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8三类农业区域的治理开发
2011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配套训练:国土整治之生态问题
图12011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配套训练:国土整治之生态问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图1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的示意图,据图完成1~5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 .用材林、经济林、果园、农田B .农田、桔柑园、毛竹、用材林C .农田、毛竹、果园、落叶D .果园、毛竹、农田、马尾松2.关于立体农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充分利用多种自然资源B .有利于某一种农产品多方面多层次的利用C .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和增加农民收入D .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3.下列有关南方丘陵山区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因而土地的负载量较重 ②本区气候湿润,植被破坏后能很快恢复③本地区经济较发达,大量非耕地资源利用合理,经营效益高 ④由于生活能源紧缺,于是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4.关于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众多,水系发育,使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增加了开发难度 ②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 ③生物资源种类丰富,并已充分发挥其潜力 ④每年春季受低温阴雨影响,对早稻播种不利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为了解决浙闽山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发小水电站 ②组织人员上山砍柴 ③营造薪炭林 ④推广使用沼气 ⑤ 推广太阳灶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①③④D .②③⑤读图2,回答6~7题6.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还草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7.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东方市是海南省北运瓜菜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瓜果蔬菜北运,2006年种植的品种有:圆椒、尖椒、黄瓜、苦瓜、番茄、茄子等蔬菜,供应时间在2006年11月~2007年4月;西瓜供应时间在2006年11~12月。
201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7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中国地理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一年四季常绿 B.“金色中国”——高寒 C.“绿色中国”——一年两到三熟 D.“银色中国”——伏旱 (3)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 ( )
的交流;推动沿线各国的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 设的和平周边环境。
易错剖析:本题涉及到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较多,要求学生答出特点 并分析成因,学生极易因找不到分析的着手点和信息点而没有思路或 者分析错误。 解析:第(1)题,在等温线图上要会读出特殊区域的数值范围;分析气 温的差异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条件等方面考虑,图示地区 位于内陆,故应主要从地形方面考虑。第(2)题,根据地形和气温的关 系,等高线和等温线可以相互转换。结合经纬度和图上其他信息,要 能进行空间定位。第(3)题,可根据河流的位置、形状和河段分析河流 的水文特征。第(4)题,葡萄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光照强、温差 大、有充足的水源等。从C地区的自然特征方面可以进行分析。第(5) 题,分析铁路的意义要结合其所在的位置,第二亚欧大陆桥具有十分 重要的国际意义。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由东向西呈现草原、荒漠草原和
荒漠的景观变化,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特色。 (2)青藏地区:高寒为主的自然特征,高原牧场为主的畜牧业,雅鲁藏 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的灌溉农业。 3.不同尺度的区域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不清
【典例1】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 题。
第16单元 三类农业区域的开发治理
第16单元三类农业区域的开发治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由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黄淮海平原地势十分平坦,海拔多在50米以下。
从山麓到海滨,可以分为①山麓洪冲积扇平原(缓斜平原)、②冲积低平原、③滨海平原,三个组成部分的地表物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壤、植被以及农业发展情况都有明显差别。
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黄淮海平原三个组成部分的比较,不合理的是()A.面积大小:①>②>③ B.地势高低:①>②>③C.土壤肥力高低:①>②>③ D.沉积物颗粒大小:①>②>③2.黄淮海平原三部分的共同之处是()A.成因相同:冲积平原 B.气候类型相同:温带大陆性气候C.植被类型相同:耐盐植物 D.海拔高度相同:50米3.下列关于黄淮海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秋多雨,地势低平,易出现旱涝、盐碱B.从东向西,盐碱化程度越来越严重C.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最大的是干旱缺水地D.黄淮海平原西部地区的中、低产田分布较集中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耕地,而耕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质量很低,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以及红壤贫瘠地等,都是农业低产区之所在。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整治国土资源,势在必行。
回答4~6题。
4.关于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农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B.仅是黄淮海平原上的一种治理方向C.南方丘陵山区不存在中低产田D.可以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5.下列各区国土整治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治理低湿洼地,建立商品粮基地B.黄淮海平原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C.南方丘陵山区开发能源,治理水土流失D.黄土高原综合开发自然资源和优势资源系列开发6.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C.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界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据此回答7~9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特别提醒】复种指数和垦殖指数不是越高越好
(1)复种指数是指一定耕地上,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水热条件匹配性较差的地区复种指数太高会导致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中营养物质减少,耕地质量下降;采用多施化肥的办法来满足作物的肥力需求势必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耕地资源保护与我国粮食安全
【典题精研】
[典例1][2019·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
水资源短缺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受、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多为缺水,而南方地区由于不合理用水、水体受到等以缺水为主
(2)水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物来源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
表现
我国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染排放量明显较高,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处理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不合理灌溉和过度施用化肥、农药
土壤次生盐碱化、耕地污染严重
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还沼等
3.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
确保耕
地数量
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执行非农建设的耕地补偿制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
地质量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天然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即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径流,流入江河、湖泊、沼泽和水库的地表水,以及渗入地下的地下水。
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复习(精品文档)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农业资源优势问题自然条件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受寒潮、低温、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生长速度快,产品产出能力强,茶叶、竹子、油菜等是典型的亚热带经济作物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发挥潜力,经济效益低土地和土壤资源山地丘陵比例大,垂直分异明显,类型多样,为立体布局提供了条件植被破坏后,山上易发生水土流失,山下水冲沙积,旱涝无度;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黏重水资源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和农业灌溉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总体评价各种资源类型多样,是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但易造成水土流失人文条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靠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交通方便、市场广阔特别提醒南方低山丘陵区仅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并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全部地区。
要除去其间面积较大的平原和高山,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组成部分等。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利条利: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热量条件优越,雨热同期;②灌溉水源充足;③山麓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不利条件:①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洪涝灾害;②夏季伏旱,易造成减产;③春季降水较多,易造成低温;④寒潮台风可能影响该地区;⑤土壤酸性强;⑥地形以山地以丘陵为主,河流众多,易发生水土流失。
(2)依靠植物秸秆作为燃料,不足之处是:①能源利用效率低,有的地区由于缺柴滥伐树木,滥垦草皮,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②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③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条件地形山环水绕,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广,适合机械化作业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土壤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资源林地面积广,森林资源蕴藏量大,林业发展潜力大;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交通联系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必不可缺的条件开发历史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2.东北地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林业开发中的问题(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特别提醒(1)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的措施为:①加强对沟壑,坡面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增施有机肥料,实施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堤高土壤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第3节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精品课件
(1) ① ② (2)①地衰落原因:政治中心的转移;北方长期战乱;大兴土 木过度开发。②地兴起发展(fāzhǎn)原因:南方相对稳定;统治者 的重视;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劳动力;南 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 (3)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沟壑纵横,不 便于耕作;属于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不足。 (4)地处暖温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国家的政策鼓励; 新品种苹果市场需求量大;农业技术的应用,交通条件改善。
第十八页,共33页。
一、黄淮海平原的位置、组成、地势(dìshì)、特征
组成
缓斜 平原
冲积 低平 原
位置
地 势
分布
太行山麓, 燕山山麓
山麓(西) 高
↓
↓ 中部
海滨(东) 低
物质组 成
山前洪 积冲积 物
各河冲 积物
土壤 高、中、低产 肥力 田的分布
高 ↓ 高产田分布区 低
中、低产田集 中分布区
滨海 平原
采育 森林(sēnlín)覆盖
率 皆伐
第十七页,共33页。
(4)措施:坚持合理采伐(控制采伐量);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 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lìyòng)率;加强自然保护区 的建设
(5)综合开发措施: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促进森林资源的综 合开发和深加工,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 用(lìyòng)率和利用(lìyòng)深度;发展果园林业和柞蚕生产(积极发展 多种经营),加强林业基地建设,解决林业职工再就业问题,增加林 区人民收入。
渤海沿岸黄 河三角洲
沉积物
第十九页,共33页。
二、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灾害(zāihài)的成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之微专题--农业覆盖
6.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
√了( )
A.降水 B.热量
C.光照
D.土壤
√ 7.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每年开始覆膜的最佳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
①土壤及时增施长效有机肥料
√ C.减少农药、粉尘污染 D.减少水果营养流失
10.水果套袋比较明显的问题是( )
√A.套袋束缚水果大小发育
B.套袋可能减少阳光照射,甜度下降 C.套袋增加水果重量,生长挂树上容易掉 D.套袋会阻隔水果呼吸作用,个头较小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砂糖橘的最大产地,广西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砂糖橘的 生长,尤其在桂林、梧州、贺州和百色等地区,砂糖橘的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 化产业。砂糖橘皮薄肉嫩汁多,味道清甜,风味浓郁,在春节前后错峰上市。 近年来,为了保证水果质量和农户收益,在砂糖橘临近采摘上市前,当地大力 推广在树冠覆膜技术(树冠上方覆盖塑料薄膜,如图所示)。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树冠覆膜技术的保温原理。 (2)分析树冠覆膜技术对砂糖橘生产会产生哪些效益。
不同薄膜作用
(1)无色透明地膜 广泛用于春季增温和蓄水保墒,此外,还可提高土壤 微生物活性,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作用。 (2)黑色地膜 黑色地膜用于除草降温,还可用于瓜菜的软化栽培。黑色 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湿度高,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故增 温作用不如透明膜,白天还有降温作用。由于它不透光,因而除草效果显 著,能有效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抑制杂草的生长。地面覆盖可明显降 低地温、抑制杂草、保持土壤湿度。 (3)银灰色地膜 银灰色地膜覆盖有驱蚜防毒保墒,还有除草作用。这种 地膜具降温、保湿、驱避蚜虫的作用,能增加地面反射光,有利于果实着 色。适用于夏秋季蔬菜、瓜类、烟草的防治病虫及抗热栽培。
高二地理必修二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 人教版
高二地理必修二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 人教版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考点搜索】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
【教材分析】土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我国的中、低产田的比例高达71℅,因此,中、低产田的改造是国土整治的一项相当重要的任务。
教材选取黄淮海平原作为典型案例,首先说明了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和地形;然后,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地形,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了黄淮海平原有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最后,教材从分析中、低产田的限制性因素人手,简单介绍了中、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图6.1 “黄淮海平原地形图”读图时,首先要看图例,找出黄淮海平原的位置和范围,然后,通过读图例中的“等高线高程”说出黄淮海平原的地形、地势特点。
【学习策略】1、 综合思维:要从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综合分析黄淮海平原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
2、 联系实际:对我省徐淮黄泛平原的旱作土、里下河平原的沼泽土、滨海平原的盐土的成因作出综合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 一、辽阔的冲积平原1、 范围: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两个空格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冲积平原大 陆性 季风 气候黄河下游、五省二低平和缓、岗洼相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春旱多风沙 气温年较差降水集中变不 合 理 开 垦不 合 理 灌范围地势结构人类活动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自古有“中原”之称。
2、地形组成及特点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积而成的典型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
由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三部分组成。
组成位置地势组成物质和主要特征缓斜平原山麓海滨高低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冲积低平原由各河冲积物组成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滨海平原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缓斜平原即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水流自山地沟谷流至山麓出口处,因流速急剧降低,所携带的泥沙和碎屑物质堆积而成的,冲积扇地势由扇顶向扇缘倾斜,颗粒由粗到细。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淮河流域图(下图)。
(1)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材料二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2000—2009年气温、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该时间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材料三 21世纪初,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不断改善投资的硬环境(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策、文化、制度等),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从而吸引了苏州市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大量迁入。
下面是苏州和宿迁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如表:苏州、宿迁产业结构和平均工资水平比较表表表(3)据材料一、三,分析宿迁吸引苏州企业迁入的原因,并简述企业的迁入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
(12分)【答案】(1)(8分)①降水丰富,集中夏季(2分);②支流众多,汇水量大(2分);③流经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2分);④缺少夭然入海河道(2分)。
(2)(12分)气候变化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必须一一对应。
每点4分(气候变化2 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分),任答3点给12分。
②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工资水平低(2分);③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培训,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2分)。
因此吸引了苏州劳动力和原料导向型企业的迁入。
对宿迁市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笫二产业的转变;②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③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收入水平);④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⑤企业的迁入也导致工业“三废”排放大量增加,加重的环境污染。
(共5点,任答3点给6分)【解析】(1)河流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水量来源、水系特征等方面分析,这又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密切相关。
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集中夏季,从图中可以看出淮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缺少夭然入海河道,下游排水不畅。
2011届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复习2
2011届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复习2农业资源优势问题自然条件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受寒潮、低温、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影响生物资源丰富多样,生长速度快,产品产出能力强,茶叶、竹子、油菜等是典型的亚热带经济作物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发挥潜力,经济效益低土地和土壤资源山地丘陵比例大,垂直分异明显,类型多样,为立体布局提供了条件植被破坏后,山上易发生水土流失,山下水冲沙积,旱涝无度;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黏重水资源水资源较丰富,有利于建水电站和农业灌溉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总体评价各种资源类型多样,是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但易造成水土流失人文条件劳动力丰富且廉价,靠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海港、交通方便、市场广阔特别提醒南方低山丘陵区仅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并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全部地区。
要除去其间面积较大的平原和高山,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组成部分等。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利条利: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热量条件优越,雨热同期;②灌溉水源充足;③山麓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不利条件:①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洪涝灾害;②夏季伏旱,易造成减产;③春季降水较多,易造成低温;④寒潮台风可能影响该地区;⑤土壤酸性强;⑥地形以山地以丘陵为主,河流众多,易发生水土流失。
(2)依靠植物秸秆作为燃料,不足之处是:①能源利用效率低,有的地区由于缺柴滥伐树木,滥垦草皮,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②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③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自然条件地形山环水绕,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广,适合机械化作业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土壤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资源林地面积广,森林资源蕴藏量大,林业发展潜力大;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交通联系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必不可缺的条件开发历史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2.东北地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林业开发中的问题(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特别提醒(1)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的措施为:①加强对沟壑,坡面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增施有机肥料,实施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堤高土壤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针对练习十八:三类农业区的治理
第三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三类农业区的治理第1课时农业低产区的治理考点一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强化专练1.造成黄淮海平原春旱严重的原因是()①春季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③多风沙天气④春季农业用水量大⑤灌溉方法和灌溉系统不合理⑥地表径流汇集入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⑥D.③⑤⑥答案 B考点二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强化专练2.读“华北平原地区气候—地下水埋深影响系统水盐垂直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6月份,月干燥度过程线、潜水位过程线及积盐(脱盐)线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2)7~8月份,潜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3)地表积盐与干燥度、潜水水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此图原理除适用华北平原外,对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有极大的指导性,如宁夏平原。
应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同步下降(或趋势一致,成正比,平行均可)(2)进入(3)读图可知,地表积盐与干燥度大致平行,因干燥主要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在非雨季,地表积盐度与地下水位基本平行,进入雨季后,由于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补给,淋盐明显,则成反比。
(4)合理灌溉,排灌结合,杜绝漫灌、浸灌,可以人工调控水盐运动命题视角黄淮海平原中低中产田的分布和整治【例】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填空:图中A是水利枢纽。
B区域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影响C所在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是。
(2)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
答案(1)小浪底花生旱涝、盐碱、风沙危害(2)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变式演练下图为某地农业模式,回答问题。
(1)从空间布局形式上看,这种农业为;从物质和能量运动过程看,这种农业是;这种农业还是治理的重要模式,在地区分布较广。
(2)图中的水体部分为,主要养殖和;陆地部分为,主要发展业;该系统被称为系统。
(3)我国与此模式类似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有(地区)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名师解析)14-3:三类农业区域的开发与治理
第十四章第三节读图,完成1~2题。
1.能正确反映华北地区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的曲线是() A.甲曲线B.乙曲线C.丙曲线D.丁曲线2.该地地下水位最低值形成的原因是() A.工业用水量大B.农业生产用水量大C.沙性土壤,渗漏严重D.伏旱严重,降水少【解析】本题组考查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以及对土壤含盐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理解,同时考查了华北平原地下水变化原因,是一组难度中等的典型能力型试题。
华北平原土壤水盐运动规律是: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据此可判断图中乙曲线与之相符;地下水位深说明用水量大或地表干旱,而华北无伏旱现象,所以可能是6月农业用水量大所致。
【答案】 1.B 2.B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
分析表中信息,回答33.该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松嫩平原B.黄淮海平原C.鄱阳湖平原D.准噶尔盆地的绿洲4.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B.地形、水源C.旱涝、盐碱D.光照、风沙【解析】该地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作物,分别是玉米和小麦(冬小麦),依据选项可判断是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案】 3.B 4.C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
多年来定西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
读图回答5~6题。
5.该治理开发模式为() A.鱼塘—台田模式B.立体农业模式C.基塘生产模式D.小流域综合6.该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森林减少【解析】图中关键信息有:筑坝蓄水、缓坡修筑梯田、陡坡植树造林和退耕还草,结合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固沟(打坝建库)、护坡,可判断答案。
【答案】 5.D 6.A(2009·宁夏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4-2三类灾害的综合治理
• 例如,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其 影响有: • (1)积极的影响
• ①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 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利用效益。②利 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 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 少排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 污染;废气的少排放,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
•
材料二 长江流域示意图
• (1)从图中信息来看,三峡工程的作用有 ________和________。 • (2)三峡电站作为将来全国电网和主导电 站,主要向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经济地 带供电,电力市场广阔。 • (3)荆江河段河道弯曲的原因是什么?该 地区可采取哪些防洪措施? • (4)图中阴影地区属于________防护林体 系。该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什么?如何搞好生态建设? • (5)治理长江水患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二节 三类灾害的综合治理
高考考纲· 展示
考
纲
考
情
1.以我国区域地图或热点 1.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 时事材料为背景,考查 危害及治理。 各类灾害在我国的分布
2.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 、原因、危害及治理措
害及防治。
施。
3.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河 2.以长江三峡、小浪底水 流综合治理。 利工程为背景,考查流 域开发与治理。
要点聚焦· 导思
• 要点一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 和治理措施 •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 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 生产体系。 •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 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 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 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 技术是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八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考纲要求]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知识精讲]一、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以东北农林基地建设为例1.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1)区域概况东北区组成:黑吉辽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气候与主要农作物: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满足一年一熟,南部暖温带、种植冬小麦、棉花;中部中温带生长小麦、大豆、玉米、高梁、水稻、甜菜、亚麻、北部春小麦、大豆为主附:东北区温度带与作物类型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森林居三大林区之首。
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居全国之首附:东北区农林基地的地貌条件经济协作条件好、农业工业有良好基础,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土地资源优势——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最有利的条件耕地面积广大,占全国1/5,人均耕地很高的黑土、黑钙土耕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国土整治的一个方向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速以商品粮为重点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建设(3)森林资源优势全国最大林区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森林蓄积占全国的1/3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主要林木以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和以红松为代表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4)结论:东北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对建成全国性的大型农业、林业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东北作为全国农产品生产基地,首先是粮食基地。
(5)注意问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挥现有耕地和平潜力,提高单产,是今后实现粮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1)黑土的利用: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为了保证作物稳产高产,必须保持和不断提高黑土的肥力。
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注意土壤的培肥,主要是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沼泽的保护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沼泽是蓄水也、水源地,对于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栖息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3)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能够提供的商品粮化比重在全国最大。
中部松辽平原玉米产量大,已成为我国的玉米带。
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在继续发展种植业,不断提高种植业本身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多层次大幅度地升值。
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林业的现状与问题现状: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木才供应基地,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问题:采育失调。
采伐大于更高,资源减少、材质下降;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也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2)森林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具体措施是:坚持合理采伐。
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
按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积极营造人工林。
从长远看,营林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和平的根本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3)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关键在于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
是东北林业基地发展的重点,从事采集、养殖、载培森林中的动植物资源,是林区人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作蚕生产等途径,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二、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地貌取决定性影响(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具有春早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等特点。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加上和缓的地势,使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升刘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
此时,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
雨季洼地积水,形成洪涝灾害。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3)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耕地中存在一些限制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排水或灌水条件很差的低洼或山坡地,容易遭受涝灾和旱灾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日益下降在风沙活动强烈的地区,土壤锓蚀和土壤沙化,导致土壤肥力不断降低由于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黄滩海平原提高农业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对黄淮海平原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1)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辛店洼为例特点:地势低平;渍涝严重;成土母持为黄河沉积物,土壤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治理: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优点: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2)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以北丘洼为例形成: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
旱季,土壤孔隙上升到地表。
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
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
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加强,土壤又开始了积盐过程。
因此,土壤中水盐运动,具有春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的特征。
(3)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主法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土体脱盐井灌井排: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咸水淡化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控制耕作层盐分含量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椿棉间作等巩固水盐调节效果三、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地方低山丘陵区为例1、山区农业资源开发的地理背景(1)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南方低山丘陵区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人口数量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人地关系出现了明显矛盾大量非耕地利用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不高,自然资源潜力没有充分发挥(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但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生物资源:口种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利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土地和土壤资源: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水土流失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红壤面积大,有机质少,酸性强,土持黏重,是南方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结论: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热等最难改造的生产条件并不存在根本缺陷,但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
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邻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一海港,有开发低山丘陵的人力和市场条件。
(3)生态建设任务繁重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乱砍滥伐森林。
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等,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其一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其二,这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地表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业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三,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①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综合开发有利于低山丘陵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②走立体农业之路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立体农业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的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
立体农业有利于减少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转移到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脆弱,立体农业可以多层次布局农、林、牧各业,改变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局面,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循局面。
千烟洲的立体农业:“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这种农业既可以促进中、远期才能受益的林果生产,又能带动当前即或受益的农、牧、渔业的发展,达到致富的目标。
③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通过鸭、野生猕猴桃、残次木材的加工,大大提高农民收(2)生态建设农村生活用能短缺是重要原因,封山育林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但是其真正实现,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使炉灶大大节约燃料。
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能力训练]1.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国家规定黄河流域每亩耕地补贴200公斤粮食,长江流域每亩耕地补贴300公斤粮食,这主要原因是()A.黄河流域以种小麦为主,价格较低B.长江流域以种水稻为主,价格较高C.黄河流域以种小麦为主,产量较低D.长江流域以种水稻为主,产量较高2.下列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B.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部实行还林还草C.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D.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所须费用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3.下列生态问题的产生与破坏植被无关的是()A.某地区地下水受到污染B.某河近年来含沙量增长C.某山区地下水位持续降低D.某地区气温年较差增大4.下列农作物中,在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有大面积分布的是:()A.棉花、甜菜B.水稻、油菜C.小麦、甘蔗D.桑蚕、花生5.我国耕地东多西少,草原西多东少,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A.开发历史长短不同B.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不同C.各地生产方式不同D.各地生产习惯不同6.关于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类型较为单一,生物品种多样B.光热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一般没有气象灾害发生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D.水系发育好,地表侵蚀切割强烈7.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主要得益于:()A.纬度位置B.地面状况C.大气环流D.人类的活动8.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分析并回答:()图2 我国部分牲畜优良品种分布图图1 我国几条重要地理界线图(1)据图中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着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并阐述划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