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经历封建统治时间最长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再到隋唐时期,战乱与统一周而复始。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在朝代更替过程中缓慢提高,也逐渐具有了符合自身文化与内涵的特色。
期间由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座座形式多样的桥梁,经历了千百年岁月的洗礼和天灾人祸的考验,直到今天,许多古代桥梁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历程始于原始社会结束于清代,大体上可分为六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我国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从形制来看,它们采用了榫卯和藤索连接房屋构件的方式。
从时间上来看,这些建筑建造于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所以可推测,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不同性能材质的组合使用方法,已经具备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形成了群居的文明,陕西西安的半坡村曾发现了一处总面积高达五万平方米的大型氏族聚落,聚落中住房密集分布有序,周围还有宽达5-6米用于防卫的壕沟。
考虑到在不需要进行防御或警戒的时候村民方便快捷的越过壕沟出入村落,不排除当时就有使用人造桥梁的可能性。
原始时期先民受限于的材料加工、造桥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建造的桥梁必然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例如桥梁的强度与耐久性不足以承受几千年间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如今已难觅踪迹。
但是他们在桥梁方面的努力与行动,为以后的桥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周秦时期从周革殷命到列国纷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直至秦始皇一统中国,其间跨越500余年,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生产资料及土地私有制的逐步形成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但这个时期人们还无法做到遇水架桥,依然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渡河状态。
到了春秋末期及战国初期,随着冶炼技术日益成熟,铁器丰富了桥梁的选材列表,同时各种建筑物的兴起也对石材的利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了石材的投入使用,原本单一的木柱梁桥形式得以升级,石柱、石梁、石质桥面等全新的构件相继出现并运用到桥梁的建设之中。
桥的发展史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这是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些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
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
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
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
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
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
桥梁的发展史
桥梁的发展史
追溯到人类诞生时,桥梁与人类是共同发展的,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存在的历史,在远古,原始人在追逐猎物时,经过小河流,原始人就会用树干搭在两岸,好过河,这就是桥梁的由来,所以说桥梁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发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而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不足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岀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
现代梁桥技术中, 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
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2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
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如區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
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汉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汉桥的最大跨径达到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达到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一一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 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悄的浊漳河,主跨达到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中国古代桥梁发展史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在浙江余姚出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木梁柱结构的建筑,这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建筑,说明当时的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建造木梁木柱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周秦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
西周时期,一些著名的桥梁开始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渐普遍运用,在桥梁建造中也有了铁器件。
两汉时期:西汉时期开始出现了石拱桥,如著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刻石。
东汉时期则出现了造型优美的石拱桥。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事较多,浮桥的架设明显增多,如杜预在河南孟津附近的黄河上架设的河阳浮桥、在今天的南京建造的朱雀大桁等。
隋唐五代时期:这是我国古代桥梁的鼎盛时期。
隋代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唐代则兴起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卢沟桥等。
宋元时期:宋代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如福建泉州洛阳桥等。
元代则建造了著名的卢沟桥。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在桥梁建造上更注重桥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如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子、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等。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技术史,也是一部文化史和艺术史。
从最早的木梁桥到后来的石桥、拱桥、浮桥等,中国古代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不断推动桥梁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发展史①古桥的萌芽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据史料记载,我国周朝时期已建有梁桥和浮桥;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 m左右;②古代桥梁的初步发展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在东汉时期,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③古代桥梁发展的辉煌阶段以唐宋为主,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卒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 m,宽9 m,拱矢高度7.23 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2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的石梁桥;据唐六典记载,天下著名的石梁桥有4座:河南洛阳的天津桥、永济桥和中桥,西安的灞桥;④桥梁发展的饱和阶段元、明、清三朝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的放生桥,全长70.8 ITI,宽5.8 m,五孔联拱,构造精巧,形状美观,是朱家角十景之一;放生桥顾名思义,就是放生积德从善;僧人性潮曾规定在桥下只准放生鱼鳖,而不得撒网捕鱼;今天,在这里常有人兜售活鱼供游人购买放生;⑤停滞发展期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的桥梁主要是有外国人建造;长江是天堑,黄河上的三座桥梁:津浦铁路济南铁路桥,京汉铁路郑州铁路桥和兰州市黄河桥以及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中的一些桥梁也无一不是由洋商承建的;旧中国的承包商还没有建造大桥的能力,而政府交通部门也没有大桥施工队伍,只能做一些公路小桥涵的工程;只有茅以升先生主持兴建的杭州钱塘江大桥;该桥由他带领一批留学生自行设计和监造,但实际施工仍由丹麦康益洋行承包下部结构和沉箱基础工程,上部结构钢梁则由英商道门朗公司承包制造和安装;当时水平最高的中国桥梁工程队伍当推由赵祖康先生领导的上海市工务局,他们在解放前已设计建造了几座跨苏州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桥,至今仍发挥作用;这支队伍也是解放初期我国桥梁建设的重要技术力量,后来组建成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⑥现代桥梁的学习阶段建国初期新中国诞生后,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向苏联学习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桥工程领域我们也派出了许多留学生赴苏联学习他们的预应力混凝土和钢桥技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铁道部筹建了山海关、丰台、宝鸡和株州桥梁厂;交通部组建了北京的公路规划设计院、西安的第一设计院和武汉的第二设计院以及从事施工的公路一局和二局;各省的交通厅也都建立起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队伍;1952年政府决定建设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为此专门设立了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和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全面学习研究苏联在钢桥疲惫、焊接、振动,以及桥梁上下结构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中国第一片预应力混凝土也在丰台桥梁厂基地研究试制,并于1956年首先在东陇海线新沂河铁路桥上建成了跨度为23.9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第一座20米跨度的京周公路桥也同时建成;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是五十年代中国桥梁的一座里程碑,也是中苏友好的结晶,为中国现代桥梁工程技术和第二座南京长江大桥的兴建以及桥梁深水基础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4年建成的南宁邕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按苏联闭口薄壁构件理论设计的主跨55米的钢筋混凝土悬臂箱梁桥,具有非凡的意义; 六十年代建造主跨50米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T型钢构桥——河南五陵卫河桥,主跨124米的广西柳州桥以及主跨144米的福州乌龙江桥;⑦圬工拱桥“文革”时代历时二十年,国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建筑材料的贫乏和资金的不足使中国的交通建设陷入了困境;少用水泥和钢材的圬工拱桥成为修建大跨度公路桥梁的首选桥型,宝贵的钢材主要用于三线的铁路建设之中;1959年建成的湖南黄虎港桥,主跨50米,是当时跨度最大的石拱桥,也是首次用苏联夹木板拱架技术施工的拱桥;双曲拱桥于六十年代诞生于江南水乡无锡县,农村小跨轻载桥梁的合理桥型,为农村地方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双曲拱桥的构造和施工特点使它仍然难以适应大跨度和重载以及软土地基条件,在使用若干年后出现了不少病害,影响了桥梁的寿命;⑧中国桥梁技术的崛起八十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开始复苏;六十年代已传入中国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斜拉桥的信息终于在七十年代初于四川、上海和山东同时开始修建实验桥,其中四川云阳汤溪河桥于1975年2月首先建成,是中国第一座主跨为75.84米的斜拉桥;由于当时国内尚无平行钢丝拉索的产品,该桥采用钢芯缆索制成斜拉索,而另一座主跨54米的上海新五桥则用粗钢筋为拉索;1980年建成的四川三台涪江桥,主跨已达128米,斜拉索采用24Φ5高强度钢丝组成,外涂沥青后缠包玻璃丝布,待全桥完成后再用三层环氧树脂缠绕三层玻璃丝布防腐,工艺十分繁复,是早期斜拉桥采用的拉索防腐系统;1982年,上海泖港桥,和山东济南黄河桥相继建成;前者也用多层玻璃丝布的拉索防腐工艺,至今仍继续使用,而后者改用铅皮套管压注水泥浆的新防腐工艺,却在15年后被证实防腐已失效而被迫于1997年进行换索;1987至1988年间建成了多座斜拉桥,如海南西樵桥,天津永和桥,南海九江桥,重庆石门桥和广州海印桥;拉索的防腐系统改用PE管压浆工艺,其中广州海印桥的拉索于1997年发生断索事故,调查表明管道压浆工艺未能保证拉索顶部的饱满,造成拉索锈断,被迫在使用仅12年后全面换索;1988年,广东省同时建成了采用节段预制悬臂拼装施工的七孔110米江门外海桥,和主跨达18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番禺洛溪桥;可以说,这两座桥代表了八十年代我国梁式桥的最高水平;八十年代,在拱桥方面出现了两种新型的结构——钢管混凝土拱以及无风撑的下承式系杆拱桥;前者以四川旺苍东河桥,和广东高明桥为代表;后者则以芜湖元泽桥和广东惠州水门大桥为代表;无风撑拱圈的侧向稳定性由吊杆的非保向力效应保证,反映出国际的新潮流;⑨中国桥梁的进一步发展90年代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是第一次攀登;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现名列第三;它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桥梁强国之列;第二次攀登开始于汕头海湾大桥,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悬索桥的建设;主跨虽仅452米,但采用混凝土桥面的悬索桥不仅居同类桥型的跨度之冠,而且由于桥面较重,其主缆和锚碇都相当于900米左右的钢桥面悬索桥,为随后建设的广东虎门大桥、西陵长江大桥和江阴长江大桥起了示范的作用,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拱桥方面,我国实现了第三次攀登,继主跨312米的广西邕江桥和主跨330米的贵州江界河桥之后,主跨达420米的四川万县长江大桥的建成,使我国的拱桥记录跃居世界首位;这座采用钢管混凝土拱作劲性骨架的箱形拱桥,运用现代非线性分析和施工控制技术,充分考虑了多种材料混合使用,分层分段逐步施工中的各种非线性时变因素以及所引起的内力和应力的重分布;对该桥在施工和运营节段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作为一个建造拱桥最多的大国终于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钢桥方面,九江长江大桥的建成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之后的我国钢桥的第三个里程碑;该桥采用国产优质高强度、高韧性钢,完成了由铆焊结构向栓焊结构的过渡;此外,在九江长江大桥中成功地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深水基础形式,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桥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⑩ 21世纪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跨江、跨河等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将会是21世纪桥梁工程的发展主流;比如2004年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该工程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起自浦东五号沟,与郊区环线相接,经长兴岛,止于祟明陈家镇,全长约25.5公里;其中,以隧道方式穿越长江南港水域,长约8.9公里;以桥梁方式跨越长江北港水域,长约10.3公里;长兴岛和崇明岛接线道路共长约6.3公里;又比如2008年正式通车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苏通大桥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该桥由113座桥墩构成,长达8146米,有92座桥墩立在江水之中;其中第68与69两座为主塔桥墩,每墩耗资约6亿元,工程最为壮观,墩长114米、宽48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厚约9米,灌注混凝土达5万立方米,墩下由131根,长达120米,每根直径2.5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因此创下第1项世界纪录;中国桥梁在古代是基本上保持在领先水平,近代虽然筑桥技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奋起直追,五十年的时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我国桥梁建造在设计上还不够新颖,在管理上还不够科学,但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桥梁技术会更加先进,应用会更加广泛;。
桥梁发展史
xxxxxxxxxxxxxxxxxxx
目录 Conten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
古代桥梁
02
近代桥梁
03
现代桥梁
桥梁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文明的 发展和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x
从最早的简单桥梁,到现代的高科技桥梁,桥梁的发 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1
古代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
中国古代桥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左右。最早的桥梁是木桥和石桥,其中以石 拱桥最为著名。隋朝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雅的线条成为了 中国古代桥梁的代表之一。明朝的卢沟桥也是著名的石拱桥,其规模和工艺水平在中国桥 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
现代桥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代桥梁在规模、结 构形式和技术上都有
了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大型跨海大桥
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的发展,跨 海大桥成为了连接两岸的重要通 道。现代跨海大桥如日本的青函 隧道和长江大桥等都是在这一时 期建设的。这些大型跨海大桥的 建设需要先进的工程技术、材料 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是现 代桥梁工程的重要代表之一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此外,中世纪的欧洲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桥 梁,如巴黎的查理大桥和伦敦的伦敦桥等。 这些桥梁多为石拱桥或木桥,具有独特的建 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2
近代桥梁
01.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桥梁的需求和规模也逐渐增加。钢铁和混凝土等 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桥梁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02.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悬索桥和斜拉桥等新型桥梁开始逐渐兴起。美国的金门大桥和日本的明石大桥 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桥梁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宏伟的外观成为了当时工程技术的杰作
桥梁发展史
石桥
石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 像砖,刻有拱桥图形。尚存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开创在主拱圈上加 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 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18世纪初,发明了用石灰、粘土、赤铁矿混合煅烧而成的水泥。19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在混凝土中放置 钢筋以弥补水泥抗拉性能差的缺点。此后,于19世纪70年代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
近代桥梁建造,促进了桥梁科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1857年由圣沃南在前人对拱的理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的梁理论和扭转理论。这个时期连续梁和悬臂梁的理论也建立起来。桥梁桁架分析 (如华伦桁架和豪氏桁架的分析方法)也得到解决。19世纪70年代后经德国人K.库尔曼、英国人W.J.M.兰金和J.C. 麦克斯韦等人的努力,结构力学获得很大的发展,能够对桥梁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进行分析。这些理 论的发展,推动了桁架、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发展。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较完善,促进了拱桥发展。20世纪20 年代土力学的兴起,推动了桥梁基础的理论研究。
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图1为罗马时代建造的列米尼桥 示意图。
图1 列米尼桥示意图
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 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英国在公元1176~ 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为19孔跨径约7米尖拱桥。西班牙在13世纪建了不少拱桥,如托莱多的圣玛丁桥。
桥梁的发展史
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时期 (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
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 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 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 ,工商业、运输交通业 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 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 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 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 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 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 ,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 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 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 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 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 举世瞩目的桥梁,
几类?
答案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
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 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便有木、石、砖、竹、藤、铁、 冰桥等之别。
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则主要有梁桥、浮桥、索 桥和拱桥这四种基本类型。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一、桥的概念架空的人造 通道上部结构下部结构
桥身
桥面
桥墩
桥台
基础
二、桥的意义与特点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
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 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 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 道 以 后 方 有 引 伸 为 架 于 悬 崖 峭 壁 上 的 “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 等天桥形式。
元、明、清(桥梁发展的饱和期)
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 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 。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 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 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 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 料。
考一考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
若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桥梁发展历史
古代桥梁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 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 谷岸生长的藤萝等。
年前 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56 ,
左史
右 西 周 在 渭 水 架 有 浮 桥 。
,
年 ) 已 建 有 梁 桥 和 浮 桥 公 元
料 记 载
中 国
在 周 代 ( 公 元 前
11
前
1134
世
纪
桥梁简介
桥梁【bridge】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 建的建筑物。
桥梁一般讲由五大部件和五小部件组成,五大部件是指桥梁 承受汽车或其他车辆运输荷载的桥跨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是 桥梁结构安全的保证。包括: (1)桥跨结构。 (2)支座系统。 (3)桥墩。 (4)桥台。 (5)墩台基础。
中 内 外 桥 梁 发 展 史
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的河上,是一 座单孔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 侧42块模仿板上刻有龙兽状浮雕 。
铁索桥位于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 上。全长136米,宽3米,由13根 碗口粗的铁链系在两岸的悬崖峭 壁上。其中9根并排着的铁链上面 铺有木板,就是桥面,另外各2根 在桥面两侧,就是扶手。每根铁 链重约2000千克。
世界第一的悬索桥
——日本明石海峡桥 ,横跨日本内海,使 日本神户与淡路岛
紧紧相连.这座大桥 全长3190M,中央跨 度1990m于1998年 竣工.它可以承受里 氏8.5级地震。
中国名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 广安门西南10 千米,建于 1189年,是一 座联拱石桥, 长约265米,有 241根望柱,每 个柱子上都雕 着狮子。
~
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
古代桥梁发展史
古代桥梁发展史一、简介桥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梁的形式和结构也逐渐演变。
古代桥梁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早期文明时期,各个时期的桥梁代表着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特色。
本文将以古代桥梁发展史为主题,介绍古代桥梁的演变过程。
二、原始时期在原始社会,人们过河通常采用简单的木板或石头搭建的原始桥梁。
这些桥梁的结构简单,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对桥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三、古代文明时期1. 中国古代桥梁中国古代桥梁以石桥为主,最早出现在商代和西周时期。
这些桥梁主要采用石块砌筑,结构稳固。
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的桥梁逐渐发展成为工程奇迹,如著名的赵州桥、洛阳桥等。
这些桥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古罗马桥梁古罗马桥梁以拱桥为主,采用石头和混凝土建造。
古罗马人在桥梁建设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他们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桥梁,如著名的康斯坦丁大桥、朱利叶斯桥等。
这些桥梁不仅结构稳固,而且在美学上也具有较高的价值,成为古罗马文明的重要象征。
四、中世纪时期1. 欧洲中世纪桥梁中世纪时期,欧洲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贸易的发展,人们对桥梁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人们开始采用石拱桥和木桥的结合形式建造桥梁。
这些桥梁既满足了交通功能,又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2. 亚洲中世纪桥梁在亚洲,中世纪时期的桥梁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日本的木桥和中国的石桥在中世纪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桥梁不仅结构稳固,而且在设计上也有独特之处,展示了亚洲古代文化的特点。
五、近现代桥梁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工程师们开始采用新的材料和设计理念建造桥梁,如钢铁桥、悬索桥和斜拉桥等。
这些桥梁不仅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而且在美学上也更加出色,成为现代城市的地标之一。
六、结语古代桥梁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各个时期的桥梁代表着当时的技术和文化水平。
中国桥梁的发展(课件)(共33张PPT)
此时的桥梁均展期:战国到秦汉
从战国至秦、汉,时间大 约六七百年。公元前 3 世纪,中国第一座竹索桥 出现在成都市郊。
《汉书.岑彭传》记载, 公元 33 年,中国第 一座长江大桥 ── 索桥,出现在宜昌东 南。
06
著名桥梁
谢谢你的观看
中国桥梁的发展历史
目 录 / CONTENTS
01 创始期:殷商到西周 02 发展期:战国到秦汉 03 鼎盛期:南北朝到宋朝
04 延续期:元、明、清 05 现代桥梁的发展 06 著名桥梁
01
创始期:殷商到西周
这一时期从殷商至西周,时间大约 1,600 年。《诗经. 大雅》上说,周文王娶妻,曾在渭河上「造舟为梁」,架 设了一座浮桥。
北京芦沟桥
赵州安济桥
苏州宝带桥
泉州洛阳桥
晋江安平桥
潮州广济桥
04
延续期:元、明、清
在元、明、清时期(的六七百年间, 人们继承了前人创造桥梁的建筑技 术,继续修筑新桥,维修、加固或 重建旧桥。用围堰抽水干修法兴修 桥墩而建造的江西南城万年桥,是 这一时期新桥的代表,这种建筑方 法,为后世广泛采用。
公元 282 年,中国第一 座拱桥出现在洛阳城外。 至此,中国桥梁四大类型 包括浮桥、梁桥、索桥和 拱桥,已经基本形成。
03
鼎盛期:南北朝到宋朝
从南北朝、隋、唐、五代至宋、辽、金时期,中国封建社 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唐代,国力强盛, 经济繁荣。此时,中国古桥建筑发展已达到顶峰。
拱券结构在建桥工程上的广泛运用,桥梁的建筑从以木 料为主,发展到以石料为主。
拱和券的合称。利用块料之间的侧 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砌于墙上 做门窗洞口的砌体称券;多道券并列 或纵联的构筑物称筒拱。
中国桥梁发展
•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 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 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 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 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 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 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 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 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 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 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 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 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 体系为主题的拱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 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 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 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 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 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创 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 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的,包括两晋、南北朝和隋、五 代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 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 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 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 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 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 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等。这些 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 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 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 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中国桥梁发展史
中国桥梁开展史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开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缺乏70年;从南京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立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
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开展。
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
浙江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
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
1984年建成的湖北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广东省广州大桥、江门外海桥、惠州东江桥、湖南省常德沅江桥、贵州省思南乌江桥、天津市永定新河华北桥、湖北省宜城汉江桥、宜昌乐天溪桥、江苏省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到达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到达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山西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到达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这就是位于陕西省安康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安康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桥梁的发展历史
桥梁的发展历史1 桥梁发展史我国古代桥梁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之国度”之称,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桥梁发展史已有三千余年。
中国的桥梁遍布在神州大地,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四面八方。
中国古代桥梁直到现在仍有保留下来的,其结构、形式几乎包含了所有近代桥梁的结构、形式,较高的建筑质量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桥梁的存在不仅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更发展成了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国享誉世界的主要古代桥梁有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玉带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和五音桥等,这些古代名桥的存在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桥之国度”这一称谓。
2.2 现代桥梁18世纪初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第一台蒸汽动力火车应运而生。
于是很快铁路便在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了世界交通的领导者。
桥梁作为铁路运输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铁路的高速发展,桥梁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桥梁被大量破坏,造桥钢材短缺,人们不得不利用积累的经验推广新型桥——斜张桥、预应力混凝土桥等。
交通网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线路交叉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加,为了不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使用,转体斜拉桥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近年来,我国在桥梁方面屡创佳绩,建造了一座又一座世界瞩目的桥梁,比如东海大桥工程、高铁跨高铁的沪昆客专转体斜拉桥和杭州湾三座大桥。
这些桥梁的修建不仅体现出了我国桥梁技术的成熟,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断探索、创新的民族精神。
2.3 展望未来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大跨、轻质桥梁、美观、环保等要求会成为未来桥梁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21世纪,高强度钢、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太空轻质材料的大量运用,使桥梁建筑的主要材料不断更新,桥梁结构、形式也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随着桥梁专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桥梁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增加,为桥梁结构的设计创造了条件,使采用轻质的梁型变为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桥梁开展史中国桥梁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代,到了1000多年前的隋、唐、宋三代,古代桥梁开展到了巅峰时期。
在最近的1000年中,中国的桥梁技术全面落后于世界的脚步,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距今仅100多年历史,而且是由外国人建造的。
从钱塘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己设计现代桥梁的历史还缺乏70年;从长江大桥算起,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大型桥梁的历史仅34年。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桥梁的成就才使我们重新无愧于祖先地站到了世界前列,这是中国桥梁建立的伟大复兴时代。
梁桥的新生梁桥作为最简单实用的桥型,在桥梁史上出现得最早,在中国古代曾被拱桥的光环所湮没,但却是现代桥梁的始作俑者。
现代梁桥技术中,钢板梁桥和钢桁架梁桥出现得最早,以后,混凝土桥梁以其经济性和便于维护的优势,得到了长足的开展。
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在八十年代以后得到广泛采用,成为长桥和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
省瑞安飞云江桥最大跨径62米,桥长1722米,是中国当时最大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
八十年代以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成为中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桥型。
1984年建成的省沙洋汉江桥是首座跨径超过100米的连续梁桥,跨径100米以上的连续梁桥还有省大桥、江门外海桥、东江桥、省沅江桥、省思南乌江桥、XX 市永定新河华北桥、省宜城汉江桥、乐天溪桥、省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等,其中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的最大跨径到达165米,外海桥的连续长度到达880米。
作为现代梁桥的分支——连续刚构、斜腿刚构等新桥型在八十年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1年中国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混凝土斜腿刚构桥——浊漳河桥建成,此桥是邯〔郸〕长〔治〕铁路上的一座大型桥梁,位于省黎城和潞城交界处,跨越两岸陡峭的浊漳河,主跨到达82米。
1982年底,另一座更大的钢箱型斜腿刚构桥落成。
这就是位于省水电站铁路专用线上的汉江桥,主跨达176米,是当时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斜腿刚构铁路桥。
1988年在省市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洛溪大桥。
大桥位于市番禺区洛溪渡口,跨珠江后航道,全长1916.04米,为4孔一联三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最大跨径180米,桥面净宽15米,该桥建立既吸取了中国修建数十座T形刚构的经历,又研究了国外同类桥梁的成熟技术,最大跨径180米,在当时已居亚州同类桥型首位。
洛溪大桥为九十年代连续刚构桥的建立奠定了根底,并成就了虎门大桥辅航道桥跨径纪录。
1997年4月建成通车的虎门大桥位于省珠江三角洲中部虎门古炮台,连接广深、广珠两条高速公路,是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局部。
辅航道桥是主桥的组成局部,桥型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型梁,其主航道桥以888米的跨度在当时居全国悬索桥之首,辅航道桥那么更以270米的跨径一举夺得连续刚构桥当时的世界纪录。
“拱桥王国〞的复兴因为州桥等一批古代拱桥的惊人成就,中国一直被誉为“拱桥王国〞。
即使在工业革命之后,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出现,也没有完全动摇中国传统石拱桥的根基。
中国人基于对“拱〞的理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创造了双曲拱桥这一令当时的中国人骄傲的桥型。
八十年代以后,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刚架拱桥以及桁式组合拱桥等多种桥型渐渐取代了石拱桥和双曲拱桥的地位,缆索吊装,转体施工、劲性骨架浇筑等多种工艺日臻完善。
1987年,省采用转体施工法相继建成巫山龙门桥和乌江桥两座上承式箱形拱桥,跨径到达122米和200米。
1990年省在市建成的小南门桥,跨径到达240米,已是当时世界上中承式拱桥中跨径最大的一座。
2001年11月7日,小南门大桥因吊杆锈蚀造成局部桥面跨塌,在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全桥进展了检测,大桥整体构造依然完好。
小南门大桥所付出的代价是创新的代价,没有创新我们就不可能一睹1400年前的州桥。
1995年省瓮安县建成江界河大桥,首次突破了中国混凝土拱桥跨径300米大关,到达330米,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桁式组合拱桥。
不仅如此,其拱顶桥面至水面高度达263米,居中国各类桥梁之首。
大桥一跨飞跃乌江天险,主孔分108个桁片预制,运用桁架伸臂法悬拼架设,两岸引孔为桁式刚构,全桥轻盈简洁,凌空飞渡,气势非凡。
1997年长江大桥建成。
大桥位于万州区〔原市〕黄牛孔处,是至高速公路跨越峡江天险的特大型拱桥。
大桥一跨飞渡长江,全长856.12米,主拱圈为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型混凝土构造,主跨420米,桥面宽24米,为双向四车道,是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拱桥。
九十年代,钢管混凝土拱桥因其实用性和优美外型的良好结合,成为各地桥型选择中的佼佼者。
1991年,省苍溪县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旺苍大桥,跨径115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各地虽然兴建了不少钢管混凝土拱桥,但跨径始终在200米以下徘徊,直到1998年,XX壮族自治区建成了三岸邕江大桥,一举将此类桥梁的跨径提高到270米;1999年又建成了跨径220米的六景大桥。
此后,在、和等省,跨径在250米左右的钢管混凝土公路、铁路拱桥开场增多。
2000年省市建成了一座中国也是世界最大跨径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丫髻沙大桥,全长1084米,主桥采用三跨连续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跨越珠江主辅航道、丫髻沙岛,主拱的施工采用由两岸地面拼装、垂直提升、水平转动、对接合龙的新工艺,创下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跨径第一,达360米;平转转体每侧重量达13680吨,是世界同类型第一座万吨转体桥梁;竖转加平转相结合的施工工艺世界领先;两拱对接偏差仅2毫米。
此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跨径在220米以上的钢管混凝土拱桥10座,使任何国家都难望其项背。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钢拱桥建立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外在20 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建成了数座跨径500米以上的钢拱桥,中国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建成了两座跨径180米左右的钢拱桥,而且在此之后并无建树,这是中国拱桥的遗憾。
今天,这个遗憾即将交给历史,卢浦大桥建成之后,不仅将以550米的跨径成为世界第一钢拱桥,而且将要把主要形式的拱桥跨径纪录一举握在中国人的手中,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拱桥王国〞。
异军突起的斜拉桥现代斜拉桥,五十年代于欧洲兴起,七十年代传入中国,由于优质钢材的运用和设计建造中的复杂计算,低合金钢冶炼、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介入了桥梁建立,使斜拉桥成为与以往任何桥型都截然不同的崭新桥型。
1975年先后在省云阳县和市建成主跨为75.8米和54米的试验性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云阳汤溪河桥和新五桥。
在这个根底上又建成几座跨径120米左右的实用桥,为后来斜拉桥在中国的大开展奠定了根底。
中国第一座突破跨径200米的斜拉桥是1982年建成的泖港大桥,几乎同时,黄河大桥将中国斜拉桥的跨径提高到220米,此后斜拉桥成为中国大跨径桥梁的首选桥型。
八十年代相继建成的跨径200米以上的斜拉桥还有XX市永和桥、市石门大桥、省淮河大桥、省湘江北大桥、省犍为桥、省凤台淮河桥和省高屏溪桥等。
其中高屏溪桥和石门大桥为独塔斜拉桥,两侧跨径分别为330米、180米和230米、200米,在当时已居同类型桥梁世界之首,设计和施工技术日臻成熟。
进入九十年代,斜拉桥的跨径突破了400米。
1991年上浦大桥建成,跨径到达423米,两年以后,浦大桥实现了斜拉桥跨径600米的突破,到达602米。
到2000年中国建成的跨径600米以上的斜拉桥就有4座,除浦大桥外,还有省青州闽江大桥、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第二大桥,跨径分别为605米、618米和628米。
在世界最大跨径的10座斜拉桥中,就有6座在中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建造斜拉桥最多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的斜拉桥逾百座,跨径在400米以上的有20座,现已开工的省通长江大桥和昂船洲大桥将以千米以上的跨径改写斜拉桥的世界纪录。
斜拉桥已成为中国桥梁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
悬索桥的三次飞跃现代悬索桥虽然源于古代吊桥,但现代悬索桥的规模、材料、技术含量已和古代吊桥不可同日而语,它集中了当代建筑学最尖端的理论、工艺、材料,以无与伦比的跨径雄霸桥林,即便是桥林新秀斜拉桥在跨径上也无力与其争锋。
1995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大跨径悬索桥省海湾大桥建成,它以452米的跨径吹响了中国大跨径悬索桥建立的号角。
仅仅一年,西陵长江大桥就将这一纪录提高到900米。
1997年,又建成了跨径888米的虎门大桥。
同年,青马大桥又实现了新的跨越,以1377米的跨径雄居中国桥梁跨径之首。
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又以1385米的跨径傲视桥林。
中国悬索桥4年实现3次飞跃,每次飞跃都是450米的惊人数字,这在世界桥梁史上也绝无仅有。
江阴长江大桥位于省江阴市与靖江市之间,跨越长江下游的开阔江面,连接京沪高速公路,是一座钢箱梁悬索桥。
桥长3071米,主跨1385米,桥塔高196米,通航净空50米,可通过5万吨级散装货船,主缆长2200米,直径86厘米,重达16800吨,主缆由169股束组成,每股束又由127根5.35毫米的镀锌钢丝组成,钢丝总长达95000公里,桥面总宽37米,为双向六车道,工程历时5年,于1999年9月28日建成通车。
正在建立中的省润扬长江大桥南汊桥,将以1490米的跨径再创中国桥梁的跨径纪录。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桥梁建造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前十年为此做了经济上、技术上和人才上的准备,九十年代迎来了跨越式的开展。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开展,一批更大的越江跨海工程的建立,中国桥梁将会创造更辉煌的成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造就一代巨人去引领世界桥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