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金融一体化现状及发展策略
能源金融风险

能源金融风险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胡留所目录1两个基本概念2国内外研究进展3未来及展望1 两个基本概念1.1能源金融内涵界定人类对能源金融的研究始于运用远期合约等金融工具对煤炭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和市场运作。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又直接导致了石油期货的产生,并在随后的20多年中发展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品种。
当然,能源金融也不仅仅局限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领域,还包括碳金融、能源效率市场、新能源投融资等新领域。
国外研究文献中,学者们提及“能源金融”时,是把“能源金融”与“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画等号的。
并从不同视角来界定其内涵。
一是从项目商业投资者的视角来定义。
Harries(1990)认为项目融资即贷款项目,投资者希望资金使用者用特定的自偿性项目(self -liquidating project)产生的现金流来偿还贷款,贷款的抵押品仅是项目的资产和税。
二是从项目风险管理者的视角来界定。
Nahlik(1992)认为项目融资是当限制项目开发者或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的负面影响时,通过风险管理和风险共担来开发一个大项目的一种方式,即项目融资是整个公司风险管理的一个要素,项目风险由放贷银行、其他投资者、合约商和项目成果的潜在购买者共同承担。
三是从是项目开发者的视角来定义。
这是从风险管理角度来定义项目融资。
Buckley(1996)将“项目融资“界定为一个特殊的任务而建立的高杠杆融资工具,其信誉和经济合理性是基于该任务期待的现金流和资产担保”。
•国内研究文献中,学者们对“能源金融“内涵有不同界定。
一是“新金融系统”论。
如佘升翔、马超群等(2007)指出能源金融是传统金融体系与能源系统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的新的金融系统,分为能源虚拟金融和能源实体金融两个层面。
前者是指能源市场主体在能源商品期货、期权市场、国际货币市场以及能源相关的资本市场进行的金融活动。
后者是指能源产权主体、效率市场和传统金融市场所支撑的实体产业。
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策略分析

质能源基地 . 发展林业后续产业 。 大力 探索巩 固生态建
设成果 、 增收富 民的新路子 。 成都 正光生态科技 有限公
司在 锡盟太 旗开发种植文冠果基地项 目计 划总投资 5 亿元 . 20 年开始在 5年时间内建成 5 0亩文冠果 从 08 0 树育苗基地 、O万亩文冠果树种植 园区 , 3 并计划在今 年
是政府系统 的配套政策滞后 新能源产业 的特
殊性决定其必须依赖政府 给予的优惠政策作为发展 的
点4 , 8个 大型工程 4处 , 目的建成使 用 , 项 可使农 牧户 年增 收节支 2 9 余万元 、 55 户均增收节支3 0 元 。总投 10
资 3 8 万元 的大型沼气发 电项 目. 日处理畜禽粪便 76 可 10吨、 及污水 2 0吨 , 产沼气 2 2万 立方 米 。 5 尿 8 年 9 年
个大型煤化工基地 , 分别是多伦、 乌拉盖和锡林浩特 。
( ) 三 太阳能及相关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沼气建设项 目是 国家“ 十一五 ” 期间能源战略 的重 要 组成部分 。2 0 以来 , 0 3年 锡盟沼气工程项 目共建 成 1 5 7户 。 60 养殖小 区和联户沼气工程 8 , 服务 网 个 村级展 与 金 融 支 持 策 略 分 析
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策略分析
课 题 组
( 中国人 民银行 锡林 郭勒 盟 中心 支行 内蒙古
摘
锡 林 浩特 市
0 60 ) 200
要 : 文结合锡林 郭勒 盟新能 源发展 情况 , 点研 究低 碳 经济背景下该 地 区金 融支持 发展 煤 本 重
一
、
锡林 郭勒盟 新能 源产业发 展概 况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破坏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
基于此背景下,发展清洁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现状(一)清洁能源发展的支持体系已基本建立政府已在能源、环境保护等部门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或部门,用以管理和支持清洁能源发展。
实行了对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提供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支持清洁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
积极关闭落后小煤电,大力发展环保型、大容量煤电技术,促进洁净煤产业发展.规模化发展了以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为主的清洁能源.(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已显现清洁能源的逐步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其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目前,全国沼气用户达到4200万户,各类沼气工程近10万处,全国沼气年产量158多亿立方米,替代25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万吨,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活质量和农村环境状况。
利用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发电,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也有效地减少了环境污染.(三)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已初步完成为促进清洁能源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已将“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1.4%”确定为约束性指标。
其中,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专项规划中,也明确了各类清洁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布局。
截至2014年底,我国生物质年利用量已超过3000万吨标准煤,风电累计并网装机963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2805万千瓦.(四)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逐步推进近年来,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迅猛,煤转化利用已从焦炭、电石、煤制化肥产品为主的传统产业,逐步向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转变.目前,我国煤化工技术、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同时,天然气替代煤效应也逐步显现,2014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870亿立方米,占到能源消费的6%。
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本文阐明了能源安全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都制定以能源供给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战略。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防止的能源安全问题。
在分析我国能源安全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需要重点考虑以能源节约、科技进步、国际合作、多渠道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建立石油储备以保障石油安全,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能源安全;石油安全;问题;战略分析;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及其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
能源尤其是石油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显现,保障能源安全,是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那么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安全形势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什么应对策略。
1.能源安全的内容、意义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
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给,躲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状态。
其义为保障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至关重要的能源的可靠而合理的供给。
能源安全的概况能源供给暂时中断、严重不足或价格暴涨对一个国家经济的损害,主要取决于: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能源价格,国际能源市场,以及应变能力〔包括战略储备、备用产能、替代能源、能源效率、技术力量等〕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强调中国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当前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国际石油价格的攀升、国内石油供给的紧张,显现了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
这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
能源供给安全是一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也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安全。
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一、概要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全球经济正处于复杂多变的发展阶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经济金融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愈发显著。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探讨经济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
全球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但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地缘政治风险、贸易摩擦、金融市场波动等。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复杂性也在增加,需要密切关注并加强风险管理。
在此背景下,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
同时企业和个人也需要适应新形势,灵活应对风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当前全球经济金融背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日新月异,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跨国贸易和投资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的经济波动都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反应。
其次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资金流动更加便捷和快速,金融资本的跨境流动更加频繁,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加大。
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虽然持续,但增速有所放缓。
一些主要经济体面临着内外部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等。
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动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在增加,资产价格的波动、汇率的变动以及利率的走势等都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挑战。
此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虽然增速仍然强劲,但也面临着自身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样的全球经济金融背景下,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以实现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概述在国际层面,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持续,但增长动力分化明显。
发达经济体如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相对稳定,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则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论新时期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的发展

论新时期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的发展发表时间:2019-12-27T10:09:53.65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23期作者:王树海[导读] 一体化运营是国家能源集团特有的运营模式,是集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一体化运营是国家能源集团特有的运营模式,是集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阐述了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的特点、优势,进而分析在新时期一体化运营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采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一体化;大物流;产业链;挑战1 引言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
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发展。
由粗放式发展转变为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新时期下,我国煤炭市场需求降低,火电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压缩企业成本,加大电力营销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和清理不良资产等手段,在能源行业发展放缓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增长。
新时期下,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发展面临众多挑战。
如何发挥一体化运营优势,实现集团一体化产业链之间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最终实现集团资产保值增值,利润总额持续稳定增加,这将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
2 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营模式2.1国家能源集团基本情况国家能源集团由原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两家世界500强合并重组而成,于2017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总资产1.8万亿元,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以煤炭产销为主体,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形成了煤炭、火电、新能源、水电、运输、油化、科技、金融八大产业。
煤、电、路、港、航、油、化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是国家能源集团特有的运营模式,也是保障其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核心竞争力,具有运营效率高、资源配置优、综合成本低、保障能力强的竞争优势。
截至2019年6月,拥有生产矿井67处,自营铁路2155km,自由港口吞吐能力2.5亿吨,自有船舶62艘,自有火电总装机1.8亿千瓦,煤制油产能526万吨/年,煤制烯烃产能388万吨/年。
对宁夏能源金融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对宁夏能源金融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能源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动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能源金融一体化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新趋势。
本文将结合宁夏的资源优势、宁东能源基地的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的政策导向和新的经济发展条件(中阿经贸、内陆开放试验区等)以及金融行业的支持来分析宁夏能源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对策,对于找出一个适合宁夏特色发展能源金融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能源金融 swot分析宁夏作为西部能源比较丰富地区之一,境内煤炭资源、太阳能、风能资源得天独厚,形成以煤炭、电力为主导,石油天然气为辅,水电、风电、火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作为补充的能源开发利用格局,能源产业已是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宁夏能源金融的发展的swot分析(一)宁夏发展能源金融的优势(strength)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内蒙、甘肃等风力资源丰富区域,属于全国太阳能辐射的高能区之一,具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风力发电方面,参与开发企业18家,建成、在建及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规模达238万千瓦,其中建成风电67.8万千瓦。
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参与开发企业28家,建成并网发电和在建规模处于全国前列。
宁夏自治区将按照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到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500万kw、太阳能发电装机200万kw的奋斗目标[1]。
在传统能源方面由国家能源局主导“金三角”能源开发规划。
宁夏作为一个小省区,但是煤炭资源相对富裕,具有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煤田已探明储量270多亿t,在全国排第六位,占到全区已探明储量的87%,是国家重点发展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在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已探明的天然气田是我国迄今探明的世界级特大型整装气田,到2015年煤炭产能达到1.1亿t、煤转电1600万kw、石油炼化1000万t项目及煤制油410万t的计划。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纯依靠进口优质能源是行不通的。今后如果中国的石油消费也达 到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世界石油总产量中可供出口的部 分全部提供给中国也不够,更何况也不可能全部提供给中国。而 且大量进口海外石油需要有强大的海军实力为后盾,而以我国目 前对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能力以及能源运输线路的控制力来看 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的。 因此,利用好国内丰富的煤炭资源,推广清洁煤技术应是我 国能源战略的重点。目前水煤浆技术、煤气化技术及其他洁净煤 技术在我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国家也在重点发展先进的煤炭洗 选加工技术、煤炭液化、气化技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一体化技 术、 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等。南非的液化煤技术世界领先, 而 且正是由于在国际石油供给中断后,南非逼不得已而自行研究出 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外交学习和借鉴国外已成熟的先进的清洁煤 技术。随着我国洁净煤技术日渐成熟和产业化程度的提高,煤炭 将仍会是我国能源供应的支柱产业。 我国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除了清洁煤之外还有核能。我国的 油气资源在一定的预测期内,在一定的技术许可条件下可供开采 的并不多,无法满足国内各部门的需要而必须依靠进口。水资源 中,除了部分由于地理条件而无法开发外,剩余的已全部开发利 用, 其开发量也是有限的。太阳能、 风能、 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 以 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 很难稳定的大规模利用。因此, 核能将 是我国重要的替代能源。核能是一种清洁、 安全、 经济、 环保的能 源, 可减少现有温室气体的排放。据理论推断, 我国的铀矿储量比 较丰富,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目前我国核 电占全国电力生产总量的(* 以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 日本占 )$* , 英国 $+* , 美国占 (,* 以 大的差距 ( 法国占 &&* , 上) , 中国核电发展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适当促进我国核电 发展, 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自给率, 保证我国能源 供应持续安全的供给。 四、 总结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消耗的能源资源量在可以预见 的未来会逐渐增加,而能源总储量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与需 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始终会面临着威 胁。但从另一方面讲, 科技在不断的发展- 人类总能够解决能源安 全问题的,比方说,石油储量的有限可以促使国家加快对替代能 源的研究,促进企业和消费者节约资源,使用高效低能耗的技术 和装备, 减少环境污染排放,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资源来满足自身建设的需 要,中国应更好的利用国际市场与国外资源来解决中国的资源短 缺问题。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通信地址: 广州市暨南大学真如 $. / #’, 室 邮编: #(’.)$ !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郑州市建设工程定额劳保费用管理办公室张亚珍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及其应对措施摘要: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的问题,以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能源消费现状分析应对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
尤其近几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
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从世界范围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来看,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
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较快,一次能源消费中对石油以及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
煤炭是我国的一个主要能源供应,其次是石油,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的问题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由于不合理导致了一系列的能源危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供需不平衡。
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在1994年有4008万吨标准煤,到了2005年已经缺口16468万吨标准煤,成一种上升的趋势。
能源发展:现状、挑战与转型策略

能源发展:现状、挑战与转型策略摘要:本文全面剖析了能源发展的现状,深入探讨其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技术瓶颈等挑战,详细阐述了新能源开发、技术创新、政策支持等带来的机遇,并提出推动能源转型的策略,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政策体系等,旨在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引言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能源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深入研究能源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寻求有效的转型策略,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能源发展现状(一)能源消费持续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消费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工业部门仍然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尤其是制造业、化工、钢铁等行业,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同时,交通运输业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航空运输的发展,使得石油产品的消费量逐年上升。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增加,如电力用于照明、供暖、制冷、家电等方面。
(二)能源供应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目前,全球能源供应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据主导地位。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
化石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开采和利用技术相对成熟等优点,但其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同时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环境和气候造成严重影响。
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在加快,但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导地位。
(三)能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极不均衡。
中东地区是石油资源的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在全球石油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俄罗斯、美国、中国等国家也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
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则能源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能源,如日本、韩国等。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过程的推动,我国经济开展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与此同时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刻人心。
诸如雾霾天气、可吸入空气小颗粒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政府对于绿色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我国商业银行踊跃呼应国家的政策,将绿色发展理念与自身产品相连接,主动展开“绿色金融”业务,使绿色金融理论落到实处。
在政府和国家的积极首倡下,国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已小有规模,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主要从金融专业的角度出发,以中国工商银行为案例,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最后就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应政策。
关键词:环境问题,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商业银行第1章绪论1.1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下,世界经济在不断增长,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也在不断增加。
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带来的却是可利用资源紧缺、空气污染严重和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这严重违背了经济增长应与环保、绿色发展同步的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理念。
为了解决日益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全球多个国家于1992年订立了《21世纪议程》,并且在1997年通过《京都议定书》。
随着这些文件的签订,世界各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并且都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绿色金融,金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其资金配置的功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上各大经济体对绿色金融的发展也尤为重视,纷纷积极开展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于2002年10月份,在伦敦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一项全球金融机构进行项目投资时评估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企业贷款规则,赤道原则。
行业现状及未来的整体形势分析

行业现状及未来的整体形势分析一、行业现状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调整,各个行业都面临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本文将对行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市场情况分析目前,全球市场正处于高度动荡不安的阶段。
长期以来,传统产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在过去几年中,新兴行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开始崛起,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发展成果。
这些新兴行业以其高效率、创新性和跨界融合等特点逐渐占据市场份额。
然而,在面对全球贸易摩擦、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资源短缺等挑战时,许多传统产业正在经历困境。
世界各地纷纷加强环保政策,并设法减少对非再生资源的依赖。
这也就意味着传统产业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新形势。
1.2技术创新与升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在寻求更高效、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成为驱动力,使得许多产业开始转型。
举一个例子来说,在制造业领域,传统的生产线正在逐渐被智能化和自动化取而代之。
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并提供了更可靠的品质控制。
同样,在金融行业,区块链技术正在推动金融交易向去中心化方向发展,提高了交易速度和安全性。
然而,这种技术创新与升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技术更新周期过快,企业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才能保持竞争力。
1.3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竞争格局在不断变化中。
随着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资源重新配置,许多公司正在寻找新市场和新机会。
传统实体企业纷纷受到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的挑战。
例如,传统零售行业正在面临来自电商平台的竞争,不得不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传统出版行业受到数字化阅读和自媒体的冲击,需要创新内容和推广方式。
但同时,这种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新兴行业的机会。
例如,移动支付、共享经济、在线教育等领域正在迅速崛起,并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二、未来形势分析2.1市场前景展望未来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市场都将面临巨大变革。
我国石油金融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身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必须加强能源金 融研 究 , 动 能 源 风 险 管 理 , 保 障 国家 能 源 安 推 以
主营业务 增长过 慢带来 的不 足 , 担经 营风 险 , 分 可
拟 经济 相结合 的新 型公 司 。这种 能源 与金融 相结
合的多元发展模式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不 失为一 个好 的创 意 。尽 管 由于该 公 司放松 了对这
些金 融衍 生工具 的管 理而 最 终 导致 破 产 , 是这 但
第2卷 4
20 年 08
第3 期
6 月
石 油 化 工 技 术 经 济
Te h lg & Ec n mi si toc mia s c noo y o o c n Per he c l
我 国石 油 金 融 化 发 展 面 临 的 问题及 对 策
张 广本 孟 需 田任 翠
( 中国石 油大 学 ( 东) 文 学 院 , 华 人 东营 2 65 ) 655
关键词 : 石油 金融化 风险 问题 发展 对策
中 图 分 类 号 :4 77 F 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7 6 4—19 (0 8 0 0 9 20 ) 3—00 0 0 1— 4
随着我 国石 油 工 业 的不 断 发展 , 油 企 业 与 石
下 简 称 中国海 洋石 油 ) 式 对 外 宣布 公 司 金 融体 正 制 改 革方案 , 立 了金融 业务 决策 委员会 , 中负 成 集
能源发展:挑战与转型之路

能源发展:挑战与转型之路摘要:本文围绕能源主题,深入分析其面临的诸多挑战,如传统能源的有限性、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问题等。
同时,探讨能源领域所蕴含的机遇,包括新能源技术的突破、能源结构优化的潜力以及能源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新契机。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旨在为能源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全面且深入的思考。
一、引言能源作为现代社会运转的基石,对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深入研究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能源政策、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一)传统能源储量有限且不可持续1.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前全球能源供应的主体,但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正逐渐减少。
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和成本的上升,传统能源的供应稳定性面临严峻挑战。
例如,一些老油田的产量逐年递减,需要不断投入更多资金和技术进行开采,但效果仍不理想。
2.过度依赖传统能源还导致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许多国家对进口化石燃料的依赖程度较高,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波动、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能源供应的稳定性,进而威胁国家能源安全。
(二)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1.在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能量损失。
以发电为例,火力发电过程中,煤炭燃烧产生的能量仅有一部分转化为电能,其余部分以热能等形式散失,整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2.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但在这些领域中,能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例如,一些老旧工业设备能耗高、效率低;部分建筑保温性能差,导致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能耗大幅增加;交通拥堵使得车辆频繁启停,燃油利用率降低。
(三)能源生产与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1.传统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导致气候变化、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285“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提出的新战略新概念,目的是通过加强与沿线各地区与各国的各类产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新亚欧经济走廊,最终实现互联互通、区域全面发展、互惠共赢的伟大目标。
其中,特别是对于能源合作,是新丝路的“重中之重”。
“一带一路”战略将深化我国与沿线地区与国家能源进一步合作,为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动力,也为沿线各国家的开放发展开启崭新的一页。
1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意义目前世界经济面临深度调整,抑制了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全球能源消费已进入缓慢增长期,能源发展处于新的临界点。
从世界能源发展态势看,一是世界能源结构一直向低碳、无碳化方向发展,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速了这一方向的演变。
我国愿携手世界其它国家一同推动能源向低碳、无碳化方向发展。
二是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以亚太地区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世界能源消费格局已经从发达国家主导转变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主导。
随之发达国家在能源供应上加大向低碳能源转变,加之新兴国家的崛起,未来发展中国家化石能源供应进一步加大。
这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实施开放政策,在海外与发达国家展开能源资源竞争,并积极寻求建立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机制。
能源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活动提供了重要渠道,巩固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
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能源稳定供应,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事物和政治局势中的地位、增强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助力我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具有重大意义。
1.1 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一带一路”集中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重要油气生产国,以及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等重要油气消费国,其油气生产和消费在全球均占有重要地位。
经数据统计,“一带一路”油气储量分别为461亿吨和108万立方米,占世界20%和56%;油气消费量分别为15.7亿吨和1.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41%和27%。
能源行业政策与市场分析

能源行业政策与市场分析第1章能源行业概述 (3)1.1 能源分类与特性 (3)1.2 能源行业的重要性 (3)1.3 世界能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4)第2章我国能源政策体系 (4)2.1 能源政策发展历程 (4)2.2 现行能源政策框架 (5)2.3 政策制定与实施机制 (5)第3章能源市场结构分析 (6)3.1 市场主体与市场层级 (6)3.1.1 市场主体分类 (6)3.1.2 市场层级结构 (6)3.2 市场竞争格局 (6)3.2.1 竞争格局特点 (6)3.2.2 竞争态势分析 (6)3.3 市场监管与调控 (6)3.3.1 监管政策体系 (6)3.3.2 调控手段与措施 (6)3.3.3 政策影响分析 (7)第4章传统能源行业分析 (7)4.1 煤炭行业 (7)4.1.1 市场现状 (7)4.1.2 政策影响 (7)4.1.3 发展趋势 (7)4.2 石油行业 (7)4.2.1 市场现状 (7)4.2.2 政策影响 (7)4.2.3 发展趋势 (8)4.3 天然气行业 (8)4.3.1 市场现状 (8)4.3.2 政策影响 (8)4.3.3 发展趋势 (8)第5章新能源行业分析 (8)5.1 电力行业 (8)5.1.1 市场概况 (8)5.1.2 政策环境 (8)5.1.3 技术进展 (8)5.2 核能行业 (9)5.2.1 市场概况 (9)5.2.2 政策环境 (9)5.2.3 技术进展 (9)5.3 可再生能源行业 (9)5.3.1 市场概况 (9)5.3.2 政策环境 (9)5.3.3 技术进展 (9)5.3.4 市场前景 (9)第6章能源产业政策分析 (9)6.1 产业政策目标与手段 (9)6.1.1 政策手段 (9)6.1.2 技术手段 (10)6.2 产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10)6.2.1 市场供需 (10)6.2.2 市场竞争 (10)6.2.3 价格机制 (10)6.2.4 投资环境 (10)6.3 典型产业政策案例解析 (10)6.3.1 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 (10)6.3.2 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 (10)6.3.3 能源体制改革 (11)6.3.4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11)第7章能源市场改革与发展 (11)7.1 市场化改革进程 (11)7.2 改革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11)7.3 未来改革方向与挑战 (12)第8章能源对外合作与贸易 (13)8.1 国际能源合作概述 (13)8.1.1 背景与意义 (13)8.1.2 形式与领域 (13)8.1.3 发展趋势 (13)8.2 我国能源贸易现状与趋势 (13)8.2.1 现状 (13)8.2.2 特点 (13)8.2.3 发展趋势 (14)8.3 能源合作与贸易政策分析 (14)8.3.1 政策体系 (14)8.3.2 政策目标 (14)8.3.3 政策措施 (14)第9章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14)9.1 科技创新对能源行业的影响 (14)9.2 我国能源科技政策与产业现状 (14)9.3 产业升级路径与政策建议 (15)第10章能源行业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15)10.1 全球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15)10.1.1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15)10.1.2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15)10.1.3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化发展 (15)10.2 我国能源行业前景分析 (16)10.2.1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16)10.2.2 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16)10.2.3 能源体制改革深化 (16)10.3 政策建议与措施 (16)10.3.1 完善能源政策体系 (16)10.3.2 加强能源技术创新 (16)10.3.3 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 (16)10.3.4 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16)10.3.5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6)10.3.6 强化能源安全监管 (16)第1章能源行业概述1.1 能源分类与特性能源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其分类与特性对于理解能源行业。
世界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能源金融策略

世界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能源金融策略秦领【摘要】文章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政”进行了考察.通过将这一新的制度框架与我国过去的地方债管理制度、与日本的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地方债管理新制度是一种行政控制下的市场约束型制度,与过去简单的行政控制制度相比更加完善,转变成规范的行政控制,中央政府控制债务发行总规模和利率;与日本的行政控制型的制度相比,我国的地方债务管理制度在募集资金方面更趋向于市场化,债务风险更易于分散化,但是风险监督体系、预警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期刊名称】《财会研究》【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作者】秦领【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0.2能源是关系全球经济和金融命脉的重要资源性商品。
随着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源金融发展迅猛,能源市场不仅成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而且成为世界大国实现金融战略意图的武器。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金融化却明显不足,在国际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
本文在分析全球能源金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能源金融的策略选择。
(一)能源的金融属性日益增强,且呈现出过度金融化的趋势能源金融由来已久。
早在1886年,世界最早的煤炭交易所就已开始运用远期合约等金融工具对煤炭交易进行风险管理和市场运作。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石油期货相应产生,并在随后的30多年中发展成为全球交易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品种。
尤其引起关注的是,围绕能源资源创造的期货、掉期、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其交易量大幅度超过了实物的产量。
以石油为例,从1995-2012年,全世界原油的消耗量增长不到2倍,而原油期货的交易量增长了将近17倍,远远超过现货市场的供需规模(见图1)。
此外,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2005年在交易所交易的铜的期货、期权合约规模相当于其全球产量36.1倍。
绿色金融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CENTRAL ISSUE区域治理绿色金融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河北金融学院 刘明悦摘要: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实行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也有助于服务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的建设工作。
本文从介绍绿色金融概念入手,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的绿色债券发行情况,发现长三角区域绿色金融存在地区发展不协调、绿色金融产品覆盖面小、绿色金融微观体系尚未成熟等问题,并从统一区域规划、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清晰绿色金融体系等角度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绿色金融;绿色债券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5-0034-0002一、引言过去一个多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惨痛代价。
由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践行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迫在眉睫。
在此大背景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
绿色金融的出现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既不牺牲环境,又可以实现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在实践中探究理论的领域。
在我国,绿色金融与我国践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如出一辙,全力发展绿色金融也随之上升到国家战略。
2015年,绿色金融在我国崭露头角,在过去的几年内迅速成长,发展前进的步伐愈发加快。
绿色金融不但是我国倡导绿色经济的有力举措,更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长三角区域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及上海市,以此“三省一市”在内的27个城市为中心区。
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直指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与之相向而行,为之助力。
当前,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程度与绿色金融密切相关,表现出很明显的正相关性,绿色金融发展如火如荼,同时带动了区域绿色发展。
然而,长三角区域不同省市绿色金融发展不一,绿色金融市场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存在木桶效应,发展落后地区拖拽了整体区域发展的脚步,距离区域绿色金融一体化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二、概念阐述(一)绿色金融概念绿色金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是一个先有实践、再发展出理论体系的领域。
能源金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能源则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金融化进程,在90年代得以急剧加快,并随之以气吞八方之势席卷经济各个领域。
美国学者托马斯?I.帕利在其《金融化:涵义与影响》一文中指出,“金融化是指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业精英们对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化既包括对金融部门本身的金融化,亦包括与其他产业相结合而萌生的金融化。
金融化同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改变着经济体系的运作方式,而其主要影响体现则在于提升了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部门的重要性。
具有金融属性的能源资源显然难以逃脱金融化的“侵蚀”。
将时间轴拉长至2008年就不难看出,深V 字型的石油价格走势绝非供需基本面所能解释;而2010年以来国际油价出现的几次明显升降,期间更是轻易可觅投机者足迹――投机仓位的持续增加和下降,与石油价格走势曲线具有高度拟合性。
国际能源市场的运行实践表明:能源不再是具有单一经济属性的生产性资源,而是逐渐获得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具有多重属性的资源性商品。
以国际能源市场中的石油为例,一般认为,石油具有突出的多重属性:作为生产资料,石油具有较高热能值,具有较好经济性;作为替代性较差的主要常规能源,石油具有不可再生的自然属性和资源属性;作为可清洁利用,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液体能源,石油具有促进环保的社会属性,以及在全球工业化应用中,被如此广泛采用并导致“深度依赖”,从而衍生出蕴含丰富和强大的战略属性,以及富有财富意义的金融属性或投资属性。
正是这种金融属性的存在,使得能源成为金融资本最为青睐的“狩猎场”。
据相关统计,在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属于投机行为,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中,投机炒作因素就占6~8美元。
而金融资本的大规模介入,再度催生能源金融化势头,循环不息。
总起来看,能源金融化是全球化、后工业社会的必然趋势。
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

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
一、产业发展背景与目标
1.1 背景分析
1.2 目标设定
二、政策法规支持
2.1 国家政策支持
2.2 地方政策支持
三、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
3.1 关键技术研发
3.2 产业技术创新应用
四、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4.1 上下游产业链对接
4.2 产业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
五、市场拓展与国际合作
5.1 国内市场拓展
5.2 国际市场合作
六、人才培养与知识产权保护
6.1 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6.2 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
七、企业规范与可持续发展
7.1 企业规范管理
7.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八、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
8.1 资金支持政策
8.2 金融服务创新
九、评估与监测体系建设
9.1 产业发展评估
9.2 监测体系建设
十、推进与落实机制
10.1 推进机制建设
10.2 落实机制与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金融一体化现状及
发展策略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能源金融一体化现状及发展策略
能源金融,即是通过能源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整合,实现能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不断优化聚合,从而促进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能源和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4月24日,由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共同发起的“能源金融俱乐部”正式启动,“能源金融俱乐部”旨在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和产业政策,促进能源发展和金融深度融合,发挥开发性金融先锋先导作用,引领和组合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国家能源安全体系建设和能源企业健康发展。
该俱乐部的成立是能源领域和金融界密切合作的重要创新,将为金融支持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搭建新的平台与合作机制。
一、我国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和对外依存度都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其中石油天然气占比达24%。
从国际比较来看,2013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约吨标准煤/人,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为加拿大人均能源消费量的1/4;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约吨标准煤/人,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人均石油消费量约吨/人,约为2012年世界人均石油消费量的60%,加拿大的12%,美国的%。
从能源进口来看,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28195
万吨,比2012年增加1092万吨,增长%,煤炭累计进口亿吨,比上年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二、国际能源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
能源金融化是能源的金融属性产生、发展并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
能源金融市场最早形成于1886年,在威尔士的卡迪夫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源交易所——煤炭交易所,它运用金融交易的管理模式对当时的煤炭交易商进行管理与运作。
随后一个多世纪以来,金融市场的期货、期权等工具不断地应用在能源产品上,其中金融化程度最高的能源产品为石油。
1978年11月,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推出世界上首个成功上市交易的能源期货合约——取暖油期货合约,随后成品油、原油、燃料油为基础的期货合约相继推出。
国际能源金融场内交易市场主要包括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三大场内交易所。
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全球能源场内衍生品交易量的一半以上,西德克萨斯轻质低硫(WTI)原油是全世界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占原油期货交易总量的40%左右。
WTI原油和Brent原油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
当前国际能源金融不仅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传统领域,还包含碳交易市场与碳金融、能源税与碳税、能源效率市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投融资等新兴国际能源领域。
发达国家相应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极为迅速,交易品种
多,除了石油期货以外,主要还包括煤炭期货、电力期权以及新能源等多方面。
全球主要原油衍生品交易市场情况概览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全球能源格局下我国的能源金融化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2012(4)
三、我国能源金融市场薄弱
我国能源金融市场的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自1990年建立期货市场后,1993年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石油期货业务,当时大部分期货经纪公司均可从事境外期货交易,但无序发展与监管不力导致石油期货交易被停止,所有期货经纪机构的境外期货业务
也被叫停。
2004年8月,燃料油期货品种180cst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重新上市,成为中国发展石油期货的一个重要标志,到目前为止,燃料油期货是国内唯一的能源类型期货品种。
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多种能源期货、能源企业和能源产品的资金结算业务、能源产品的利率及汇率风险服务等目前还无法实现;国内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能源金融业务类型也较为单一,主要以中长期的能源信贷业务为主。
我国最早开展石油期货的交易市场是南京石油交易所,但交易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石油交易所,在其于1993年推出石油期货一年以后,便已经超过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期货交易市场,尽管如此,对于基础薄弱的我国能源金融市场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1、交易机制不成熟,缺乏定价权
目前中国缺少成熟的交易机制,对于能源交易基本上没有定价权,都取决于美国或者欧洲的定价。
以碳排放为例,中国在碳排放交易方面已经成为巨大卖家,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与国际价格落差甚殊。
对于石油来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主要受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英国伦敦石油交易所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当前我国原油及其他主要石油品种的定价机制仍实行政府指导价格,中国在影响国际石油定价的权重上还不足%。
2、融资渠道单一,开放程度低,产业发展引导功能不足
统计资料显示,2000-2010年期间,能源行业投资资金来源中,利用外资比例很少,金融机构贷款和自筹资金是我国能源行业
最主要的融资渠道,2010年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的比重达到八成以上。
而在自筹资金中,以地方政府的财政投资为主,股票和债券融资的比重不到1%。
可以看出,我国能源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单一,开放度较差。
根据我国能源发展的实际情况,单一的能源融资环境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明显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动力仍以政策推动为主,缺乏实质性的技术开发,多数投资者均以借助国家政策获得短期利益为目标。
从长期来看,以政府推动为主体的新能源融资模式不利于我国能源产业的结构变革,完善的市场机制、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才能给予新能源行业以良性引导。
3、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落后,能源金融创新能力较弱
当前,发达国家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交易品种多,主要包括石油期货、煤炭期货、电力期权以及新能源等多方面,而我国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燃料油期货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能源类型期货品种,单一的燃料油期货也使得我国在能源金融产品运作方面的经验极度匮乏。
针对全球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如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碳排放、新能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欧美发达国家在不断进行能源金融产品的创新研发,一方面引导能源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可作为保护本国经济的有力武器。
如近年欧盟频繁利用碳关税来限制中国的产品出口,2011年11月30日,欧盟气候谈判代表梅
茨格更是在德班气候大会上宣布,欧盟将在2012年1月起把欧盟和进入欧盟空域的国际航空运输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即征收所谓“碳税”)。
届时,所有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空公司的碳排放量都将受限,超出部分必须掏钱购买。
此外,国际能源金融创新涉及的领域还包括节能量交易(白色证书交易)、可再生能源配额交易(绿色证书交易)等方面。
相比而言,我国在能源金融创新方面则表现出严重不足,其尚未完善成熟的传统能源金融市场在面对国际发达市场的挑战时压力较大。
四、我国能源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策
1、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进程,完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石油进口规模也在逐年快速扩张。
2013年我国石油消费量约亿吨,同比增长%,其中原油进口28195万吨,比2012年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继续面临日益增大的石油成本压力,石油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石油与金融关系日益紧密,国际金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石油市场的走势。
因此,我国有必要制定石油的货币金融政策,加速推进石油金融一体化进程,从而降低因汇率带来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来看,大宗商品市场的运行机制基本与金融市场联系紧密,煤炭、电力、天然气市场都有其金融衍生品市场。
当前,在中国不断深化对煤炭、电力、天然气行业体制的过程
中,应逐步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功能来预期价格信号和规范交易行为,完善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
2、实施全方位能源金融支持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全方位的能源金融支持政策,改变现有能源企业较为单一的融资模式。
一方面在以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的原有融资基础上,逐步引入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能源信托等金融产品。
另一方面可建立专业性的能源发展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融通的长效机制,为国内能源企业海外发展提供贷款担保,向能源产业提供多方位的金融支持,进而有效地引导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3、加快能源金融创新,增强国际风险抵御能力
一方面,在能源产业发展中,可结合实际国情,模仿发达国家现有的较为成熟的能源金融产品所推出的一系列能源类相关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可学习国外经验,逐步增加能源类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如电力、煤炭、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类别的期货合约,在促进能源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同时,增强国际风险抵御能力,为节能减排提供投融资平台以及规避、转移环境风险的工具,促进环境健康发展。
(经济预测部袁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