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历史备考复习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时期,也是许多同学感到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的阶段。或者被动地听课做题,或者跟着感觉走,翻课本、练模拟,从而造成自我感觉良好、高考成绩不佳的结果。复习是一个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想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1. 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

19291933 年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2. 把握内涵。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如上述第一个知识点就包含以下三个要点:① 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 人们醉心于股票等

投机活动,xx 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二、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 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1997 年高考试题第7 题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又如第8题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c.

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该题主要考查门户

开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 完整归纳概念内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 维护农民利益④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 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 的选项。

3. 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

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 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 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 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 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4. 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习中的理想境界。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三、高密度串连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1. 抓点。如士族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 魏晋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士族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士族势力发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势力渐衰;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这样,对士族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2. 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这些都是点,由这些

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

3. 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四、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

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是一个平面系统。但高考命题则往往抽取历史线索,挖掘知识联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系统。因此,备考复习不仅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拓宽、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1. 相对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如1996年高考第48 题简要说明18 世纪19 世纪中叶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

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此题要求对法国18 世纪19 世纪中叶的历史进行相对完整的叙述,其中又含有对革命原因、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和革命主体等方面的深层次分析。再如第47 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此题同样要求学生从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和归纳。

从表面上看史实明确易见,但对分析能力的要求却比较高。

2. 宏观分析+微观考查。例如1997年高考第48 题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宏观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从宏观和整

体的高度去认识协约国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求对协约国列强进行具体分析,也含有微观分析的成份。

3. 显性联系+隐性联系。显性联系是教材中历史知识间较明显的联系,而隐性联系则隐藏于知识之间。换言之,就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

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和系统化,显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身的价值。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46 题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和

改革中各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的?各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对其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