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其一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这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

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归园田居是陶渊明一篇经典的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乡村纯真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小学课文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归园田居:此诗共五首,自成一组。

本首为其一。

适俗韵:合适于世俗的性情。

韵,性情、情调、风度。

尘网:尘世的网罗,这里指仕途。

意思是说仕途像网罗一样束缚人。

三十年:有人说当作“十三年”,因为陶渊明由出任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县令归田,前后正好是十三个年头。

在这里的“三十”不是确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束缚于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过去的树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总是想着原来生长的潭水。

羁鸟,束缚于笼子中的鸟。

池鱼,被人养在池子中的鱼。

渊,潭。

本句以“羁鸟”、“池鱼”比喻不自一由的仕途生活,以“旧林”、“故渊”比喻渴望的田园。

南野:一作“南亩”。

际:间。

守拙:安于没有能力做官。

拙,指不善于做官,也就是不善于逢迎取巧之意。

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昏昧的样子,指隐约不清。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烟:村落里的炊烟。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庭之内没有尘俗杂事,虚空安静的居室显得很闲暇。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虚空的屋子。

余闲,闲暇。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比喻仕途。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一由。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译文我这个人天生就缺少迎一合世俗的本性,自幼就钟情于悠闲自在的山川田园生活。

然而却不慎陷落了仕途的网罗中,这一去就是很多年。

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曾经生长的山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永远都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一样,我毅然退出官一场,固守愚拙,回到家乡开荒种地,享受渴望已久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全部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全部

《归园田居》是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共五首,通过描绘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自由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世俗的厌倦。

下面是《归园田居》五首的原文及简要翻译:《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少年时代就没有随世俗的气韵,本性热爱自然。

不小心落入尘世的罗网,一去就是三十年。

像羁绊的鸟儿怀念旧日的山林,池中的鱼儿思念曾经的生活。

在南野际开荒,保持拙朴的本性回归田园。

宅院有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桃李花开在堂前。

远处的村落朦胧可见,炊烟袅袅升起。

深巷中传来狗吠,桑树上雄鸡啼鸣。

庭院内洁净无尘,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尘世的束缚,如今重获自由回归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原文:野外罕人事,穷巷窄陋居。

白日掩荆扉,对案嚼蜡无。

鸡犬相闻望,黍稷随时序。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寒风。

翻译:野外少有世俗的纷扰,贫巷中狭窄简陋的住所。

白天关着荆木门,面对案板嚼蜡般的生活。

鸡犬之声彼此相闻,黍稷随季节生长。

破旧的房屋何必追求宽敞,只要能遮挡寒风就好。

《归园田居·其三》原文:种桑长江边,春来多雨好。

深耕种禾黍,常恐失时节。

雨好养蚕子,茧薄丝更长。

得天宽恕已,赋税皆输将。

翻译:在长江边种桑,春天多雨利于生长。

深耕种植禾黍,时常担心错过时节。

雨量充沛利于养蚕,茧子薄丝更长。

得到天时地利,赋税皆能如期缴纳。

《归园田居·其四》原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逍遥于红尘之外,的追求。

农夫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我行四方,以求草木之滋。

翻译:日出时劳作,日落后休息。

在红尘之外,逍遥自在。

农夫告诉我春天已来临,将要去西畴耕作。

《归园田居》陶渊明全诗译文及鉴赏答案

《归园田居》陶渊明全诗译文及鉴赏答案

《归园田居》陶渊明全诗译文及鉴赏答案《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描写园田风光的,运用了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质朴无华。

这首诗不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色彩上都令心静如水之君无不折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⑴,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⑵,一去三十年。

羁鸟⑶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⑷。

开荒南野际⑸,守拙归园田⑹。

方宅十余亩⑺,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⑻,桃李罗堂前⑼。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⑽。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⑾。

户庭无尘杂⑿,虚室有余闲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⒁。

《归园田居·其一》【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1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4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5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6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7荫:荫蔽。

8罗:罗列。

9暧暧:暗淡的样子。

10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11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2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13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14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归园田居·其一》【翻译】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

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

《》是晋宋时期家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本作六首)。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下面是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请参考!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篇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篇二: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魏晋)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篇三: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魏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篇四:归园田居·其四】陶渊明(魏晋)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篇五: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魏晋)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归园田居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1. 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

2.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

3.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陶渊明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4. 羁(ji )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5.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6. 野:一作“亩”。

际:间。

7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9. 荫(yìn):荫蔽。

10. 罗:罗列。

11. 暧暧(ài ):昏暗,模糊。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赏析

陶渊明《归园⽥居·五⾸》赏析陶渊明《归园⽥居五⾸其⼀·少⽆适俗韵》赏析少⽆适俗韵①,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②,⼀去三⼗年③。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④。

开荒南野际⑤,守拙归园⽥⑥。

⽅宅⼗余亩⑦,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⑧,桃李罗堂前⑨。

暧暧远⼈村⑩,依依墟⾥烟⑾。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⑿。

户庭⽆尘杂⒀,虚室有余闲⒁。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⒂。

【注释】①适俗:适应世俗。

韵:情调、风度。

 ②尘⽹:指尘世,官府⽣活污浊⽽⼜拘束,犹如⽹罗。

这⾥指仕途。

 ③三⼗年:吴仁杰认为当作“⼗三年”。

陶渊明⾃太元⼗⼋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恰好是⼗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怀恋旧居。

 ⑤南野:⼀本作南亩。

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些守正不阿的⼈。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地⼗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

 ⑾依依:轻柔的样⼦。

墟⾥: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树颠,⽝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具,这⾥⽐喻仕途。

返⾃然:指归耕园⽥。

这两句是说⾃⼰象笼中的鸟⼀样,重返⼤⾃然,获得⾃由。

【赏析】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向乡⾥⼩⼉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不由⼰的⽣活,终⽼⽥园。

归来后,作《归园⽥居》诗⼀组,共五⾸,描绘⽥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情。

这是第⼀⾸。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貌,不见组织雕镂之⼯。

然⽽苏东坡说:“其诗质⽽实绮,癯⽽实腴。

”(《与苏辙书》)⼜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陶渊明《归园田居》古诗词及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古诗词及翻译

【导语】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浔阳柴桑⼈。

东晋末⾄南朝宋初期伟⼤的诗⼈、辞赋家。

下⾯是分享的陶渊明《归园⽥居》古诗词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归园⽥居·其⼀》 魏晋:陶渊明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

误落尘中,⼀去三⼗年。

(误落⼀作:误⼊)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

⽅宅⼗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翻译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来就喜爱⼤⾃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转眼间远离⽥园已⼗余年。

笼⼦⾥的鸟⼉怀念以前⽣活的森林,池⼦⾥的鱼⼉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去开荒,依着愚拙的⼼性回家耕种⽥园。

绕房宅⽅圆有⼗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毫⽆⾃由,我今⽇总算⼜归返林⼭。

《归园⽥居·其⼆》 魏晋:陶渊明 野外罕⼈事,穷巷寡轮鞅。

⽩⽇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作:墟曲⼈) 相见⽆杂⾔,但道桑⿇长。

桑⿇⽇已长,我⼟⽇已⼴。

常恐霜霰⾄,零落同草莽。

翻译 住在郊野很少与⼈结交往来,偏僻的⾥巷少有车马来往。

⽩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屏绝⼀切尘俗的观念。

耕作之余不时到⽥⾥,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

见⾯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园桑⿇⽣长。

⽥⾥的桑⿇已经渐渐长⾼,我垦种的⼟地⾯积也⽇渐增⼴。

经常担⼼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归园⽥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种⾖南⼭下,草盛⾖苗稀。

晨兴理荒*,带⽉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园田居》共五首,描写了作者离开了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了田园风光和表达了对躬耕生活的羡慕。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陶渊明归园田居赏析篇1:归园田居·其一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落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通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
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1。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原文: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翻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注释:选自《陶渊明集笺注》卷二(中华书局2003年版)。

《归园田居》共有五首,这是第一首。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丘山〕指山林。

〔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

〔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大约二十五岁离开少时居所,直到五十五岁辞去彭泽令方归,所以说“一去三十年”。

或疑当作“十三年”。

自开始做官至辞去彭泽令,前后为十三年。

〔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羁,约束。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及注释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及注释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翻译及注释《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⑴适俗:适俗韵:适,指逢迎、周旋;韵,是指为人品格、精神气质。

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

⑵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官场。

⑶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

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⑷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亩。

际:间。

⑹守拙:守正不阿。

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

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读作“旁”。

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⑻荫:荫蔽。

⑼罗:罗列。

⑽暧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

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翻译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全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全文及翻译

陶渊明《归园田居》全文及翻译陶渊明《归园田居》全文及翻译《归园田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归园田居》全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归园田居》全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翻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清上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①南山:指庐山。

②稀:稀少。

③兴:起床。

④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⑤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⑥狭:狭窄。

⑦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⑧夕露:傍晚的露水。

⑨沾:(露水)打湿。

⑩足:值得。

⑪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鉴赏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

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

暗用杨恽诗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荒,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

虽说比做官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

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

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砺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

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原文及鉴赏1《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一般作六首)。

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

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

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

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

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归园田居(5首) 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5首) 原文、翻译及赏析

归园田居(5首) 原文、翻译及赏析归园田居(5首)_古诗文网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参考资料典故: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

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身世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比肩的伟大诗人。

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人,甚至也不说生于何时何地。

于是,在陶渊明的出生年份上,就出现了公元365年、公元369年、公元372年等等多个版本。

陶渊明的身世也成了难解之谜。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宜丰学者凌诚沛主持组建了“陶渊明始家▼生平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

箪瓢屡罄,絺綌冬陈。

”(《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归隐隐逸诗人俗称五柳先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陶渊明▼文学成就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归园田居陶渊明整理

归园田居陶渊明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归园田居陶渊明整理归园田居陶渊明归园田居(陶渊明)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译文:南山下我种的豆子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很稀。

一大早到了地里清除杂草,月亮出来扛着锄头往家里走。

小路狭窄却长满了的杂草,夜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湿了衣服并不行惜,只盼望不要违了我的心愿。

归园田居赏析:这首诗写了田园艰辛的劳作,从中反映了诗人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豆盼望得豆,无奈草盛豆苗稀有。

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的事情,但诗人有一颗淡泊的心。

即使豆苗稀有也无所谓,多付出一些辛苦罢了。

一大早就上地除草,直到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往家走。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平淡的叙事中显现出隐士安贫乐道的`守朴境界,在早晨清爽的空气中,带露的青草和豆苗欣欣然一片绿意,弯腰锄草的劳,沉没在一片绿海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多么和谐的意境。

夜晚明媚的月亮静静静的跟在荷锄者身后,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送劳回家,多么的满意和谐。

这是人与自然奇妙的情趣交融,是诗人摆脱尘网回归园田的抱负境界。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人走过杂草丛生的乡间小路,晶莹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服,衣服虽然湿了,但是并不行惜,由于诗人体验到了清静舒心的生活乐趣和自然和谐的人生真谛。

"但使愿无违'道出了此诗的主旨,虽然从早到晚辛苦劳作,也难免有"草盛豆苗稀'的不如意,但折腰锄禾的辛苦远比"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生涯轻松愉悦的多。

同是折腰,意义却大相径庭。

一是心甘情愿的生存行为,一是违心的人性扭曲。

这里暗合了诗人对田园自由生活的憧憬,和不愿受世俗污流羁绊的意愿,表现了诗人喜爱田园生活,憎恶黑暗官场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赏析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

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

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原文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原文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原文归园田居陶渊明的原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翻译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赏析这首诗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五柳先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五首诗中的第三首。

陶渊明,又名潜,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

陶渊明也做了几年小官,可是他却不能忍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了退出官场,归隐田园。

所以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薄渺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正是田园诗的代表。

首先,从诗歌的语言方面看来,这首诗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修饰,短短四句话,不过四十个字却将描绘出了一幅平静恬淡却不失美丽动人的农家生活图:南山下有我种下的豆苗,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夜晚顶着一轮圆月带着出头归来。

乡间道路狭长,路旁草木长的郁郁葱葱,以致衣服也被露水沾湿。

只是衣服沾湿了并不可惜,只要不要辜负了我的这片心意。

而且诗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豆苗,南山,小路,杂草,夕露。

”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却勾勒出了一幅恬淡优美,清新可人的图画,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中,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人悠然神往。

简明扼要,朴实无华的语言,虽然显得十分的“拙劣”,却真实的反应出了农家生活的恬淡与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全诗突出一个“拙”字,陶渊明不善农作,所以有了“草盛豆苗稀”的景象,但能得归隐躬耕,其意趣正从中得来,言语之中透露着对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意与享受,自得之意,溢于诗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宅 草屋 榆柳 见 桃李 村庄 炊烟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狗吠 鸡鸣

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 中几组意象分析。
• 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 派迷茫,一派朦胧,这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 流连忘返。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 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 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 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 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 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 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 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 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小结全文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
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心情 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 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 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 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官场生活对立的生活方式, 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

“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 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 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 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 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 作者身在海,宦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 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为何而归?
(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 守拙归园田。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 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见 桃李 村庄 炊烟
白描 手法 语言的质朴自然



狗吠 鸡鸣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 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心情?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和平 宁静
白描 手法
• 正如苏轼的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 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陶渊明 一旦发现自己的本性不能适应污浊的官场 时,便立即抽身泥淖回归田园,追寻心灵 自由和精神独立。 《杂诗》中的“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戚,终晓不能静”, “丈夫志四 海,我愿不知老”,“盛年不重来,一日 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等。
归园田居
(其一)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 注意字音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 感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zhu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yì n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ài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fán
• 守拙归园田。 • :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 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 • 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 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 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 (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 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 自己比作“羁鸟”、“池鱼”(结合陶辞官原因:“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 和独立。
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开荒南野际,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
动词,遮蔽
守拙归园田。 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罗列、排列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依依墟里烟。
村落
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官场生活
①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那个字?

1、从何而归? 3、归向何处? 2、为何而归? 4、归去如何?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 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 方宅 草屋 榆柳 见 桃李 村庄 炊烟
白描 手法



狗吠 鸡鸣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 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 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 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 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 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 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 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 多的艺术效果。
我谈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 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 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 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 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 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 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 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 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 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 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 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 了。
草屋 桃李 炊烟 鸡鸣
总结:樊笼
自然
无尘杂
有余闲
狗吠
归园田居(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 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 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 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 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 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三层最后两句在全诗起到了什么作用? 诗的最后两句,用一个比喻,一方面表示了对做 官的反悔,一方面表达出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无 限乐趣.卒章显志,紧扣主题,照应开头.
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 性本爱丘山(本性) •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 “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 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 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 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 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 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 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 据我所知,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 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 • 明确:①矛盾心态: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有“大 济苍生”的抱负;仕途不得志,难以施展抱负。②彻 底悔悟。③也许是一种托词。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 • • • • •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 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 一人。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 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 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 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 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 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 ——袁行霈主编《中标: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误: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 网。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 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一 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 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 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 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多 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归园田居· 其一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 热爱田园生活 人厌恶官场 ________、 _________ 的 感情。
少无适俗韵,
天性,本性
性本爱丘山。
田园生活
误入尘网中, 羁鸟恋旧林 ,
笼中鸟
一去三十年。 池鱼思故渊。
池中鱼 水潭
如何见出厌恶官场之情
1、“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情趣,它无非
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 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 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 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 共通之处,所以他“爱丘山”。前二句表露 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 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 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归园田居(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 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 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 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 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 中暗,荆薪代明烛。
归向何处?
尘网、樊笼
田园生活
园田 、自然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怡然自得的心情
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
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 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