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含钾蒸发岩系沉积机制及保存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天然气地质学收稿日期:2009202224;修回日期:20092042201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题项目(编号:2008ZX0500820032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6CB202305)联合资助.第一作者E 2m ail :jashi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研究史基安1,邵 毅1,2,张顺存1,2,付翠琴3,白海峰4,马占龙4,吴志雄1,2(1.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胜利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51;4.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16)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以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的层位赋存有相当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马家沟组在鄂尔多斯盆地有广泛分布,其中马一段、马三段、马五段以白云岩、硬石膏岩和盐岩为主,夹少量石灰岩;马二段、马四段、马六段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运用沉积学与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马家沟组的沉积环境,认为:马一段、马三段和马五段沉积时期气候干热,海平面下降,盆地东部龙探1井区一带主要为台地蒸发岩相沉积,发育了膏盐岩和盐岩沉积,其周边则发育了一套白云岩夹薄层硬石膏岩的含膏云坪相沉积,在盆地东部周边地区主要沉积了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细晶白云岩的云灰坪和局限海相沉积。
马二段和马四段沉积期气候湿热,海平面上升,研究区主要发育了石灰岩夹少量白云岩的开阔海相沉积,周缘地区发育了白云岩和灰岩互层的云灰坪或白云岩为主的局限海相沉积。
并建立了马家沟组的沉积模式,绘制了马家沟组各个岩性段的岩相古地理平面图。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沉积环境;沉积模式;岩相古地理中图分类号:TE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926(2009)03203162091 概述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基地之一[1],该盆地中一系列奥陶系大气田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尤其以下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的层位赋存有相当丰富的油气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评价戚家振;过敏;李永双【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具有良好的排烃能力.马1段,马3段以及马5段具有膏岩,盐岩沉积分布,盆地东部受到马五段厚层状膏盐层的阻隔,导致来自碳酸盐烃源岩的气源在盐下形成自生自储的碳酸盐岩气藏.奥陶系发育了三类碳酸盐岩储层,第一种组合是风化壳溶孔型储层,第二种是中、下组合白云岩晶间孔储层,第三种是盆地南部台缘礁滩相带储层.研究区源储配置良好,易形成大面积气藏,烃源岩和储层是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南缘研究区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是今后勘探研究的重点.【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5(034)003【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马家沟组;碳酸盐烃源岩;储层;资源评价【作者】戚家振;过敏;李永双【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位于陕北坳陷内,可分为下马家沟组和上马家沟组(包括峰峰组)。
早奥陶世马家沟组沉积期开始出现海进和海退,这导致了马家沟组底层呈现明显的旋回性沉积特征[1],因此前人将其划分了6个层段(O1m1~O1m6)。
下马家沟组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除开乌兰格尔凸起以外,都有不同厚度的沉积。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下部岩性为灰色和黄灰色的薄层状粉晶白云岩,泥晶白云岩。
在底部夹数层砾岩。
上部是深灰色白云岩并且夹带石灰岩。
南部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0 m,位于盆地西部的下马家沟底部,从北到南超覆缺失,厚度逐渐变小。
南缘地区的下奥陶统上部厚度达到552 m~744 m,可划分为上马家沟组,峰峰组和石马坪组。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的东部即靖边气田的东部下奥陶统马5段的高盐洼地厚层膏盐下勘探取得了新的进展,镇川1井,龙探1井,铺2井和榆9井等都产出一些低产气流,并且是异常高压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层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层分布规律周进高;张帆;郭庆新;邓红婴;辛勇光【摘要】依据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古地理背景、古水动力以及古气候条件,结合单井沉积相分析建立了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相模式,该模式分三个阶段即与海侵期相对应的以灰岩沉积为主的障壁潟湖沉积阶段(阶段Ⅰ)、与海退相对应的以灰岩夹蒸发岩沉积为主的障壁咸化潟湖沉积阶段(阶段Ⅱ)和与低海平面期对应的以膏岩盐沉积为主的障壁膏盐湖沉积阶段(阶段Ⅲ).文章进一步分析并总结了在上述模式下各阶段储层的发育规律,认为阶段Ⅰ中的障壁滩相和阶段Ⅱ中的障壁滩及潟湖边缘坪有利于储层的发育,并指出了马家沟组储层主要为岩溶型储层,分布于马一、马三和马五的顶部.【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1(029)001【总页数】8页(P64-71)【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相模式;储层预测【作者】周进高;张帆;郭庆新;邓红婴;辛勇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3;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由“三云三灰”六段组成,马一、三、五段为白云岩、膏盐和石盐组成的蒸发岩系,马二、四、六段为灰岩夹白云岩的碳酸盐岩序列,在纵向上构成蒸发岩与碳酸盐岩间互的旋回性沉积[1,2]。
对于马家沟组沉积模式,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有冯增昭等提出的潮坪膏盐湖说[3,4]、吕炳全等的蒸发边缘海说[5]、刘群等的蒸发台地说[6]以及侯方浩等提出的蒸发陆架盆地说[7]等等,上述学说分歧的焦点是对马家沟组蒸发岩的成因认识不同,即到底是水上成因还是水下成因?2000年以来,笔者通过盆地东南缘地表露头及盆内大量钻井岩芯观察发现马家沟组蒸发岩中既有较深水沉积特点也包含浅水成因标志,它实际上是由多个深水-浅水蒸发岩沉积小旋回叠置组成,因此用单一的深水或浅水模式都难以合理解释。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古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方继瑶;陈洪德;史云鹤;李磊;邓翔;苏中堂【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具备良好勘探潜力,研究其储层主控因素及形成机理对黄龙气田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岩芯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地球化学测试分析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资料,研究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古岩溶储层基础特征、储层主控因素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含膏粉晶云岩、粉晶砂屑云岩及粉—细晶云岩;石膏铸模孔、晶间孔(溶孔)、溶孔及溶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孔隙度以0.1%~5.0%为主,渗透率以(0.002~0.100)×10-3μm2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特点;有利储层分布受多种地质作用共同影响,含硬石膏结核云坪、白云岩坪及颗粒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储层平面分布受控于古岩溶地貌,而垂向分布受控于岩溶旋回,有利储层分布于表生期岩溶垂直渗流带,晚成岩期次生灰化及3期不同组合类型充填作用使有效孔隙锐减,是该区储层物性较差的直接原因.%The Yichuan-Huanglong area in Ordos Basin has favorable prospect for explor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Huanglong gasfield to study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forming mechanism of reservoir.Based on the core observation, casting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 cathodoluminescence (CL) and geochemical test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forming mechanism of palaeokarst reservoirs of Majiagou Formation in Yichuan-Huanglong area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der crystal gypsodolomite, powder crystal doloarenite and powder-aplitic crystal dolomite mainlydevelop in the area;the gypsum mold pore, intergranular hole, solution pore and solution fissur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eservoir spaces;the reservoir porosity is mainly from 0.1%to 5.0%, and the permeability is mainly from 0.002×10-3μm2 to0.100×10-3μm2, with low to extra-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 distribution of favorable reservoirs is affected by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the anhydrite-bearing concretion dolomite flat, dolomite flat and grain bank microfacies are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reservoir, the plan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is controlled by the palaeokarst geomorpholog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karst cycle, the favorable reservoirs distribute in the vertical permeating belt of the supergene, and the effective porosity is reduced by the dedolomitization in the later stage of diagenesis and three stag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illing, which are the direct factor of poor physical property of reservoir in the area.【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13页(P83-95)【关键词】古岩溶;储层;主控因素;岩溶地貌;多期充填;次生灰化;形成机理;鄂尔多斯盆地【作者】方继瑶;陈洪德;史云鹤;李磊;邓翔;苏中堂【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59;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9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59;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18;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9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TE122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赋存丰富的油气资源[1-4],主要为古岩溶储层气藏。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沉积模式探讨

文献标识码 : A
鄂 尔 多 斯盆地东部地 区早奥 陶世 马家 沟 期 沉积 模 式探 讨
黄丽梅 , 黄正良 刘燕 李建明 , ,
(.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 4 2 ;. 3 0 32中国石油长庆 油田分公 司勘探开发研 究院, 陕西 3低渗透油气 田勘探开发国家X程 实验 室, . - 陕西 西安 7 0 1 ) 10 8
海 平 面 时 期 和 高 海 平 面 时 期 分 别 建立 鄂 尔 多斯 盆 地 东部 早 奥 陶 世 马 家 沟 期 沉 积 模 式 .
关键词 : 鄂尔 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沉积环境; 沉积模式
鄂 尔 多斯 盆地 东部 地 区位 于 华北 地 台西部 , 在早
奥 陶世 马家 沟期 发生 3次 明显海 进一 退【. 海 l由于 研 究 J 区 内勘探 程度 较低 , 成 目前 沉 积模 式存 在 争议 . 】 造 李 振 宏 等 认 为, 进 期 发 育 “ 灰岩 盆 地 一 缘 石 灰岩 海 石 盆 坪 ”, 全 为开 阔环境 【 ’ 史 基安等 认 为, 进 期为 开 完 I4 , 3; 海 阔 台地 与局 限 台地 并存 , 以整个 马家 沟 期为基 础 建 并 立 了沉 积 模 式 【 j 者 通 过 对 岩 心 和 岩 石 薄 片 的 系 5. ,笔 6
2 沉积相类型及岩相古地理特 征
. 区零星 分 布外 , 它地 层分 布稳 定 ( 1, 其 表 ) 厚度 变 化较 21 微量 元素 分析 不 同沉积 环 境 中, 由于与 原始沉 积物 接触 流体 成 大, 总体具 中心 厚 、周缘 薄特 点.
项 目资 助: 国家 重大专 项 “ 型油气 田及 煤 层气开 发 ”(08 X 50 ) 助 大 2 0Z 00 4资 收稿 日J] 0 1 6 1 ; 订 日期:0 10 —8作 者 E ma :m@y l te . u l  ̄: 1 - —3修 2 0 2 1-7 1 ; ・ il lj a g ae .l l z d e 第一 作 者简介 : 李建  ̄(92) 湖南 汨罗人 , , 8 年 毕 业于 中南工 业大 学, 要从 事沉积 学 与储层 地质 方 向科研 及教 学工 作 f 16一 男, ] , 教授 1 2 9 主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马家沟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马家沟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王琳霖;浮昀;方诗杰【摘要】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奥陶系马家沟组的岩石类型和原生沉积物的主、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马家沟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马家沟组主要岩石类型为碳酸盐岩和蒸发岩,主量元素中CaO和MgO含量较高且变化大,SiO2、Al2 O3、Fe2 O3、K2 O和Ti2 O等主要代表陆源组分氧化物的含量较低,反映马家沟组沉积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小,为正常的海相沉积.微量元素中Sr、U的平均含量相对上地壳略富集,Ba、Rb、Zn、Cr等平均含量相对上地壳亏损,指示奥陶纪时期研究区远离陆源碎屑.MgO/CaO、Rb/Sr、Sr/Cu和Sr/Ba等比值综合指示,马家沟组整体沉积时期研究区为咸水介质的沉积环境,主要为干热气候背景下的海相沉积且存在干湿交替的气候演化,在马二段、马四段和马五段沉积的中晚阶段,经历了短暂的干热气候向相对湿润气候转换.【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7页(P519-525)【关键词】马家沟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古气候;奥陶纪;鄂尔多斯盆地【作者】王琳霖;浮昀;方诗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西安 7100183;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1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和含盐盆地。
近年来,随着油气和钾盐等多矿种综合勘查工作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持续推进,寻找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气藏和海相钾盐已经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工作。
多年来,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开展了丰富的工作[1-3]。
已有的研究证明,广大古陆内形成的巨量蒸发岩普遍与地质历史中干旱的气候有关,湿热气候及其与干旱气候频繁的转换不利于钾盐的形成[4]。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成藏地质条件

O r d o v i c i a n i n J i n b i a n g a s i f e l d . A s y s t e ma t i c s t u d y h a d b e e n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ti t i o n s f o r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
Ab s t r a c t : T h e d o l o mi t e r e s e r v o i r s i n m i d d l e r e s e vo r i r — s o u r c e r o c k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t h e O r d o v i c i a n Ma j i a g o u F o r ma t i o n o n
沉积背景 , 水动力条件强 , 滩相沉积发育 , 在隆起 周边 形成 自形程度 高的粗粉 晶 一细 晶结构 的 晶粒状 白云岩 储层 , 具 有 晶粒均 一 、 连
通 性 好 且 发 育 白云 石 晶 间孔 等 特 征 ; 受加里东末期构造抬升运动影响 , 古 隆起 东 侧 奥 陶 系 顶 部 剥 露 为 中组 合 地 层 , 与 上 覆 上 古 生 界 煤 系烃 源 岩 直 接 接 触 , 形 成 了 良好 的源 、 储配置关 系; 受 上 倾 方 向岩 相 变 化 控 制 , 在 空 间 上 中组 合 滩 相 白云 岩 逐 渐相 变 为 泥 晶灰 岩 , 形成分布不连续 、 局 部 富 集 的 岩 性 圈 闭。 关键词 : 成藏条件 ; 中 组合 ; 马家沟组 ; 奥 陶系; 古隆起 ; 鄂 尔 多斯 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戚家振;过敏【摘要】The Lower Paleozoic Erathem in the Ordos Basin has various gas reservoirs,including weathering crust gas reservoir in upper assemblage and dolomite intercrystalline pore gas reservoir in middle assemblage,with favora-ble exploration perspective. However,there is less cognition on reservoir development,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law in the study area in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On the basis ofpredecessors'research results, combining available analysis of exploration result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law,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mode were dominantly analyzed. The study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study area is the favorable"source-reservoir"conducting system and reservoirs. The major developed reservoirs are the weathering crust dissolved pore reservoirs in Mawu13 and Mawu41,and the dolomite intercrystalline pore reservoirs inMawu5,Mawu7 and Mawu9 sub-members.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reservoirs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oil and gas reservoirs. 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is area was firstly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edicting favorable regions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in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utur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藏类型多样,发育有上组合风化壳型气藏和中组合白云岩晶间孔型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是对于盆地东北部研究区的储层发育和油气运移聚集成藏规律认识较少.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已有勘探成果成藏规律分析,着重分析其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成藏主控因素为良好的"源—储"输导体系和储层,储层发育主要为马五13和马五41风化壳溶孔型储层以及马五5、马五7、马五9亚段白云岩晶间孔型储层;不同类型储层的发育分布控制着不同油气藏的形成.首次系统分析了该区域的成藏主控因素.该研究对于预测东北部研究区天然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域作进一步理论指导,为今后该区域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撑.【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7(024)004【总页数】6页(P54-59)【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储层;成藏主控因素;有利区预测【作者】戚家振;过敏【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上海200120;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沉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1-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储层特征及成藏演化

第19卷第期2014年10月海相油气地质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集体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
建立了马家沟组中组合气藏演化模式:加里东运动末期的岩溶作用改善了中组合白云岩的储层物性;海西运动中期,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覆盖在中组合白云岩储集体之上,两者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侏罗纪末期至早白垩世,上古生界烃源岩到达生排烃高峰期,中组合形成了广泛的上生下储式气藏;早白垩世以后,构造调整导致先存天然气藏调整,在有侧向遮挡的部位形成了现今的气藏。
预测了古隆起东侧中组合有利区,岩性圈闭是重点勘探目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储层特征;油气成藏中图分类号:TE122.3+1文献标识码:A沉积窑储层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储层特征及成藏演化文章编号:1672-9854(2014)-04-0038-07DOI :10.3969/j.issn.1672-9854.2014.04.006吴东旭:1984年生,工程师,201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主要从事沉积储层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讯地址:310023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路920号;E-mail :wudx_hz@收稿日期:2013-06-18;改回日期:2014-04-28吴东旭1,吴兴宁1,曹荣荣2,3,于洲1(1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3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1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层位集中于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家沟组储气层一般划分为上、中、下含气组合[1-4],其中,马五1—马五4亚段为上组合,以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古地貌型地层圈闭为主;马五5—马五10亚段为中组合,以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岩性圈闭为主;马四段—马一段为下组合,以晶间孔型白云岩储层为主,圈闭条件与中组合近似。
继1998年在上组合中发现靖边气田之后,2009—2010年在苏203区块、苏322区块(图1)的中组合中也获得了突破,展示了较大的勘探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盐下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盐下沉积相特征及相模式在近年来中组合勘探研究的启示下,我们认识到膏盐岩下白云岩储层具有较好的烃源条件。
因此,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盐下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测试分析等技术手段,系统的研究了研究区内的沉积相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研究认为:研究区马家沟组盐下主要发育了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两种沉积相,包括潮坪、点滩等4个亚相以及潮上泥云坪、潮上云坪等12个沉积微相。
结合研究区情况和参考邻区的沉积模式,得出结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盐下地区为潮上云坪-潮间灰云坪-膏盐湖(泻湖)的变迁模式。
标签:鄂尔多斯;盐下;台地;沉积相前言相对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勘探程度而言,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最为薄弱。
近期在中组合勘探研究的启示下,提出膏盐岩下上古煤系烃源侧向供烃成藏新认识:加里东风化壳期,奥陶系地层自东向西依次剥露,中央古隆起及其东侧邻近地区,膏盐下白云岩储层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直接接触,形成南北向带状展布的供烃窗口,供烃面积大、范围广,形成利于规模运聚的源储配置关系[1]。
在这一新的理论认识下,文章对其中之一的勘探目标-东部坳陷下的盐下储集体进行研究,详细分析其储层的沉积相,希望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1 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在晚元古带-早古生代早期沉积了一套厚层的碳酸盐岩[1]。
文章的研究区位于盆地东部为华北海域,区内普遍缺失中、上奥陶系沉积[2],后受到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东边的大部分地区缺失了马家沟组六段的地层,顶部均为马五段白云岩。
在地理位置上盐下地区位于盆地东部,主要是米脂、绥德、延安一带,在区域上地跨伊陕斜坡、晋西挠褶带,行政区域上地跨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从区域地质概况及研究区内的沉积相标志来分析,研究区内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两种沉积相。
经过对研究区岩芯的观察,结合区域沉积背景的特点,进一步划分了潮坪、点滩等4个亚相以及潮上泥云坪、潮上云坪等12个沉积微相(表1)。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详解

—2004地质讲义—张志民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地层的岩性组合规律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吕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等主要地壳运动,沉积岩地层的地质时代虽然大体相同,但因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各套地层分区块在沉积物源,沉积环境,沉积厚度、剥蚀程度,成岩后生变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各地层在横向上岩性必然有所不同,甚至标志层也有变异。
这里所叙述到的地层岩性,只是近年钻井勘探中带有共性的岩性组合规律,重点是剖析含油、气层,从沉积学理论上进行探讨。
而在实际录井中应根据区块不同,具体地层具体分析、切忌生搬硬套,以免贻误认识地层的真实面目。
安定组(J2a)安定组在盆地内所钻探井一般没有取心,该组地层岩石也没有做过镜下微观鉴定,但在随钻录井中,以安定组顶界泥灰岩作为划分下部地层的标志层。
该泥灰岩层位于安定组顶界,录井为一套厚约2~15米的青灰色、灰黄色泥灰岩,夹少量膏质团块,岩屑滴冷盐酸(5%)反应冒泡强烈,电测曲线上以低伽玛、低声速、高电阻为特征,该层分布广且稳定,是盆地中生界地层对比及油层卡层主要的标志层,一般用它来卡取延9、延10油层及正确划分安定、直罗、延安组地层,并初步确定长6油组顶界。
直罗组 (J2z)直罗组在盆地内分布稳定,厚度一般250~300米,最薄一般180~200米。
其岩性特征为一套绿灰色泥岩、粉砂岩夹绿灰、灰白色砂岩、砂质泥岩,底部为含砾砂岩。
细~粗粒长石砂岩。
主要碎屑成分石英与长石的含量比较接近,普遍含有云母、绿泥石碎屑及黄铁矿颗粒。
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质及粘土,部分地区混有其他碳酸盐矿物,常见有自生黄铁矿质结核交代颗粒或充填颗粒裂纹。
重砂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一般呈不规则他形晶颗粒状,部分结晶较好,呈五角十二面体或立方体。
直罗组底砂岩,一般厚度在20~30米之间,测井曲线为大段低伽玛、负自然电位异常,录井中为厚层浅灰黄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成分石英约为80%,长石15%左右,含少量暗色矿物及云母碎片,泥质胶结,较疏松,钻屑一般呈散砂状,钻时较低,特征明显。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马五储层特征

隙极 为罕见 , 隙多为成 岩 过程 中形成 的次生 空 隙。 空 次 生 空 隙形 成 主 要 跟 岩 石 结 构 、 积 构 造 、 造 应 沉 构 力 、 地貌 等 因素有 关 。 古 1 晶 间空 隙及 晶间溶 孔 ) 晶间空 隙形成 于 基质 泥 晶 白云 岩 的重结 晶以及
2 岩 石学特征
碳 酸盐 岩 的 矿 物 主要 由方 解 石 、 白云 石 、 特 凌
幅度较 小 的鼻 隆构 造 , 油 气 富集 具 有 一 定 的控 制 对 作 用 … 。研究 区北起 延 安 、 抵 宜君 、 至永 宁 、 南 西 东
达宜川 , 面积约 3×1 k 0 m。
矿 、 镁矿 等碳 酸盐 岩矿 物 组成 , 菱 常含 有一些 非 碳 酸
遭受 到不 同程 度 的剥 蚀 。依 据 古 生 物 特 征 、 积 旋 沉
回及 区域 性标 将 奥 陶系 马家 沟组分 为 5个地 层 岩性 段, 自下 而上 为 马一 至 马 五段 。富 县地 区位 于鄂 尔 多斯 盆地 东南 部 , 构造 上 属于 二级 单元 陕北 斜坡 , 该
台地 亚相 。沉 积 微 相 主 要 有 泻 湖 、 坪 浅 滩 , 云 潮 泥 坪 、 膏 云坪 、 云坪 等 。岩石类 型 主要 为溶 塌角 砾 泥 膏
征 、 隙类 型和 孔 隙结 构特征 。 同时对储层 特征 的影 响 因素 即沉 积 作 用 、 岩溶 作 用 、 岩作 用等 孔 古 成
进行 了探 讨 。
关 键词 : 尔多斯 盆 地 ; 家沟组 ; 层 特征 ; 层 影响 因素 鄂 马 储 储
中图分 类号 : E 2 T l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46 2 2 1 ) 30 9 -4 10 -0 X( 0 0 -0 20 1
《2024年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受石炭系充填影响的研究》范文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受石炭系充填影响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沉积历史悠久,地质构造复杂。
马家沟组作为该盆地内的重要烃源岩层位,其地质特征及与周边地层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受石炭系充填影响的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区域概况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面积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马家沟组作为盆地的关键烃源岩层位,其沉积环境及岩性特征对油气的生成和保存具有重要影响。
石炭系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另一重要地层,其充填作用可能对马家沟组烃源岩产生影响。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资料、岩心样品、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等,了解马家沟组和石炭系的沉积环境、岩性特征和空间分布。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地球化学方法分析马家沟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和成熟度等指标。
四、石炭系充填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的影响(一)充填作用对烃源岩保存条件的影响石炭系的充填作用可能改变了马家沟组烃源岩的保存条件。
充填物的性质、厚度和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到烃源岩的封盖能力和保存条件。
若充填物为致密且具有良好封盖能力的岩层,则有利于油气的保存;反之,若充填物疏松或具有渗透性,则可能导致油气散失。
(二)充填作用对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丰度的影响石炭系的充填作用可能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和丰度产生影响。
一方面,充填物的性质可能改变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从而影响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另一方面,充填作用可能掩盖了部分烃源岩的原始信息,导致分析结果存在偏差。
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充填作用的影响。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与石炭系充填关系的研究,我们发现:1. 石炭系的充填作用对马家沟组烃源岩的保存条件具有重要影响。
当充填物为致密岩层时,有助于油气的保存;反之,疏松或具有渗透性的充填物可能导致油气散失。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马五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马家沟组马五储层特征何丹;潘天凑;赵淑平【摘要】采用了薄片孔隙描述、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毛管压力曲线等基本方法,研究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
同时对储层特征的影响因素即沉积作用、古岩溶作用、成岩作用等进行了探讨。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sedimentology,reservoir geology,the data of 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conventional and casting thin section)and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we have studied on the petrologic character,pore structure,porosity type of Ma 5 section in detaily;and discusse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edimentation,karstification,and diageneses.【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5页(P92-95,100)【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储层特征;储层影响因素【作者】何丹;潘天凑;赵淑平【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鄂尔多斯对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一套碳酸盐岩为主夹蒸发岩的地层,该组沉积后晚加里东运动使盆地抬升为陆,直至晚石炭世又接受沉积,其顶部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
依据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及区域性标将奥陶系马家沟组分为5个地层岩性段,自下而上为马一至马五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层系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对源-储的控制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蒸发岩层系层序地层模式及其对源-储的控制作用张涛;张亚雄;金晓辉;周雁;张军涛;谷宁;张威;王濡岳;鲁锴【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23(44)1【摘要】在充分调研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Vail经典层序地层理论,综合考虑碳酸盐岩-蒸发岩沉积学原理、台地形态、盆内和古隆起边缘岩性组合特征等,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蒸发岩主要赋存于层序下部、浅水碳酸盐岩赋存于层序上部的层序地层划分模式,据此将马家沟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
三级层序界面分别位于马(马家沟组)一段、马三段、马五^(10)亚段、马五^(6)亚段和马五4亚段底部,马家沟组底部和顶部为区域不整合面。
在三级层序低位域的时限内,蒸发岩和碳酸盐岩在时空上呈指状交叉,蒸发岩沉积的次数与相邻碳酸盐岩地层中无沉积或间断(不整合)的次数相关,这种四级-五级的沉积间断面是层间溶蚀发育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决定了蒸发岩间烃源岩的发育位置。
处于低位域的马一段、马三段、马五^(6)亚段3套蒸发岩层系发育潜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环盐湖外围洼地及盆地中心斜坡区,具有层薄、累计厚度大的特征。
沉积相与多级次层序界面控制储层的发育,主要形成了2类储层:(1)滩相白云岩孔隙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三级-四级层序高位体系域中、上部,沉积间断面与滩相叠加区为孔隙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层位;(2)含膏云岩中膏模溶孔型储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的次级海侵期,古隆起边缘区潮坪相带是膏模孔溶蚀型储层发育层位。
【总页数】15页(P110-124)【作者】张涛;张亚雄;金晓辉;周雁;张军涛;谷宁;张威;王濡岳;鲁锴【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致密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与天然气勘探潜力——以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2.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层序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3.碳酸盐岩孔洞型储层分层次储集空间表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7为例4.古地理格局对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分异的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亚段为例5.碳酸盐岩-膏盐岩高频沉积旋回组合生-储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成藏地质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成藏地质条件时保宏;刘亚楠;武春英;黄正良;任军峰【摘要】The dolomite reservoirs in middle reservoir-source rock combination of the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on the east side of paleo-uplift in Ordos Basin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s at the top of the Ordovician in Jinbian gas field .A systematic study had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se dolomite reservoirs in respect of source rocks ,reservoirs,sedimentation based on results of reservoir lithology characterization and fluid inclusion testing as well as analysis of drilling data ,geochemical and testing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ddle reservoir-source rock combination of the Formation experienced strong hydrodynamics against a brief regression sedimentarysettings .Beach facies were well developed and formed dolomite reservoirs .The dolomite features in highly automorphic coarse powder and fine-crystal texture ,uniform grains ,excellent connectivity and well-de-veloped intercrystal pores .Affected by tectonic uplifting during the late Caledonian ,the top Ordovician at eastern side of the paleo-uplift were denuded and came into contact with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providing favorable source-reservoir combination .Controlled by lithofacies transformation at updip direction ,the dolomites of beach facies in the middle reser-voir-source rock combination of the Formation change gradually into micrite ,forming discontinuous lithological traps .%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发育白云岩储层,其特征明显有别于靖边气田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储层及成藏条件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储层及成藏条件分析
夏明军;郑聪斌;戴金星;邹才能;汪泽成;王兰萍
【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
【年(卷),期】2007(18)2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具有马五7、马五9、马四上、马二1和马二2等5个储集层,储层的孔隙度普遍较低,而渗透率相对较好。
根据盐下探井观察,盐间白云岩不仅有明显的烃类生成和聚集现象,而且在溶孔型储层中已见碳质沥青充填,并且生储盖配置良好,圈闭类型多样,具有形成盐间、盐下气藏的地质条件,是值得开拓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总页数】5页(P204-208)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盐下;储层;生烃;圈闭
【作者】夏明军;郑聪斌;戴金星;邹才能;汪泽成;王兰萍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及圈闭成藏特征分析 [J], 刘素彤
2.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储层预测 [J], 贾亚妮;李振宏;郑聪斌;王欣
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天然气成藏条件 [J], 苗忠英;陈践发;张晨;史基安;邵毅;战沙
4.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盐下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J], 付斯一; 张成弓; 陈洪德; 陈安清; 赵俊兴; 苏中堂; 杨帅; 王果; 密文天
5.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侧向供烃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J], 包洪平;黄正良;武春英;魏柳斌;任军峰;王前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储层特征及成藏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储层特征及成藏演化吴东旭;吴兴宁;曹荣荣;于洲【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4(19)4【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隆起东侧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集体以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建立了马家沟组中组合气藏演化模式:加里东运动末期的岩溶作用改善了中组合白云岩的储层物性;海西运动中期,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覆盖在中组合白云岩储集体之上,两者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侏罗纪末期至早白垩世,上古生界烃源岩到达生排烃高峰期,中组合形成了广泛的上生下储式气藏;早白垩世以后,构造调整导致先存天然气藏调整,在有侧向遮挡的部位形成了现今的气藏.预测了古隆起东侧中组合有利区,岩性圈闭是重点勘探目标.【总页数】7页(P38-44)【作者】吴东旭;吴兴宁;曹荣荣;于洲【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1【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沉积微相特征及演化 [J], 付斯一;陈洪德;苏中堂;周俊烈2.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西侧奥陶系烃源岩评价及成藏模式 [J], 肖晖;赵靖舟;熊涛;吴伟涛;米敬奎;刘素彤3.鄂尔多斯盆地古隆起东侧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成藏地质条件 [J], 时保宏;刘亚楠;武春英;黄正良;任军峰4.延安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上组合膏盐岩成盐沉积演化模式研究 [J], 吴海燕;梁婷;曹红霞;乔向阳;王凯;李克永;于珺;郭艳琴5.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奥陶系中组合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J], 李军;赵靖舟;王大兴;孙六一;任军峰;武春英;吴伟涛;赵子龙;曲付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含钾蒸发岩系沉积机制及保存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部,是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大地质区域的交界处。
该盆地大部分为盆山结合区,地质构造复杂,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含钾蒸发岩系被誉为中国含钾盆地四大蒸发岩系之一。
马家沟组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是盆地中一组重要的含钾蒸发岩系,该组岩石主要包含卤水石、明矾石和石膏等热水矿物。
据研究发现,马家沟组的沉积主要发生在中晚奥陶世至志留世间,在50万年到2000万年之间。
其沉积过程主要经历了海侵-蒸发-湖盆封闭-再次蒸发等四个阶段。
在海侵阶段,马家沟组形成于陡坡边缘等海上高能环境。
在高能环境的作用下,海水反复侵蚀着蒸发岩层,不断地进行深度差异的沉积。
此后,海水逐渐退去,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海水残余物,最终形成了蒸发矿物。
在蒸发阶段,盐水逐渐浓缩,形成了一层层不同类型的盐矿,在形成的过程中,氯离子是最容易被浓缩的离子,所以石膏和明矾石含氯量比较高,而卤水石则变成了一种含氯量很低的矿物。
在湖盆封闭阶段,湖泊的水位愈加低下,逐渐变得浅、小,对过长的时间,沉积而成的盐矿层会很容易被风化或水侵蚀而丧失殆尽。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湖泊进入了沉寂状态,在阳光、风力、水力等方面的侵蚀下,盐矿层逐渐变成了一种固体盐矿,这也保护了盐矿层的保存。
在再次蒸发阶段,湖泊的水位再度下降,这一过程使得已经固化的盐矿重归活性,重新开始了一轮轮的构造沉积。
由此,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含钾蒸发岩系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钾矿资源之一。
总之,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家沟组含钾蒸发岩系的沉积机制主要经历了海侵-蒸发-湖盆封闭-再次蒸发等四个阶段,其中保护盐矿层的固化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信息对于我国的地质工作者和钾矿开发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