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精选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00c9fca4284ac850ad024211.png)
c.仿效西方办报经验,全方位发挥 仿效西方办报经验, 仿效西方办报经验 报纸的功能。 报纸的功能。
外因: 外因: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一:
报刊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报刊的发展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理解报刊业的影响 材料1 消息: 材料1:每日经济新闻网消息: 收售“瘦肉精” 收售“瘦肉精”肉?济源双汇遭调查 央视在“ 15 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 健美猪 真相》 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 健美猪” 央视在 “ 3·15 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 《“健美猪” 真相 》 的特别节目,披露了南京许多市场销售的“健美猪”是用“ 的特别节目 ,披露了南京许多市场销售的“ 健美猪” 是用“ 瘦 肉精”喂成的,且有一部分“瘦肉精”猪肉流进了河南济源双 肉精” 喂成的, 且有一部分“ 瘦肉精” 汇公司。 汇公司。 据报道,流入南京、济源市场的问题生猪产自河南孟州、 据报道, 流入南京、 济源市场的问题生猪产自河南孟州、 温县等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天致电孟州市畜牧局, 温县等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天致电孟州市畜牧局, 但 传播新闻、 传播新闻、舆论监督 该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该局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开启民智、 开启民智、传播知识
请回答:根据材料三,报刊发挥了怎样的功能? 请回答:根据材料三,报刊发挥了怎样的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1022e2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6.png)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大众传播媒介也在不断更新和改变。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和广播,正在逐渐被新兴的媒介所取代,例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各种信息。
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浏览新闻、观看视频和听音乐,还可以进行网上购物、参与在线社交活动以及获取各种学习资源。
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多样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传统媒介的观众和读者大量减少。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成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已成为人们分享自己生活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发布个人动态、照片和视频,与朋友、家人以及其他用户实时交流。
此外,各种新闻、娱乐和品牌也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到大众。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速、广泛和个性化。
最后,移动应用程序的快速发展也对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们如今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轻松地访问各种应用程序,包括新闻、游戏、娱乐和社交网络等。
移动应用程序不仅提供了更便捷的访问方式,还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进行个性化选择和定制。
因此,移动应用程序在传播信息和娱乐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媒介正经历着巨大的更新和变革。
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的普及为大众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使得传统的传播媒介逐渐式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传播媒介将继续发展和变化,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传播媒介的门槛降低,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发布内容并与全球范围内的用户进行互动。
这对于个人创作者和小型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推广自己的作品、产品和服务。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泛滥和真实性的问题。
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可能包含虚假或不准确的内容,而且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自己所喜欢的观点和信息。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94337df195f312b3169a56c.png)
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谭鑫培。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3.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取得快速发展 民国时期的著 名电影导演、男女 演员和名作各有哪 些?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1926年)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四是出现了许多受欢迎的综艺类节目。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视的普及——电视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
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跳跃式的特征。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不能因为人生的道路坎坷,就使自己的身 躯变得弯曲;不能因为生活的历程漫长, 就使求索的脚步迟缓。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你知道电影的发展经历 了怎样一个过程吗?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彩色电影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895年,由卢米埃
尔兄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的大门》在 巴黎公映,标志着 世界电影的诞生。
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
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
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 出。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哪些途 径了解这部电视纪录片的 内容?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6e1b185fd5bbfd0a7856737f.png)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6.24 04:41:0 904:41 Jun-202 4-Jun-2 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4:41:0 904:41: 0904:4 1Wednesday, June 24,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6.24 20.6.24 04:41:0 904:41: 09June 24, 2020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 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 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1996年10月,上网人数62万; 3、 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4、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 居世界第五位; 5、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 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6、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 亿。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广播影视的普及——广播
1、产生时间: 20世纪20年代初 2、阅读课文,找到以下“中国第一”的名 称、产生时间和地点
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6月24 日星期 三上午4 时41分 9秒04: 41:0920 .6.24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6 月上午4 时41分 20.6.24 04:41J une 24, 2020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2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教案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2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4959aa647d27284a735143.png)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发展史。
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亲身感受网络,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认识这些大众传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或者上网发送一封E-mail或者撰写小习作《我与网络》,开阔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
教学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建议:设置课前思考题:古代的大众传播媒介都有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变化和发展?报刊、影视、互联网作为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各有什么样的利弊?你认为目前什么方式是人们使用最多的传媒方式?通过观看老电影和使用E-mail的实践等活动,加深对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方式的感性认识,并正确对待各自的利弊,尤其对互联网,在肯定它对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充分的认识和警惕。
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探究学习:以“网络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朋自网上来,不亦……”或者《我与网络》为题,写一篇小文章,要反映出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现状,并能表达出自己对网络的看法。
实践活动:设计一张表格,调查你的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写一份调查报告,并根据你的调查给同学们提几点关于使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
1。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85ab14558762caaedd33d4f2.png)
(2)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一)广播: (二)电影: (三)电视:
1958 1、起步:_____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中有星线9号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4)2008年6月,“___________”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村广播村电通视“_______”工程和 卫星直播领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2、历程: (1)出现:____年,中国1的9第93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普及: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4、应用: (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交网易2)上形经购式济物。生活:互联网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_________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商品
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 : 2、出现原因: 3、发展概况: (1)西人办报: (2)国人办报:
①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_________的先例。 国人办报
②高潮:维新运动中,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 》、《强学报》、《时务报》等。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一)广播: 1、广播事业在中国的兴起: (1)西人开办: (2)国人自办: 2、广播事业在中国的普及: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2)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在节目数量、听众规模、节目内容等方面有了新发展。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0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0](https://img.taocdn.com/s3/m/2297635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7.png)
(3)作用:促进识字教育的发展;推动文化知识的普及。
归纳综合
三 大众传播 媒介的更新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 . 原 因 : 进 入 19 世 纪 , 品 种 单 一 的
_官__方__报___纸___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
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 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概况 (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 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年3月 了广播电台
播电台
1928 中央广播电台在南 近代中国第一座全
年8月 京开播
国性的广播电台
(3)现代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 的各级广播电台。
②改革开放以来,__广___播__事___业_有了新发展,
广播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多彩。 (4)地位 ① __无__线__电__广__播__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 个重要内容。 ②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接受教育、文化娱 乐和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事业
(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近代
时间
表现
特点
1923年 1月23日
英美报商创办的 “大陆报—中国无 线电公司广播台”
中国境内第 一批广播电 台
时间
表现
特点
1926 年6月1
日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 台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 座广播电台
1927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人是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人是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四)](https://img.taocdn.com/s3/m/438af565af1ffc4ffe47acc4.png)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的迅速发展。
2、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的发展史。
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健康有序地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例题1: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刊杂志D.铁路交通思路与技巧: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报刊,时间是在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电影电视出现的时间是在1915年,电报电话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铁路交通出现于1881年。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教案1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1614de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1.png)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参考教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题][课型]新授[第课时][教学目的]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发展史。
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亲身感受网络,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认识这些大众传媒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或者上网发送一封E-mail或者撰写小习作《我与网络》,开阔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
[教学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学生阅读本课引言部分,回答: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和历时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分别创办于何时?何地?报刊诞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
从近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对社会的发展已经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邸报》。
2.近代报刊产生:在华传教士创办。
3.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的发展(1)19世纪70年代:《昭文新报》开创国人办报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
与新闻、商情、政论性报刊相比,通俗性报刊更能受到普通百姓的欢迎。
报刊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业(1)产生时间:20世纪20年代。
(2)发展状况:①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ca06b6e9b6648d7c1c7467f.png)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设计高一年级夏雷[教学要求]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对互联网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史的了解,感受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2、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获互联网发展史;组织学习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PPT.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教学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教学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学法指导]结合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填空,自己思考“合作探究”题以备课堂讨论交流;通过上网浏览、查阅等方式,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悟和反思。
[新课教授]导入:近期相关新闻图片资料展示,设问: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将报刊、广播影视和互联网等承载,并向大众传递信息的载体称为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知识梳理:(板书)大众报业大众传媒广播影视发展变化影响互联网教学过程: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报纸的国家之一,在唐代(887年)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
2、近代大众报业的发展:(1)自主学习,设问:①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近代报业?主要是谁办的?②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业始于?最早的近代大众报刊是?③国人办报的第一个高潮在什么时候?代表性报纸有哪些?④民国时期,报纸有哪些新发展?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掌握基本知识,了解近代大众报业的兴起和发展情况。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eb0854fb4693daef5ef73daf.png)
②缺点:信息稍纵即逝,不利于保存;传播方式单一, 并受节目时间的限制。 (3)电影: ①优点:艺术性比较强,内容有深度,感染性强;商业 价值比较高,娱乐性强;内容直观形象、深刻,利于观众了 解信息。
②缺点:时效性差,制作费用高,传播方式单一;观众
的选择性弱,不利于双方互动。 (4)电视: ①优点:传播速度快而有效;音画结合,内容形象,有 利于观众接受;娱乐性强;互动性强;商业价值高。
的技术。 (2)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品种单一的
官方报纸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
(3)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物 质条件。
(4)为挽救民族危机,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
思想;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这些爱国运动的需 要直接推动了大众报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事业 (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 昭文新报 》,开创 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 中外纪闻 》 《强学报》《时务报》等。 (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 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推动近代大众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受到西方报业和文化的扩张,给中国带来了先进
(2)经济生活: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网上购物 成
为其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3)其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博客、论坛、电子报
刊等,都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评价 (1)性质:是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 (2)积极: ①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由材料中的“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以看出创办 该报的目的是传播信息,而由材料中的“各商贾或以言语 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可以看出其服
高考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高考历史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416dc9f250e2524de5187e9e.png)
专题四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2015·北京文综·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
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
表3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表3(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6分)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3进行解读。
(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考点】(3)新文化运动;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语言文字演变【解析】(3)第一小问背景,“废汉字”主张提出于20世纪10年代,联系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运动,激进派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等口号;根据材料三,“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可见当时的激进派把汉字等同于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认为汉字成为中国变革图存、融入世界的障碍。
第二小问解读,注意解读的对象是表三,要做到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还要围绕“挑战”“应对”“变迁”等主题。
提取表格的有效信息,落脚点要放在创新,创造新词有三种方式,而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也是传播的创新和需要。
回答此问言之有理就可拿分,但要拿高分则需要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语言驾驭能力、史论结合的能力。
【答案】(3)背景:20世纪10年代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提出了“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等口号,掀起了白话文运动。
其中更激进的人士认为,汉字是一切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变革图存、融入世界的障碍,因此提出“废汉字”的主张。
必修二专题四.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复习)
![必修二专题四.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27b0040cf84b9d528ea7a6a.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探究:清末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
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 由君。” 思考:(1)诗中描述的是什么传播媒介的功能? (2)这种传播媒介主要有什么社会功能?⑶局限? 答案: (1)报纸。(2)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 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⑶书面化特 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且缺乏直观感染 力。
3、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 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 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 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 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5、“四大件”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 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80年代后: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 彩电;当前:DVD、手机、电脑、汽车。 导致“四大件”不断演变的决定因素是 A.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 B.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C.人们喜新厌旧 D.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影视的普及
1.电影事业
(1)含义: 文字+声音+图像=影视 (2)传入:19世纪末,上海。 《定军山》 ⑶首拍电影:20世纪初开始起步________ 民国时期 ⑷发展:________,发展迅速走向成熟并闻名。 新中国 ⑸新时期:_______成立后,进入一个新时期; 改革开放 ________ 后,《红高粱》、《英雄》等相继 问世,许多影片获国际国内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官 方 报
大 众 报
传教士 办报(序幕) 《昭文新报》 国人办报先例(兴起) 维新 运动形成高潮(发展) 民国 后通俗性更活跃(普及)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486bb1dc28ea81c758f578fd.png)
4.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3)电视:20世纪30年代问世。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1978年________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__________”工程和卫星直播,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报刊真实、及时、客观地为人们提供信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影视事业的发展。
它的影响有:电影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能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它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3、互联网的神奇魅力。
(3)国人办报
2.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①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
②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3年由英美报商在上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③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6年的__________广播无线电台。
④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⑤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__________的广播电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88924c5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9.png)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在数字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众传播媒介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
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来源。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开始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媒体成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一环。
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智能手机,并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和视频分享平台来浏览和分享信息。
新媒体的特点是即时性和互动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和热门话题,并与其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个人成为了媒体的传播者。
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观点、照片和视频,以及与其他人分享和转发有趣的内容。
这种个人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和多样化,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媒体的发声者,为自己关心的话题发声。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改变了人们获取媒体内容的方式。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来获取信息和娱乐,需要在指定时间和地点收看或阅读。
而现在,有了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程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流媒体和在线新闻网站来观看电视节目、听广播和读报纸。
这种便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自由,使媒体内容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当然,传统媒体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视依旧是人们主要的娱乐和信息来源之一,广播仍然是人们在驾车或运动时的伴侣,报纸依然有一群忠实的读者群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结合也在不断加强,电视节目通过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在线新闻网站通过视频和评论区域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参与。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媒介正在经历着更新和变革。
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将新媒体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社交媒体来分享和传播信息,并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媒体内容。
然而,传统媒体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与新媒体相互结合,共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媒体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将继续更新和演变,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信息和娱乐体验。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大众传播媒介的变迁(ppt 36)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大众传播媒介的变迁(ppt 36)](https://img.taocdn.com/s3/m/dad2256b02768e9951e738f2.png)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 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 带网络时代。
——(美)米歇尔· 科兹曼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 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 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1996年10月,上网人数62万; 3、 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4、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 居世界第五位; 5、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 6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6、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 亿。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 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 地获取信息。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 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中国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 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邸报》(887年)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邸报》
1、什么时候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报刊? 主要是谁办的?
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
2、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从 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的报刊是? 19世纪70年代 1873年,汉口《昭文新报》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895年, 由卢米埃尔兄 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 电影的诞生。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电影在发明之后不久就传入中国。电影 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 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ຫໍສະໝຸດ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的时间、地点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在国际上 获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