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和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工具,如纸、笔、剪刀、胶水等;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和问题,以便进行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苏教版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画图策略、列表策略、假设策略等等。

画图策略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方法。

比如说,在遇到行程问题时,通过画出路线图,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出发地、目的地、行走方向和速度等关键信息。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 A、B 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 3 千米,经过 2 小时相遇,求A、B 两地的距离。

我们可以画出这样的图:先画出 A、B 两地,然后分别画出甲和乙的行走路线,标明速度和时间。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看出两人行走的路程之和就是 A、B 两地的距离,从而列出算式:(5+ 3)× 2 = 16(千米)。

列表策略则适用于信息较多、关系较为复杂的问题。

比如在购物问题中,有不同商品的价格、数量和折扣等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将这些信息整理出来,使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例如,购买苹果、香蕉和橙子,苹果每斤 5 元,买了 3 斤;香蕉每斤 3 元,买了 2 斤;橙子每斤 4 元,买了 5 斤。

如果苹果打 8 折,香蕉打 9 折,橙子不打折,那么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表格:|水果|单价|数量|折扣|实际单价|总价|||||||||苹果|5 元/斤|3 斤|8 折|4 元/斤|12 元||香蕉|3 元/斤|2 斤|9 折|27 元/斤|54 元||橙子|4 元/斤|5 斤|不打折|4 元/斤|20 元|然后分别计算出每种水果的总价,最后相加得出总花费:12 + 54+ 20 = 374(元)假设策略在解决一些未知数较多或者条件较复杂的问题时常常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们可以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那么脚的总数应该是 35×2 = 70 只,而实际有 94 只脚,多出的 94 70 = 24 只脚是因为把兔当成鸡来算少算了的。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第1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第1课时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并能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分析:
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教科书里都教学一种策略,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本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 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体会转化可以多样
例2 通过假设和调整解决问题,体会假设与调整可以多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应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加强对策略的体验和方法的领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各种策略对于解决不同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知识间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合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新颖、复杂的问题,体会一个问题多种方法及各种策略之间相互的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多样。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案例。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准备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80元,书店搞活动满100元减30元,小明最后实付了50元,请问小明是怎么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如:学校买了20盆花,其中12盆是红花,8盆是黄花,请问红花和黄花各有多少盆?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章第1节“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例题,分别是“鸡兔同笼”问题和“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表达和交流解题过程。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假设”的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假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30元钱,他想买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8元,请问小明最多可以买几本书?”2.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鸡兔同笼”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假设的步骤。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相遇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相遇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用假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解释假设的步骤。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请学生用假设的方法解决教材中的练习题。

作业题目:1. 教材P44第6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小明从甲地出发,骑自行车前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5千米。

小红从乙地出发,乘公共汽车前往甲地,每小时行驶40千米。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格式教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表格式教案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个人设计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创新而奠定基础。

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更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

本单元分2-3课时教学。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而设计的内容。

二单元目标要求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把转化策略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替换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把转化策略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替换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设计意图本单元既把平移,旋转运用到图形等积变化的问题中,又蕴涵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转化,还有计算小数乘法的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还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等。

采用以下步骤解决。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内容1. 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2. 学习如何分析问题,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掌握如何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4. 学会如何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2. 学生能分析问题,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学生能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4. 学生能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2. 重点: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学会分析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2. 讲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

3. 分析问题:让学生练习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4.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5. 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让学生分组练习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问题的定义和组成;2. 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3. 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4. 执行计划并检查结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答案:小明现在有5个苹果。

2.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求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长方形的面积是50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定义和组成,学会分析问题,并尝试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在课后,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更多的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还不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转化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转化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3.教学用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分析和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1)对所求问题进行合理猜测,在尝试解决的过程中不断作出调整,直至求出解。
(2)作用。
通过猜测所有可能的情况,并对这些情况分别进行检验,最终得到问题的结果。
4.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1)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退一步去考虑简单的情形,由最简单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推广至较复杂的问题情形,总结出规律,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一、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1.画图。
(1)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作用。
①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的情况。
②通过画图直观理解所学内容。
③通过画图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2.列表。
(1)运用表格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2)作用。①通过列表来自理信息,进行推理。②通过列表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3.猜想与尝试。
(2)作用。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到的策略不止上面这四种,还有逻辑推理、列方程、转化法、倒推法……有时在解决问题时会同时运用两种或多种策略。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把数量关系和图形结合起来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也可以用假设法解答。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20)-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20)-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20)-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关键词解决问题。

能够通过研究问题的关键词,得出问题类型。

能够分类解决问题。

能够总结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合作精神、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积极认真的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勇于探究的精神。

\t ## 二、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问题的关键词及其运用。

解决问题的分类和策略。

4.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关键词的应用技巧。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分类和策略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回顾前面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且将这些方法组合起来,解决几个小问题。

2.讲解新概念(15分钟)接下来,老师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关键词,例如“正在做的事情”、“想象”、“重复或步进”、“表格、图表、模型”等等。

老师也可以列出一份关键词列表,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词汇的应用方法。

3.练习(30分钟)在练习阶段,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到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使用哪些关键词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让组内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策略、思路。

老师还可以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考题目供学生练习,或者提供同步练习题目。

4.总结(10分钟)在本节课的总结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分类解决问题的形式,并介绍几个常用的分类方法。

然后,让学生回顾所有讲解并掌握的解题方法及其策略,并且总结出哪些方法在哪些情况下更有效。

最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应用解题方法和策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1.把自己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列成清单,并且自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关键词并运用自己讲解的策略解决问题。

2.在家完成同步练习题目,分析题目使用的关键词和解题策略,并且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考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关键词和策略。

然后,老师通过词汇表和练习环节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练习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练习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练习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练习五(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执行计划,检验结果等环节。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对于复杂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按照计划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问题的实质,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解决问题。

2.难点:对于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能够按照计划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3 练习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3 练习五
的糖果有4块,大、小包装的糖果各有多少盒?
假设两种包装
的数量如左表,
大包装 小包装
糖果的
与68块
你能通过调整
的数量 的数量
总数量
比较
得出结果吗?
7
7
7×6+7×4=70 多了2块
8
6
6×6+8×4=68 与68块相等
答:大包装的糖果有6盒,小包装的糖果有8盒。
返回
练习五

有三堆围Βιβλιοθήκη 子,每堆60枚。第一堆有 是白子,第二堆的黑子
酸奶
纯奶
的数量 的数量
1
9
2
8
3
4
7
6
总钱数
与34元
相比
4+9×3=31
少了3元
2×4+8×3=32 少了2元
3×4+7×3=33 少了1元
4×4+6×3=34 与34元相等
根据表中数
据,想一想,
并找出答案。
答:小丽买的酸奶有4瓶,纯奶有6瓶。
返回
练习五
商店里有14盒糖果,共68块,其中大包装的糖果有6块,小包装

驶的路程是 x千米。
x+


x =300


x=300


就是货车行
驶的路程是

客车的 。





货车: x= ×180=120
x =180
答:相遇时客车行驶了180千米,客车行驶了120千米。
返回
练习五
小丽花费34元买了10瓶纯奶和酸奶,一瓶酸奶的价格是4元,一瓶
纯奶的价格是3元,小丽买的酸奶和纯奶各有多少瓶?

六年级下册数学答案与解析-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年级下册数学答案与解析-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年龄差不会变这一特性,从年龄差入手:年龄差+3=学生现在的年龄,年龄差+老师现在的年龄=39,由此可知:老师+学生=42 再联系3岁和39岁的条件,可知老师27岁,学生15岁.【解答】解:39﹣(39﹣3)÷(2+1)=39﹣12=27(岁);答:老师的年龄是27岁.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年龄差不会变这一特性,从年龄差入手,进行分析进行解答即可.2.【分析】先求得增补的两名队员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再与10.8比较得解.【解答】解:(10+11)÷2=21÷2=10.5(岁)10.5<10.8答:这时田径队的平均年龄应该小于10.8岁.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在年龄问题中的运用.3.【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这个方阵的每边人数都是8,由此根据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即可解答问题.【解答】解:8×4﹣4=28(人),答:最外层有28人.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最外层点数=每边点数×4﹣4这个公式的计算应用.4.【分析】李红比刘强大5岁,即刘强比李红小5岁,由于年龄差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再过3年,他们相差的岁数不变,由此求解.【解答】解:李红比刘强大5岁,即刘强比李红小5岁,再过三年刘强还是比李红小5岁.故选:B.【点评】理解年龄差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分析】由题意,此题可看作是一个空心方阵,要求四周一共要摆多少盆花,根据“四周的盆数=(每边的盆数﹣1)×4”解答即可.【解答】解:(5﹣1)×4=4×4=16(盆)答:一共要准备16盆花.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最外层点数=每边点数×4﹣4的灵活应用.6.【分析】方阵每边人数与四周人数的关系: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0﹣1)×4=9×4=36(人)答:最外围有36人.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或最外层四周点数=每边点数×4﹣4的灵活应用.7.【分析】每边圆圈的个数=图形顺序+1;再利用方阵最外层四周点数=每边点数×4﹣4计算出最外层四周圆圈数即可.【解答】解:(8+1)×4﹣4=36﹣4=32(人)答:第8个图形有32个.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总点数=每边点数×每边点数;最外层四周点数=每边点数×4﹣4的灵活应用.8.【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式,今年母亲的年龄﹣儿子的年龄=26岁,设儿子今年是x岁,那么今年母亲的年龄是3x岁,然后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儿子今年是x岁,那么今年母亲的年龄是3x岁,3x﹣x=262x=26x=13答:儿子今年是13岁.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爸爸今年a岁,小华今年(a﹣25)岁,那么爸爸与小华的年龄差是25岁,无论再过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都是25岁.【解答】解:a﹣(a﹣25)=a﹣a+25=25(岁)答:再过x年后,爸爸与小华差25岁.故答案为:25.【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熟知两人的年龄差是始终不变的.10.【分析】“爸爸今年40岁,明明今年8岁”,8年后爸爸和明明的年龄都增加了8岁,由此求出8年后除爸爸和明明的年龄,然后用爸爸的年龄除以明明的年龄即可.【解答】解:(40+8)÷(8+8)=48÷16=3答:8年后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3倍.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求出8年后除爸爸和明明的年龄,再根据基本的数量: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11.【分析】要求这个学校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就是求这个方阵的总点数;需要先求得这个方阵最外层的每边人数,根据方阵问题中:四周点数=每边点数×4﹣4可知:每边点数=(四周点数+4)÷4.再利用总点数=每边点数×每边点数解答.【解答】解:最外层每边人数为:(64+4)÷4=68÷4=17(人),所以这个方阵的总人数为:17×17=289(人),答:这个方阵共有289人.故答案为:289.【点评】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外层每边点数=(四周点数+4)÷4和总点数=每边点数×每边点数.12.【分析】四个角都不放时,需要的棋子数最多,利用每边棋子数×4计算即可;四个角都放时,需要的棋子数最少,根据每边棋子数×4﹣4即可解答.【解答】解:4×4=16(枚)4×4﹣4=12(枚)答:四条边上最多能摆16枚,最少能摆12枚.故答案为:16,12.【点评】此题考查了空心方阵中四周点数=每边点数×4﹣4的计算应用,要注意顶点处不放时,需要的棋子数最多.13.【分析】5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2岁,他们现在的年龄差也是22岁,用两人的年龄和加上年龄差,再除以2就是爸爸的年龄,进而求出小明的年龄.【解答】解:(46+22)÷2=68÷2=34(岁)34﹣22=12(岁)答:爸爸今年34岁,小明今年12岁.故答案为:34,12.【点评】本题根据年龄差不变,得出现在两人的年龄差,再根据和差公式:(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数进行求解.14.【分析】根据三个学生的年龄乘积是1620,先把1620分解质因数(即写成几个因数相乘的形式),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3岁的条件进行组合.【解答】解:1620=2×2×3×3×3×3×5,又因为,他们的年龄一个比一个大3岁,所以,他们中最小的年龄不可能是偶数,只能是奇数,1620=9×12×15,这三个学生年龄分别是:9岁,12岁,15岁,所以,他们年龄的和是:9+12+15=36(岁),答:这三个学生年龄的和是36岁,故答案为:36.【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1620分解质因数后,在将他们的年龄进行组合时,可以根据条件(年龄一个比一个大3岁)缩小范围,再一步一步的确定.15.【分析】利用方阵最外层四周点数=每边点数×4﹣4计算出最外层四周个数即可.【解答】解:14×4﹣4=56﹣4=52(个);答:小红一共用了52个棋子.故答案为:52.【点评】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总点数=每边点数×每边点数;最外层四周点数=每边点数×4﹣4的灵活应用.16.【分析】先根据“四年后王平16岁”求出王平今年的年龄是16﹣4=12岁,再根据“今年王平、刘军、张华三个人的年龄和为39岁”求出今年刘军和张华的年龄和是39﹣12=28岁,求四年后刘军和张华的年龄之和分别加4即可.【解答】解:16﹣4=12(岁)39﹣12=27(岁)27+4+4=35(岁)答:刘军和张华的年龄之和为35岁.故答案为:35.【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经过4年,即每个人都增加4岁.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因为不管经过多长时间,小红与妈妈的年龄差是不变的,今年相差24岁,所以过10年后妈妈和小红仍相差24岁.【解答】解: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今年小红今年比妈妈小24岁,再过十年她比妈妈仍然小24岁.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抓住年龄差不变来求解,因为不管经过多长时间,二人增长的时间是一样的,故差不变.18.【分析】今年明明与爸爸的年龄比是1:4,可知明明的年龄相当于1份的数,爸爸的年龄相当于4份的数;再过三年后,明明的年龄是1份的数加上3,爸爸的年龄是4份的数加上3,比值改变了,所以他俩的年龄比就一定不会是1:4,据此解答.【解答】解:由于年龄是每过一年都增加1岁,今年明明与爸爸的年龄比是1:4,可知明明的年龄相当于1份的数,爸爸的年龄相当于4份的数;再过三年后,明明的年龄是1份的数加上3,爸爸的年龄是4份的数加上3,比值改变了,所以他俩的年龄比就一定不会是1:4,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年龄问题与比的性质的综合运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此题是比的前、后项同加上3,所以比值变了,比也就变了,可举例进一步验证.19.【分析】由于方阵每向里面进一层,每边的个数就减少2个,所以四条边一共减少2×4=8个,据此解答.【解答】解:2×4=8(个).答:方阵每向里面进一层,每层的个数就减少8个.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关键是求出每边减少的个数;方阵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是:四周的人数=(每边的人数﹣1)×4,每边的人数=四周的人数÷4+1,外层边长数2﹣中空边长数2=实面积数.20.【分析】先用6×4,求出正方形的四个边从理论上放置花的盆数,但四个角上只要各有一盆花即可,所以要去掉重复的4盆,由此得出最少的答案.【解答】解:6×4﹣4=24﹣4=20(盆)答:这个花坛四周最少需要准备20盆.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四个角上都要有一盆花,所以要把重复放置的花减去.21.【分析】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进行分析:奶奶的年龄一定比爸爸的年龄大;据此解答.【解答】解:奶奶的年龄一定比爸爸的年龄大,属于确定事件中的必然事件;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四.应用题(共6小题)22.【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左数的人数加上右数的人数,这样就把小刚多数了一次,再减去1就是每行的人数,同样可以求出每列的人数;然后每行与每列的人数相乘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每行的人数:6+12﹣1=17(人),每列的人数:7+13﹣1=19(人),所以总人数:17×19=323(人);答:一共有323个同学在做早操.【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找到每行和每列的人数,求每行和每列的人数时,把数重的人数减去,才能准确求出结果.23.【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式:淘气爸爸的年龄+妈妈的年龄=66岁,设妈妈的年龄是x岁,那么淘气爸爸的年龄就是(x+4)岁,然后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妈妈的年龄是x岁,那么淘气爸爸的年龄就是(x+4)岁,x+(x+4)=662x=62x=3131+4=35(岁)答:淘气爸爸和妈妈的年龄分别是35岁、31岁.【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24.【分析】“照这样的效率”,说明每人每小时织布的长度是相同的,先用320米除以8小时,再除以5人,求出每人每小时织布的长度,再乘10小时,1名工人10小时织布的长度,然后再用1600米除以1名工人10小时织布的长度,求出需要工人的总数,再减去5人,即可求出需要增加的人数.【解答】解:1600÷[(320÷5÷8×10)]﹣5=1600÷80﹣5=20﹣5=15(名)答:10小时织布1600米需要增加15名工人.【点评】解决本题先求出不变的每人的工作效率,进而求出1人10小时的工作量,再根据除法的意义,求出需要的工人数,进而求出增加的人数.25.【分析】排成一个正方形空心方阵,最外层方阵总人数=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由此即可解答.【解答】解:(8﹣1)×4=7×4=28(人)所以,排成一个正方形空心方阵,每边都是8个小朋友,公共顶点各一人,答:排成一个正方形空心方阵,每边都是8个小朋友.【点评】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方阵每边人数与四周人数的关系:四周人数=(每边人数﹣1)×4.26.【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式:爷爷的年龄﹣壮壮的年龄=60,设壮壮今年x岁,则爷爷今年7x 岁,然后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壮壮今年x岁,则爷爷今年7x岁.7x﹣x=606x=60x=10爷爷:10×7=70(岁)答:壮壮和爷爷今年分别10岁和70岁.【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27.【分析】最外层每边可站21人,根据“最外层四周点数=每边点数×4﹣4”可以求出最外层可站多少人,然后根据“总点数=每边点数×每边点数”解答即可.【解答】解:21×4﹣4=84﹣4=80(人)21×21=441(人)答:最外层可站80人,操场上一共可站441人.【点评】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总点数=每边点数×每边点数;最外层四周点数=每边点数×4﹣4的灵活应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策略解决问题,但是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过程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并讨论策略的优缺点。

4.实践操作: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问题,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思考如何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2.策略:列出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数学 六年级 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点01:比的应用
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

解题步骤:
a.求出总份数;
b.求出每一份是多少;
c.求出各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
(2)转化成份数乘法来解答。

解题步骤:
a.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
b.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c.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2.按比例分配问题常用解题方法的应用:
(1)已知一个数量的各部分的比和其中某一部分的量,求另外几个部分量;
(2)已知两个量或几个量的比和其中两个量的差,求总量。

知识点02:鸡兔同笼
方法:假设法,方程法,抬腿法,列表法
公式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
公式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公式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公式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
公式5: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
公式6:(头数×4-实际脚数)÷2=鸡;
公式7:4x+2(总数-x)=总脚数(x=兔,总数-x=鸡数,用于方程);
公式8: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兔的脚数-(总脚数÷总只数):(总脚数÷总只数)-鸡的脚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画图策略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画图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

3.画图工具:准备一些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饮料”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

如:“小明买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呈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图策略。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并分享解答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继续探讨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寻找有效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如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策略。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并运用一些常用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特例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汇报讨论结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是其他同学人数的5倍,该班人数在40~50之间。该班有( ③ )人。
① 24
② 40
③ 48
2. 两根蜡烛,第一根燃去3,第二根燃去5,剩下的长度恰好相等。原来两根蜡烛的
5
7
长度比是( ② )。
① 3∶5
② 5∶7
③ 7∶5
3. 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度数的1,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是
了多少包?
薯条:(12×13-124)÷(12-8)=8(包)
薯片:13-8=5(包)
(2) 配制一种混凝土,将黄沙、石子、水泥的质量按照 6∶4∶3 的比进行搅拌。
现在有12吨石子,黄沙和水泥各需要多少吨?
黄沙:12×6=18(吨) 水泥:12×3=9(吨)
4
4
3. 徐老师和周老师带36名同学去划船,已知大船比小船多租了3条,每条大船上坐6
略 ② 假设全是孔雀,给每只动物画上2只脚。算一算,画出的脚比32只脚少( 8 )
只。
③ 一只狐狸比一只孔雀多2只脚,给其中( 4 )只动物再添上2只脚,使得画出
的脚正好是32只。
④ 看一看,孔雀有( 8 )只,狐狸有( 4 )只。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2) 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画图。 ① 画12个○,表示孔雀和狐狸一共有12只。
71÷7.1=10(千克) 每千克8元的苹果:(71-10×5)÷(8-5)=7(千克) 每千克5元的苹果:10-7=3(千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3. 水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加1,冰与水的体积比是( 10∶9 ),现有880立方厘米的 9 冰,化成水后体积是( 792 )立方厘米。
4. 乐淘小学六年级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开始参加的人数是未参加人数的3,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材分析:
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教科书里都教学一种策略,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
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本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1 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体会转化可以多样
例2 通过假设和调整解决问题,体会假设与调整可以多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应用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加强对策略的体验和方法的领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各种策略对于解决不同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知识间的联系,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合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新颖、复杂的问题,体会一个
问题多种方法及各种策略之间相互的关系。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画图转化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
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画图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

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

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
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回顾策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

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

(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组建概念系统的练习,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

(在
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3.练习五第3题。

四.课堂小检测。

五.课堂总结,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六.课堂作业:练习五第6、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