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和思路是什么
防火防爆措施的一般原则
防火防爆措施的一般原则防火防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预防、控制和扑灭火灾,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火防爆措施的一般原则如下:一、预防为主预防是最有效的方式,重视预防工作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
预防应从规划设计、施工安装、使用维护等方面全方位推行。
各类场所要按照相关规定编制消防安全规定,并培训消防安全责任人和从业人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设施和设备应该定期检查、维修、保养。
二、分类管理不同的区域、建筑物、物品、设备等,其消防安全风险程度和防范措施也不同。
应该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分类管理。
三、源头防范源头防范是指从源头上加强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
例如,防止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场所,防止电器设备老化、过载等。
同时,也应配备可燃气体监测设备,预防可燃气体泄漏。
四、合理布局合理布局是指合理安排各区域、各功能间的间距和物流路线,降低火灾扩散速度和危害面积。
如,将存储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设在远离人员密集区的位置;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高报警速度和准确率。
五、人防与技防相结合防火防爆工作有时需要依靠技术手段保障安全,如消防设备和监控系统等。
但是,这些设备有时也会出现故障,因此还应该强调人防。
即通过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措施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六、灵活措施随着科技和劳动技术的发展,火灾事故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因此,防火防爆工作应该走灵活化、差异化的道路。
如,根据场所风险的不同,采用多种防火防爆技术手段。
七、综合治理防火防爆需要综合治理,各个部门配合,各种技术措施相结合,协同工作和整体施策,这样才能够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总结防火防爆措施的一般原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如果能够重视和贯彻执行,将有助于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各种防火防爆工作手段,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防火防爆知识
对员工进行防火防爆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 工的防火防爆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02
防火防爆设备与设施
灭火器与灭火器材
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灭固体、液体、气体以及带电设备的初期火 灾,使用方便、灭火迅速。
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灭固体物质如木材、纸张、布料等的初 期火灾。
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避免接触和混合,以减少燃烧和爆炸的
可能性。
降低温度
03
通过降低温度来控制可燃物的燃烧和爆炸,一般采用喷水、喷
泡沫、喷干粉等灭火剂来降低温度。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安装防火防爆装置
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防火防爆装置,如防爆罐、 防爆箱、防爆门等。
定期检查和维护
定期对防火防爆装置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 常运转和有效性。
防火防爆器材与装备
防火门
防火门是一种能够在火灾时关闭的门,具有防火 、隔烟、阻挡火势蔓延的作用。
防火涂料
防火涂料是一种涂抹在可燃材料表面上的涂层, 具有防火、隔热、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
防爆器材
防爆器材包括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工具、防爆仪 表等,能够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安全使用。
03
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培训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方式
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模拟演练等方法,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防 火防爆知识。
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手段
途径
通过企业内部的宣传栏、海报、展板、内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进行宣 传教育。
手段
运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宣传手段,如动画、视频、宣传画等,使员工在潜移 默化中接受防火防爆知识的熏陶。
防火防爆知识
防火防爆知识防火防爆知识:守护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一环一、引言火灾和爆炸是生活中常见的灾害,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防火防爆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安全措施和应对方法,以帮助大家提高防火防爆意识,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防火基本原理1.燃烧三要素: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如氧气)和火源三个条件。
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无法进行。
2.防火措施:根据燃烧三要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火灾:(1)控制可燃物:储存易燃物品时要远离火源,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2)隔绝助燃物: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进行装修,保持容器、管道等设备的密封性,防止空气泄漏。
(3)消除火源:禁止在易燃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三、防爆基本原理1.爆炸分类: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气体、液体等物理变化引起的,而化学性爆炸则是由于化学反应释放大量能量导致的。
2.防爆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爆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1)物理性爆炸: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压力容器、管道等设备的安全性能。
避免设备超压、过热等现象,确保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完好有效。
(2)化学性爆炸: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遵守操作规程。
加强通风和散热,防止化学品自燃或接触火源引发爆炸。
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防火防爆安全规定,明确责任和义务。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防火防爆意识。
2.配备消防器材:根据场所的火灾危险性,配备适当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等。
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3.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的老化、破损情况,及时更换维修。
避免使用劣质电器产品,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4.保持通道畅通:确保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在火灾发生时造成人员拥堵和伤亡。
防火防爆基本原理-1
问题的提出:甲烷(天然气)与氧完全混合的
气体中,可用分子碰撞加以解释。而对于氢与 氯的混合物的燃烧是不能利用分子碰撞来解释。
现象:若把这种氢与氯的混合物置于日光照射下,
虽不改变其温度和压力,氢与氯两源自却可以极快 的速度进行反应,生成氯化氢,并呈显出光和热 的燃烧现象,甚至能引起爆炸。
结论:由此可见,气态下物质的反应速度,并不
Cl·+H2→H·+HCl
H·+ Cl2→Cl·+HCl
·CH+CH3CHO→CH4十CH3CO·
CH3CO·→CH3·+CO
链反应理论
(2)连续分支链 一个自由基反应结果 可能出现三个自由价电子,亦即最后出 现三个自由基,其中的每一个还可以产生 一个新链,假如每个反应行为中都产生分 支链,就得到连续分支链。
在燃烧反应中,首先是氧分子在热能作 用下活化,被活化的氧分子形成过氧 键—O—O—,这种基团加在被氧化物的 分子上而成为过氧化物。
举例: 在氢和氧的反应中,先生成过氧化 氢,而后过氧化氢再与氧反应生成H2O, 其反应式如下:
H2十O2→H2O2 H202+H2→2H2O
有机过氧化物——通常可看做是过氧化 氢 H—O—O—H 的衍生物,即其中有一 个或两个氢原子被烷基所取代而生成
R—O—O—H。所以过氧化物是可燃物 质被氧化的最初产物,是不稳定的化合
物,能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情况下分
解甚至引起燃烧或爆炸。如蒸馏乙醚的 残 O—渣O中—,C常2H由5)于而形引成起过自氧燃化或醚爆(炸C。2H5—
烃类氧化时是以破坏氧的一个键而不是破坏氧 的两个键而进行的 。
烃类氧化首先生成的是烃的过氧化物或过氧化 物自由基 ROO·(即R—O—O—),而过氧化 物也会分解为自由基。随着自由基的产生,反 应具有链反应性质,因而可以自动延续并且由 于出现分支而自动加速。整个燃烧前的氧化过 程是一连串有自由基参加的链反应。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contents
目录
•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 火灾与爆炸的起因 • 防火防爆措施 • 防火防爆安全制度 • 防火防爆应急处理 • 防火防爆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01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火灾与爆炸的危害
1 2
财产损失
火灾和爆炸会烧毁和破坏大量的物质财富和设 备设施,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可以通过加热、摩擦等方式达到 。
爆炸条件
可燃物在密闭空间内迅速燃烧,产 生大量气体和高温,导致压力迅速 上升,发生爆炸。
03
防火防爆措施
消除着火源
消除火源
严禁火种进入易燃易爆场所, 如工厂、仓库等。
禁止烟火
严禁烟火,特别是在加油站、 液化气站等场所。
防止静电
液体可燃物
如汽油、煤油、酒精等,具有流动性和挥发性, 燃烧迅速。
气体可燃物
如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存在于工业生产、 燃气管道等场所。
助燃物质
氧气
空气中的氧气是燃烧的基本条件之一。
其他氧化剂
如氯酸钾、高锰酸钾等,与可燃物作用后释放出氧气,促进燃烧。
燃烧与爆炸的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且两者比例适当。
02
运输易燃易爆物品时,应使用符合规范的车辆和容器,并配备
消防器材和监护人员。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并穿戴适当的
03
个人防护用品。
防火防爆检查制度
定期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电器线路等进行 防火防爆检查。
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场所进行防火防 爆检查。
对消防设施、器材和安全标志进行检查和维护 。
防火防爆
(二)窒息法。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
或者用不燃烧的物质(气体、泡沫等)隔绝 或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 熄灭。
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必须在其最低氧气浓 度以上进行,否则燃烧不能持续进行。因此, 通过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可以起到灭 火的作用。
(三)隔离法。将着火点或着火物与
其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
(5)电气线路、用电器具应请电工安装,电 气应穿管铺设,不得超负荷用电和擅自 拉、接电线。 (6)安全出口数目、疏散宽度和距离,应符 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外开 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 拉门和影响疏散的遮挡物,严禁阻塞安 全出口和将门上锁。
(7)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8)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安装自动报警和 自动灭火设施,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9)认真履行建筑消防审核、竣工验收和治安、 文化部门的有关审批手续。 (10)严格核定场所人员容量,不得超员。 (11)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品。
(4)、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 钠、镁、钛、锂等燃烧的火灾。可选用金 属专用灭火剂或干沙掩盖。
(六)灭火器配置一般要求:
(1)、普通场所一般50m2配置一个4kg干 粉灭火器。危险场所适量增加数量或用手推式 35kg灭火器。 (2)、一个独立场所不应少于2个,灭火 器数量多的场所,每个放置点不宜多于5个。 (3)设有室内消防栓配置数量可减少30%, 设有固定灭火系统的可减少50%。
(四)泡沫灭火系统。 分为低倍数(发泡20倍以下)、中 倍数(21---200)、高倍数泡沫灭火 系统(201---1000);扑救水溶性液 体火灾,须选用抗溶性泡沫液,例如 凝胶型抗溶泡沫液,且只能采用液上 喷射;扑救非溶性液体火灾,可选用 普通蛋白泡沫液、氟蛋白泡沫液、水 成膜泡沫液,且普通蛋白泡沫液不宜 采用液下喷射;泡沫液有效储存期为2 年。
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专业安全技术一、背景介绍防火防爆是一门专门研究火灾和爆炸防范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安全设计和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预防和减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防火防爆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防火防爆技术原理1. 火灾防范原理火灾防范的基本原理是燃料、氧气和可燃物的三要素理论。
它认为火灾是由这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因此,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缺失或无法相互作用,火灾就无法发生。
基于这一原理,防火工程会采取各种措施,如隔离、灭火和排烟等,防止火灾蔓延。
2. 爆炸防范原理爆炸防范的基本原理是控制可燃气体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足够浓度时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以及使用防爆设备和实施防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爆炸发生的风险。
三、防火防爆技术的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在石油、化工、电力等工业领域,火灾和爆炸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防火防爆技术在这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工厂设计和建设阶段,需要考虑火灾和爆炸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此外,还需要安装防爆设备,如防爆电器、防爆灯具等,以提供安全保障。
2. 建筑领域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因此,防火防爆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防火分区、防排烟等因素,以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装置等设备,确保火灾及时发现和扑灭。
3. 交通领域在交通运输中,防火防爆技术同样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轨道交通系统中,需要安装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信号设备,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稳定。
此外,在航空、航天等领域,还需要考虑燃料和氧气的供应方式,以预防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防火防爆技术的发展趋势1. 节能环保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防火防爆技术也在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例如,在工业领域,人们正在研发高效节能的防爆设备,以减少能源消耗。
防火防爆技术(一)
第三节防火防爆技术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1.防火基本原则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如下基本技术措施:(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和配备相应消防器材。
2.防爆基本原则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
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6)检测报警。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着火源,例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化工原料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电气设备及线路的过热和火花、静电放电、雷击和日光照射等。
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控制着火源对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明火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火星和火花等,如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焊接用火及其他火源是导致火灾爆炸最常见的原因。
(1)加热用火的控制。
加热易燃物料时,要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设备,而宜采用热水或其他介质间接加热,如蒸汽或密闭电气加热等加热设备,不得采用电炉、火炉、煤炉等直接加热。
明火加热设备的布置,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储罐区,并应布置在其上风向或侧风向。
对于有飞溅火花的加热装置,应布置在上述设备的侧风向。
如果存在一个以上的明火设备,应将其集中于装置的边缘。
如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密闭且附近不得存放可燃物质。
熬炼物料时,不得装盛过满,应留出一定的空间。
工作结束时,应及时清理不得留下火种。
(2)维修焊割用火的控制。
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碎粒低的温度高达1500—2000℃,高空作业时飞散距离可达20m远。
防爆的原理
防爆原理
防爆原理是指在某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下,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可能引发爆炸、火灾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防爆原理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控制或降低可能引发爆炸的因素,从而达到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的目的。
首先,防爆原理中重要的一点是排除或隔离可能引发爆炸的可燃物质。
这包括避免在易燃气体或粉尘密集的区域中进行火源的使用或产生。
通过使用非火花产生的电气设备、限制火焰的扩散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其次,防爆原理也包括在危险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气体检测和监测。
通过使用气体检测仪器,可以实时监测气体浓度,及时发现潜在的爆炸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常见的气体监测方法包括可燃气体检测、有毒气体检测等。
此外,防爆原理还涉及到建筑和设备的安全设计和防护。
在危险环境中,建筑物和设备应符合相关的防爆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其抵御可能引发爆炸的压力波和火焰的侵害。
通过使用防爆墙、防爆门等防护设施,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
最后,教育和培训也是防爆原理中的重要一环。
对工作人员进行防爆培训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危险环境中的风险和防护措施,可以增强他们在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和安全意识。
总之,防爆原理是通过排除或降低爆炸风险因素、进行气体检
测和监测、建筑和设备安全设计以及教育培训等措施,来预防爆炸和火灾的发生,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防火防爆措施
防火防爆措施根据物质燃烧爆炸原理,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的浓度、温度、压力及混触条件,避免物料处于燃爆的危险状态。
消除一切足以导致起火爆炸的点火源。
采取各种阻隔手段,阻止火灾爆炸事故灾害的扩大。
一、控制可燃物的措施控制可燃物,就是使可燃物达不到燃爆所需要的数量、浓度,或者使可燃物难燃化或用不燃材料取而代之,从而消除发生燃爆的物质基础。
1.控制气态可燃物2.控制液态可燃物3.控制固态可燃物二、控制助燃物的措施控制助燃物,就是使可燃性气体、液体、固体、粉体物料不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或者将它们隔离开来,即使有点火源作用,也因为没有助燃物参混而不致发生燃烧、爆炸。
1.密闭设备系统2.惰性气体保护3.隔绝空气4.隔离储存三、控制点火源的措施在大多数场合,可燃物和助燃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消除或控制点火源就成为防火防爆的关键。
但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点火源常常是一种必要的热能源,故须科学地对待点火源,即要保证安全地利用有益于生产的点火源,又要设法消除能够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
四、阻止火势蔓延的措施阻止火势蔓延,就是阻止火焰或火星窜入有燃烧爆炸危险的设备、管道或空间,或者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中扩展,或者把燃烧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致向外传播。
其目的在于减少火灾危害,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这主要是通过设置阻火装置和建造阻火设施来达到。
1.阻火装置:安全液封、阻火器、回火防止器、防火阀、火星熄灭器。
2.阻火设施:防火门、防火墙、防火带、防火卷帘、水封井、防火堤、防火分隔堤、事故存油罐、防火集流坑。
五、限制爆炸波扩散的措施限制爆炸波扩散的措施,就是采取泄压隔爆措施防止爆炸冲击波对设备或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对人员的伤害。
这主要是通过在工艺设备上设置防爆泄压装置和建(构)筑物上设置泄压隔爆结构或设施来达到。
防爆泄压装置,是指设置在工艺设备上或受压容器上,能够防止压力突然升高或爆炸冲击波对设备、容器的破坏的安全防护装置。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中,防火防爆措施被广泛采用以确保员工和设施的安全。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是在工作场所中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并降低其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危害。
本文将介绍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防火防爆措施。
防火的基本原理防火是指通过控制火源、燃烧介质和着火条件,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防止火势蔓延,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的措施。
防火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方面:1.防火隔离:将容易燃烧的物品与火源相隔离,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火势的蔓延。
例如,在建筑物中安装防火墙和防火门,将各个区域分隔开来,以防止火势的扩散。
2.阻燃措施:采用阻燃材料或涂层,以降低物质的燃烧性能。
这些材料可以减缓火势的蔓延速度,给人员疏散和扑救火灾争取时间。
例如,在建筑物内部使用阻燃涂料或涂层来保护结构材料。
3.火警探测系统:安装火灾探测设备,及时检测火灾发生并发出警报。
火警探测系统可以通过温度、气体或光线等方式感知火灾的迹象,并及时采取措施,例如自动喷水灭火或启动疏散系统。
4.自动灭火系统:利用灭火装置和自动喷水系统等设备,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扑灭火源。
例如,在建筑物中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进行灭火,控制火势的蔓延。
防爆的基本原理防爆是指通过控制可燃气体、粉尘或蒸汽的积累和接触到火源、电火花或高温表面的可能性,来预防发生爆炸事故的措施。
防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方面:1.爆炸危险区划分:将具有爆炸危险的区域划分为相应的防爆区域,限制人员和设备进入,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防爆区划分通常基于危险性评估和爆炸危险源的类别。
2.防静电措施: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从而减少爆炸的危险性。
静电可以通过接地、自动消除静电装置和静电绝缘材料等方式来控制。
3.强制通风系统:通过安装通风设备和控制通风流量,确保可燃物质浓度不会达到爆炸极限。
强制通风系统还可以将可燃气体或粉尘带离工作区域,减少爆炸的风险。
4.防爆电气设备:使用符合防爆标准的电气设备,以确保在危险环境中不会产生火花、火焰或高温,从而降低爆炸的风险。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讲解
如:苯的燃点是-11 C; 乙醇为12 C; 0 0 0 0 汽油-58 C 10 C; 原油为-35 C; 甲苯4 C。
0
0
(2)着火和燃点 着火:可燃物在有足够助燃物(充分空气、氧)的情况下, 有点火源作用引起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燃点: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 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七:灭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1.隔离法 2.冷却法 3.窒息法
八:爆炸及其分类
1.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工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 和能量的现象. 爆炸的特征: 内部特征: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突然释放,造成高温 高压。 外部特征: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造成破坏发出 巨大声响。 如:氧气与乙炔混合发生爆炸,0.01秒完成化学反应。
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最小点火能量: 乙炔 0.019mJ;甲醇 0.215mJ;甲烷 0.47mJ; 3. 爆炸的破坏作用
① 冲击波;② 碎片冲击;③ 振荡作用;④ 造成二次事故。
九: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1)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第一,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第二,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三,爆炸性混合物在火源作用下。 (2)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 首先, 消除可燃物,通常采取防止可燃物跑、冒、滴、漏。 同时应保证厂房通风良好。 其次, 为消除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采取正压操作。 再次,控制着火源。如 :采用防爆电机电气,静电防护, 铜制工具,严禁明火,保护性接地(零)以及防雷措施等。
防火防爆工程学_2
2.1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防止产生化学性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 在,是预防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基本理论.也 可以说,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全部技术措施 的实质,就是制止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的同 时存在。 现代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可燃物种类繁多,数 量庞大,而且生产过程情况复杂,因此需要根据 不同的条件采取各种相应的防护措施.但从总体 来说,预防爆炸的技术措施,都是在防爆技术基 本理论指导下采取的。
四、测爆仪
•
爆炸事故是在具备一定的可燃气、氧气 和火源这三要素的条件下出现的.其中可 燃气的偶然泄漏和积聚程度,是现场爆炸 危险性的主要监测指标,相应的测爆仪和 报警器便是监测现场爆炸性气体泄漏危险 程度的重要工具。 厂矿常用的可燃气测量仪表的原理有热 催化、热导、气敏和光干涉等四种。
• (一) 热催化原理 热催化检测原理如图4所示,在检测元件R1作用下,可燃气 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燃烧热,其大小与可燃气浓度成比例。 检测元件通常用铂丝制成。气样进入工作室后在检测元件上放 出燃烧热,由灵敏电流计M指示出气样的相对浓度,这种仪表 的满刻度值通常等于可燃气的爆炸下限。 • (二)热导原理 利用被测气体的导热与纯净空气的导热性的差异,把可燃 气体的浓度转换为加热丝温度和电路的变化,在电阻温度计上 反应出来。其检测原理与热催化原理的电路相同。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
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同时 存在,就是防爆技术的基本理论 首先,消除可燃物 其次,消除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混 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最后,控制火源
2.2 防爆基本技术措施
一、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与预防原则
1、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
采取预防措施是战胜火灾和爆炸的根本办法。为此, 应当分析有关火灾和爆炸发展过程的特点,从而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储运装置安全知识培训(防火防爆专篇)
线状闪电的火花长度
球状闪电的火花直径
10 cm~20 cm 约十分之一
落地雷占雷电的次数
雷电损害类型
(1) 由于接触和跨步电压造成生物触电
(2) 物理损害(火灾、爆炸、机械损坏和化学物品泄 漏等) (3) 电气和电子系统由于过电压而失效或故障
1992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一家化工厂因雷击而爆炸,导致毒 气泄漏 1992年6月20日20:05中国气象局气象中心大楼落雷,避雷 装置和建筑物完好,但大型计算机和小型机网络中断,6条北京 同步线路被击断,计算机系统工作中断6小时,不仅经济损失数 十万元,还造成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成为空白。其影响很大。 1989年我国黄岛油库遭雷击引发特大火灾,死亡19人,伤78 人,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我国鄂伦春林区火灾有半数以上是由雷击引起 1981年日本“马特”导弹发射后遇到落地雷,导弹坠毁,操作 人员也受雷击倒毙。
雷电预防
德国专家希曼斯基在《过电压保护理论与实践中》提 出了现代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
外部保护---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 内部保护----阻塞沿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引入的侵 入波危害设备;
过电压保护----限制被保护设备上雷电过电压幅值。
直击雷的防护
防直击雷的有效措施是避 雷装置,俗称避雷针
当云层放电时,由于云中的电流很强,通道上的空气瞬间 被烧得灼热,温度高达6000--20000℃,所以发出耀 眼的强光,这就是闪电,而闪道上的高温会使空气急剧膨 胀,同时也会使水滴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这种强 烈的冲击波活动形成了雷声。
2、雷电形成原因
通常所谓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云
3)消防设施 按照法规或规范的要求,采取的灭 火措施。一旦火灾初起,就能够将其扑 灭,避免发展成大的火灾事故。
防火防爆措施
第三章防火防爆措施防火防爆技术是工业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3.1 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各种化工生产过程,根据其使用的原料、过程条件和产品特性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火灾和爆炸的危险,为了使这种可能性不致转化成现实,故必须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
从工作开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引起火灾和化学爆炸的各种因素,从而使生产安全运行。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就是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
只要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就可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发生:①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②消除一切火源。
3.1.1 控制可燃可爆物质1、取代可燃可爆物质如果能够在生产中不使用可燃可爆物质,自然可避免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2、控制可燃可爆物质的用量在生产中尽量减少可燃可爆物质的用量,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燃烧爆炸事故的危险。
3、加强密闭对易燃气体、液体和可燃性粉尘等应尽可能密闭操作;对具有压力的设备,应防止气体、液体或粉尘逸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浓度;对真空设备,应防止空气漏入设备内部达到爆炸极限;对开口的容器、破损的铁桶、容积较大且没有保护措施的玻璃瓶是不允许贮存易燃液体的;不耐压的容器是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的。
还要防止发生人的误操作造成可燃物泄漏,等等。
4、注意通风排气对于不能完全密闭的生产场所,为防止可燃可爆气体和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或防止有毒物质超过最高容许浓度,需要采取通风排气措施。
生产场所从爆炸极限考虑,其浓度应是爆炸下限的1/4以下;但在存在毒性的车间,则应首先考虑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5、惰性化在可燃气体(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充入惰性气体,可降低氧气和可燃物的浓度,从而消除燃烧或爆炸危险。
这就是惰性化。
(1)最小氧气浓度(MOC)燃烧的传播要有一个最小氧气浓度,低于此最小氧气浓度就无法使燃烧进行。
最小氧气浓度是指在空气和燃料的体积之中氧气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对于碳氢化合物,最小氧气浓度(MOC)的计算式为:[例3.1] 求丁烷(C4H10)250C时在空气中燃烧的最小氧气浓度。
防爆设备的基本原理
防爆设备的基本原理随着化工、石化、矿山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防爆设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防爆设备是指在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下工作的设备,通过限制、隔离、消除火花、电弧等热源,防止其引起爆炸事故。
防爆设备的基本原理是保证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被隔离,同时确保设备本身不会引起危险。
1、防爆原理防爆原理主要是通过限制或消除可能引起爆炸源的因素来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限制可能引起爆炸的因素,一般可采用隔爆或隔热的方式;消除可能引起爆炸的因素,则常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空调设备、防爆照明和电话设备等措施来消除火花电弧等热源,并保证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不会受损。
2、防爆机构防爆机构包括安全隔离机构和保护性接地机构。
安全隔离机构主要是通过隔离电子元件或电源,从而保护设备本身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保护性接地机构则是防爆设备必备的电气安全设备,主要是由接地钳、接地导线等组成,用来保护设备的外壳、开关和接口等,防止由于绝缘击穿或漏电引起的爆炸事故。
3、防爆电器防爆电器是防爆设备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根据作业环境和特殊要求设计的一种特殊电气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的主要特点是其可靠性和耐用性。
防爆电气设备采用了陶瓷、玻璃钢等特殊材料制作而成,同时还采用了特殊的密封技术,保证了设备在恶劣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
4、防爆照明防爆照明是化工、矿山、石化等危险环境下的必备设备之一。
防爆照明主要是指用于采掘和加工场地的照明设备,它要符合防爆安全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防爆照明通常采用柔性导电铜带和硅胶密封技术,可防止水、油、土壤等各种有害物质的侵入,同时还能有效防止设备因火花引起的爆炸。
5、防爆空调防爆空调主要是用来保持化工、矿山、石化等领域中的工作环境稳定,以确保安全生产。
防爆空调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要求,并且要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以达到防止热源、电弧引起的爆炸事故的目的。
6、防爆设备维护和检修防爆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是保证设备性能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防火防爆基本原理-1
图1-1 开杯式闪点测定仪
图1-2 闭杯式闪点测定仪
通过对闪燃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可 燃液体的燃烧不是液体本身而是它的蒸 气,也就是说是蒸气在着火爆炸。在生 产中,由于人们未能认识到可燃液体的 这个持点,常因此而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
燃点——为取得试样的燃点,应继续进行加热, 并定时断续点火。当试样的蒸气接触点火器火 焰时立即看火,并能持续燃烧不少于5s,此时 的温度为试样的燃点。 闭杯闪点——油杯里在规定的温升速度等条件 下加热,并定期进行搅拌(在点火时停止搅 拌)。点火时打开孔盖ls后,出现闪火时的温 度则为该试样闪点,并标注“闭杯闪点”。闭 杯测定器通常用于测定常温下能闪燃的液体。 同一种物质的开杯闪点要高于闭杯闪点。
3. 链的终止 链的终止即自由基消失的反应。例如, 两个自由基相互作用。或与惰性分子M 作用,将能量传给惰性分子,从而使自 由基消失,这种现象也称为气相销毁。 H·+·OH +M→H2O· +M H·+ H·+M→H2+ M
链反应理论
反应链碰到反应器皿壁上也会产生断链。 当自由基碰撞器壁时,会被器壁所吸附 而在壁的表面形成不很牢固的化合物, 这时,自由基不再和原料分子起反应, 但是,却可以和来自容器的自由基相互 作用,相互碰撞的质点即成为中性的不 活化的分子而飞入容器,因而器壁可以 影响到链反应的减缓,其作用和抑制剂 相似,这种现象称为墙面销毁。
二、过氧化物理论 气体分子在各种能量(例如热能、辐射 能、电能、化学反应能等)作用下可被 活化。 在燃烧反应中,首先是氧分子在热能作 用下活化,被活化的氧分子形成过氧 键—O—O—,这种基团加在被氧化物的 分子上而成为过氧化物。
(防火防爆)灭火基本原理与方法
灭火的根根源理与方法为防范火势失去控制,连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用必然的方式将火息灭,平时有以下几种方法,这些方法的根根源理是破坏燃烧条件。
一、冷却可燃物一旦到达着火点,即会燃烧或连续燃烧。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必然温度以下,燃烧即会停止。
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响就会中止。
用水扑火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若是经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拥有较大的热容量和很高的汽化潜热,冷却性能很好。
在用水灭火的过程中,水大量的吸取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致使火焰熄灭、火势控制、火灾停止。
水喷雾灭火系统〔详见第三篇第四章〕的水雾,其水滴直径微小,比表面积大,和空气接触范围大,极易吸取热气流的热量,也能很快地降低温度,收效更为明显。
二、隔断在燃烧三要素中,可燃物是燃烧的主要要素。
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断,就可以中止燃烧、息灭火灾。
如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冷却作用的同时,将可燃物与空气分开,从而能够灭火。
再如,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灾,在灭火时,迅速关闭输送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管道上的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输送,同时也翻开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管道通向安全地域的阀门,使已经燃烧或立刻燃烧或碰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转移。
三、窒息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够进行,火灾即被息灭。
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够保持燃烧。
在着火场所内,能够经过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到达窒息灭火。
其他,水喷雾灭火系统推行动作时,喷出的水滴吸取热气流热量而转变为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汽浓度到达 35%时,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
四、化学控制由于有焰燃烧是经过链式反响进行的,若是能有效地控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中止。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和思路是什么
引发火灾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在制定防火防爆措施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
(1)预防性措施。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
我们可以把预防性措施分为两大类:消除导致火爆灾害的物质条件(即点火可燃物与氧比剂的结合)及消除导致火爆灾害的能量条件(即点火或引爆能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发火(引爆)的可能性。
(2)限制性措施。
即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限制其蔓延扩大及减少其损失的措施。
如安装阻火、泄压设备,设防火墙、防爆墙等。
(3)消防措施。
配备必要的消防措施,在万一不慎起火时,能及时扑灭。
特别是如果能在着火初期将火扑灭,就可以避免发生大火灾或引发爆炸。
从广义上讲,这也是防火防爆措施的一部分。
(4)疏散性措施。
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建筑物、飞机、车辆上设置安全门或疏散楼梯、疏散通道等。
当一旦发生较大火灾时,能迅速将人员或重要物资撤到安全区,以减少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和思路是什么
引发火灾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在制定防火防爆措施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1)预防性措施。
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
我们可以把预防性措施分为两大类:消除导致火爆灾害的物质条件(即点火可燃物与氧比剂的结合)及消除导致火爆灾害的能量条件(即点火或引爆能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发火(引爆)的可能性。
(2)限制性措施。
即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限制其蔓延扩大及减少其损失的措施。
如安装阻火、泄压设备,设防火墙、防爆墙等。
(3)消防措施。
配备必要的消防措施,在万一不慎起火时,能及时扑灭。
特别是如果能在着火初期将火扑灭,就可以避免发生大火灾或引发爆炸。
从广义上讲,这也是防火防爆措施的一部分。
(4)疏散性措施。
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建筑物、飞机、车辆上设置安全门或疏散楼梯、疏散通道等。
当一旦发生较大火灾时,能迅速将人员或重要物资撤到安全区,以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