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死水》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
高中语文《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人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的背景知识;(2)分析《死水》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死水》;(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旧社会的愤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背景知识;2. 诗歌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闻一多及其作品《死水》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抑扬顿挫、对仗工整等;(2)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3)探讨诗歌的象征意义,如“死水”寓意着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等。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旧社会的愤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特点、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021年整理〗《死水》优秀教案2
《死水》教案三维目标1体味本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提高学生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体会诗歌中“以丑为美”的反讽艺术手法。
3反复诵读,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
4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诗的“三美”及反讽手法的运用。
难点:学习诗人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播放《七子之歌》(课前循环播放)(这首歌叫什么名字? 12月2021是澳门回归15周年的日子,15年前的这一天,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七子之歌》作为迎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也深受听众的喜爱。
那么,同学们知道这首朴素真挚,深沉感人的主题歌歌词的作者是谁呢?——闻一多,这是七十多年前闻一多《七子之歌》组诗中的一首,体现了身处异国的他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一首蕴含着诗人深沉爱国情感的新诗《死水》。
)二、走近作者(诗,是诗人情感的表达,要想更真切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我们有必要先知人论世。
闻一多是谁呢?)背景: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5年5月回国。
抗战爆发后,1938年闻一多任“西南联大”教授。
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上讲演,怒斥国民党反动派,当晚被特务暗杀。
与新诗:1923年印行第一部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分析“三美”,朗诵指导(从新诗形式上讲,他提倡写作新格律诗,并提出了新格律诗写作的“三美”要求。
《死水》这首诗就充分体现了“三美”。
《死水》教案
《死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死水》的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绝望情绪。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体会其深刻含义。
2、难点(1)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理解诗人在绝望中蕴含的希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介绍闻一多的生平事迹,引出他的诗歌创作。
(2)展示一些关于社会黑暗、腐败现象的图片或文字材料,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为理解诗歌的主题做铺垫。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闻一多的文学成就、政治主张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强调《死水》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动机和情感基础。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重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挑选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诗歌内容分析(1)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题目“死水”的含义,以及诗人为什么以“死水”为标题。
(2)意象分析让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死水”“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分析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腐朽、恶臭的氛围。
(3)象征手法探讨“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对死水的描写,实际上是在批判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4)情感表达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单纯的厌恶和绝望,还是在绝望中蕴含着一丝希望。
5、艺术特色分析(1)韵律和节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押韵方式和节奏特点,体会其韵律美和节奏感。
(2)修辞手法找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反讽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6、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人对死水的态度是怎样的?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死水》闻一多 教学方案设计
《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设计《<死水>闻一多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背景。
2、引导学生理解《死水》这首诗的主题、意象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水平,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反讽、象征、用韵等。
2、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与时代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3、朗诵法: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4、分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旧中国黑暗、腐败社会现象的图片或资料,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的思考。
(2)提问学生对旧中国社会的印象,从而引出闻一多的《死水》。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闻一多的生平,着重强调他的爱国情怀和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
(2)介绍《死水》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
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诗歌内容分析(1)整体感知提问:诗歌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引导学生概括诗歌所呈现的“死水”的形象。
(2)意象分析提问:“死水”这一意象有何象征意义?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死水”象征着黑暗、腐败的旧中国。
(3)语言特色分析诗歌的语言,如“破铜烂铁”“剩菜残羹”等词语的运用,体会其表达效果。
探讨诗歌中的反讽手法,如“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4)韵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押韵,分析其韵律特点。
《死水》教学设计
《死水》教学设计第一篇:《死水》教学设计《死水》教学设计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高一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三美”的诗歌创作理论,学习比喻、反讽等手法,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3.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比喻、反讽等手法【学习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学情分析】高一新生由于入学语文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
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且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接触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不浓。
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诗歌整体感知能力都较差。
因此,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多朗读,勤思考,进而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大家还记得1999年澳门回归的时候这首动听的歌曲吗?它的作者就是闻一多先生,在这首诗歌中融入了闻一多先生浓浓的赤子之心,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这首先生的名作《死水》,也是这样一首镌刻着深深爱国之情的诗篇。
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人闻一多,了解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λ闻一多,湖北浠水人,新月派诗人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两部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
λ闻一多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
朱自清曾称赞闻一多是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人。
” “三美”主张λ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绘画美,主要是指诗歌运用的词藻要有绘画的效果。
音乐美,主要是指诗歌音节和旋律的美;押韵,节奏,平仄。
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结构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介绍背景λ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说法。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死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在许多高中英语教材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不同难度程度的故事。
而在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材中,有一篇名为“Dead Water”的短篇小说,中文译名为“死水”。
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小镇上的一段惊险恐怖的故事。
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Dead Water”这篇文章的教案教学设计,通过对此文章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内容以及阅读积累的技能。
以下为针对此篇文章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Dead Water”是一篇严谨精美的短篇小说,利用了惊悚、悬念等多种手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故事设置也很有张力,非常适合进行阅读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阅读“Dead Water”短篇小说,让学生们达到以下的教学目的:1. 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拓展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思维敏捷度。
3. 对于学生们不熟悉的语言或文化现象进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故事中。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的内容:1. 故事情节的分析:学生们将主要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以及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文学分析:学生们将探索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以使故事更吸引人,讨论故事中的语言、节奏以及它们对故事产生的影响。
3. 阅读技巧:学生们将学习一些阅读技巧,以使他们的阅读更加高效,例如如何判断故事的中心思想和结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以一两个问题,让学生们猜测此篇文章的大致情节。
(5分钟)2.介绍故事背景,并简要说明这篇文章的主题为何。
(5分钟)二、阅读活动1.个别阅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先阅读这篇文章。
(10分钟)2.小组讨论:将学生成小组,让学生们共同探讨从文章中所获得的东西,并寻找文章中未解决的问题。
(15分钟)3.班级讨论:组织学生们交流他们在小组中讨论的结果,并提出提出不同的观点。
(20分钟)三、文学分析1.做一些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故事的活动,例如寻找作者的语言和故事的结构。
语文版必修一《死水》word教学反思(3篇)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1、《最后一次演讲》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快速带入那个战火纷飞、黑暗恐怖的旧中国。
2、能够通过师生互动的赏析及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且赏析到位,朗读效果较好。
3、上课一开始就把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三美,象征,艺术手法等)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课堂中能就势引导而水到渠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4、在探究“青蛙”的象征意义时,运用了对比(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和毛泽东的《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青蛙”在本诗中的内涵。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教学语速稍微有点快。
2、课堂的内在结构还不够严密。
第二篇:教学反思: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最成功的环节就是带领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悟其蕴含的情感,也让我明白语文教学所最不可缺少的生命元素——情。
正所谓“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师的情感和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死水》这首诗歌本身就已经充裕着诗人浓厚的情感,它或许没有唐诗宋词的绮丽优美,也不如散文那般温柔细腻,但是它却用铿锵有力的字眼唱出了自己的风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抓好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也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恰当运用鼓励性语言,能起到“充氧助燃”的作用,尤其在课堂提问评价学生答案更是如此。
教师绝不能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学生,伤害学生,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古翠翠同学朗读《死水》时感情充沛,很成功,便应作出肯定的评价,“朗读得太好了,真是孺子可教也!”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妥切,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等,让他们不至尴尬,保存下次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而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敢于打破常规,鼓励有独创性的见解。
语文教材收录的多为名篇佳作,许多问题也早有定论,但语文学科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问答的开放性。
死水教学反思
死水教学反思《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
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死水教学反思(一)第二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重心就放在第二自然段上,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简要带过,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帮学生理清思路,首先这一段写了人们为泼水活动所做的准备,其间通过“早早”和“早已”两个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心情,并通过“滴香水”、“撒花瓣”等体会人们所做的精心准备;然后写了泼水的盛大场面,抓住“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等了解泼水时的情景;最后这一段介绍了清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牢记“吉祥如意”这四个关键字。
整篇课文学完以后,学生基本上都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新课程是一门永远也学不完的课,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1、《最后一次演讲》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把学生快速带入那个战火纷飞、黑暗恐怖的旧中国。
2、能够通过师生互动的赏析及不同形式的朗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且赏析到位,朗读效果较好。
3、上课一开始就把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如三美,象征,艺术手法等)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课堂中能就势引导而水到渠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4、在探究“青蛙”的象征意义时,运用了对比(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和毛泽东的《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死水》个性创新教案
详细描述
本次教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混乱和无序的情况,导 致课堂节奏松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总结词
过程详略得当,节奏张弛有度
详细描述
本次教案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的讲解详略得当 ,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 够避免学生疲劳和厌倦情绪的产生。
THANKS
感谢观看
意象
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 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刻 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
风格
诗人运用现代白话文,语 言简练明快,表达了诗人 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情感。
03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01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诗歌,如 《静夜思》、《春晓》等,让学 生对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有初步的 认识。
02
介绍诗人闻一多的生平事迹和创 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 题和情感。
。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 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 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
沟通能力。
口头报告
要求学生就课程内容进 行口头报告,以检验他 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表达
能力。
书面作业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 书面作业,以检验学生 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为学生提供反馈
01
02
03
04
即时反馈
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及时给 予学生具体的反馈,指出他们 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死水 》中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教师讲解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行有 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巩固练习
写作练习
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模仿《死水》的语言风格和 主题,进行短篇写作练习。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死水》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闻一多的人生经历;(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3)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3)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不足,培养自己的人文关怀;(3)学会在诗歌中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死水》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分析;3.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 诗歌中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的把握;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死水》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一些关于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3. 准备课堂讨论和作业的相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诗歌《死水》的背景和作者闻一多;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歌的节奏感;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4. 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5. 总结课堂,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所学内容。
六、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 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如“死水”象征了什么?作者通过这一象征表达了对现实的哪些批判?3. 让学生品味诗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等,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4.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5. 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中的意象、象征手法等进行具体分析;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课文《死水》的教案一等奖
课文《死水》的教案一等奖《课文《死水》的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课文《死水》的教案一等奖教学目的:鉴赏本诗借物描写抒情曲折达意的协作特点。
教学重点:以美为丑以美写丑的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七子之歌》你们会唱吗?(齐唱)作者是谁?二.闻一多简介:现代诗人,著名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的,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我们要写闻一多颂!”()三.填空:“——————,户枢不蠹。
”的上联——流水不腐。
流动的水不会变质。
因为它有生机和活力,水中会有水草生长,游鱼小虾生存。
相反,不流动的水就会因为缺乏生机和活力而变成一潭死水,时间一长,还会变臭。
正如咱们西安的护城河东北段,因为城墙没有全线贯通,水就变成了一潭死水,虽武警官兵几次清淤,但很难治本。
因此政府决定将火车站那段城墙连接起来,也是更好更完整地保护古城墙。
但现在你从那一段地方路过时有什么反映或感觉?——避之惟恐不及。
但咱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却就是以“死水”为题的。
作者为何要写死水?他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呢?请先一起诵读《死水》。
四.鉴赏本诗1.他笔下的死水有什么特点呢?——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2.死水里有什么?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白沫花蚊青蛙3.作者对这一潭死水的评价是——“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4.“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但远远看上去效果怎么样?铜——绿成翡翠,铁——绣出桃花。
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
死水——酵成绿酒,白沫——如同珍珠5.看到这么“美”的一潭死水,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感到恶心,令人发呕,想到了绿头苍蝇,散发着难闻臭气的鲜花。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繁华美好,实际腐朽肮脏不堪。
5.怎样理解死水和死水中的现象?怎么理解本文的写法?——本诗写于1926年4月。
作者22年赴美留学,26年怀着对祖国的强烈思念回国,但看到的是在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度失望,在《发现》一诗中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死水》教案(本站论坛稿)
《死水》教案(本站论坛稿)《死水》教案1、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2、鉴赏《死水》感情深沉、象征丰富和格律讲究的特点。
分析并理解《死水》中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反讽手法。
一、导入新课陆游在《观书有感》一诗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那小小的池塘之所以清新可爱,全因为有源头不断地为它注入新的活力。
大家设想一下,假如这个小池变成了一潭死水,那将会如何?学生回答。
我们来看看诗人闻一多笔下的《死水》面目。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思考:1、臭水沟里有些什么?提示:破铜烂铁,剩菜残羹,油腻霉菌,污水白沫,花蚊青蛙等丑恶事物。
2、那么诗人用什么语言来表现这些物象呢?从哪些感觉角度着手刻划死水的特点呢?提示:铜锈成了“翡翠”,铁锈出了“几瓣桃花”,“油腻”织出“罗绮”,“霉菌”蒸出“云霞”,“死水”酿出“绿酒”,“白沫”成了“珍珠”,“青蛙”叫出了歌声。
第二节:用视觉写死水之脏。
“翡翠”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绣,“罗绮”是油腻的光泽,“云霞”是霉菌的色彩。
第三节:主要用嗅觉写死水之臭,写死水发酵时的情景:“死水如酒,臭气熏天。
泡沫如珠,乱蚊成群。
”第四节:主要用听觉写死水之死寂。
青蛙的鸣叫是一种衬托,着重写死水中的蛙鸣,让人感受到死一般的寂静。
3、再读二到四节,感受作者以美辞来写丑物的表达效果。
提示:桃花、翡翠、罗绮、彩霞、珍珠、绿酒等给人的印象原本是华美高贵、温润鲜艳,但在这里读者却一点都感受不到,反而令人恶心。
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用一些形容美的词语来表现丑恶,从而使丑显得更丑,这种方法叫“反讽”。
4、诗人对这一沟“死水”的态度如何?提示:彻底绝望,深恶痛绝。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对死水的存在充满了愤激,期待它的早日毁灭。
三、结合时代背景,再读领会死水的象征意义。
论闻一多的《死水》优秀7篇
论闻一多的《死水》优秀7篇论闻一多的《死水》篇一nbspnbspnbspnbsp一、教学目标nbspnbspnbspnbspnbsp(-)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nbspnbspnbspnbspnbsp(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nbspnbspnbspnbspnbsp(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nbspnbspnbspnbspnbsp(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nbspnbspnbspnbspnbsp二、难点、重点分析nbspnbspnbspnbspnbsp(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nbspnbspnbspnbspnbsp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nbspnbspnbspnbspnbsp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
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
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
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
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nbspnbspnbspnbspnbsp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
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的诗篇;(2)分析并掌握诗人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手法;(3)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2)认识诗歌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2. 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3. 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复杂意象的解读;2. 诗歌创作手法的分析;3.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美感;(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5. 情感体验:(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感受诗人的民族精神;(2)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死水》诗歌;2.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3. 写一篇关于《死水》诗歌鉴赏的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背景和图片,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精选一些典型的象征手法的例子,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
《死 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死水》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死水》全文;(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3)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闻一多先生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和热爱;(2)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公与黑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内涵;(2)如何理解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期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对《死水》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死水》,理解诗歌内容;(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诗歌:(1)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赏析诗歌;(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诗歌中对不公与黑暗的批判;(2)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精神风貌。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以及闻一多先生的文学地位。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死水》;3. 调查现实生活中类似《死水》中所描述的现象,并进行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象征和反讽手法。
中国现代诗之死水、赞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中国现代诗之:死水、赞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中国现代诗之:死水、赞美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篇一」死水(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4日第2周)第2课时(总第5课时)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和手段死水 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感知《死水》的“三美”。
诵读法。
讲析法一、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师生互动:提示-诵读)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揭示主题(师生互动:反复诵读,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2、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北洋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激起了人民愤慨。
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阅读第一小节:(师生互动:提问-讨论-讲析)1、提问:这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明确: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
2、提问:“不如”、“爽性”表达出作者什么情感?明确: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
3、小结:这一小节突出了死水的特点并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五、阅读第二至第四小节:(师生互动:提问-讨论-讲析)1、导读: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死水的?指名朗读。
2、讨论作者的描绘方法: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绘的?(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
)作者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的手法,以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
)3、讨论作者写法的效果:如:⑴、为何要用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极端的丑恶?明确:作者意反衬死水绝顶的肮脏、黯淡与污秽,进而尖锐讽刺给黑暗的社会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5死水
《死水》(新格律诗)1、写作背景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
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
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
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2、板书设计死水丑恶无可救药彻底失望死水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静态描写绿酒、珍珠(变成、咬破)——动态表现丽语写丑恶(反讽)自吹自擂无耻吹捧——听觉感受愤慨至极无情诅咒呼应首节3、写作特色(1)寄托(隐喻)和象征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
(2)反讽手法的运用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
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3)绘画美的语言色彩《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水,但所用的语言却有十分鲜明的色彩。
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4、延伸阅读《一句话》闻一多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死水读后感400字左右
死水读后感400字左右
今日再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似乎又有所感悟,每一次的品读,或许都会带来一点小小的不同。
从《死水》中,我们似乎能够感知诗人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厌恶,憎恨,灰心和失望;他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折射出他希望打破旧世界,渴望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全诗透露出诗人的感情是强烈饱满的大义凛然,是拍案而起的义愤填膺,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
诗人先是痛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寓指当时死气沉沉,腐烂透顶的黑暗社会,进而“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再次表明这是一个毫无生机,不知人情冷暖的社会,对于这样一个缺乏生机,缺乏人情温暖的社会,诗人毫不留恋,而是索性“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以恶制恶,以毒攻毒,让糟粕去破坏糟粕,诗人自此充满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义愤和兴奋。
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和反动军阀的咬牙彻齿之恨。
在“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的言外之意其实是说让丑恶来开垦,只能是丑上加丑,恶上添恶,他只能把这个世界搞得乌烟瘴气,暗无天日,只会加快他的灭亡步伐。
从而迎来诗人期盼的富有生机,充满真善美的人情温暖的光明社会。
《死水》的诗歌读后感
《死水》的诗歌读后感《死水》的诗歌读后感【一】《死水》是爱国诗人闻一多的著名诗集,贯穿整篇诗集都是那强烈而炽烈的爱国情感。
诗人在诗中写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记得朱自清曾说过:绝望里才有希望。
所以: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这巨大而深刻的幻想冲击着本性激烈,热烈的诗人,而诗人却追求情感的克制,这就造成了闻一多《死水》中诗的形式规整而情感强烈灼人的独特风格。
闻一多早年赴美留学,在异国他乡的他因不堪忍受种族歧视而于1925年提前两年回国,但诗人鄂然发现想象的中华和现实的反差竟是那样大,这里没有一个“如花的祖国”存在,到处是军阀的统治和劳动人民的呻吟。
黄埔江上的外轮,颐和园中乱抢乱砸的八国联军,那整箱、整箱的xx烟,那一个接一个的烟馆,那一群群在烟雾中浑浑噩噩的长鞭子男人、裹脚的小女人,那一份接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
悲哀啊!痛苦啊!愤怒啊!只要是有良知,有骨气的中国人,谁还能忍受?谁还不拍案而起!闻一多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无比沉痛地把爱国热情和对现实的愤怒,以及对军阀混战下残破的祖国现状的失望和悲哀,凝聚于笔下,倾注在深沉而愤激的诗篇中。
以至于后来,他不顾个人安危,愤然出席“李公朴死难经过报告会’,并在会上作了气壮山河的演讲,会后惨遭特务杀害,不幸壮烈牺牲,它完美的诠释了他光辉的一生!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得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护法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期盼,在屈辱中抗争。
“虎门销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阵历史的序幕。
销毁xx的熊熊烈火,燃出中国人的志气,烧掉了侵略者的淫威。
他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辱!太平天国的旗帜,义和团战士的大刀,辛亥革命的枪声,无不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精神和中国人民寻求解放和真理的坚强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死水》教学反思
课文《死水》教学反思范文
平心而论,我读过《死水》多次,但始终没有读出感觉来。
我总觉得这样的诗很难进入诗歌的领域,它缺少诗味。
这个双休日,我为了攻克《死水》的教学设计难关,应该说脑子里一直在理解《死水》,亲近《死水》。
但灵感一直没有来到。
课文的注释说到,这是作者看到北京一条臭水沟有感而作。
那么,这条臭水沟究竟有什么特点呢?是不是诗歌当中所有的描绘都是现实的臭水沟的特点呢?不是的。
那条臭水沟的特点其实只有诗歌的第一节一、二句话:“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也就是说,实有的死水的特点就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那随后诗歌所表现出的死水的肮脏、腐烂、变质、死寂都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我们注意了诗歌前面四节所用的“不如”、“爽性”、“也许”、“再让”、“让”、“如果”等词语的话,我们就知道,这其实是诗人想象主动干涉死水后的情景。
我们都知道两个前提:一、闻一多爱国人士;二,死水有象征意义,象征着黑暗的旧中国。
那我们不禁要问:“闻一多怎么就忍心或者说如此残酷地让这样一沟本已死气沉沉的臭水沟更加变质腐烂呢?”
这个问题,很明显是一个讨论的很好的话题,可以让学生讨论。
事实证明,两个班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效果很不错。
答案就是“爱之
愈深,恨之愈切”。
当自己特别爱国,但看到我们的国家又如此不争气的时候),诗人怎么会不气狠狠地发出一番诅咒呢?
所以,诗歌末尾的“看它造成个什么世界”最好不要理解为诗人的失望或者说是破罐破摔,而要理解为仅是一种气急之时的诅咒。
当然,对于这一沟死水,也有人从闻一多“烂果哲学”的理论主张出发来理解。
那就是闻一多对这一沟死水彻底绝望,所以希望它烂得更彻底,然后等待一个新的世界的`出现。
这种理解也未尝不可。
基于以上考虑,我的设计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反复调动学生朗读热情,通过朗读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
第二,初步感悟,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换自己对诗歌的原初体会。
第三,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08升2班首先由陈嘉敏同学发现,他说死水象征着黑暗的旧中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这时,黄东梅就认为闻一多不是爱国,举诗歌最后一句为证,说闻一多对中国完全没有希望了。
林家豪又站起来反驳说:有一句话叫“爱之愈深,恨之愈切”,闻一多这是气话。
其他同学都表示很赞同。
然后有同学就诗歌谈了些看法。
但都不深入。
于是我只有按自己的设计开始提问:
(1)诗歌注释说死水一臭水沟,那么在诗人眼中,现实的臭水沟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大多数都说到恶心。
(2)我继续引发,眼中所见真的是恶心的死水?
学生终于明确,仅仅是滞塞,没有生气。
(3)那死水的恶心是--
学生补充,是诗人想象中经自己加工后的情景。
(4)想象中,死水还有哪些特点?
学生通过朗读2、3、4节分别归纳。
××升2班因为同学讨论没有进入状态,所以更多的是我的讲解,进度稍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