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学总复习
摄影测量考试整理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考试整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404cf44ee06eff9aff80730.png)
第一章 绪论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iqiu 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2.摄影测量学的任务:包括地形测量与非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以及城镇、农业、林业、地质、交通、工程、资源和规划等部门需要的各种专题图,尽力地形数据库,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三维的基础数据。
非地形测量:用于工业、建筑、考古、医学、生物、体育、变形观测、事故调查、公安侦破与军事调查等方面。
第二章 摄影测量学解析基础 1.共线方程:)()()()()()()()()()()()(333222333111s s s s s s s s s s s s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y Z Z c Y Y b X X a Z Z c Y Y b X X a f x -+-+--+-+--=-+-+--+-+--=各个参数的意义:x,y 为像点的像平面坐标; X0,y0,f 为影像的内方位元素;Xs ,Ys ,Zs 为摄站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X ,Y ,Z 为物方点的物方空间坐标。
共线条件方程的应用:求像底点坐标,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摄影测量中的数字投影基础,航空影像模拟,光束法平差的基本数学模型,利用DEM 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DEM 进行单张像片测图。
2.影像内定向:根据量测的像片四角框标坐标和相应的摄影机检定植,恢复像片与摄影机的相关位置,即确定像点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
(重点是通过实习掌握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内定向的实质及所需要的参数信息)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定义: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已知其像点和地面点的坐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 1)共线方程的线性化:已知值 x 0 , y 0 , f , m, X, Y, Z 观测值 x ,y未知数 X s , Y s , Z s , ϕ, ω, κ , 泰勒级数展开2) 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过程:获取已知数据 m, x 0 , y 0 , f , X tp , Y tp , Z tp 量测控制点像点坐标 x ,y确定未知数初值 X s0, Y s0, Z s0, ϕ0, ω0, κ0 组成误差方程式并法化 解求外方位元素改正数 检查迭代是否收敛4.立体像对空间前方交会定义:由立体像对左右两影像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同名像点的影像坐标量测值来确定该点的物方空间坐标(某一暂定三位坐标系里的坐标或地面测量坐标系坐标)。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78c7026294dd88d1d26b91.png)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摄影测量的定义、任务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从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其中摄影测量侧重于提取几何信息,遥感侧重于物理信息。
任务:(1)测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
(2)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地形数据库)。
2、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得的构象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3、解决的基本问题:几何定位和影像解译。
4、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了解)5、摄影测量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了解):(1)按距离远近可分为航天摄影测、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2)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3)按处理手段可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4)根据摄影机平台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和水下摄影测量。
第二章影像的获取1、航空影像和遥感影像的获取方式航空影像:飞机等航空平台搭乘航摄仪(或数码相机)摄影成像;一般航空影像分为专业航摄仪(航空摄影机)获取的标准航片和非量测摄影机(普通摄影机)获取的非标准航片。
遥感影像:卫星等航天平台利用各类传感器(阵列扫描、推扫)获取遥感影像。
例如SPOT、QB、TM、IKONOS、World View等影像。
2、量测摄影机与非量测摄影机的区别(1)量测摄影机的主距是一个固定的已知值(2)量测摄影机的承片框上具有框标,即固定不变的承片框上,四个边的中点各安置一个机械标志;框标,其目的是建立像片的直角,框标坐标系。
(3)量测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是已知值。
3、航向重叠:摄影时飞机沿相邻影像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重叠度。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f71d202b9f3f90f77c61b4d.png)
一、名词解释1、中心投影:投影射线会聚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外方位元素:表示摄影中心和像片在地面坐标系中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3、同名核线:核面与两像片面的交线为同名核线。
4、绝对定向:借助已知的地面控制点,对相对定向建立的模型进行旋转、平移与缩放,使其纳入到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中。
5、像片纠正:将原始的航摄像片经过投影变换,使变换后得到的影像相当于水平像片的构像,并改化至图比例尺;或应用数学关系式进行解算从原始非正射的数字影像获取数字正射影像。
6、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摄站点间的空间距离称为摄影基线。
7、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像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
8、相对定向: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之间相对位置。
9、核线相关:利用立体像对左、右核线上的灰度序列进行的影像相关。
二、填空题1、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2、美国快鸟(Quick bird)卫星影像的全色分辨率为61cm。
3、航向重叠度一般要求的取值范围为30%~40%,旁向重叠度一般要求的取值范围为30%~40%。
4、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像平面直角坐标系、像空间直角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
5、模拟法立体测图,解析法立体测图,数字化立体测图包含的基本过程都是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和测图。
6、相对定向建立的标志是:同名光线对对相交。
7、绝对定向元素有7个, 求解它至少需要2个平高控制点和1个高程控制点。
8、数字影像内定向的目的是:确定扫描坐标系与像平面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9、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的平差单元是:单个光束。
三、判断题1、航摄像片上任何一点都存在像点位移。
(√)2、航摄像片上的影像比例尺处处相等。
( × )3、主垂线与像片面的交点称为像底点。
( √ )4、地面测量坐标系是左手系。
( √ )5、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有5个。
( √ )6、利用单张像片能求出地面点坐标。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58fc4443b3567ec102d8ad8.png)
摄影测量学一、名词解释摄影测量学: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取像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
通俗讲,是信息的获取及对信息加工、处理的一门学科。
摄影比例尺:航摄像片上一线段l的影像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之比。
摄影航高:摄影机的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
绝对航高: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相对平均海平面的航高。
相对航高:相对于其他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
摄站点:在曝光时刻摄影机物镜所在的空间位置。
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摄站点间的空间距离。
像方坐标系:用来表示像点的平面坐标和空间坐标。
方位元素:描述航空摄影瞬间摄影中心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内方位元素: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的位置的参数。
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相对定向: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两像片相对位置关系的元素。
绝对定向:借助已知的地面控制点,对模型进行平移、旋转与缩放使其变为地面模型,将模型坐标全部纳入地面摄测坐标系中,并归化模型的比例尺,最后再进行地面摄测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的转换。
立体像对:在两摄站点对同一地面景物摄取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
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像上对应的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在一条航带几十个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个像对构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字模型,平差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是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数字高程模型:只表示地面高程的数字地面模型,即指在某一区域上以高程表示地面起伏状态的有序阵列。
是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示。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内插:根据参考点上的高程求出其他待定点上的高程。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3cd04cac50e2524de4187e41.png)
一、名词解释1、解析相对定向:根据同名光线对对相交这一立体相对内在的几何关系,通过量测的像点坐标,用解析计算方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确定模型点的三维坐标。
2、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动态 GPS 定位技术获取的摄影中心曝光时刻的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入光束法区域网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定的理论和方法。
3、主合点:地面上一组平行于摄影方向线的光束在像片上的构像4、核线:立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面与左右像片的交线。
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片的重叠度。
6、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7、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8、影像的内方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
9、影像的外方元素:描述像片在物方坐标的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10、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11、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的方法,称为空间前方交会。
12、空间后方交会:利用一定数量的地面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或反求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这种方法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
13、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的连线。
14、像主点:像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
15、立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影像。
16、数字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的像素值时,需进行灰度重采样。
17、核面:过摄影基线与物方任意一点组成的平面。
18、中心投影:所有投影光线均经过同一个投影中心。
19、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的立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的过程相对定向:根据立体像对内在的几何关系恢复两张像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立与地面相似的立体模型。
即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
20、数字影像内定向:同一像点的像平面坐标与其扫描坐标不相等,需要加以换算,这种换算称为数字影像内定向。
.数字摄影测量复习总结
![.数字摄影测量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c4abc928ea81c758f57859.png)
数字摄影测量学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摄影测量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答:P3的表1-12.什么是数字摄影测量?它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p4页组成部分:计算机辅助测图、影像数字化测图(混合数字摄影测量、全数字摄影测量(通用数字摄影测量、实时数字摄影测量))3.简述数字摄影测量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答:p6的五点第二章数字影像获取的预处理基础1.什么是数字影像?其频域表达有什么用处?答:p12的定义频域表达的用处:(1)变换后的能量大部分都集中于低频谱段,有利于后续图像的压缩存储、快速传输,减少运算时间提高效率;(2)可对信号不同频率成分的能量的表达更直观,有利于影像分解和影像处理。
2.分析离散数字图像卷积的直观背景,并说明数字滤波的计算过程。
答:直观背景:p17数字滤波的计算过程:略3.如何确定数字影像的采样间隔?答:采样定理:(由频率域推导而来)当采样间隔能使在函数g(x)中存在的最高频率中每周期取有两个样本时,根据采样数据可完全恢复原函数g(x)。
4.采样函数有哪些性质?有哪些直观解释?答:略5.怎样对影像的灰度进行量化?答:影像的灰度概念p20怎样对影像的灰度量化p216.航空数字影像获取系统有哪些特点?叙述3种航空数字影像获取系统的结构与性质。
答:数字航摄仪的特点p22叙述3种航空数字影像获取系统的结构与性质:ADS\DMC\UCD\SWDC\VisionMap A37.什么是数字影像重采样?常用的数字影像重采样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答:(1)影像内插和重采样的概念p17(2)常用的采样方法p18(最近邻内插法、双线性内插法和双三次卷积法)(3)优缺点:p20表2-1第三章数字影像解析基础1.什么是数字影像内定向?为什么要数字影像内定向?答:概念及目的P383.什么是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计算过程主要有哪几步?答:概念:p394.什么是共面条件方程?利用它可以解决摄影测量中哪些问题?答:p43解决的问题有:像对的相对定向与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摄影测量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摄影测量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72384a7301f69e3143329447.png)
包括三部分:1、摄影测量考试要点2、要点详见部分3、试题考卷部分--------------------------------一、摄影测量考试要点(是按照老师划的重点整理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了解)第二章影像获取2-1 航空影像获取第三章摄影测量基础(全部)3-1航空摄影3-2中心投影的基本知识3-3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3-4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3-5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3-6像点的空间直角坐标变换与中心投影构像方程3-7航摄像片上的像点位移第四章双像立体测图基础与立体测图4-3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与模型的绝对定向元素(其余的了解)第五章摄影测量解析基础(全部)5-1 像点坐标测量5-2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5-3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5-4立体相对解析法相对定向5-5立体模型的解析法绝对定向5-6双像解析的光束法严密解第六章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全部)6-1概述6-2航带网法空中三角测量6-3独立模型法区域空中三角测量6-4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第七章(不考)第八章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全部)8-1 概述8-2 数字影像及数字影像重采样8-3 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8-4 SIFT匹配方法8-5 核线相关与同名核线的确定8-6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第九章像片纠正与正射影像图(考概念)9-1 像片纠正的概念与分类9-2数字微分纠正---------------------------------------------------------------------------------------------------------------------------------------------------- -------------------------------------二、要点详解部分(有绿色填充的是曾经的作业题)-------------------------------- ◆影像获取2-1 、3-1;航空影像获取P4-13航空影测量由于其成图速度快、精度高、不受天气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一直是我国基本地图成图的主要方式,仍然作为测制地形图获取影像的主要手段。
摄影测量期末复习
![摄影测量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f60213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7b.png)
摄影测量期末复习摄影测量期末复习第一章绪论1.摄影测量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第三章摄影测量基础知识(重点)1.影像重叠度的要求:(1)在同一条航线上,相邻两像片应有一定范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航向重叠一般要求为60%-65%.最小不得小于53%(2) 相邻航线应有足够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旁向重叠一般要求为30%-40%.最小不得小于15%.(3) 在摄影瞬间摄影机轴发生了倾斜,摄影机轴与铅直方向的夹角称为相片的倾角.一般要求倾角不大于2°,最大不超过3°(4)把一条航线的航摄像片根据地物影像拼接起来,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现为弯弯曲曲的折现,称航线弯曲.一般要求航线弯曲度不大于3%(5)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称像片旋角,一般要求像片旋角不超过6°,最大不超过8°2.正射投影: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3.中心投影:投影光线会聚与一点的投影4.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可能是作图题)过S向P面作的垂线与像片面相交于o,o称为像主点.过S作垂直E面的铅垂线称主垂线,主垂线与像片面P的交点n称为像底点.摄影机轴So与主垂线Sn的夹角ɑ称为像片倾角,作角ɑ的平分线与像平面交于点c,c称为等角点.过主垂线Sn及摄影机轴So的垂面W称为主垂面.主垂面W与像平面P的交线称为主纵线vv.与地面的交线称为基本方向线VV.过S作平行于E面的水平面Es称为合面,合面与像片面的交线hi hi称为合线.合线与主纵线的交点i称为主合点.过c作平行于h i h i的直线得h c h c,称为等比线.5.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统:一是像方坐标系,二是物方坐标系.(1)像方坐标系:用来表示像点的平面坐标和空间坐标.包括像平面坐标系和像空间坐标系和像空间辅助坐标系(2)物方坐标系:用于描述地面点在物方空间的位置.包括地面测量坐标系和底面摄影测量坐标系6.内方位元素:是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S到像片的垂距f及像主点o 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0,Y07.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六个参数,其中三个是直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描述像片的空间姿态(p(33)外方位元素的六个参数,自己琢磨呦~)8.共线方程的推导,画图推导P(41)。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整理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4c6e5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3.png)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整理1.什么是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是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2.摄影测量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近景、显微3.P8表格叙述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4.摄影机主光轴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片主点,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到像片主点的垂距称为摄影机主距,也叫相片主距,f表示。
把相片主距f 和像片主点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称为称为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
5.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测影像上一线段l与相应地面线段L的水平距之比6.相对航高是指摄影机物镜相对于其中一基准面的高度,常称为摄影航高7.绝对航高是相对于平均海拔的航高,是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度8.摄影比例尺越大,像片地面分辨率越高,有利影像的翻译与提高成图的精度。
但摄影比例尺过大,则要增加费用,增加工作量,所以摄影比例尺要根据测绘地形图的精度要求与获取地面信息的需要,按测图规范进行。
9.同一条航线内相邻相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为航向重叠,重叠部分与整个像幅长的百分比称为重叠度,一般要求60%以上。
两相邻航测像片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影像重叠,这种重叠影像部分称为旁向重叠度,要求在30%左右10.航带弯曲度是指航带两端像片主点之间的直线距离L与偏离该直线最远的像主点到该直线垂距比的倒数11.相邻两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带飞行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偏角12.中心投影与正射投影的区别:P2013.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像空间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摄影测量坐标系物空间坐标系14.绘图说明内方位元素P27一幅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包括6个参数,3个是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S相对于物方空间坐标系的位置;另外三个是角元素,用于描述影像面在摄影瞬间的空中姿态。
15.P29共线方程16.一个地面点在地面水平的水平像片上的构像与地面有起伏时或倾斜像片上构想的点位不同,这种点位的差异称为像点位移17.在航测相片上其中一线段影像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长度之比,就是像片上该线段的构像比例尺18.在传统摄影测量中,是将像片放到仪器承片盘进行量测,但此时所测量的像点坐标称为影像架坐标或仪器坐标,随后应利用平面相似变换等公式,将影像架坐标变化为以影像上像主点为原点的像坐标系中的坐标,称为影像内定向19.P36常采用的多项式变换公式20.根据共线条件方程,求该影像的外方位元素,称为单幅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21.单向空间后方交会基本思想:以单幅影像为基础,从该影像所覆盖地面范围内若干控制点的已知地面坐标和相应点的像坐标量测值出发,根据共线方程,解求该影像在航空摄影时刻的外方位元素。
摄影测量复习总结
![摄影测量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ff76d8ad51f01dc281f19e.png)
摄影测量复习总结像平面坐标系(p-xy):在像片平面上为描述像点平面位置所选定的右旋直角坐标系。
像空间坐标系(S-xyz):描述单张像片上像点在像方空间位置的右旋直角坐标系。
●以投影中心为原点●x、y轴平行于像平面坐标系的相应轴●z轴与物镜主光轴重合●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XYZ):原点选在摄影中心S,坐标轴系选择视需要而定◆通常有三种选取方法。
a) 取铅垂方向为z轴,航向为X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b) 以每条航线内第一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作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c)以每个像片对的左片摄影中心为坐标原点,摄影基线方向为X轴,以摄影基线及左片主光轴构成的面作为XZ平面,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摄影测量坐标系(P-X p Y p Z p):将向空间辅助坐标系S-XYZ沿着Z轴反方向平移至地面点P,得到的坐标系P-X P Y P Z P称为摄影测量坐标系。
(右手系)地面测量坐标系(t-X t Y t Z t):地面测量坐标为国家统一坐标系,平面坐标系为高斯-克吕格3°带或6°带1980西安坐标系(左手系),高程坐标系为1985黄海高程系。
(左手系)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 tp Y tp Z tp):坐标原点在测区内的某一地面点上,X tp轴与X p轴方向大致一致,但为水平,Z tp轴铅垂,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
(右手系)内方位元素:投影中心相对于影像的位置关系参数称为内方位元素。
(3个参数)●像主点O●像主点在影像平面中的位置x0、y0●投影中心到影像面的垂距f外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是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6个参数)●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 s、Y s、Z s)●角元素:表示摄影光束空间姿态(像片在摄影瞬间空间姿态的要素,如ϕ,ω,κ)单片空间后方交会: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已知其像点和地面点的坐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9cb8a86960590c69fc37624.png)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合线:真水平面与像平面的交线称为合线,又称真水平线。
2绝对航高: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行高,是指摄影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3摄影基线:两相邻摄站之间的距离为摄影基线。
4像片的内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相对于像片平面关系的数据。
5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航摄像片上所测的像点坐标以及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求出地面加密点的物方空间坐标6数字影像重采样:由于数字影响是个规则的灰度格序列,当对数字影像进行处理时,所求得的点位恰好落在原始像片上像素中心,要获得该点灰度值,就要在原采样基础上再一次采样。
7像片倾角:摄影像片在航线飞行方向上的倾斜角。
8航向重叠:供测图用的航测相片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的重叠。
9像片主距:像片主点到物镜后节点的距离。
10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知道像片的内方位元素,以及三个地面点坐标和量测出的相应像点的坐标,就可以根据共线方程求出六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11像片纠正:将中心投影转换成正射投影时,经过投影变换来消除相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它相当于水平相片的构象,并符合所规定的比例尺的变换过程。
12相对航高:摄影瞬间航摄飞机相对于某一索取基准面的高度。
13透视平面旋转定律:当物面和合面分别绕透视轴合线旋转后,只要旋转地角度相同,则投影射线总是通过物面和像面的统一相对应点。
14外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瞬间摄影机或像片空间位置,即摄影光束空间位置的数据。
15平高点:既做平面控制,又做高程控制的像方控制点。
16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想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17核面:通过摄影基线与任意物方点所作的平面称作通过该点的核面。
18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是将建立的投影光束,单元模型或航带模型以及区域模型的数字模型,根据少数地面控制点,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并求加密点地面坐标的方法。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c72218d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a.png)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名词解释1、解析相对定向:根据同名光线对对相交这⼀⽴体相对内在得⼏何关系,通过量测得像点坐标,⽤解析计算⽅法解求相对定向元素,建⽴与地⾯相似得⽴体模型,确定模型点得三维坐标。
2、GPS辅助空中三⾓测量:将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得动态 GPS 定位技术获取得摄影中⼼曝光时刻得三维坐标作为带权观测值,引⼊光束法区域⽹平差中,整体求解影像外⽅位元素与加密点得地⾯坐标,并对其质量进⾏评定得理论与⽅法。
3、主合点:地⾯上⼀组平⾏于摄影⽅向线得光束在像⽚上得构像4、核线:⽴体像对中,同名光线与摄影基线所组成核⾯与左右像⽚得交线。
5、航向重叠:同⼀条航线上相邻两张像⽚得重叠度。
6、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得重叠。
7、影像匹配:利⽤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像得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8、影像得内⽅元素:就是描述摄影中⼼与像⽚之间相关位置得参数。
9、影像得外⽅元素:描述像⽚在物⽅坐标得位置与姿态得参数。
10、景深:远景与近景之间得纵深距离称为景深11、空间前⽅交会:由⽴体像对中两张像⽚得内、外⽅位元素与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点得地⾯坐标得⽅法,称为空间前⽅交会。
12、空间后⽅交会:利⽤⼀定数量得地⾯控制点,根据共线条件⽅程或反求像⽚得外⽅位元素这种⽅法称为单张像⽚得空间后⽅交会。
13、摄影基线:相邻两摄站点之间得连线。
14、像主点:像⽚主光轴与像平⾯得交点。
15、⽴体像对:相邻摄站获取得具有⼀定重叠度得两张影像。
16、数字影像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采样点上得像素值时,需进⾏灰度重采样。
17、核⾯:过摄影基线与物⽅任意⼀点组成得平⾯。
18、中⼼投影:所有投影光线均经过同⼀个投影中⼼。
19、单模型绝对定向:相对定向所构建得⽴体模型经平移、缩放、旋转后纳⼊到地⾯坐标系中得过程相对定向:根据⽴体像对内在得⼏何关系恢复两张像⽚之间得相对位置与姿态,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建⽴与地⾯相似得⽴体模型。
即确定⼀个⽴体像对两像⽚得相对位置。
摄影测量学复习总结
![摄影测量学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ce441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3.png)
《摄影测量学》基础知识梳理1、摄影测量学的主要任务:①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和专题图;②建立地形数据库;③为各种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2、摄影测量是利用光学摄影机摄影的像片,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和技术3、摄影测量的优点:①影像记录目标信息客观、逼真、丰富;②测绘作业无需接触目标本身,不受现场条件限制;③可测绘动态目标和复杂形态目标;④影像信息可永久保存、重复量测使用;4、按用途分类: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5、按平台分类:航天/航空/地面/显微/水下+摄影测量6、按影像信息处理的技术手段分类: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7、摄影机的两大组成部分:镜箱(物镜)、暗箱8、摄影物镜:相机上由单个凸透镜或凹凸透镜组合(等效透镜)成的精密光学成像系统9、折射平面将空间分为两部分,物体所在的空间称为物方空间,影像所在的空间称为像方空间;两侧与主光轴的交点为物方主点和像方主点10、D 为物距,d 为像距,f 为焦距:fd 11D 1=+11、有效孔径与物镜焦距f 之比的倒数即为光圈号数,光圈号数越小,能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12、摄影时感光材料单位面积上取得的曝光量H 等于照度E 与曝光时间t 的乘积,即H=Et13、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光圈号数越大,景深越大;光圈号数越小,景深越小14、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重要机件,快门从打开到关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曝光时间,或称快门速度15、航空摄影机按摄影机主距的长度可分为短焦距(<150mm )、中焦距(150~300mm )和长焦距(>300mm )摄影机。
航空摄影机的像幅均采用正方形。
短焦距航空摄影机的像幅多为18×18cm ,中焦距的多为23×23cm ,长焦距的多为23×23cm 或30×30cm16、框标:设置在摄影机焦平面(承影面)上位置固定的光学机械标志,用于在焦平面上(像片上)建立 像方坐标系17、量测用摄影机的特征:①像距是一个固定的已知值,几乎等于摄影机物镜的焦距;②承片框上具有框标;③内方位元素是已知的;18、像主点(o ):像片主光轴与像平面的焦点19、摄影机(像片)主距:像主点与物镜后节点之间的距离20、航摄仪的三大主要部件:镜头、框标平面、底片21、摄影比例尺是指航摄设计中的像片比例尺,像片比例尺是由摄影机的主距和摄影的高度来计算的。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ae14b6f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8.png)
摄影测量学复习资料全填空(20分) 20个名词解释(30分) 10个作图、问答(50分) 4~5个第一章绪论1、摄影测量学的定义:摄影测量学是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然后根据所摄像片信息来分析、研究,确定这些物体的大小、形状、性质和空间位置,并提供各种所需资料的一门科学(艺术、技术)2、摄影测量学研究的内容:信息获取---摄影机、摄影方式信息处理---理论、技术、设备信息显示(输出)---方式、设备3、摄影测量学的特点:间接测量、真实记录、信息丰富。
4、摄影测量发展史:(1)、模拟摄影测量始于19世纪50年代的地面摄测、坐标仪。
20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
(2)、解析摄影测量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解析测图仪(3)、数字摄影测量与解析摄影测量同时发展,80年代后实用。
3个阶段的特点:第二章摄影的基本知识1、2、摄影机结构:物镜、光圈、快门、取景器、暗盒3、量测用摄影机特征:(1)量测用摄影机的像距是一个固定的已知值。
(2)量测用摄影机承片框上具有框标。
框标有两类:机械框标、光学框标(3)量测用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值是已知的。
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在像片平面上的投影,称为像主点。
像主点与物镜后节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摄影机主距,也叫像片主距,用符号表示。
像片主距和像片主点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值称为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 或叫像片的内方位元素。
4、航摄的基本要求:(1)、航摄倾角α < 2°(2)、摄影比例尺:1/m=f/H H:航高,分为相对航高和绝对航高f:摄影机主距航摄要求Δ H≦ 5%H(3)、像片重叠度航向重叠度 P% 要求60%~65%,不小于53%旁向重叠度Q%要求15%~30%(4)、航向弯曲度≦3%(5)、像片旋角≦6°(6)、其它要求5、像片影像的误差:(1)、底片变形的影响--主要原因底片在摄影曝光、摄影处理、保存时,受外力、温度、湿度的影响发生变形。
摄影测量-复习
![摄影测量-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aac306ebd64783e09122b50.png)
摄影测量-复习1、摄影像片与地形图的区别表示方法不同:表示方法上,地形图是按成图比例尺所规定的各种符号、注记和等高线来表示地物地貌;像片则表示为影像的大小、形状和色调投影性质不同:地形图是正射投影,比例尺处处一致;像片是中心投影,各处比例尺不一致2、如何消除区别3.摄影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是利用摄影机或其它传感器采集被测对象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可靠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学科。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4.几次飞跃(三个阶段)模拟摄影测量(1900---1960):这一时期的特点:(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硬拷贝像片。
(2)利用光学机械模拟装置,实现了复杂的摄影测量解算。
(3)得到的是(或说主要是)模拟产品。
(4)摄影测量科技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是围绕着十分昂贵的立体测图仪进行的。
(5)利用几何反转原理,建立缩小模型。
(6)最直观,好理解。
解析摄影测量(1960----1980)这一时期的特点:(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硬拷贝像片。
(2)使用的是数字投影方式,用精确的数字解算代替了精度较低的模拟解算。
(3)得到的是模拟产品和数字产品。
(4)引入了半自动化的机助作业, 因此,免除了定向的繁琐过程及测图过程中的许多手工作业方式。
但需要人用手去操纵(或指挥)仪器,同时用眼进行观测。
数字摄影测量(1980--------)这一时期的特点:(1)使用的影像资料为数字影像或数字化影像(2)使用的是数字投影方式,用精确的数字解算代替了精度较低的模拟解算。
(3)得到的是数字产品和模拟产品。
(4)最终是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因而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将只是通用计算机及其相应外部设备。
5.摄影测量分类(1)按用途分类:地形摄影测量(地形图) 非地形摄影测量(其他用途)(2)按距离分类:航天摄影测量(>160KM)、航空摄影测量(2—30Km)、地面摄影测量(100—300m)、近景摄影测量(<100m)、显微摄影测量(3)按技术手段分类: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特种摄影测量:雷达摄影测量双介质摄影测量X射线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和遥感的侧重点:摄影测量和遥感的侧重点?1)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突破了摄影测量偏重于测制地形图的局面,提供了多时相、多光谱、多分辩率的遥感影像。
摄影测量学复习重点
![摄影测量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0717ba84254b35eefd3471.png)
①摄影测量坐标系将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沿着Z轴反方向平移至地面点P,得到的坐标系 称为摄影测量坐标系
②地面测量坐标系地面测量坐标系通常指地图投影坐标系,也就是国家测图所采用的高斯—克吕格 带或 带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高程系,两者组成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左手系,用 表示。
③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
③而对于中心投影的航摄像片来说,不但因航高的变化会使各片的比例尺不一样,而且就同一张航片而言,由于像片倾斜和地形起伏产生的像点位移也会使各处比例尺不一致。
(2)航摄像片与地形图投影方法的差异
①地形图的投影属于正射投影(也称垂直投影),因此地形图上的地物地貌形状与实地完全相似,相关方位保持不变,各处比例尺相同。
1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像片倾角为 ,像距为,方向角为 , 为像片主距,对该位移引起景物在像片上的影像可进行像片纠正
2投影差: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 为以像底点为中心的像距, 为摄影航高)可对其进行改正。
3对物理因素如摄影物镜的畸变差、大气折光、地球曲率及底片变形等引起的像点位移,可用数据模型来描述。
②像空间坐标系
为了便于进行空间坐标的变换,需要建立起描述像点在像空间位置的坐标系,即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 为坐标原点, 轴与像平面坐标系的 轴平行, 轴与主光轴重合,形成像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
③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像点的像空间坐标可直接以像平面坐标求得,但这种坐标的待点是每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不统一,这给计算带来困难。为了在同一条航线的不同像片间建立联系,需要建立一种相对统一的坐标系.称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用 表示。此坐标系的原点仍选在摄影中心 ,坐标轴系的选择视需要而定。通常,X,Y,Z轴分别与航线第一张相片的像空间坐标系对应的轴系平行;也可以取铅垂方向为Z轴,X方向与航向一致。
摄影测量学复习总结
![摄影测量学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cbc4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a.png)
摄影测量学复习总结摄影测量学复习总结一、什么是摄影测量?通俗的说,摄影测量就是通过摄影,进行测量。
二维影像三维空间严格意义上讲:摄影测量学是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相片上所记录的构像信息,从物理方面、几何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处理,从而对所研究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摄影测量的基本任务:从影像中提取地面的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
(什么是几何、物理信息)在模拟立体测图仪或解析测图仪,均需要作业员双眼立体观察寻找同名点。
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影像相关技术来代替人眼的目视观测、自动识别同名点,实现几何信息的自动提取。
二、发展阶段:1、模拟摄影测量:模拟摄影测量主要是根据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反求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它所采用的仪器为光学投影器、机械投影器或光学-机械投影器模拟摄影过程,用光线交会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2、解析摄影测量:1957年,Helava提出用“数字投影代替”物理投影,数字投影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实时的进行共线方程的解算,从而交会出被摄物体的空间位置。
3、数字摄影测量:利用数字影像相关技术,实现真正的自动化测图。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1)、处理的原始信息主要是数字影像;2)、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
三.摄影测量分类按距离远近: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按用途: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按处理手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四、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任务数字摄影测量学(Digital Photogrammetry):使用星载/机载传感器所获取的可见光影像对地球陆地区域进行信息提取,具体包括:–目标量测(measurement of terrain and objects)–影像解译(imagery interpretation)–地形图测绘(topographic mapping)–正射影像图制作(orthoimage creation)–数字高程模型生成(DEM generation)数字摄影测量的若干问题一、辐射信息数字摄影测量处理的焦点是影像的灰度信息(辐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摄影测量: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所获得的影像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摄影比例尺:摄影像片水平、地面取平均高程时,像片上的线段l与地面上相应的水平距L之比。
(3)地面采样间隔(Ground Sample Distance, GSD):指的是数字影像上一个像素所对应的地面尺寸。
(4)航向重叠度:相邻像片在航线上的重叠度。
(5)旁向重叠度:相邻航线之间像片的重叠度。
(6)像片倾斜角:摄影瞬间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
(7)摄影基线:航向相邻的两个摄站之间的距离。
(8)航线间隔:相邻航线之间的距离。
(9)像片旋偏角:相邻像片的像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的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
(10)中心投影:所有投射线或其延长线都通过一个固定点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11)透视变换:两个平面之间的中心投影变换,称为透视变换。
(12)相对航高:指摄影飞机在摄影瞬间相对于所测区域的平均高程面的高度。
(13)像片内方位元素:确定投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对位置的参数。
(14)像片外方位元素:确定像空系在地面辅助坐标系中位置和方向所需要的元素。
(15)像片倾斜误差:同摄站同主距的倾斜像片和水平像片沿等比线重合时,地面点在倾斜像片上的像点与相应水平像片上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16)像片投影误差:当地面有起伏时,高于或低于所选定的基准面的地面点的像点,与该地面点在基准面上的垂直投影点的像点之间的直线移位。
(17)单像空间后方交: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已知其像点和地面点的坐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
(18)立体像对:由不同摄站获取的,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
(19)同名像点:物方任意一点分别在左右两张影像上的构像点。
(20)左右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横坐标之差。
(21)上下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纵坐标之差。
(22)核面:通过摄影基线的任一平面称为核面。
(23)同名核线:同一核面和左右像片的交线称为同名核线。
(24)标准式立体像对:摄影基线水平的两张水平像片组成的立体像对叫标准式立体像对。
(25)相对方位元素:立体像对中,用于描述两张像片相对方位的独立参数。
(26)立体像对的空间前方交会:利用立体像对两张像片的同名像点坐标和像对的相对方位元素(或外方位元素)解算模型点坐标(或地面点坐标)的工作。
(27)绝对方位元素:确定几何模型的比例尺和它在地面坐标系中空间方位的元素。
(28)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就是利用少量的野外控制点,通过摄影测量的解析方法确定区域内大量待求点地面坐标和所有影像外方位元素的工作。
(29)摄影测量信息:指在像片上能量测到的信息---像点坐标,主要是地面控制点、定向点、待求点、连接点等像点坐标。
(30)非摄影测量信息:主要指将空中三角测量网纳入到规定物方坐标系统所必须的基准信息。
(31)像底点:过投影中心的铅锤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底点。
(32)像主点:由投影中心作像片平面的垂线,该垂线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主点。
(33)相对定向:解算立体像对相对方位元素的工作。
(34)几何模型:在保持光束形状、恢复摄影时外方位元素之后,由无数同名光线相交得到的曲面是与实地完全套合的立体模型。
(35)绝对定向:借助于物方空间坐标为已知的控制点来确定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与实际物方空间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其实质是一个空间相似变换,主要工作是解算立体像对的绝对方位元素。
(36)主合点:合线和主纵线的交点称为主合点。
(37)POS 系统:全称定位定向系统,由GPS和IMU惯性导航设备构成,它是一种能实时提供所在平台位置和姿态的定位定向系统。
(38)影像内定向:内定向就是从航片的数字影像坐标向像平面坐标的转化的过程。
通常需要借助影像的框标来实现。
(二)填空(1)航空摄影是中心投影,地形图是正射投影。
(2)摄影测量中,单像对立体模型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影像内定向、单独像对相对定向和立体像对的绝对定向三个过程。
(3) 4D 产品指的是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栅格地图(DRG)和数字线划图(DLG)。
(4)RC30 航摄仪和 ADS40 数码航摄仪的成像方式分别是模拟成像和数字成像。
(5)摄影测量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6)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有像平面直角坐标系、像空间直角坐标系、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地面辅助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7)摄影测量工作站中对单个立体像对建立立体模型并纳入到地面坐标系中,一般要经过影像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三个过程。
(8)航空摄影时,造成影像上像点坐标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是航摄像片的变形、物镜畸变差、大气折光差和地球曲率的影响。
(9)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是从实现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出发,以共线条件方程作为其数学模型,平差单元是单张像片,原始观测值是每幅影像的像点坐标,未知数是各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所有待求点的坐标。
(10)空中三角测量按照数学模型可分为航带法区域网平差、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和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11)若基于某一条件方程所列出的误差方程为 V=AX-L,那么其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法方程的解为(所有观测视为等权观测)(A T A)-1A T L。
(12)航空摄影测量中,要实现单元模型的绝对定向,至少需要2个平高控制点和1个高程控制点。
(13)在航空摄影时,要求航向重叠度不得小于53%,旁向重叠度不得小于13%。
(14)中心投影的共线条件方程表达了摄影中心、像点和物点三点位于同一条直线的几何关系。
(15)在摄影测量中,完成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需要确定Φ、Ω、Κ、λ、X0、Y0、Z0等七个参数。
(16)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是基于共线条件方程,相对定向是基于共面条件方程,绝对定向是基于空间相似变换方程。
(17)绝对定向是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和物方空间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18)航空摄影时,造成影像上像点坐标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因素是航摄像片的变形、物镜畸变差、大气折光差和地球曲率的影响。
(19)在摄影测量中,完成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至少需要5对同名像点,完成立体模型测绝对定向,至少需要2个平高点和1个高程点。
(20)常用的分像方法包括立体镜法、互补色法、偏振光法和液晶闪闭法。
(21)摄影测量中,恢复影像空中姿态的方法有:单片空间后方交会、先相对定向在绝对定向和POS系统直接获取。
(22)航带法区域网平差的观测值为概略定向后的航带模型坐标,平差单元为航带模型;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观测值为像点坐标,平差单元为单张像片。
(23)摄影测量中,自由航带模型的构建主要包括像对的相对定向和模型连接两部分。
(24)完成相对定向的标志是上下视差为零,同名光线对对相交。
(25)摄影测量中为了恢复左右片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左右片上的同名像点与摄影基线位于同一核面的几何条件,采用相对定向方法来实现,至少需要5对同名像点解求5个相对定向元素。
(26)立体像对的相对定向就是恢复摄影时相邻两幅摄影光束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同名光线对对相交,它有连续系统相对定向和单独系统相对定向两种方法,它最少需要5对同名像点来解求 5 个相对定向元素。
(27)摄影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称为影像的内方位元素,它包括 3 个参数,分别为 x0、y0、f。
(28)旋转变换矩阵 R 中有3个独立元素。
(29)摄影测量的任务包括提取几何信息和物理信息。
(30)一步定向法是将每张像片的控制点和待定点一起建立误差方程式同时解算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坐标。
(三)简答题(1)什么是摄影测量?其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现 阶段距离全自动化还有哪些差距?1.摄影测量是利用摄影所获得的影像来测定目标物的形状、 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其经历模拟摄影测量学,解析摄影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各自的特点如下表:3.距离全自动化还有那些差距:Ø 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并行计算、网格计算以及云计算)Ø 提高影像匹配的可靠性(金字塔影像匹配、整体匹配、关系匹配等)(2) 什么是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其数学模型、已知值、未知数分别是什么?单像空间后方交会需要地面控制点吗?如需要则控制点个数是多少?如何分布的?外方位元素的初始值如何确定?简述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计算过程。
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是根据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已知其像点和地面点的坐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
2.数学模型是共线条件方程,已知值是控制点的大地坐标和对应的像点坐标,未知数是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需要地面控制点。
4.至少需要 3 个控制点。
5. 一般为 4~6 个,控制点均匀的分布在像片的边缘。
6.三个角元素的值为零,X 0 s =ΣX/n ,Y 0 s =ΣY/n ,Z 0s =mf 。
7.空间后方交会简略计算过程如下:(1)获取已知数据:从航摄资料中获取像片比例尺1/m 、内方位元素x 0,y 0,f ,获取控制点的空间坐标X 、Y 、Z 。
(2)量测控制点的像点坐标:量测控制点像框标坐标,并经像主点改正得到像平面直角坐标x 、y 。
(3)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σ0=ω0=κ0=0X 0 s =ΣX/n ,Y 0 s =ΣY/n ,Z 0 s =mf(4)用三个角元素的初始值计算方向余弦,并组成旋转矩阵R。
(5)用所取未知数的初始值和控制点的地面坐标,带入共线方程,逐点计算像点坐标近似值(x)、(y)。
(6)用像点的观测值和(5)中计算的近似值,计算每个点的常数项lx、ly。
(7)计算法方程的系数矩阵A T A与常数项A T L。
(8)求解法方程,得到未知数的改正数。
X=(A T A)-1A T L(9)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收敛:将改正数与限差比较,小于限差则计算终止,否则用新的近似值重复4~9的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10)空间后方交会的精度估算。
σ0=±√[vv]/(2n-6)(3)像对立体观察应该满足哪些基本条件,其中哪个条件的实现比较困难?列举 3 种以上的解决方案。
1.像对立体观察应该满足像对条件,尺度条件,平行条件,分像条件。
2.其中最难实现的是分像条件。
3.解决方案有:立体镜法:直接采用立体镜的方法使一只眼睛只能清晰的看到一张像片的影像(分像)。
互补色法:将左右影像分别用红色和青色两种互补色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利用互补色眼镜进行观察,达到分像目的。
偏振光法:在投影器前加装偏振片,将图像分解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3D眼镜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左右眼就能分别看到不同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