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及其受体基础概述
肿瘤坏死因子化学发光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肿瘤坏死因子化学发光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肿瘤坏死因子(TNF)化学发光法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测量肿瘤坏死因子的存在和水平。
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细胞因子,其调节和激活免疫系统,并参与多种生物学进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凋亡等。
因此,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对于研究炎症性疾病、肿瘤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理解至关重要。
化学发光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化研究领域。
在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中,化学发光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其浓度。
该方法利用特殊的发光底物与肿瘤坏死因子发生反应产生发光信号,通过测量发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
相比于传统的免疫学方法,化学发光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宽的动态范围和更简便的操作步骤。
本文旨在介绍肿瘤坏死因子化学发光法的原理、应用和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化学发光法在其他生物分子检测中的潜在应用,为开展更广泛的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肿瘤坏死因子化学发光法的原理和应用有更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更好地评估和利用这一技术在肿瘤病理学、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价值。
希望本文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促进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章节划分和内容安排。
它的作用是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和思路。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包含三个章节,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Chapter 1)主要从引入话题,概述肿瘤坏死因子化学发光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的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Chapter 2)将详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的重要性以及化学发光法在肿瘤坏死因子检测中的应用。
TNF简介(发展史、生物学活性、抗肿瘤机制)
肿瘤坏死因子的发现、发展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迄今发现的直接杀伤恶性肿瘤作用最强的生物活性因子,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目前普遍认为,TNF最早是1975年由Carswell发现的。
Carswell在研究中观察到,经卡介苗致敏的小鼠被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血清中出现一种物质,该物质在体内可以使移植肿瘤发生出血、坏死,遂将该物质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其实早在十九世纪后期,Coley等就观察到,当肿瘤患者伴有感染时,其肿瘤偶尔可以消退甚至痊愈。
基于这些发现,Coley等开始用一些灭活的G+和G-细菌混合物作为疫苗,来治疗恶性肿瘤,称为“Coley毒素”疗法。
Coley毒素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软组织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这在当时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1936年,随着Coley的去世,人们对Coley菌苗的兴趣被广泛应用的化疗和放疗所取代。
1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再次关注“Coley毒素”疗法的时候,发现该疗法的主要原理之一就是通过诱导体内产生大量的TNF来实现抗肿瘤作用的。
自Carswell发现TNF后,许多学者进行的其他研究均观察到TNF在体外和体内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1984年Pennica等首次克隆了人TNF-α的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
随后,即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将TNF应用于临床的研究。
自1987年起,在欧洲(德国、英国、法国、波兰、埃及等)、美国、日本等地陆续有进行TNF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的报道。
但临床试验的结果给对TNF满怀希望的人们带来的是失望。
TNF类似严重感染所致的不良反应令患者难以耐受,而患者可以耐受的剂量似乎达不到抗肿瘤的浓度。
一时间TNF的临床研究陷入了低谷,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几乎停滞。
由于TNF明确的抗肿瘤活性,使得不少学者不愿轻易放弃对其的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TNF
肿瘤坏死因子(TNF实验证明,人的单核细胞被内毒素刺激后可释放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使实验肿瘤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而被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
肿瘤坏死因子存在于人血中,对败血症性休克、炎症、恶液质、抗癌和防御感染都能起作用。
这种肿瘤坏死因子可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出,而且发现与细胞毒性作用密切相关。
1987年国外对79例流脑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进行测定,发现有18例肿瘤坏死因子阳性者,其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均在10单位/毫升以上,最高可达119050单位/毫升;肿瘤坏死因子阳性病例中70%入院时均有败血症性休克。
在1—l例死亡者中,l0例肿瘤坏死因子阳性,仅存活的68例中,肿瘤坏死因子阳性者仅8例。
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在440单位/毫升以上者全部死亡。
可见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浓度与流脑病情严重度有关。
而且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目前在国外提倡在流脑患者入院时常规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
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高,则预示有凶险的后果。
肿瘤坏死因子究竟是引起败血症休克发病的直接因素,还仅仅是败血症休克病理过程中的一种结果尚不清楚。
但是肿瘤坏死因子作为导致败血症性休克的发生,可能是一种主要中介因子。
探索肿瘤坏死因子的实质,将促使人们寻找清除血中肿瘤坏死因子或中和作用的治疗方法,以企图减少流脑败血症性休克的死亡率。
292.暴发型流脑与补体C3有何关系?补体是机体非特异免疫的重要因素,是—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C3是补体的重要成分,含量最高,且补体的两个激活途径均有C3参与。
补体在内毒素休克中起重要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患者,补体总量及C3含量下降。
根据研究,暴发型流脑休克,体内补体C3亦有明显变化,其补体系统的激活可能是通过激活C3旁路途径,即备解素途径;或由内毒素分子结构中类脂甲部分直接激活C3而激活经典途径。
观察暴发型流脑休克患者与健康人血清C3含量的测定结果,流脑组C3含量明显减低,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证明暴发型流脑休克不论其激活补体途径,是经典途径还是替代途径都消耗大量补体C3。
TNF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
TNF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一、本文概述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调控多种细胞过程和生物反应,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凋亡以及炎症反应等。
TNF信号传导通路是生物体内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对维持细胞稳态和应对外部刺激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TNF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包括TNF受体的结构特点、信号转导过程的关键分子事件以及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等。
通过阐述这些基本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TNF在生物学中的作用,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概述了TNF及其受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的信号传导分析奠定基础。
接着,我们详细描述了TNF信号传导通路的主要过程,包括受体激活、信号分子的招募与活化、转录因子的激活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等。
我们还探讨了通路中关键分子的作用机制,如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s)、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等。
我们总结了TNF信号传导通路在生物学中的意义,以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TNF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TNF及其受体TNF(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它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以及免疫反应等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TNF有两种主要形式,即TNF-α和TNF-β,其中TNF-α是研究的最为广泛和深入的。
TNF-α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但也可由其他类型的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在特定条件下分泌。
TNF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来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TNF受体(TNFR)主要分为两类:TNFR1(也称为p55或CD120a)和TNFR2(也称为p75或CD120b)。
这两类受体在结构上有所差异,TNFR1包含一个死亡结构域,而TNFR2则含有一个TRAF(TNF受体相关因子)结合位点。
肿瘤坏死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概述
肿瘤坏死因子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概述摘要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简称TNF)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多肽因子。
TNF具有抗肿瘤的活性、免疫调节活性、抑制脂蛋白酯酶活性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TNF的生物学活性是通过TNF受体(TNFR)产生的。
本文综述了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和TNF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TNF;TNFR;相互作用;生物学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简称TNF)最先发现于内毒素激活的巨噬细胞中,它是一种仅能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因子,并且发现它能激活中性粒细胞,使其产生超氧化物,释放溶酶体酶,从而能够高效的杀死微生物[1, 2]。
这一发现,推进了微生物抗癌剂的研究。
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TNF不仅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坏死的作用,而且与休克TNF—α发热等免疫应答关系密切。
本文主要对TNF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和TNF的生物学作用的研究现状作简要概述。
1.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其受体简介1.1 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TNF首先发现于1975年,Carswell等人发现实验性诱生肿瘤的动物被注射BCG后,再注射LPS,血清中会产生一种与内毒素无关,但可引起肿瘤细胞坏死的活性因子,被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rosis Factor ,简称TNF)[3]。
1984年Penica等人分离了人的TNF的cDNA[3]。
目前,人们根据内源性TNF的来源将其分为三种:TNF—α,TNF—β,TNF—γ。
TNF—α又称为恶质素,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它不仅可以由巨噬细胞产生,其他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亦有少量产生。
它不含糖基,由157种氨基酸组成,单体分子量约为1.7Kd,PI为5.3,折叠方式为类似三明治的同源三聚体,由两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组成,位于69位和101位的Cys形成连内的二硫键从而把2个β片层连接起来。
肿瘤坏死因子(TNF-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关键靶点
肿瘤坏死因子(TNF-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关键靶点导语:目前,无论是传统的化药龙头,血制品公司还是很多初创的创新性药企,越来越多的公司致力于抗体类药物的研发。
一夜之间,似乎变成了不研究几个单抗产品,出去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的局面:)但是目前全球抗体类药物的市场还是集中在几家巨头手中,我国的抗体类药物更是面临着起步晚,大规模制备技术较落后,医保不能覆盖等很多问题,但随着研发技术的提高,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医保目录的调整等,相信我国的抗体类药物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民生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团队负责人吴汉靓将通过一系列的报告来研究说明整个抗体药物领域,目前的主题包括:靶点的选择,工艺的优化,双抗产品的研发等。
下面是第一篇:肿瘤坏死因子(TNF-α):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关键靶点。
主要涉及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依那西普以及我国自主研发的益赛普,安佰诺等TNF抑制剂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一、单克隆抗体:生物药领域最大的子行业,2016年全球市场900亿美金1)单克隆抗体:生物药领域最大的子行业,占据生物药市场的43%根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预测,全球生物药市场将从2016年的2098亿美金增长到2024年的4798亿美金,复合增长率11%。
图1:全球生物药市场生物药可以细分为单克隆抗体、生长激素、融合蛋白、疫苗等子行业,其中单克隆抗体是生物药领域最大的子行业,2016年占据生物药市场的43%,预计从2016年的900亿美金增长到2024年的2217亿美金,复合增长率11.9%。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简称单抗,是由一种类型的B细胞分泌产生的,具有和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单抗药物针对的靶点包括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
其中临床获批和临床研究最多的四个靶点是CD20、TNF-α、EGFR和HER2。
图2:临床研发和上市的生物药靶点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信号通路中重要一环,药物研发的热门靶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是一种涉及到系统性炎症的细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细胞分泌。
tnf作用原理
tnf作用原理TNF,全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这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呢,感觉像是专门来对付肿瘤这个大坏蛋的。
TNF其实是一种细胞因子,就像是身体里的小信使一样。
你可以把身体想象成一个超级大的社区,细胞就是社区里的居民。
TNF呢,就是那种特别活跃的居民,到处跑来跑去传递消息。
它主要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像巨噬细胞啊,这些细胞就像是身体的小卫士,一旦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开始分泌TNF。
TNF在炎症反应里可是个超级活跃分子。
比如说你不小心划破了手指,这时候细菌就可能趁机而入。
身体的免疫系统马上就警觉起来了,巨噬细胞开始分泌TNF。
TNF 就像个小广播,对着周围的细胞大喊:“有敌人来啦,大家都准备好战斗!”它会让血管扩张,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免疫细胞、营养物质什么的快速到达受伤的部位。
就好比是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让救援部队能够迅速赶到战场。
而且TNF还能让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呢。
这就像是把小区的大门打开得更大一点,方便免疫细胞能够从血管里钻出来,直接到受伤或者有炎症的地方去。
你想啊,免疫细胞就像一群小战士,它们得赶紧跑到敌人所在的地方去战斗,TNF就是那个给它们指路并且打开方便之门的小机灵鬼。
在抗肿瘤方面,TNF也有它的独特本事。
肿瘤细胞就像是社区里的坏分子,躲在身体里偷偷搞破坏。
TNF就像是一个正义的小使者,它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它能够启动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些程序,让肿瘤细胞自己走向死亡,这就叫做凋亡。
就好像是给肿瘤细胞下了一道命令,让它乖乖地自我毁灭。
有时候TNF还会联合其他的免疫细胞或者免疫分子,一起对肿瘤细胞进行围剿。
比如说它可以和白细胞一起,把肿瘤细胞包围起来,然后一点点地消灭它们。
不过呢,TNF这个小调皮有时候也会惹点小麻烦。
如果身体里TNF的量太多了,或者它在不应该活跃的时候太活跃了,就会引起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就像是它太兴奋了,开始对身体里正常的细胞也发动攻击。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除了诱骗受体对 细胞的保护作用外,TRAIL还能通过激 活Akt途径核因子κB(NFκB)、蛋白激酶 C(PKC)、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家族成员等多种机制调节 TRAIL的凋亡诱导活性。此外,死亡受 体核苷酸的突变和OPG的竞争性作用 也可能造成细胞对TRAIL的抗性。
此外,死亡受体与配体结合后,促使磷脂酶 C水解卵磷脂生成甘油二脂,甘油二脂使蛋 白激酶C-Б活化,蛋白激酶C-Б能够使磷脂 爬行酶-3(Phospholipid scramblases 3 PLS 3 )磷酸化,之后促进线粒体膜上磷脂 的双向运动,与Bid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色 素C的释放,促使procaspase-9自身催化形 成有活性的caspase-9,进而活化效应蛋 caspase-3,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2. 2 正常细胞或肿瘤细胞抗TRAIL 诱导凋亡的机制
TRAIL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选择性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但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副 作用。虽然DR4和DR5在肿瘤细胞和 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相当,但两种细 胞对TRAIL的敏感性确相差甚远,这就 不能合理解释正常细胞存在TRAIL抗性 的原因,直至人们发现了TRAIL的诱骗 受体才解释了其中部分原因。
2.1.1 半胱天冬酶(caspase)和死亡 受体相关的细胞凋亡途径
TRAIL三聚体能诱发死亡受体DR4和DR5三 聚体化。死亡受体一端通过胞外区的半胱氨 酸富集区与TRAIL结合并被活化,另一端通过 胞内区的死亡结构域与接头蛋白(adaptor pro-tein)C端的死亡结构域结合,接头蛋白再 以其N端死亡效应域(DED)与半胱天冬蛋白 酶原(pro-caspase)在末端的局部募集并串连 结合,形成TRAIL-死亡受体-接头蛋白-procaspase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DISC),
TNF肿瘤坏死因子的介绍
TNF肿瘤坏死因子的介绍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活性因子,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分子之一、它起源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等,并且在感染、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TNF-α在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TNF-α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分泌,它的分泌受到多种刺激因素的调控。
在感染时,病原体成分经过细胞感应机制激活细胞表面的受体,这些受体激活之后会引起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导致TNF-α的产生和释放。
TNF-α的产生和作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可以迅速对炎症反应作出反应,并诱导其他炎性细胞的积聚和活化。
TNF-α的生物活性非常广泛,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免疫调节。
首先,TNF-α可以增加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这些黏附分子对炎症细胞的黏附和集聚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TNF-α可以增强血管的渗透性,使白细胞更容易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区域。
此外,TNF-α还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从而清除病原体和受损细胞。
尽管TNF-α在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过度产生TNF-α也可能引起炎症反应失控,导致严重的炎症性疾病。
例如,关节炎、炎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展与TNF-α的过度产生密切相关。
因此,抑制TNF-α的作用已成为许多药物研发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临床治疗中,针对TNF-α的治疗策略已被广泛采用。
针对TNF-α的免疫抑制药物已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和炎性肠病等疾病。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结合TNF-α并中和其生物活性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可溶性TNF-α受体融合蛋白也作为治疗TNF-α相关疾病的一种手段。
总之,TNF-α作为一种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多个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调节作用。
深入研究TNF-α的分子机制和功能,不仅有助于揭示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的机制,还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肿瘤坏死因子正常参考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肿瘤坏死因子正常参考范围-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是一种由人体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TNF 是一种既能够促进炎症反应,又能够调节细胞生命周期和信号转导途径的多功能蛋白质。
近年来,研究表明TNF在许多重要疾病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等。
TNF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免疫细胞的激活、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等。
在正常情况下,TNF的水平是细致平衡的,对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TNF的水平可出现异常升高或降低,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对于肿瘤坏死因子正常参考范围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TNF 的正常水平范围,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他们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TNF的异常水平,进一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TNF与其他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探索TNF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此外,我们还可以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探索TNF在特定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潜力,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肿瘤坏死因子正常参考范围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TNF的生理作用和相关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以下形式: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描述,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等内容。
在概述中,将对肿瘤坏死因子进行简要介绍,引发读者的兴趣。
接着,详细阐述文章的结构,说明各部分的内容和组织安排。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正常参考范围的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的定义和功能、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生理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
TN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在后生生物的许多生物学事件中起关键作用。
而TNF 家族蛋白,形成同型或异型三聚体配体,并募集多种细胞内适配器(adaptors),进而激
号转导,但是它们作为受体,可以与其他两个信号转导组有效竞争它们的相应配体。
因此,这些DcR(诱饵受体)通过阻止其他TNF受体激活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
TRAF是主要的一组细胞内衔接子,它们直接或间接与TNF受体超家族的许多成员结合。
已经鉴定出六个哺乳动物TRAF,即TRAF1至TRAF6。
TRAF可以诱导几种激酶级联反应的激活,最终导致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例如NF-κB,JNK,ERK,p38和PI3K,它们可以调节从细胞增殖和分化到凋亡的细胞过程。
TNFR超家族包含大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调节非常广泛的发育和分化过程。
实际上,现在已经使用了多种生物TNF阻断疗法来抑制与克罗恩病和类风湿关节炎有关的炎症。
TNFR 信号转导的持续检查将为受体或组织特异性干预提供工具,从而实现具有较少副作用的靶向治疗。
TNF肿瘤坏死因子的介绍
肿瘤坏死因子(TNF)1975年carswell等发现接种bcg的小鼠注射lps后,血清中含有一种能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使体内肿瘤组织发生血坏死的因子,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1985年shalaby把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α ,把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为tnf-β。
tnf-α又称恶质素。
1.tnf的产生(1)tnf-α是一种单核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lps是较强的刺激剂。
ifn-γ、m-csf、gm-csf对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tnf-α有刺激作用,而pge则有抑制作用。
前单核细胞系u937、前髓细胞系hl-60在pma刺激下可产生较高水平的tnf-α。
t淋巴细胞、t细胞杂交瘤、t淋巴样细胞系以nk细胞等在pma刺激下也可分泌tnf-α。
sac、pma、抗igm可刺激正常b细胞产生tnf-α。
此外,中性粒细胞、lak、星状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亦可产生tnf-α。
(2)tnf-β是一种淋巴因子,抗原和丝裂原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tnf-β。
pma刺激rpmi1788b 淋巴母细胞可分泌高水平tnf-β。
2.tnf的分子结构和基因(1)人的tnf-α基因长约2.76kb,小鼠为2.78kb,结构非常相似,均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与mhc基因群密切连锁,分别定位于第6对和第17对染色体上。
1984年从hl-60、u937等细胞中克隆成功rhu tnf-α 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表达。
人tnf-α前体由2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7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切除信号肽后成熟型tnf-α为157氨基酸残基,非糖基化,第69位和101位两个半胱氨酸形成分子内二硫键。
rhu tnf-α分子量为17kda。
小鼠tnf-α前体为235氨基酸残基,信号肽79氨基酸残基,成熟的小鼠tnf-α(rmutnf-α)分子量为17kda,由1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69位和100位两个半胱氨酸形成分子内二硫键,有一个糖基化点,但糖基化不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多功能促炎细胞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分泌。
它在脂质代谢、凝血、胰岛素抵抗和内皮功能等方面都有影响。
TNF-α即肿瘤坏死因子α,是TNF超家族的配体,主要作用是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作为一种内源性致热原,它能够促使发热,引起细胞凋亡,并引发炎症等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的代谢涉及一系列的生物过程。
细胞表面的TNF-α三聚体可以诱导邻近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裂解。
此外,TNF-α结合TNF RI和TNF RII,并通过TNF RI的死亡域诱导凋亡信号转导。
注射牛分枝杆菌杆菌卡介苗(BCG)和内毒素后,最初在小鼠血清中鉴定出TNF。
来自这些动物的血清对许多小鼠和人类转化的细胞系具有细胞毒性或细胞抑制作用,并产生出血性坏死。
总的来说,肿瘤坏死因子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代谢涉及到多个方面。
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生物学、医学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tnfα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
tnfα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理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子。
它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分子水平探讨TNFα信号传导通路的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我们来了解一下TNFα的基本结构。
TNFα是一种由16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分子量约为1.8kDa。
它包含两个分泌型结构域(PSD)和一个可变区(V)。
其中,PSD1和PSD2分别位于N端和C端,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跨膜结构域,负责将TNFα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
V区域则包含一个由130个氨基酸组成的重复序列,这一区域对TNFα的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
TNFα信号传导通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是经由TNFα与受体结合后激活下游效应器;二是经由TNFα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调节网络。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TNFα信号传导通路的分子机制。
我们来看第一种途径:TNFα与受体结合后激活下游效应器。
当TNFα与受体结合时,会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最终导致下游效应器的激活。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受体激活、转导生长因子激活、磷酸酶激活和下游效应器激活。
在受体激活阶段,TNFα与受体(如TNFR1和TNFR2)结合,触发一系列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导致受体构象的改变。
这一过程主要由酪氨酸激酶(如TRAF1-2、RIP)介导。
在转导生长因子激活阶段,受体激活后的复合物会进入细胞核或细胞质,并激活一系列的转录因子(如STAT1、JAK2等),从而导致下游效应器的激活。
这一过程主要由转录因子(如STAT1、JAK2)介导。
在磷酸酶激活阶段,转录因子激活后的复合物会与磷酸酶(如PTPase、MLK3等)结合,从而抑制磷酸酶的活性。
这一过程主要由磷酸酶(如PTPase、MLK3)介导。
在下游效应器激活阶段,磷酸酶活性的抑制解除后,下游效应器(如MAPK、PI3K 等)会被激活,从而导致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发生。
肿瘤坏死因子TNF_图文
TNF的生物学活性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NF
杀杀伤和抑制 肿瘤细胞
2
抗感染
促进髓样白
血病细胞向
巨噬细胞分
4化
6
YOUR TEXT HERE
1
提高中性粒
3 细胞的吞噬
能力
5 TNF是一种
内源性热 原质
促进细胞增 殖和分化
1 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
TNF杀伤肿瘤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与补体或穿孔素 (perforin)杀伤细胞相比,TNF杀伤细胞没有穿孔现
致细胞死亡。 ②通过TNF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促进T细胞 及其它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③TNF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或导致血 管功能紊乱,使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造成肿瘤组织 的局部血流阻断而发生出血、缺氧坏死
2 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
增加过氧化物阴离子产生,增强ADCC功能, 刺激细胞脱颗粒和分泌髓过氧化物酶。
作用 机制
TNF信号传导的分子机理
(TNF-α)
This is a good space for a short subtitle
TNF受体(TNFR)
• TNF-R2 “配体传递”,独立激活
85%
• TNF-R1
• TNF-R2信号传导复合体
主要细胞效应—激活JNK和NF-
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及其受体基础概述
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及其受体基础概述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在能够杀死小鼠中的癌细胞的血清中发现的细胞因子。
现在已经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包括19个配体和29个不同的受体。
TNF超家族的配体成员主要要NF-kB配体的TNF-α、TNF-β、淋巴毒素-β、CD40L、FasL、CD30L、4-1BBL、CD27L 和OX40L,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LIGHT受体激活剂(RANKL),TNF相关的凋亡诱导因子(TWEAK),增殖诱导配体(APRIL),B细胞激活因子(BAF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剂(VEGI),胞质胞质素A(EDA-A1,EDA-A2)和GITRL。
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与29个受体特异性识别,构成配体-受体作用系统(见下图)。
TNF受体(TNFR)主要是跨膜蛋白,参与一些生理过程,如宿主防御、炎症、细胞凋亡、自身免疫、以及免疫、外胚层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器官发生等。
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的配体及受体命名已经被国际委员会标准化,分别称为为TNF超家族(TNFSF)和受体(TNFRSF)(详细内容表1)。
许多不同的免疫和非免疫细胞类型均可产生TNF,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肥大细胞、粒细胞、天然杀伤(NK)细胞和非造血细胞,如成纤维细胞、神经元、角质形成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表达每个配体或受体的细胞类型可以查看表1。
表1:人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受体及其配体表达图谱官方名配体表达细胞官方名受体表达细胞TNFSF1 TNF-β、LT-αNK、T、B TNFRSF1ATNFR1(DR1)造血和免疫细胞TNFRSF1B TNFR2 免疫和内皮细胞TNFSF2 TNF-α巨噬细胞、NK、T、BTNFRSF1A/B TNFR1/2 免疫和内皮细胞TNFSF3 LT-β活化的CD4+T细胞、T、DC、NKTNFRSF3 LT-βRNK、CD4+和CD8+ T细胞TNFSF4 OX40L(CD252)B、T、DC、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TNFRSF4OX40(CD134)活化的CD4+T细胞、中性粒细胞TNFSF5 CD40L(CD154)活化的CD4+T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TNFRSF5 CD40B、DC、单核细胞、胸腺上皮、Reed-Sternberg细胞TNFSF6 FasL(CD95L、Apo1L)活化的脾细胞、胸腺细胞、非淋巴组织、NKTNFRSF6Fas(CD95、Apo1、DR2)上皮细胞、肝细胞、活化的成熟淋巴细胞和转化细胞TNFRSF6B DcR3 肺和结肠细胞TNFSF7 CD27L(CD70)NK、T、B、肥大细胞、平滑肌细胞、胸腺上皮细胞TNFRSF7 CD27造血祖细胞、CD4+和CD8+T细胞TNFSF8 CD30L(CD153)活化的T、B、单核细胞、粒细胞、髓质胸腺上皮细胞TNFRSF8 CD30 Reed-Sternberg细胞TNFSF9 4-1BBL APC细胞(B、DC、巨噬)、肥大细胞TNFRSF94-1BB(CD137、ILA)T、NK、肥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TNFSF10 TRAIL(Apo2L)DC、NK、TTNFRSF10ATRAILR1(DR4、Apo2)大多数正常和转化的细胞TNFRSF10BTRAILR2(DR5)大多数正常和转化的细胞TNFRSF10CTRAILR3(DcR1)大多数正常和转化的细胞TNFRSF10DTRAILR3(DcR2)大多数正常和转化的细胞TNFRSF11BOPG(OCIF)破骨细胞前体,内皮细胞等TNFSF11 RANKL(TRANCE、OPGL、ODF)T、胸腺、淋巴结TNFRSF11ARANK(TRANCER)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活化的T细胞TNFRSF11BOPG(OCIF)破骨细胞前体,内皮细胞等TNFSF12 TWEAK(Apo3L)单核细胞TNFRSF12ATWEAKR(FN14)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TNFSF13 APRIL(TALL-2、TRDL-1)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肿瘤细胞TNFRSF13A/17BCMAB、PBL、脾、胸腺、淋巴结、肝脏、肾上腺TNFRSF13B TACIB、活化的T、PBL、脾、胸腺、小肠TNFSF13B BAFF单核细胞、巨噬细TNFRSF13B TACI B、活化的T、PBL、脾、(BLYS、THANK)胞、DC、T 胸腺、小肠TNFRSF13C BAFFRB、T、PBLs、脾脏、淋巴结TNFRSF17 BCMAB、T、PBLs、脾脏、淋巴结TNFSF14 LIGHT(HVEML,LT-γ)粒细胞、单核细胞、DC、TTNFRSF14LIGHTR(HVEM)T、B、单核细胞、淋巴样细胞TNFRSF3 LT-βR非淋巴结造血和基质细胞TNFSF15 VEGI(TL1A)内皮细胞、APC细胞(B、DC、巨噬)TNFRSF25 DR3 NK、TNFRSF6B DcR3 活化的T细胞TNFSF18 GITRL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NFRSF18GITR(AITR)CD4+ CD25+ T细胞EDA-A1 皮肤EDAR 外胚层衍生物EDA-A2 皮肤XEDAR 外胚层衍生物、胚胎毛囊未识别TNFRSF19 TROY(TAJ)胚胎皮肤、上皮、毛囊、脑未识别TNFRSF19L RELT 淋巴组织、造血组织未识别TNFRSF21 DR6 T未识别TNFRSF16 NGFR(CD271)神经元轴突、雪旺氏细胞、神经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各成员在细胞生物学中重要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简介
肿瘤坏死因子1975年E.A. Carswell等人发现接种卡介苗的小鼠注射细菌脂多糖后,血清中出现一种能使多种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物质,将其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八十年代人们发现其在消耗症中起了重要作用,又称恶液质素。
TNF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产生。
1985年Shalaby把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α,把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为TNF-β。
虽然TNF-α与TNF-β仅有约30%的同源性,但它们却拥有共同的受体。
TNFα的生物学活性占TNF总活性的70 %~95 %,因此目前常说的TNF多指TNF-α。
1984年TNF基因的克隆开辟了临床试验的时代,是第一个用于肿瘤生物疗法的细胞因子,但因其缺少靶向性且有严重的副作用,目前仅用于局部治疗。
1.别名:恶液质素(Cachectin)巨噬细胞毒素(Macrophage cytotoxin)坏死素(Necrosin )细胞毒素(Cytotoxin)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necrosis factor-α)出血因子(Hemorrhagic factor) 巨噬细胞毒性因子(Macrophage cytotoxic factor) 分化诱导因子(Differentiation-inducing factor)2. 来源:巨噬细胞(Macrophage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T淋巴细胞(T-lymphoblastoid Cells)B淋巴细胞(B-lymphoblastoid Cells)肥大细胞(Mast cells)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乳腺肿瘤细胞(Breast tumor cells)卵巢肿瘤细胞(Ovarian tumour cells)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L-929细胞(L-929 cells)枯氏细胞(Kupffer’s cells)上皮细胞(Epidermal cells)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3.TNF基因特点人类TNF-α基因于1985年成功克隆,定位于6p21.4,长约3.6 kbp,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紧密连锁位于HLA-B 和HLA-C2 位点之间的MHC3 类基因区内,由TNFA和TNFB组成,分别编码TNFα和TNF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及其受体基础概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家族是一类重要的细
胞因子,包含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对应的受体。
TNF家族在免疫应答、细胞
凋亡、炎症反应等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TNF家
族及其受体进行基础概述。
TNF家族是一类由细胞因子及其对应的受体组成的大家族,目前已鉴
定出29个成员。
这些成员包括TNF-α、TNF-β、LT-α、LT-β、CD40L、FasL等细胞因子和TNFR1、TNFR2、LTβR、CD40、DR3、DR4、DR5等受体。
这些成员多为跨膜蛋白,其中有些成员具有多个结构域,如TNF-α和
LT-α,有N-端内寡肽、C-端胞外结构域和一个胞内结构域。
TNF家族成员在不同细胞类型中表达,并且它们通常以多种形式表达,如细胞膜结合型、溶解型和可溶性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拓
展了TNF家族成员的功能。
TNF家族成员通过与其对应的受体结合,触发
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调节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
TNF受体家族包括两类受体: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s, DRs)和
非死亡受体(Non-Death Receptors, NDRs)。
死亡受体包括TNFR1、DR3、DR4和DR5,它们的激活可通过配体结合介导的聚集形成受体复合物,进
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非死亡受体包括TNFR2、CD40、LTβR等,它们在受体激活后会触发不同的信号通路,如NF-κB、MAPK
和JNK等途径,从而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
TNF家族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TNF-α作为重要的炎症
介质,可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和维持,并激活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
CD40L是活化T细胞表面的分子,与CD40结合后可激活B细胞、巨噬细
胞等抗原呈递细胞,进而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LTα和LTβ在淋巴结器官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TNF家族成员也在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TNF家族成员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重要环节;另一方面,TNF家族还被用于抗肿瘤治疗。
例如,TNF-α可以通过引起肿瘤血管的破裂和缺氧,从而导致肿瘤坏死;FasL被认为是肿瘤细胞耐药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总结来说,TNF家族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家族,其中TNF家族成员通过与其对应的受体结合,触发多个信号通路,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生理和病理过程。
深入研究TNF家族的功能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调控、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肿瘤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