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安塞腰鼓朗读教学设计
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通用
2024年《安塞腰鼓》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安塞腰鼓》,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及文化内涵;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相关语法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表演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安塞腰鼓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表演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表演视频、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动作、表情和鼓声。
(2)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表演形式。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相关语法知识。
4. 小组合作(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并讲解。
6. 情感体验(1)再次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表演者的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安塞腰鼓》2. 内容:历史背景:陕北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鼓舞、舞蹈、演唱文化内涵:勇敢、热情、豪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安塞腰鼓的特点。
(2)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安塞腰鼓的短文。
2. 答案:(1)安塞腰鼓的特点:鼓舞、舞蹈、演唱相结合;表演热情、豪放、激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安塞腰鼓》。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安塞腰鼓”、“击鼓”、“振奋”等。
(3)了解安塞腰鼓的背景知识和民间艺术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安塞腰鼓》。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安塞腰鼓的背景知识和民间艺术的特点。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分析安塞腰鼓的节奏和韵律。
(3)创作类似的民间艺术作品。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
(2)准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资料。
(3)准备教学工具和材料,如黑板、PPT等。
3.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相关资料。
(3)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2)展示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4.3 生词和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2)用例句和情景模拟,让学生掌握其用法。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1)请学生总结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造句。
(2)请学生分析安塞腰鼓的节奏和韵律,并创作类似的民间艺术作品。
5.2 评价方式:(1)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
(2)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情绪,能认识到高原人民豪迈奔放的生命激情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课时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并配以相关图片。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媒体显示,并欣赏安塞腰鼓片段)三、整体感知(先听课文录音)。
(一)字音词义旋(xuàn)风瞳(tóng)仁恬( tián )静亢(kàng)奋晦(huì )暗羁(jī )绊烧灼(zhuó)冗(rǒng )杂蓦(mò)然戛(jiá)然而止磅礴(páng bó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 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
(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评价: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
)2、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多媒体显示)好一个安塞腰绮丽舞姿腰击鼓后生腰宏伟场面腰雄壮声响腰3、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4、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为了写安塞腰鼓,还是其它的什么?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安塞腰鼓》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安塞腰鼓》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戏曲《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认识与欣赏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感受乐曲的韵律、旋律、节奏等方面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了解乐曲音乐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安塞腰鼓》的来源、传说和演出形式,加深学生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音乐表现手法音乐教师在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声、韵、气、律”四个方面,观察、感受《安塞腰鼓》的表现手法。
3.学习旋律通过音乐教师的示范,结合学生的合唱演唱,学习乐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体验对乐曲的直观感受和调动情感的作用。
4.学习节奏通过音乐教师的示范,结合学生的鼓擂演奏,学习乐曲的基本节奏和鼓点,感受诗情画意中的韵律美。
5.合唱演唱通过音乐教师的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印象,依据班级分组进行合唱演唱。
6.鼓擂演奏小组配合进行鼓擂演奏排练,由乐曲教师进行指导,提高音乐素养和集体合作精神。
7.演出将学生所学乐曲与鼓擂演奏合并,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背景知识推动演出,展示学生的音乐魅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老师的介绍,简单介绍乐曲的来源、历史和文化成分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积极认识,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
2.演示教学法: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感受乐曲的韵律、节奏和旋律等方面的表现手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
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能够看到以及听到音乐的表现特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乐曲的要素。
3.合作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让学生感受到合作、交流、协作对于音乐演出的必要性,更好的提高乐曲的表现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学课程的设计和体现的丰富音乐文化,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价值和快乐,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意愿。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安塞腰鼓》。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了解安塞腰鼓的民间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安塞腰鼓表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安塞腰鼓》。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安塞腰鼓表演场景的描绘和想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欣赏教学法: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安塞腰鼓的民间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安塞腰鼓》,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
(2)要求学生默写课文中的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析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学习心得。
(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学习成果。
5. 欣赏教学:(1)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视频,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安塞腰鼓表演,培养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安塞腰鼓》。
(3)搜集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了解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人新课同学们喜不喜欢“播滚”?喜不喜欢“劲舞”?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
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描写安塞腰鼓的散文。
二、熟悉课文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三、放教学录像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
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
要求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四、理解课文主旨1、要求学生离开课文谈自己看了录像后的观感: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⑴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⑵ 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⑶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结合这些感受再来琢磨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内涵: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⑴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明确:也许很多人认为。
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上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
安塞腰鼓教案4篇
安塞腰鼓教案4篇安塞腰鼓教案篇1第1课时__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__,先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入手,视频播放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激越热烈的表演场面,并且让学生对安塞腰鼓这一艺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进入文本的学习打好铺垫。
教学__重在美文美读美评,重在熏陶感染,重在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__内容,理清__脉络。
二、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__内容,理清__脉络。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过“摇滚”和“劲舞”吗?其实,在我们中国古老的黄土地上,早就有我们自己的摇滚和劲舞。
它就是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一一安塞腰鼓。
1、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安塞腰鼓——气势铿锵激越,发聋振聩;动作变化豪迈粗犷;舞姿奔放雄浑。
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2、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美读课文,学习新课1、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__的感情基调。
(2)指导朗读。
“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
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
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3)学生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
2、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好一个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安塞腰鼓》优秀教案
《安塞腰鼓》优秀教案《安塞腰鼓》优秀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塞腰鼓》优秀教案 1 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二、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三、教学设想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
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
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方法1、诵读2、想象3、研讨五、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两篇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两篇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
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等奖。
《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人《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
(重点)2、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
(重点)3、品味文章意蕴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
(难点)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对舞蹈动作、声音的描写,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读出气势即可。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
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让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大意,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疑问,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
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多媒体投影:课题、有关"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绍和几幅图片)二、收集问题,检查预习课前,要求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安塞腰鼓》的教案4篇
《安塞腰鼓》的教案4篇《安塞腰鼓》的教案篇1[教学设计]创意说明:以朗读教学带动同学从不同层面去理解、观赏课文是本设计的特点。
本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同时还有丰富的画面美,以及充塞于全文的力气美。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同学感受文章之美,把握基本的朗读方法。
教学步骤:一、齐读、正音。
〔读音准〕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同学齐读全文〔课前有常规的预习〕。
2、订正同学误读的字音〔主要有同学完成〕,并强调一些新词汇的读音。
瞳仁舒适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磅礴亢奋二、读出音乐美1、同学自我评议:刚刚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
让同学自由地说,老师先不作评议。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
要求同学带着刚刚评议的问题去听,并依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觉他人特长。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
要读准节奏,必需留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
句式特点存在着明显的文体差异,如散文、古体诗、词、赋、现代诗等皆有着明显的节奏特点。
同时,在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的文章其节奏也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散文。
本文以短句为主,因此节奏较快。
读准节奏以后还要留意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留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同学自由朗读。
三、读出画面美朗读指导: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进展,必需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文章的画面美。
1、查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忱、布满力气〕、腰鼓〔灵动而强烈的陕北打击乐器〕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
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夫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播放腰鼓表演的录象片段。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安塞腰鼓》为陕西安塞地方的传统民间艺术,源远流长。
腰鼓以它原始、豪放、热情、威武的表现风格和独具陕西文化特色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陕西民间文艺艺术——腰鼓的产生、发展和表演特点,理解腰鼓传统文化的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尊重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使学生能够从表演艺术中感受文化的力量。
三、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视频,了解腰鼓的演出形式,配乐和节奏特点。
2. 乐器演奏:分发体验版腰鼓,进行乐器演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腰鼓的基本演奏方式和动作。
3. 舞蹈表演:教授腰鼓的基本舞蹈动作和配合方式,通过学习腰鼓舞表演,让学生感受文化和节奏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侧面,让学生全面感知腰鼓这一艺术形式,既有音乐欣赏,也有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
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人性化教学法: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核心,在学习中发现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互动教学法: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通过主动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腰鼓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流程1. 音乐欣赏通过制作PPT展示视频,介绍安塞腰鼓的历史与发展,谈谈自己的观感和感受。
2. 乐器演奏教师演示腰鼓演奏基本动作,学生根据老师提示操作腰鼓,并进行相关的舞蹈练习。
3. 舞蹈表演教师分段教授腰鼓表演动作和配合方法,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演出。
4. 教学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和演出,以提升自身才能和展现腰鼓的传统文化。
六、教学评估在腰鼓表演中,注重学生个人的表现和团队的整体协调能力,评估学生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的技巧水平、动作协调性以及表演时的细节情况。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有关《安塞腰鼓》教案四篇《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与气势。
背诵课文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3、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了解比喻、排比及反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走进安塞腰鼓1、60周年国庆大典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
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猜想和疑问,说说看!二、自主学习,感知安塞腰鼓1、这篇课文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内容?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读课文了?打开课文,根据学案“自主预习”要求自学课文。
(具体内容见学案“自主预习”部分)2、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交流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师相机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加点字的读音:高粱、、骤、雨、枣、树、战栗、、陌、生、蓦、然;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恬静、威逼、渺远、奇伟磅礴、元气淋漓)★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出现几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安塞腰鼓的?★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是把段意连起来说,注意衔接与连贯)★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设计点评:学案中“自主预习”部分的设计,要求清楚,层次分明,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扫除阅读的障碍;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安塞腰鼓》。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安塞腰鼓”、“敲击”、“激荡”、“奋发”等。
(3)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安塞腰鼓》。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安塞腰鼓》的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2)安塞腰鼓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3)朗读和背诵的录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安塞腰鼓的了解和印象。
(2)展示安塞腰鼓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其特点和魅力。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安塞腰鼓》,注意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敲击、激荡、奋发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合作。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他们记住课文内容。
5. 创作与展示:(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小短文或诗歌。
(2)学生选择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创作,可以是通过朗读、表演或展示图片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通用5篇)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通用5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
2、体会课文多种排比形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排比)的作用。
3、品味课文含蓄的语句。
二、能力目标1、培养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1、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体会作者对生命与力量的赞颂。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内容:本文表现了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舞蹈艺术,赞颂了安塞腰鼓所体现出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2、重点:体会文章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3、难点:品读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这种舞蹈艺术的内涵。
此外,本文诗一样的语言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策略及教法】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以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安塞腰鼓》一文所在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
因此,教学中充分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安塞腰鼓》是诗一样的散文,是文字化的舞蹈。
文章气势恢弘、感情激越,因此,教学中,以诵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品的节奏、气势,体悟语言的技巧和效果。
同时,借助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安塞腰鼓》不仅让人体会到安塞腰鼓的思想精华和艺术价值,还让人懂得怎样去欣赏舞蹈艺术。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四篇)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品读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导入语)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地。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那里却产生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看看那群“朴实”“沉稳”的陕北汉子,他们用安塞腰鼓向世人诉说了什么?陕北作家刘成章又是怎么来诠释它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安塞腰鼓》。
2、简介安塞腰鼓3、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生合作演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教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____至4段由男生读,____至27段由老师读,____至30段由女生读。
朗读指导:1-4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
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
28—30段:语速较舒缓,语调轻柔。
2.速度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注:可填写词语、短语、句子,可选用文中内容,也可以是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等。
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教案教学(二)【教材简析】《安塞腰鼓》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散文。
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解读: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等,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篇文章的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在不断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安塞腰鼓教案【精选10篇】
安塞腰鼓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10篇安塞腰鼓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安塞腰鼓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3、体会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过程与方法:1、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预先扫清生字词障碍。
2、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了解作者刘成章。
3、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安塞腰鼓之美。
2、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视频)看了以上这段视频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教案9篇
安塞腰鼓教案9篇(《安塞腰鼓》教案)安塞腰鼓教案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不一样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一样角度、层面感受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自我的见解。
教学难点: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
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
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进取进取的精神象征。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
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下头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作品:《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一、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并扫除生字障碍,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注音、晦暗羁绊蓦然冗杂亢奋戛然而止磅礴解释:晦暗羁绊蓦然冗杂戛然而止亢奋叹为观止2、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
)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安塞腰鼓》教案3篇
《安塞腰鼓》教案3篇《安塞腰鼓》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__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__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__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一、导入:同学们,在一曲荡气回肠的《黄土高坡》声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黄土高原,学习第14课(读题安塞腰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赞叹安塞腰鼓的话?是那一句?(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好”)那么__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好“?(场面、鼓声、后生、舞姿)二.感知“腰鼓”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分别在这四个方面中划出让你感受到安塞腰鼓“好”的句子,并在边上写写批注。
小组合作:一读:在小组中朗读你划出的句子。
二说:说说你的感受。
三补充:互相补充三.情动“腰鼓”教师评价小组合作。
首先让我们一起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
这一段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好”?“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排比,有气势,鼓声激荡。
(来,读一读,分享你感受到的气势)2.比喻,读一读这些用来打比方的词:有力量有气势的东西,让人心潮澎湃。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4.是的。
读着这样激动人心的文字,我们的脑海里一定还原了这场粗狂豪放真实场面。
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看到更多、听到更多,谁能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______一样,是喧腾的鼓声;______一样,是;5.多好的理解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争取读出这种气势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1.找出相对意思的词,理解对比的作用,体会安塞腰鼓的感染力;2.指导朗读,理解体会场面的火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塞腰鼓(朗读教学)
定边三中七年级语文乔亚玲
【教学目标】
1. 围绕“读”来进行,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影像和段落品读,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2.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围绕“读”来进行的,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影像和段落品读,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美。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以读带学,读思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黄土地的儿女,我们生在黄土地,长在黄土地,所以我们热爱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不仅仅因为她的伟大,她的美丽和她的广阔,更因为她无时无刻不绽放出璀璨的民间艺术之花。
那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看看被称为是“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
(多媒体显示:课题、作者和单位)
二、整体感知
1. 播放安塞腰鼓段落品读视频,感受语言节奏和气势。
品读: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点拨:这几句综合交错运用了排比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
劲,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三、教学总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秀美的山
河,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令我们无比的自豪。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同学们更加热爱安塞腰鼓,热爱我们的黄土地,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而自豪!而骄傲!
四、教学反思
这节微课是一节朗读训练课,朗读指导无疑是本课的重点,为此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课堂以“读”为线索,一切教学环节都为“读”服务,“读”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并富有节奏感、层次感的句子。
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
点拨:“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一句应该重读一个“好”字,因为“好”是对安塞腰鼓的激情赞美。
这四句读来应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即:——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3. 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
朗读哪些段落使你有痛快淋漓,拍手称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