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人教部编新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精品优质课说课稿)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第【1】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页摘要:一、导言1.教材编写背景2.教材适用年级3.教材编写目标二、教材内容概述1.教材结构与篇章安排2.教材主题与文体类型3.教材知识点覆盖三、教材特点与优势1.注重学生实际需求2.强调语文素养培养3.注重传统文化传承4.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四、教材使用建议1.教师教学方法2.学生学习策略3.课程评价方式正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是针对七年级学生编写的一本语文教材,旨在满足这一年级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掌握语文基本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教材围绕课程标准,注重传统文化传承,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一、导言《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是在我国教育部门指导下,由一批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写而成。
本教材适用于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以满足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需求。
教材编写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高年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共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类型。
教材知识点覆盖全面,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从阅读理解到写作表达,力求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
三、教材特点与优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注重学生实际需求,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
此外,教材还注重传统文化传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教材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确保教材内容科学、合理、有效。
四、教材使用建议针对本教材,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应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参与讨论等。
在课程评价方面,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平时成绩、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之,《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是一本符合学生需求、注重素养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优质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说课稿一、说教材1、单元说明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以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大自然的美景,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教材《春》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XXX的《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四单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研究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XXX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把本文安排在第三单元,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夏感》是新选入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它替换了原来的《山中访友》,整个单元便有了多彩的四季。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四季之美吧。
XXX的《夏感》围绕第一句从夏天到来的气象、夏天来到大地上呈现金黄的色彩、夏天来到了人们中三方面来赞美夏的旺盛生命力、赞美劳动,首尾呼应。
有人评价《夏感》是“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那是采天地之大美而凝结的精灵。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说课讲稿

说课稿: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额题目是《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过程、说板书等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教育部编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
部编教材(也教统编教材)创新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排。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杰出人物,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
本文脉络清晰,句式整齐,富有诗意,诗人臧克家在文中写其师闻一多先生不同时期“说”和“做”方面的特点,热情颂扬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和始终如一的爱国赤诚。
这与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优秀人物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是一致的。
因此,本课在这个单元起着落实单元目标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能完成把握课文内容的任务,但在理解文本时还不得法,不够深入。
学习本课,学生能迅速梳理文章脉络,归纳闻一多先生在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说和做的特点及成绩,但是在品读细节,揣摩诗意的语言,发现人物内在精神上学生会不知如何下手或浅尝辄止。
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细节,揣摩语言,发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上。
三、说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单元目标和学生学情,我制订了以下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
2、梳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安排;学习人物言行一致的崇高人格的和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感。
(重点)3、关注文中细节描写,理解其作用,勾画精彩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预习法和自主学习法《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学习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自主学习本课字词,查找作品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生平事迹,熟悉本文内容。
多种读书方法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紫藤萝瀑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紫藤萝瀑布》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单元的文章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的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
《紫藤罗瀑布》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以生动而细腻的笔触,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色、形、态多方面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罗花,生机勃发,辉煌灿烂,让人感受到它的繁茂与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这篇文章定位在“写景的美文”“励志的散文”两点上,围绕这两点就把整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成了三个部分“读-赏-悟”。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它们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然而本文写于1982年,写作的背景和文革有关,所表达的情感也较为复杂。
既有“文革”动乱造成的心灵创伤,又有亲人身患绝症不久于世的哀痛,七年级学生未必能够理解,所以教师要补充必要的助读资料,引导学生深刻体会。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结合本文融情于景的写法,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浏览课文,通过作者的行踪把握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藤萝花的美。
2,朗读课文,品析具体词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摹藤萝花之美的。
3. 探究作者从景中感悟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探究作者从景中感悟的人生哲理”。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老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老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表现普通人的爱,比如有的侧重于体现亲情,感受亲情。
《老王》这篇课文则是由亲情上升到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爱,由“小”爱上升到“大”爱。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生活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叙述语言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从而集中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生活的不幸者的人道主义关怀,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的佳作。
因而我这堂课将教材处理为重在对平等关怀、善以待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会,是本篇课文的第三课时。
二、说学情《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七年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旨就有些难度。
现今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大多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或者说更不知道如何回报“爱”才能被别人真正地接受。
不必说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就连自己身边的人他们也没有认真地了解过,更别说去关心了,所以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就成了一个课题。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认为本课学习中应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情,学会关注身边生活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学会放平心态,平等关怀,善以待人。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情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一)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我确立本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品味文中杨绛先生对老王的深情;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节奏与旋律》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节奏与旋律》优质课说课稿XXX《节奏与旋律》说课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承接了上一框《单音与和声》,学生了解了如何遵守集体的规则以及处理集体中的矛盾冲突。
本节课进一步分析在集体中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集体中会有不同的责任,当不同的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
能力目标:提高处理个人与集体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与角色,与责任;知道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中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分析学生通过体验集体生活,了解个人在多个集体中的不同角色、不同责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确理解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材介绍了小群体的形成和价值,在小群体和集体之间发生冲突时,能够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干系。
五、学情分析初中学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两三年的时间内,身体外形、身体机能基本走向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出现新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将关注中心由自己转为周围的人,他们渴望在校园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联系,保持往来,获得友情以及他人的认可与接纳。
6、教学环节结合以上分析,本课教学分为三个局部:我在多个集体中、集体中的小群体和集体利益至上。
三个环节,对应达成三个认知目标:多个集体、多重身份;营建小群体、拒绝小团体;和谐共处、美美与共。
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多个集体中的多重身份、多重责任。
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活的复杂性,知道思考问题应该多元化,避免片面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0课《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近日参加了市里的说课比赛||,我选择了杨绛先生的经典作品《老王》||。
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赛后整理了自己的说课稿||,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不幸者的善良||,穷苦心善是老王的特点||,文章便突出地写了他的“不幸”和“善良”||。
老王的不幸(穷苦)可以从“三独”、“三破”这两个侧面进行分析||。
“三独”即为“独干”;“独眼”;“独居”||。
一“破”即他用“破旧”的三轮支撑生活||,写出了维持生计的艰辛||。
二“破”即他用“残破”的身体出力干活||,写出了生活的痛苦||,三“破”即他居住在“塌败”的小屋苦度光阴||,写出了生活的艰苦||。
不仅如此||,老王其实也时时在遭受着精神上的苦痛||,因为眼瞎||,有人说他是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从心灵上摧残他||,打击他||。
所以||,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我们都可以读出老王的凄苦与艰难||。
他是这么的不幸||,可是他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之心||。
他的善良我们可以从“三送”体会到:“一送”送冰;“二送”送钱钟书;“三送”送鸡蛋香油||。
老王的命苦与心善通过这“三破”、“三送”在作者的笔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我”与老王的平平淡淡的交往||,用“我”的慧眼来看老王||,他的不幸之至与善良之至就得以体现||。
不仅如此||,从“我”的眼里看老王还可以看出“我”及其家人的同情心与爱心||。
从作者的情感态度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该文的写作目的||。
本专题主要由“殉道者之歌”、“烈士的抉择”、“底层的光芒”这三个板块组成||,可见||,这个专题的主题主要是体现不同人的人生精神及追求的||。
而《老王》正是“底层的光芒”中的一篇散文||。
同时结合《老王》一文的特点||,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驿路梨花(说课稿)

15 驿路梨花一、说教材在这里我将从课文特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课文特点《驿路梨花》是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2.学情分析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感情的体会比较少。
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特别的重要。
3.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课文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以《驿路梨花》为题的妙处。
(2)以学生朗读为主,自主探究为重,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共同赏析文章。
(3)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以《驿路梨花》为题的妙处。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精神的发挥,所以我采取以下教法进行本节课教学。
1.朗读教学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文章内涵。
2.情景问答法: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融入课文的意境,情感产生共鸣。
3.互动点拨法:在这里主要是通过与学生互动交流,点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结合本文特点,我认为应该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学法:1.勾画圈点法: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段中优美的语句,以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积极读书的良好习惯。
2.分组讨论法:通过提问,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课文,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3.质疑探究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发现中积极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一)教学预习准备1.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通用6篇)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百草园》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能力。
《百草园》是该单元中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的重任。
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现代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通过描写景物和叙写童年趣事来反映童年的“乐”园,表现了童年鲁迅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感情。
体现了鲁迅广泛的生活兴趣和聪明才智。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形象、有序的描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儿童情趣,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情趣。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主要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在百草园中的有趣活动。
课文显著的特点是: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细致,能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描写角度不同,很注意顺序安排,且描写具体;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把课文描写百草园景物描写细致、形象、有序,用词准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把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以及最后一段中“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这篇课文完全是从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口吻和儿童的心理出发来写的。
鲁迅研究专家李何林同志说得好:“此文,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1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初中语文三年级的一篇教读课文,矛盾所写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一、说教材、学情。
《白杨礼赞》具体编排在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
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散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灵活多变的写法,进一步提高欣赏、写作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欣赏散文应着眼于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借鉴散文所运用的语言。
《白杨礼赞》的语言很有特点,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尤其是反问、排比运用得极为成功,值得反复诵读,这样,才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语言感悟能力较差。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
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设想,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二,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
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
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通过朗读理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考虑到初中生在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文章的象征手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寻找生活中的标志》说课稿

综合实践《寻找生活中的标志》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教材中的主题《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依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教学的基本原理,我主要从教材、学生学情、教法学法、活动准备、教学流程这五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在商场,车站,公路等公共场所,各种标志随处可见。
这些标志如同形象的语言,时刻提醒人们遵守社会规则,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为此,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及其作用,了解标志的种类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守规则的习惯,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寻找生活中的标志》这一主题,主要让学生超越文本,认识生活中多种不同的标志,同时了解这些标志的意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本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情感的满足。
(二)教学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践的,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本主题的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总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生活常见标志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标志的种类及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方便自己的生活。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使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在小组活动中探讨交流,表达观点,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重难点重点: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因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标志,了解标志的意义及作用。
难点:引导学会针对不同的研究主题提出问题,展开研究。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对于生活缺少无意的观察,生活中的标志虽然随处可见,但并不熟悉,所以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参与学习调查活动之中,使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并了解其意义,培养学生自学遵守规则的意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精选生活片段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传记文章,所以,让学生归纳传记体文章的特点,是成为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声声巨响震撼寰宇,一朵朵蘑菇云光耀中华大地。
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让世人目不暇接,惊呼不已!是谁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原子弹工程?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
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
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这其中,就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
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学习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知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魅力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四)走近人物问题探究交流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勾画各部分关键语句或段落。
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说说六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简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显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杰出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邓稼先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中国的历史,引入课文主题。
2. 速读课文,了解文意:通过速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 探究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5.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准确掌握本课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2.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说课稿第1篇】杞人忧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杞人忧天》,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杞人忧天》,这篇课文是语文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寓言四则》中的最后一篇,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三则寓言故事基础上的继续延伸。
二:说教学目标由于这则寓言故事出自于三千年前的古代典籍《列子》,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对于字词字音以及文章意思的翻译还是很有必要的,为初一的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积累字词以及学习的方法。
疏通字词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便于分析人物形象,也为揭示文章的寓意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
再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言的寓意,指出其现实意义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所以我的教学重难点第一是在疏通文意,第二就是在学生能通过引导多角度分析文章寓意并能很好的理解其现实意义,以培养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方法:考虑到我校初一的学生大多活泼开朗,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让那个学生合作探究自读自悟为基础,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那个学生结合导学案以及课下注释探究感悟文章的意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把诵读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同形式的朗读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我以一场流星雨的话题作为开场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文的讲解做铺垫。
接着介绍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列子,初步了解道家学派,为后面结合背景资料理解寓意做一定的铺垫。
学习课文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字词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然后请学生范读,检查字词字音的学习效果,教师再特别提醒学生通假字以及多音字的读音,夯实基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第1篇】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主要从教材、课标、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8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将本文放在本单元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人,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说课标这是一篇阅读教学的范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阅读有明确要求,结合本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说学情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学生处在这个年龄段,比较争强好胜,老师要紧抓这一特点,通过开展:预习谁最好、资料收集谁最多、朗读谁最棒、研究谁最深、活动谁最积极等,选出学习上具有示范作用的学生,通过榜样带领全体来更好的学习。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等,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学生、教师的示范,通过竞争比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学习的动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说目标及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特点,我确定了三大目标、一个重点、一个难点: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和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第一单元的重点词汇- 理解和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教学内容词汇- 第一课:熟悉词汇"语文、课文、知识、字词、句子、诗歌、阅读、写作"- 第二课:熟悉词汇"合作、交流、班级、同学、互相、帮助、共同、目标"- 第三课:熟悉词汇"信息、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 第四课:熟悉词汇"惯、行为、礼貌、友好、开心、愉快、快乐、快活"课文- 第一课:《语文课》- 第二课:《合作交流,快乐成长》- 第三课:《新闻的传播》- 第四课:《礼貌待人,友好相处》写作-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语文课的读后感-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合作交流的作文-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新闻的作文-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礼貌待人的作文教学方法- 演讲法:引导学生展开话题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阅读理解:通过课文阅读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练:通过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练和写作任务,并进行评分- 期中考试:进行第一单元的考试,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课堂练和作业题教学安排- 第一课:词汇研究和课文阅读- 第二课:合作研究和写作练- 第三课:阅读理解和写作练- 第四课:课文复和课后评估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几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
《陋室铭》是久传不衰的经典古文。
全文语言优美凝练。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们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朗读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 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文章的主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重点。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
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矛盾的句子定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目标分析: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怀。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4、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三、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文言文的一些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方法有了一些了解掌握,而且本文篇幅短小,语音优美,容易理解。
学生们在朗读熟读的基础上,翻译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分析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
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xx中学的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下面我将从教材、课标、教学、堂清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我从编排体例、单元内容两个方面来说。
编排体例上:人教版语文采用了传统的“文体组元、主题多样”的编排方式,既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又便于教师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课标关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精神。
通过目录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本册教材的编排上主要包括课文、写作、综合性学习和名著导读四个部分,主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就本单元来讲,前有单元导读,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学习重难点做出提示。
然后精读略读四篇课文穿插安排,课前有课文提示导入新课,课后安排有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指导性地进行拓展延伸,读读写写更是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
课后还有补白内容补充学生的语法知识。
单元最后的写作又是一个补充、总结、提升的阶段。
整个单元是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编写的。
第二,单元内容。
七年级下册语文六个单元,分别以名人、爱国、小人物、
生活态度、名家名篇、探险为主题。
本单元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以名人
为主题共安排了四篇课文——《邓稼先》《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
劝学》。
写作部分就是根据课文的学习重点而定的写出人物精神。
第二说目标。
分课程总目标和单元目标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