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最新版)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最新版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表
�m � 程 高
况 情 气 天
�m � �m � 沉 下 计 累 沉 下 次 本
�m � 程 高
况 情 气 天
�m� 沉下 计累
�m� 沉下 次本
�m� 程高
�m�程高次初
点 测
日
月
年
日
月
年
日
月
年
日 0 2 月 8 年 0 10 2
日 51 月 8 年 8002 m5.0 程 高及数 号点准水 剪框 式形构结 称名程工
3-
0
794.0
3-
0
794.0
3-
0
794.0
3-
0
794.0
4-
1-
694.0
3-
1-
794.0
2-
0
894.0
2-
0
894.0
3-
0
794.0
3-
0
794.0
3-
1-
794.0
2-
0
894.0
3-
0
794.0
3-
0
794.0
3-
0
794.0
3-
0
794.0
3-
0
794.0
3-
0
794.0
3-
0
1-
1-
994.0
0
5.0
2-
0
894.0
2-
1-
894.0
1-
0
994.0
1-
994.0
2-
0
894.0
2-
0
894.0
2-
0
894.0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凡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编制观测方案,并进行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工作。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隔 10-15m 或每隔2-3 根柱上;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变形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扩填挖方分界处;4.宽度大于等于 15m 或小于15m 而地基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建筑物,在承重内墙中部设内墙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的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 4 个。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现在有些工程图纸设计要求基础筏板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拿到图之后一定把这个地方看好。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每加高 1-5 层(砖混结构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不同施工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 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 2-3 月观测一次。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101#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DBJ13-56-2004)共2页第2页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DBJ13-56-2004)共2页第1页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制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DBJ13-56-2004)共2页第2页。
沉降观测记录(新版)
沉降观测记录4#锅炉钢架基础1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2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3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4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5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6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7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8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9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10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11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12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13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14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15沉降观测记录 4#锅炉钢架基础16沉降观测记录4#汽轮机岛12.6m1沉降观测记录4#汽轮机岛12.6m2沉降观测记录3#汽轮机岛12.6m3沉降观测记录3#汽轮机岛12.6m4沉降观测记录4#汽机间A排1沉降观测记录4#汽机间A排2沉降观测记录4#除氧煤仓间B排3沉降观测记录4#除氧煤仓间 B排4沉降观测记录4#除氧煤仓间C排5沉降观测记录4#除氧煤仓间C排6沉降观测记录4#除氧煤仓间D排7沉降观测记录4#除氧煤仓间D排8沉降观测记录4#吸收塔1沉降观测记录3#吸收塔2沉降观测记录3#锅炉钢架础1沉降观测记录 3#锅炉钢架基础2沉降观测记录 3#锅炉钢架基础3沉降观测记录 3#锅炉钢架基础4。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中,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测量的成果和记录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供项目工地参考。
一、沉降观测点1、沉降观测点的留设位置: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首先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当设计无要求时,可设置在以下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烟囱、水塔、油罐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10)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应避开障碍物。
根据经验,观测点上方至少1000mm范围不得有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详见附图1、附图2)2、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保护:沉降观测点可按照附图1、附图2制作、安装。
二、沉降观测记录1、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建筑物施工阶段需按照设计要求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如设计中无明确规定,可按照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大型、高层建筑,可在零米以下基础施工完成后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做好临时沉降观测记录。
待零米以上第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换成永久沉降观测点。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沉降观测记录表 (2)
沉降观测记录表1. 引言沉降观测是土地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监测土地或建筑的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记录表是记录沉降观测数据的表格,用于统计和分析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沉降观测记录表的格式和填写要求。
2. 沉降观测记录表格式沉降观测记录表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观测点信息、观测时间、沉降量、备注等。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沉降观测记录表的格式:观测点编号观测时间沉降量(mm)备注12020年1月1日 3.222020年1月1日 2.532020年1月1日-1.8………根据具体的沉降观测需求,可以自定义增加或删除表格中的字段。
3. 填写要求观测点编号观测点编号是用来唯一标识不同的观测点,通常以数字形式表示。
观测点的编号顺序应与实际观测点的布设顺序相对应。
观测时间观测时间是指进行沉降观测的日期。
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并记录每次观测的时间。
观测时间可以按照年、月、日的格式进行记录。
沉降量沉降量是指在观测时间内土地或建筑物发生的沉降量。
沉降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进行记录。
正值表示向下沉降,负值表示上升。
备注备注栏可以额外记录与观测点相关的其他信息,如观测条件、观测仪器等。
4. 填写示例以下是一个填写示例:观测点编号观测时间沉降量(mm)备注12020年1月1日 3.222020年1月1日 2.532020年1月1日-1.812020年2月1日 3.622020年2月1日 2.332020年2月1日-2.1………在填写观测记录表时,应严格按照观测点编号、观测时间和沉降量的顺序进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论沉降观测记录表是土地工程中重要的数据记录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本文档介绍了沉降观测记录表的格式和填写要求,并提供了填写示例。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认真填写沉降观测记录表,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工作。
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自主体结构上±0.000以上,每加一层。
就要测一次并记录。
主体结顶。
砌体工程做好,再测一次。
砌体工程一直到竣工预验收。
还要测几次啊,(沉降观测记录测量次数是怎么规定的,有没有相关的规范要求规定。
)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必须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鉴于沉降观测是一项技术性强、测量精度要求高的工作,以下工程的沉降观测工作,除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外,建设单位必须委托专业测量单位完成。
沉降观测结束后资料员要做好测量结果备案工作。
工程竣工时资料员应提供以下沉降观测资料: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和其逐次沉降量(沉降观测成果表)。
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
计算出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
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和构造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
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其中应附有工程地质和工程设计的简要说明)。
经有资质的测量单位出具的沉降观测报告必须签名、盖章(公章)齐全,结论明确,并应在报告后附企业的资质证明。
沉降观测一般应用在: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体型复杂的14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位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区的建筑物、因地基变形或局部失稳而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损需研究处理的建筑物、因地质条件、基础(桩基)类型等特殊情况,设计单位确定的工程。
从事专业沉降观测的单位应具备专业测量资质和计量认证资格,同时拥有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沉降观测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规程,沉降观测资料将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保证资料之一。
沉降观测对水准点要求非常精确。
应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
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
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一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二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三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四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五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六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七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八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九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十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十一次观测共页第页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十二次观测共页第页。
TJ3.3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
安博新达无锡仓储有限公司新建仓储项目(1#库)
层次
2
结构型式
框架结构
仪器
水准仪
水准点号数及高程
24±0.500
测
点
2016年8月20日
2016年8月30日
2016年9月10日
2016年9月20日
2016年9月30日
初次高程
(m)
高程
(m)
本次下沉
(mm)
高程
(m)
本次
下沉
(mm)
0
0
22
0.527
0.526
1.0
0.526
0
1.0
0.526
0
1.0
0.526
0
1.0
形象进度
观测人
沉
降
观
测
点
布
置
图
附后
观测单位:技术负责人:
建筑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
安博新达无锡仓储有限公司新建仓储项目(1#库)
层次
2
结构型式
框架结构
仪器
水准仪
水准点号数及高程
24±0.500
测
点
2016年8月20日
0
0
18
0.545
0.545
0
0.545
0
0
0.545
0
0
0.545
0
0
19
0.537
0.536
1.0
0.536
0
1.0
0.536
0
1.0
0.536
0
1.0
20
0.515
建筑物沉降观测通用测量记录、数据
编号:001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0年11月20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1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267 101.85217 -0.5 -0.5 2# 101.88203 101.88203 101.88133-0.7 -0.7 3# 101.88715 101.88715 101.88625-0.9 -0.9 4# 101.86651 101.86651 101.86531-1.2 -1.2 5# 101.87049 101.87049 101.86979-0.7 -0.7 6# 101.85649 101.85649 101.85569-0.8 -0.8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2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0年12月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3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217101.85157 -0.6 -1.1 2# 101.88203 101.88133101.88053-0.8 -1.5 3# 101.88715 101.88625101.88515-1.1 -2.0 4# 101.86651 101.86531101.86401-1.3 -2.5 5# 101.87049 101.86979101.86899-0.8 -1.5 6# 101.85649 101.85569101.85469-1.0 -1.8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3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0年12月1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5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157101.85087 -0.7 -1.8 2# 101.88203 101.88053101.87963-0.9 -2.4 3# 101.88715 101.88515101.88395-1.2 -3.2 4# 101.86651 101.86401101.86261-1.4 -3.9 5# 101.87049 101.86899101.86809-0.9 -2.4 6# 101.85649 101.85469101.85359-1.1 -2.9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4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3月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7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087101.85007 -0.8 -2.6 2# 101.88203 101.87963101.87863-1.0 -3.4 3# 101.88715 101.88395101.88285-1.1 -4.3 4# 101.86651 101.86261101.86111-1.5 -5.4 5# 101.87049 101.86809101.86709-1.0 -3.4 6# 101.85649 101.85359101.85239-1.2 -4.1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5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3月1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9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5007101.84917 -0.9 -3.5 2# 101.88203 101.87863101.87753-1.1 -4.5 3# 101.88715 101.88285101.88165-1.2 -5.5 4# 101.86651 101.86111101.85951-1.6 -7 5# 101.87049 101.86709101.86599-1.1 -4.5 6# 101.85649 101.85239101.85109-1.3 -5.4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6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3月29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11层梁、板、梯混凝土浇筑完毕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4917101.84817 -1.0 -4.5 2# 101.88203 101.87753101.87633 -1.2 -5.7 3# 101.88715 101.88165101.88035 -1.3 -6.8 4# 101.86651 101.85951101.85781 -1.7 -8.7 5# 101.87049 101.86599101.86479 -1.2 -5.7 6# 101.85649 101.85109101.84969 -1.4 -6.8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7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7月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封顶后3个月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4817101.84707 -1.1 -5.6 2# 101.88203 101.87633101.87493 -1.4 -7.1 3# 101.88715 101.88035101.87895 -1.4 -8.2 4# 101.86651 101.85781101.85631 -1.5 -10.2 5# 101.87049 101.86479101.86349 -1.3 -7 6# 101.85649 101.84969101.84839 -1.3 -8.1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7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1年10月0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封顶后6个月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4707101.84577 -1.3 -6.9 2# 101.88203 101.87493101.87373 -1.2 -8.3 3# 101.88715 101.87895101.87765 -1.3 -9.5 4# 101.86651 101.85631101.85511 -1.2 -11.4 5# 101.87049 101.86349101.86209 -1.4 -8.4 6# 101.85649 101.84839101.84719 -1.2 -9.3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编号:007工程名称建筑物名称1#楼建筑层数11F水准点号及高程BM1=101.83200m BM2= 101.83157m BM3=101.57933 观测日期2022年1月5日观测仪器型号DSZ2+XFSI观测时本工程施工形象进度:封顶后9个月观测点编号初次观测高程(m)上次观测高程(m)本次观测高程(m)本次沉降数(mm)本次高程-上次高程累计沉降数(mm)本次高程-初次高程1# 101.85267 101.84577101.84467 -1.1 -8 2# 101.88203 101.87373101.87273 -1.0 -9.3 3# 101.88715 101.87765101.87655 -1.1 -10.6 4# 101.86651 101.85511101.85391 -1.2 -12.6 5# 101.87049 101.86209101.86099 -1.1 -9.5 6# 101.85649 101.84719101.84589 -1.3 -10.6本日观测结论:当日观测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与判断结论:数据正常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1#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沉降观测记录表
沉降观测记录表背景沉降是指地面下沉的现象,通常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地质过程引起的土地沉降。
在工程建设中,沉降会对建筑物、道路、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沉降观测和记录。
目的沉降观测记录表用于记录地面沉降的实时数据和变化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对于控制建筑物和设备沉降有重要意义。
观测内容沉降观测记录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观测时间沉降观测的时间通常是每周、每月或每季度,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调整。
观测位置观测位置应该明确,标示出准确的坐标和观测点的编号,以区别不同的观测点。
观测数据沉降观测数据应该包括原始数据和统计数据两个部分。
原始数据包括每个观测点的实时沉降数据,可以通过全站仪、水准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统计数据则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出每个观测点的平均沉降量、标准差等指标。
数据分析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是沉降观测的核心部分,需要对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建议。
数据分析包括对原始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处理,数据趋势的分析,沉降的原因分析等。
沉降观测记录表样式观测时间观测位置观测数据数据分析2021年5月1日观测点1(坐标:x=100, y=200)原始数据:10.00mm;统计数据:平均值9.98mm,标准差0.03mm沉降趋势稳定,暂无异常情况2021年5月1日观测点2(坐标:x=200, y=300)原始数据:8.50mm;统计数据:平均值8.52mm,标准差0.02mm沉降趋势稳定,暂无异常情况2021年5月1日观测点3(坐标:x=300, y=400)原始数据:12.00mm;统计数据:平均值11.97mm,标准差0.04mm沉降趋势稳定,暂无异常情况2021年5月1日观测点4(坐标:x=400, y=500)原始数据:9.80mm;统计数据:平均值9.82mm,标准差0.01mm沉降趋势稳定,暂无异常情况结论通过沉降观测记录表中的数据分析和趋势分析,可以得出是否存在沉降异常的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沉降观测内容
5.1.7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Ⅰ基本要求和内容(1)高耸构筑物、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工业厂房及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处理或基础托换的新建或改建建(构)筑物,以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规定应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需进行可靠性鉴定的,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并按单位工程提供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测量记录应按检验(建)表5.1.7-1~2内容填写完整。
(2)沉降观测的每一个区域,必须有足够的水准点,不得少于3个。
水准点布设坚固稳定,应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避开沉降和振动影响的范围,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距离宜为30~50m。
水准点埋设须在基坑施工前15d完成,对水准点应定期核对,以保证观测的精确度。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4)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符合下列规定:1)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隔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子处;2)变形缝和防震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5)沉降观测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
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每次观测均须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5mm的要求。
(6)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
视线长度宜为20~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前后视距要基本相等。
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襄城县朗润美晨小区8#楼GB50300-2001沉降观测结果表观测点便号第 1 次第 2 次第 3 次第 4 次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1 +0.500 0 0 +0.500 0 0 +0.499 1 1 +0.4972 32 +0.500 0 0 +0.499 1 1 +0.497 23 +0.496 1 43 +0.500 0 0 +0.500 0 0 +0.499 1 1 +0.497 2 34 +0.500 0 0 +0.499 1 1 +0.497 2 3 +0.496 1 45 +0.500 0 0 +0.500 0 0 +0.499 1 1 +0.497 2 36 +0.500 0 0 +0.499 1 1 +0.499 1 2 +0.497 2 47 +0.500 0 0 +0.500 0 0 +0.498 2 2 +0.496 2 48 +0.500 0 0 +0.500 1 1 +0.499 1 2 +0.498 1 39 +0.500 0 0 +0.499 1 1 +0.497 2 3 +0.496 1 410 +0.500 0 0 +0.500 0 0 +0.499 1 1 +0.497 2 3工程状态一层结构施工完二层结构施工完三层结构施工完四层结构施工完施工单位:林州市昌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者:记录: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襄城县朗润美晨小区8#楼GB50300-2001沉降观测结果表观测点便号第 5 次第 6 次第7 次第8 次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1 +0.4952 5 +0.494 1 6 +0.493 1 7 +0.492 1 82 +0.495 1 5 +0.494 1 6 +0.493 1 7 +0.492 1 83 +0.495 2 5 +0.493 2 7 +0.492 1 8 +0.490 2 104 +0.495 1 5 +0.494 16 +0.492 2 8 +0.491 1 95 +0.495 2 5 +0.494 16 +0.492 2 8 +0.490 2 106 +0.495 2 6 +0.494 17 +0.493 18 +0.492 1 97 +0.494 2 6 +0.492 2 8 +0.491 1 9 +0.489 2 118 +0.497 1 4 +0.495 2 6 +0.494 1 7 +0.493 1 89 +0.495 1 5 +0.494 1 6 +0.492 2 8 +0.490 1 910 +0.495 2 5 +0.494 1 6 +0.492 2 8 +0.490 2 10工程状态五层结构施工完六层结构施工完七层结构施工完八层结构施工完施工单位:林州市昌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者:记录: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襄城县朗润美晨小区8#楼GB50300-2001沉降观测结果表观测点便号第9 次第10 次第11 次第12 次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1 +0.491 1 9 +0.490 1 10 +0.489 1 11 +0.488 1 122 +0.491 1 9 +0.490 1 10 +0.489 1 11 +0.488 1 123 +0.488 2 12 +0.486 2 14 +0.484 1 15 +0.482 2 174 +0.490 1 10 +0.489 1 11 +0.488 2 13 +0.487 1 145 +0.488 2 12 +0.487 1 13 +0.486 2 15 +0.484 2 176 +0.491 1 10 +0.490 1 11 +0.489 1 12 +0.488 1 137 +0.487 2 13 +0.485 2 15 +0.483 1 16 +0.481 2 188 +0.492 1 9 +0.490 2 11 +0.488 1 12 +0.487 1 139 +0.489 1 10 +0.487 1 11 +0.486 2 13 +0.485 1 1410 +0.488 2 12 +0.487 1 13 +0.486 2 15 +0.484 2 17工程状态九层结构施工完十层结构施工完十一层结构施工完十二层结构施工完施工单位:林州市昌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者:记录: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襄城县朗润美晨小区8#楼GB50300-2001沉降观测结果表观测点便号第13 次第14 次第15 次第16 次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1 +0.487 1 13 +0.4852 15 +0.484 1 16 +0.482 2 182 +0.487 1 13 +0.486 1 14 +0.484 2 16 +0.482 2 183 +0.480 2 19 +0.479 1 20 +0.476 3 23 +0.474 2 254 +0.486 1 15 +0.485 1 16 +0.484 1 17 +0.483 1 185 +0.482 2 19 +0.480 2 21 +0.478 2 23 +0.476 2 256 +0.487 1 14 +0.485 2 16 +0.483 2 18 +0.481 2 207 +0.479 2 20 +0.478 1 21 +0.477 1 22 +0.476 1 238 +0.486 1 14 +0.484 2 16 +0.482 2 18 +0.480 2 209 +0.484 1 15 +0.483 1 16 +0.482 1 17 +0.481 1 1810 +0.482 2 19 +0.480 2 21 +0.478 2 23 +0.476 2 25工程状态十三层结构施工完十四层结构施工完十五层结构施工完十六层结构施工完施工单位:林州市昌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者:记录: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襄城县朗润美晨小区8#楼GB50300-2001沉降观测结果表观测点便号第17 次第18 次第19 次第20 次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1 +0.481 1 19 +0.4792 21 +0.478 1 22 +0.477 1 232 +0.481 1 18 +0.480 1 19 +0.478 2 21 +0.477 1 223 +0.473 1 25 +0.472 1 26 +0.470 2 28 +0.469 1 294 +0.481 2 20 +0.479 2 22 +0.478 1 23 +0.476 2 255 +0.475 1 26 +0.473 2 28 +0.472 1 29 +0.471 1 306 +0.479 2 22 +0.477 2 24 +0.475 2 26 +0.473 2 287 +0.475 1 24 +0.474 1 25 +0.472 2 27 +0.471 1 288 +0.478 2 22 +0.476 2 24 +0.475 1 25 +0.473 2 279 +0.480 1 19 +0.479 1 20 +0.478 1 21 +0.477 1 2210 +0.474 2 27 +0.472 2 29 +0.470 2 31 +0.468 2 33工程状态十七层结构施工完十八层结构施工完十九层结构施工完结构施工完施工单位:林州市昌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者:记录:沉降观测记录工程名称:襄城县朗润美晨小区8#楼GB50300-2001沉降观测结果表观测点便号第21 次第22 次第23 次第24 次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标高(m)沉降量(㎜)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本次累计1 +0.476 1 242 +0.476 1 233 +0.468 1 304 +0.474 2 275 +0.470 1 316 +0.469 2 307 +0.470 1 298 +0.471 2 299 +0.476 1 2310 +0.466 2 35工程状态主体验收时施工单位:林州市昌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观测者: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最新版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1
58.516
58.516
0
0
58.513
3
3
58.511
2
5
58.510
1
6
58.509
1
7
2
58.519
58.519
0
0
58.517
2
2
58.515
2
4
58.513
2
6
58.511
0
8
3
58.513
58.513
0
0
58.511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1页 第1页
工程名称
永泰县社会福利中心
水准点编号
A=58.0度角外30米处
A轴与12轴30度角外30米处
水准点高程
±0.00﹦58.3m
观测起止日期
2015年1月30日开始
观测性质
∕
工程地点
永泰县富裕新村
工程名称
永泰县社会福利中心
水准点编号
A=58.59
B=58.74
水准点
所在位置
A轴与1轴30度角外30米处
A轴与12轴30度角外30米处
水准点高程
±0.00﹦58.3m
观测起止日期
2015年2月5日开始
观测性质
∕
工程地点
永泰县富裕新村
测量仪器
仪器名称:水准仪 证书型号:RL-32
沉降观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