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发展与学校教育的功能.pdf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四书五经
对比
教会学校:七艺:三科+四学 骑士学校:七技
2
永恒性
历史性
民族性
社会属性:
生产性 长期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
不平衡性
教育的功能
1
按照作用对象 按照作用方向 按照呈现形式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 隐藏功能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下)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
神话起源说
朱熹最早提出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古印度:宗教教育
古希腊:
斯巴达:尚武 雅典:尚文
封建社会
西汉:太学,鸿都门学;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二馆
近代教育 20世纪以后
宋元:书院 明清:1905年废除科举 国家重视、干预教育、公立教育崛起 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世俗化:与宗教分离 教育精制化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现代化 终身化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上)
教育概述
“教育”的由来
孟子《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
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者:主导作用
教育的基本要素
受教育者:主体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手段,教育内容 中介
教育的本质及社会属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利托尔诺、沛西能 正式提出 孟禄 米丁斯基、凯洛夫 最科学
口诀:本能生利西 心理仿孟禄 米凯爱劳动
原始社会 古代社会
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教学内容单一,不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夏:庠、序、校

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

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

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紧密相关,它不仅是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个性发展的关键环境。

本文将探讨学校教育对个性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观点。

一、学校教育的功能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正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它的功能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塑造公民道德。

学校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如教学、评估和社交交流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和个人成长的机会。

二、学校教育对个性发展的积极影响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课堂上,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

2. 丰富的学校课外活动学校提供各种学术、文艺、体育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通过参与不同的课外活动,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有机会培养自己的特长,这对于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3. 多元化的社交环境学校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交环境,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交往。

这种交往促进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发展,培养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技巧,对个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学校教育对个性发展的挑战1. 过分注重学术成绩现代社会对学术成绩的追求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有些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个性的培养。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感到压力巨大,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2. 教育模式的单一性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个性培养的多样性。

这种单一性的教育模式对于个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3. 缺乏个性化关怀由于学校教育中学生数量众多,教师往往无法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个性化关怀。

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感到他们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个性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如何促进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的结合1. 推行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学校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综合评价、项目制等,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情况,避免过分偏重学术成绩的评价标准。

[教育学]01教育学基础目录

[教育学]01教育学基础目录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语义与层次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教育的功能与效益四、教育的本质与争论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三、教育学的理论流派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若干理论一、教育万能论二、教育独立论三、人力资本论四、筛选假设理论五、劳动力市场划分论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具体分析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现代命题一、全球化与教育二、知识经济与教育三、信息社会与教育四、多元文化与教育第3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基本涵义二、人的发展的主要理论三、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三、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一、学校教育的内涵二、学校教育与个体个性化三、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第4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及其结构和意义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三、教育目的的制定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个人本位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目的观二、人文主义目的观与科学主义目的观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一、我国的教育目的二、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三、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第5章学校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学校的产生一、学校的概念二、学校产生的条件三、学校的出现第二节学校的发展一、中西方学校的发展二、学制第三节学校的变革一、学校阶段的变革二、学校类型的变革第8章课程与课程改革第一节课程概论一、课程概念的多维理解二、课程理论的类型第二节课程设计的模式一、目标模式二、过程模式三、情境模式第三节国内外的课程改革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国外的课程改革第9章教学理论与模式第一节教学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的词源涵义二、教学涵义的当代发展第二节教学理论的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二、认知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第三节教学模式一、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二、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三、社会型教学模式四、个人型教学模式第10章德育理论与实践第一节德育概述一、德育概念二、德育的意义三、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第二节德育的过程与原则一、德育过程的结构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二、德育原则第三节德育途径与方法一、德育途径二、德育的方法第四节当代德育模式一、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二、体谅模式三、价值澄清模式四、社会学习模式五、集体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有什么作用

学校教育有什么作用

学校教育有什么作用学校教育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段时间,它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那么学校教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学校教育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它为每个人提供了机会去学习知识,扩展自己的视野。

这是因为学校教育针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精英或特定层面的人,这样可以让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知识的基础,并受益于它。

除了学科知识外,学校教育还强调一些重要的能力和品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等,这些都是能助我们在今后的职业和生活中受益的。

其次,学校教育具有培养人们责任感和自律性的作用。

学生们为了完成作业和考试而需要自律,这为他们日后独立生活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还被教育了许多基本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些规则与纪律的遵守会培养我们的责任感与爱心,让我们更能够独立、自觉地遵守规矩。

第三,学校教育还能够转变人的认知和思维方法,促进个人的整体性发展。

学校教育不仅提供了我们具体的知识,还要求我们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这个过程是一种挑战和探索,需要我们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并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问题的困难之处,并且需要我们锻炼创新思维,探索更深入的解决方法,这些经历能够激发学员们不断思考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最后,学校教育能够促进人与社群之间的联系,震动我们的社会意识。

学校中有许多社团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加入各种不同的群体,并与他人互相合作,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多学习,多交往,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社会群体,理解其他个人和文化,并且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面貌非常的重要,不仅仅是为了扩展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增进人际关系与社交,培养我们的领导才能,加强我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并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起源、教育学的发展过程、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教育学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早期的教育形式可能是由父母或长辈亲自教导后代,传授生存技能和价值观。

教育学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并没有在此时出现。

直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提出了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论,才为教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社会进步,教育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了相应的发展。

欧洲的教育学发展较早,早在16世纪的德国就有了第一所教育学院。

18世纪的法国先后出现了教育学院和教育学研究所。

到了19世纪,教育学开始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学派。

其中,罗素、杜威、佩斯卡尔等人的教育哲学为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而现代的教育学则更关注于教育实践的研究,包括教学方法、教育评估、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在教育学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深刻影响了教育实践。

例如,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通过正反馈和惩罚来增强或抑制某种行为。

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社会认知理论则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中的共同建构而产生的。

教育学的应用价值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还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学的研究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同时,教育学研究还可以帮助制定教育政策,改进教育制度和教育课程。

在家庭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教育学的应用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

从古代的教育哲学到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学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产生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学派。

教育学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教育。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讲和第五讲)-PPT课件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讲和第五讲)-PPT课件
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
8
• (3)《壬子癸丑学制》 • 分三段四级(共17-18年) • 第一段:初等小学校(4年)和高等小
学校(3年),共7年 • 第二段:中等教育设中学校4年 • 第三段:高等教育:不分级,设大学 • 但一般大学预科3年,本科3-4年
9
• (4)《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 1922年学制分三段四级 • 第一段:初等教育(初小4年和高小2 年) • 第二段:中等教育(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 • 第三段:高等教育(4-6年)
25
•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应 • 首先,开展多元文化教育,但主流文化不
可支援 • 其次,开放的态度和视野 • 再次,大力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26
(5)教育的现代化
主要表现在现代人的观念的确立,教育 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的不断提高,教育制度的不断创新
27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制约因素 1、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以
19
• (2)全民教育 • 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
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 本的学习需求.
20
我国教育发 展不平衡
21Leabharlann 同在蓝天下秋游打猪草
22
• 全民教育 • 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 • 基础教育把重点放在知识的实际获得 和结
果上 • 扩大并重新确定基础教育的范围 • 促使社会各方面确保使所有学习者都得到
44
• (2)学校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 学校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 学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 学校教育培养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
45
4、学校的性质: (1)学校是一个规范性组织 (2)学校是一个公益性组织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 40张)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 40张)
1.培根
1623年《论学术的进展》。“教育学”有了一席之地
,即“讲授和传授的艺术”。
2.夸美纽斯
“教育学之父”
1632年《大教学论》,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
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理论的基础。
夸美纽斯对教育学的主要影响:
(1)构建了教育学的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苏联一些教育学家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在阐明教育起源的过程中提出的观点 ,即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首先,人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过程中逐渐积 累起了有关经验、技能和人与人之间的规范,上一 辈向下一辈传递这些经验、技能和规范。 同时,人在劳动中进化,人的意识、语言以及发 音器官的改变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这为教育的产 生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4.古希腊三杰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和“德行可教”的观点。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教育内容: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
知识和锻炼身体。 教学法:“苏格拉底法”(“产婆术”)。这种方法包 括四部分:一是“讥讽”,即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 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对方谈话中的自相 矛盾之处,使其承认对这一问题的无知;二是“助 产”,即用谈话法帮助对方回忆知识,就像产婆帮 助产妇生产婴儿一样;三是“归纳”,即通过问答使 对方能逐步排除对事物个别的特殊的认识,能揭示 事物的本质或普遍的东西;四是“定义”,即在归纳 的基础上得出事物的定义。
(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属于国家本位或社会本位的教 育观。其主要教育著作是《理想国》。 社会分工: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社 会分工的角度把公民(不包括奴隶)划分为三个等 级:第一等级为护国者(统治者)、第二等级为护 卫者(军人)、第三等级为农民以及其他技工等。 关于护卫者的教育:在早期教育时期,主要进行 音乐文艺教育和体操教育。柏拉图说:“这种教育 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到 了普通教育时期,主要接受军事和体育训练,此外 ,还要学习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四门课 程(即“后四艺”)。柏拉图把护卫者的教育规定在 三十岁之前完成,教育内容就是上面列举的内容。 到了三十岁之后,就是关于护国者的教育了(护国 者的教育也包括护卫者所接受的教育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讲义+笔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讲义+笔记)

考情综述题型梳理单选题21*2'=42’(28%)辨析题4*8'=32’(21%)简答题4*10'=40’(27%)24%)材料分析题2*18'=36’理论精讲必备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二章第三章中学课程中学教学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生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理论精讲-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目的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教育科学研究1.教育的含义2.教育的基本要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素3.教育的属性4.教育的功能5.教育的起源6.教育的发展p3一、教育的含义单选(一)“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单选、辨析(二)“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p4二、教育的基本要素单选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纽带、中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最基本的两个?p5单选、辨析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4.长期性5.相对独立性教育的属性,你会了吗?1.(2018上)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

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社会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2.(2020年)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3.(2021上)教育具有自身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p6单选、辨析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本体):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谋生、享用社会发展功能(派生):社会流动功能按教育功能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隐性功能猜一猜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竞赛活动。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发觉 式学

(二) 教育系统旳构造
1.教育系统从整体上区别为学校教育与非学 校教育 学校教育旳目旳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 一定社会服务旳人。非学校教育主要指家 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教育系统从性质上区别为制度化教育和 非制度化教育
(1)制度化教育:主要是受学校教育制度规 范旳教育。
(2)非制度化教育:指学校教育之外旳广义 上旳教育。 学校教育也称正规教,非制度化教育也 称非正规教育。
一、原始教育旳特征
二、古代教育旳特征
三、当代教育旳特征
一、原始教育旳特征
原始社会旳教育具有下列几种鲜明旳特点: • 1.原始社会旳教育没有阶级性 • 2.原始社会旳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 3.原始社会旳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
活中进行旳 • 4.原始社会旳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旳
二、古代教育旳特征

3.教育系统从构成上分为教育形态、教 育阶段、教育形式和教育类别
(1)教育形态 从教育旳存在形态上看不外是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基本形态。 (2)教育阶段
教育系统按纵向能够提成学前教育阶段 、初等教育阶段、中档教育阶段和高等教 育阶段。
(3)教育形式 教育形式构成涉及全日制学校、半日制
学校和业余制学校。
(4) 教育类别 1、基础教育体系 2、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3、高等教育体系 4、继续教育体系
5、教师教育体系 6、特殊教育体系 7、民族教育体系 8、党政干部教育体

二、教育旳功能
教育旳功能从构造上分本体功能和社会 功能、正功能和负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 能。
(一) 教育旳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这一观点旳代表人物是法国旳勒图尔诺 (C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和英 国旳沛西· 能(Thomas Percy Nunn, 1870--1944)。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7/10/2014
30
• 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 “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 枪、下棋、吟诗。 • 欧洲封建社会的僧侣教育和骑士教育都脱离生产 劳动,为封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
7/10/2014
31
4.资本主义教育
• 14世纪以后,欧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并很快发展 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取他们的经济利益 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帜, 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 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 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 平等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 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 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新的文化和世界观 被称为“人文主义”。
• 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 •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10/2014
25
2)西方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
•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 的教育体系。 • 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 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 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 和商人。 • 教育内容:三艺(哲学、文法、修辞)
7/10/2014
10
• (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 • 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沟通作 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 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7/10/2014
11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教育 活动系统;
7/10/2014
38
樊迟问稼——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学校教育得作用

学校教育得作用

学校教育得作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而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官方眼中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更是建立道德规范,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启发思维,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

首先,学校教育是一种系统授课模式,可以使学生更科学地获得知识。

虽然课程的安排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学校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有所不同,但学校教育设立一套严格的体系,这种体系将学生的才能和时间排列在她们最适合学习的时期完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精力,从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

不仅仅是指学生在学术上的发展,还包括她们社交上的进展。

学生可以从教学过程中饱览人类的传统文化、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学科,经历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切总结并应用于她们的生活和学习,并且通过与来自不同经济阶层、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同学接触,她们可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产生对其未来作出贡献的责任感和渴望。

再次,学校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感情也是不可或缺的。

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和道德规范为重点,让学生建立起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的社会观念。

学生在学校参加的课程和组织活动中经历的种种,都教会了她们一些为民众服务的技巧、公民责任等,在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最后,学校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可以启发个人的思维。

因为学生最在意的不是海马大脑下存在多少神经元和学过的知识点的总和,而是如何对获得的知识全方位地理解和应用。

学校教育针对特定的能力培养方式进行创新和调整,同时有时也会修正一些早先误传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些学科内容。

总之,学校教育在人类文明进步和未来建设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这种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学术、社交和道德上,还将在大家未来的职场生活和为社会增加正能量的责任中显现出来。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的产生发展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的产生发展

考情综述1.考试时间中学10月30日上午 9:00-11:00下午 13:00-15:00下午 16:00-18:00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专业知识报名网站: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 /2.题型梳理21*2'=42’(28%)单选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4*8'=32’(21%)4*10'=40’(27%)2*18'=36’(24%)95内容详解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第二章 中学课程第三章 中学教学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七章 中学德育第八章 中学生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章节分值比例教育基础知识2819%中学课程128%中学教学149%中学生学习心理4429%中学生发展心理43%中学生心理辅导107%中学德育3422%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43%2019年下各章分值分布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第五节 教育制度第六节 教育目的第七节 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的含义1教育的基本要素2教育的属性3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功能4教育的起源5教育的发展6孟子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最基本的两个?小试牛刀1.【2019上】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2.【2017下】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

这表明教育具有( )。

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对象个体(本体功能)个体个性化个体社会化个体谋生与享用社会(派生功能)变迁政治、经济、文化流动区域、职业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呈现方式: 显性功能or 隐性功能性质: 正向功能or 负向功能呈现方式: 显性功能or 隐性功能性质: 正向功能or 负向功能猜一猜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竞赛活动。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定义(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广义: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狭义:指学校教育。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活动。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3.教育形态:学校、家庭和社会4.教育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者起主导作用5.教育功能(1)按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2)按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与负向功能(3)作用呈现形式分为显性与隐性功能。

显性是与教育目的相吻合的功能,隐性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6.教育起源(1)神话起源:所有的宗教(2)生物起源:教育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物现象。

代表有英国沛西能,法国利托尔诺。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心理起源: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有孟禄。

否认了社会性(4)劳动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代表有苏联学者7.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8.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和无阶级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具有原始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具有阶级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古中国:夏代出现学校,学习内容有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②古印度:婆罗门教有和佛教教育;③古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④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教育。

雅典最早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培养军人武士。

⑤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中国解释“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方解释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者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者所施加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水平都得到发展,以符合整个社会从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符合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二)教育的定义从内容上看,人们是从社会的角度、个体的角度、兼顾社会和个体角度下的定义。

1.社会角度来定义(1)广义的教育:是指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教育三合力)(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专门组织的不断趋向规范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

注意: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的区别在于有无计划性。

(3)更狭义的教育:是指德育(因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育)。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3.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pdf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pdf

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三大流派,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 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美·布鲁纳
《教育 过 程》
提出“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 理解改学科的基本结构” ;倡导发现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法·卢梭
《爱弥儿》
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
离社会影响的教育越是好的教育。
瑞士·裴斯 《 林 哈 德 与 葛 笃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
泰洛齐
德》
的一切天赋力量,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德·福禄贝 尔
《人的教育》
德·赫尔巴 特
《普通教育学》
第四章 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30
第一节 学习策略 30
第二节 知识 31
第三节 技能 32
第四节 问题解决 33
第五节 品德 34
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35
第一节 学习动机 35
第二节 归因 36
第三节 注意 36
第六章 个别差异与教育
37
第一节 人格差异 37
第二节 认知差异 37
第三节 学困生
等。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就是教育和社会发展关系以及教育和人发展的关系。
简单地说, 社会—
—教育——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
《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
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生物起源说提出人:立托尔洛、沛.西能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缺点:把动物的学习等同于教育,完全否认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否认教育的社会性,是不科学的观点二、心理起源说提出人:孟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缺点:把无意识模仿等同于教育,无视教育的有目的、有意识,否认教育社会性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简答)1、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为了使年轻一代更好发展,必须有教育的传递生活经验3、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由于劳动才产生了手、脑。

语言和教育内容4、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四、教育的发展概述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的历史划分尺度: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3、采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尺度把教育划分为:原始教育形态、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五、原始教育形态(1.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2.教育无阶级性、平等性3.教育内容简单4.教育手段方法单一六、古代学校教育1.奴隶社会教育(1)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2)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教育内容是“六艺”(3)欧洲奴隶社会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1> 斯巴达教育:教育内容几乎都是军事体育训练<2> 雅典教育:教育内容有政治、哲学、文学、艺术、体操(4)奴隶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脱离生产劳动2、封建社会教育(1)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1> 不仅有阶级性,还有等级性,例如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性) <2> 教育内容是儒学、教育方法是死记硬背、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育<3> 教育脱离生产劳动(2)欧洲封建社会教育<1> 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僧侣,教学内容是“七艺”——“三科”“四学”<2> 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3、古代学校教育特征(简答)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具有非生产性(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政治发展,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发展,有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七、现代学校教育(简答)1、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1)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有根本区别(2)作为现代教育,两者也有共同点2、工业社会的教育与知识社会的教育(1)工业社会教育特征:工业化、民主化、制度化、专门化(2)知识这会教育特征: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1、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 (1)教育的生产性(2)教育的科学性(3)教育的世俗性(4)教育的国际性(5)教育的终身性(6)教育的革命性八、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选择) 1、当代中国教育,是指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的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2、1903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中国便开始了现代教育九、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选择、填空)1、2009年全国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我国高等教育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十、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简答)1、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为(简答):(1)优化发展(2)育人为本(3)改革创新(4)促进公平(5)提高质量3、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简答) (1)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2)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4、《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8项发展任务(简答):(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2)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发展继续教育(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5、《教育规划纲要》明确6项改革任务(简答) (1)改革人才培养体制(2)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3)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4) 改革办学体制(5) 改革管理体制(6) 扩大教育开放6、《教育规划纲要》明确6项保障任务(简答)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保障经费投入(2)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3) 推进依法治教(4) 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5) 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练习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劳动2、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立托尔洛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生物起源论3、美国孟禄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心理起源论4、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多方面发展教育5、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 军事体育教育6、古代社会教育是指()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7、学校最早出现于() 中国8、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的社会是() 奴隶社会9、教育历史划分的三种尺度是()()() 生产力尺度;生产关系尺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尺度10、按照生产力标准可以把教育历史划分为()(),而按照生产关系尺度可以把教育历史划分为()()()()() 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11、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 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2、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13、现代学校教育包括两种国家形态()(),以及两种历史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工业社会;知识社会14、当代我国教育是从()开始,其历史定位是() 新中国建立;现代教育15、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基本(),进入() 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6、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答) 第一,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第二,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老一代向新一代传递生活经验第三,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劳动产生了手、脑、知识第四,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17、原始形态教育的基本特征(简答)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第二,教育无阶级性、平等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第四,教育手段方法单一18、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简答) 第一,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第二,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第三,古代学校教育有阶级性、等级性第四,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发展,有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第五,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19、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什么(简答)第一,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第二,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第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第四,把职业教育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第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第六,发展继续教育第七,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第八,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20、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哪些(论述)现代学校教育从社会性质上分为资本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从社会生产力发展上分为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有根本区别,但是作为现代教育,两者也有共同点工业社会的教育具有工业化、民主化、制度化、专门化的特征知识社会教育具有信息化、国际化、网络化的特征所以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生产性——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结合、科学性——教育发展要依靠科学指导、世俗性——国家加强干预、国际性——教育无国界、终身性——教育贯穿人类一生、革命性——教育要不断变革21、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论述)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山香(通关宝典)教育理论(1).pdf

山香(通关宝典)教育理论(1).pdf

■■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 一)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传承文化、 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 途径。

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

教 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 二)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 质属性。

www. zhaojiao. net·1·( 三) 教育的社会属性1. 教育具有永恒性;2. 教育具有历史性;3. 教育的继承性;4. 教育的长期性;5.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6. 教育的生产性;7. 教育的民族性。

( 四) 教育的起源1. 神话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 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 生物起源说” 的代表人物。

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 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2·中国招教网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的模仿。

4. 劳动起源说前苏联一些教育学家提出了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 一) 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

( 二)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其著作《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分析了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三种陈述形式的逻辑力量,分别为“教育的定义(教育术语)”、“教育的口号”和“教育的比喻(教育的隐喻)”。

其中,“教育的定义”探讨了定义的三种方式,即“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

1.描述性定义:适当地描述被界说的对象或使用该术语的方法。

功能:解释说明。

(教育是...)2.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要求这个被界说的术语在后面的讨论中始终表现这种规定的意义。

功能:交际;3.纲领性定义: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人们事物应该怎样,往往包含“是”和“应当”两种成分,是“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的混合。

功能:陈述一种道德规范。

(二)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①广义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

②狭义的教育指专门组织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

2.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规范程度)①正规教育是指在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由专业人员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培养活动,一般指学校教育。

②非正规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非正规教育是没有形成相对独立形式的教育,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正规教育(又称非制度教育)。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活动范围)①家庭教育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

②学校教育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指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在塑造社会未来发展方向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内容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学校教育的功能学校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教育和知识技能培养。

学校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素质和能力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学校教育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和社会的发展。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不仅能培养出具备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毕业生,还能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毕业生。

这些毕业生不仅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还能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如果学校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将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进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因此,学校教育应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更具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毕业生。

三、学校教育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具备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良好的学校教育能够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与积极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的良性循环。

四、学校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学校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优秀的学校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学校教育还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人才支持。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彼此推动。

学校教育不仅为个体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创新力量。

本文将探讨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影响。

一、学校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个体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有序的教学过程,学校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意味着,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素质水平,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学校教育还具有传承和弘扬社会文化的功能。

学校作为文化传播的场所,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得以传承和弘扬,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提供了基础。

另外,学校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场所。

学校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社会发展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建设,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要求学校教育及时适应和跟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学校教育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例如,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学校教育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培养,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资源。

其次,社会的发展也对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变化,学校教育需要调整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