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优秀6篇)
【教学设计】细胞的生活教案
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解释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 理解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二)能力目标通过生活小实验、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类比学习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播放细胞生长的视频,导出细胞的生活的课题。
2、导出学习目标:(1)能说出细胞生活需要哪些物质?(2)知道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
(3)能说出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什么及其作用。
(4)细胞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观看细胞生长的动画视频。
朗读目标,明确任务。
激发学生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活动一:自主探学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50页有关内容。
让学生完成学案内容。
列举常见食物让学生说出主要营养物质。
2、实验演示: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将一粒花生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到火上烧,烧掉的是,剩下的灰是。
3.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动画图片,思考:苋菜用清水冲洗,水不变色,而放在锅里煮,水是紫色的,为什么?4、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描述细胞膜怎样控制物质的进出。
找出关键动词:进、挡、排。
5、归纳总结:细胞生活需要有机物和无机物,细胞膜能控制这些物质的进出。
自学教材50页,完成导学案中的知识归纳。
联系生活中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观察演示实验,描述现象,表达结论。
学生观看动画回答,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小组讨论,解释生活现象。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实验、动画图片直观展示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加深理解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活动二:类比分析1、展示图片,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汽车运动的图片说明能量的转化形式。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细胞的生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的最后一节内容。
也就是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之后,知道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后的一节。
在统观初中《生物学》教材,并结合自己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一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细胞的生活》中前所未有的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有机物,无机物,细胞膜的作用,能量转换器,受精卵,遗传信息等等,这几乎是整个初中生物学内容的概述。
鉴于此,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现在学习《细胞的生活》内容,只能做到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就像一个电视剧的序幕,精彩的主要的情节会在今后的节次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比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如何转换能量,受精卵怎样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等等。
而本节的教学活动只是让学生认识,知道这些概念而已。
《细胞的生活》由两个主要内容组成。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教学中我将它们划分为三个部分: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
2,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学生接受困难的主要有三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类。
2,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作用。
3,遗传物质。
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了导学案,并辅之以课件。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从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来复习引入。
让学生观察图片,完成动物植物细胞异同点的两道选择题,来达到强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二级概念。
教学中的第一部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的内容,知道: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并尝试区分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与评析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入学一个半月,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知道了一些生物学概念、定义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对生物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生物这门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很强,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嘴、动脑、动手,去发现、归纳、总结,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学生能认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学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4)学生能知道细胞核控制生物发育和遗传。
2.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动手,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分析、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使学生逐步树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细胞中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等有机物和无机物,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理解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细胞核控制生物发育和遗传。
2.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2)理解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课时安排:一课时。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这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而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利用学生喜欢动手做实验的特点,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几个环环相扣的实验:奶粉实验、双缩脲反应实验、土豆实验、花生实验、种子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概念,建构知识,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淀粉遇碘变蓝,在植物光合作用时会用到,为学生以后学习做好铺垫,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是高中生物中的部分,应用在本节课,是为做好初高中衔接的教学工作。
六、教学准备1.实验准备:奶粉、土豆、花生、清水、双缩脲试剂、碘液、白纸、解剖针、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火柴、实验托盘。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第四节的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与学生生活距离远,教学难度较大,因此安排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细胞水平认识生命活动规律,为接下来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做好铺垫。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分析课本一共有5个问题。
想一想,议一议中的两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培养瓶的这些细胞活下去呢?应该向培养瓶加入哪些物质?”很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很多老师都把它作为本节课的导入。
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出现了无菌条件,氨基酸等名词,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尝试把这个情景和问题作为拓展。
课文中出现的这个“细胞生活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同样也在课堂上,没有做太大的改动。
本节焦聚的两个问题“细胞怎样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这个过程中,细胞膜、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起什么作用?”应该是本节内容的精华或重难点。
我认为还可以有以下改进。
将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事实性探究题,概念性探究题,辩论性探究题。
其中,事实性探究的题目是有明确的答案,概念性探究题可以升华学生对生物学重大概念的理解,辩论性探究问题可以升华学生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式运演阶段,以抽象思维为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同时应该留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竞争意识和合作愿望。
学习基础上,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其他微生物(病毒除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本节探讨细胞的功能,蕴含了一定的逻辑关系,但是涉及了物质,分子,能量等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2.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借助课本和iPad,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描述细胞的生活;2.运用观察、推测、分析、类比等方法去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细胞的生活 教案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
因此,好的教学设计应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教学手段、选用教学媒体、运用教学策略,即依学情而设计、依学情而实践、依学情而调整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对于本部分内容,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阐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前面一章通过生物特征的介绍,使学生理解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本章将围绕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讲述细胞的生活。
内容比较抽象,有一定的教学难度。
本章共安排了四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生活,这将为以后学习生物生命现象提供基础。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1)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认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描述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尝试通过猜想、类比、推测、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理解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逐步树立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
2、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
因此,通过演示实验、及动画呈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条件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与学。
4、教学重难点: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教学的难点是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能量转化作用。
细胞个体微小,学生对此了解不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多媒体动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直观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六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5. **反思总结作业**:
-写一篇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细胞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未来学习的计划和目标。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
2.细胞生长是如何进行的?
3.细胞分化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模型、动画、实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细胞的生活过程,特别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
-细胞的生命周期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复杂的知识点,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循序渐进的引导来突破。
-教学中应设计一系列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生命过程,加深理解。
-绘制细胞结构图,标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主要结构,并简要说明各自的功能。
2. **探究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分析这一现象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之间的关系。
-利用家中的材料,如显微镜、载玻片等,尝试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结构,比如植物叶片、洋葱表皮等,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特点。
六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活过程。
-学生能够描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细胞的生活一、教学背景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了解到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位置等内容。
本节课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细胞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和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生物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课型:1.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
2.课型: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实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引出课题:“细胞的生活”。
2.观察细胞的结构(2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结构,并对细胞的结构进行简单解释。
(2)教师分发显微镜和玻璃片,让学生观察酵母菌、葱皮和鸡蛋清等细胞的实物,并用显微镜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结果,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细胞的结构。
3.探究细胞的功能(3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各种功能,并进行简单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出细胞的功能。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细胞的不同功能,寻找相应的实例。
4.了解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3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并进行简单解释。
(2)教师分发细胞图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细胞的种类与形态特征。
(3)学生交流自己画的细胞图像,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5.完成实验任务(30分钟)(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观察细胞的呼吸作用。
(2)学生按照教师指导完成实验,观察结果并进行记录。
《细胞的生活》 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学生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学生能够阐明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2)培养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4)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2、教学难点(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3)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细胞结构的图片、动画等。
2、实验材料和用具,如新鲜的蔬菜、红墨水、玻璃杯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人体细胞的图片,提问学生:“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那么细胞是如何生活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1、细胞中的物质(1)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果、面包、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讲解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氧等;有机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3)举例说明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细胞中的作用,如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等。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1)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新鲜的蔬菜放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蔬菜的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3)讲解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它就像一个“门卫”,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严格的“检查”。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学生刚升到初一,对生物这门课的好奇心强,富有探究的热情和欲望,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细胞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物质和能量、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本节的能量转换、信息都是微观的,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些其他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课本上的实例以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讨论和交流,完成学习过程。
学科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细胞的生活
区县
静宁县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和能力要素分析,说明它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引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来进行教学。“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是本节的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变。“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内容比较抽象,主要讲述两个问题: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的能量
1、有机物和无机物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
二、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始终贯穿着知识的因果关系,运用逻辑思维抓住学生的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能力;并且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方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此外,在新课标下,要更加认真的研究新课标,在此基础上,努力完成课标的要求。
《细胞的生活 》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种类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②描述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③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能力目标:①尝试通过简单实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与动手操作的能力;②养成通过推理等方法获取抽象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实验的乐趣,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观点。
教学重点:1、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种类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3、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教学难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教具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实物展示台教学方法:自学探究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媒体播放:《人造皮肤》视频生:看、听、想设疑:科学家应该向培养人造皮肤的培养皿中加入哪些物质?才能让这些细胞活下去呢?生:听、想、讲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小小科学家,去共同探索细胞生活的奥秘。
生:听、想设计意图:一开始就通过视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思考。
二、细胞中所含的物质:师:首先请大家品尝番茄。
生:品尝师:大家一边品尝一边想想看番茄细胞里会含有哪些物质呢?生:回答(品尝、思考、交流)师:那么还会有什么物质会存在细胞里面呢?我们通过其他的一些物质继续探索。
(媒体展示表格:)小组完成表格的探究:(看、听、讲、想、做,动静转换)生:回答。
表格如下:师:通过刚刚的探究,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细胞中会含有哪些物质?师:其实细胞里还含有氧、核酸等营养物质,虽然我们这节课没有亲自体验到,但他们确实是存在细胞里的。
而且基本上每一种细胞都含有以上这些物质,只是多与少的区别。
师:细胞中的这些物质如何分类呢?我们需要寻求一个分类的标准。
我们邀请同学上台完成这个演示实验,找出这个标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2.1.4细胞的生活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细胞的生活》是初中生物十大主题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二级主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本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并能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2、教材分析:《细胞的生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年新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以及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采取模拟实验形式,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变。
我列举生活中做功的事例,自己录制的太阳能小车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亲自上台来模拟太阳能小车的实验,通俗地解释能量的转变。
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本节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能量转化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3.解释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能力目标1.通过问题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的能力。
4.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三、教学难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1.2.4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2024)
1.2.4 细胞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探究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的能量转换作用,认同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
2.科学思维:(1)通过观察图片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2)通过观察实验、观看视频、小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能量转换器的差异,认同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小羊多莉的实例,理解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教学难点: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作为第二章的第四节,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细胞的生活,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掌握细胞膜、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以及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明确细胞的各部分结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构成了分工合作的统一整体,达成“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的高度。
本节内容,首先通过复习回顾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设疑:“怎样才能让培养瓶中的这些细胞活下去呢?”“应该向培养瓶中加入哪些物质?”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认识到生物体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的生活同样需要物质和能量。
以“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为主线来探究细胞各结构在细胞的生活中分别承担着怎样的功能,以此导入新课。
关于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任何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细胞获取物质后,一部分物质参与细胞的组成,其他多数物质释放能量,提供给细胞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无机物和有机物?学生对这些概念都很模糊,因此,采用实例的方法进行介绍,如糖块在水中溶解的现象,表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火烧花生种子,烧掉的是有机物,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物,这些实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细胞的生活》是初中生物十大主题之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二级主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内容,本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和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如具有叶绿体和细胞壁),以进行生命活动。
并能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2、教材分析:《细胞的生活》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2012年新版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主要阐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以及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分析资料等多种形式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引入“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教学。
例如,葡萄被晾晒成葡萄干,是由于葡萄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了。
我们吃葡萄干时会感到酸甜可口,说明葡萄细胞中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
由此形象的引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然后再展开讲述。
“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难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细胞通过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能量的转变。
可先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做功的事例(如汽车行驶需要汽油燃烧提供能量),然后教师指出:细胞中物质的转变、物质的移动、细胞的成长、细胞内有序状态的维持等,都是做功。
然后综合教科书的素材,还可参考背景资料,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俗地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内容比较抽象。
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2)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教师可从分析克隆羊的资料入手,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可分组),让学生发表看法,引导学生从“多莉羊的性状几乎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一样”的现象,得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推论。
进而依次介绍:细胞核、DNA、遗传信息。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第一篇: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单元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3.解释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能力目标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故事的片段: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又擦了一根,仿佛看见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桌子上里摆满了苹果和梅子,烤鹅也正在冒着香气。
火柴又灭了,烤鹅也不见了。
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冻饿而死。
怎样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呢?同学们心中可能已经有了答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当我们觉得冷,觉得饿得没力气的时候,是身体里缺少了能量,我们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我们的体温和体力。
而当吃了足够的食物的时候,除了觉得有力气了,同时也觉得暖和了。
可见,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也转化成了热量维持了体温。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归根到底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植物以及植物细胞的生活同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
【设计意图】从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
(二)细胞中的物质1.问题探究:请根据下列问题或事实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的组成和细胞器的功能;(3)掌握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生长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实验和观察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激发学生对生命奥秘的敬畏和爱护生命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1)细胞的各种细胞器的功能;(2)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机制。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1.教学内容(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3)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4)细胞的生长: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2.教学策略(1)引导式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观察实验法:设计细胞切片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细胞的结构;(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细胞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入细胞的函数、你我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有关联,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每个人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功能?”然后给出答案,引出细胞是构成我们身体的基本单位。
2.探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0分钟)(1)通过观察实验,展示一张细胞切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并通过描述细胞切片中不同部分的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2)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放大镜和细胞切片样本,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细胞切片,并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交流观察结果。
初中生物《细胞的生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细胞的生活(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地位本章的主题是“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共分为2节课。
它阐明了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本章第一节从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完成生命活动的角度,讲述细胞的生活,使学生对细胞的生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前面的第一章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习本课的基础;而通过对本课“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重要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将进一步形成对细胞较为完整的认识,也为下一章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奠定基础,此内容在本单元中上承细胞的基本结构,下启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了解水平)2. 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理解水平)3. 说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理解水平)4. 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理解水平)技能目标:通过对生活现象再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观看动画视频、小组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反应水平)培养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情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突破策略:生活现象→同桌交流→观看动画→小组交流→自主探究→学生小结→生活举例→活学活用教学难点:说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突破策略:教师引导→生活举例→情景问题→观看动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生交流→观看动画→自主学习→学生小结→拓展应用二、教法分析:在本课教学中,针对课文内容很微观,比较抽象,与学生距离较远,教学难度也较大的实际情况,为了使这些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我设置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主要采用情景导入法、问题教学法和讲述法,从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意识出发,围绕本课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等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合作交流、共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优秀6篇)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学习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3、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过程;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2、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板书设计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1、什么是细胞分裂2、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3、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4、细胞分裂的`意义学生学校情况由于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趣味性不强,但学生天性好奇又好动,可以选择有学生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本节围绕“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这两个问题进行的。
由问题引出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完成下表:标题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50目的要求材料器具方法步骤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减小。
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会。
一般说来,细胞越小,其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面积越大。
通过活动中的计算和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
细胞分裂过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边画图边理解。
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个难点要特别注意观察。
课堂作业(讲评)p54思考与练习1、2题(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也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包含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动物细胞。
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央还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使一个植物细胞成为两个植物细胞。
(2)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不断更新,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时,细胞分裂也与新个体的产生有关。
布置作业《伴你学生物》预习作业教学反思本节单靠教师讲解,许多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性、生动性,借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本文安排做事情的巧妙2、分析贾里的人物形象,了解他的行为与思想的联系3、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教学设计:读课文,合作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概括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田小菲少年时的理想是能进北大学习,并在她13岁时实现了这个梦想。
是不是所有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所有的人都能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今天我们来看另一个故事。
2、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并把注释中的拼音标到文中相应位置,划出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3、合作学习:把自己共同有疑问的字、词举手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4、强调重点:自诩荟萃茅塞顿开5、读课文:思考:(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概括故事大概内容(用一两句话)(3)故事共写了几件事,分别给它们加一个简短的小标题。
(a.化敌为友b.矮个风度c.打工计划d.意外成功)6、试着给“打工计划”编一个剧本提示:地点——某服装厂劳资科人物——贾里劳资科接待者要求:模拟当时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
7、总结:8、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造句:荟萃茅塞顿开道听途说一鸣惊人无动于衷可歌可泣沸沸扬扬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篇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2、能力目标(1)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
通过课本内容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
2、教学难点(1)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尝试构建细胞模型。
(2)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自主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
(2)介绍亚显微结构,提示细胞内有很多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细胞器。
(3)提示学生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45-47,了解书本的细胞器种类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3、“你我来抢答,猜猜我是谁”(1)教师在屏幕上分别投影出八种细胞器的特点介绍,让学生猜测所描述的是哪种细胞器,并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将加分。
(2)每一种细胞器猜测完成后,教师均对每种细胞器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并且对具有相似结构的细胞器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细胞器。
4、细胞器特点的分类和归纳(1)八种细胞器的特点介绍完成后,教师再对细胞器的分类进行巩固,重温双层膜、单层膜和非膜结构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
(2)通过动植物细胞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细胞当中特有的细胞器,并能根据图对细胞的种类进行辨别。
5、尝试组装特定的细胞模型(1)教师介绍不同功能的细胞,所含有的细胞器种类有所不同。
(2)教师提出需要组装合成胰岛素的细胞。
(3)学生上台,从八种细胞器中选取需要的细胞器,粘贴到相应的细胞中,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篇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有哪三种分裂方式。
2.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
3.深刻理解并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变化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个时期的变化特征。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情况。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前准备】flash动画、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导语]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比较爱脱头皮屑,头皮屑就是死亡的表皮细胞。
尽管头皮屑天天脱,但是我们这些同学的脑袋并没有因为头皮屑的脱落而一天天的减少吧?这是因为通过细胞的分裂产生了新的细胞补充了上来。
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板书] 第三节细胞的增殖[投影] 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阅读教学目标并简单记录,了解本节课知识、能力、德育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教师:细胞分裂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实现了细胞数目的增加。
那细胞分裂的过程是不是遵循同一个模式呢?不是的。
有丝分裂[板书] 一、分裂方式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一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
[板书] 二、有丝分裂:(一)细胞周期:[指导阅读]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我们把它称为细胞周期。
那么,什么是细胞周期?请阅读课本34页第一段。
投影展示阅读提纲:1. 什么是细胞周期?2.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培养自学能力)教师提问,找1—2名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脱离课本回答)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如右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A.①②③B.①②④C.③D.④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导观察]请同学观察课本34页图11。
教师提问:通过看图你可以发现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是间期所占的'时间长还是分裂期时间长?学生:带着问题看图。
学生回答: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比分裂期长。
教师:下面以植物细胞为例来讲述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板书] (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间期细胞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 1.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NA复制的结果是一个变成两个。
详细讲述染色体的复制(边绘图边讲解):①基本形态:染色体上具有着丝点染形态:一条染色体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但是色②复制结果共用着一个着丝点体数量:一条染色体复制完毕仍然是一条(着丝点数目没变)强调:染色体复制的结果并不是染色体数目的增加,而是DNA加倍,而且在间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长的细丝,呈染色质状态。
教师:间期准备工作结束之后,细胞分裂便进入分裂期。
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地把它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板书]2.前期:[演示动画] 首先介绍动画上各部位的名称,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胞内所发生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前期细胞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大家阅读课本35页最后一段,并简单概括为几点学生:仔细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总结概括。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前期特征:[板书] (1)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散乱分布。
(2)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3)出现了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学生:做笔记。
教师:在前期结束之后,细胞分裂便马上进入中期。
[板书] 3.中期[演示动画]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在前期散乱分布的染色体到中期染色体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语气强调“位置”二字)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染色体的着丝点移向细胞中央。
教师引导:如果把细胞当做一个地球,这个位置(指动画上细胞中央)相当于什么?学生回答:赤道。
教师介绍赤道板的概念教师再问:染色体的着丝点怎样到的赤道板?学生回答:纺锤丝的牵引。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中期特征:[板书] 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教师讲述:在中期由于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因此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在中期。
教师:中期结束之后,细胞分裂便进入后期[板书] 4.后期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动画,学生边听边观察。
教师讲述:在后期,每个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原来共用着一个着丝点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
教师提问:到了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回答: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教师讲述: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以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离开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一来,细胞的两极就各有一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