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时期城市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马共和时期城市建设
—— 罗马营塞城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 爱伦《致海伦》
伊达拉里亚
750BC-300
罗马共和国时期
510BC-30
罗马帝国时期
30BC-AD476
石工、陶瓷构建、 拱券上有很大成 就。罗马王国和 共和国在此基础 上发展起来。
在对外侵略中积聚了 大量劳动力、财富与 资源,在公路、桥梁、 城市街道、输水道方 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公共建筑活跃


公元前的300年间,罗马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地区,在被征服的 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塞城。欧洲许多大城市就是从古罗马营塞城发 展而来,如巴黎、伦敦等。
营塞城建筑模式:
方形的城墙,由四 个城门方向修建十 字或T字交叉道路, 交叉路口处建有广 场和神庙。
神庙
营塞城案例分析 —— 诺伊斯
诺伊斯位于德国西部,
案例对比
在三个案例中,
从功能布局而言, 诺伊斯仍 然是以 军事用途为主体, 其规划与古罗马军 营模式基本一致’ 而阿奥斯达和提姆加德虽然 仍保持了古罗马军事营寨 城的基本要素,但更 多非军事功能的公共建筑真实地 反映了当时两 者多重的城市功能
古罗马营塞城的规划要素分析
(一)城市轴线与边界
(二)城市基本肌理 (三)城市中心广场
营塞城案例分析 ——阿奥斯达

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山脚,古罗马人在此地区建立重 要的要塞和殖民地,驻扎了3000人的罗马禁卫部队

阿奥斯达呈长方形, 四周的城墙由小型石块紧密建造, 城墙内侧有厚重的扶壁支撑, 四面共有四个城门,每个 城门有两个防御塔保护,加上城内每隔一定距离分布的 防御塔,阿奥斯达共有20座高塔
公元前16年, 古罗马人在 莱茵河下游西岸建立一座可容纳6500名士兵的军事 营塞城。公元256年, 古罗马军队撤走后这里成为 居民区,主要居民包括商人和手工业者。
城市占地24公顷,东西长
广场
约400米,南北长约600米, 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呈T 字型相交,城市中心广场 坐落在交叉点的正南方, 城内大部分是兵营和其他 军事相关建筑,另有少量 公共建筑,例如浴场和商 店。外围有城墙。
(一)城市轴线与边界
(二)城市基本肌理

兵营是军事营塞城的基本单元,它的布局方式以及与 之配套的道路系统构成了城市的主要肌理。
一般说来,兵营的尺度和规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 重要的包括古罗马帝国军事体制和相关地理因素。在古罗马从

共和国到帝国几百年的历史中,军队经历了兵种、体制、战术
等方面的发展和调整,兵营的规模和尺度也在随之变化。但古 罗马军事营寨城网格型的基本肌理并没有改变。

阿奥斯达城的东西干道与南北干道 成 “十” 字交叉, 城市广场坐落在交叉点的东北角,城内被棋盘式的道路 分成16个主街区64个分街区,其中大部分街区都是兵营, 城内北部另有大型神庙、公共浴场、剧场和角斗场。
营塞城案例分析 ——提姆加德
提姆加德城为典型的罗马军事营塞城,
平面近方 形,城外仅有一道围墙,城市街道横平竖直, 将城 市划分为棋盘状的街坊, 东西12排, 南北11列, 城市干道呈“T”字形, 在干道的两侧, 对称布 置柱式 , 城市中心广场位于干道交汇点的南侧, 附近 设有公共图书馆、浴场、集市、巴西利卡、 丘比特神庙以及一个可容纳3500人的露天剧场


谢 谢 !
歌颂权利、表彰 功绩、炫耀财富 成为建筑的首要 任务。
营塞城

营塞城是作为军事营地在殖民地大量兴建的一种城市类型,目的是 安置远征部队,控制周边区域。 古罗马营塞城的基本模式与古罗马军团的战术、军队体制、兵种等 特征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古罗马时期,这些因素处于一个不断发展 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很难确切地说明古罗马营塞城基本模式的成熟 时间。
(三)城市中心广场
罗马营塞城小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罗马的军事营塞城是伴随着古罗马的强盛,从军事营地逐 渐发展起来的 由互相垂直交叉的“T”字或“十”字形干道、城市中心广 场以及网格化城市肌理等规划元素构成基本模式的军事城镇。 古罗马军事营塞城是古罗马军事扩张和殖民统治背景下一种 特殊的城市模式,反应了古罗马殖民扩张时期对该功能城市 的需求以及古罗马人实现该功能的规划方式,是人类文明发 展在这一阶段的真实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