

(二)新旧势力的斗争1.慈禧解除________的军机大臣职务,任命亲信_______为直隶总督,中心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2.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尚书四侍郎,任命_________等为“军机四卿”;游说列强争取支持;各省只有湖南巡抚________支持变法。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三、变法失败的缘由与变法的历史意义:(一)变法失败的缘由:1.根本缘由:__________力气过于弱小。

2.具体缘由:(1)领导无力: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2)缺乏群众基础:脱离人民群众;(3)存在依靠幻想:寄期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列强抱有幻想;(4)新政无法落实: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5)变法手段单一:实行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二)失败的教训:在当时的中国,______________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

(三)历史意义:1.性质:是一次____________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

2.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政治: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揭开了中国_________的序幕。

因而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2)经济: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__________的进展制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是近代中国第一次__________潮流,维新派提倡新学,兴民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为近代_______的兴起开拓道路。

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

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与戊戌政变1.顽固势力的破坏(1)对保国会大肆攻击,组织“非保国会”与之对抗。

(2)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发布三道谕旨,剪除光绪帝身边支持变法的高级辅臣,把握高级官员和军队的控制权。

(3)加紧制造反对新政的舆论,攻击毁谤康有为。

对光绪帝的新政上谕搪塞抵制。

[深度点拨] 维新派变法措施严重触及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社会基础。

2.维新派的斗争:维新派展开斗争,光绪帝进行了抗争,但清廷最高权力掌握在慈禧手中;维新派策动荣禄部下袁世凯杀掉荣禄,但被出卖。

3.戊戌政变(1)经过: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的瀛台,逮捕维新派人士。

(2)结果: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甘为变法而牺牲,“戊戌六君子”被杀于菜市口刑场;新政举措大多被废止。

[深度点拨]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二、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戊戌变法失败原因(1)从根本上说,维新派力量不够壮大,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比较薄弱。

(2)借助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3)忽视宣传和发动下层民众。

2.历史意义(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要逐步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设计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方案,这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

(2)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启发和张扬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宣传和张扬西学,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在意识形态方面起了破旧立新的作用。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_戊戌变法历史背景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_戊戌变法历史背景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_戊戌变法历史背景戊戌变法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学到前辈的优秀品格,以此来丰富自己。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总体来说,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戊戌变法的意义具体体现在:1、从政治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2、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3、从思想上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4、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一、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1、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

二、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

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

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

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

其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

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

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戊戌变法历史背景国际背景1、经济背景: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学科选修2 编号:12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层级编码: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主备人:马莹 审核: 包科领导签字: 年级主任签字: 使用时间:2012年4月第15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条件、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内容、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百日维新的作用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交流质疑,分析归纳戊戌变法运动出现的历史根源、百日维新的作用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认识到改革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改革需要有勇气和牺牲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认真翻阅课本,独立自主完成课前自学导引。

2、将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在课堂集体讨论、质疑。

3、带※号的合作探究题平行班C 层选做。

【知识梳理】 一、历史根源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2.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二)发展: 1.变法宣传: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 外纪闻》。

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

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③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第7课 《戊戍变法》导学案

第7课 《戊戍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班级:姓名:自评【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用红笔表记下发现的问题)1,兴起:1895年春,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史称。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2,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后改名为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在北京组织。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3,时间:年月至月,4,内容:________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变法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5,结果:由于变法触动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发动政变——历史上称,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6.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戊戍变法失败的原因、怎样评价戊戍变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合作探究一:情景模拟:结合课文P33的变法诏书的内容任选一例分析:①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②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③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为什么?合作探究二:戊戌政变时,谭嗣同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还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认为他们死的不值,你怎么看待他们的献身精神?合作探究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戊戍变法时)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作业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作业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识记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学生通过对维新变法人士进步立场的理解,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一)公车上书1、发生的时间,发起者是、。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目的是。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变法。

他们在北京组织,把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2、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年6月到9月。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3、1898年9月,0发动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不肯逃走,最后被杀害。

四、合作探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如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上书”皇帝吗?为什么?2、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五、达标检测:1、“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德国“强租”胶州湾 D.“门户政策”的提出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3、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 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事宜 D、《中外纪闻》的出版4、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训练新式军队5、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但在位期间,中国却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皇帝是()A、慈禧B、光绪帝C、道光帝D、溥仪6、光绪帝颁布诏书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的统治C、镇压农民起义D、抵抗外国侵略7、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是的目的是()(1)推翻清政府(2)发展资本主义(3)救亡图存A、(!)(2)(3)B、(1)(2)C、(1)(3)D、 (2)(3)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D.戊成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 ,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有资料记载:新政措施颁行后 ,山西省成立了××局 ,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 ,还集股白很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 ,引入机器生产。材料说明维新变法【A】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开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劢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迚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丌屈丌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呾指引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呾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岗子九年制学校导学方案年月
年级科目
初二历史
课题
第6课 戊戌变法
编号
006
主备人
李永春
修订人
班级
姓名
学 习
目 标
三、课堂检测
1、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答复: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
答: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②维新派为什么“ 无力回天〞?
答:维新派脱离广阔人民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
答:学习为他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材料一俄国从北方 ,英国从西方 ,法国从南方 ,日本从东方 ,虎视眈眈 ,时刻准备扑向中国 ,中国处于他们的包围之中 ,岌岌可危;其他还有十几个国家磨牙涎舌,跟随四国的后面 ,也想分些残羹剩饭....想当年印度、土耳其等大小守旧之国,没有一个能保全自身的;而普鲁士有强国会,终于打败法国报了一箭之仇 ,日本有保国会 ,终于完成维新变法。我们四万万中国人怎样才能有希望呢?

《戊戌变法》导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任务一:材料解析(阅读课本P30页百日维新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百日维新涉及到哪些领域?2、百日维新“新”在哪儿?有何作用?任务二:角色扮演(教师提前会将下列角色放到学生讲义背面,学生翻开身份牌后与同组同学讨论)1、晚清社会各个阶层对待变法态度如何?(清廷官员、八旗子弟、农民、绿营士兵、旧式知识分子)2、对变法的推进会产生哪些影响?任务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

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

……维新运动只依靠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材料二:(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明治维新)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康有为《康有为全集》材料三: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任务四:戊戌变法有何影响?(依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关键词,小组派代表写到黑板上。

)材料四: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材料五: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材料六: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杨天石《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

戊戌变法导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

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主备人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背景、主张及影响。

2.列举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4.认识维新派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一、问题导入:(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上节内容,自主思考回答)上面两幅图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怎么办?出路在何方?——中国人谋求制度的变革二、自主预习(一)戊戌变法的兴起——公车上书(观看小短片,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1.背景:《》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

2.时间:年春3.领导人:和4.核心内容:请求、、。

5.在位皇帝:。

6.意义:拉开了的序幕。

(二)戊戌变法的发展——组织,创办(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1.著名的学会有上海、北京;2.影响最大的报刊有上海的《》,梁启超在此报上发表《》此外在天津等主持的《》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什么影响?(结合教材小组讨论展示)(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1.时间:年6月——9月。

2.目的:,发展,实行。

3.开始标志:年6月11日,颁布“”诏书。

《马关条约》的签订《时局图》4.内容及影响:内容影响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四)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1898年9月21日,等发动政变,囚禁,搜捕,废除。

杀害、、、、、六人,史称“”(五)戊戌变法的意义(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的爱国运动,在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影响(小组讨论5分钟,各抒己见)假设自己是当时的旧官僚、或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旧知识分子,或接受维新思想的新知识分子,或新兴实业家,说明对百日维新各项内容的态度,总结出各项内容的影响。

合作探究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阅读史料,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写出明确的答案,准备展示。

第七课_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七课_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人:闫学良审核组长:一、复习提问检查上节课重点内容,组长提问检查。

二、导入新课,出示标题,解释标题。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1.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2.公车上书,揭开了的序幕;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3.公车上书失败后,梁启超、康有为创办了,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不久,它们和朝中大臣在组织;随后,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作为这一组织的机关报,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4. 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法令,实行变法,这一年是旧历年。

因此这次变法称。

5.变法触动了的利益,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这次变法历时天,因此历史上又叫。

<2>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后进行展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1、洋务运动以后,为什么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3、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拓展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材料二:“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三:“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请回答:(1)这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领导这一事件的是哪一阶级哪一派别?(2)材料一、二、三在当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戊戌变法导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戊戌变法导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梳理巩固:一、戊戌变法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百日维新(1)原因:诱因:(2)具体准备: A、1898年康有为上书(因,成为了) B、1894、4,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宗旨:、、。

(3)开始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诏书(4)、主要内容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文教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准许设立报馆学会;设译书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有利于的传播军事按西法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二、戊戌变法的结果――以为标志,宣告了失败 1、新政危机四伏(1)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2)强迫光绪颁布三条上谕,慈禧实际控制了权,做好了扑灭新政的准备(3)“ ”事件使矛盾冲突白热化(4)慈禧与荣禄密谋;维新派求助在华列强,争取袁世凯 2、戊戌政变: 9月21日,_____________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搜捕维新派。

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人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新政内容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以保留外,其余尽数废除。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主观:(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这是根本原因。

(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3)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利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 选修1 第九单元导学案 2014/12/1 编制:周光 审核:张林春 包科领导:谢育武 班级:高二( )班 小组: 姓名: 评价: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时 戊戌变法的失败与历史意义
[课标要求] 认识变法失败的原因、教训与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联系必修一、二、三相关教学内容,通过厘清戊戌变法与与同时期重大
历史事件的基本联系来掌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

(2)通过材料解读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既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通过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而进一步探讨作为一个改革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4)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精神。

预习案
一、与必修的联系:1、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58-61 2、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P40-43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44-47 3、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P68-71 二.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课本上标注要点)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1、认真阅读教材简单了解新旧势力的概念
2、-围绕人事任免权的斗争新旧势力展开了怎样的斗争?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3、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导火线、标志、大体经过。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历史意义、教训。

[我的知识树]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阶段特征(两点提示:1.从政治、经济、思想
1.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2.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 变法战略。

——萧功秦
3.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4.康梁等一班爱国书生初涉政治舞台所抖出的豪情万丈连同其与幼稚不仅属于他们个人,而且属于一个时代甚至属于一个可望连绵的社会群体。

——郭世佑
评价等级:
探究案
探究一: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A)(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1)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2)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戊戌变法注定失败吗?为什么?
探究二: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等人爱国、革新的言论给人印象深刻。

但是他们屈从封建阶级、帝国主义,坚决反对农民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行动,更有力地说明了他们全部活动的性质。

他们的政策,并不触及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而只是要求让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分享政治权力,改革某些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层建筑,他们不但行动极其温和,而且要求改良的范围、程度是很有限的。

---刘大年《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材料二: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费正清《剑桥晚清
史》
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历史观是分析历史问题的角度,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角度评价戊戌变法?
【课后检测】
(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监利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选修1 第九单元导学案2014/12/1 编制:周光审核:张林春包科领导:谢育武班级:高二( )班小组:姓名:评价: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2课时戊戌政变答案
探究一【答案】⑴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
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⑵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
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探究二(1)材料一观点:戊戌变法是一场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材料二观点:戊戌变法是一场不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同意材料一观点;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其目的在于发
展资本主义,这场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同时,在变法中,维新派采取
改良的办法,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推行。

因此,这场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良运动。

同意材料二观点;戊戌变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如果变法成功,中国将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戊戌变法名为变法,实为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

只是因为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最后因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
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不彻底的。

因此,这场变法是“一次失败了的
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革命史观: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积极性:戊戌维新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戊戌变法是资
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消极:戊戌变法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也脱离了广大群众,对帝国主义也抱有
不切实际的幻想,这都决定了变法的失败。

这也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改良
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路程是漫长而坎坷的。

近代史观: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

在经
济上,戊戌变法主张转换“以农立国”、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思想,而走向“以商立国”、
“定为工国”的近代化轨道;在政治上,戊戌变法主张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变封建
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走政治近代化的道路;在思想上,主张人民有言论、出
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促进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在文化上,提倡“史
学革命”、“文界革命”,开“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先河。

可以说,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
人全面向西方学习追求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人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追求近代化的
启蒙阶段。

全球史观:戊戌变法是在世界工业浪潮下,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伟
大尝试,也促进了中国逐步走向世界,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课后检测: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