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中文化 适应研究的路径与问题

合集下载

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优化路径作者:段龙江来源:《人民论坛》2021年第14期【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技术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

跨文化传播在融媒体时代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边界模糊化、传播立体化等新特征。

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传播思维僵化、内容符号化、模式单向性、渠道滞后性等表达困境。

对此,要抓住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契机,提高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在转变跨文化传播思维、强化“内容为王”理念、创新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和丰富传播渠道、挖掘民间传播力量上下功夫,不断探索跨文化传播视域中国家形象建构的新理念和新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跨文化传播媒介【中图分类号】D412.65 【文献标识码】A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类媒介载体之间通过融合发展、扬优互补、全面整合,打破了彼此之间的对立竞争关系,逐渐实现合作和共赢,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媒体运作模式和传播体系,同时,也预示着融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

跨文化传播是指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不仅关联不同文化成员之间发生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还涉及人类社会中诸多文化要素的扩散、渗透和迁移,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

在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不断丰富,世界多元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提升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优化跨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我国构建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媒介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生活交往的全球化,使不同文化不断突破原有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互动与交流。

与此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的较量、碰撞、冲突也在加剧,在这个过程中,本土文化逐步脱离原有语境,成为一种“浮动的符号”进入其他文化语境。

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当今全球化是由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推动的,这种技术使国界无法阻挡金融資本的流动之外,也无力阻挡思想、文化和图像的渗透。

跨文化传播中翻译与文化适应性策略

跨文化传播中翻译与文化适应性策略

跨文化传播中翻译与文化适应性策略跨文化传播中的翻译和文化适应性策略作为全球化的翻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传播要求翻译者不仅具备专业的语言翻译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化适应性。

翻译的目的是将信息从一种语言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但语言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翻译必须同时考虑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传播中的翻译和文化适应性策略,旨在提供有关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进行成功传播的指导。

首先,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翻译不仅仅是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传递原文的意义和目的。

因此,翻译者需要全面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受众的文化特征以及传播的目的。

仅仅依靠字面翻译无法准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其次,文化适应性是跨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策略。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习俗和社会规范,翻译者必须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引起冲突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通常象征着幸福和繁荣,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可能被认为是危险或愤怒的象征。

因此,如果将一个广告海报翻译成西方语言时,翻译者应当谨慎选择红色的使用。

此外,适应性也需要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出现很多翻译难题,如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文化隐喻或成语的翻译等。

翻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口语表达习惯,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例如,当翻译一个含有文化隐喻的故事时,翻译者可以选择相似的文化隐喻来传达原文的意义,而不是直译。

此外,准确的文化传播还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者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沟通方式。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与原文作者或受众进行积极的沟通,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翻译者还需要具备解决跨文化冲突的能力,例如,处理受众对原文的误解或不理解等问题。

最后,为了保证跨文化传播的成功,翻译者还应具备良好的研究和学习能力。

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

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

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学生跨越国界来到不同国家的学府学习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

然而,这种国际交流也带来了许多跨文化适应问题。

本文将对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文化差异引发的适应问题1. 语言障碍不同国家的学术语言和日常用语常常存在差异,对于非母语国际学生来说,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适应问题之一。

在课堂上与教授和同学进行交流会受到困扰。

2. 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认知存在差异。

国际学生可能会面临对于不同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适应问题。

3. 学术习惯不同不同国家的学术习惯存在差异,包括对教师的尊重、参与课程讨论的方式等。

国际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术环境和学习方式。

二、对策建议1. 语言支持大学应该提供充足的语言支持服务,为国际学生提供语言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 文化适应培训大学可以为国际学生提供文化适应培训课程,包括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用语和经验分享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文化环境。

3. 学术指导大学可以设立国际学生学术指导中心,为国际学生提供针对学术习惯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4. 学生活动组织大学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国际学生活动,让国际学生能够结交当地学生,了解当地文化,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友谊。

5. 互助组织建设建立国际学生互助组织,让有经验的国际学生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分享他们的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法。

6. 社会支持网络大学可以与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国际学生社会支持网络。

这些机构可以向国际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医疗保健和心理咨询等服务。

三、结语跨文化适应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但也是一个宝贵的机会。

大学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适应问题,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高国际学生的学术成就,也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多元社会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中的跨文化差异与对策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跨文化差异与对策研究

新闻传播学中的跨文化差异与对策研究【摘要】跨文化传播在新闻传播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化差异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深远。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挑战与机遇入手,探讨了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面对的困难与可能带来的好处。

通过对策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有效处理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

文中也提到了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重要性,强调了在跨文化传播中不断追求创新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跨文化传播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对策研究的应用前景,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和重要性。

跨文化传播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传播学者和从业者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差异、新闻传播学、影响、挑战、机遇、对策研究、文化融合、创新、案例分析、重要性、应用前景、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在跨文化传播中往往难以适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需要寻找相应的对策来应对挑战。

研究跨文化差异在新闻传播中的影响,探讨挑战和机遇,以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文化差异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分析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对策研究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文化融合与创新的角度探讨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新闻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研究跨文化差异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还可以促进新闻传播实践的国际化和多样化。

而针对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对策研究方法的探讨和案例分析,可以为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深入探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方式和路径,不仅可以帮助新闻传播学者更好地应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还可以促进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新闻传播学中的跨文化差异问题,解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影响和挑战,探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机遇和创新点。

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及其应用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信息传递的活动,涉及语言、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因素。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跨文化传播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应用,以期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第一章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1.1 文化冲突理论文化冲突理论认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跨文化传播中可能会出现冲突。

这些冲突涉及到语言、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

当人们从一个文化转到另一个文化时,需要面对这些差异,而且必须尝试去适应新文化。

1.2 文化认同理论文化认同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同。

在跨文化传播中,人们可能会受到文化冲突的影响,感到自己的文化认同受到威胁。

这时,个体需要找到一种平衡点,在不同文化间找到共通之处,并建立新的文化认同。

1.3 文化整合理论文化整合理论认为,在跨文化传播中,不同文化之间不是简单地冲突和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利用。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

第二章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因素2.1 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跨文化传播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词汇和语义。

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克服由于语言差异造成的障碍。

2.2 价值观念差异不同文化间存在的价值观念差异,也是跨文化传播中的常见问题。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因此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2.3 沟通方式差异在跨文化传播中,也存在着沟通方式的差异。

例如,有些文化习惯于表达直接、坦率,而有些则更加注重言外之意和微妙的暗示。

因此,在跨文化传播时,需要注意不同的沟通方式,并尝试去适应。

第三章跨文化传播的应用3.1 国际商务在全球化进程下,国际商务的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商务成功的可能性。

3.2 跨国媒体传播跨国媒体传播也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应用领域。

跨文化传播中所潜在的问题和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跨文化传播中所潜在的问题和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跨文化传播中所潜在的问题及其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小组成员:靳亚亚王亚琴袁美玲曲金环陈婷张艳杨茜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的一个普遍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蔓延,文化领域面临全球化的趋势,各国的跨文化交流逐步增多,但因为各国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差异,尤其是在民族中心主义,消费主义,东方主义的影响下跨文化传播始终面临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对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和实践,更需要在深刻认识这样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检视作为“舶来品”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作出我们当下的思考。

本文即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民族中心主义以及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信念,即一个人认为自己所属的文化群体(通常等同于国家)优先于所有其他文化群体。

它表现为一种民族优越感,即从本民族文化价值出发判断其他文化的价值。

都试图用自己的文化价值去观察和评价他者,特别是在文化冲突发生的时候,每一种文化都习惯于抬高自己的文化价值,以凝聚文化群体的信念,取得对他文化的支配权。

实际上,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冲突、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也是民族中心主义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一)民族中心主义导致的自我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与人类意识中的自我中心主义紧密相连,因而,消解或限制民族中心主义是一项战胜自我的工作。

一般说来,人的发展既是立足于文化根源性的发展,又是面向他者的开放式发展,但是两者总是发生难以遏制的冲突。

而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眼光的看待其它文化固然是不可取的,同时也对跨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障碍。

为了协调其中的矛盾,人们转而寻求普世价值,即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通价值和共同价值。

可到头来,且不说所谓普世价值大体上是西方价值,仅就不同文化对普世价值的理解而言,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二)民族中心主义造成的刻板印象所谓刻板印象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其他文化信息时,因过分简单地归纳而形成的对他文化的概念化认识,并由这种概念化的认识形成对他文化的成见。

本来,对他文化的归纳与总结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种互动方式,概念化也表明人要追求对他文化的确定性的认识,但一旦形成刻板印象,不同文化群体间的互动出现信息损耗,从而影响相互间的全面、准确的认识,导致偏见的产生。

文化适应与文化转换——广告跨文化传播中的两条路径

文化适应与文化转换——广告跨文化传播中的两条路径

【 稿 日期】 o 8 O 一 l 收 2 0一 3 O
【 者简 介】 作 张淑 燕 (9 9-, , 16- ) 吉林省 吉林 市人 , 女 东北 师 范大学传媒科 学学院广告 学 系副教 授 。

4 ・ 2
维普资讯
日‘ 装革履 ’ 西 的经典形象 , 中国的l O 在 7 多个城市 8 0 0 家餐 厅里 同时换上华人传 统 的节 日盛装 , 为品牌增 添 了文化 亲和力 。 文化 是理 解沟通 的桥梁 , 是凝 聚人 心 的纽带 。肯 德基 给我们 展 现 了一 个 国际品牌 通过 文 化适 应融 人 中国文化 、 得 中国市场 的典 范 。 赢 中国品牌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 广告传播活动 如何打好文化适应这张牌 , 获得品牌进人的文化通行 证 呢?笔 者认为 应该注 意 以下几 个方 面的问题 : 是尊 重异 质文化 的宗 教信 仰 。宗 教信 仰是 世 界观 、 价值观的源泉。 宗教信仰的不 同会导致人们对 世界、 人生 、 值 、 价 意义 、 为等迥然 各异 的看法 。尤 行 其 在宗教信 仰极 为虔诚 的国家 , 冒犯宗 教禁忌 的言行 将 遭到抵 制乃至 惩处 。 如 , 例 日本索 尼公 司为 了在泰 国推销 收录机 , 曾作 过这样 一则 电视 广告 : 目安 卧 闭 的佛祖释迦 牟尼听 到索 尼收录机放 出的美妙音乐后 , 情 不 自禁 地全身 摆动 , 睁开 了双眼 。 并 广告在 作 为佛 教之帮 的泰 国播 出后 , 引起 了佛教 徒们 的愤 怒 , 他们 认 为这是对佛 祖 的侮辱 , 也是对泰 国的挑衅 , 为此 , 泰 国 当局 还通过外 交途径 向索尼公 司提 出了抗议 。
v0 . 2 No2 12 . Ap i 2 0 rl 08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当今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

跨文化传播也伴随着一系列困境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困境和出路两个方面来探讨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跨文化传播的困境1. 语言障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差异是跨文化传播中最普遍的问题之一。

尽管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中的通用语言,但在实际传播中,人们还是会遇到许多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这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障碍。

2. 文化差异: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些文化差异会导致在跨文化传播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在某些国家礼貌的行为在其他国家可能是不礼貌的,造成误解和不满。

3. 信息失真:在跨文化传播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信息往往会发生失真。

有些信息可能被错误理解,甚至被夸大或缩小,导致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出现偏差。

4. 传播方式: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交流习惯,有些文化偏重口头传播,而有些文化偏重写作传播。

这种差异会导致在跨文化传播中难以达成一致,增加沟通难度。

5. 文化冲突:跨文化传播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可能是价值观念的冲突,也可能是行为方式的冲突。

在文化冲突中,常常会发生误解和情绪的激化。

1. 学习他人的语言和文化:为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我们可以积极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尊重,为文化交流搭建良好的基础。

2. 接受多元文化:跨文化传播要求我们接纳多元文化,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通过多元文化的共存,促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 推动跨文化交流: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大对跨文化交流的支持和推动力度,通过文化节、交流活动等形式,鼓励人们积极参与跨文化传播,促进文化的多元交流。

4. 加强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中,加强对跨文化传播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传播的环境。

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

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

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一、概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使得人们在跨文化环境中生活、工作的现象变得普遍。

这种情境下,如何理解和应对文化适应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的重要议题。

文化适应理论,作为研究个体或群体面对新文化环境时的适应过程和结果的学说,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框架。

文化适应理论主要关注个体或群体在新文化环境中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变化。

它涉及到对新文化的接受、融合、冲突以及认同等多个方面。

文化适应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学习过程,更是一个涉及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在测量与研究方法上,文化适应理论通常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和实验研究等。

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文化适应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从而为跨文化交流、文化冲突解决和文化认同构建提供实证支持。

总体来说,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议题。

它不仅对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跨文化交流、国际教育、移民融入等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文化适应的概念和重要性文化适应,简而言之,是个体或群体在面对新的或不同的文化环境时,通过学习、模仿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以使自己在新的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这是一个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复杂概念。

文化适应不仅关乎个体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更涉及到文化认同、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等多个层面。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适应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随着跨国交流和跨文化互动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多地面临到不同文化环境的挑战。

能否有效地进行文化适应,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跨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深度。

文化适应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上。

通过文化适应,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得以打破,人们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变得越来越频繁。

尽管跨文化传播为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就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以及可能的出路展开探讨。

一、跨文化传播的困境1. 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最基本的媒介,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往往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障碍。

中文和英文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翻译和理解能力,就很难实现准确的跨文化传播。

2.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非常大,包括价值观、习俗、信仰等方面。

这些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传播中往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误解和冲突,甚至会导致文化冲突。

如何在理解和尊重他者的积极融合和交流各种文化,成为了跨文化传播中的一大挑战。

3. 信息失真在跨文化传播中,信息传递过程中往往面临信息失真的问题,导致最终接收到的信息与原始信息产生较大差异。

这种信息失真可能来自于语言翻译的困难,也可能来自于文化差异对信息理解的影响。

信息失真不仅会影响双方的沟通效果,还可能导致更大的误解和冲突。

1. 加强语言翻译和理解能力为了克服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障碍,必须加强语言翻译和理解能力。

这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外语水平,培养专业的语言翻译人才,并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翻译系统,来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度,从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2. 提倡文化多元融合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提倡文化多元融合的理念,鼓励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

这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个人从自身做起,尊重和理解他者的文化差异,积极寻求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促进跨文化传播的积极互动。

3. 加强跨文化传播的教育和培训跨文化传播的成功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作为支撑。

应加强跨文化传播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

这包括对外语和国际交流的教育,也包括对跨文化传播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以及对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实践经验的积累。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文章首先界定了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其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揭示了当前跨文化传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文化自信、优化传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传播能力等。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推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深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跨文化传播理论框架跨文化传播作为一个复杂的交际过程,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其核心在于如何在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实现有效、准确的信息传递与理解。

为此,构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框架对于指导跨文化传播实践至关重要。

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基础理论之一。

该理论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与女性化以及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等五个维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这些维度为我们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提供了重要视角。

传播适应理论强调在跨文化传播中,传播者需要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特点,灵活调整传播策略和内容,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这一理论鼓励传播者保持文化敏感性,尊重并适应不同文化的传播习惯,从而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是跨文化传播中常见的两种现象。

文化冲突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或群体在交流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摩擦和误解。

而文化融合则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相互吸收、借鉴和融合,形成新的文化形态。

理解这两种现象对于处理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沟通策略理论关注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有效理解。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一、跨文化传播的困境1. 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经常会引发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首先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某些用词和表达方式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会被误解或产生歧义,从而造成信息的误传和传播的困难。

其次是语言的翻译问题,即使使用翻译软件或人工翻译,也会存在着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义性难以准确传达的问题,导致跨文化传播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

2. 文化认知文化认知是人们对自己所处文化的认知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而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认知不同往往会导致传播的误解和冲突。

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的文化话题和价值观念,可能会因为文化认知的差异而引发传播的冲突和失误。

文化认知也会影响到对跨文化传播中信息的解读和理解,造成信息的偏差和失真。

3. 传播渠道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渠道的选择和使用,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传播渠道的选择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和困难。

由于技术设备、网络环境和法律法规的不同,跨国传播渠道经常面临着被封锁、受限或监管的问题,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1. 加强语言和文化学习对于跨文化传播所面临的语言障碍和文化认知问题,加强语言和文化学习是最为直接而有效的出路。

不仅是要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更要深入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从而减少语言和文化认知带来的误解和冲突。

2. 增强跨文化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在跨文化传播中,增强跨文化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出路。

在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需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以一种包容和理解的姿态去接触和参与跨文化传播,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3. 创新传播策略和方法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困境,需要针对性地创新传播策略和方法。

在语言翻译方面可以加强对多语种翻译技术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在文化认知方面可以运用更多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和文化体验项目,增进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在传播渠道方面可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展跨国传播渠道,降低传播的障碍和成本。

【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跨文化适应理论与文化适应理论的

【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跨文化适应理论与文化适应理论的

【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跨文化适应理论与文化适应理论的跨文化适应(interculturaladaptation/adjustment)是由互动者的文化精神引领的一种持续的博弈(infinitegame)过程。

Carse(1986年)认为,持续的博弈不是“以赢为目的”,而是“为了无止息地玩下去”。

因此,跨文化适应就是两个文化体之间互动的持续过程;它是指对立的两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相互交流而形成的一种平衡与共生的和谐状态。

换言之,跨文化适应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旨在增加“理解→尊重→接受”就是跨文化适相互之间的理解、拓展彼此的尊重、以及延伸互相接受的空间。

应的发展方向。

跨文化适应的互动过程可以被视为一种跨越边际的博弈(aboundarygame)。

本文分两个部分阐述这一论点。

第一部分简要回顾跨文化适应的文献研究,第二部分从跨越边际的博弈视角对跨文化适应进行理论构建。

一、文献综述作为跨文化交际领域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跨文化适应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已经在不同的学科被广泛研究,现有的文献表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的。

1.研究层面。

Kim(1995年)指出,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分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

个体层面的研究关注旅居者(sojourner)在新的或陌生文化中的心理调整。

通过观察个体在陌生环境中的自我反应和人际交往过程,就可以解释和理解那些新来者,包括移民、短期旅居者、难民和不同民族的成员的再社会化及应对过程。

心理学和传播学领域的学者主要采用这种个体层面的方法来研究跨文化适应。

群体层面的跨文化适应研究,自20世纪初开始由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引领。

在人类学,特别是对文化心理学家而言,一个主要的学术关注点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交往后的濡化(acculturation)过程,这种交往可能会使一方或双方群体产生文化信仰或价值取向的变化。

社会学的学者则从互动过程中权力或资源分配的视角更注重研究群体关系,如少数民族/主体民族或不同族群之间的关系。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策略分析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策略分析

公共管理理论版95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及策略分析文/陈越(南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江苏南通..226001)摘要:高校需从国际视野出发,对目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分析。

能够积极构建国际化文化交流活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理论,重视文明班风优质校园文化的培育。

由此,要对留学生在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的跨文化不适应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跨文化 适应问题 策略引言针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高校需切实关注到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需求、思想问题等。

通过构建具有国际化性质的文化交流活动,确保留学生间、留学生与本校学生间快速加深了解。

并能对当下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一)社会文化层面的适应问题针对南亚的留学生,他们拥有浓厚的宗教背景,且在文化、民族习惯、衣着、日常行为等方面,都与我国学生及大众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由此,导致留学生在社会文化层面产生跨文化的不适宜性问题。

而留学生自身的认知习惯与当下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较大的反差后,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甚至,在交通规则上的不同,都会给留学生的社会活动的参与性带来影响。

(二)个人心理预期与校园文化的适配问题留学生进入新环境求知前,会在心理上进行提前的预设。

但因留学生对我国社会文化、校园文化等认知度不同,使得他们的个人心理预期与现实环境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引发跨文化的适应问题。

环境的变化与心理不适应性,会使得留学生产生孤独、抑郁、思念家乡等情绪。

因此,高校需对留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通与引导。

并切实关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重要性,能够在教学环境方面进行积极、合理的完善与丰富。

(三)跨文化交流与人际交往问题留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相较我国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且在价值观、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差异,会给学生间的交流、人际交往等造成消极的影响。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跨文化传播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活动。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传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1. 语言障碍在跨文化传播中,语言是最明显的障碍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语言,而且即使使用的是相同的语言,不同地区的口音和方言也会造成沟通困难。

语言的差异不仅会影响信息的准确传达,还可能导致误解和误解。

2. 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

在跨文化传播中,可能会出现由于价值观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和误解,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3. 社会习俗与礼仪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社会习俗和礼仪规范,这些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和交往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跨文化传播中,可能会因为对方的社会习俗和礼仪不熟悉而造成尴尬和误解,甚至导致交流失败。

4. 文化误解1. 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要想解决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

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情感;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对方的社会环境,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2. 尊重和包容在跨文化传播中,尊重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尊重对方的习俗和礼仪,是建立良好跨文化关系的基础。

只有通过尊重和包容,才能有效地解决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

3. 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是解决跨文化传播困境的关键。

跨文化沟通能力包括了解对方文化的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冲突解决能力。

只有不断提高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

4. 发展跨文化敏感性发展跨文化敏感性也是解决跨文化传播困境的重要途径。

跨文化敏感性是指能够意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能够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差异。

只有具备了跨文化敏感性,才能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传播中的挑战。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及路径探究

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及路径探究
片 战争 开始 , 列 强肆虐 , 外 国文 化 的 强 势 入 侵 使 得 中 国文 明一 度 黯 然 。 接 下 来 近 百 年 的战 乱 让 中 国
的文 化对 外 传 播 之 路 停 滞 。我 国 逐 渐 从 一 个 文 化
界各 国更 容 易接 受 和 吸 收 中 国传 统 文 化 , 通 过 对 传
【 关键词 】文化软 实力; 传统文化价值观 ; “ 和合 ” 观念 ; 文化误读 【 中图分类号 】G 2 0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9 1 0 1 ( 2 0 1 7 ) 0 1 一 O l 1 6 — 0 5
中 国传 统 文化 博 大 精 深 , 底蕴深 厚 , 五 千 年 的 文 明以其 独 有 的 姿 态 屹 立 世 界 民族 之 林 。 当今 时 代, 我 国的政 治 和 经 济 实 力 已经 雄 踞 各 国前 列 , 综 合 国力稳 步提 升 , 文 化 已经 成 为 各 国 软 实 力竞 争 的
要到 2 5 0 0年前 的 中国孔 子那 里去 寻找 智 慧 , 从 能 在 2 1世 纪生 活得 更 好 。 ” 这 种 源 来 已 久 的 影 响 力 使 世
仰和崇 拜 , 特别 是 周 边 的各 亚洲 国家 均 深 受 我 国文 化 的影 响 , 在 当时, 我 国 属 于 文 化 输 出 大 国 。 自鸦
第 1期
Vo 1 . 2 5 No . 1
跨 文 化视 角下 中 国传 统 文化 对 外 传播 的对 策 及路 径探 究
口 师 然
( 太原旅游职业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3 2 )
【 摘
要 】从 古至今 , 中国文化 的对外传播一直没有停 下脚步 。但在 当今跨 文化交流 日益频 繁 的 国际形 势下 , 处 于文化输 出弱势的 中国如何发 出 自已的声音 , 又如何 在政 治和 经 济迅 速 崛起 的 同时 抵 消“ 中国威胁论 ” , 实现 和平发展 , 成 为一个严 峻的课题 。本文希 望通过 分析 中 国传 统文化 的对外传播现状 , 得 到有效路径 , 从而 实现树 立 国家 良好 形 象、 提 升 国家软 实力 、 增强 我 国的 国际影响力 、 赢得 国际话语权 、 为世界文化繁 荣和人 类文 明进 步贡 献智慧等 目的 。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徐志来源:《科技传播》2019年第09期摘要文章旨在剖析全球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代,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与突破口。

研究分析在世界局势纷繁复杂且多重发展命题相互交织的新时代,合理高效地运用政治红利与行业优势等多方面的新路径超越困境,以期在方法论层面,为后续有关的各类传播活动的完成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媒介地理;文化壁垒;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4-0150-02全球化与信息化在新世纪的超高速发展催生出了传播的新样态,并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中。

隨着互联网的高度扩张与全球版权交易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传播得以更为便捷地实现,文化交流的井喷期也随之到来,对外传播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

发展与成长必然会伴随着困境与阻碍,如何在世界局势纷繁复杂且多重发展命题相互交织的新时代运筹帷幄,合理运用“一带一路”等政治红利与行业优势摆脱束缚,在技术主义与人文关怀之间寻求到最大平衡,是寻求跨文化传播新出路的关键。

1 困境:文化消解与文化差异的“墙”发达国家依靠信息流通不平衡与媒介地理不平坦的所谓优势,大肆输出本国文化,企图利用文化洪流来淹没欠发达国家,并借此使其文化逐渐消融。

欠发达国家在对抗以文化渗透为目的的“和平演变”的过程中,既无文化自信的挡箭牌,又无文化实力的坚实后盾,往往只能选择设置“硬隔离”的“防火墙”来草草应付。

这堵缘起于对抗文化消解的“墙”的直接后果,就是拒绝文化传播与交流,外面的文化进不来,里面的文化出不去,犹如“闭关锁国”,陷入“围城”,这使得全球化背景下的日益重要的跨文化传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但碍于短期内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加之发展能力不足,经济、技术等方面存在“硬件缺失”的问题,这也直接导致这些欠发达国家“软件瘫痪”。

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很难走出困境,也自然在不断的迂回中,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淖。

跨文化传播学中文化 适应研究的路径与问题

跨文化传播学中文化 适应研究的路径与问题

和客居社会的影响 ) 和个体变量 ( 适应前的影响 因素, 适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如图 1 ) 所有这 进而 些因素影响了个体的认知和对问题的评估,
图1
心理学层面文化适应研究的框架
心理学者认为人类有着相同的心理过程和能 , 力 他们想探求人类的心理共性, 并试图在不同文 。 化的语境下来比较人类行为 一直以来, 心理学 领域的文化适应研究崇尚科学主义的、 实证主义 的研究方法。但是, 影响文化适应过程的变量很 多, 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任何交互作用或变量都 这使得量化研究的 可能影响和制约最后的结果, 验证过程变得非常复杂。而且心理学领域的文化 适应研究一直被测量问题所困扰, 大量新的量表 层出不穷, 设计方案不一。另外, 文化适应量表必 需考察文化, 但是文化如何被测量, 是否存在普遍 适用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都是问题 。文化适应心 理学运用的量化比较的方法受到一些学者的质 疑, 他们认为不存在普遍的文化适应过程 , 文化适 应状况在政治、 经济、 文化的他者化作用下非常脆 , 弱 所以他们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提出了尖锐的
南京社会科学
⑧ 文化适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包 况的产生。 群体适应经历 括了群体变量 ( 出身社会的影响,
2012 年第 9 期
影响了他们心理上的文化适应以及他们长期的适 ⑨ 心理学者在世界范围内对具有异质文 应状况。 化的地区和种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文化适 应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 展。
⑩ 批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文化适应研究的传播学路径 心理学研究者们发现、 诊断出个体在文化适 应过程中承受的压力并试图找出这些心理变化的 前因和后果, 然而文化适应问题仅仅停留在个体 层面是难以解决的, 于是传播学者们从另一个角 试图从传播互动关系中找到对策。 度开出了药方, 因为文化适应是二次的社会化过程, 而传播是社 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个体在这一过程中的认知、 情感、 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变化与他们的人际社会 交往息息相关, 而传播是人际关系赖以成立和发 文化适应就是个体 展的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 进入不熟悉的异文化环境, 跟当地社会的个人、 群 体或者组织互动的过程, 是他们的身份和认同重 新调整、 定位的过程, 也是他们传播网络重新建构 的过程。于是传播者们开辟了另一条研究文化适 应现象的路径, 通过研究移居者和东道国文化之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四讲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四讲 文化休克与文化适应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决定文化适应的因素:



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 在东道文化中的社会传播(host social communication); 与本族群的社会传播(ethnic social communication); 东道文化的社会环境(host environment); 个人素质(personal predisposition)。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化适应是一种文化变迁乃至 “同化”(assimilation)的过程。



根据“熔炉论”(Melting Pot)的核心观点,美国就是一 个不断接受并“同化”外来文化群体的“大熔炉”,美国 文化即是由移民承载的各色文化融合而成的新文化,各个 移民群体的原有文化都是这种新文化的原料。 作为对“熔炉论”的修正而出现的“同化”理论,则把同 化过程看做是外来文化群体不断吸收“美国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和习俗等,并最终达到完全同化的完整过程,标明 了不同移民群体向“美国文化”靠拢并以其为终点的文化 变迁实质。 “同化”理论还认为,移民会因其弱势地位而不得不求助 于本族群,从而先依赖于本族群;随着移民地位的提升, 与其他族群交流的扩大和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移民会逐渐 放弃原来的族群文化,独特的族群性和移民社区也会慢慢 消逝,进而被结构性地吸收到主流社会中去。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文化休克与“返回本文化休克”


1954年,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 Oberg)首次在人 类学研究使用了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有许多自己所熟悉的社会交往信 号或符号,它们决定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握手、 如何交谈、如何给消费、如何购物、如何拒绝邀请,等等。 一旦文化语境发生改变,由于对于新的社会交往符号不熟 悉,需要去面对许多新的感性刺激,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 种深度焦虑,这就是文化休克。 奥伯格使用的“休克”(shock)一词,来自于对植物休 克状态的生物学研究:当植物被移植后,一开始往往会萎 蔫不振,直到在新的土壤里完全扎根后,才会慢慢恢复活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和与其他文化群体交往的倾向性, 区分出四种 同化 不同 的 文 化 适 应 策 略: 整 合 ( integration ) , ( assimilation) , 分离 ( separation ) , 和边缘化 ( mar④ ginalization) 。 在 贝 利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布尔里等 ( Bourhis etc. , 1997 ) 提出了交互式文化适应模式 ( the Interactive Acculturation Model ) , 他们认为文 双方文化适应取向共 化适应是国家政策影响下, 同作用的结果。东道国主流群体与少数裔的文化 适应策略并不总是一致的, 当他们抱有相同的文 ⑤ , 化适应取向时 相互关系最为和谐。 近年来, 纳瓦斯等提出了 ( Navas etc. ,2005 ) “相对文化适应扩展模型” RAEM ( Relative Acculturation Extended Model) , 他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 文化领域, 存在不同的态度与策略, 应区分文化的 “硬核” ( 如价值观、 社会家庭规范、 荣誉观、 两性 ( 如工作或消费理念等 ) , 关系等) 和“外围 ” 在他 文化适应是切合实际的一种选择 , 个体可 们那里, 而在另一些领域 能在一些领域采取分离的策略,
( enculturation) 是第一文化获得的过程, 那么文化 适应( acculturation) 则是与他文化的融合过程, 是 相互改变的过程。 认识到文化 文化间相互影响、 内部和文化间发生的变化为跨文化对话开辟了可 能性。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我们与他者 如何交流, 而文化适应则探究我们在与他者的交 ( change ) 以及这些变化的 流中所发生的“变化 ” 前因和后果。变化是其中的关键词, 它既是过程
⑥ 采取同化等不同的适应策略。
心理学家们逐渐构建了该领域文化适应研究 的框架, 确立了研究的对象、 维度和影响因素。 山 姆和贝利( Sam & Berry,2006 ) 合著的《剑桥文化 适应心理学手册》 的出版标志着文化适应心理学 ( acculturation psychology ) 学 术 和 专 业 方 向 的 确 立。他们把文化适应研究的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 是定 居 者 ( sedentary ) , 包 括 种 族 文 化 群 体 ( ethnocultural groups ) 和 土 著 民 族 ( indigenous peoples) ; 另一类是移居者 ( migrant ) , 包括长期移居 者( 如移民和难民) 和短期移居者 ( 旅居者和寻求 庇护者) 。旅居者又 ( sojourners ) 包括跨国商务和 技术人士、 军事人员、 外交人员以及留学生和旅游 ⑦ — —移 者等。 但在实际研究中, 他们更关注后者— 居者( migrant) , 而忽略了非西方世界的土著居民 和种族文化群体。 心理学层面的文化适应研究主要关注个人层 面的变化, 即在文化接触之后个体在情感 ( affective) 、 行为 ( behavioral ) 和认知上 ( cognitive ) 的变 , 化 它们被称为文化适应研究的 ABC 。 贝利 ( Berry, 2006 ) 则把这些变化总结为行为上的转变、 文 化适应压力( acculturative stress ) 以及精神病理状 81
① 如果说文化濡化 ” 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
也是结果, 其复杂性成为了文化适应研究的原动 力。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 国家间、 民族间的政 、 、 , 治 经济 文化交往日益密切 人口的全球流动正 在加速, 人们的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除了跨国 的人口迁移, 随着急速推进的现代化、 工业化和城 市化进程, 在各社会内部不同种族和文化群体等 亚文化间的流动迁徙也日益频繁。在与异文化的 接触、 碰撞中, 跨文化交往者或群体为了适应社会 环境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导致诸如个 体情绪的焦虑、 文化身份的混乱、 文化信仰的阙 失、 价值判断的失据等文化不适应, 继而在群体和 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一系列影响。 于是, 文化适应研究成为了跨文化传播学研 究中最引人瞩目的理论景观之一。该领域最著名 《国际跨文化交往杂志》 ( International Jour的期刊 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从 2001 年至 2011 年 间所刊发的 599 篇文章语学院副教授 、 博士 武汉 430072
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博导
一、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 人类社 会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使得跨文化传播成为了历 史巨轮的轴心, 于是文化间的互动扮演了引导、 批 判、 甚至 抗 拒 人 类 社 会 变 迁 的 角 色。 文 化 适 应 ( acculturation) 是文化变迁的主要形式之一, 它指 “由个体组成, 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 发生持续的、 直接的文化接触, 导致一方或双方原
⑩ 批评。
三、 文化适应研究的传播学路径 心理学研究者们发现、 诊断出个体在文化适 应过程中承受的压力并试图找出这些心理变化的 前因和后果, 然而文化适应问题仅仅停留在个体 层面是难以解决的, 于是传播学者们从另一个角 试图从传播互动关系中找到对策。 度开出了药方, 因为文化适应是二次的社会化过程, 而传播是社 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个体在这一过程中的认知、 情感、 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变化与他们的人际社会 交往息息相关, 而传播是人际关系赖以成立和发 文化适应就是个体 展的机制。从这个角度来看, 进入不熟悉的异文化环境, 跟当地社会的个人、 群 体或者组织互动的过程, 是他们的身份和认同重 新调整、 定位的过程, 也是他们传播网络重新建构 的过程。于是传播者们开辟了另一条研究文化适 应现象的路径, 通过研究移居者和东道国文化之
和客居社会的影响 ) 和个体变量 ( 适应前的影响 因素, 适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 如图 1 ) 所有这 进而 些因素影响了个体的认知和对问题的评估,
图1
心理学层面文化适应研究的框架
心理学者认为人类有着相同的心理过程和能 , 力 他们想探求人类的心理共性, 并试图在不同文 。 化的语境下来比较人类行为 一直以来, 心理学 领域的文化适应研究崇尚科学主义的、 实证主义 的研究方法。但是, 影响文化适应过程的变量很 多, 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任何交互作用或变量都 这使得量化研究的 可能影响和制约最后的结果, 验证过程变得非常复杂。而且心理学领域的文化 适应研究一直被测量问题所困扰, 大量新的量表 层出不穷, 设计方案不一。另外, 文化适应量表必 需考察文化, 但是文化如何被测量, 是否存在普遍 适用的社会文化适应量表都是问题 。文化适应心 理学运用的量化比较的方法受到一些学者的质 疑, 他们认为不存在普遍的文化适应过程 , 文化适 应状况在政治、 经济、 文化的他者化作用下非常脆 , 弱 所以他们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提出了尖锐的
82
跨文化传播学中文化适应研究的路径与问题
间的交流和传播为文化适应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 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以“实用 ” 为导向的学 科, 其奠基者爱德华·霍尔是文化人类学博士, 他 的贡献在于把文化的概念从人类学宏观分析的角 并 度转移到对文化表征的微观分析和比较上来 , 将文化的概念延伸到传播领域, 这个延伸使得跨 文化传播学与人类学分家并转向了量化为主的研 因为在霍尔那里文化是由文化元素 、 集合 究方法, 与模式构成的层级系统, 可以成为被分析的变量 、 并通过培训 学习掌握来促进跨文化交流。 古迪 昆斯特和金洋咏 ( William B. Gudykunst & Young “文化学习 ” Yun Kim) 沿袭了霍尔的 的理路, 他们 试图通过有效的传播来学习新文化以应对文化适 应压力所带来的文化休克问题。 古迪昆斯特和金洋咏复活和拓展了社会学家 “陌生人 ” 西美尔的 概念, 在他们那里, 陌生人的 它是指进入一个相对未知和不熟 概念变得宽泛, 他来自不同的群体, 为系统内的人所 悉环境的人, 不了解。那么, 所有的跨文化交流者都是“陌生 , 都会遭遇文化适应的问题。 但实际研究中 人” 上他们所侧重考查的是跨国移居者 ( 移民和旅居 者等等) , 这也成为了跨文化传播学研究的重点 对象。他们把跨文化传播看作是与陌生人交际的 过程, 在新的环境中旅居者和移民与他者进行交 流学会去适应, 其融合程度依赖于与东道国文化 社会的互动, 个人文化适应的状况取决于与东道 国社会成员交流的数量和特性。 1988 年, 古迪昆斯特和海默尔 ( Gudykunst & Hammer) 提出适应的焦虑与不确定性管理理 论 ( Anxiety / uncertainty Management Theory of Adjust瑡 他们认为旅居者 ( sojourners) 就是进入新 瑏 ment) 。 文化环境的陌生人。当他对不了解东道国国民的
跨文化传播学中文化 适应研究的路径与问题
李加莉
摘 要


文化适应研究是当今国外跨文化传播学界最关注的主题之一 。它在心理学、 传播学和人类学等
形成了引人瞩目的理论景观 。另一方面, 由于不同学科关注的重点不一 , 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各 不同层面展开, 异, 文化适应理论体系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 反思不同层面文化适应研究的理路 , 探求 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知识体系 , 不同学科间文化适应研究的联系与分歧 。本文认为惟有广阔的视野 、 才能使跨文化传播领域的文化适应研究更有生命力 。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文化适应; 变化 G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263 ( 2012 ) 09 - 0080 - 08 武汉 430072 ; 单波, 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 ,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
南京社会科学
⑧ 文化适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包 况的产生。 群体适应经历 括了群体变量 ( 出身社会的影响,
2012 年第 9 期
影响了他们心理上的文化适应以及他们长期的适 ⑨ 心理学者在世界范围内对具有异质文 应状况。 化的地区和种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文化适 应在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得到了蓬勃的发 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