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整理〔苏教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黄昏,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留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局部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留意:面对〔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缘由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围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23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8 点,那么,美国应当在〔上午〕,德国应当在〔中午〕,澳大利亚应当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挨次是〔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法:通过直接观察或使用工具观察事物,记录观察结果。

2. 实验法:设计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来验证假设。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

4. 资料分析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生物的生长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同时生物的活动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三、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 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植物的生长条件:光照、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营养繁殖(如扦插、压条)。

四、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命周期:从受精卵发育到成体,再到繁殖下一代。

2. 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3. 动物的适应性:动物通过进化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五、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换。

2.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可以以不同形式存在,如热能、电能、化学能等,并且在转换过程中总量守恒。

3. 能源的利用:人类如何获取和使用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等。

六、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引起的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3. 太阳系的构成: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4. 宇宙的探索: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包括星座、星系、黑洞等。

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反应类型、条件、产物。

4. 常见物质的用途: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等。

八、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课太阳和影子一、填空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正北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4、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早晨、黄昏时,太阳(斜射地面),影子(长),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太阳(直射地面),影子(短),此时温度(高)。

6、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注意要在(同一地点)观察。

7、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8.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我们可以用(竹篾)和(电筒)来模拟。

二、问答题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相反关系。

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自西向东运动。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早晨和傍晚,太阳高度低,影子长;中午,太阳高度高,影子短。

4、温度变化与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早晨傍晚时,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中午,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

三、实验题:1.设计试验证明太阳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答: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竹篾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竹篾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自西向东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中午,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第二课太阳钟一、填空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一单元7. 东面的国家(或城市)比位于西面的国家(或城市),较早看到日出。

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出的国家是日本。

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12小时,我国是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

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10. 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初一)蛾眉月(初三四)上弦月(初七八), 凸月(十二三), 满月(十五), 接下来依次是残月(十七八), 下弦月(二十二三), 蛾眉月(二十七八)。

19. 凸面镜最主要用在倒车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凹面镜常见于哈哈镜或勺子背面,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

20. 看到水面处的铅笔发生了弯折,说明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三单元28. 不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太多的用电器,或者长时间使用电器,可能引发火灾。

29. 使小灯泡更亮的方法:①加电池;②减少电路中的灯泡。

31.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引磁铁的N端,南极吸引S端。

33. 不能靠近磁铁的物体有软盘、磁卡和磁带。

36. 电磁铁和磁铁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电磁铁的磁力和磁极可以改变,而永久磁铁则不能。

37. 电磁铁可以做电铃,电动机,电动机,磁悬浮列车等四单元达160次,休息后可以恢复人的小,一分钟内儿童的呼吸次数比成人的多。

42. 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脑、心脏、胃、肝脏等器官,尤其是肺。

43. 怎样保护呼吸器官?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疾病,扫地前洒水,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

50. 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都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五单元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整

第一单元:物体的测量
- 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用m表示
- 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
- 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用s表示
- 不同形状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
- 用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第二单元:观察天体
-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太阳系中靠近太阳的行星
-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
- 月亮是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
- 处于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星座
第三单元:导电与开关
- 金属、汞和盐水都能导电
- 电的通路被打开或关闭可以用开关来控制
- 用导体可以组成简单电路
第四单元:空气的利用
- 空气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非常重要
- 空气可以使物体漂浮、移动和"飞行"
- 带电物体之间也会发生电力作用
第五单元:水中的生命
- 水是生命之源,水中有很多生物
- 水中的生物利用不同的器官来维持生命
- 不同的水生生物在形态、性和生存方式上也不同第六单元:简单机械
- 杠杆、轮轴和滑轮是简单机械
- 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的位置- 机械运动可以用图示或文字来记录。

(图文彩色版)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划重点

(图文彩色版)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划重点

-精品知识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白天,阳光照亮大地;夜晚,灯光和烛火给我们带来光明。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光源可以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像太阳、闪电、萤火虫等这样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

(2)像电灯、蜡烛、烟花等人工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3.有些物体自身不发光,如月球、镜子等,这些物体不是光源。

4.按光源的发光原理,可以把光源分为热光源和冷光源。

(1)如太阳、闪电、蜡烛、白炽灯等通过发热激发出光的光源叫热光源。

(2)不需要发热就能发光的光源叫冷光源,如萤火虫、LED灯等。

5.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1)蜡烛燃烧发光: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2)给细钢丝通电,让钢丝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

6.通电时千万不要摸钢丝。

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激光笔发出的光在玻璃容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3.当三张硬卡纸的小孔与手电筒在一条直线上时,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4.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射击瞄准、排齐队列、皮影表演等。

5.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6.做小孔成像实验。

(1)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

(2)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2.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镜面、玻璃表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静的水面等物体的反光效果都很好。

3.月球本身不发光,当太阳光照射到月球上时,在月球表面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一部分光进入人眼,因此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亮的。

4.两面镜子夹角越小,镜中出现的像就越多。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实验梳理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实验梳理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开启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它们(能自己发光)。

2、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第2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课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设计制作。

6、(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第4课七色光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是(相反)的,利用(镜子)、(水雾)或(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4、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

5、(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色光),而且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

第二单元热传递第5课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4、(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

也就是说(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

5、(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变化规律是:早上太阳较低,中午太阳最高,傍晚太阳又变低了。

2.太阳在一天中的方向变化规律是: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头顶上方(偏南),傍晚太阳在西方。

3.影子在一天中的方向变化规律是:早上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脚下(偏北),傍晚影子在东方。

4.太阳中或日晷是根据太阳运动和投影变化之间的规律制作的,用来计算时间。

5.手掌日晷的使用方法是: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左手食指代表早上6点,右手食指代表傍晚6点。

6.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亮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7.地球上位于东面的国家比位于西面的国家更早看到日出,更早看到日落。

这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出和日落的国家有日本、韩国等。

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12小时,当我国是白天时,美国是晚上。

8.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圈是一天,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四季变换;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是农历一个月,导致了月相的变化。

9.XXX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XXX 提出了“XXX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

10.月相变化规律是:从XXX开始,先变成蛾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1.初一是XXX,这一天在天上看不到月亮。

12.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13.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4.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5.表面越光滑的物体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6.小孔成像是由我国古代的XXX发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物体影像,方向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7.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曲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

它们都不是透明的。

凸面镜的表面是突出的,凹面镜的表面是凹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测试
1. 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早上太阳高度低,中午太阳高度高,傍晚太阳高度低。

2. 一天中太阳方向的变化规律: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头顶(偏南),傍晚太阳在西方。

3. 一天中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早上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脚下(偏北),傍晚影子在东方。

4. 太阳中或日晷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制作的,用来计算时间。

5. 手掌日晷的玩法: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上午左手食指代表早上6点,下午右手食指代表傍晚6点。

6.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月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7. 地球上位于东面的国家比位于西面的国家,较早看到日岀,较早看到日落。

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
岀和日落的国家是日本,韩国等。

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12小时,当我国是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

8. 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圈是一天,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四季变换;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是农历一个月,导致
了月相的变化。

9. 托勒密提岀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提岀了“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他也是第一个提岀地球自转的科
学家。

10. 月相变化规律是:从新月开始,先变成蛾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
蛾眉月。

11. 新月在初一,这一天在天上看不到月亮。

12.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13. 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4. 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15. 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6. 小孔成像是由我国古代的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物体影像,方向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17. 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曲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

它们都不是透明的。

凸面镜的表面是突岀的,凹面镜的表面是凹陷的。

凸面镜最
主要用在倒车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凹面镜常见于哈哈镜或勺子背面,所成的像是上下颠倒的。

18. 光的折射:看到水面处的铅笔发生了弯折,说明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是,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19.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他们是透明的。

20. 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可以聚光,主要用于放大镜、远视眼镜和老花镜。

21.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有缩小作用,可以散光,主要用于近视眼镜。

22.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彩虹,是由于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了色散,从而形成了彩虹。

23.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白光透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另U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4. 牛顿最早发现了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

25.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组成。

开关的作用是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

26.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

27.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如钢尺,铁钉等。

大地和人体都是导体。

28.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如塑料,橡胶等。

29. 不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太多的用电器,或者长时间使用电器,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

30. 使小灯泡更亮的方法:①加电量,主要指添加有电的电池;②减电阻,主要指使导线变细变短或减少同一电路中的灯泡。

31. 使小灯泡更暗的方法:①减电量,主要指减少电路中的电池;②加电阻,主要指使导线变粗变长或增加同一电路中的灯泡。

32. 磁铁最主要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3. 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用字母N( North )表示,磁铁指南的一端是南极,用字母S(South)表示。

34.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引磁铁的N端,地球的南极吸引磁铁的S端。

与此相反的,大小差不多的两个磁铁遵循磁
铁最主要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5. 磁化缝衣针的时候,需要强调沿着同一个方向摩擦。

本册中另一个需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进行的实验是在制作电磁铁时,缠绕在铁钉上的线
圈也应该是同一个方向的。

36. 不能靠近磁铁的物体有软盘、磁卡和磁带。

因为他们的关键部件是用磁性材料制作的,长期接触磁铁会损坏关键部件。

37. 增加电磁铁的磁力:①增加电量,主要是增加有电的电池;②增加线圈的匝数。

38. 减少电磁铁的磁力:①减少电量,主要是减少电池数;②减少线圈的匝数。

39. 改变电磁铁的磁极:①改变电池的正负极;②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

40. 电磁铁和磁铁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电磁铁的磁力和磁极可以改变,而永久磁铁则不能。

41. 呼吸和心跳会随着运动而加快。

42. 呼吸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特别注意,口不是呼吸器官。

43. 血液循环器官有:心脏、血管。

44. 我们吸进氧气,呼岀二氧化碳。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5. 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人的肺活量。

儿童的肺活量比成人的小,因为儿童的肺小,这也导致了单位时间(一分钟)内
儿童的呼吸次数比成人的多。

46. 吸烟会严重危害人的脑、心脏、胃、肝脏等器官,尤其是肺。

47. 肺里密集地布满了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肺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然后排岀体外。

48. 心脏位于左胸部,胸骨的后面,肋骨的内侧。

大小如紧握的拳头
49. 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人体的血管大体分为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

人体的血液大体分为静脉血和动脉血。

动脉血含氧量高,
静脉血含氧量低。

50. 心跳和脉搏的次数是一致的,在劲动脉和桡动脉都可以摸到脉搏。

51. 心脏不生产血液,也不贮藏血液,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不停地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和生命活动。

52. 血液循环的作用: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同时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
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53. 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都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54. 解释:我们既要善于观察,又要勤于思考。

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
物发展的规律。

这是一个充满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55. 解释不一定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岀正确的解释,需要在获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
考。

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56. 关于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涉及到五位科学家,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以及阿拉伯物理学
家阿尔哈曾。

57. 科学家常常利用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图形和公式也是模型。

58. 模型举例:三球仪、植物细胞模型、水的循环模型、桃花模型、手臂活动模型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测试
59. 如何测量太阳的高度
60. 手电筒模拟太阳位置变化的实验,各个实验器材分别代表什么
61. 如何玩手掌日晷
62. 用幻灯和地球仪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地球仪转动的方向,被幻灯照射的部分是白天
63. 用实验验证光在空气中是延直线传播的
64. 小孔成像原理图
65. 潜望镜原理图
66. 制造彩虹
67. 如何制作开关,连接简单电路
68. 如何利用磁铁和缝衣针制作指南针
69. 如何制作电磁铁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0. 如何验证我们呼岀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71. 如何测量肺活量
72. 如何保护呼吸器官呼吸器官有哪些
73. 如何保护心脏血液循环器官有哪些
74. 如何模拟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
75. 如何做出正确的解释
五年级科学上册重要概念
日晷太阳钟,地心说,日心说,小孔成像,反射,折射,导体,绝缘体,心跳,解释,呼吸器官及作用,血液循环器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