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概念问题的思考_李慧波

合集下载

社会文化价值冲突状况及原由

社会文化价值冲突状况及原由

社会文化价值冲突状况及原由作者:刘海滨李丽萍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辽市群众艺术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而都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如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革,政治体制更加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等。

当代中国这种全方位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社会的活力。

人们的发展空间扩大、选择机会增加,社会流动性增强。

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由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

这就造成了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冲突问题越来越突出,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之间产生了矛盾,进一步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所以,密切关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价值冲突问题,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文化价值冲突现状在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性质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互激荡与冲突,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这些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万而' °1•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现代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关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现代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集中表现为〃儒学与现代化〃(D 的形式。

对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究竟对中国现代化有无意义的问题,社会上存在着两种相悖的观点,一种认为儒家文化价值观念违反现代科学精神,表现在:科学追求真理,而儒家文化价值观注重情感、道德;科学需要大无畏精神,而儒家文化价值观强调中庸,推崇禁欲主义,谨慎小心;科学需要好奇心,而儒家文化价值观主张满足现状,安分守己。

基于这种观念,一些人认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对儒家思想予以否定。

与此相反,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文化价值观对我国现代化有着借鉴意义,如儒学中的仁爱、礼、义等思想;儒学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除了这些认识上的冲突以外,儒家文化观念中主张的中庸思想与现代社会改革中提倡的锐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存在着冲突。

2.马克思主义主导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冲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现代文化入门认识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

现代文化入门认识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

现代文化入门认识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现代文化入门:认识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文化现象日益多样化且变得更加复杂。

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涵盖了艺术、音乐、电影、时尚、传媒、科技以及社交媒体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以多个方面介绍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现代文化,实现入门级的认识。

1.艺术与文学当代艺术和文学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从绘画、雕塑、摄影到装置艺术和概念艺术,艺术家通过多种媒介和形式传递思想和情感。

同时,当代文学也涌现出众多具有独特风格和声音的作家,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探索人性,并给人们带来深思。

2.音乐与电影音乐与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年轻人尤其具有吸引力。

流行音乐风格多样,包括摇滚、流行、嘻哈、电子音乐等等。

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表达观点、传递信息的媒介。

当代电影涵盖了各种类型,从动作片到科幻片,从纪录片到独立电影,满足了观众对于不同类型故事的需求。

3.时尚与消费文化当代时尚是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重要指标之一。

全球时尚行业不仅在经济上有巨大影响力,更塑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消费文化也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现象,人们追求个性化和品质生活,购买各类商品和体验,推动经济发展。

4.传媒与科技随着传媒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变得更加全球化和信息化。

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消费习惯。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生活、获取信息,并与全球范围内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传媒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供新闻和信息,也塑造了公众舆论和社会认知。

5.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

全球化带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冲突,人们更加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理解。

跨文化交流促进了艺术、音乐、电影、时尚等领域的创新,也增进了人们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认识和兴趣。

总结:通过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现象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人类学知识:社会和文化的矛盾和调适

人类学知识:社会和文化的矛盾和调适

人类学知识:社会和文化的矛盾和调适
在人类学中,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社会和文化间的矛盾和调适关乎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值得我们深入
探究。

首先,社会和文化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可
能无法适应当下的社会需求或者外来文化的冲击。

例如,传统社会对
于性别刻板印象的传承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长期受限,但现代社会的
人权理念却与此相悖。

此时,社会需要推动变革,以适应文化的变化。

然而改革又可能面临来自传统文化的反对和阻力。

因此,文化和社会
催生出一系列矛盾和对抗。

不过,社会和文化之间的调适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作为开放的社会,我们应该尊重并包容不同的文化,拥抱多元化社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重新解读和整合传统文化来实现社会的进步。

比如,
传统的文化习俗可能对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

然而,在保持
文化特色的同时,可以将其与现代化的思想相融合,提高其可持续性。

调适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一种“文化自觉”,使文化和
社会相互协调达到和谐发展。

除此之外,人类还需要摆脱文化中的限制,尤其是对于性别、种族、宗教等方面的歧视。

只有健康、平等、自由的社会和文化才能促
进人类的发展。

这种文化和社会的调适不是简单的、静态的,并且需
要不断地演化、更新和调整。

因此,探究社会和文化的矛盾和调适不仅是重要的人类学研究议题,也是现代社会所必须深入探讨和开展的工作。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借鉴、调适并整合不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需求,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

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

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我们与人交往、工作、休闲娱乐等方方面面。

而社会文化则是社会生活的外在表现,它包括了语言、艺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彼此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而丰富的社会。

首先,社会生活是社会文化的基石。

社会文化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产生着巨大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东方文化中,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尊重长辈,重视礼节和仪式;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个人权利,追求自由和平等。

这些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使得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社会生活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社会中的各种社交活动、工作经验以及休闲娱乐等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社会文化的面貌。

通过社会生活的交流与互动,人们不仅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还形成并传播着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

例如,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方式和交流方式,推动着社会文化的数字化和多元化发展。

同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件也会对社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女权运动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性别观念,推动了社会文化中的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

社会生活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以及聚会活动等都显示了个体所属的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也会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

例如,一些社会群体可能更加注重个人的物质追求,而另一些社会群体则更加强调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塑造和加深着这些文化的传统和特质。

综上所述,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文化的形态和内涵,而社会文化又为社会生活提供了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建设一个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的社会。

新时代下的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

新时代下的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

新时代下的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新时代下的文化艺术正不断适应和满足人们的需求,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点。

本文将从文化艺术的定义、新时代文化艺术的特点以及文化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下的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文化艺术的定义文化艺术是指通过一定形式和手段创造出来的人类精神实质,包括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它既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也是历史和传统的体现。

新时代下的文化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更加注重创新、开放和多元化,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需求。

二、新时代文化艺术的特点1.创新性:新时代要求文化艺术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不断引领潮流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例如,摄影艺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拍摄美好瞬间,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短视频和微电影成为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2.互动性:新时代的文化艺术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

艺术家通过展览、演出、音乐会等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艺术体验。

例如,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可以与艺术品互动,获得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3.全球化:新时代的文化艺术更加关注全球化的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更加频繁,艺术家可以借鉴各国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使作品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多样性。

三、文化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审美情趣的提升:文化艺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社会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和表演使人们不仅满足了感官上的需求,还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2.文化交流与传承:文化艺术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交流与传承的重要方式。

通过文化艺术的交流,人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还能够促进国际间的友谊与合作。

3.社会凝聚力的增强:文化艺术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艺术作品和表演不仅可以激励人们追求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还能够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浅析文化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

浅析文化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

惯 等文化心理 , 陶冶着民族心灵, 民族的凝聚起着永恒的作用 , 以说, 对 可 民族凝聚力就
是 一 种 文 化 的 凝 聚 力 。 中华 民族 的“ 下 为公 ”“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 天 、先 后 、 “ 心 全 意 为 人 民 服 务 ” 精 神 , 旦 以直 接 或 间接 的形 式 融 入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进程 , 现 全 等 一 与 代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 , 就会 产 生 出推 动社 会 发 展 的强 大 精 神 力 量 。 ( 文 化 凝 聚 力 的功 能 分 析 二) 我 们说 文 化 是一 种 力量 , 仅表 现 在 它 具有 决 定 人们 生 活 方式 和 行 为方 式 的作 用 , 不 而 且具 有凝 聚 人 心 、 引领 方 向 的功 能 。 1文 化 凝 聚 力 的凝 聚 功 能 。文 化 的 核 心 是 价 值 观 , 不 同群 体 形 成 的 共 同 的 价 值 . 由 观 , 以通 过 价 值 观 的 内化 而 产 生 巨 大 的凝 聚 力 。 同样 , 个 民族 由共 同 的文 化 信 仰 和 可 一
文 化视 角下 人 的社 会 化 文 化 塑 造 了 社 会 中 的人 。刚 出 生 的

人 只 是 生 物 的 人 , 在 成 长 过 程 中逐 步 接 受文化 , 由生 物 人 转 变 为 社 会 人 , 一 过 这 程 中 , 不 可 忽 视 的就 是 文 化 的 作 用 , 最 因 为人 的社会 性来源 于所 接 受 的文化 , 人 的 社 会 化 其 实 就 是 社 会 文 化 的 内 化 过
正常 秩序 的一 个重 要 因素 。 3社会 化 是 一个 文 化 传 递和 延 续 的过 程 , 有 社会 化 , 会 文 化 就 不 能顺 利 地传 给 下 . 没 社 代 。 的一代 如 果 不能 通过 社 会 化从 一 代人 手 中接 过 社会 文 化发 展 的接 力棒 , 会 发展 新 社 将 会 因后 继 无人 而 中断 。

文化与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研究

文化与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研究

文化与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研究当我们谈论文化和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探讨这两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

文化被认为是我们存在的核心,是我们从社会中获得意义和价值的方式。

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文化表达和塑造出来的。

在研究文化与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文化不仅仅是传统、宗教、习俗和艺术的集合,还包括了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文化是一种集体的心灵图景,它塑造了我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模式和社会结构。

然而,文化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正是通过社会现象的引导和表达,文化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是艺术、音乐、电影、文学等形式。

通过这些表达,文化被载入到社会中,与个人和群体互动,进而影响和塑造社会。

文化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联系的。

文化可以影响社会现象,而社会现象也能够反作用于文化。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流行文化的兴起。

流行文化是社会现象与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是当代文化和社会现象交汇的地方,它通过媒体的传播和个人的互动,成为一种象征和标志,进而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流行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它涵盖了音乐、时尚、电影、电视剧等各个领域。

流行文化的兴起和繁荣,既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趋势,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它代表了一种文化的表达和诉求,同时也是社会现象在文化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文化与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还可以通过群体行为来体现。

当人们聚集在一起时,他们的个体行为受到集体文化的影响。

集体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群体行为是文化与社会现象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它通过社会规范和文化传统来塑造人们的行为习惯和观念。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与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更为频繁。

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概念问题的思考_李慧波

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概念问题的思考_李慧波

关于社会⽣活与社会⽂化概念问题的思考_李慧波社会⽣活与社会⽂化看上去似乎是极其简单的两个概念,在⽇常⽣活中常常伴随我们左右,然⽽当我们真正想把它们厘清时,却⼜显得⽆能为⼒。

社会⽣活与社会⽂化究竟如何定义,学界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其观点可谓是异彩纷呈。

在讨论这两个概念之前,有必要对其共同的修饰语“社会”⼀词作出解释。

中外学者对“社会”下过多种定义,到⽬前为⽌,学界已基本形成了较为⼀致的看法:即社会是以共同的⽣产活动为基础⽽相互联系的⼈们的总体,是“⼈们交互作⽤的产物”,“在⽣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定阶段上,就会有⼀定的社会制度、⼀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1]。

有学者认为:“社会是⼈类⽣活的共同体,是⼈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特别是以共同的物质⽣产活动为基础⽽相互联系的⼈们组成的有机系统”[2];“它(社会)是通过⼈们的实践活动的合⼒形成的,并要通过⼈们的实践活动⽣产和再⽣产出来”[3]。

可见,社会是在⽣产和消费的基础上形成的⼀种多元的、复杂的、具有共同维系⼒的有机组织。

这种组织⾮常类似于佛教华严宗⾥所描述的⼀多互摄、重重⽆尽的“因陀罗⽹”①。

对于“社会史”这⼀概念,克拉克曾说:“社会史是⼀个多义词,因为‘社会’⾏为过于⼴泛以⾄于不可能把它定义为⼀个学术范畴。

”[4]的确,社会史是⼀个内涵丰富、外延宽⼴的多维概念。

因为它涉及到太多的领域和学科。

在这种多要素、多成分体系之下,很难⽤⼏个词来阐明它的概念。

⽬前学界主要探讨的是“社会史”范围的具体问题,也就是说研究者在各⾃所理解的实践中不断架构社会史的研究体系。

⾄于其研究对象究竟包括哪些,直到现在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是②。

其实,我们不妨把思路转换⼀下,即从社会史的⾓度去研究传统的“分⽀”学科,如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等。

因为即便是政治史、法制史这类专史,它不仅与社会上层有关,⽽且还在⼀定程度上与不同范围内的群体有关。

当然社会史作为⼀种运⽤⽅法在每个领域所占的⽐重有可能不同,如在研究政治史或法制史时,社会史可能仅仅是⼀种辅助⼿段,所占的⽐重也⽐较⼩。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与社会生活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与社会生活

文化研究知识:文化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文化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分析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首先,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社会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一切活动。

而文化就是在这一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系统化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文化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人们的衣着、食品、住房等方面都受到文化的影响,有些文化因素还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职业、婚姻等重要方面。

因此,文化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上述方面,更深层次的是文化对于人们的认识、思想和观念的塑造。

文化是一种传承和塑造人类思想和灵魂的综合体,是人类理性和意志力的表达方式。

文化形成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塑造了人们的人格和精神。

文化中的价值观、信仰、道德规范等对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例如,孔子所倡导的中华儒家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这种文化倡导的是一种礼、仁、义、智、信的精神,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应有特色,这种精神也占据了中华文化发展的核心地位。

而欧美文化则强调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这种文化倡导的是个体权利和自我实现的意识。

可以看出,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类文明和价值观念,导致了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

另一方面,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还表现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方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

文化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语言、文学、艺术、音乐、宗教信仰、思想等方面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既是人类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的体现,也是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的前提。

文化交流使不同文化之间在互相借鉴和交流中各自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文化跨越时空的能力和生命活力。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逻辑例析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逻辑例析

《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答题逻辑例析作者:张文娟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第11期掌握必备知识、提高关键能力是高三复习备考的核心,总结答题方法、理清答题逻辑同样必不可少。

准确理解试题考查意图,精确调动学科知识,遵循答题逻辑,能取得理想分数。

笔者对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政治主观题答题逻辑进行了研究,整理出了政治主观题设问指向的特点和答题逻辑图,以供高三考生复习备考参考。

一、《文化生活》主观题设问侧重价值思辨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又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下面以202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0题第(2)题为例进行说明。

【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

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

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韓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人类学知识:社会和文化的互为因果

人类学知识:社会和文化的互为因果

人类学知识:社会和文化的互为因果社会和文化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两个概念,它们的联系紧密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意识到的程度。

在人类学中,这两个概念被视为研究和分析人类行为和思想的重要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对互相影响和塑造。

首先,社会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而个体则是文化的产物。

换句话说,个体的行为和思想是由所处文化空间的影响产生的,而个体的行为和思想又通过社会交往和互动显现出来。

因此,社会和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分割开来来考虑。

其次,越来越多的人类学研究表明,文化在塑造和影响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化是人类的意识和认知的体现,人类行为和思想的根源和支撑。

在人类社会中,文化是组织社会和社会交互的基础。

文化的影响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如法律、政治、经济、家庭、宗教等等。

举个例子来说,宗教信仰在很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某些宗教信仰将个体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纳入到一种共同的框架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模式和社会关系。

同样,在某些文化中,家庭是一种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不仅反映了文化的价值观和信仰,也制定了和谐家庭关系的基本规则。

因此,文化在塑造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社会也在对文化的形成和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往往会导致文化的演变和调整。

例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对不同文化的传统模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人们面临着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时,他们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因此,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不仅对文化的演变和调整产生影响,同时也对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变迁产生巨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两个概念。

研究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想,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处理人类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当代社会文化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当代社会文化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当代社会文化创新的实践与反思第一章:概述文化创新是指在已有的文化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改变和创新。

在当代社会,文化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文化创新,人们在思想观念、艺术表达、文化传承、社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社会文化创新的实践与反思。

第二章:当代社会文化创新的实践2.1 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当代社会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兴产业,并逐步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文化产业正朝着创新、多元化、服务于人民的方向不断发展。

2.2 全球化全球化是当代社会文化创新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随着国际联系的加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思想逐渐趋向全球化。

各种文化元素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跨文化的新文化。

文化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了文化和谐发展。

2.3 互联网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文化创新有着深刻影响。

互联网为人们的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途径,推动了文化创新的快速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参与各种活动、表达各种思想和观点,这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章:当代社会文化创新的反思3.1 文化认同当代社会文化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文化认同的缺失。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和融合虽然丰富了文化形式和内容,但也可能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造成冲击。

因此,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加强文化认同建设成为当代社会文化创新反思的重要议题之一。

3.2 观念更新文化创新必须是思想观念的创新。

需要承认的是,在当代社会,一些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成为文化创新的障碍。

因此,推进文化创新,需要加强价值观念的建设,落实“文化自信”的要求,引导人们平等、开放、创新的思想观念。

3.3 创新文化生态创新文化是建立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的,因而当代社会文化创新反思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多元文化日益伸张持之以恒、方兴未艾地推进创新文化,创造更为合理、民主、和谐的文化生态。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文化教育无处不在。

它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文化教育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教育资源。

比如,我们去博物馆参观,了解历史文化;我们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感受艺术的魅力;我们参加社区活动,学习与人相处的道理。

这些都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社会文化教育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增长见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这样,我们的思维就会更加开阔,不会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

其次,社会文化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在社会文化教育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人物和事迹,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比如,我们可以学习雷锋叔叔的助人为乐精神,学习科学家们的勇于探索精神。

通过学习这些榜样,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此外,社会文化教育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在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一场文艺演出;我们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活动都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接受社会文化教育呢?首先,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去图书馆借书阅读,去博物馆参观展览,去剧院观看演出。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知识,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其次,我们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各种知识,通过电视、广播了解时事新闻。

我们还可以和家长、老师、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最后,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社会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文化教育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它无处不在,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社会文化教育是什么呢?它不是书本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也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复杂的知识。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

比如说,我们在公园里看到大家爱护花草树木,这就是一种社会文化教育,它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再比如,我们看到有人主动给老人让座,这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教育,它教会我们要尊重长辈,关心他人。

社会文化教育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它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人。

如果没有社会文化教育,我们可能会变得自私、冷漠,不懂得关心别人的感受。

在社会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让我们接受到这种教育。

博物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文物,了解历史的变迁,知道我们的祖先们是如何生活的。

这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们明白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图书馆也是一个充满知识和文化的地方。

我们可以在那里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学到很多道理,明白很多事情。

除了这些,我们身边的人也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来源。

爸爸妈妈会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会传授给我们知识和品德,朋友们会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和烦恼。

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我们作为中小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社会文化教育。

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在学校里要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在家里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公共场合要遵守秩序,讲文明、讲卫生。

总之,社会文化教育就像阳光和雨露,滋润着我们成长。

我们要珍惜这样的教育机会,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文化教育无处不在。

它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文化教育是什么呢?它可不是我们在学校里上的那些语文课、数学课。

社会文化教育是我们从生活中、从周围的人和事中学习到的东西。

比如,我们看到别人排队上车,就知道了要遵守秩序;看到有人帮助老人过马路,就明白了要乐于助人。

这些都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社会文化教育对我们很重要。

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礼貌、有爱心、有责任感。

在公园里,如果大家都不乱扔垃圾,环境就会变得很干净,我们玩起来也会更开心。

在公交车上,如果大家都给老人和孕妇让座,他们就会感到很温暖,我们也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这些小小的行为,都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体现。

我们还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到很多东西。

比如,春节的时候,我们会贴春联、吃饺子、拜年。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还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还有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这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品德。

除了传统节日,还有很多传统文化也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书法、绘画、武术等。

学习书法可以让我们的字写得更漂亮,还能培养我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学习绘画可以让我们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出美丽的世界。

学习武术可以让我们锻炼身体,还能培养我们的勇气和毅力。

在社会文化教育中,家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爸爸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我们就会感到很不安;如果爸爸妈妈很孝顺老人,我们也会学会尊敬长辈。

所以,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学校也是我们接受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老师会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还会组织我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社区打扫卫生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我们学会关心他人,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学习社会文化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文化教育无处不在。

它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文化教育是什么呢?它不是我们在学校里上的那些语文、数学、英语课,而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切。

比如,我们看到的电视节目、听到的广播、读到的书籍、参观的博物馆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社会文化教育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它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科普节目了解到大自然的奥秘,从而培养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社会文化教育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了解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诚实,从而让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社会文化教育。

比如,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在图书馆里,我们可以借阅各种各样的书籍,从而丰富我们的知识。

博物馆也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珍贵的文物,了解到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除了图书馆和博物馆,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社会文化教育。

比如,我们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我们可以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从而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社会文化教育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很重要,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个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越高,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

因为社会文化教育可以让人们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遵守社会公德,从而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借书看,去博物馆参观,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化生活》教学小议

《文化生活》教学小议

《文化生活》教学小议
李志博
【期刊名称】《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新的高中政治学科中增添了《文化生活》模块,这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其中的很多内容以往的教学中很少涉及。

这对于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认识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

在这里,我谈谈在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

【总页数】1页(P54-54)
【作者】李志博
【作者单位】河北省南宫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
【相关文献】
1.《文化生活》教学小议 [J], 李志博
2.引入乡土文化资源,上活《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实践活动成果交流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J], 王静
3.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
——"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建议(之二) [J], 龙祖胜;梁莉
4.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如何避免"去教师化"
——以"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学为例 [J], 龙祖胜;梁莉
5.学导式教学法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J], 胡茜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现实的社会文化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文化教育无处不在。

它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社会文化教育是什么呢?它可不是我们在学校里上的那些课哦。

社会文化教育是我们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到的东西。

比如,我们去博物馆,能了解到历史和文化;我们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我们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学会关爱他人和奉献社会。

社会文化教育对我们很重要呢。

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知识、有素养。

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我们可以知道很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知道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地方。

这样,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加开阔,不会只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社会文化教育还能让我们学会很多好的品德。

比如,我们在公交车上看到别人给老人让座,我们也会学着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我们看到志愿者们无私地为大家服务,我们也会想要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好的品德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社会文化教育。

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在图书馆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博物馆也是一个很棒的地方。

博物馆里展示着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到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我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也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还有公园、广场等地方,也可以进行社会文化教育。

在公园里,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我们可以学会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在广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跳舞、唱歌、锻炼身体,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我们自己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教育活动。

比如,我们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我们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手工艺品,展示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社会文化教育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它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知识、有素养、有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而形成了研究文化的两种方法即“文化主位研究”和“文化
客位研究”[13]。但究竟如何使用,需要我们在研究中注重与实
践相结合并根据实践有所侧重。
社会文化更新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一定同步。一定
①不能把马克思指出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等同,即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而不是全部。 ②梁启超认为文化是“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泰勒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
DOI:10.16392/ki.14-1057/c.2010.02.022
李慧波 赵红红:
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概念问题的思考
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 概念问题的思考
李慧波 1 赵红红 2 (1.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048;2.繁峙县育英中学,山西 繁峙 034300)
摘 要“: 社会”是一个有机组织,它是建立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之上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类
·41·
晋阳学刊 201 0 年第 2 期
·社会调查与研究·
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狭义的人类社会生活首先是为了生存, 包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也正如马克 思所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 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 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6]广义的社会生活可以立足于整个 人类社会之上进行考量,即人类为了维护“社会”这个有机体 的正常运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因为生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 的必要条件,高质量的社会生活能够影响政治、经济的进程, 并在思想领域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推动社会不断向前 发展。所以,本研究所界定的“社会生活”是:人类为了维护 “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正常运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互 动实践①过程中,不断调整和适应,从而创造出的种种模式 (方式)[7][8]。这种模式是社会成员在一定条件下,由价值观所 导致的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稳定形式,它是构成社会具体而 又重要的元素,它的演变“综合地体现着生产力、生产关系以 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9]。所以,我们“不仅必须分析社会生 活的经济方面而且必须分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0]。这对我 们如何认识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如何了解不同群 体、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微观生活观念[11]的差异;如何解 决物质条件和价值观念之间的差别;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在对“社会”这个范畴作出界定的基础之上,才能再来谈 “社会生活”的概念。社会生活是人的活动,但这里的“人”已不 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下,“相互联 系”的个体或群体。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再来考虑“生活”的
收稿日女,山西左权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 ①“因陀罗网”又叫天帝网、帝网,是帝释天的宝网,此网的每一结都缠有宝珠,其数无量。每一宝珠都映现其它宝珠,所有宝珠因此无限交错相映,重
而转型为新的文化。可见社会文化是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时
尚性,既具有交融性又具有变异性的一个概念。下面使用数
学中集合的图示来说明之③。
A 某种生活 方式下原有 的文化
C 新文化
B 某种生活方 式下出现的新 的文化因子




文化的筛选、 淘汰、与择取

A
C
B
C
生活方式 的变化
文化的筛 选、淘汰、 与择取
对于“社会史”这一概念,克拉克曾说:“社会史是一个多 义词,因为‘社会’行为过于广泛以至于不可能把它定义为一 个学术范畴。”[4]的确,社会史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
维概念。因为它涉及到太多的领域和学科。在这种多要素、多 成分体系之下,很难用几个词来阐明它的概念。目前学界主 要探讨的是“社会史”范围的具体问题,也就是说研究者在各 自所理解的实践中不断架构社会史的研究体系。至于其研究 对象究竟包括哪些,直到现在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②。 其实,我们不妨把思路转换一下,即从社会史的角度去研究传 统的“分支”学科,如政治史、经济史、法制史等。因为即便是 政治史、法制史这类专史,它不仅与社会上层有关,而且还在 一定程度上与不同范围内的群体有关。当然社会史作为一种 运用方法在每个领域所占的比重有可能不同,如在研究政治 史或法制史时,社会史可能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所占的比重 也比较小。而在研究文化史领域的时候,社会史所占的比重 可能会大一些。所以,社会史首先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注重其 它各个领域的社会内涵。研究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如何把所 设计的理论框架与史实相结合,将其容纳到通史和断代史著 作中,使社会史这一概念得到完整的体现。”[5]
(B、B1、B2……Bn)从何而来呢?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总 结生活的经验和教训,自觉地为社会注入的一种文化动力。
文化离不开人,但是可以划分为各种群体如阶级、年龄、性
别、职业、爱好等。但由于地缘、业缘、社会制度、阅历等多种因
素的限制,文化在同一地域、同一阶层、同一年龄段的群体中 被刷新的程度也可能不同。有学者称之为文化的特异性[13]。由
文化等同于社会文化。
古今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下过多种定义,有统计表明,
从 1871 年至 1951 年间,中外文献所提出的文化定义约 164
种②。1950 年代后,文化探讨在各国展开,文化定义已不可粗
略统计了[16]。梁景和先生通过对往昔若干文化定义考察,把文
化概括为十大类型:即结构文化说、模式文化说、工具文化说、
重无尽。《华严经》以因陀罗网为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也是这种重重无尽、相互含摄的关系。一事物中拥有万法,所有的事物相互拥有。 ②(英)C.M.屈维廉认为社会史研究的是社区、婚姻、监狱等方面的历史和各种社会集团的生活状况、特征,将历史与政治史、文化史区别开来。邵
雍则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等方面来研究,强调“因此完全可以将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历史学研究,开拓社会史的新领 域”。张静如认为“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历史学中层次最高的部分,是立于各类专史之上的学科”,“是研究社会全部的历史。”
· 42 ·
李慧波 赵红红:
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概念问题的思考
时期内,物质生活取得进步后,文化可能滞后,甚至会出现倒 退。如封建社会里,对祭祀、居住、服饰等方面严格的等级限 制;今天出现的拜金主义、青少年犯罪等道德品质的种种弊 端;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进步,而永不消 褪的宗教等等。所以我们不仅要研究社会文化中已经出现的 新成分(如图中的 C、C1、C2……Cn+1),而且还要注意研究不变 的和被抛弃的那一部分(如 C∩B 和 C∩A),不变的那一部分 指的是历史传承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 在一定时期内还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同,能使人际关系及人与 自然关系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相处。被抛弃的那一部分 姑且可以认为是文化的糟粕,“是指不能使社会形态朝着进 步趋向变革的功能性模式”[15],对文化糟粕的判断是有条件 的、相对的。它和文化的精华之间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可以 相互包含、相互转化。因为它们不仅塑造着人的外形,也影响 着人的心灵,它们的曾经存在或继续存在就证明有其存在的 价值和意义。深入研究上述现象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 代的社会文化特征,而且对我们挖掘其内部的深层结构、剖 析人们的文化心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C91 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0- 2987(201 0)02- 0041 - 03
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看上去似乎是极其简单的两个概 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伴随我们左右,然而当我们真正想把 它们厘清时,却又显得无能为力。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究竟 如何定义,学界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其观点可谓是异彩纷呈。 在讨论这两个概念之前,有必要对其共同的修饰语“社会”一 词作出解释。中外学者对“社会”下过多种定义,到目前为止, 学界已基本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社会是以共同的生产 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 产物”,“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 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1]。有学者认为: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 社会关系的总和,特别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 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系统”[2];“它(社 会)是通过人们的 实践活动的合力形成的,并要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生产和再 生产出来”[3]。可见,社会是在生产和消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 种多元的、复杂的、具有共同维系力的有机组织。这种组织非 常类似于佛教华严宗里所描述的一多互摄、重重无尽的“因 陀罗网”①。
何联系呢?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经过筛选后而形成的,在
某种程度上(时间上和空间上)它会表现为一定的静态。当然
这种静态形式上在漫漫人类历史长河中,可能会延续几十年,
也可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然而本质上这种静态却是短暂
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不断向前继续,文化也会随之不断发生
变化,文化不断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被重新解读、改造、吸纳,从
符号文化说等[16]。的确,文化一词包罗万象,很难用只言片语
来清楚地阐述。我所理解的文化,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定格,是
维系社会这个有机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纽带。定格本来是电影
镜头运用的技巧手法,乃银幕上映的活动影像骤然停止而成
为的静止画面(呆照)。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宛若雕
塑的静态美,即短暂的静态。那么这种定格特征与文化又有
B2 新的文化因子

文化的筛选、 淘汰、与择取

生活方 式的变 化
C1
C2
B2
生活方式 的变化
Cn
B1 新的文化因子

C1
B1
Cn+1
Bn
图中 C、C1、C2……Cn+1 既是前代社会生活方式下文化的 继续,又是在新的文化因子冲击和碰撞下而形成的产物[12]。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