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合集下载
14再见了亲人(窦桂梅)PPT课件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
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
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
留片刻。
2021
战士们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 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风驰电掣 向前驶去,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 再说上几句惜别的话,相距已远,只能在心头 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 ——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 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 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 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 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 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 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 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 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 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 子铺在当屋,旁边燃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 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 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2021走。母亲喊住我: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 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2021
大娘,大娘,停 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 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 持得住吗?快回家休 息吧!为什
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 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 会。
2021
大娘,大娘,大 娘,停住您送别的脚 步吧!为了帮我们洗 补衣服,您已经几夜 没合眼了。您这么大 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
墙上摩平。你带领乡
亲们启程,车轮移动
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
路哭声。五十年间,
两度背井离乡,我们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一、开头是表达恳求的祈使句,体现了志愿军对大娘对志愿军的
深厚情谊表达得更深刻!
二、采用第二人称的称呼语,表达的感情更真实!
三、第一个自然段从三个层次来表达对大娘的离别之情的。
(1)劝(2)忆(3)颂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 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 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 在一起。
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种不是亲人, 却给人亲人般关怀的感人故事呢?
作业: 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 第一自然段,写一片段《再 见了,志愿军叔叔》,字数 300字。
大嫂,请回去吧! 看,您的孩子在您的 背上睡熟了。山路这 样崎岖,您架着双拐, 已经送了几十里。就 是您一步不送,我们 只要想起您的双拐, 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 我们的深情厚谊。
小组合作,交流感悟
1、为什么大娘对战士们的情谊比山高比海 深?(请找出相关的事件用横线画出重点的 词语、句子。) 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从句式、人称、段落层次)
洗 补 衣 服
大娘,停住您送 别的脚步吧!为了帮 我们洗补衣服,您已 经几夜没合眼了。您 这么大年纪,能支持 得住吗?快回家休息 吧!为什么摇头呢?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 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 怀?不,永远不会。
小金花,不 要哭了,擦干眼 泪,再给我们唱 个《捣米谣》吧! 怎么?心里难过, 唱不出来?你一 向是个刚强的孩 子啊!
14再见了亲人完美PPT课件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
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
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
留片刻。
.
32
战士们依恋朝鲜的山,朝鲜的水,更依 恋朝鲜的亲人们!然而,无情的火车风驰电掣 向前驶去,此时此刻,泪水模糊了双眼,要想 再说上几句惜别的话,相距已远,只能在心头 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 ——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 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
10
让我们重温那感人的一幕幕……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哪 里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对待 志愿军战士?
划出相关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
11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 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 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课文中指什么?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
12
敌机来了, 您丢下自己的小 孙孙,把伤员背 进了防空洞;当 您再回去抢救小 孙孙的时候,房 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 唯一的亲人。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
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
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
留片刻。
.
31
火车向前行驶,那隆隆的车行声也牵动着 朝鲜人民的心。八年来,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 书写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朝人民的心 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今天,志愿军就要离开 了,朝鲜人民怎能舍得,他们多么希望——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 在一起。
.
40
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
29
在火车站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真是有道不 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然而就在志愿军 和大娘她们挥泪惜别之际,火车“呜”地启动了, 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都并作一声呼唤——
《再见了亲人》(完美版)PPT课件
是谁对谁说的?
为什么互称亲人?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 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 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 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 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 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 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 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 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 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5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不要哭了,擦 干眼泪,再给 我们唱个《捣 米谣》吧!
请回去吧!
回忆她 们为志 愿军做 的事
1.缝补衣服 2.送打糕(昏倒) 3.救伤员(失去 小孙孙)
救出老王 (失去妈妈)
挖野菜 (失去双腿)
赞扬她 对我们的情谊 刚强 比山还高比水 还深
为我们付出 高的代价
总结 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挖野菜 (失去双腿)
④您为我们付出 了这样高的代价, 难道还不足以表达 您对中国人民的友 谊?
❖ 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 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
《再见了亲人》课件
鼓荐阅读
推荐与《再见了亲人》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以供观众 进一步拓展阅读。
提供相关书评和简介,帮助观众了解作品风格和特点,以便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THANKS
感谢观看
叙事技巧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从告别的一刻开始回忆 ,构建了一种追忆往事的氛围,
使叙事更具张力。
细节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等细节的刻画,使叙事更加生动
具体,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多线索交织
文章中多条线索交织,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故事结构,使得叙事更
加丰富和有层次。
语言风格
朴实自然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给 人以亲切感。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读 来让人印象深刻。
节奏感强
文章语言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 的享受。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和敌人的残忍行为,突出了主 题,强化了情感表达。
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文章在叙事中融入抒情元素,使叙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增强了作 品的感染力。
本课件将介绍现代社会的 发展趋势,以及这些趋势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特别 是对亲情和离别的影响。
02
《再见了亲人》内容解析
故事概述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 时期,讲述志愿军与朝鲜 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离 别时的感人场景。
故事情节
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与 当地人民告别,表达了他 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 情。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 引言 • 《再见了亲人》内容解析 • 《再见了亲人》的艺术特色 • 《再见了亲人》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推荐与《再见了亲人》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以供观众 进一步拓展阅读。
提供相关书评和简介,帮助观众了解作品风格和特点,以便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THANKS
感谢观看
叙事技巧
倒叙手法
文章开头从告别的一刻开始回忆 ,构建了一种追忆往事的氛围,
使叙事更具张力。
细节描写
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等细节的刻画,使叙事更加生动
具体,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多线索交织
文章中多条线索交织,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故事结构,使得叙事更
加丰富和有层次。
语言风格
朴实自然
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给 人以亲切感。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读 来让人印象深刻。
节奏感强
文章语言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 的享受。
表现手法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和敌人的残忍行为,突出了主 题,强化了情感表达。
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文章在叙事中融入抒情元素,使叙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增强了作 品的感染力。
本课件将介绍现代社会的 发展趋势,以及这些趋势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特别 是对亲情和离别的影响。
02
《再见了亲人》内容解析
故事概述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 时期,讲述志愿军与朝鲜 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离 别时的感人场景。
故事情节
志愿军即将离开朝鲜,与 当地人民告别,表达了他 们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 情。
《再见了亲人》PPT课件
• 引言 • 《再见了亲人》内容解析 • 《再见了亲人》的艺术特色 • 《再见了亲人》的影响与评价 • 结语
01
(赛课课件)五年级下语文《再见了亲人》 (共22张PPT)
这一背,这一丢,背的是_________, 丢的是________。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 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当美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 朝鲜的土地时,130万人民志 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他们 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其中14万中华民 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永远留在 了朝鲜,长眠于朝鲜这块土地 上。包括我们熟悉的邱少云、 黄继光、毛岸英。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六十多年前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 的战争,他们把战火一直烧到我国 的东北边境。
130万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
江来到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一直打了三年
迫使美国宣告停战
停战后志愿军战士又留守朝鲜五年, 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漫长的八年 时间里,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中朝两国 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10月 的一天,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即将离 开朝鲜回国时,站台上挤满了前来送行 的人。
2、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战斗英雄邱少云
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与志愿军战士分别的今天,站台上挤满了
前来送行的人。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赶来了。 此
时,她泪流满面,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作业: 1、同学们,其实,在我们和平年
代的今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着 许许多多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人故 事,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和大家谈谈吧!
再见了,亲人
学习提示: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遇到生字 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 回忆了哪些往事?
战役 硝烟 大嫂 挎着 噩耗 雪中送炭 深情厚谊 同归于尽
交流: 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 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什么?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 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当美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 朝鲜的土地时,130万人民志 愿军战士奔赴朝鲜战场。他们 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其中14万中华民 族的优秀儿女,他们永远留在 了朝鲜,长眠于朝鲜这块土地 上。包括我们熟悉的邱少云、 黄继光、毛岸英。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六十多年前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 的战争,他们把战火一直烧到我国 的东北边境。
130万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
江来到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一直打了三年
迫使美国宣告停战
停战后志愿军战士又留守朝鲜五年, 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漫长的八年 时间里,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中朝两国 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10月 的一天,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即将离 开朝鲜回国时,站台上挤满了前来送行 的人。
2、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战斗英雄邱少云
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与志愿军战士分别的今天,站台上挤满了
前来送行的人。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赶来了。 此
时,她泪流满面,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作业: 1、同学们,其实,在我们和平年
代的今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着 许许多多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人故 事,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和大家谈谈吧!
再见了,亲人
学习提示: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遇到生字 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 回忆了哪些往事?
战役 硝烟 大嫂 挎着 噩耗 雪中送炭 深情厚谊 同归于尽
交流: 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 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小金花失去妈妈后,为什么不哭 一声,现在为什么又哭了?
第17页/共47页
请读相关的课文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 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 尽了。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 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 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 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 落泪了呢?
第2页/共47页
“五次战役”讲的是1950年10 月25日至1951年5月21日这段时 间,中国民人志愿军同朝鲜人民 军一起为反击以美帝国主义为首 的侵略军而连续进行的五次战役。 朝中人民军队共歼敌22万余人, 把美帝侵略军打回到“三八线” 附近,迫使他们接受了停战谈判。
第3页/共47页
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 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 别。这激动人心的情景,通过作者的描 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
第8页/共47页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噩耗 大嫂 篮子 谣言 跺脚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第9页/共47页
• 请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了 哪些事?
第10页/共47页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补洗衣服。带 3 .自由读,把你理解的感情读出来。
第21页/共47页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 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指什么? 失去双腿,永远残疾。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 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22页/共47页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 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
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 唯一的亲人?
第15页/共47页
假如: 你就是那位大娘,想象当时冒着炮
火送打糕的情境,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就是那位大娘,你失去了唯一的小 孙孙,是什么感受?
第16页/共47页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 . 小金花做了一件什么事? 2 . 小金花做的这件事,表现了她什 么性格?
第18页/共47页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 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 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什么叫“噩耗”、“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说明了什么?
第19页/共47页
假如: 你就是小金花,当你失去了自己
的母亲,是什么感受?
第20页/共47页
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1 .大嫂为自愿军战士做了件什么事? 2 .从中体现出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
第25页/共47页
• 再读课文,用笔划出: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 哪些事?
第26页/共47页
•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的事:
1、八年来,与朝鲜人民并肩 作战,有战斗就有流血,有牺 牲。 2、空着肚子在阵地上与敌人 拼打。 3、侦察员老王被抓。 4、战士负伤……
第27页/共47页
齐读第四—六自然段,思考: 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说
第4页/共47页
第5页/共47页
妮役硝炭谊 谣噩耗跺嫂 挎篮
第6页/共47页
妮 nī 妮子 妮儿 役 yì 劳役 军役 奴役 硝 xiāo 硝烟 火硝 炭 tàn 木炭 炭火 煤炭 谊 yì友谊 情谊 联谊 谣 yáo 民谣 童谣 谣言
第7页/共47页
噩 è 噩梦 浑噩 噩耗 耗 hào 消耗 耗费 损耗 跺 duò 跺脚 跺足 嫂 sǎo 嫂子 表嫂 大嫂 挎 kuà 挎包 挎篮 挎枪 篮 lán 篮子 篮球 花篮
魏巍,原名鸿杰,河南郑州人,曾用笔名 红杨树。1920年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在山西前线参加了八路军。1950 年冬天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任随 军记者。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报 告文学作品。1958年志愿军回国,又写 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页/共47页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 日,美国发动侵朝 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为了保 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 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在 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25日美 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随后,中国人 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志 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第13页/共47页
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 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 真是雪中送炭啊! 说说什么叫“雪中送炭”? “雪”“炭” 分别指什么? (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 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
第14页/共47页
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 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 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学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 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 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 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 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 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 一的亲人。
2、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惟一的小 孙孙。
3、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侦察员老王 牺牲了。
4、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挖野菜失 去了双腿……
第11页/共47页
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补洗衣服。带 领全村妇女冒着战火为志愿军战士送 打糕。
第12页/共47页
• 请读相关的课文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 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 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 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第23页/共47页
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 吧! 2、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 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 吧! 3、大嫂,请回吧!
第24页/共47页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 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2、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 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了呢?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 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 友谊?
第17页/共47页
请读相关的课文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 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 尽了。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 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 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 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 落泪了呢?
第2页/共47页
“五次战役”讲的是1950年10 月25日至1951年5月21日这段时 间,中国民人志愿军同朝鲜人民 军一起为反击以美帝国主义为首 的侵略军而连续进行的五次战役。 朝中人民军队共歼敌22万余人, 把美帝侵略军打回到“三八线” 附近,迫使他们接受了停战谈判。
第3页/共47页
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 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 别。这激动人心的情景,通过作者的描 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
第8页/共47页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噩耗 大嫂 篮子 谣言 跺脚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第9页/共47页
• 请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了 哪些事?
第10页/共47页
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做的事:
1、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补洗衣服。带 3 .自由读,把你理解的感情读出来。
第21页/共47页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 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高的代价指什么? 失去双腿,永远残疾。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 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22页/共47页
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 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
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 唯一的亲人?
第15页/共47页
假如: 你就是那位大娘,想象当时冒着炮
火送打糕的情境,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就是那位大娘,你失去了唯一的小 孙孙,是什么感受?
第16页/共47页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
1 . 小金花做了一件什么事? 2 . 小金花做的这件事,表现了她什 么性格?
第18页/共47页
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 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 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什么叫“噩耗”、“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说明了什么?
第19页/共47页
假如: 你就是小金花,当你失去了自己
的母亲,是什么感受?
第20页/共47页
自学第三自然段,思考: 1 .大嫂为自愿军战士做了件什么事? 2 .从中体现出大嫂与志愿军战士之间
第25页/共47页
• 再读课文,用笔划出: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 哪些事?
第26页/共47页
•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的事:
1、八年来,与朝鲜人民并肩 作战,有战斗就有流血,有牺 牲。 2、空着肚子在阵地上与敌人 拼打。 3、侦察员老王被抓。 4、战士负伤……
第27页/共47页
齐读第四—六自然段,思考: 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说
第4页/共47页
第5页/共47页
妮役硝炭谊 谣噩耗跺嫂 挎篮
第6页/共47页
妮 nī 妮子 妮儿 役 yì 劳役 军役 奴役 硝 xiāo 硝烟 火硝 炭 tàn 木炭 炭火 煤炭 谊 yì友谊 情谊 联谊 谣 yáo 民谣 童谣 谣言
第7页/共47页
噩 è 噩梦 浑噩 噩耗 耗 hào 消耗 耗费 损耗 跺 duò 跺脚 跺足 嫂 sǎo 嫂子 表嫂 大嫂 挎 kuà 挎包 挎篮 挎枪 篮 lán 篮子 篮球 花篮
魏巍,原名鸿杰,河南郑州人,曾用笔名 红杨树。1920年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 发后,在山西前线参加了八路军。1950 年冬天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任随 军记者。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报 告文学作品。1958年志愿军回国,又写 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页/共47页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 日,美国发动侵朝 战争,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为了保 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 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在 战斗中,和朝鲜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经过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1953年725日美 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随后,中国人 民志愿军分批回国,1958年,中国人民志 愿军全部回到祖国。
第13页/共47页
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 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 真是雪中送炭啊! 说说什么叫“雪中送炭”? “雪”“炭” 分别指什么? (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 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
第14页/共47页
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唯 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
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 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学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 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 途中, 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 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 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 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 一的亲人。
2、大娘为了救伤员失去了惟一的小 孙孙。
3、小金花的妈妈为了救侦察员老王 牺牲了。
4、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挖野菜失 去了双腿……
第11页/共47页
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大娘为志愿军战士补洗衣服。带 领全村妇女冒着战火为志愿军战士送 打糕。
第12页/共47页
• 请读相关的课文 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 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 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 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第23页/共47页
1、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 吧! 2、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 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 吧! 3、大嫂,请回吧!
第24页/共47页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 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2、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 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 你怎么落泪了呢?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 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 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