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能耗检测规范及实施细则
机房整体能效评估标准

机房节能措施评估指标
机房整体能效评估指标
评估标准文档
中国移动绿色机房评估标准(WORD版)
文档1 文档1
阐述中国移动绿色数据中心评估的背景和目标,分类说明各评估 指标的定义、评估目的和满足指标要求的条件、措施。供各希望 参与评估的数据中心在设计、建设和运维管理中参考。
中国移动绿色机房评估标准(EXCEL版)
文档2 文档2
分类详细说明各评估指标的分值和具备可操作性的评分方法,以 便在评估过程中(包括自评或第三方评估)对照相关指标进行检 查并给出相应分数。
主要内容
机房能耗现状和问题分析 《机房整体能效评估标准》介绍 用能效评估标准指导节能
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和措施概述
基础设施节能 通过数据中心的良好规划和设 计,实现机房内空调冷却系统 的高效运行 减少供电、冷却系统在数据中 心电能消耗中的比重
PTotal
P2
PIT
数据中心供电
P3
UPS
PDU
设备机架
IT设备
Watt Perf. Space Utilization Work
(1)数据中心总体能效: PUE = PTotal / PIT CPE = Utilization / PUE DCeP = ∑(Wrok) / PTotal
照明和其它
数据中心能源效率评估指标
能源利用效率:PUE(Green Grid,2007)
PUE = 总体设施耗电/IT设备耗电
3.50 3.00 2.50 2.00
PUE是目前接受程度最 PUE是目前接受程度最 高、使用最广泛的数据中 高、使用最广泛的数据中 心能效评估指标 心能效评估指标 不同数据中心的PUE值的 不同数据中心的PUE值的 差距(1.3~3.0),表明不 差距(1.3~3.0),表明不 同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 同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 效果 效果 其它形式的能效指标包 其它形式的能效指标包 括:设备能效比、供电及 括:设备能效比、供电及 冷却耗电占比等 冷却耗电占比等
数据中心能耗检测以及节能评估

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办公室等。
数据中心总能耗
① IT设备耗能 ②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耗能
包括变配电、供配电系统、UPS系统、空调制冷系统、消防、安防、环境动力 监控、机房照明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设备的耗能。
四、数据中心能耗内容与范围
IT设备包括:
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构 成,按照一定的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 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称为电子信息系统。
13
数据中心 内部供电
数据中心 外部供电
外部冷源输入 标志(n)处的电缆传输功率为P(n)
三、数据中心能耗指标
适用范围和节能指标
本标准可用于对整个数据中心能耗状态的测量 也适用于对子系统能耗状态的测量 还适用于对新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的节能测量
为此,本标准提出三个能耗指标: 1、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 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小型数据中心通常具有明显的共用供电系统的数据中心的能效”的 特点,但是该数据中心的总配电是由建筑物的总配电柜引来的,因此 P(16)不在小型数据中心的配电中,该数据中心通常不用该大楼的冷冻 水系统。
项目 输入总功率 IT设备功率 电能利用效率
测量值
PTotal=P⑷/0.975 PIT=P⑿ PIT =0.99 P⑽ PUE=PTotal/PIT
99%; 7.UPS输出到IT设备机架之间的各级配电和线缆传输的效率典型值为99%; 8.非主供电网到空调制冷设备输入配电之间的变压器损耗典型值为
98.5%。各级配电和线缆传输的效率典型值为99%。
六、数据中心能效测量
数据中心能源综合利用评价方法-最新国标

数据中心能源综合利用评价方法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数据中心能源综合利用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数据中心中能源综合利用关键性能指标的评价,可用于工业节能监测工作中开展数据中心能效专项监察。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注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32910.1-2017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1部分:术语GB/T32910.3-2016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3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数据中心data center由计算机场地(机房),其他基础设施、信息系统软硬件(物理和虚拟资源)、信息资源(数据)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实体。
[G B/T32910.1-2017,定义2.1。
]3.2绿色数据中心green data center全生存期内,在确保信息系统及其支撑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条件下,能取得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的环境影响的数据中心。
3.3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一次能源的一类,在一定程度上,地球上此类能源可在自然过程中再生。
注:在本标准中计算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时,仅包括直接用来转化为电能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
[G B/T32910.1-2017,定义2.7。
]3.4能源利用energy utilization数据中心对支持其正常运行的能源的利用。
3.5能源目标energy objective表明数据中心的能源方针得以遵循的、有明确预期结果的具体体现。
[G B/T32910.1-2017,定义2.16。
YDT 2441-2013 互联网数据中心技术及分级分 类标准【报批稿】

CMP 阻燃级通信电缆 Communications plenum cable
OFNP 非导体阻燃级光缆 Optical Fiber Non-conductive Plenum
OFCP 导体阻燃级光缆 Optical Fiber Conductive Plenum
4 分级技术要求概述
本标准从绿色节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三个方面提出了对IDC分级分类的技术要求。 绿色节能部分按照能源效率、节能技术和绿色管理等三个方面的具体项目进行打分,并根据总分得 到该IDC对应的等级(Green 1-Green 5,以下简称G1-G5),其中G1为最低等级,G5为最高等级。 可靠性部分按照机房位置选择、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技术、电子信息设备供电 电源质量要求、机房布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给排—2013
和 服 务 质 量 等 十 四 个 方 面 的 具 体 指 标 和 要 求 , 得 出 IDC 的 可 靠 性 方 面 的 等 级 ( Reliability 1Reliability 3,以下简称R1-R3),其中R1为最低等级,R3为最高等级;
本标准以 YD/T XXXX《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总体技术要求》、YD/T XXXX《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的能效测评指标》、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YDB 116-2012《互联网数据中心 安全防护要求》等标准为依据制定而成。随着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还将根据情况制定后续相关标准。
3.2 缩略语
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 Internet Data Center
PUE 电能利用效率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THDI 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of Current
数据中心节能诊断服务指南(2022年版)

数据中心节能诊断服务指南(2022年版)2022年12月一、适用范围本指南描述了数据中心节能诊断的服务程序、方法和基本要求等内容,适用于指导开展节能诊断服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节能诊断服务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规范要求,为数据中心开展节能诊断服务,以及向有关节能主管部门提交节能诊断报告、上报节能诊断数据。
数据中心自我节能诊断工作也可参照本文件开展(说明:数据中心所属企业注册地址经常与开展节能诊断工作的数据中心不在同一位置或同一企业下拥有多个数据中心。
为免混淆,本指南内企业指数据中心所属企业,数据中心指开展节能诊断工作的具体数据中心)。
二、服务程序及原则要求(一)基本程序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为数据中心实施节能诊断服务的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诊断实施和报告编制三个阶段。
各阶段主要任务如下:1、前期准备阶段:明确诊断任务、组建诊断团队、确定诊断依据、编制工作计划等;2、诊断实施阶段:动员与对接、收集相关资料、现场调研、开展能源利用诊断、开展能源效率诊断、开展能源管理诊断等;3、报告编制阶段:汇总诊断结果、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节能潜力和节能改造建议等,最终形成《数据中心节能诊断报告》(模板见附件1)。
(二)原则和要求节能诊断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参照本指南要求,为企业提供专业、规范的节能诊断服务,确保诊断结果的真实性、结论的科学性及改造建议的可行性;2、遵守合同条款或双方约定事项,对于确需增补的服务内容,需提出充分理由并与企业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3、建立自律机制,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确保数据和信息安全。
三、前期准备阶段(一)明确诊断任务节能诊断服务机构根据服务合同要求或双方约定事项,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明确节能诊断的范围边界、深度要求及诊断期。
节能诊断的范围边界一般为数据中心的物理边界。
对于与其他单位共用制冷设备或供配电设备等情况,应与企业协商明确范围边界。
建议设置在适宜的《数据中心资源利用第3部分:电能能效要求和测量方法》(GB/T 32910.3)或《数据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40879)所规定耗电量测量点。
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是指通过一系列评价标准和指标,对数据中心建筑的绿色性能进行评估和打分。
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主要包括能源效率、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等方面的评价。
以下是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的一些主要内容。
1.能源效率评价:包括数据中心建筑的能源消耗与性能的评估,采用能源星级评价体系,评价参数包括能源效率指标(PUE)、能源利用效率、能效设计等。
2.环境影响评价:考虑数据中心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参数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消耗等,需要满足环境保护法规的相关要求。
3.资源利用评价:评估数据中心建筑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水资源、土地利用、材料利用等方面的评估。
评价参数包括水资源利用率、土地利用效率、材料回收利用率等。
4.室内环境评价:评估数据中心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照明条件、噪声控制等方面的评估。
评价参数包括空气质量指标、照明水平、噪声水平等。
5.可持续发展评价:评估数据中心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包括社会经济效益、员工福利、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评估。
评价参数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员工满意度、社会公益度等。
6.创新性评价:评价数据中心建筑的创新性和科技水平,评价参数包括技术先进程度、科研成果应用等。
以上述领域的评价方案为基础,可以制定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评价技术细则可以包括具体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评分标准等内容,以实现对数据中心建筑绿色性能的全面评估和管理。
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实施者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的制定可以帮助促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提高能源效率和室内环境品质。
这将有助于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相关规范标准[更新中]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相关规范标准[更新中]](https://img.taocdn.com/s3/m/cd65d470f5335a8102d22065.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GB 50462-2015 释,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机房设 施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GB 50300-2010 信息产业部提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归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 GB/T 9361-2011 委员会(SAC/TC 28)归口。 GB/T 2887-2011
数据中心制度、规范、标准等
1
编号
提出/归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替代GB 50174-2008电子 GB 50174-2016 释,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中国电子工 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程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2 3 4 5 6 7 8 9 10 11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200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通风空调风口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钢管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 第1部分:工业 和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 GB/T 19413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8)归口。
GB/T 177582010 GB/T 18430.12007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 GB 19576-2004 级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屋顶式风冷空调(热泵)机组
2016年4月启动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 2016年3月启动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
数据中心机房检测要点及指标

数据中心机房检测要点按GB/T 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50462-2015《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4715-2017《信息技术设备用不间断电源通用规范》、GB 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检测防雷接地、温度、湿度、照度、噪声、尘埃粒子、接地电阻、机房供电系统、磁场、无线电干扰场强及漏水检测指标及环境动力监控系统,机房面积6312㎡)等全部指标,主要采用钢卷尺、多功能辐射测量仪、数字式温湿度及大气压表、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尘埃粒子测试仪、数字式钳形表、音频测试仪、手持式电磁辐射频谱及场强测试仪(含天线)等设备进行检测。
一、防雷接地(接地电阻)测试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安全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防雷保护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诸地之间的关系及接法应依不同计算机系统的要求而定。
防雷接地系统检测具体如下:1、防雷与接地系统检测应包括下列项目:① 防雷与接地的引接;② 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③ 增加的人工接地体装置;④ 屏蔽接地和布线;⑤ 智能化系统的防雷与接地;⑥ 接地线缆敷设。
防雷与接地应引接自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验收合格的共用接地装置。
2、等电位连接和共用接地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① 智能化系统机房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金属线槽、屏蔽线缆外层、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等,均是否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② 智能化系统机房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楼层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等的共用接地装置的设置情况,包括安装位置、环境及连接点的机械强度和电气连续性。
3、人工接地体装置的检测应包括下列内容:① 人工接地体装置是否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② 检查接地模块埋置的验收记录和隐蔽工程相关部分的验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