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5
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
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是岩土工程领域的一部分,旨在规范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该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勘察工作的范围该规程制定了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范围,包括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地下水、岩土工程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
在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记录和描述。
勘察人员还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实地勘查,以便对岩土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勘察工作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该规程规定了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所需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勘察人员需采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地质勘探,如电磁波探测、超声波探测和地震勘探等。
此外,还需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勘察报告的撰写该规程规定了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撰写要求,例如报告的格式、内容、撰写顺序、技术意见等。
勘察报告需详细说明地质情况,提供可行性分析和建议,并包括调查分析数据的分析结果和结论。
4. 质量控制该规程制定了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监控措施。
勘察人员需遵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妥善保管勘察数据和文档,并进行检查和审查。
5. 安全管理该规程规定了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现场安全管理、劳动保护、环境保护、设备管理等。
勘察人员需遵守有关安全规定,确保勘察工作的安全进行。
总之,贵州岩溶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是贵州地区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法规,可以有效保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岩土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可靠性。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处理措施方案
三、岩溶地貌的工程处理实例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内,是一个以住宅为主,集商业、娱乐 综合建设的小区。有多幢单层、低层及多层建筑物,最高为十层住宅 楼。 2、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区位于广花高速公路庆丰收费站附近,地处丘陵-洪冲 积地带。从初步地质钻探资料反映,场地内基岩以石炭系灰岩为主, 局部为炭质页岩,并存在溶洞等不良现象。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人工填土层,耕植土,第四系冲积层(由淤泥、中砂、淤泥质土、粉 砂、砾砂、细砂、粉质粘土、粘土等构成),全风化、强风化炭质页 岩、中风化、微风化灰岩。其中全风化岩带厚度变化较大,从2m5.5m。 强风化岩层厚1.9m-12.8m。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砂 层、溶洞及基岩裂隙中。粉质粘土及粘土层为弱透水层,连续性较差, 大部分地区阻隔孔隙水与岩溶水、裂隙水的联系。有部分砂层直接与 基岩接触,孔隙水与岩溶水、裂隙水水力联系密切。
c.若溶洞顶板不完整,裂隙、节理发育,则可按裂隙节理分布特征采用受 力的梁(板)计算弯矩,根据弯矩和岩体应力求洞顶板的厚度。
பைடு நூலகம்
2、渗漏和突水问题
(1)、库区的选择 库区应选在地势低洼,四周地下水位较高,上游有大泉出露而下 游无大泉出露,上下游流量没有显著差异的河段上,要避免邻区有深 谷大河。如果发现库底有渗漏,可采用堵、铺、截、围、引等方法进 行处理。多数情况下,由于渗漏形式和通道较复杂,需要采取综合处 理。 堵:是处理集中渗漏通道的主要办法。可利用不同的材料堵塞空洞, 堵塞材料可因地制宜采用块石、砂、混凝土或粘土等。 截:系指在地下管道的集中渗水出筑隔水墙截断渗漏通路。 围:库区有个别大溶洞或反复泉 ,采用简单的堵法不能见效,可以修 筑高烟筒圆形围墙,将其与水库隔离以达到防渗的目的。 铺:是处理地表呈面状或带状的分散渗漏带的常用办法。库岸斜坡常 用混凝土盖板或粘土斜墙。库底则常用粘土铺盖。 灌:灌入浆液充塞孔洞和裂隙,并使经过灌浆的地带连成一帷幕,以 起到防止渗漏的作用,这是防止坝基和绕坝防渗最常用的办法。
岩溶地区勘察规范---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岩溶勘察4.1. 5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4.1.6条~第4.1.10条的规定。
4.1. 6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4.1.6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4.1.8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4.1.9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l/4~l/2;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
4.1. 10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摘要:为使岩溶地区工程修建的安全性得到提升,本文进行分析在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岩溶地区容易出现地表塌陷、地面变形、土洞、岩洞等地质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建筑工程的建设,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促进当地建筑工程顺利开展。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岩溶主要是指可溶性岩石,尤其是碳酸盐类岩石,比如石灰岩、石膏等,其在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蚀之后,受到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在生活中,表现为各种形状,比如洞穴、石林、溶洞等。
这种地貌地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多存在于广西、贵州等地区。
岩溶地貌的出现与地下水对碳酸盐类岩石侵蚀息息相关,在水流的冲击下,岩石被溶蚀,从而形状不一的沟壑、峡谷等。
岩溶的出现导致地质更加脆弱,对于建设在岩溶地区的建筑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所以在岩溶地区开展建筑工程的时候,需要进行地质研究,了解当地岩溶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
1、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1.1岩溶地基不稳定在岩溶地区,在厚厚的地表覆盖层下有石芽溶沟,并且岩体也可能存在暗河、溶洞等地貌,因此建筑物的地基处于不够均匀的状态。
而且上覆土层由于下部岩溶受到含有二氧化碳水侵蚀而产生塌陷,最终形成土洞。
而且土洞的塌陷具有一定的突发性,而且土洞的出现地方多为地下岩溶发展区域。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压力作用直接到达地面10m以下。
所以建筑物的地基和上覆土层进行接触,甚至也会接触到下伏基岩。
岩溶地区的土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土层厚度过高,土层空隙过多等。
所以地基非常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的地基出现倾斜,破坏甚至破坏。
1.2岩溶地表塌陷岩溶地表塌陷常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分布的区域,由于人为活动所导致岩溶地表出现塌陷的主要原因为施工过程中抽取地下水或者施工不慎导致地下水位明显提升,导致原本的岩溶水流向或者形态出现变化,进而导致土层承受能力下降,导致岩溶地表的脆弱程度加深,出现土体塌陷的现象。
浅谈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浅谈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摘要:岩溶作为一种复杂的自然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影响甚大。
在可溶岩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通过勘察手段充分了解场地的岩溶发育程度及发展趋势,以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分析工程建设地基基础选型,采取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
本文以两个工程案例讨论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溶发育;地基处理;岩土勘察;处理措施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岩溶地质现象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岩溶发育格局特征。
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其主要地质问题表现为:由于岩溶作用造成了地下结构架空,破坏了场地下伏基岩的完整性,增加了岩石的透水性。
岩溶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沉降,岩溶坍塌、基坑渗漏等工程地质问题。
因岩溶发育的隐蔽性及不规律性,在岩溶地区的进行工程建设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察重点主要是通过多种勘察手段,以查明场地下伏基岩中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岩溶场地的地基处理措施需要根据场地下伏基岩的埋藏深度以及基岩中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而确定,对岩溶裂隙的主要处理措施包括加固、跨越等方式。
本文以徐州市两个工程案例讨论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问题与防治措施。
徐州市位于华北地台东南缘、徐州断陷褶中段,东距郯庐深大断裂带100km。
徐州市内发育有数十条断层,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为废黄河断裂带,它由三条NW向正断层组成,走向290°,倾向SW。
市区下伏基岩多以可溶性的石灰岩、泥质灰岩及页岩等组成。
基岩内岩溶裂隙多有发育,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
徐州市高铁站附近拟建一住宅小区,拟建建筑包括11幢22F高层住宅,-1F地下车库及其他配套设施。
拟建工程设计±0.00为国家1985高程基准的42.50m,地下室底板标高37.70m。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国家标准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
3—1998)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行业标准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固体矿产调查勘查国家标准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行业标准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 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
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
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二)更新时间:2006-7-27 浏览:592次5.4.1.1调查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组成物质、组合特征及空间分布与过渡关系,划分地貌形态、组合类型(见附录B)。
5.4.1.2 调查地表水文网与分水岭的成因、分布。
演变历史及其和地下水文网的关系;河、湖、洼地枯洪季节的变化和洪水淹没范围;各级剥夷面的分布高程和成因。
5.4.1.3 调查岩溶形态、规模与组合特征,发育层位与地貌、构造部位,选择代表性地段结合遥感图象解译统计其发育密度:对大型洞穴调查其出露位置、成因、形成条件、洞口及内部形态和堆积物特征,测制平、剖面图。
注意调查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地貌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5.4.2碳酸盐岩调查5.4.2.1调查碳酸盐岩的岩性成分和岩性组合特征:a.根据碳酸岩盐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型,可概略划分为石灰岩类(包括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包括灰质白云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白云岩)等(见附录A1.1);b. 按填图单位统计划分岩性组合类型,可分为灰岩类,灰岩夹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互层)类,白云岩夹灰岩类,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灰岩类,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互层)类,泥质灰岩夹灰岩(白云岩)类,泥质灰岩类等(见附录A1.2);c.调查碳酸盐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体强度(见附录D1)和结构特征;特别注意调查描述其中所含的泥质、燧石、磷灰石、炭质、沥青、黄铁矿、石膏等成分的含量、分布与产状及其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
5.4.2.2调查描述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见附录C)。
对于岩层厚度可分为:a.块状:单层厚度在于1.0m;b. 厚层:单层厚度0.5~1.0m;c.中厚层:单层厚度0.1~0.5m;d.薄层:单层厚度小于0.1m。
5.4.2.3调查碳酸盐岩中的非可溶岩夹层, 注意调查描述粘土层、铝土质或炭质页岩、高岭土、煤层等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与分布。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程1. 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必须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
本规程旨在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2. 勘查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应涵盖以下内容: - 地震灾害 - 山体滑坡 - 泥石流 - 地面塌陷 - 岩溶塌陷3. 勘查目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目标是确定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危险性,并评估其对工程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 - 确定潜在的地震活动区域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建筑物、道路等重要设施; - 识别潜在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岩溶塌陷的危险区域; - 评估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勘查内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 4.1 地震灾害勘查 - 确定勘察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震活动断层和构造; - 收集历史地震活动记录,并进行地震烈度评估; - 测定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确定场地类别。
4.2 山体滑坡勘查•确定潜在山体滑坡区域,并进行稳定性分析;•测量山体滑坡的形态、规模和运动速度;•获取相关岩土工程参数,用于设计防护措施。
4.3 泥石流勘查•确定泥石流发生的潜在区域,并进行泥石流径流模拟;•调查泥石流历史记录,分析其规模和频率特征;•获取相关水文和岩土工程参数,用于设计防护措施。
4.4 地面塌陷勘查•确定地面塌陷的潜在区域,并进行稳定性分析;•调查地面塌陷历史记录,分析其规模和影响范围;•获取相关岩土工程参数,用于设计防护措施。
4.5 岩溶塌陷勘查•确定岩溶地区的潜在岩溶塌陷区域,并进行稳定性分析;•调查岩溶塌陷历史记录,分析其规模和影响范围;•获取相关水文和岩土工程参数,用于设计防护措施。
5. 勘查方法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 - 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采样等方式获取必要的数据; - 实验室测试:对野外采集的样本进行物理、化学和力学等方面的测试; -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地质灾害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 - 数据分析:对历史记录、监测数据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2008)
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2008)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二00八年三月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编写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单位负责人:单海平项目负责人:时坚参加人员: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编写人:时坚蒋忠诚裴建国目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总则 (1)4 设计书的编制 (5)5 岩溶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调查 (6)6 岩溶水系统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调查 (9)7 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要求 (17)8 综合勘查技术手段 (19)9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30)10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编图 (34)11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 (37)后记 (45)附录1 (47)附录2 (60)前言为了落实中国地调局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路、方法、技术,详细开展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指示精神,地调局水环部于2002年初组织了由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等专家和地调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的西南岩溶区地调综合组,并聘请袁道先院士为技术顾问,于2002年9月开始讨论编写“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
根据讨论提纲,综合组人员分工组织编写,于2003年初完成手稿,2003年4月由综合组负责人蒋忠诚统稿完成初稿。
“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000)”初稿完成后,袁道先院士首先进行了修改,地调局水环部的殷跃平主任、文冬光处长也亲自进行了审改。
然后,地调局水环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本技术要求反复进行修改。
2003年9月~10月组织有关知名专家对修改稿进行了函审。
岩溶地区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岩溶所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规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三月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成果报告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规定编写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单位负责人:单海平项目负责人:时坚参与人员: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编写人:时坚蒋忠诚裴建国目录1 主题内容与合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总则 (1)4 设计书的编制 (5)5 岩溶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规律调查 (6)6 岩溶水系统及水资源开发运用条件调查 (9)7 水文地质调查精度规定 (17)8 综合勘查技术手段 (19)9 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 (30)10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编图 (34)11 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 (37)后记 (45)附录1 (47)附录2 (60)前言为了贯彻中国地调局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绪、方法、技术,具体开展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的指示精神,地调局水环部于2023年初组织了由蒋忠诚、时坚、裴建国、程伯禹、钱小锷、曾华烟、王宇、鄢毅、王明章、刘安云、盛玉环、谢运球、周立新等专家和地调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的西南岩溶区地调综合组,并聘请袁道先院士为技术顾问,于2023年9月开始讨论编写“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规定(1:50000)”。
根据讨论提纲,综合组人员分工组织编写,于2023年初完毕手稿,2023年4月由综合组负责人蒋忠诚统稿完毕初稿。
“西南岩溶区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规定(1:50000)”初稿完毕后,袁道先院士一方面进行了修改,地调局水环部的殷跃平主任、文冬光处长也亲自进行了审改。
然后,地调局水环部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本技术规定反复进行修改。
2023年9月~10月组织有关知名专家对修改稿进行了函审。
经修改完善后下发西南八省(区、市)地调院。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合理的勘察方法及探测技术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合理的勘察方法及探测技术摘要: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往往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芽、石沟、石林、溶洞、地下河也有峭壁。
岩溶不仅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面塌陷、山体崩塌等,也给工程建设的本身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尤其是隐伏岩溶的存在,危害更大。
因此,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岩溶的影响和危害进行合理评价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从西南地区常见的岩溶地质出发,探讨了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探测技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质;勘察;探测技术Abstract: the karst rock to soluble, especially of carbonate rock (such as limestone, gypsum, etc), containing carbon dioxide by the running water dissolution, sometimes to deposi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landscape. Often a peculiar shape, a cave, a Clint, stone ditch, stone forest, cave, underground river also have cliffs. Not only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karst geological disasters happen, if the ground subsidence, landslides and so on, also to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itself brings about many adverse effects, especially concealed karst existence, more harmful. Therefore, in the karst area fo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karst hazards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from the southwest common karst geological tries to explore the karst area engineering geology prospecting method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Keywords: karst geological; Reconnaissance; Detection technology一、岩溶地质的形成岩溶(又称喀斯特),是指流水对可溶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盐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要特征(包括水的机械侵蚀以及物质的运移与再沉淀) 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称。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是为了充分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确保工程安全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为工程师们开展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目的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岩溶地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地下水位等情况,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确定地质勘察范围,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工程的安全和长期稳定运行。
二、内容1.岩溶地质特征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地貌特征等方面的调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认识岩溶地质情况。
2.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地下水位和水文循环的调查,分析水文地质特征对工程的影响和风险。
3.地下水位监测:通过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点,实施定期观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依据。
4.地球物理勘探: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地震波地质勘探、电法勘探等,获取地质剖面和构造信息,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模型。
5.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岩溶地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估,如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确定工程安全边界和应对措施。
三、方法1.现场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必须亲临现场,认真观察、勘察,获取真实、准确的地质情况。
2.取样分析:根据调查需求,在关键地点进行取样,进行岩石、土壤等样品的化验和分析,提供地质参数。
3.地图资料研究:综合利用地形图、航片、遥感图像等地图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和发育情况。
4.测量测绘:借助测绘仪器,对地表形态、地下水位等进行精确测量,绘制详细的测图和地质剖面。
四、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工程地质调查涉及到野外作业和复杂地质环境,必须高度重视安全防护,做好人员防范和应急预案。
2.专业团队:工程地质调查需要具备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等专业知识,建议组建具备相应背景的专业团队进行调查。
3.全面考虑: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地下水位等因素,确保调查结果全面客观。
岩溶地区勘察报告
岩溶地区勘察报告LT………………………………2张11.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3张1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报告……………………………………………………………………………2张13.岩芯照片…………………………………………………………………………………………………2张附件1:剪切波速测试报告1 前言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受深圳市大鹏新区公共事业局的委托,对葵涌中学科技馆(艺术馆)工程进行了详细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目的是查明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深度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以及有无不良地质现象等,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根据设计单位和委托单位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和钻孔布置图,我司于2014年07月11日至2014年07月25日进行野外施工。
1.1工程概况葵涌中学科技馆(艺术馆)工程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3815 m2,拟建一栋4层的科技馆(艺术馆),总建筑面积5997.2m2,含普通教室7间、各功能用房、科技和艺术用房等。
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拟采用天然基础或桩基础。
本项目为4层建筑,工程重要性属二级工程。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属复杂场地,即一级场地。
根据本项目建筑设计情况和地基的复杂程度,本场地属于复杂地基,即一级地基。
根据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为甲级。
1.2勘察技术要求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提出本次勘察技术要求如下: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建筑范围内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水文地质条件,提供防水及抗浮设计地下水位及其地下水变化幅度,评价地下水对基础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查规程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查规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电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岩溶地质在水电工程中的运用也日益广泛。
在水电工程中,对岩溶地质的认识和勘查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水电工程中岩溶工程地质勘查规程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一、勘查目的1. 确定岩溶地质条件水电工程中,岩溶地质条件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首要目的是要对岩溶地质条件进行准确的勘查,明确地层岩性、构造、断裂、溶洞、溶缝和地下水等情况。
2. 确定水文地质条件水电工程需要充分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构造以及与地下水相关的岩溶特征等,以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3. 制定防治措施通过岩溶工程地质勘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工程风险。
二、勘查内容1. 地质构造勘查地质构造是岩溶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勘查可以了解断裂和褶皱等构造特征,为水电工程的地基处理和选址提供依据。
2. 地层岩性勘查地层岩性的勘查可以对各种岩石的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
3. 水文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是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地下水位、水力地质等参数的测定,对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为水电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提供依据。
4. 地下水观测利用水电工程建设前的地下水观测资料,对地下水位的变化、季节性变动、年际变动、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
三、勘查方法1. 地质测量法利用地质测量设备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溶洞、溶缝等进行测量,获取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详细信息。
2. 地球物理勘查法地球物理勘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勘查方法,在岩溶地质勘查中可以利用地震波勘查、电法勘查、磁法勘查等手段获取地下结构和地下水信息。
3. 地质雷达法地质雷达法可以用来发现地下空洞、裂隙、岩溶洞穴等地质现象,对于岩溶地质的勘查具有独特的优势。
岩溶地区岩溶勘察报告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拟建的“**”位于**,建筑面积约28840m2,拟建大楼为地上19层,设有2层地下室,地下室停车位197个,±0.00=1083.5m,地下室底板标高为1075.8m,地下室总高度为7.7m,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个建筑平面呈矩形展布,长边呈东西向展布,长为60.7m,短边为57.9m,本工程塔楼最大柱荷重为21000kN ,对差异沉降敏感。
拟建筑物由**设计。
受**委托,我公司接受了该工程的主体及基坑边坡(报告另出版)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充分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及邻近建筑场地勘察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经过综合分析研究,拟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为二级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故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工作任务及内容根据设计要求及勘察委托,本次勘察内容和要求为:(1)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形地貌特征。
(2)地貌成因类型及地貌单元的划分。
(3)查明建筑物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提供不良地作用防治工程所需要的计算指标及参数。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层的渗透性,提供地下水位及变化幅度。
(5)判断建筑场地类别和地基土类型。
根据以上技术要求,结合拟建物结构、荷载特征和场地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本次勘察主要研究的问题如下:(1)拟建物地基持力层选择及其强度问题;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预测;(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三)使用的标准、规范及依据本次勘察评价根据委托、按照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规范及业主提供的《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勘察技术要求》,结合以往勘察经验及当地建筑经验开展勘察工作。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工程地基处理措施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工程地基处理措施2身份证号码:500233*****2136146摘要:岩溶地区的地基岩土特点是岩石稳定性差、土壤肯定性差、地下水丰富、地质灾害多发等,因此,对于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和使用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其地基处理对策是岩溶地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工程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措施1岩溶地质及其特征介绍岩溶是指由于水的作用,地下岩石溶解、风化和侵蚀形成的一种地质现象,而岩溶地质是一门研究岩溶发生和演化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岩溶地貌、岩溶水文地质、岩溶地层和岩溶结构等方面。
岩溶地质的特征包括:洞穴、喀斯特地貌、岩溶地层、岩溶构造和岩溶水文地质等。
其中,洞穴是岩溶地质的典型表现,是由于地下水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空间,具有丰富的地质、地貌和生态价值。
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质最典型的地貌类型,具有地表裸露、土壤薄、水文极端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
岩溶地层特征是破碎、孔隙率高、地下水循环复杂。
岩溶构造是指由于岩石溶解或侵蚀造成的岩体破碎和空洞的发育,这种构造通常会导致地表或地下的塌陷和沉降。
岩溶水文地质是指研究岩溶区域水文循环和地下水系统特征的学科,主要关注地下水的补给、运移和排泄等问题。
2工程概况场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74°方向直距约18km,山前旅游大道南侧,位于大广高速南侧,京港澳高速西侧。
野外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地质编录,室内各项技术资料均通过逐级检查验收,所提交的勘察成果质量可靠,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依据。
3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勘察及工程地基处理措施3.1钻孔布置及工程地质钻探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建筑物特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根据拟建筑物结构形式,钻孔布置原则按甲方提供的基础柱网图逐桩逐柱布置,利用总平面图进行钻孔布置,在角点、桩位上布置控制性钻孔。
浅析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技术
造等 都能 取得较 好 的效 果 , 被 广泛应 用于 岩溶地 区的 工程地 质勘 察工 作。 该 技 术一 般用 于大 型 工程选 址 , 而 一般 的工业与 民用建 筑 用得 不
2 . 2 岩 溶排泄 区工程勘察 2 . 2 . 1 地下水排 泄区岩溶发育特点 地下水排 泄区, 岩溶 多数为盆地 边缘 的暗 河、 溶洞 和盆地 覆盖 型岩 多。 一 般裸露 暗 河、 溶 洞规 模 较大 , 为地下水集 中排 泄 点。覆盖 型岩 溶 ③工程地 质原位测试 技术 : 主要采用原位 标准贯 人试 验 、 动力触探 溶 , 试验 等 测定溶 洞和 土洞 中充 填物 、 岩 溶塌 陷堆积 物的 工程地 质性 质和 多为管 道式 溶 洞 , 埋藏 于第 四系含 水 层之下 , 溶洞 之 间互相 连通 , 形 成 地基土 承载 方, 该技 术在各岩溶地 区有 较成 熟的应用 经验 , 施 工简单 , 富 水性很 好 的岩溶 含水 层。 岩溶 地下水排 泄 区的地 质危害 主要是 开 采 岩 溶地下水时, 引起溶 洞 口 上覆 土层的局 部失稳或 沉陷造 成工程 危害。 成本较 低 , 应 用广泛 。 般岩溶管 道发育, 并且 充填物少 , 单井 涌水量大 , 井水不易抽 清。 上覆 ④示踪 试验 ; 用示踪剂 ( 荧光 染料等) 进行岩 溶地下水 联通试验 以及 土 层较薄( < 3 O m) 的岩 溶水开采 区, 易产生岩溶 塌陷或沉 陷, 并且 由于 溶 长期 观测的研 究 , 以查明岩溶 的发 育程 度和溶 洞相互 连通 、 分布情况 ,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摘要:岩溶地区由于其本身地质条件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升岩溶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水平,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工区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对现场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发现场地适宜性为较适宜,地基稳定性为较好,对勘察现场揭露岩溶分布情况及土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场地内溶洞见洞率为62.16%,中等风化岩f rk值为10.0 MPa,微风化岩f rk值为28.0 Mpa,综合所有资料对场地提出了合适的地基基础施工方案。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质勘察;处理方法;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本次选用案例为东平地铁站综合开发地块东平村留用地项目中的部分区域的工程勘察。
项目拟建一栋27F高100米超高层写字楼,一栋4F高24米商业裙楼,地下室暂定2层。
地下室开挖深度:9.5米,正负零标高:23.65米;结构类型:写字楼为框架剪力墙,单柱最大荷载初步估计15000 KN。
商业裙楼为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允许范围:平均沉降量小于等于20厘米,整体倾斜小于等于0.0025。
2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广州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一级单元),粤中-粤北、粤东北拗陷带(二级单元),粤中拗陷(三级单元)的中部,即三水断陷盆地与广花凹陷、增城凸起的交汇处,在印支运动的作用下晚古生代地层发生过渡型褶皱,走向断裂发育,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东西向次之,两者常常联合在一起,形成“S”形弯曲,中、新生代以断陷盆地发育为特征,并追循深大断裂带分布[1-2]。
3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基岩为石炭系沉积岩,岩性为石灰岩等,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纪冲积成因的粉质黏土、中粗砂、残积层。
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和岩性特征等将场地内岩土按时序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洪积层(粉质黏土、中粗砂)、残积层(粉质黏土)和基岩(石炭系石灰岩)等4层,各层按岩性特征、稠密度或风化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亚层,基岩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石灰岩、中等风化石灰岩、微风化石灰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5篇一: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岩溶地区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二)更新时间:2006-7-27 浏览:592次5.4.1.1 调查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组成物质、组合特征及空间分布与过渡关系,划分地貌形态、组合类型(见附录B)。
5.4.1.2 调查地表水文网与分水岭的成因、分布。
演变历史及其和地下水文网的关系;河、湖、洼地枯洪季节的变化和洪水淹没范围;各级剥夷面的分布高程和成因。
5.4.1.3 调查岩溶形态、规模与组合特征,发育层位与地貌、构造部位,选择代表性地段结合遥感图象解译统计其发育密度:对大型洞穴调查其出露位置、成因、形成条件、洞口及内部形态和堆积物特征,测制平、剖面图。
注意调查岩溶发育与岩性、构造、地貌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5.4.2 碳酸盐岩调查5.4.2.1 调查碳酸盐岩的岩性成分和岩性组合特征:a.根据碳酸岩盐的矿物成分,确定岩石类型,可概略划分为石灰岩类(包括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类(包括灰质白云岩)、泥质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白云岩)等(见附录A1.1);b. 按填图单位统计划分岩性组合类型,可分为灰岩类,灰岩夹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互层)类,白云岩夹灰岩类,白云岩类,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灰岩类,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互层)类,泥质灰岩夹灰岩(白云岩)类,泥质灰岩类等(见附录A1.2);c.调查碳酸盐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体强度(见附录D1)和结构特征;特别注意调查描述其中所含的泥质、燧石、磷灰石、炭质、沥青、黄铁矿、石膏等成分的含量、分布与产状及其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
5.4.2.2 调查描述碳酸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见附录C)。
对于岩层厚度可分为: a.块状:单层厚度在于1.0m;b. 厚层:单层厚度0.5~1.0m;c.中厚层:单层厚度0.1~0.5m;d.薄层:单层厚度小于0.1m。
5.4.2.3 调查碳酸盐岩中的非可溶岩夹层, 注意调查描述粘土层、铝土质或炭质页岩、高岭土、煤层等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与分布。
a. 按碳酸盐岩在填图单位中的累计厚度百分比,可分为如下类型:全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累计厚度百分比大于90%,简称全型;准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累计厚度百分比 (60~90)%,简称准型;半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累计厚度百分比 (40~60)%。
简称半型;贫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累计厚度百分比小于40%,简称贫型。
b. 按碳酸盐岩的连续沉积厚度,可分为如下类连续状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厚度大于200m;间层状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厚度50~200m;夹层状或互层状碳酸盐岩类型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厚度小于50m。
5.4.2.4 根据碳酸盐岩的岩性组合类型及沉积组合特征,按填图单元划分岩溶层组类型,其划分方法见附录A2。
根据代表性岩样的化学分析、物性试验、薄片鉴定和溶蚀试验成果,对各主要岩溶层组成的溶蚀性能做出评价。
5.4.3 岩溶发育程度调查岩溶发育程度受可溶岩的层组类型、气候、地质构造、地貌和新构造运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岩溶层组类型是其基本的物质条件。
因此岩溶发育程度的划分以岩溶层组类型为基础,结合考虑其出露条件和地表地下的岩溶现象,并参考有关的特征性指标,进行定性的分析和评价,划分为强、中、弱三级,见表3。
表3 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分级标志岩溶发育程度特征参考性指标地表岩溶钻孔岩钻孔遇单位涌泉流量发育密度溶率洞率水量(L/s) (个/km) (%) (%) (L/s.m)强中弱碳酸盐岩岩性较纯,连续厚度较大,出露面积较广。
地表有较多的洼地、漏斗、>5 落水洞,地下溶洞发育。
多岩溶大泉和暗河,岩溶发育深度较大以次纯碳酸盐为主,多间夹型。
地表有洼地、漏斗、落水洞发育,地下洞穴通5~1 道不多。
岩溶大泉数量较少,暗河稀疏。
深部岩溶不发育以不纯碳酸盐岩为主,多间夹型或互夹型。
地表岩溶形态稀疏发育,地下洞<1穴较少,岩溶大泉及暗河少见>10 >60 >100 >1 10~3 60~30 100~10 0.1~1 <3 <30 <10 <0.1注:钻孔岩溶率是指地表下100m或基岩面下50m以内孔段统计数;对于孔深100m以上全孔岩溶率,指标减半。
5.4.4 调查岩溶区发育的红粘土、软土及岩溶堆积物。
5.4.4.1 红粘土是指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残余堆积物经湿热风化作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而形成的红、黄色粘性土,其特征是一般具有高分散度(粘粒含量一般达50%以上)、高塑性(液限达50%以上)、高孔隙比(e≥0.9)、低压缩性、高含铁铝氧化物、裂隙发育、上硬下软,且往往具有强缩弱胀的胀缩性。
调查内容主要有;a. 红粘土的岩性结构、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地貌特征、成层厚度及分布规律,着重调查红粘土的粒度、矿物及化学成分,孔隙和裂隙发育特征、厚度变化规律等;b. 红粘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特别是胀缩性、崩解性及软化性等,注意调查红粘土在剖面上其强度随含水量和塑性状态的变化情况(胀缩土分类见附录D2);c.红粘土中土洞、塌陷、地裂及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的情况,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
5.4.4.2 软土是指与岩溶发育有关的软弱粘性土或淤泥类土(附录D3),按其形成有如下类型;发育于岩溶湖、塘、洼地中的地表近代或现代沉积软土,覆盖岩溶区发育于隐伏岩溶漏斗、洼地、槽谷等负地形中的埋藏软土,红粘土底部基岩面附近的软流塑状粘性土,土洞塌陷中充填的软土等。
主要调查描述其岩性结构,组成成分、成因和时代、厚度、产状与工程地质性状。
5.4.4.3 岩溶堆积是指经岩溶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包括地表的灰华沉积,岩溶角砾岩堆积,岩洞的化学或机械堆积。
主要调查描述其成因类型成分与结构,分布与产状,形成时期,古生物和古文化遗迹,注意采集古生物及古人类化石。
可测制代表性剖面图,并采取代表性的孢粉、同位素年龄和古气候环境的测试样品。
5.4.5 岩溶地下水特征的调查调查岩溶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及其动力特征;岩溶水的补给来源和方式,迳流排泄特征,及其与地表水体和第四系潜水的转化关系;岩溶大泉和地下河的发育、分布和出露条件,补给区的范围,流量的动态变化和泉口沉积特征,覆盖型和埋藏型岩溶区要特别注意调查岩溶水位(水头)及其动态变化,岩溶地层顶板覆盖层的隔水或透水性,其与土层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和水头差。
5.4.6 外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的调查5.4.6.1 调查由于岩溶发育的结果导致的各种外动力地质现象和地质灾害,如岩溶塌陷、岩溶陷落柱、沉陷、地裂、崩滑、水库渗漏,洪涝与干旱、坑道突水突泥等。
5.4.6.2 岩溶塌陷、沉陷与地裂是岩溶区较常发育的三种不同的地面变形现象,其类型及特征见附录E。
调查的内容主要有:a.调查岩溶塌陷、沉陷和地裂发育特征:塌陷坑数量,影响范围面积,塌陷坑形态和规模,散布特征和密集程度,地面沉陷的范围和形态特征,最大下沉深度,地裂长度、宽度、数量、组合特征、延伸范围和展布方向等;b.调查岩溶塌陷等变形现象的成因与影响因素,结构类型,形成时期,发生发展过程,发育阶段与现阶段的稳定状态;c.调查岩溶塌陷等变形现象发育的地貌条件,如岩溶洼地,谷地或平原,岩溶盆地;山前缓丘坡地,河湖冲积平原或阶地等,调查地表有无漏斗、碟形洼地、槽谷等古老塌陷或沉陷的遗迹;d.调查可溶岩埋深和顶板形态特征,隐伏岩溶如埋藏的石芽溶沟、漏斗、洼地、槽谷的形态、规模、深度和分布,浅部岩溶发育特征和程度,岩溶充填程度和充填物特征等,分析岩溶塌陷等变形现象与岩溶发育的关系;e. 调查岩溶上覆盖层的岩性、结构、工程地质性状、厚度变化及其与岩溶塌陷等变形现象的关系,着重调查软土、胀缩土、易液化土等不良性质土体的特征与分布,以及土洞发育与分布状况;f. 调查岩溶塌陷等变形区的地下水特征:岩溶水的赋存状态、水位埋深与动态变化,覆盖层的含水性及其与岩溶水的水力联系,着重调查岩溶塌陷等变形现象与岩溶水主迳流带、排泄带及具双层含水结构地段的关系;g.对于岩溶陷落柱还应着重调查其组成物质与结构特征,平剖面的形态变化,发育时期与近期活动性,地表迹象与隐伏状态,密实程度与导水性,及其与构造断裂、可溶岩岩性及地下水迳流带的关系;h.调查结果应统计列表并编制较大比例尺的平、剖面示意图,以反映变形现状与发育条件,并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5.4.6.3 岩溶石山边坡崩滑和危岩坠石的形成往往有岩溶因素的参与,如岩溶石山坡脚下岩溶洞穴、管道的发育使山壁失去支撑而崩滑或错落,岩溶岩体中裂隙的溶蚀扩大使岩体的整体性受到破坏而导致块体移动,岩溶岩体中地下水的强烈活动和对出露于坡脚的下伏软弱层的浸润软化导致的崩滑等,要注意调查岩溶石山边坡的各种岩溶现象、其组合特征和分布状况、着重调查岩溶岩体的完整性和软弱夹层的隔水性与软化性及其与岩溶的关系。
5.4.6.4 对岩溶水库的渗漏,着重凋查坝址和库区的防渗条件,渗漏途径和渗漏方式,主要有:a.坝址和库区相对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和分布,构造切割对隔水性能的破坏程度; b.地下水动力条件:坝址区岩溶地下水位、库岸地下分水岭的位置及其与库水位的关系;c.库区地表覆盖层的岩性结构与隔水性及其厚度变化;d.坝址及库区岩溶发育特征,落水洞、漏斗、塌陷坑、地下河和岩溶管道的发育与分布状况;e.坝下游及邻谷岩溶大泉及地下河的出露与分布情况及其与水库的关系。
5.4.6.5 岩溶石山区由于覆盖层不发育、植被稀疏、保水性差,表水漏失严重,地下水又埋藏较浅,因此常发生岩溶干旱灾害;另一方面岩溶山地多发育封闭或半封闭性洼地、槽谷、地表迳流多由地下通道排水,暴雨季节由于排水不畅或通道堵塞则产生洪涝灾害。
应注意调查这些不良的岩溶水文环境,其灾害范围、程度、成因和形成条件,研究其防治途径。
5.4.6.6 对于坑道的岩溶突水和突泥,主要调查突水突泥的位置、突水突泥量、产生原因和条件,着重调查坑道影响范围内深岩溶的发育特征和分布及其控制因素,岩溶充填物岩性与性状,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水头压力及其动态变化。
5.4.6.7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人类工程一经济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温度、应力、水动态和岩土性质的变化,从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地质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如地面沉降和塌陷,水库地震,边坡、地基、地下工程和人工采空区的地面变形和破坏现象,水利工程的渗漏、淤积和浸没现象等。
对上述现象应分别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a.各种现象发育的形态特征、发育程度和规模及其发展过程;b.产生的条件、原因和影响因素,特别是主导人为因素的作用方式、强度和过程; c. 已有的防治措施及效果;d.初步预测其发育趋势,对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提出建议。
5.4.8 岩溶旅游景观资源调查调查各类岩性、地貌景观、特别是岩溶l厶水与洞穴景观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其形成条件与演化历史、阐明其观赏价值与科学意义;调查景观地段的环境地质条件,结合人文景观及地区及地区的经济、交通条件,概略评价其开发利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