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导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应全面、多样、客观:1. 笔试评价:包括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口试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评价:通过作文、口语演讲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2025级)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为全院本科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即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文章及文学作品的鉴赏,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通过对各类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水平;三是通过语言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口头和文字的沟通能力。
具体的能力标准如下:(一)交际能力1.能独立思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2.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3.对热点文学文化现象能进行点评。
(二)写作能力1.在以后的职业环境中能够根据需要完成应用文的写作;2.书写表情和表意的文章。
(三)阅读能力1.养成阅读的习惯;2.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读、鉴赏;3.能读懂专业类书籍、文书、文件。
(四)人文素养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
要求学生每周摘抄相应的国学知识,教师定期检查。
此部分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经典,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1.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概况:(1)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2)课程教学内容;(3)课程教学方法;(4)课程考核方案。
2.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3.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大学语文课程基本概况;2.理解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3.掌握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意义。
教学难点:大学语文课程学习方法。
(二)计划教学内容:1.计划含义;2.计划种类;3.计划的写作结构及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计划的含义及种类;2.理解计划与总结的关系;3.掌握计划的写作结构及写作技巧;4. 能撰写常见的计划。
教学重点:计划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不同计划的撰写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高教第二版)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学时数:
80课时(第一学期)
二、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大专课程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语文》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高中起点一年级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
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于:一是通过优秀语文作品学习、鉴赏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二是通过对优秀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讲授规定的12篇必讲篇目,选讲一定数量的自选篇目。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和体悟能力。
3、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4、结合教学,播放2至3次著名影视文学作品。
五、课程教学环节的安排和方法
1.课程安排(明细附后)
2.课程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通过研讨教材、听取讲授、课堂讨论、写作训练、拓展阅读等学习环节,来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对优秀作品
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全院统考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大学语文》(第二版),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辅助教材:《大学语文》拓展读本,陈洪、李瑞山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使修课学生,激活、强化、重组其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在更高的级别上研习较复杂的语文材料,提高对优秀汉语文章的的鉴赏力,体认文章写作要领和语言表达技巧,改善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提高语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使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
课程安排。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教材第五章)
第一节散文诗《秋夜》
第二节议论性散文《灯下漫笔》
第三节叙事性散文《艾尔克的灯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第四节短篇小说《断魂枪》
教学重点:领会散文诗的象征性,对议论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的不同特点有具体的认识。
第二节论文集《北冥有鱼》,《庖丁解牛》,《劝学》
第三节论辩体《朋党论》
教学重点:通过代表作来体会孔子与其弟子的精神风貌和说理方法,体会孟子的类比说理法和庄子寓言的奇特想象。
第四编古代应用文
(教材第一章第四节)
第一节书信《报任安书》,《与吴质书》
第二节序跋《兰亭集序》
第三节奏议《谏逐客书》
第四节哀祭《祭十二郎文》
(教材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节山川景物人事记《巫峡》,《始得西山宴游记》
第二节笔记文《过江诸人》,《陶工性检厉》,《谢工与人围棋》,《郗超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玄不善》
教学重点:通过代表作来体会山川景物人事记是如何描摹景物,寄托情感的。
第三编古代说理文
(教材第一章第三节)
第一节语录体《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第六节词律
第七节曲《牡丹亭·游园》
第八节赋《前赤壁赋》
教学重点:通过代表作了解《诗经》的含蓄写情和反映民生的两大内容,了解《楚辞》的韵味,掌握近体诗的诗律原则,并以此来欣赏近体诗。了解曲、赋的不同和各自的魅力所在。
第六编古代骈文
(教材第三章)
第一节骈文《滕王阁序》
第二节对联
教学重点:体会骈文的语言特点,并在对联中加以运用
第一编古代史传文(教材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节编年体《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节纪传体《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学时】54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示范性讲解与导读,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修养与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先秦两汉诗一、先秦两汉诗概述(一)《诗经》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二)楚辞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三)汉代乐府民歌的基本知识及其影响(四)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二、先秦两汉诗选(一)《诗经-黍离》1.“黍离之悲”的含义2.重章复沓与抒情方式3.背诵全诗(二)《诗经·蒹葭》1.伊人形象2.重章复沓的手法3.景物描写的作用(三)屈原《涉江》1.屈原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放逐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九死未悔的执著精神3.叙述与抒情的结合4.语言特色(四)《汉乐府·陌上桑》1.情节梗概2.罗敷形象3.侧面描写手法4.对话手法(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离别相思的主题2.艺术特色(六)曹操《短歌行》1.曹操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思贤若渴的愿望3.语言特色第二章先秦两汉文一、先秦两汉文概述(一)先秦文1.先秦历史散文与代表作2、先秦诸子散文与代表作(二)两汉文1.两汉政论2.两汉史传二、先秦两汉文选(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1.《左传》与编年体史书2.叙事方式3.人物形象的描写(二)《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孔子与儒家思想2.生动的人物形象3.语录体的特点(三)《孟子·公孙丑下》(天时地利人和章)1.孟子与其仁政学说2.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四)庄子《逍遥游》(节选)1.庄子与道家思想2.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3.以形象阐说哲理(五)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节选)1.司马迁与《史记》2.项羽的性格特点3.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4.典故释义: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第三章唐宋诗一、唐宋诗概述(一)唐诗之盛、分期和主要流派1.唐诗之盛2.唐诗的分期和主要流派(二)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1.北宋诗歌2.南宋诗歌二、唐宋诗选(一)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1.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2.写景抒情的特点3.语言风格(二)李白《将进酒》1.李白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豪放的自我形象3.背诵全诗(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叙事中抒情的特点2.背诵全诗(四)杜甫《新婚别》1.杜甫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主人公形象的时代特征3.借新婚写离乱的艺术手法(五)杜甫《登高》1.通体对仗的特色2.背诵全诗(六)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1.岑参生平及其边塞诗的特色2.景物描写(七)白居易《长恨歌》1. 白居易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艺术特色(八)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李商隐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比喻用法及象征意义3.背诵全诗(九)陆游《关山月》1.陆游生平及其诗歌成就2.时代特色3.结构特点第四章唐宋词一、唐宋词概述(一)词的产生与发展流变1.唐五代词2.两宋词(二)词的婉约与豪放1.婉约词派2.豪放词派(三)宋词的成就和地位二、唐宋词选(一)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1.温庭筠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女主人公的形象3.“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意蕴(二)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1.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思想情绪3.比喻的妙用4.语言特色5.背诵全词(三)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1.柳永生平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2.思想内容3.语言特色4.背诵全词(四)晏殊《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1.晏殊生平及其词作2.拟人及借景抒情手法(五)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词人的自我形象及旷达的人生态度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释义4.背诵全词(六)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秦观生平及其婉约词风2.作者的爱情观3.情景交融和运用传说的表现手法4.背诵全词(七)李清照《永遇乐·元宵》1.李清照生平、词作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思想内容3.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4.语言特色(八)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辛弃疾生平、词作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象征、暗喻的手法3.风格特色4.“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的寓意第五章唐宋文一、唐宋文概述(一)唐宋八大家(二)中唐古文运动(三)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四)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二、唐宋文选(一)韩愈《张中丞传后叙》1-韩愈生平、文学成就及其影响2.叙事和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3.南霁云形象的刻画手法(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1.柳宗元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3.“始得’’二字结构全文(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1.欧阳修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成败由人"的中心论点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熟记警句(四)苏轼《前赤壁赋》1.“乐一悲一喜"的情感线索2.“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3.景、情、理的有机结合4.背诵第四自然段第六章中国古代戏曲一、中国古代戏曲概述(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源(二)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三)元杂剧体制及代表性作家作品(四)明清传奇体制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中国古代戏曲选(一)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1.王实甫与《西厢记》2.莺莺的心理活动3.语言特色4.背诵《宫端正好》和《二煞》两支曲(二)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节选)1.汤显祖与《牡丹亭》2.“一生儿爱好是天然”释义3.语言特色(三)孔尚任《桃花扇·却奁》1.孔尚任与《桃花扇》2.李香君的形象3.对比衬托手法第七章中国古代小说一、中国古代小说概述(一)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小说的雏形(二)唐代传奇——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和繁荣(三)宋元话本——中国通俗小说的形成(四)明清章回小说——中国通俗小说的繁荣二、中国古代小说选(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 1.刘义庆与《世说新语》2.“兴之所至’’的人生态度(二)蒋防《霍小玉传》1.故事梗概2.霍小玉的形象(三)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1.蒲松龄与《聊斋志异》2.思想意义3.艺术特色(四)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节选)1.曹雪芹与《红楼梦》2.贾政、宝玉父子矛盾冲突的社会意义第八章现当代诗歌一、现当代诗歌概述(一)现代诗歌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诗歌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诗歌选(一)郭沫若《天狗》1.郭沫若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天狗"的象征含义(二)徐志摩《再别康桥》1.徐志摩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再别康桥》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闻一多《一句话》1.闻一多生平及其诗歌特色2.“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所表达的思想(四)余光中《乡愁》1.余光中生平及其乡愁诗2.“乡愁”的四个意象3.艺术手法(五)舒婷《致橡树》1.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2.独立的女性观念3.象征的手法第九章现当代散文一、现当代散文概述(一)现代散文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散文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散文选(一)朱自清《给亡妇》1.朱自清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内容与主要线索3.语言特点4.生活细节的选取(二)何其芳《黄昏》1.何其芳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思想情绪与抒情结构3.写作特色(三)巴金《爱尔克的灯光》1.巴金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灯光’’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和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3.“长宜子孙”的含义(四)钱钟书《论快乐》1.钱钟书生平及其散文成就2.文章阐述的人生哲理3.“知性散文”的基本特色4.比喻手法(五)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1.“特立独行’’的含义2.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第十章现当代戏剧一、现当代戏剧概述(一)现代戏剧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戏剧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戏剧选(一)曹禺《雷雨》(节选)1.曹禺生平及其戏剧成就2.周朴园、侍萍、蘩漪的形象3.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4.语言艺术(二)老舍《茶馆》(节选)1.老舍生平及其戏剧成就2.图卷式的结构特色3.独特的戏剧冲突4.“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5.王利发的形象第十一章现当代小说一、现当代小说概述(一)现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当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二、现当代小说选(一)鲁迅《狂人日记》1.鲁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2.“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3.写实和象征结合的艺术手法(二)沈从文《边城》(节选)1.沈从文生平及其小说成就2.翠翠的艺术形象3.牧歌情调(三)赵树理《传家宝》1.赵树理生平及其小说成就2.“传家宝’’释义与小说中两代妇女价值观的变化3.金桂、李成娘形象的刻画手法第十二章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部分(一)古代汉语知识概述(二)古代汉语常用词(三)古代汉语常见语法现象二、现代汉语部分(一)现代汉语语言与文字的规范化(二)现代汉语词语意义的把握(三)现代汉语常用句子类型与病句修改(四)现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第十三章写作一、写作基础知识(一)写作基础知识概述(二)记叙文写作(主题材料结构)(三)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论证)(四)应用文写作(材料体式语言)二、行政公文写作(一)行政公文的概念和特点(二)行政公文的分类(三)行政公文的格式(四)常用行政公文写作(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三、事务文书写作(一)事务文书的特点(二)常用事务文书写作(总结、合同、调查报告 )四、新闻写作(一)新闻要素、体裁和写作的基本要求(二)消息写作(三)通讯写作五、学术论文写作(一)学术论文的特点及选题(二)学术论文的资料收集(三)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四)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针对网络学院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讲授与自学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大学语文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外,面向文、理、工、商、农、医、法等各类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
“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人类已步入21世纪,人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因此,必须关注社会和个人对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追求,关怀人类的终极命运。
今天的大学教育,必须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既弘扬科学精神,也弘扬人文精神。
本课程通过对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培养讲文明、有道德、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
要让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聪明智慧的学习,通过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思考和批判,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族精魂,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
尤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中西思潮激荡,传统与现代并存,我们惟有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才能赢得现在与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以恢宏、多元的新思维来观照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瑰宝,重新认识和评价东方文化的独特价值,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激励广大“求是”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负责人王菊霞学时45学分无先修课程名称及要求无授课对象11技师讲课学时40自修学时5上机学时教材名称及主编姓名《大学语文》,浙江大学出版社,张梦新主编教学参考书《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徐中玉主编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各章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学生所需掌握的程度(一般了解、一般掌握和重点掌握)第一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诗经》简介(一般掌握)二、《诗经》的思想内容(一般了解)三、《诗经》的艺术特点(重点掌握)四、《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般掌握)第二讲《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一、长于记事的《左传》(重点掌握)二、详于记言的《国语》(一般掌握)三、长于议论的《战国策》(一般掌握)第三讲《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先秦诸子散文一、儒家经典《论语》、《孟子》(重点掌握)二、道家经典《老子》、《庄子》(一般掌握)第四讲屈原与《楚辞》一、屈原简介(一般了解)二、屈原的文学创作及其艺术成就(重点掌握)三、《湘夫人》、《橘颂》讲解(一般掌握)第五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与《史记》一、作者简介(一般了解)二、《史记》的体例和思想内容(重点掌握)三、《史记》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重点掌握)四、《史记》的影响(一般掌握)第六讲汉魏诗歌一、汉乐府(一般了解)二、古诗十九首(一般了解)三、建安和正始文学(重点掌握)第七讲晋代诗文一、晋初诗文(一般了解)二、陶渊明(重点掌握)三、《世说新语》(重点掌握)第八讲初盛唐诗一、初唐四杰和陈子昂(一般掌握)二、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一般掌握)三、盛唐边塞诗派(一般掌握)四、诗仙李白(重点掌握)五、诗圣杜甫(重点掌握)第九讲中晚唐诗和晚唐五代词一、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重点掌握)二、中唐其他诗人(一般掌握)三、晚唐诗人(一般掌握)四、晚唐五代词(一般掌握)第十讲唐代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一、中唐古文运动(重点掌握)二、韩愈及其作品(一般掌握)三、柳宗元及其作品(一般掌握)第十一讲宋代诗文一、欧阳修及其在北宋文学中发生的作用(一般掌握)二、王安石(一般掌握)三、苏轼(重点掌握)四、陆游(重点掌握)第十二讲宋词一、柳永(一般掌握)二、苏轼(重点掌握)三、李清照(一般掌握)四、辛弃疾(重点掌握)第十三讲元代杂剧和散曲一、元杂剧(一般了解)二、关汉卿(一般掌握)三、王实甫(一般掌握)四、元代散曲(一般了解)第十四讲明清诗文一、明代诗文(一般掌握)二、清代诗文(一般掌握)第十五讲明清小说一、明代长篇小说(一般掌握)二、“ 三言”“二拍”(一般了解)三、清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般掌握)四、清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儒林外史》(重点掌握)五、清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红楼梦》(一般掌握)第十六讲近代文学一、龚自珍、林则徐和资产阶级启蒙时期文学(重点掌握)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时期诗文和梁启超(一般掌握)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文学(一般掌握)四.课程考核办法开卷考查。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引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确保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制定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本文将分析和阐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1. 语文课程目标-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升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 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2. 课程框架- 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创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基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文化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3. 教学方法与策略-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利用- 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4. 评估与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长-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笔试、口试、作业、项目等- 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5. 教师角色和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的思辨和探究精神- 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
大纲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系我校非中文学科专业本科生的通识选修课程。
各学院在2016新版培养方案中都明确了通过大学语文学习,以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培养目标。
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学、文化资源,研读经典的文学、文化文本以及开展“文澜书香”等校园文化活动,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和方法在于文化育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人文涵养得到丰富、人文社会科学视野得到扩展、语文学养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本课程共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注:任课教师可据此酌情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第一章课程绪说本章教学目的:明了课程性质、意义以及教学内容、考核形式等本章主要内容:重新理解“语文”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从多学科的视角,启发学生重构新的“语文”认知难点:颠覆此前的旧语文观,在人文视域中树立新语文观本章参考文献:略本章思考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语文是什么及其功能第一节“语文”概说第二节本课程的教学安排、预期目标以及考核方式等第二章《诗经·小雅·鹿鸣》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先秦文学、文化;围绕《诗经·小雅·鹿鸣》,了解礼乐文化的内涵本章主要内容:《诗经》概说;《鹿鸣》文本解读本章重点、难点:重点:《诗》教、《诗》用与《鹿鸣》的政治、社会文化功能难点:围绕《鹿鸣》,理解礼乐文化的内涵本章参考文献:余冠英《诗经选译》本章思考题:举例说明《诗》的文学影响、文化功能第一节先秦文学、文化概说第二节《诗经》概说第三节《诗经·小雅·鹿鸣》解读第三章《楚辞·九歌·湘夫人》本章教学目的:了解楚文化、楚辞文学;感悟屈原情怀本章主要内容:楚文化与楚辞文学;《湘夫人》文本解读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楚辞含义及其文学特征;《湘夫人》的抒情艺术难点:《九歌》中的神话与《湘夫人》诸多“歧义”理解的启示本章参考文献:洪兴祖《楚辞补注》本章思考题:《湘夫人》诸多“歧义”理解的学理启示第一节楚文化概说第二节屈原第三节《湘夫人》研讨第四章《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国语》的儒家思想与朴素的“民本”理念本章主要内容:《国语》介绍与《召公谏厉王弭谤》解读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围绕文本有关的知识、重大事件如“国人暴动”等难点:历史地理解《召公谏厉王弭谤》中的朴素“民本”理念本章参考文献:徐元诰《国语集解》本章思考题:结合此前讨论《诗经》之用的知识与《召公谏厉王弭谤》中“列士献诗”一语,思考中国古代诗歌的认识功能第一节《国语》概说第二节《召公谏厉王弭谤》研讨第五章《论语》十则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儒家思想文献《论语》以及孔子思想本章主要内容:《论语》中若干孔子语录的思想研讨本章重点、难点:重点:《论语》书名的含义和汉代的“《论语》学”难点:在历史语境中,理解孔子若干语录的义涵本章参考文献:杨伯峻《论语译注》本章思考题:解释“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的历史义涵第一节孔子及《论语》综说第二节《论语》十则研讨第六章《商君书·赏刑》本章教学目的:了解法家思想文献《商君书》及商鞅法治思想本章主要内容:《商君书·赏刑》的法治思想研讨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整体地理解法家商鞅的法治思想难点:明了商鞅法家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本章参考文献:蒋礼鸿《商君书锥指》本章思考题:简述商鞅以为“明刑之犹,至于无刑”的逻辑第一节商鞅第二节《商君书》概说第三节《商君书·赏刑》研讨第七章李斯《谏逐客书》本章教学目的:了解秦汉文化特征、秦汉文学内容;了解李斯及《谏逐客书》的言说艺术本章主要内容:秦汉文学、文化概说;李斯《谏逐客书》研讨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李斯《谏逐客书》的历史背景、文本内涵难点: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史意义本章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本章思考题:李斯《谏逐客书》的论辩艺术及其写作启示第一节秦汉文学、文化概说第二节“秦世不文”与秦文学简述第三节李斯《谏逐客书》研讨第八章司马迁《货殖列传序》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司马迁及《货殖列传》的经济思想本章主要内容:司马迁《货殖列传序》的思想解读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司马迁其人、其事、其思想难点:在历史语境中,认识《货殖列传序》思想的可贵之处本章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本章思考题:平议班固论司马迁“述货值则崇势利而羞贫贱”第一节司马迁第二节《货殖列传序》思想研讨第三节班固论史迁平议第九章《世说新语》四则本章教学目的:了解魏晋文学、文化;了解魏晋士林风尚本章主要内容:魏晋风度与《世说新语》本章重点、难点:重点:魏晋风度的内涵、表现难点:历史地理解晋人的“尚美”之风本章参考文献: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本章思考题:解释魏晋时期一些名士蔑弃礼教的狂放行为第一节魏晋文学、文化概说第二节《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第三节《世说新语》四则解读第十章李白《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唐代文学、文化;了解李白思想个性;学习《行路难》用典艺术本章主要内容:李白思想个性;《行路难》旨趣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李白思想个性与《行路难》旨趣难点:《行路难》的用典本章参考文献:周勋初《李白评传》本章思考题:以《行路难》为例,简述文章用典的积极效果第一节唐代文学、文化概说第二节“诗仙”李白思想、个性及其诗风第三节《行路难》的用典艺术第十一章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宋词;了解张孝祥与“辛派词人”本章主要内容:辛派词人与张孝祥的词风;《六州歌头》解读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六州歌头》主题及其艺术手法难点:宋词的发展与词体叙事、议论功能本章参考文献:黄佩玉《张孝祥研究》本章思考题:简述该词的词境营构与议论之法第一节宋元文学概说第二节苏轼第三节“辛派词人”先驱张孝祥第四节《六州歌头》赏析第十二章姜夔《暗香》(旧时月色)本章教学目的:了解姜夔;欣赏《暗香》的清雅之美本章主要内容:清空醇雅之风与《暗香》的艺术构境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姜夔词风难点:“清空醇雅”与《暗香》艺术手法本章参考文献: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本章思考题:词“以婉约为正宗”说平议第一节姜夔第二节《暗香》赏析第十三章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本章教学目的:了解明代文学、文化;了解《牡丹亭》思想本章主要内容:汤显祖《牡丹亭》思想与艺术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游园》在《牡丹亭》全篇中的作用难点:《牡丹亭》思想与汤显祖的“至情论”本章参考文献:徐朔方《汤显祖评传》本章思考题:《游园》中杜丽娘形象的塑造及在全剧中的意义第一节明代文学、文化概说第二节汤显祖第三节《牡丹亭·游园》赏析第十四章鲁迅《伤逝——涓生的手记》本章教学目的:了解鲁迅思想;认识《伤逝》的社会意义本章主要内容:《伤逝》中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伤逝》故事内容与文本思想难点:鲁迅关于人性解放的思考及其在文本中的体现本章参考文献:吴俊《鲁迅评传》本章思考题:反思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第一节“五四”与鲁迅第二节鲁迅重要作品回溯第三节鲁迅思想与《伤逝》主题第十五章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本章教学目的:了解余光中;品味《我的四个假想敌》的幽默本章主要内容:《我的四个假想敌》的幽默艺术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我的四个假想敌》的散文特色难点:余光中散文的多样风格本章参考文献:徐学《余光中传》本章思考题:简述《我的四个假想敌》的语言个性第一节余光中第二节《我的四个假想敌》解读第十六章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节选)本章教学目的:了解西方文化、文学;了解索福克勒斯及《俄狄浦斯王》本章主要内容:《俄狄浦斯王》剧情及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解读本章重点、难点:重点:《俄狄浦斯王》的戏剧结构艺术;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解读难点:“俄狄浦斯情结”理论本章参考文献:鲍苡嘉编著《挑战命运-<俄狄浦斯王>导读》本章思考题: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解读该剧的理论适用性第一节古希腊文化与古希腊悲剧第二节《俄狄浦斯王》解读第三节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平议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考试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随堂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者:刘淑霞审核者:邓晓成课程代码:LB001A/LX028A适用专业:非中文专业参考学时:40学时先修课程:无参考书目:《大学语文》,王步高,丁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
一、说明大学语文是理、工、文、管各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是为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健康情感、完美人格、审美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已经具备高中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现代人文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准确地阅读理解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三)编写原则1.本大纲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大学语文的课程特点编写。
2.内容多,课时少,突出关键和有代表性的内容,做到少而精。
(四)建议1.鉴于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可根据个人擅长或学生需要灵活、适当选择、安排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
2.在更多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五)有关其它问题的说明无二、课时计划注:1.机动内容是指,根据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和特点,赋予授课教师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同时结合学生接受实际可以灵活调整该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灵活性。
2.电教欣赏是指针对一些较长较新、教材囿于篇幅和时限未能选录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电教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次数和时间安排,最多不超过2次,4学时。
3.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而吟诵是诗词的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吟诵中把握思想、感受情感、得到审美的陶冶,基于此,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安排2个学时的配乐诗词朗诵。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诗经》教学目的与要求:1.进一步了解《诗经》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方面的特点,扩大加深中学时的认知度。
2.感受本诗的情感与人生意味,体会其情景交融、优美朦胧的艺术境界。
3.理解本诗主题的多义性,培养批判意识,学会诗歌欣赏的角度方法。
教学内容:1.《诗经》概述,讲解《诗经》的编辑、地位和思想内容等。
2.《黍离》、《伯兮》主题及意境。
3.《黍离》、《伯兮》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与重点:主题解读,艺术特色分析。
第二章楚辞《湘夫人》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屈原生平思想。
2.掌握屈原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的特点。
3.掌握本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内容:1.楚辞的产生及特点。
2.屈原的思想、地位及创作3.赏析《湘夫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与重点:以《湘夫人》为代表的屈原作品中浪漫主义色彩的体现和内容的讽谏。
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2.能够解读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
3.有意识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对今天写作的借鉴意义。
教学内容:1.先秦散文的发展线索。
2.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
3.孔子散文、孟子散文示例讲解,总结其特点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难点与重点:孔孟思想主张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在今天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四章汉乐府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汉乐府诗歌对诗经的继承发展。
2.掌握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赏析《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汉乐府名称的得来2.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4.赏析《饮马长城窟行》。
教学难点与重点:汉乐府和诗经在思想内容表现角度和深度上的不同。
第五章陶渊明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陶的生平、思想、在文学文化史上的地位。
2.掌握陶诗的特点。
3.感受陶的人格魅力。
教学内容:1.陶渊明介绍(生平、思想、人格、地位)。
2.陶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3.陶诗作品例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陶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第六章《春江花月夜》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该诗的地位。
2.把握诗歌的主题。
3.能分析诗的意象,领会诗的意境。
4.认识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作者及本诗常识简介。
2.诗歌主题解读。
3.诗歌意象分析及意境感受。
4.诗歌艺术特点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诗的意象理解,主题解读和艺术特色。
第七章李白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感受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
2.掌握李诗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李白生平、思想。
2.李诗的思想内容及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特色。
3.李白在文学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李诗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李诗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特色,课文赏析。
第八章杜甫教学目的与要求:1.感受杜甫伟大的爱国爱民情怀。
2.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认识杜甫的思想。
3.掌握杜诗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
4.能够比较李白与杜甫诗歌的不同。
教学内容:1.杜甫简介。
2.杜诗的思想内容,“诗史”的含义。
3.杜诗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4.杜诗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杜诗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杜诗赏析。
第九章白居易《长恨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唐新乐府运动。
2.掌握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3.把握《长恨歌》主题。
4.了解叙事、写景、抒情一体的写作艺术。
教学内容:1.白居易简介。
2.新乐府运动与中国古文学的现实主义发展脉络。
3.白居易的文学理论。
4.《长恨歌》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白居易的文学理论,《长恨歌》主题及艺术特色。
第十章唐五代词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词的起源、特点等概况。
2.认识并掌握诗与词的不同。
3.学习以乐景写哀,融情于景的写作艺术。
4.把握几个代表词人作品的主题。
教学内容:1.词的概况简介。
2.诗庄词媚的传统。
3.李白、韦庄、李煜等词作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诗庄词媚的传统;代表词作的赏析;以乐景写哀,融情于景的写作艺术。
第十一章柳永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北宋词概况。
2.掌握柳永对词的贡献。
学会批判的认识柳永的人生观。
教学内容:1.北宋词概况。
2.柳永词风介绍,对词的贡献。
3.作品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柳永对词的贡献,作品赏析。
第十二章苏轼教学目的与要求:1.感受学习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苏轼了解,学会批判地认识和看待人生中的逆境。
3.了解苏轼对词的贡献。
4.能够合理解读词作。
教学内容:1.苏轼简介。
(苏的生平、思想、人生态度)2.苏轼对词的贡献。
(开创豪放词派,以诗为词)3.苏轼词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苏轼对词的贡献,苏轼的旷达处世态度,作品赏析。
第十三章李清照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南宋前期词的概况。
2.掌握李清照对词的贡献及其词的风格。
3.学习感受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教学内容:1.李清照生平2.前后期词作特点变化3.作品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李清照词作特点、对词的贡献,作品赏析。
第十四章辛弃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辛生平,学习其忧国、爱国的情操。
2.掌握辛词思想内容特点及艺术特色。
3.能在工具书帮助下正确理解辛词的主题。
教学内容:1.南宋词概况。
2.辛弃疾简介。
3.辛词内容及艺术特色。
4.作品《摸鱼儿》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辛词艺术特色,《摸鱼儿》主题赏析。
第十五章陆游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陆游生平思想,感受陆游的侠骨柔情。
2.感受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思想教学内容:1.陆游生平思想简介。
2.陆游诗词创作及思想内容。
3.作品《钗头凤》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陆游的爱国思想和《钗头凤》赏析。
第十六章鲁迅小说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鲁迅小说在文学史的地位与意义。
2.进一步认识鲁迅小说的特点。
3.能理解《伤逝》的主题及对当今的启示。
4.能够学会“知人论世”地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
5.学会分析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
教学内容:1.鲁迅生平思想2.鲁迅小说特点。
3.《伤逝》主题解读,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造成人物悲剧的原因,人物形象分析。
第十七章新诗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新诗特点,掌握现当代诗歌主要流派及诗人。
2.能基本解读现当代新诗代表作品。
3.感受并学习朦胧诗派诗人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对自我价值、个性的执著追求。
教学内容:1.新诗概况。
2.当代诗歌主要流派——朦胧诗。
3.舒婷等诗人诗作赏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可编辑朦胧诗派,舒婷、北岛诗作中意象分析,理性批判精神及对自我价值的执著追求的理解。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