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地球科学中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主要研究大气层的组成、结构、运动及其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
气象学主要研究天气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通过观测、测量和分析大气的各种现象,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规律。
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象观测、天气分析预报、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气象学使用很多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天气和气候信息。
其中包括:1.气象观测:通过使用气象仪器和设备,对不同地区的大气条件进行观测和记录。
常见的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2.模拟和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气象方程和物理理论,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进行模拟,以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3.卫星和雷达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技术,对大气中的云、降水等进行监测和观测。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气象信息。
4.气象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束,并根据回波信号的属性,获取降水和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信息。
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5.气象卫星:使用卫星传感器对地球大气的特性进行观测,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包括云图、海温、水汽含量等。
气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天气预报:气象学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现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
天气预报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比如电视、手机应用程序等。
2.农业气象: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依赖。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和灾害防范,以优化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
3.航空气象:航空气象是研究航空器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飞行问题。
通过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恶劣天气,确保航班的安全性。
4.城市规划和气候适应性:气象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理解城市气候,优化城市设计,提高城市的气候适应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气象学和气候学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学科,旨在预测和解释气候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它主要关注的是短期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现象和气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各种气象要素,以及云、降水、雷雨等天气现象。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观测站点并收集气象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解析和预测气象现象。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天气预报、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
气象学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项经济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学科,旨在揭示气候现象和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它主要关注的是长期时间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系统,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和影响机制。
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气候要素的统计数据,如长期气温、降水、风力等平均值和变异性。
气候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地质记录和遥感技术来分析和重建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模式。
同时,气候学还利用地球系统模型进行气候的预测和模拟研究。
气候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评估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联系尽管气象学和气候学在研究对象、时间尺度和方法论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首先,气象学提供了气候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和观测手段。
气象观测站点收集的短期天气和气象要素数据为气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基础。
其次,气象学和气候学共同关注气候系统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气候是由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等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气象学和气候学都致力于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象学
名词解释: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农业气象: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赤纬: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表示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的能量是以平行光的方式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交角称为太阳高度角,简称为太阳高度大气质量: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路程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辐射:自然界中一切物体,只有其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之差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度增加,光合强度也增加,但光照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强度不再随光照度的增大而增强,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合强度也随之降低,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直称为光补偿点光周期现象:植物生长发育对昼夜长短的不同反应。
即白天光照和夜间黑暗的交替与它们的持续时间对植物开花有很大的影响,称为光周期现象土壤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以Cv表示土壤导热率:指当土壤温度垂直梯度为1℃•m-1(度•米-1),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水平面积的热量逆温:在一定条件下,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气温垂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大气静力稳定度:气块受到垂直方向扰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三基点温度:温度对于植物生命、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从其生理过程来讲,都有3个基本点温度,简称三基点温度温周期现象:有一定昼夜变温的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要好,这种现象称“温周期现象”积温:将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称为积温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饱和水汽压: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水汽数量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水汽含量达到该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此时空气中的水汽压称饱和水汽压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未饱和空气达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水分临界期: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气象学
▪1、大气的组成可概括分为哪三类?▪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2、什么是干洁大气(或干空气)?主要有哪些城组成的?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N2、O2、O3、CO2▪▪3、叙述大气中的水汽的来源及其垂直分布特点,其在大气中的含量是多少?▪来源:陆地上的水体、植物、湿土、海洋蒸发而来▪分布:随高度的升高而很快减少,主要集中在2km以下的大气层中。
▪含量:按容积计算变化范围0-4%之间▪▪4、大气中的水汽有哪些作用?▪水汽的含量虽然不多,是天气变化的主要角色。
▪1)形成各种水汽凝结物如云、雾、雨、雪、露等。
▪2)水汽也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参与大气的温室效应▪3)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蒸腾、土壤蒸发、间接影响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有重要影响。
▪另外,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成分,▪液态水滴固态冰晶气态水汽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5、什么是气溶胶粒子?其作用是什么?▪分有机无机▪有机粒子: 较少植物花粉、孢子,微生物等▪无机:较多岩石或土壤风化后的尘粒,地面燃烧的烟灰,海洋中随浪花飞溅的盐粒▪作用: 1)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并且阻挡地面放热▪2)它的存在使大气透明度降低▪3)充当水汽凝结核,对云、雨、雪等水汽凝结物的形成起重要作用▪▪6、对流层的平均厚度是多少?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和季节有什么变化特点?▪厚度:平均厚度11km▪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而发生变化▪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随季节发生变化夏季厚,冬季薄▪▪7、什么是大气的上界和大气的底界。
▪大气的底界:下垫面即地球表面▪大气上界:是模糊的,为了说明大气圈的垂直范围而确定的地球大气的最大上限高度。
通常有两种确定法:▪1)物理高度根据大气中的物理现象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大气上界高度为1000-2000km▪ 2 ) 密度高度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作为大气上界,根据天体物理研究,星际气体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中一个微观粒子,按人造卫星探测资料推算,地球大气密度在2000~3000公里高空达到这一标准,故目前一般以此作为大气上界。
气象学.pptx
《巴黎协定》等国际气候合作框架为 应对全球变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合作 机制,各国需共同努力实现减排目标 。
适应策略
针对已经发生的气候变化,采取适应 策略来降低其影响,如建立气候适应 型城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水 资源管理等。
06
气象观测与预报技术
Chapter
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建设
站点布局与选址
农业生产指导
气象学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天 气信息和气候预测,指导农民合理安 排农事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02
大气圈层与结构
Chapter
大气圈层划分
01
对流层
地球表面最接近的大 气层,天气主要发生 在这里,包括云、雨 、雪等。
02
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其 中包括臭氧层,对地 球生命起到重要保护 作用。
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季节变化 ,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植被茂盛。
全年气温较高,有明显的干湿季 之分,湿季时草木茂盛,干季时 草原枯黄,动物有大规模迁徙现 象。
温带气候类型及特征
温带季风气候
01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植被以温带落叶阔
叶林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
02
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植被由森林到草原、
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气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天气预报
气象学为天气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 技术支持,帮助人们及时了解未来天
气情况,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气候预测
通过对历史气候资料的分析和研究, 气象学可以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 ,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学在防御台风、暴雨、洪涝、干 旱等气象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减少灾害损失提供了有力支持。
气象学基本知识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散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的水层深度。
2.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变化过程。
3.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6.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7.逆温:在对流层中。
总的看来,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就其中某一层而言,有时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由于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9.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10.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11.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强度。
1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切变线:是指1500米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逆时针方向变化的不连续线。
1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1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17.辐射:以电磁波或离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
18.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
19.气候:一般的讲,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
2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值2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22.寒潮:是冬半年,由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23.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物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24.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短时间低温冻害25.对流层的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气象学
绪论1.气象: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发生着的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在统称为大气现象,简称为气象。
2.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第一章1.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主要是干洁大气)(1)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包括悬浮其中的固态和液态微粒在内的混合物,由干洁大气、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微粒三部分构成。
干洁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最主要的成分是氮(78%)、氧(21%)、氩。
低层干洁大气中以氮、氧、二氧化碳和臭氧最为重要。
(2)干洁大气的作用:a)氮(N2)氮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其在大气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约为78%。
氮是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组成成分,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大部分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b)氧(O2)氧是大气中次多的成分,其在大气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约为21%。
氧是维持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积极参加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对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c)臭氧(O3)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极少,是干洁大气中的可变气体成分。
大气臭氧层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对地面生物有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有利对动植物形成有利影响并杀灭一些有害病菌。
d)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能够强烈吸收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并放射长波辐射,形成保温作用,即温室效应。
(3)水汽的作用:a)水汽的相变会引起云、雾、雨、雪、霜、露等一系列的天气现象产生;b)能强烈吸收地面和大气长波辐射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存在保温效应。
(4)大气气溶胶粒子a)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升高,同时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放射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地面因放射而失去的热量,从而缓冲地面的辐射冷却;c)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大气能见度;d)作为大气中水汽发生凝结时的凝结核,对云、雾及降水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气象学的理论和应用
气象学的理论和应用气象学是研究天气、气候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地理等多个领域。
气象学的理论和应用都极为重要,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还对全球的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气象学的理论气象学的理论主要包括大气物理学、动力学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大气物理学研究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和能量转换,包括辐射、气体状态、云与降水等;动力学和热力学则研究大气中的运动及其热力学特性,从而揭示天气的形成机理;气象化学则研究大气化学反应过程中气体、气溶胶和大气成分的变化。
其中,大气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和旱涝灾害的预警中。
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的内容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暴风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形成过程,改善对这些天气事件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而气象化学的研究则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和组成的影响,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和调节全球气候变化。
二、气象学的应用气象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气象学的应用更加精准和及时。
目前,气象学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气象学的最主要应用之一。
天气预报对于人们的出行、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的天气预报,凭借着一系列监测站、卫星和数据分析系统,能够生成更加精准的预报结果,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2.灾害预警气象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旱涝、台风、地震等灾害的预警。
在国内外,灾害减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等实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提升了灾害预警的准确度和时效性。
3.农业生产气象学对于农业生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气象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可为农民提供科学、高效的种植、施肥等方案;同时,也可以提供有利的气候信息,帮助农业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质量。
4.城市规划人类的生产和居住,不仅需要一定的资源空间,还需要统筹规划。
气象学整理最终版
第一章—引论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气候系统的概念;答: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与概括。
一个完整的气候系统应包括对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个环节,除太阳辐射这个主要能源外,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五个子系统。
2、大气的分层:分为几层?各层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答:分为五层,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升。
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在55KM高度达到-3摄氏度。
因为平流层存在着臭氧。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
原因是由于中间层没有臭氧,而氮和氧等气体所能直接吸收的那些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被上层大气吸收掉了。
热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高。
因为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原子氧、氮所吸收的缘故。
散逸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
因为散逸层距离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
3、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气温直减率?答:三个主要特征是: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垂直对流运动。
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
对流运动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一般情况是:低纬较强,高纬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因此对流层的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空气通过对流和湍流运动,高、低层的空气进行交换,使近地面的热量、水汽、杂质等易于向上输送,对成云致雨有重要的作用。
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的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平均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5摄氏度,被称为气温直减率。
4、臭氧的功用及在大气中的分布特点?大气气溶胶的作用?答: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变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气象要素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气象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强、风速和风向等,这些要素描述了大气的物理状态和动力特征。
2. 气象观测: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大气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获取气象数据。
常见的观测站点包括气象站、雷达站和卫星。
3. 天气系统:掌握不同尺度下的天气系统,例如大尺度环流系统(如赤道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中尺度天气系统(如锋面、低压槽)和小尺度天气系统(如暴雨云团、台风等)。
4. 气候学:研究长期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和气候类型等,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5. 气象预报: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预测未来短期(数小时至数天)和长期(数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6. 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研究其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7. 应用领域:气象学的应用包括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上是气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涵盖了气象要素、观测、预测、气候学和气象应用等内容。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是科学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了解气象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关于气象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其中氧气占78%,氮气占21%,其他气体只占总体积的1%左右。
大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二、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因素。
天气是指其中一时刻或其中一天内的气象条件。
气候和天气都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三、大气运动大气中的运动主要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风的形成和风向风速的变化;垂直运动包括对流、辐散、上升气流等。
大气运动是天气形成和演变的基础,也是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四、降水形成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以经过凝结、凝华或冷凝的形式下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成的主要过程有对流降水、层状云降水和锋面降水等。
降水对农业、人类生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大气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大气中存在的各种天气现象的总称,包括高气压系统、低气压系统、气旋、锋面等。
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对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
六、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通过对大气的观测、分析和计算,运用气象学原理和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天气预报可以提供给人们关于天气变化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决策。
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状态发生的长期性改变。
气候变化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活动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如温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
八、天气灾害天气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引发的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造成的重大破坏和损失。
常见的天气灾害有台风、暴雨、冰雹、干旱、洪水等。
气象学解读
一、名词解释1、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上所获得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2、土壤定容热容量: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4、气候:某一地方多年间所产生的天气状况,包括最常见的一般天气状况也包括特殊年份所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5、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空气做曲线运动时,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6、地面净辐射: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表面吸收的的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与本身发射辐射之差称为底面净辐射。
7、低气压:由一组闭合的等压线组成,中心气压低向四周气压逐渐升高的区域。
气压梯度力:由于空气存在着气压差异而产生的作用于单位质量空气的力。
&霜期:从初霜期到次年终霜期之间所持续的日数。
10、分子散射:光通过纯净媒质时,由于构成该媒质的分子密度涨落而被散射的现象。
11、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过程中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的总称。
12、小气候:由于下垫面的性质及人类和生物活动的影响而形成的近地面大气的小范围气候。
13、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原来带状的的高压或低压呗分割成单独的高压或低压中心被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14、天气:是以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表示的瞬时或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大气综合状况。
15、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和有效的光谱成分称为光和有效辐射。
16、活动积温:作物或某一昆虫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所有活动温度的总和。
17、降水量:从云中降落的液态水固态水未经渗透和流失,在单位水平面积上所积累的水层深度称为降水量。
固态降水量为其融化后的水层厚度。
18、气团:指占据广大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属性变化比较一致的大块空气。
19、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该地作垂直于地心的地表切线的夹角。
气象学知识点
气象学知识点气象学作为一门研究大气和气象现象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气象要素1. 温度:气象学中的温度是指空气的热量状态。
温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研究的基础参数之一。
2. 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湿度的大小会影响气象现象的发生和演变,例如降水过程和云的形成等。
3.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强。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气象系统的移动和气候的变化。
4. 风速和风向:风是大气中气压差引起的空气运动。
风速和风向是描述风的两个重要参数,对气象预测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过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二、气象现象1.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系统中不断进行的各种尺度和形式的运动。
其中包括纬向环流、横向环流和垂直环流等不同形式。
2.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气象学中描述冷暖空气交汇带的概念,暖锋往往伴随着雨雪天气,冷锋会引发气温骤降和风暴等现象。
3. 切变线和高空急流:切变线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风速和风向有明显变化的界面,常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剧烈的现象。
高空急流是指大气高空中高速的水平气流。
4. 气旋和反气旋:气旋是指大气中垂直方向上的涡旋运动,反气旋则是指旋转方向相反的气旋,它们会引发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
三、气象预警1. 暴雨、大风和雷电预警:气象部门会根据大气环流及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发布暴雨、大风和雷电等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2. 雾霾和霜冻预警:雾霾和霜冻是大气污染和低温天气造成的重要气象现象,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预警来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台风、龙卷风和地震预警:台风、龙卷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气象部门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区进行防范和救援工作。
四、气象数据1. 气象站数据:气象站是用来收集各种气象要素数据的设施,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指标,这些数据对气象预测和科研具有重要价值。
气象学基础入门
气象学基础入门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天气、气候、气象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球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
每天我们都会关心天气情况,因为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段的大气状态。
我们通常通过观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参数来判断天气情况。
气象学家使用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等工具来收集这些数据,并通过分析和处理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天气预报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航空航海等行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的形成受到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地球自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原因,地球气候正在发生变化,这对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气象现象是指大气中的各种特殊现象,如台风、龙卷风、雾霾等。
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大气中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象现象不仅对人类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对交通、农业、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破坏。
通过学习气象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提前做好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气象学的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天气信息和预测技术,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气象灾害。
气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气象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贡献。
同时,气象学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为人类的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气象学,了解天气变化,为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
小学科学中的气象学知识
天气现象与气象观 测
雨: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 滴落下
雪: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 晶落下
雷电:云层中电荷积累产 生的放电现象
雾:地面附近水蒸气凝结 形成的悬浮微粒
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大气状态和现象,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 速和风向等。
气象观测的工具:包括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风向标等。
气象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 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物理 学、化学、生物学等,以 促进对地球系统的综合研 究。
气象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将 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 全和隐私保护、气候变化 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气象灾害的定义和类型 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预报 应急救援措施:包括疏散、救援和医疗救治等 减灾措施:包括加固建筑物、提高防灾意识、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等
人类活动与气象学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农业活动:改变地表覆盖,影响局地气候 城市化进程: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象 交通工具:排放污染物,影响大气成分和气候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定义: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气候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如降水、温度、风等)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 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应对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结论: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需要采取行动应对
现代气象观测技术:利用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高科技手段进行气象观测,可以获取更 准确、更全面的气象数据。
气象观测的意义:通过对气象数据的观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天气变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气象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微米级到全球级的所有空气和水汽的动力和热力过程。
本文将对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要素、气象现象、气象仪器和天气预报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一、气象学基本概念1.1 大气成分地球大气主要由氮(78.09%)、氧(20.95%)、氩(0.93%)以及一些稀有气体(如氦、氖、氪、氙和氡)组成,其中二氧化碳、水汽、臭氧、二氧化硫、氨等微量气体也是大气组成的重要成分。
1.2 气压气压是由气体分子在一个有一定体积的容器内运动而产生的,在大气层级中,我们使用“毫巴(hPa)”和“千帕(kPa)”两种单位来表示气压。
1.3 气温气温是指空气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可以用摄氏度、华氏度或开氏度来进行测量。
1.4 湿度湿度就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含量,常用的指标是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
1.5 风风是随着大气运动而产生的空气流动。
通常使用的风向是从哪个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单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时。
二、气象要素2.1 气温气温是指空气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气象灾害的发生、交通运输、建筑物的设计等有重要影响。
2.2 湿度湿度就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含量。
由于水蒸气吸热作用,所以含水汽越多,相对湿度就越高。
2.3 气压气压是由气体分子在一个有一定体积的容器内运动而产生的。
在大气层级中,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气压低的地方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反之,气压高的地方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
2.4 风风是随着大气的运动产生的,它的方向和强度对气象灾害的发生以及天气状况的变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2.5 降水在大气环流变化的条件下,水汽会凝结并聚集成水珠或冰晶,形成降水,主要有雨、雪、雾、霾、霜等形式。
三、气象现象3.1 暴风雨暴风雨是指降水量大、伴随着较强风速的天气现象。
3.2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气象现象,通常伴随着强风,还有大雨、闪电和雷鸣等。
3.3 雾雾是由大气中高湿度引起的白色云雾,通常密度很高。
气象学
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有害的变化称为大气污染。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称照度。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则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示。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Ee)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称为地面有效辐射(也称净红外辐射)以E0表示,即E0=Ee—δEa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辐射差额(R),也称地面净辐射。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0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容积热容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由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J)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称为导温率(导温系数),也称热扩散率。
干绝热直减率:在大气静力条件下(即气块的气压时时都与周围大气的气压处于平衡),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的这种作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γd=—dT/dZ),称为干绝热直减率。
湿绝热直减率:湿绝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相对湿度:传统上,把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称为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干燥度:一地某时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值,称为干燥度或干燥系数。
地转风:地转风是指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当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空气就沿着等压线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这种水平运动称为地转风。
季风:①认为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称季风;②认为并不是一切盛行风向的明显季节变化都能叫做季风,只有那些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这两种风向性质(主要是潮湿程度)和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才称季风。
气象学
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天气:某一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3、气候:指某一个地方多年间发生的天气变化4、小气候:是把局部地区受下垫面影响而与大气候不同的天气状态。
5、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结果,直接或间接的把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一些物质和能量输入大气中,其数量和强度超出了大气的净化能力,以致造成伤害生物、影响人类健康的现象称为大气污染6、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
7、比温:一团湿空气中的水汽质量与湿空气的总质量之比。
8、露点: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压强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是未饱和温度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9、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前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出目标或辨别的最大距离。
10、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时刻不停地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11、辐射能:放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
1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为辐射通量密度。
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或到达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13、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辐照度称为太阳常数。
14、大气辐射:大气吸收了地面辐以后,又以辐射方式向外放出能量。
15、对流: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大规模的、有规则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16、潜热转移:地面水分蒸发或升华时,要吸收地面一部分能量,当这部分水汽在空气中凝结或凝华时,又把潜热释放出来给大气,大气便间接地从地面获得了热量。
反之,当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或凝华时,地面获得了能量。
实际上从地面上蒸发出去的水分远多于在地面上凝结的水分,通过水的相变化,使潜热转移。
17、热容量:研究土壤温度时经常用土壤容积热容量,即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气象学
名词解释:1、气象:在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大气现象,简称为气象。
2、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以及大气圈与水圈、陆地表面圈、生物圈、冰雪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4、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5、大气:由于地球引力场的作用,地球周围聚着一层深厚的大气,称为地球大气,简称大气。
6、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液态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大气。
7、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称为大气污染。
8、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统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气压、温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9、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够看到和辨认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
10、气溶胶粒子: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尺度在10-4μm到100μ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
11、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传递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黑体:设想有一个物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1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J/s或W)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14、、光通量:是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
(lm)光通量密度(照度):是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lx)15、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也称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W/m2)16、太阳常数(S0):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2分)1、虚温2、焚风效应3、热岛效应4、青藏高压5、位温6、大气常数二、填空题(12分)1、城市气候的特征为热岛、、、、等五岛效应。
2、雨层云国际简写为,卷云国际简写为。
3、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最大特点是与交替出现。
4、山地垂直气候带分异主要取决于和两个因素作用。
5、年平均总射最高值位于,在广阔的大洋表面,年平均总辐射等值线大约与平行。
6、阻塞高压一般位于以北,能维持时间。
7、锢囚锋两侧均为区,其中锢囚点上最大。
8、海陆风以为周期,白天风向,夜晚风向。
9、电接风向风速仪自记纸小数部分为、、。
10暗筒式日照计日照纸上当感光迹线为通过筒身横切面的一条直线时为时间。
11、干湿球温度计差值愈大,说明空气湿度,干湿球温度计差值愈小,说明空气湿度。
三、判断题(10分)1、毛卷云属于低云属。
()2、近地面大气增温主要靠显热交换作用。
()3、温室气体是指温度相对较高的气体。
()4、其他条件相似前提下,纬度愈高,雪线愈高。
()5、在山地迎冈坡,由山脚开始,降水量随着高度增加而不断递增。
()6、成对龙卷风的旋转方向往往相反,一个是气旋式,另一个是反气旋式。
()8、气象卫星一般选用极地、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
()9、当等压线通过锋线时,应有明显折角或气旋性曲率增加,折角尖端指向低压一侧。
()10、锋面两侧,气团属性一般有一定差异,冷区较为干燥,因此露点较低,暖区潮湿,露点较高。
()四、选择题1、下列有关东风波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A、槽前吹东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B、槽前吹东南风,为辐合上升气流C、槽前吹东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D、槽前吹东北风,为辐散下沉气流。
2、西太平洋副高具有季节性移动特征()A、夏季北移,东伸,冬季南撤,西退B、夏季北移,西伸,冬季南撤,东退C、夏季南移,西伸,冬季北进,东退D、夏季南移,东伸,冬季北进,西退3、大气长波温压场形式为()A、冷槽,暖脊,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B、冷脊,暖槽,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C、冷槽,暖脊,槽前暖平流,槽后冷平流D、冷脊,暖槽,槽前冷平流,槽后暖平流五、计算题(15分)1、若未饱和湿空气流经3000m一座高山,已知山脚处t。
=20℃,对应的Td=15℃,r m=0.5℃/100m,r d=1℃/100m,试求:①凝结高度是多少?②高山顶温度是多少?③气流越高山后在背风坡山脚处温度是多少?2、某气象站测得本站气压为1000hpa,气温为-0.3℃,本站海拔高度为100m,假定本站与海平面间的气温平均直减率r=0.6℃/100m,求当时的海平面气压。
3我国部分城市大陆度如下:广州:ψ=23°08′N A=15.2℃上海:ψ=31°10′N A=25.0℃呼和浩特:ψ=40°49′N A=35.5℃吐鲁番:ψ=42°56′N A=41.3℃海拉尔:ψ=49°13′N A=46.8℃试计算上述城市的大陆度,并说明我国气候大陆度的分布特点。
六、问答题(20分)1、试举例说明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补偿作用。
2、试用气象学原理解释什么是“霜重见晴天”。
3、试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4、试述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一、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20分)1、相对湿度是不可以由仪器直接测得的,因为湿度的各种表示量在观测以后均需查湿度查算表()2、日照时间不是可照时间,而是实照时间。
()3、气温变化的特点通常用平均温度和极端值——绝对最高温度和绝对最低温度表示()4、太阳常数是大气上界当太阳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
5、气候变化就是指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6、雾凇和雨凇是地表的水汽凝结现象,不是天气现象。
()7、通常所说的小雨、中雨、大雨等均是以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8、观测空气湿度的仪器有干湿球温度表,通风干湿表和阿斯曼。
()9、气旋、反气旋是天气系统,不属于大气环流的范畴。
()10、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
()二、填空(30分)1、将气压表的读数订正到()、()、()后的值即为()。
2、环流因子作为气候的形成因素,是通过输送()显著的影响着各地的气候。
3、气候是用()的()来表示的。
4、气旋就是(),反气旋就是()。
前者是从()的角度定义的,后者是从()的角度定义的。
5、气候学是研究()、()、()的学科。
6、气象观测中,气温的观测项目有()、()、()和()。
7、天文辐射主要决定于()、()、()。
8、根据云的形状、结构、云底高度及形成云的上升运动特点可将云分为三大类()、()、()。
其中三大类云中,每类最常见的云有()、()、()。
三、单项选择题(在被选名词下划横线)(10分)1、在空气湿度查算中,P为(气压表读数、海平面气压、本站气压)2、当干球温度t=15℃,露点温度T d=-2℃时表示空气(比较干燥,比较湿润,空气中水汽接近饱和,空气中水汽远离饱和。
)3、未饱和空气在上升(下降)过程中,单位距离的温度降低值(升高)为(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4、海平面气压图中的等值线是(等温线、等高线、等压线)5、暗筒式日照计所观测的日照时间是(可照时间、昼长、实照时间)四、多项选择题(试题中有多个备选答案,选出其中几个正确答案,少选、多选或不选均无分)(10分)1、热带气旋包括(A赤道辐合带、B副热带高压、C台风、D热带风暴、E强热带风暴、F热带低压、G飓风)2、温的仪器有(A干球温度表、B湿球温度表、C地面温度表、D浅层地温表、E深层地温表、F温度计)3、空气接近饱和或远离饱和的湿度表示方法有(A绝对湿度、B露点、C水汽压、D饱和差、E相对湿度)六、简要回答(8分1.用侯平均温度划分四季的基本方法。
七、论述题(14分)1、青藏高原对我国及东亚气候的重大影响。
2、我国长江流域(30゜N左右)也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但为什么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青山绿水的鱼米之乡呢?答案一、1、同温,同压下 P温<P< SPAN>干,若压强不变,升高干空气温度,P干逐步减小,当P温=P干时,此时干空气的温度为Tv=(1+0.378e/T)T2、未饱和湿空气,受山地阻挡被迫作动力抬升后,沿背风坡下滑时形成的干热风,在坟风作用下出现气候生态环境迎风坡麓与背风坡麓截然不同的自然植被景观。
3、由于人为热的释放,温室气体的排放,人类活动和城市的特殊环境,使城市的气温比四周郊区气温高,以市中区向郊外递减,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岸上。
4、南亚高压,暖季出现在亚州大陆南部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大型暖高压系统,因高原的加热作用而成,它的存在和加强可加太平洋副高的势力,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
二、填空题1、混浊岛干岛湿岛雨岛2、Ns Ci3、冰期间冰期4、纬度高度5、热带沙漠地区纬线6、50°N 5-7天7、降雨区降水量8、1日海洋→陆地陆地→海洋9、0 3 710、二分日11、愈小愈大三、1、× 2、√ 3、×4、× 5、× 6、√ 7、√ 8、√ 9、× 10、√四、1、A、 2、D 3、B 4、C六、1、当地面温度升高时,蒸发加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由于水汽对地面长坡辐射的不透明性,产生“温室效应”,从而使地表进一步变暖,蒸发增大,这是正反馈过程。
另一方面,当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多时,云层增厚,云量增多,能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使地表降温,这是负反馈过程。
此外,云也有阻挡地表向外放射长波辐射的作用,若此影响胜过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正反馈过程。
因此,正、负反馈过程对气候系统各组成部分有相互补偿的作用。
2、①霜的概念②霜的形成条件③霜的形成原因3、①成因不同②区域范围不同③风向变化不同④影响的气压中心不同⑤季风势力强弱不同:东亚冬季风强于南亚,南亚夏季风强于东亚4、①海气相互作用与环流②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③大气环流与水分循环④低中纬度环流与气候⑤环流差异导致气候异常一、1、× 2、√ 3、√ 4、√ 5、× 6、× 7、× 8、√ 9、× 10、√二、1、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本站气压2、热量3、天气过程综合4、低压高压大气流场气压场5、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6、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露点温度温度计7、日地距离太阳高度白昼长度8、高云中云低云卷云高层云积云三、1、本站气压2、空气中水气远离饱和 3、干绝热直减率 4、等压线 5、实照时间四、1、C D E F G 2、A F 3、A B C D E五、略六、2、候均温≥22℃为夏,<10℃为冬,10℃-22℃间为春、秋,候温为10℃之候的第一日春季开始,候温为22℃之候的第一日为夏季开始,五天一候。
七、1、①阻挡作用冬:北来冷气流西风绕流夏:南来的暖湿气流阻挡②热力作用对行星风系产生影响冬、夏高低压中心,季风环流2、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强大的东亚季风区②所处副高的部位不同,形成准静止风③青藏高原高压加大了副高势力计算题:有一山体,山底海拔100米,气温28摄氏度的气流沿山地上升,到600米时达到饱和,并产生降水,上升到1200米时,降水停止。
继续上升,当气流过山顶(山顶海拔2200米)后,沿背风坡下降,到达山麓时(山麓海拔50米高),气温为多少?(γd=1度/100米,γm=0.5度/100米)答;正常情况下是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但此题难就难在要考虑非正常情况。
首先,由山底100米上升到600时按正常情况计算,得到600米时温度为25度。
其次,600米到1200米时,用公式yd=0.5度100算(因水汽放热液化导致降温幅度较正常时小),得1200米时温度为22°(25°—6×0.5°)。
再者,1200到山顶2200是又恢复正常计算,得山顶时温度16°(22°—10×0.6)最后,气流沿背风坡下降时发生焚风效应,温度上升较正常时快,用公式ym=0.5°每100米。
得最终答案37、5°。
(16+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