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合集下载

舍岩针,手脚左右选穴。四象体质舍岩针,辨证脏腑升降。自学治己,治人,治百姓。

舍岩针,手脚左右选穴。四象体质舍岩针,辨证脏腑升降。自学治己,治人,治百姓。

舍岩针,手脚左右选穴。

四象体质舍岩针,辨证脏腑升降。

自学治己,治人,治百姓。

孔子的《论语·宪问》。

【原文】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

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

”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

”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

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所有的穴位,辨证第一。

所有的医道,自己针自己第一。

用体针,用气针,用志针。

志能塞,气能透,针有形。

一个是大医扎针,一个是心医扎针,一个是修行人扎针,一个是老中医扎针。

效果都不一样。

扎针,精气神,三个方面调理。

还有也可以直接调理血脉,也可以调理祖气。

血脉调理后基本人生会改变。

祖气调理后基本脑洞大开。

舍岩针有脏腑辨证论治。

脾正格,补脾的,一般是补的往心上针,泻的往心下针。

后天脾肺中气少阴人,肝,脾,肾,小肠,大肠是温热性。

少阳人,肝,肺,心包,小肠,膀胱是温热。

太阴人,肝,大肠,心包,心,肺,温热。

太阳人,胆,肺,三焦,大肠,腹募穴。

温热。

先天中气是相火先天四象,肝,肺,心包,小肠,膀胱,是温热。

逆从阴阳,志不灭。

心包相火不衰。

聚则有形散则无形。

正两仪,肝心包二阳,心一阴。

反三才,肺心包二阳,心肾二阴。

后天之气治多了,先天之气灭队。

右肺金气练多了,左肝木血降。

左肝木血升多了,右肺金气降。

治病先修身,九不屈,格物致知。

舍岩五行针——中医传统五输穴的神奇运用

舍岩五行针——中医传统五输穴的神奇运用

舍岩五⾏针——中医传统五输⽳的神奇运⽤舍岩五⾏针是中国古代针灸学的传世瑰宝。

舍岩五⾏针传⾃明朝中期朝鲜国舍岩道⼈,舍岩道⼈在明朝⾼武和张世贤所提出的五⾏相⽣关系下⾃经补泄以及他经补泄的基础上,结合了五⾏相克关系下的⾃经补泄与他经补泄。

进⽽创建了舍岩阴阳五⾏针刺法——简称舍岩针法。

要讲五⾏针法那么就要了解五⾏的⽣克关系具体见下图:舍岩五⾏针与传统中医⼋纲辨证不同,传统⼋纲辨证为阴、阳、表、⾥、寒、热、虚、实,因为阴阳是⼋纲中的总纲,其余六纲都能⽤阴阳来解释所以舍岩五⾏针只取⽤寒、热、虚、实四纲。

⼈体⼜分为⼗⼆经络,⼗⼆经络⼜分为六条阴经(肺、⼼、肝、脾、肾、⼼包)和六条阳经(⼤肠、⼩肠、胆、胃、膀胱、三焦),各经有井、荥、输、经、合五个⽳位即五输⽳。

五输⽳各有其五⾏属性如下图:舍岩五⾏针通过患者的症状结合“四纲辨证”判断出患者疾病的病位和性质,再依据病位和性质通过⼗⼆经络的五输⽳进⾏治疗。

其治疗原则基本可以总结为”虚则补其母,虚则泄其贼。

实则泄其⼦,实则补其贼。

寒证补⽕泄⽔,热证补⽔泄⼟。

”这四句话。

由于五输⽳分布均在肘膝以下,没有⼤⾎管和脏腑的分布,且⼀病仅需使⽤补泄各两针共四针,⽳位分布也较有规律,所以其操作相对安全简单,⽽且经过临床证明其治疗效果⾮常显著。

我院已经有了很多例经舍岩五⾏针治疗后病证痊愈的病例。

下附⼀则病例供⼤家参考。

患者,⼥,47岁患⾼⾎压⼀年余,眩晕,⾎压170/110mmHg,服⽤降压药物⽆效。

经过诊断该病病位在肝。

属热证、实证故先⽤肝热格取⽳曲泉、阴⾕、太⽩、太冲,补曲泉、阴⾕;泄太⽩、太冲。

后⾎压降到150/90mmHg采⽤肝胜格取⽳经渠、中封、少府、⾏间,补经渠、中封;泄少府、⾏间。

经⼗四次治疗后该患者⾎压平稳⾄133/87mmHg。

舍岩五行针,公益第一课,文字版

舍岩五行针,公益第一课,文字版

舍岩五行针,公益第一课,文字版2021年二月八号,第一课,舍岩道人序舍岩针,舍岩五行针,辩证第一课,序2021年,新年公益课——郑裕成,广州开课热身,高智商可以回答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还是往前看,为什么?舍岩道人,舍岩针法简单的说,道人写的,针法书籍什么是道士什么是道人Hello大家好,今天开始讲舍岩针针的原理。

舍岩针的原理第1个弄清楚,什么是舍岩针,舍岩针是谁用的针?谁写的书?这个舍岩针的书是舍岩道人写的。

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个道士写了一本书,在哪里写的呢?就是在一个石头洞里写的。

道士写了舍岩针,怎么写的呢?道士写了15年,在洞里研究了15年(面壁13年)。

什么叫道士这个第3篇儿里写了,什么叫道人,道士和道人是不一样的。

研究大道的,日夜专勤,誓进无退,号曰道人。

道士是管理事的那叫道士。

很多人学东西学什么,第一个是学经书,什么叫经书呢,这边儿写啦。

学道七经,经者径也,由也,常也,正也,成也,这就是七经的奥秘。

就是不偏不离是正正方方的那叫正啊。

七经有仁经,有礼经,有信经,有义经,有智经,有德经,有道经,七道有行仁之道,行礼之道,行信之道,行义之道,行智之道,行德之道,行道之道。

无为而为。

这句很有意思。

大道无为,这是老子道德经经常讲的无为而治。

比如说呃,什么叫无为而治呢,比如说养花,有的人养的很好,有的人养一个月就死了,比如说养鱼也是有的人养的,能活半年,有的人养鱼小鱼也活不了一个月没几天就死了,这叫无为。

按书上说的,每天喂它食物,为什么还死呢,这就是道。

道偏啦,所以随着时间流逝,他越来越病了,最后死了。

这叫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

所以学中医学到一定程度还不能长生不老,还活不过100岁,那有的人说中医治不了死的人。

有人说中医可以治病。

有的人说扎针,为什么他扎着的效果特别好,有的人扎针的效果没有效果。

甚至扎完了之后副作用上来了,两个人扎针,同样的针法,为什么效果不同。

这就是今天讲的奥秘。

学针学的,第一,针,针是针法。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著《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

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

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

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

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

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师的首弟子。

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

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是他的徒弟之一,而且经过13年的面壁修炼而觉悟到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后,行医各地,在针灸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逸闻。

所以虽然还是缺乏具体的考证史料,不过现在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大部分的人都肯定此记载。

卢重辉教授根据李泰浩的记录在《韩国医学大系》〈韩国韩医学篇〉上将舍岩道人的俗名阐明为“黄延学”。

韩国舍岩针法简介

韩国舍岩针法简介

韩国舍岩针法简介
尹容駪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年(卷),期】2010(27)3
【摘要】舍岩针法选用五输穴以五行生克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内经》、《难经》的针灸补泻原则。

简要介绍了舍岩针法的起源与历史,理论基础及选穴原则。

【总页数】2页(P259-260)
【关键词】舍岩;舍岩针法;针灸
【作者】尹容駪
【作者单位】韩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
【相关文献】
1.韩国舍岩针法介绍 [J], 刘燕
2.韩国舍岩针法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J], 李异洙; 宋军; 刘清国
3.韩国舍岩针法的形成与传承研究 [J], 吴珉在;占天为;赵俊;房毓敏;李志刚
4.朝医舍岩针法综述 [J], 姜金龙;金春玉
5.朝医舍岩针法学术思想研究探析 [J], 李佳颀;金丽燕;姜金龙;金春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便秘随机对照研究

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便秘随机对照研究
△国家 民族 医药 适宜 技术 推广项 目: 吉林 省 2 1 2 1 0 0— 0 2科技 项 目。第一作者 : 园 (9 4一) 男 , 主任 中医师。研究 方 向: 崔松 17 , 副 朝 医针灸类适宜技术研究 。E— a : y3 @s u cm m i c 19 o .o ls h
量减少 、 工作 压力大 、 运动 时间少等原 因的叠加 , 使便 秘 的
治疗组
3 O
2 3
7 8 95 7 2 1 O.3±1 3 4.0±9 1 4.S2 1 5 .8
发病率有逐年增 高的趋势 。但 大部 分人对 便秘重 视不 够 ,
不知长期便秘 可引起 的多种 继发症 状或并 发症 , 引起肛 如 肠疾患 、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 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及患结 诱
有 效, 而治疗组优 于对 照组 。3 .两组 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统计 学意义 ( Z=一 .6 , = .1 0 0 )说 明治疗组在 总体 252 P 00 < .5 ,
疗效上也优 于对照组。结论 : 医舍岩针 法能有效地改善太 阴人便秘 患者 的临床症状 , 朝 治疗组 的疗效优 于对照组。朝 医舍 岩针 法治疗太阴人便 秘有较好的 临床应用价值 , 值得进一步推广 。
关 键 词 : 医舍 岩 针 法 治疗 ; 阴人 ; 秘 ; 效 观 察 ; 状 积 分 朝 太 便 疗 症
中图分类号 : 2 19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6—6 1 2 1 )6— 0 1—0 R 9. B 10 80{0 2 0 00 5
西 医范畴中便 秘 是 多种疾 病的一 种症状 , 而不 是一
治疗符合纳入标 准的太阴人便 秘患者 6 , 0例 分成两组每组 各 3 。分组 方法 为将 6 O例 O例病例按照纳入 时间的先后 顺序编号 12 3 0 从 随机数 字表 第 4 、 、…6 , 1行第一 个数字

真正的五行针法在韩国

真正的五行针法在韩国

真正的五行针法在韩国舍岩道人舍岩道人,俗名黄延学,是朝鲜王朝中期的一位僧人(古代也称佛教僧人为道人),因以岩洞为舍,故号舍岩。

又据一位老韩医说,舍岩道人是朝鲜高僧-松云禅师的首弟子,经过13年的修炼得道后,建立五行针法,并四处行医,在民间留下了很多逸闻。

舍岩道人在针灸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有《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用古汉语书写)流传至今。

舍岩针法“善用针者,手不过肘,足不过膝。

”指的是五腧穴。

舍岩针法主要就是运用五腧穴来治疗脏腑经脉的寒热虚实病症。

一、虚实补泻1、舍岩道人在相生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克补泻:“虚则泻其官,实则补其官”,“官”是命理六爻的术语,即克“我”者。

由此得到“虚则补母泻官,实则泻子补官”。

2、在本经补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他经补泻:虚则补母经、泻官经,实则泻子经、补官经。

他经穴位仍取主病经脉五行之母、子、官。

以肝经实症为例,本经:泻肝经火穴-行间、补肝经金穴-中封。

他经:泻心经火穴-少府、补肺经金穴-经渠。

3、对于虚症,还有“安身”或“补子”的治法。

“身”即自身,即本五行,“安身”即补本经五行。

如胃经虚症,补其土穴足三里。

“补子”是间接抑官,即运用“子复母仇”的五行胜复原理。

如胃经虚症,补其子穴历兑。

二、寒热补泻所谓寒热,寒是热量不足,热是热量有余。

1、寒症(火虚):补火泻水本经:补火穴,泻水穴。

他经:补火经火穴(若为火经寒症,则补水经火穴),泻水经水穴(若为水经寒症,则泻火经水穴)。

2、热症(火实):泻火补水本经:泻火穴,补水穴。

他经:泻火经火穴(若为火经热症,则泻水经火穴),补水经水穴(若为水经热症,则补火经水穴)。

以肺经为例,肺寒:本经:补肺经火穴鱼际,泻肺经水穴尺泽。

他经:补心经火穴少府,泻肾经水穴阴谷。

肺热:本经:泻肺经火穴鱼际,补肺经水穴尺泽。

他经:泻心经火穴少府,补肾经水穴阴谷。

三、补泻手法以迎随补泻为本,根据情况使用呼吸补泻、捻转补泻。

《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

《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

《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凌云,字汉章,号卧岩,明时(约生于公元1465—1506年前后)归安双林(今浙江归安县)人。

曾授御医,汪机在《针灸问对》中称凌氏“熟于穴法”。

著有《流注辨惑》1卷(已佚),《集英提要针砭全书》又称《凌氏汉章针灸全书》,《凌门传授铜人指穴》,《经学会宗》,《子午流注图说》等。

其后人均传其针灸术,世代相传,至今已传至第十六世。

其八世孙凌声(南)臣再传弟子清代江上外史,曾以凌氏学术为主,编成《针灸内篇》1卷。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内容为经穴专著,并有针灸歌赋43首,明堂论7篇和图36幅,《集英提要针砭全书》据载尚存,但在北京、南京等图书馆中均未见到。

另在江苏省中医学校所编的《针灸学》中见到摘录的《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

另在江上外史编的《针灸内篇》中有凌氏针刺手法记载。

由此可见,凌氏是以针刺为主、又熟于穴法的一位明代针灸学家。

重视配穴《卧岩凌先生得效应穴针法赋》,是在金代窦汉卿《通玄指要赋》的基础上加以“应穴”而成,例如窦氏对行步难移,仅取太冲穴;而凌氏又加取丘墟以应。

这样两穴相配,其效更著。

凌氏重视配穴处方治病,强调邻近取穴,与远道取穴相结合,前后、上下相呼应,确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兹将其配穴录于下:(一)头面五官疾患头晕目眩——风池配合谷。

耳闭(聋)——听会配翳风。

眼痛——合谷配睛明。

眼昏目赤——攒竹配太阳。

目疾——行间配睛明。

目昏不见——二间配太阳。

疟生寒热——间使配百劳。

五劳羸廋——足三里配膏盲。

泻肾——然谷配阴交。

尸厥——维会配百会。

冷痹肾败——足三里配小海。

泻死胎——三阴交配合谷。

鼻塞无闻——迎香配上星。

头痛——丝竹空配风池。

眵腻冷泪——临泣配攒竹。

风伤项急——风府配承浆。

牙齿痛——太溪配二间。

头项强——承浆配风府。

头项强——后溪配承浆。

(二)胸腹疾患胸膨胀——内庭配水分。

胸满血鼓——期门配中脘。

反胃心疼——劳宫配章门。

七疝偏坠——大敦配阑门(阴茎根旁开三寸处)咳嗽寒痰——列缺配太渊。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原序》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原序》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原序》盖闻天地开辟,肇(zhào,始)分山川之气。

人始物资,克配动静之形。

东西是日月(坎离),南北是星辰(乾坤)。

两仪(阴阳)妙运于龙画(河图),五行并行于龟铭(洛书)。

四象得路,八卦从令。

气虽悬于白日,理必凭于玄冥(幽暗)。

由贤士之宜讲,岂愚夫之敢忖(cǔn,推测)。

夫气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

形着于病者,有千邪万灵。

筋骨脉络(阴阳),变化无穷。

生旺休囚(五行),运行不停。

是故古人卜补泻之理,有其理义无其辞。

后哲著温凉(药性)之书,传于后而行于世。

黄岐试药石之问答,华扁垂针灸之典则。

立君臣佐使以治寒热,用补泻迎随而救虚实。

体作三才之栋梁,穴为五行之门庭。

布一身之虚实,审七情之浮沉。

医者,意也,于心必应;病者,虚也,唯手是聆。

寒(金)冷(水)相升,由肺肾之黑白。

风火互动,作肝心之红青。

湿长流于脾原(平原,坤卦),热恒煽于胸局(胸部)。

胆必生者,小肠也;脾可产者,肺经。

三焦,散居;膀胱,咸(肾)匼(kē,环绕)。

引气血归于任脉,二气会合五行。

木母补于火子,心病自痊。

土官溺于水臣,肾必回醒。

抑西官之金气,肝胆安稳。

洗东将之木贼,脾胃遐龄(长寿)。

肝位东方,肾受(授)生而肺受(授)克。

心居南乡,北受(授)克而东受(授)生。

相生者可补,相克者必泻。

虚可补,实可泻。

信医之病可见好,鬼之言莫听。

舍岩五行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舍岩五行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舍岩五行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全泰永;李相元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05(003)011
【摘要】舍岩针法始于朝鲜中期(1644年以后),由舍岩道人所创,因此命名为舍岩针法。

该针法的原理是五输穴的五行配属和相生相克,故又称为五行针法。

此法配方严谨巧妙,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卓著。

在此,笔者把舍岩针法之原理与配方公布于众,以供同道研究。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全泰永;李相元
【作者单位】西班牙巴塞罗那针灸学校;西班牙巴塞罗那针灸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舍岩针法配合中风通络汤治疗太阴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J], 崔美玉;李燕;俞林
2.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少阳人腰痛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林浩;崔松园;王振林
3.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少阳人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崔松园;许兰;林浩
4.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便秘随机对照研究 [J], 崔松园;金日英;许兰
5.朝医舍岩针法治疗手阳明经型漏肩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林浩;金日英;朱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著《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

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

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

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

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

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师的首弟子。

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

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是他的徒弟之一,而且经过13年的面壁修炼而觉悟到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后,行医各地,在针灸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逸闻。

所以虽然还是缺乏具体的考证史料,不过现在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大部分的人都肯定此记载。

卢重辉教授根据李泰浩的记录在《韩国医学大系》〈韩国韩医学篇〉上将舍岩道人的俗名阐明为“黄延学”。

舍岩针法治疗偏头痛经验

舍岩针法治疗偏头痛经验

舍岩针法治疗偏头痛经验
我最近刚刚尝试了舍岩针法治疗偏头痛,效果非常不错,于是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我找到了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医师,他为我解释了舍岩针法的基本原理。

舍岩针法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在身体的特定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

据说,舍岩针法能够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各种疾病,包括偏头痛。

然后,我进行了舍岩针法的治疗。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和安静。

中医师在我的头部和手臂上插入了非常细小的针,这些针基本上是无痛的。

然后,我就躺下放松了一会儿。

整个过程用时约40分钟,包括了一些指压和穴位按摩。

治疗后,我感觉非常轻松,没有任何不适。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的偏头痛症状得到了缓解。

在整个疗程期间,我避免了使用任何药物来治疗偏头痛,但是我的症状确实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我相信这种疗法对于像我这样的慢性偏头痛患者来说是一个很有帮助的选择。

总之,舍岩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作为偏头痛的治疗。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不同的,效果可能会因人而异。

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建议去找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朝医舍岩针法综述

朝医舍岩针法综述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4期2021年2月Vol. 12Feb. 2021朝医舍岩针法综述姜金龙,金春玉(延边大学医学院,吉林延吉133002)摘要:为促进朝医舍岩针法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舍岩针法的基础理论,即虚实补泻法和补泻手法,综述了舍岩针法在痛经和软组 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及与中(朝)药方的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舍岩针法;基础理论;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91.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04 -0058 -02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al Sheyan Needle TechniqueJiang Jinlong , Jin Chunyu(Yanbi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Yanji 133002, China)Abstract :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al Sheyan needle technique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al Sheyan needle technique , i. e. the method of supplementing and reducing deficiency and excess ,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al Shenyan needle in dysmenorrheal and soft tissue injur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Korean ) prescription, in orderto provide new thinking path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 Traditional Korean medical Shenyan needle ;0引言朝医舍岩针法的创立者——舍岩先生(原名为黄 延鹤,朝鲜平安北道人)出生于朝鲜李氏王朝时期,因在朝鲜江原道山上一个岩石洞中研究针法13年后得 道,故法号为舍岩。

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偏头痛患者50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治愈23例,占46%;显效12例,占24%;有效10例,占20%;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

【关键词】朝医;舍岩针法;太阴人;偏头痛;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65-01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反复发作的偏头痛或双侧头痛为特征。

常有家族史。

现代医学的偏头痛属于中医学、朝医学的头痛范畴。

朝医舍岩针法是五俞穴配与木、火、土、金、水五行,利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采取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也就是自他经补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笔者自2010年08月至2012年08月利用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偏头痛患者50例,将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0例病例均来源于我院针灸科及朝医脑病科门诊、住院患者,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52.02±8.35岁;病程最长23年,最短3个月,平均12.23±8.95年。

1.2 偏头痛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参照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性疾患诊断标准的偏头痛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2]: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朝医诊断及辨象标准:朝医偏头痛诊断标准,症状以中医诊断为准;朝医学将整个人群分为四类四象[3、4],即太阴人、太阳人、少阴人、少阳人。

临床上以太阴人偏头痛人群多[5]。

朝医四象人辨象标准[6]参照2010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朝医基础学》的朝医四象人辨象要点。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为无先兆的(普通型)偏头痛的患者。

②符合朝医四象医学太阴人标准的患者。

③年龄12~80岁之间。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适应症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②瘢痕体质、有出血倾向及止血困难者、精神病患者。

舍岩道人,舍岩针,全套辨证论治针法。一篇干货。

舍岩道人,舍岩针,全套辨证论治针法。一篇干货。

舍岩道人,舍岩针,全套辨证论治针法。

一篇干货。

大修身
脾正格,少府大都,大敦隐白。

去寒针,气海灸,丹田
打坐针,膈俞灸、胆俞灸,膏盲灸,肺俞灸,中脘,丹田。

补脾灸,脾胃俞
补脑灸,三里泻,腰上二椎到五椎一齊施上補,灸。

真元针。

經渠‧通谷補, 中脘正, 陽谷‧陽池瀉
想太多
去思针,气海灸,间使
伤情针,大敦‧陰谷‧經渠‧太白‧少府補, 三里‧陽池瀉.
胃正格。

陽谷‧解谿補, 臨泣‧陷谷瀉。

瘀血多
瘀血方1:太渊、太白补,三里泻;
瘀血方2:太渊、太白补,曲池泻;
太渊、太白补——肺正格
曲池,三里泻——大肠反正格。

痰多
肺反正格,少府、鱼际补;太白‧太淵泻
酒痰针,太白‧太淵補, 大敦‧隱白瀉.
痰饮针,少府、鱼际补;陷谷、尺泽泻
肺胜格,胃正格
少府、鱼际补;尺泽泻;——肺胜格
陷谷——胃正格
胃病
食热酸针,中脘正, 丹田迎, 氣海瀉
损谷吞津法。

温补
脾正格,少府‧大都補, 大敦‧隱白瀉
肝正格,陰谷‧曲泉補, 經渠‧中封瀉
凉补
心正格,大敦‧少衝補, 曲泉‧少海瀉
胃正格,陽谷‧解谿補, 臨泣‧陷谷瀉
60以下肾虚
肾正格,經渠‧復溜補, 太白‧太谿瀉
血虚腹痛针(小肠正格变种)臨泣‧三間補, 通谷‧前谷瀉
修炼做梦
鬼压针(小肠正格)臨泣‧後谿補, 通谷‧前谷瀉.
鬼交针,期門‧日月‧膻中補, 太白‧太谿瀉
修炼恍恍惚惚
恍惚针,丹田迎, 氣海斜, 陽谿補, 太白瀉四关针,合谷穴泻,太冲穴补。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着《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

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

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

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

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

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师的首弟子。

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

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是他的徒弟之一,而且经过13年的面壁修炼而觉悟到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后,行医各地,在针灸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逸闻。

所以虽然还是缺乏具体的考证史料,不过现在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大部分的人都肯定此记载。

中医针灸经络辨证——手太阴肺经(附,医学入门,针灸大成,子午流注说难,舍岩针法)

中医针灸经络辨证——手太阴肺经(附,医学入门,针灸大成,子午流注说难,舍岩针法)

中医针灸经络辨证——手太阴肺经(附,医学入门,针灸大成,子午流注说难,舍岩针法)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

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

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

一者,天也。

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

故为之治针,必以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

二者,地也。

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

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员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

三者,人也。

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

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

四者,时也。

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

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

五者,音也。

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

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

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

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

七者,星也。

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合于经络者也。

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

八者,风也。

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

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

九者,野也。

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

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溜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

故为之治针,令尖如挺,其锋微员,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黄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岐伯曰:一曰镵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主热在头身也。

韩国 针灸 历史

韩国 针灸 历史

韩国针灸的历史起源于中国,约在公元六世纪,针灸医学自中国传入古代朝鲜、日本,历经近一千多年的发展,在原有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针灸方法,并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其中,舍岩针法由朝鲜中期一位僧侣所创,其号舍岩道人,故命名为舍岩针法。

舍岩针法主要作用于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在遵循"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原则,应用自经补泻法与他经补泻法,治疗寒热虚实病症,探求"抑其官(官为克我者)"原理之妙法。

舍岩针法是一种流传已久的韩医针法,与"四象医学"及《东医宝鉴》共同被称为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准备篇收录了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方法、五输穴和正胜格以及寒热补泻的图表、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以及乐浪老夫施针歌等的内容。其中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秘诀等的部分是由译注者来新增的内容。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列举了102个效果卓著的处方,而乐浪老夫施针歌主要言补泻的原理、手法以及刺针时的态度和注意事项。
2
和爱情(少阴和太阳)、名誉的丧失和自信心(厥阴和少阳)等相反的心理活动作用。按照这种方式,他对于在舍岩针法所应用的60个穴位的属性进一步研究并加以分类,在其基础上对于《舍岩诀》的舍岩经验例重新做了解释,并且在临床上积极应用了。他的解释虽然不易学习,可是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明显的疗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些韩医学界的学者和学生们正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著《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
[5]全泰永,李相元.舍岩五行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11).3
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著《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

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

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

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

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

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师的首弟子。

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

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是他的徒弟之一,而且经过13年的面壁修炼而觉悟到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后,行医各地,在针灸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逸闻。

所以虽然还是缺乏具体的考证史料,不过现在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大部分的人都肯定此记载。

卢重辉教授根据李泰浩的记录在《韩国医学大系》〈韩国韩医学篇〉上将舍岩道人的俗名阐明为“黄延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
法介绍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著《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

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

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

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

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

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师的首弟子。

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

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
是他的徒弟之一,而且经过13年的面壁修炼而觉悟到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后,行医各地,在针灸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逸闻。

所以虽然还是缺乏具体的考证史料,不过现在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大部分的人都肯定此记载。

卢重辉教授根据李泰浩的记录在《韩国医学大系》〈韩国韩医学篇〉上将舍岩道人的俗名阐明为“黄延学”。

最近金达镐对《舍岩诀》的内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查明了其成书年代。

根据他的研究,在《舍岩诀》的内容中对于生理、病理、辩证分类的方法参考了中国明代的综合性医书《医学正传》,而且一些内容受到了韩国李朝后期的医书许浚著的《东医宝鉴》和许任著的《针灸经验方》的影响。

因此,金达镐推测《舍岩诀》的成书年应该是《针灸经验方》出版的1644年以后。

这么一来,《舍岩诀》的成书时期更加清楚了,可是对于作者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分为实际篇和准备篇,两
部分。

实际篇从第一章中风门到第四十二章痔疾门收载42病证,每病为一个门类,每门下再次分为具体病证,然后简述其症状和疗法。

每门的后面收载了舍岩自己的临床经验例。

例如第二十五章头痛门分为沐后头痛、头项痛、眉棱骨痛、偏头痛、真头痛五小类,还有,经验例的部分记载了四例关于头痛的临床经验。

全四十二章的门名如下:中风门、寒门、天地运气门、署门、湿门、燥门、火热门、郁门、痰饮门、咳嗽门、哮喘门、疟疾门、痢疾门、噎膈门、呃逆门、呕吐门、吞酸门、嘈杂和嗳气门、肿胀门、积聚门、虚劳门、霍乱门、泄泻门、眩晕门、头痛门、胃脘痛门、腹痛门、腰痛门、胁痛门、诸气痛门、疝气门、脚气门、痛风门、痿证门、耳聋门、目病门、口病门、喉证门、齿病门、鼻病门、血证门、痔病门。

准备篇收录了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方法、五输穴和正胜格以及寒热补泻的图表、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以及乐
浪老夫施针歌等的内容。

其中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秘诀等的部分是译注者来新增的内容。

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列举了102个效果卓著的处方,而乐浪老夫施针歌主要言补泻的原理、手法以及刺针时的态度和注意事项。

二、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舍岩针法是根据五输穴的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来进行本经的补泻与异经的补泻。

舍岩道人以《难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理论为依据,又提出“虚者抑其官”、“实者补其官”的原则进行针灸配方。

“官”是指有权势、官使得意思,在这里指“克我”的脏器。

正如舍岩在《舍岩诀》的序言中所言:“木母补于火子,心病自痊。

土官溺于水臣,肾必回醒。

抑西官之金气,肝胆安稳。

洗东将之木贼,脾胃遐龄。

肝位东方,肾受生而肺受克。

心居南乡,北受克而东受生。

相生则可补,相克则必泻。

虚则可补,实者可泻”。

这充分说明了五行相生相克与补泻法的原理。

具体例如肺属金,火克
金,土生金,火为金之官,土为金之母,肺经虚证,补母泻官,补本经土穴和土经土穴,泻本经火穴和火经火穴,因此,推出补太渊、太白,泻鱼际、少府,这就是肺正格,用于治疗肺经虚证。

反之,肺经实证,补官泻子,补火泻水,补本经火穴和火经火穴,泻本经水穴和水经水穴,此为肺胜格。

另外,十二经虚证,除了补母泻官原则外,还有抑官安身、抑官补子等。

例如,伤寒证之足胃经证,症状表现“眼眶痛、鼻干不得眠、身大热、呻吟不绝”,辨证“胃虚”,治法“三里补、临泣泻”,此为抑官安身,“身”指足三里,胃属土,土经土穴胃足三里;土之官为木,木经木穴为胆经之临泣。

根据上述原理,现将十二经的虚实补泻配方见表1。

舍岩针法补泻手法以捻转补泻、九六补泻为主。

即拇指向前捻转为补;拇指向后捻转为泻。

九九为老阳数,为补;六六为老阴数,为泻。

舍岩针法也使用迎随补泻、呼吸补泻。

表 1 十二经脏腑虚实补泻配方列表
虚证(正格) 实证(胜格) 1 脏腑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补太白太渊三里曲池阳谷解溪少府大都大敦少冲临泣后溪商阳至阴经渠复溜大敦中冲临泣中渚通谷侠溪阴谷曲泉泻少府鱼际阳谷阳溪临泣陷谷大敦隐白阴谷少海通谷前谷三里委中太白太溪阴谷曲泽通谷液门商阳窍阴经渠中封补少府鱼际阳谷阳溪临泣陷谷大敦隐白阴谷少海通谷前谷三里委中太白太溪阴谷曲泽通谷液门商阳窍阴经渠中封泻阴谷尺泽通谷二间商阳历兑经渠商丘太白神门三里小海临泣束骨大敦涌泉太白大陵三里天井阳谷阳辅少府行间注:三里为足三里。

三、舍岩针法的特点与应用舍岩针法的主要特点是五行补泻法则的丰富化。

它以五行生克理论为基础,在《内经》、《难经》“补母”、“泻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抑官”、
“补官”、“安身”、“补子”等补泻原则,丰富了五行补泻法则,用于临床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倍受推崇,中国和其他国家有些地区也有应用。

例如中国山东地区的刘燕亲身体会以后评说为:“用于内科疾病,尤其精神方面的疾患有奇效”。

西班牙巴塞罗那针灸医院的孙桂同和孙在同50例腰椎间盘突出证患者,利用舍岩针法治疗,针灸处方为足三里、曲池补,阳谷、阳溪泻,经验穴为督脉的至阳穴、命门穴,其结果为临床治愈45例;好转4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达98%。

治疗最长时间为1个月,最短为3天。

西班牙巴塞罗那针灸学校全泰永和李相元32例偏头痛患者,利用舍岩针法处方为通谷、侠溪补,窍阴、商阳泻,1个疗程痊愈24例;经3个疗程治愈7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

舍岩针法所具有的另外一个特点为相对安全性。

因为该针法主要使用位于四肢远端的五输穴,所以对内脏没有直接损害,比体针法安全
一些,而且一次的疗程中所取的输穴数一般8个穴位以下,所以操作比较方便。

除此以外,有些人着眼于《舍岩诀》序言中的一句“审七情之浮沉”,认为舍岩针法的核心在于观察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变化而诊断,治疗疾病。

其代表医生有金洪卿,他将经络看作意识和感情的传导通路,而且应用《周易》的原理而对各经络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例如周易的八卦与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和任、督脉相互联系后,分析为其中前面的六经不仅具有润、燥、温、凉、风、闪的物质属性,还具有饥饿感和饱满感、失恋的痛苦2 和爱情、名誉的丧失和自信心等相反的心理活动作用。

按照这种方式,他对于在舍岩针法所应用的60个穴位的属性进一步研究并加以分类,在其基础上对于《舍岩诀》的舍岩经验例重新做了解释,并且在临床上积极应用了。

他的解释虽然不易学习,可是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明显的疗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些韩医学界的学者和学生们正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在《舍岩诀》的腰痛门的后面,舍岩经验例中,有舍岩道人叙述自己病例的地方。

据其内容,他从小患过某疾病,可是从来没找到该病的正确的原因,而且他的三弟和长侄也因同病而死。

后来发现该病的原因和治法以后,他一方面对自己的晚知晚觉感到遗憾,另一方面赞叹经典的深奥道理后说,如果没有阅读经典,怎么能悟到这种如神的道理!通过这句话,我们能感觉到经典学习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舍岩针法是在古代中医学和韩医学的基础上成就的,于是为了学习舍岩针法,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们应该认真学阅读中医和韩医的经典。

我觉得学习医学史的目的就是阅读经典的奠基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