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3次课讲义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讲义一、文本解读1、文体特点。

(1)五言绝句。

《宿建德江》(愁)(2)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醉、惊)(3)宋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喜)注:绝句与律诗的区别:一、字数要求不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

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二、声韵、平仄要求不同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律诗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律诗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

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只有一段,如三下《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二、文学常识。

1、诗眼:能揭示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

2、诗人介绍○1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他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传说唐玄宗(李隆基)诏咏其诗,孟浩然吟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之语,惹玄宗恼怒,于是被逐出了京城。

所以他一生与仕途无缘。

在这样的心境下,孟浩然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写下了《宿建德江》。

一下:《春晓》六上:《宿建德江》、《过故人庄》○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自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诗、词、书、画等都有杰出成就。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古诗三首 》必考知识点汇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古诗三首 》必考知识点汇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讲义第三课古诗三首本节课重点字词建德江惊鹊鸣蝉词语释义烟渚:雾气笼罩的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卷地风:从地面翻卷而来的大风。

别枝:横斜的树枝。

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社林:社庙丛林。

忽见:忽然出现。

见,同“现”,显现,出现。

泊—停愁—忧低—矮书—写鸣—叫移—停暮—晨低—高近—远散—聚夜—昼含“月”字的四字词语:月明星稀九天揽月花容月貌花好月圆披星戴月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诗人。

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六下语文三课知识点提纲

六下语文三课知识点提纲

六下语文三课知识点提纲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的知识点,以下为提纲:
1. 课文内容概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以及故事的背景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

2.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或难词,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 人物角色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和特点,以及他们在故事
中的作用和表现。

4. 故事情节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了解故事的发展和转折,以及
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5. 主题思想总结: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反思故事中表达的人生哲理或价值观。

6. 文学语言特点:分析课文中的文学语言特点,如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文章的表达。

7. 阅读策略指导:探讨阅读课文的策略和方法,如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上下文等,提
高阅读能力。

8. 课文背景知识: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和人物传记等,帮助理解课
文的背景和内涵。

以上为知识点提纲,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补充和细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古诗三首 》必考知识点汇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古诗三首 》必考知识点汇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必考知识点汇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必考知识点汇编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六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并理解《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必考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本文将汇编整理了《第三课古诗三首》的必考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1. 古诗背景与作者介绍《第三课古诗三首》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包括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白日依山尽》和《登鹳雀楼》三篇古诗。

在学习这些古诗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作者远行时离别故土的感受;《白日依山尽》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人生短暂的哲理;《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另一首作品,描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壮丽场景。

2. 古诗的主题和意境每首古诗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意境,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曲折深沉的表达,使读者在阅读时沉浸其中,产生共鸣。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主题是离别,通过描绘大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白日依山尽》的主题是人生短暂,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感慨;《登鹳雀楼》的主题是壮丽和豪情,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伟大事业和人生壮丽的向往。

3. 诗句解析与赏析《第三课古诗三首》中的每一句诗句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和选择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和表达。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句,通过使用重复、倒装等修辞手法,使草原的景象更加生动、震撼;《白日依山尽》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通过对瀑布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的伟大和壮美;《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通过对日落和河流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宏伟。

4. 诗词鉴赏与感悟通过学习和鉴赏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诗词之美,并从中获得一些感悟。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完美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完美教案教学设计

3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侯、章”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脉”读“mò”。

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

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

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寒食》▶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

(板书:寒食)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2)指名学生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7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70张PPT)

移舟泊烟渚,
这句诗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地点, 为下文的写景作铺垫。
日暮客愁新。
诗眼
“愁”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的小船停靠在 烟雾迷蒙的小洲边,眼见又是日落黄昏时,诗人 触景生情,一段新的忧愁油然而生。
思考
“日暮客 愁新”中的 “新”字有什 么特殊的内涵?
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 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 浓的新愁。
景物: 小舟 烟雾 沙洲 日暮
空旷的原野。
亲近。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旷野无边无 际,远处天空比树木还 低;江水清澈,明月来 和人相亲相近。
景物: 旷野 低树
江水
明月
移舟泊烟渚
这一句诗有什么作用?
行船停靠在江中烟雾迷蒙 的小岛,不仅点了诗题,而且 点明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为后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名。
时间
[宋]辛弃疾
地点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豪 放派词人。在文学上,他与苏 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作品有《清 平乐·村居》《青玉案》等。
默读诗词,读准字音。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què
chán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字面意义——月亮的倒影映在清澈的江水里,仿 佛与人接近。
情感意义——精神、情感上的接近。
诗人当时孤身在外,举目无亲,思乡之情油然而 生,而月亮虽然远在天边,却像朋友一样陪伴着他, 所以作者感觉它非常之近,这是一种情感上的亲近。
移舟泊烟渚
宿 建
所感
日暮客愁新
触景生情 寓情 情景
德 江
所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美ppt课件
36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天的情思,这 里指怀人的思绪。
"谁家"就是“谁” 的意思。 “家”是语 尾助词,无实义。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 思落在谁那边?
37
“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 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 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 一齐洒落人间似 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11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一二句写仲春景色,描绘了一幅白天清丽 的飞花图,三四句则描绘了一幅傍晚祥瑞的轻烟图,且暗寓讽刺
之意。诗人没有直接讽刺,而是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
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12
寒食节那天,诗人在长安街头漫游,被眼前的融融春意迷 住了, 一直到暮色降临。傍晚,皇宫里闪现出一 团团烛光,明 媚艳丽,而宫外却是漆黑一片,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韩硼感慨 万千,想到杨贵妃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 写下《寒食》,讽刺皇帝的偏宠。全诗以小见大,含蓄巧妙。
21
迢迢奔牛星,皎皎河汉女。
这两句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以迢迢言牵牛, 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以皎皎状织女, 光彩照人,容易让人联想女性的娇美的容颜。
22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这两句写织女的活动,是诗人的想象。 织女无心织布,内心悲伤不已。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比喻、夸张,织女虽整日织布,却织 不成匹,其内心悲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妙解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3.查阅资料,弄清楚诗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知识、 民间故事,进一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4.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27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27张PPT)
黑云翻墨未遮山
黑云
比喻
翻墨
白雨跳珠图 雨
写出了暴雨之大, 雨点之急。
白雨跳珠乱入船
形容雨点, 有声有色。
狂风散云图

卷地风来忽吹散
突出风的快
雨后西湖图

望湖楼下水如天
湖水平静
讨论:云、雨、风、水在这四幅画面中有什么特点? 动静之间,一场暴雨戛然而止。
黑云翻墨图

白雨跳珠图

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
孟浩然夜宿建德江时写下了《夜宿德江》 表达愁绪,北宋诗人苏轼登上望湖楼喝酒时 也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
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资料吧!
苏轼(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自号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 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其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乐府》等。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 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 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 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 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古诗词 三首》。
宿建德江
第一课时
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资料吧!
互动课堂
读通诗句后,我们再来读一遍, 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 说说自己的感受。
移舟泊烟 渚, 日 新暮。客客愁
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称 自己为“客”?作者心里为什么会涌起 “新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 古诗三首 生字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3课 古诗三首 生字教学课件
笔顺:
mài 脉络

部首:月
结构:左右
组词:脉脉 含情脉脉
形近字:泳
字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
动表达情意的样子。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栖息 栖居
形近字:牺
字义:鸟停留在树上,引申为
“西”不要写成“酉”。 居住,停留。
返回
侯皎 章泣 盈脉 栖鸦
笔顺:
观看戏剧录像片段, 欣赏戏剧。看完后,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 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 自己的感受。
徽剧《吕布戏貂蝉》
板书设计
概括特点——戴着面具、没有舞台、 演三五天
形成过程——发誓架桥、组藏戏班、
藏 募捐架桥 戏 艺术特色——面具、舞台、剧情、唱
腔、动作、时长
神奇雪域 魅力艺术
传承方式——师传身授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 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 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西藏 人民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中的 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 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西藏人 民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
拓展延伸
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绿色 柔顺
善者
国王
王妃
半黑半白 两面三刀 青面獠牙 压抑和恐怖
巫女
妖魔
村民的面具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 要……不要……不要……只要……”来 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 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① 以弱抗强的传奇:
凶险的自然
年轻的唐东杰布

六年级语文下辅导讲义第3课

六年级语文下辅导讲义第3课

2019年春季六年级语文辅导讲义(第3 次课)姓名日期3月10日课题:第一二单元检测教学重点:考查孩子第一二单元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掌握情况教学难点:找出孩子语文知识的薄弱环节教学目标:通过辅导,找出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巩固提高训练。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教学衔接1、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

2、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3、课前热身练习二、本次课主要内容考点一:字词句的训练(适时拓展)【典型例题】一听写二、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灯()彩()歌()舞养()处()七()八()横()直()()()而至()重心()无()无()()心()志()无虚()惊()动()万()更()()然起()()不()收()堂大()三、请用“然”字组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里。

1、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不同。

2、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毫不混乱。

3、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非常牢固。

4、他()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四、请按一定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

1、端午节春节重阳节清明节除夕中秋节2、叔父爸爸伯父祖父哥哥五按要求写句子。

1、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心里总是激动万分。

(改为反问句)2、五根手指团结一致。

五根手指成为一个拳头,根根有力量。

(用关联词合为一句话)3、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句。

4、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5、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漂亮。

维吾尔族的姑娘小伙能歌善舞。

(用上关联词合成一句话)6、马跑起来。

(扩写句子)7、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仿写句子)过去的日子如,。

8、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9、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10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都不会望而却步。

(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个说法)六、日积月累。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知识点1一、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

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

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糕”与“高”同音,所以过年吃糕有万事如意年年高的寓意。

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四、日积月累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题。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⑤布:给予。

⑥德泽:恩惠。

⑦秋节:秋季。

⑧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⑨华(huā):同“花”⑩百川:大河流。

2、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文解读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白天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诗意:暮春时节的长安城处处柳絮纷
飞,落花飘散,寒食时节东风吹拂着皇帝
御花园里的柳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有 效烘托出全城都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 况,表达效果更强烈。
3 古诗三首
1第.一课有时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 有什么联系?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 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 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 受?
3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迢迢牵牛星
3 古诗三首
作品简介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 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 年。是文人仿照乐府诗而创作的。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 梁萧统所编,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 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非一 时一人所为,内容多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千百年来引 起读者广泛共鸣。
眼泪如同雨水般掉落。
这两句诗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 情态。织女劳而无功,泪如雨下,只因为思 念着她的牛郎,内心饱受折磨,十分痛苦。
悲痛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诗意: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 相隔又有多远呢?他们之间虽然只隔了一 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而相视无言。
如果你是长安癿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迢迢牵牛星古诗三首作品简介在我国癿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丌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整体教学解读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整体教学解读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整体教学解读教材解读本课的三首古诗均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

《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分别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和中秋节的习俗。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忧思。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

唐诗中多有对寒食节习俗的描绘,但韩翃的这一首传诵最广。

诗歌大意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引人遐思。

作者起笔高远,视野开阔,抓住暮春时节典型的景物,通过“飞”“斜”,明写花、柳而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

此外,按古时的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还往往是榆柳之火,因此写“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节日习俗。

诗的后两句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日暮”二字在时间上承接前两句,“汉宫”指的就是唐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以汉喻唐的写法。

“传蜡烛”指的就是寒食当日,宫中传赐新火给权贵豪门,“轻烟散入五侯家”表示权贵近臣们已蒙受皇恩。

《迢迢牵牛星》是一首东汉时期的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极为动人的篇章。

诗歌大意是: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但整天也织不成纹样,只有泪如雨下。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诗人开篇先描绘了仰望星空所见之景,进而联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情感悲剧,随后便沉浸于对织女的想象中,想象她是如何地忧伤难过,进而发出感慨:牵牛与织女虽只一水之隔,却只能含情凝望,不得相会,更无法对话。

诗中对织女的描绘非常细腻:“纤纤擢素手”写女子白皙修长的手,极富美感;“札札弄机杼”,一个“弄”字动态尽出。

这两句动静结合,表现出织女的娇柔、勤苦。

部编六下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精讲+教案

部编六下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精讲+教案

部编六下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精讲+教案___是唐代诗人,___。

他于___13年(754年)考中进士。

在建中年间,因为写了一首《寒食》,被___所赏识,从而升官至中书舍人。

他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广为传颂。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___是唐代诗人,字___。

他擅长写乐府诗,与___齐名,被称为“___”。

他的诗篇以田家、蚕妇、___、___等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组词中的多音字包括“传”(chuán、zhuàn)、“脉”(mài、mò)和“纤”(xiān、qiàn)。

寒食》这首诗描绘了春天京城的景色,运用了白描手法。

前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让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迢迢牵牛星和皎皎河汉女是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它们分别从两处落笔,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和河边苦苦等待的女子。

总的来说,这三首古诗都很有意境,描绘了不同的景色和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高超才华。

这首诗描述了天上的___和___离别的痛苦,但视角却在地上,以第三者的视角观察。

诗歌开头的两句话分别从___和___的角度入手,___说“迢迢”,___说“皎皎”,这两个词互文见义,但不应该执着于字面意思。

___也可以是皎皎的,___也可以是迢迢的。

他们都是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

但是,由于“迢迢”属于牵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皎皎”属于___,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

因此,这两个词不能互换。

如果因为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那么诗歌的意境就会减弱一半。

这首诗的微妙之处就在于语言的运用。

诗人称___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同时避免使用“织女星”这个三字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三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三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深入探究文学之美在这一课中,学生们将接触到多种文学体裁,包括散文、诗歌和寓言,从而在丰富的文学形式中感受人类的情感、价值和思考。

1. 课文内容概述本课的主体由三篇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构成。

第一篇是《怀念母亲》,作者通过散文的形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第二篇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首优美的诗歌,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第三篇是《寓言三则》,三则寓言都以动物为主角,教育学生们要明白生活中的道理。

2. 重点生字与短语本课有一些生字和短语需要重点关注。

比如“眷恋”、“息息相关”、“璀璨”等。

这些词语不仅在课文中出现,也在日常表达中经常使用。

例如,“他依然对故乡怀着深深的眷恋。

”3. 语言知识本课的语言知识包括成语、俗语和修辞手法。

例如,“寸草不生”是成语,用来形容土地荒芜;“人山人海”是俗语,用来形容人数众多;而比喻和拟人则是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4. 阅读理解技巧阅读本课,需要掌握几个重要的阅读理解技巧。

首先,要学会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其次,要学会判断事实与观点,区分哪些是作者的观点,哪些是事实。

最后,要学会推理判断,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出未知信息。

5. 写作技巧从本课中,学生们可以学到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例如,在选材上,要选择熟悉且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材料;在构思上,要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在行文上,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在修改上,要反复推敲,力求完美。

6. 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学习本课,需要运用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预习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复习来巩固学到的知识;通过做笔记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学习体会。

同时,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7. 总结通过学习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掌握重要的生字和短语,学习语言知识以及阅读和写作技巧。

同时,他们还可以运用有效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知识点,重难点解析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知识点,重难点解析

3古诗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

2.结合注释翻译诗歌。

3.概括诗人描绘的画面,多角度赏析诗歌之美。

4.体会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感。

一、知人论世苏轼其人: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

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代表作品有: 《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写作背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

这五首诗写作者游览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

这一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

二、结合重要注释翻译诗歌⑴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⑵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⑶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带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带知识点总结)

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小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

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

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风俗画?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

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

“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

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不多,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特别引人注意。

(板书:日暮蜡烛轻烟五候)三、悟诗情,品意境。

【出示课件6】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

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与文本对话,并能够与作者对话,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诗歌、欣赏优美的诗歌打下基础。

折。

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所以皇宫、贵近宠臣都可以得到这份恩典。

(板书:一般风光特殊情景)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知识点、课文原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知识点、课文原文

【导语】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原意是古代⼈所作的诗。

从⼴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课⽂。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导⼊新课:春⾊是美好的,⼈们希望⾃⼰的⽣活也如春光⼀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节的景象吧。

2.知诗⼈,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进⼠。

官⾄中书舍⼈,“⼤历⼗才⼦”之⼀。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读准字⾳,⾃学⽣字、词语。

1.⾃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理解“⽇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2.把词语连成句⼦,⼩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数,寒⾷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宠⾂的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姓名:班型:一对四任课老师:田秘科目:小六语文上课日期:2015.1.9第(3)次课讲义修改病句: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四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五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六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八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九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1、老师夸耀我们这期板报出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了这部电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强虽然学习好,但是热爱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个学校的小足球队正在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篇作文的词汇句子都很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公共场所,我们应当维持清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波浪翻滚的大海风平浪静,几只渔船悠闲地浮在水面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今天的讨论会上,于主任首先第一个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快乐的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悦耳动听的歌声被我的思路打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王老师光荣地被评为“模范班主任”的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冬天到了,所有的树木的叶子都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馆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哥哥爱看《西游记》《中国少年报》《中国古代发明》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大家都注意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愿望登上万里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王玲因为会唱歌,所以会跳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看了精彩的节目,观众忍不住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一阵激烈的炮火之后,我军发起了总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们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老师交给我们的任务已经将要完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爷爷的菜地里种了许多蔬菜:菠菜、茄子、西红柿、西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们来到海滨海边的沙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老师让我立刻马上去办公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经常阅读课外书,能够丰富和提高阅读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今天,有许多人来我们班听课,我断定他们大概是来检查工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我带了课本、笔、纸等文具,按时到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大雨整整下了一天,只有中午停歇了一会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复习迎考期间,我们每个同学都非常紧张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任何一切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他已经陆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和西部小伙伴手拉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他的秋游计划很不错,大家都附和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星期天老师到中山公园带我们去活动。

11、王华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下雨了,人们都撑着颜色各异的红雨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陈明被评为“三好学生”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