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苏东坡

合集下载

评价苏东坡的诗句

评价苏东坡的诗句

评价苏东坡的诗句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诗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苏东坡部分诗句的评价: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写出了心中对爱情的珍惜与美好的愿望,充满深情和浪漫,被誉为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表白之一。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诗用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江的宏伟浩荡和历史的悠久流转,富有超凡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苏东坡成名后最为著名的诗句之一。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句诗表现了苏东坡在山水中感受到的自由和舒适,倡导人们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活境界,饱含对自由和悠闲生活的渴望,让人感到诗歌中充满着无限的自由和风情万种的浪漫情愫。

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句诗让人感到苏东坡内心深处是同情的、感性的,他不仅抱有对生命、对世界的认知和探求,并深刻体验到人生中不寻常的离合之苦。

苏东坡的诗句充满了感性、浪漫和理性的气息,历久弥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千古风流人物第3季的苏轼的读后感

千古风流人物第3季的苏轼的读后感

千古风流人物第3季的苏轼的读后感在这里看了不少关于苏轼的文章、电视剧等作品。

每次看完都觉得他是一位非常令人敬佩的伟大诗人。

可以说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的人为什么会被贬呢?其实,从现代人来讲。

无论你有多高的成就或者功绩,都会有因为某些原因让自己受到伤害和打击。

但是如果换做当事人去想问题的话,那么结局肯定会截然相反。

所谓“世间安得双全法”,只要能够保证心灵的平静与快乐才算真正地活着吧!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重新认识下苏东坡先生:他出身名门望族,却又遭遇家庭变故;他曾经入仕途,却屡遭排挤;他满腹经纶,却终日郁闷寡欢……总之,他似乎永远处于矛盾之中。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直至最近几年越发对苏轼产生兴趣,便翻阅起《苏东坡传》。

随着深入研究,我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

比方说,面对挫折,应该学习苏轼豁达的胸襟。

即使是失败了,也绝不气馁,更加努力奋斗,争取下次获胜。

还记得小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要学习苏轼的精神吗?他在逆境中仍旧坚持写作,虽然屡战屡败,但依旧毫不放弃;尽管屡遭迫害,却依旧泰然处之。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此外,苏轼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懂得民主选举制度,体恤百姓疾苦,同情弱势群体,爱护百姓利益。

他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即使是被贬谪到偏僻荒凉的海南岛,也丝毫未影响他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当时的皇帝宋哲宗昏庸无能,听信奸臣谗言,把忠诚耿直的苏轼贬谪到遥远的海南岛。

苏轼被贬后,心灰意冷,决定隐居山林,过田园般恬淡闲适的生活。

他带领妻儿离开京城,乘船渡海前往儋州(今属海南省)。

临行前,他给弟弟苏辙留下遗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资源整理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资源整理

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肖理嫦整理一.生平事迹.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

5.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

10.大江:长江。

11.淘:冲洗。

12.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

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

• 元丰八年,也就是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 逝,年仅十岁的宋哲宗即位,宋神宗的母 亲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一贯反对新法, 她掌权后再次起用保守派司马光等人,苏 轼的职位一跃为三品大员。但是随着政治 地位的改变,苏轼渐渐发现自己在朝中为官 很难,所以就上疏朝廷,连上四道奏章, 请求离朝外任,离开这是非之地。在宋哲 宗元祐四年,也就是公元1089年,朝廷终 于批准苏轼任浙西地区的行政长官兼杭州 市的市长。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如洪 水奔流,如果不遇着岛屿与暗礁,就难以 激起美丽的浪花!”
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苏 轼洪水般的生命遇到的岛屿与暗礁, 而那些隽永的文字则是美丽的浪花, 没有这些磨难,也许我们的文学史 要损失太多。
屈原、贾谊、陶渊明、 李白、杜甫、李商隐、柳 宗元、刘禹锡、张继、曹 雪芹、蒲松龄……
仕 途 之 路
• 因为他的礼部考试和制科考试成绩太优异 了 ,朝廷一下子就给他安排了一个重要的 官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相当 于凤翔市(县)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 。
• • 凤翔府长官——陈公弼 《凌虚台记》
宦海沉浮
• 苏轼并非是彻底的保守派,其实他也积极主张 改革。但他不主张王安石采用强硬的政治手段进 行改革 。那些革新派更是不遗余力地打击攻击苏 轼。时间长了,苏轼觉得自己在这个是非之地再 呆下去麻烦就大了,弄不好就会引火上身,他主 动提出要离开朝廷,我不在这儿干了,我到地方 上去,我与其在这朝廷里头成天勾心斗角、口舌 大战,我不如在地方上做点实实在在的,给老百 姓有用的工作。神宗皇帝将其派往杭州当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 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成员。 • 词与辛弃疾齐名“苏辛”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注释:1。

纶巾:以青丝做成的头巾。

2。

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洒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遥想:远想。

4.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为妻.5。

羽扇纶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6.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强大的敌人,又作“强虏”“狂虏"。

7。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8.华发:花白的头发。

9.尊:通“樽”,酒杯.10.大江:长江.11.淘:冲洗.12。

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3.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

14。

雪:比喻浪花。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云”。

16.英发:英俊勃发.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

苏东坡最美诗词精选十首

苏东坡最美诗词精选十首

苏东坡最美诗词精选十五首1、《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并非赤壁大战处。

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乔,本作“桥”。

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

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

纶巾,青丝制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祐刻本,作“强虏”。

延祐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黄丕烈题辞,述其源流甚详,实今传各版之祖。

⒀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⒁多情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生长出花白的头发。

⒂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苏东坡诗词

苏东坡诗词

苏东坡诗词苏东坡诗词1、《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4、《卜算子》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5、《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6、《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7、《春日词》春云阴阴雪欲落,东风和冷惊罗幕。

渐看远水绿生漪,未放小桃红入萼。

8、《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9、《儋耳》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10、《导引》帝城父老,三岁望尧心。

天远玉楼深。

龙颜仿佛笙箫远,肠断属车音。

离宫春色琐瑶林。

云阙海沈沈。

遗民犹唱当时曲,秋雁起汾阴。

11、《导引》经文纬武,十有九年中。

遗烈震羌戎。

渭桥夹道千君长,犹是建元功。

西瞻温洛与神崧。

莲宇照琼宫。

人间俯仰成今古,流泽自无穷。

12、《点绛唇》不用悲秋,今年身健还高宴。

江村海甸。

总作空花观。

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

楼船远。

白云飞乱。

空有年年雁。

13、《点绛唇》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

水边朱户。

尽卷黄昏雨。

苏东坡最霸气的十首诗

苏东坡最霸气的十首诗

苏东坡最霸气的十首诗《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宋】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浣溪沙》【宋】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有美堂暴雨》【宋】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儋耳》【宋】苏轼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千古,风流人物一提到苏轼,人们自然而然便会想到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流传千古诗句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而对于生活中与官场上的苏轼,很多人其实了解的并不多,苏轼,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与他本人的个性与为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1.少年成名,百年第一苏轼出生于1037年1月8日,老家在眉州眉山,他是初唐大臣苏味道的后代,苏味道是河北栾城人,所以苏轼的祖籍,其实是在河北。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苏序有三个儿子,苏澹,苏涣,苏洵。

苏洵便是苏轼的父亲,苏洵也是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生下苏轼的时候,为他取名为“轼”,“轼”为车前扶手,他的父亲想要苏轼,默默无闻却可以扶危救困,有着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的为人,非常的豁达、率真,颇具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在1056年的时候,苏轼21岁,他与19岁的老弟苏辙,跟着自己的老爸苏洵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他们从偏僻的西蜀地区出发,沿长江东下,历时一年多,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进京应试。

当时,是欧阳修主要负责此次的科举考试,他可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第一次参加科举的苏轼,面对策论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气呵成,透过那洒脱的文字,苏轼那亲新脱俗的文风跃然纸上。

欧阳修看到试卷的时候,非常的喜欢,误以为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答,洋洋得意之间,便要将这份试卷列为第一名,但是落笔前又一想,给自己的学生弄个第一名,似乎不太合适,于是乎便排了个第二名。

就这样,苏轼本来是第一名的成绩,却在欧阳修的一念之间,变成了第二。

后来欧阳修才知道,自己的弟子曾巩,并非第二,也非第一。

屈居第二的这位考生,原来是只有21岁的苏轼。

不管怎么说,苏轼首次参加科举,便一举中了进士,当然,他的弟弟苏辙也是同登进士科。

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风流人物
1101年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66岁。
苏轼的“四个三”:三事、三地、三人、三 情 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
三地:黄州、惠州、儋州
三人: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
三情:手足情、夫妻情、不了情
月华故纶小 。发国巾乔 。神,初 人游谈嫁 生,笑了 如多间, 梦情,雄 ,应樯姿 一笑橹英 尊我灰发 还,飞。 酹早烟羽 江生灭扇 。
东坡肉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乡湖北特有的传统名菜,素为人们所 熟知,它是由苏轼亲手制作始创于黄州。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 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 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他还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 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 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书法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与苏轼有关的成语
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 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 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 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胸有成竹 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 人交情颇深。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点苏轼 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 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 对此说深以为然。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后,人 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瑾一拍国人大 当时岸周物江 年多,郎。东 ,少卷赤故去 豪起壁垒, 杰千。西浪 。堆乱边淘 雪石,尽 。穿人, 江空道千 遥山,是古 想如惊,风 公画涛三流 ,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心中有牛粪,看什么都是牛粪。”
轶事典故
入京参考,聚宴争菜
姜子牙渭水钓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 苏子卿贝胡牧羊! 张翼德涿县卖肉! 关云长荆州刮骨! 诸葛亮隆中种菜!
入京参考,聚宴争菜
秦始皇并吞六国!
姜子牙渭水钓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 苏子卿贝胡牧羊! 张翼德涿县卖肉! 关云长荆州刮骨! 诸葛亮隆中种菜!
政治家
王安石变法,新党 执政,苏轼被贬
新党被打压,旧党 执政,苏轼被贬
新党重新执政, 苏轼还是被贬
永远政见不合,永远被贬
我看呢,是一肚子 的“不合时宜”~
你看我这肚子里 装的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
我是司马光, 不赞同变法, 我是旧党。
哈哈哈……
我觉得新法政 我还是自请出京 策有以下弊 吧!杭州,我来 端:……
林语堂: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 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 画家、造酒试验家……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 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生事”是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 “新进” 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
身陷囹圄,被贬黄州。
此处可添加横版文字
新党被打压
我主张不变法, 事实证明我是 对的!哈哈哈!
我觉得新法其实 我还是出京吧。 也有好处:…… 杭州,我又来了!
你算哪根葱!
诗词创作
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 志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 和旷达胸怀。

苏东坡赤壁怀古原文

苏东坡赤壁怀古原文

苏东坡赤壁怀古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就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樯橹一作:弱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一作:人间;尊通在:樽)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伴著,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怕?然而苏轼却Seiches心得体会: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叹息!人类既如此殊途而余者,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分狂妄了。

接手两句瞄准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就是"三字越下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非常大。

一说道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成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马雷科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就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就是"三字带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段小宇的就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系列从周郎引起。

Essoyes五句写下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近,作者描绘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就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

从起至句的"千古风流人物"至"一时多少豪杰"再至"回首公瑾当年",视线不断reputation,最后著眼定格在周瑜身上。

苏轼资料

苏轼资料

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肖理嫦整理一.生平事迹.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

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历数苏东坡精妙茶诗茶词

历数苏东坡精妙茶诗茶词

从来佳茗似佳人细数千古风流苏东坡茶诗茶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虽是咏三国时代的周瑜,不过以苏东坡的纵横才气,豪放洒脱,更称得上是「千古风流人物」。

行云流水才气纵横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谪居黄州时,割茅结屋,题署为「东坡庐堂」,遂自号东坡居士。

嘉佑元年八月,中进士,通过礼部初试,欧阳修语梅尧臣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虽然苏东坡年轻有为,前景看好,但因其为人耿介坦率,嫉恶如仇,遇有不平,即「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遂得罪权宦,屡遭打击,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甚至儋州(海南岛)。

然虽坎坷一生,仕途多舛,但心胸旷达的他却没有因此被击垮,反而将这些经历转化成传唱千古的绝妙诗篇。

东坡可谓全才之士,琴棋书画,无一不晓;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高的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他曾自评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嘻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后人颂赞其文,有「苏文生,吃菜根;苏文熟,吃羊肉」之赞誉。

东坡任杭州太守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

倘佯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并将西湖美景融入诗中:「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中巧妙地把西湖比喻成美人西施,不管晴天、阴天,均能展现不同的风景。

西湖之诗情画意,若非东坡之大才,十不足以尽其妙。

隽永茶诗脍炙人口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

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其中《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繞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

苏东坡词十首全文

苏东坡词十首全文

苏东坡词十首全文1、《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原文】《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③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⑤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⑦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⑧【注释】①赤壁:这里指黄州的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县西,面临长江。

三国时赤壁之战所在地,至今说法不一,湖北至少有五处:黄州、嘉鱼、江夏、汉阳、汉川。

现在一般认为是嘉鱼。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孙吴与西蜀联军火烧曹军、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以此形成了吴、蜀、魏三国鼎立的局面。

②大江:指长江。

淘:淘汰。

风流人物:指英雄人物,杰出人物。

③故垒:古代的营垒,这里指赤壁之战留下的堡垒。

人道是,人们传说是。

苏轼亦怀疑此处并非真正的赤壁,故云。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

周瑜拜建威中郎将时,才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他是吴蜀联军的统帅之一,指挥过赤壁之战。

④崩云:高耸云霄。

一作“穿空”。

裂岸:拍裂了江岸。

一作“拍岸”。

雪:指浪花似雪。

⑤小乔:即小桥,桥玄的幼女。

据载,周瑜随孙策攻打皖城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孙)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当时是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

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

说“初嫁”是为了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

雄姿:身姿高大健壮。

英发:指谈吐不凡,识见卓越。

⑥羽扇纶(guan关)巾,指周瑜作战时手持羽毛扇,身穿便服而不穿戎衣,一副儒将气派,潇洒闲雅。

纶巾:配有丝带的头巾。

强虏:强大的敌人。

一作“樯橹”。

灰飞烟灭,指赤壁大战中火烧曹军的故实,所以有“灰”、“烟”。

这两句是形容战事极顺利和战果极辉煌。

⑦故国:旧地。

这里指赤壁古战场。

⑧酹(lei类):以酒洒地表示祭奠。

【译文】长江滚滚向东流去,大浪淘沙,也带走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苏轼 WPS演示 演示文稿

苏轼 WPS演示 演示文稿

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目录• 1.基本信息.• 2.艺术成就.• 3.主要作品:1)文学作品2)书法作品3)绘画作品• 4. 轶闻• 5.朋友• 6.生平•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他的名号由来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很多人或许并不知晓苏轼名号的由来,和其中折射出的人生的悲欢离合。

苏洵在给苏轼取名时,是煞费一番苦心的。

轼,是古代车前用做乘车人扶手的横木。

对于车载人这一功能而言,轼是没有用的。

但是如果没有轼,那就不仅仅是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乘车人在崎岖颠簸的路上也难确保安稳。

苏洵取“轼”名,是企望其“外饰”,即巧为观瞻,处世圆通。

“轼”字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凭)轼而观”,苏洵写的《名二子说》是这样解释的:“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

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

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吾知免矣”。

说起“东坡居士”这个名字有一番来历: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十二月,苏轼被贬黄州。

初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五十亩军营旧地给他种。

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

为什么他要取号为东坡居士呢?因为他很仰幕唐朝的诗人白居易居士,而当年,白居易贬谪四川忠州时,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如《步东坡》、《别东坡花树》等,白居易曾写一首《步东坡》的诗:“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走,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风流苏东坡
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

由于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诗讽谏朝廷,一生屡遭贬谪,飘若惊鸿,大部分时间在做地方官。

每到一地,都留下无数佳话和政绩,受到人民的爱戴,而且地因人传,名气更大。

苏东坡曾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和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先后两次到杭州,做了3年通判和两年知州,所以他有“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咏西湖的名句。

苏东坡离开杭州后,曾出守颍州,贬谪惠州,这两处地方都有以“西湖”命名的湖泊。

东坡到处有西湖,杨万里对这种巧合,曾作一诗曰:“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唐汝颍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那得休!”
东坡一生足迹遍天下,全国有近百个东坡遗迹,连李白、
杜甫、曹雪芹都无法相比。

东坡有一首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坡故乡眉山三苏祠有对联曰: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东坡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性:王弗是原配,然而三十岁前就去逝,她赢得了一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王闰之是继室,是王弗的堂妹,侍奉东坡二十五年,于四十六岁去世。

王朝云是侍妾,12岁时在杭州被东坡收留,事先生二十三年,忠敬如一,卒于惠州西湖。

苏东坡按照自己的理想,把朝云塑造成他心中的“巫山神女”,常把自已比作楚襄王。

有一联曰: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

有趣的是,东坡三位夫人都姓王,一生去过三个西湖,一家三父子名“三苏”。

东坡的一生是说不尽的,他的诗词中大多感叹“人生如寄”、“人生如梦”。

我只想以两首诗词来结束本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