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2 手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 (2)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22 手指》的内容,抓住主旨,领会作者的用意。
2.能够通过对比分析,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3.能够通过朗读练习,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旨。
2.分析课文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22 手指》中含蓄的内涵。
2.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本《22 手指》、黑板、粉笔。
2.录音机、录音带。
3.朗读练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热情互动,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猜测主题。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解释生词。
3.学生小组合作,分享对课文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4.老师组织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看法。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2.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描写,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3.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训练,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感情表达。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开展相关作文活动,写一写自己亲人的故事,展示对家庭的独特感悟。
2.提倡学生多读一些优秀散文,培养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课堂作业1.撰写课后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对《22 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2.准备一段朗读练习,展示在课堂上。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教学设计(2),希朓对教学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 《手指》教学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22 《手指》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能够理解文章主题,抓住中心思想;–能够感受文章中描述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2.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读懂课文,利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够在思维和语言上进行合作,发展语言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懂得感恩,珍惜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能力,关注身边的生活细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意识,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理解文章主题,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情感,拓展课文内涵。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整理教学资料,准备教学用具;2.检查课堂设备运行情况;3.确认学生的课文预习情况;4.安排好课堂座位,确保教学秩序。
导入1.利用图片或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简短问答,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3.进行预备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引入课文主题。
学习过程1.第一遍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教师解释课文生字词,学生自主猜测意思;3.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理解课文段落;4.学生进行个人阅读,表达课文中引发的情感;5.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段落,加深理解。
拓展延伸1.学生就手指的作用进行讨论,达到拓展课文认知的目的;2.组织学生进行手指创意活动,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学生展示创意成果,互相欣赏交流。
课堂小结1.教师对课文中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2.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和体会;3.对学生课堂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4.布置课下作业。
四、课堂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观察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情况,评价学生合作精神;3.对学生参与拓展活动的创意和表现进行评价;4.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个性化评价。
五、课后作业1.完成《手指》课文试题;2.创作手指作文,发挥想象力;3.阅读相关文章,写出自己的感想。
22 手指(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2 手指教学目标1、了解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2、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儿一段话,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儿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图片导入出示课件)2、提问: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的关系的?你从哪里知道的?(设计意图:知识复习图片导入能更直接、更快地把学生带入课堂中来,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品读课文,感受幽默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并完成表格。
(1)默读课文4-5段,从外形和作用两方面了解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完成好表格。
(设计意图: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2、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幽默(1)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把自己觉得幽默风趣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作好批注。
(设计意图:贯穿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引领学生边读边思考,标话语句,记录感受。
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小组间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4)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幽默的语言。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刻)【预设】【1】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手指》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接触”等9个词语。
2.能通过画关键句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文章按照总分总结构介绍了手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告诉我们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3.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体会它的特点,能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教学重点】1.能通过画关键句的方法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文章按照总分总结构介绍了手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告诉我们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2.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体会它的特点,能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教学难点】读课文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征,体会它的特点,能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谈话导入: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白鹅》一文,课文中那只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预设1:那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预设2:那是一只架子十足的白鹅。
过渡:《白鹅》的作者是丰子恺,你还记得他吗?2.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觊,后改为子恺,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人,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漫画集《子恺漫画》等。
3.揭示课题: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丰子恺文章的最大特点,今天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大师的风采。
出示课题《手指》。
(板书:手指丰子恺)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从学生学过的《白鹅》入手,回忆丰子恺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画出文中的关键句并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随文识字拇(mǔ)指按弦(xián)揿(qìn)电铃搔(sāo)痒窈(yǎo)窕(tiǎo)秽(huì)物轧(yà)伤拧(nǐng)螺丝解纽(niǔ)扣周仓(cāng)附庸(yōng)爱憎(zēng)3.集中识字拇(mǔ)弦(xián)揿(qìn)搔(sāo)窈(yǎo)窕(tiǎo)秽(huì)轧(yà)拧(nǐng)纽(niǔ)仓(cāng)庸(yōng)憎(zēng)点拨1:“拇、秽、纽”都是形声字,可以按照形声字的特点记住读音。
22《手指》(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手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手指》,让学生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掌握文章中重要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手指》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通过对手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感悟。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幽默的笔触,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感情。
2. 生字词:了解并掌握“拮据、恬静、篡改、斑斓、禁锢”等词语的意思。
3. 语法知识:学习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情的感悟。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手指。
2. 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
3.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手指有哪些作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手指的课文,看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手指的。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强调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归纳文章主题。
3. 学生分享对文章中亲情感悟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听懂、读懂课文《手指》。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知道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表达。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手指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懂得互帮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手指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感受手指的重要性。
2. 分析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手指》,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强化理解。
3. 阅读课文(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
教师适时纠正发音错误。
4. 操作练习(20分钟)分组讨论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在课堂上模拟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手指的作用。
5.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论,展开合作活动,完成一份小结论,分享给全班。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介绍手指的保护知识,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自己的手指,提高安全意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留作业:写一篇关于手指的文章。
五、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手指的文章,介绍手指的结构、功能和保护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文《手指》•手指的结构和功能•手指的保护知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手指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继续巩固学生对手指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和保护。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2《手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会背诵课文。
2.能正确朗读课文,讲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手指的结构、功能及重要性。
4.能用所学知识描述手指的作用,体会手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识记并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手指的结构和功能。
3.认识到手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让学生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A. 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手指的图片或手势,引出“手指”话题。
2.引导学生谈谈手指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B. 学习课文1.师生共同阅读《手指》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讨论。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描述故事情节。
C. 深化学习1.老师介绍手指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手指的构成。
2.讨论手指的功能,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手指的认识。
D. 回顾梳理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点。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手指的观点,展示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背诵《手指》课文。
2.简单绘画手指的结构。
3.思考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下自己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对手指的特点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关注和珍惜自己的手指,明白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手指》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爱护自己的手指。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手指有关的日常生活经历,引发学生对手指的重要性的思考。
2. 学习课文《手指》(15分钟)•教师逐段阐述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情感认识(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指,描述自己对手指的感受。
4. 锻炼表达能力(15分钟)•让学生围绕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手指的功能和重要性。
5. 总结(5分钟)•整理学生的学习收获,总结课文《手指》的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再次体会手指的重要性,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手指》相关内容,复述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手指的重要性会有更深的认识,也会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并爱护自己的手指,让它们为我们服务更好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手指》集体备课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手指》的情节和主题。
2.掌握《手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悉《手指》的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话题:“手指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2. 学习文本(20分钟)•听读课文《手指》,理解主要情节。
•解释生词和生词短语,确保学生理解。
•分析文章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 讨论和小组活动(15分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变化等,并进行总结。
•小组展示自己的分析,交流学习。
4. 语言运用(10分钟)•操练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写作训练(20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手指”的作文。
•注重学生的写作结构和逻辑性,提高写作能力。
3. 朗读和评析(15分钟)•学生进行朗读课文或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析和互相指导。
4.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重点。
•布置作业:写作内容延伸,可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手指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写作训练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教案旨在通过文学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并用心体会和感悟文学作品带来的启示和感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描述了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展现了手指的独特性和相互配合的和谐美。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情趣,插图形象可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手指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学生对身边的人体器官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可能认识不足。
学生对手指游戏和动手操作活动感兴趣,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阅读、表达、动手操作等方面发挥潜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认识手指的多样性;学会生字词,会用“灵巧”“协调”等词语描述手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健康。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手指的形状、特点和用途,认识手指的多样性;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诙谐语言,学会用“灵巧”“协调”等词语描述手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手指模型或图片。
3.生字词卡片。
4.练习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手指游戏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2课《手指》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手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表达和意义。
2.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情节。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
4.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体味文章中所传达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表达。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三、教学准备1.课文《手指》的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堂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播放与手指有关的歌曲作为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与手指之间的关系。
2.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指,谈谈手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学生对手指的思考和好奇心。
3. 学习课文1.学生带领朗读课文《手指》,教师解释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
2.进行课文段落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节和感情表达。
3.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思考深层含义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有何寓意,带领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手指操练活动,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增强对手指的认识和重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课文《手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有所提升,但在思考深层含义方面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体味文章的哲理和情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手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案一. 教材分析《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与手指有关的趣事,引发读者对人类手指的奥秘的思考。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富有童趣,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探讨手指的奥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了解其功能和作用,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幽默风趣的课文容易产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手指的奥秘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理解作者对于手指的奥秘的思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身体的态度,增强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手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手指的功能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手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物学知识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各种手指的形态和动作,引导学生关注手指的奥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手指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2 手指》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22 手指》中的情节和人物•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含义,能够自主思考、提问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利用角色扮演和拓展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同理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和珍惜•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提问的习惯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22 手指》的情节和寓意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3.能够以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22 手指”代表的含义2.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剖析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手指与友情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
2.以导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介绍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第二步:学习《22 手指》1.教师朗读课文《22 手指》,让学生跟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剖析课文中的情节及寓意。
3.学生小组展示分析结果,分享观点。
第三步:词汇学习1.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关键词汇。
第四步:情感体验1.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演绎文章中的故事情节。
2.小组分享体验感悟,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友情的真谛。
第五步:语言运用1.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所学语句进行表达和讨论。
2.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主旨,展开扩展性讨论。
五、课堂效果检验1.通过课堂练习与小组互动,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收集学生的思考动态和言行表现,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六、课后延伸活动1.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位好朋友,写一篇关于友情的短文。
2.课外拓展:指导学生搜集关于友情故事,进行口头展示或小组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22 手指》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了友情的珍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22 《手指》 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22《手指》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手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并以自己的话语表达。
3.通过朗读、默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情感。
2.大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表达课文情感。
2.通过导学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准备1.教材《手指》第一课时。
2.课件。
3.学生课堂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简单介绍手指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引入课文话题。
2.课文学习(20分钟)1.分段学习课文,带领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思。
2.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课文情感。
3. 理解课文(15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4. 情感体会(10分钟)1.学生个人或分组小结,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情感体会。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手指的感受。
5. 语言实践(10分钟)1.学生课堂笔记本上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学生进行默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内容和情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六、板书设计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一些和手指相关的短语或诗句,以便引起学生对手指的思考。
七、作业布置1.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课文相关的任务。
2.让学生针对手指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写一篇作文,要求150字左右。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手指”这一主题,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和个人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语文水平。
以上内容为第八单元 22《手指》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22《手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22 手指【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课文的学习,继承发扬“团结才有力量”的传统美德。
语言运用:感受语言的风趣,尝试仿写。
思维能力: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审美创造: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课前解析】《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令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全文一共6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要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作用和性格。
作者对五根手指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从外形到作用,将小小的手指刻画得栩栩如生。
本文的语言表达的方法多样,感染力强。
最为典型的是全文将手指这一寻常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他们各自鲜明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很是有趣。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初步作者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学设计(第22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手指》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感受课文中风趣的语言,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作者介绍】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人。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
1925年创办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多种,另有学术论著和翻译作品多部,对我国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
他的散文注意用语言状物绘形,表现视觉色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手指》教学设计(教案)精选9篇篇一:教材分析: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1、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足见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手呢?对这样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著名作家丰子恺先生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题目就叫手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教师:请大家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出示“阅读提示”]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明确要求:首先,读的时候,把易读错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解决,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相互交流;其次,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好,下面就请大家开始预习)2、出示口头填空,指名回答。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过渡:让我们带着“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开始学习这篇课文吧!1、想想作者写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列表格。
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学生自学,出示表格。
3、汇报交流。
4、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手指特点的?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抓住手指各自的特点,运用拟人、排比等多种表达方法,语言风趣幽默;在文末直接表达感悟。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1、准备一支笔,一本厚书要求: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
用二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的哪段话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教师小结: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最优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a.造房子,既需要房梁也需要椽子、砖块……方有方的好处,圆有圆的作用。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懂得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手指长在每个人的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不过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它们。
我国漫画家丰子恺先生以手指为对象,写出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
他眼中的手指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通畅,不回读。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教师检查。
(指名读)重点指导“弦”“轧”“薄”“憎”“窈窕”等字词的读音。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所在段落,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4.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5.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明确: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6.本文的整体结构是什么?(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三、指导写字1.师出示会写字,生观察规律。
22《手指》(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手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手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五指的描述和赞美,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人之间的关爱和团结互助的价值观,增强对家庭关系的认识。
教学内容:《手指》是一篇描写家庭成员之间关爱和团结的散文。
课文通过作者对五指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帮助的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五指的描述和赞美。
难点: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帮助的内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课文文本3. 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家庭成员的认识。
2. 提问:你们知道家人之间是如何相互关爱和帮助的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手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准备与小组成员讨论。
三、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2. 组长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
四、课堂讲解与练习(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针对课文内容,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要关爱家人,珍惜家庭和睦。
板书设计:《手指》1. 五指的描述与赞美2.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3. 关爱与团结的价值观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成员之间关爱和团结的短文。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悟。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手指文本分析本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
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薄”,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试探、养尊处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4.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
2.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明白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拇、弦、揿”等1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薄”,会写“搔、痒、秽”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强硬”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1.学习生字新词,交流识记字词的方法。
2.把握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明确重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简单又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根手指,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观察它们。
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哲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趣味盎然的文章。
2.板书课题,提出疑问。
(板书:手指)思考:丰子恺笔下的手指具有什么特点?他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司空见惯的手指?这篇文章蕴含了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丰子恺(1898—1975)我国漫画家、作家、翻译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
浙江桐乡人。
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1921年去日本学习绘画和音乐,回国后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
丰子恺的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善于选取熟悉的生活题材,用质朴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另外还著有画集《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等。
2.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指名分别扮演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叙述者来朗读课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边听朗读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3)同学扮演手指朗读后,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式方法。
(4)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好笔记,举例运用。
(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
3.教师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拇mǔ指 搔sāo 痒yǎnɡ秽huì物 轧zhá伤 拧nǐnɡ 螺luó丝 纽niǔ 扣kòu 相貌mào 周仓cānɡ 渺miǎo 小 享xiǎnɡ乐 附庸yōnɡ 爱憎zēnɡ 按弦xián 揿qìn电铃 窈yǎo 窕tiǎo 薄báo 弱◆需注意的字音:“痒”“仓”“憎”等是后鼻音的字;“薄”是多音字,有“báo”“bó”“bò”三个读音,在“薄弱”一词中读“bó”。
◆需注意的字形:“搔”的右上部是“叉”,不要写成“又”;“仓”的下部是“”,不要写成“巳”。
◆形近字示例:纽(纽扣)——扭(扭动)——钮(电钮)憎(憎恨)——赠(赠送)——增(增加)(2)理解重点词语。
[姿态]①姿势;样儿。
②态度;气度。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秽物]肮脏的东西。
[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
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养尊处优]指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
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扶衬]扶助,衬托。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
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只能依附其他几根手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鼓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1)找出文中的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总结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大意。
预设:划分文章层次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分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说明手指的全体和人群的全体一样,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大。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划分了层次并归纳了段落大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根手指的,告诉我们。
过渡:同学们,作者是怎么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各根手指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手指,作者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下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2.交流收获,拓展学习。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2.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1.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学习描写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善于从万物中受到启示。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课件)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将之前所出示的内容补充完整。
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4.指名说说课文描写五根手指的顺序。
预设:迅速看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五根手指的。
明确: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在中心句下画上记号,并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交流后明确:(1)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第1自然段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分别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作铺垫,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教师总结第1自然段的内容,引出第2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1自然段中指出五根手指姿态不同,性格不同,各有长短。
那么,五根普通的手指,在作者眼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长处和短处呢?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对大拇指的描写吧!3.研读第2自然段,了解大拇指。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大拇指短处与长处的词语,并说说大拇指的短处和长处各是什么。
明确:短处是形状不美;长处是最肯吃苦。
(2)作者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外形的?明确:“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这句话从身体、头、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寥寥几语便使大拇指的姿态跃然纸上。
(3)作者在描写大拇指时,运用了“他”这个字,体会这样用词的效果。
明确:这个“他”字让大拇指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身体矮胖、头大而肥的人,并贯穿全文,突出了丰子恺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4)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大拇指的长处的?(教师课件出示)明确:这组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要翻倒、读书、进门时他“相帮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顶住”“翻书页”“揿电铃”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教师课件出示)明确:这两句再次列举具体事例:招呼人和给人搔痒,突出表现了大拇指的另一个长处——不图名利。
(5)引导学生再次朗读描写大拇指长处的句子。
朗读指导:要用恳切的语气,读出对大拇指的赞美之情,表现大拇指的性格特点。
4.研读第3~5自然段,了解其他手指的特点。
过渡:大拇指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的描述中体会到了,那其他手指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吧!(1)教师出示“学法指导”和表格,引导学生学习第3~5自然段。
学法指导:①同桌俩人一组,从3、4、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进行学习。
②读一读,了解手指的特点,圈出能概括手指短处、长处的词语。
③想一想,作者在描写手指的特点时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表格:(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学生集体反馈,深入研究。
①指名分组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A.交流方法:引导学生逐一说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短处与长处,然后让他(她)读出在表达上有特点的部分,教师随机点拨一些生词的意思,引导学生领悟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指导学生朗读。
B.明确:②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重点句探究。
A.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食指怎样的特点?作者是怎样表现食指的这些特点的?明确:这句话列举具体的事例,突出了食指的作用,表现了食指勤奋努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