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程设计-堆肥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堆肥的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堆肥的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堆肥的方法大班科学教案:堆肥的方法引言:堆肥是一种有效而环保的废弃物处理方法,通过将有机废弃物进行适当的分层堆放处理,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同时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本篇教案旨在向大班幼儿介绍堆肥的方法,并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动手能力。

一、目标:1. 了解堆肥及其原理;2. 掌握堆肥的方法;3. 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前期准备:1. 教师准备:- 用于示范的简易堆肥桶;- 食材废弃物;- 一些土壤、枯枝落叶等。

2. 学生准备:- 手套;- 园艺铲子等工具;- 塑料袋。

三、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引导幼儿回顾近期学习的“回收利用”的主题,并向他们提问:“大家知道如何处理食物废弃物吗?”2. 导入新知:- 老师简要介绍堆肥的定义,并解释其原理:将有机废弃物分层放置在特定的容器中,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有机肥料。

- 老师通过图表或图片向幼儿展示简易堆肥桶的样式,并解释各个部分的作用。

3. 操作演示:- 老师在教室或户外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进行示范操作。

- 老师首先放入一层土壤,然后将食材废弃物放在上面。

再加入一些枯枝落叶等干燥材料。

- 老师示范如何控制水分:适度湿润但不过于湿滑。

- 老师将堆肥桶密封,并说明密封的作用是为了保持温度和湿度。

4. 活动实践:- 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 每个小组用分层的方法,在自己的堆肥桶中添加废弃的食材和其他材料。

并使用工具将废物切碎。

-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浇水,掌握适度的水分管理。

- 幼儿观察和记录每组堆肥的变化,如温度变化、气味等。

- 每组堆肥的管理周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5. 讨论和总结:-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堆肥堆的状态、气味、变化等。

- 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有效堆肥的条件,并对比不合格堆肥的特征。

- 老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发现和感受,并引导他们认识堆肥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延伸活动:1. 制作堆肥日志:鼓励幼儿自行制作堆肥日志,记录每日的温度变化、气味等观察结果,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

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

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垃圾堆肥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和堆肥的基本知识,掌握垃圾堆肥的工艺流程和环保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

1.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式。

2.掌握垃圾堆肥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4.理解垃圾堆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5.能够进行垃圾堆肥的实践操作。

6.能够分析垃圾堆肥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7.能够进行环保宣传和倡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堆肥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行动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垃圾堆肥的基本知识、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垃圾堆肥的环保意义等方面。

1.垃圾堆肥的基本知识:介绍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式,讲解垃圾堆肥的原理和方法。

2.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介绍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讲解各种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3.垃圾堆肥的环保意义:讲解垃圾堆肥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垃圾堆肥的应用和前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垃圾堆肥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垃圾堆肥厂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垃圾堆肥厂的运营情况和环保效益。

4.实验法:通过实地参观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堆肥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相关领域的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垃圾堆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堆肥系统课程设计

堆肥系统课程设计

堆肥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堆肥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2. 学生能够掌握堆肥系统的构建方法,了解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3. 学生能够描述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堆肥系统,提高废物利用率;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分析堆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堆肥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堆肥系统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在堆肥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尊重、倾听、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堆肥系统的基本知识,提高废物利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对环保话题感兴趣,喜欢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究,强调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利用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堆肥系统基本概念与原理- 了解堆肥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学习堆肥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作用、有机物分解等;- 结合课本相关章节,分析堆肥系统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2. 堆肥系统的构建与操作- 学习堆肥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原材料选择、设备要求等;- 了解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如温度、湿度、通风等;- 掌握堆肥过程中的管理与操作要点,确保堆肥效果。

3. 堆肥系统实践与应用-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堆肥系统在农业生产、城市绿化等方面的应用;- 设计简单的堆肥实验,观察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 探讨堆肥系统在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

一、任务书城市垃圾堆肥化处理课程设计(65吨/天)1.1设计参数城市生活垃圾的含水率40%,密度3/55.0~35.0cm g =ρ,灰分%20~%15。

要求日处理量为65吨/天。

二、工艺流程四、堆肥工艺的选择4.1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前处理集成系统由装载机、垃圾破袋分选——匀料设备、皮带输送机、破碎机、磁选机、精选机和人工分拣组成,它整合了原前处理系统中由人工进行的大件垃圾分选和行车、抓斗、给料机、板式输送机、筛分设备、皮带输送机等设备的全部功能。

以下简要介绍垃圾前处理集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装载车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不断将原生垃圾送入开放式破袋分选机的前端部,被垃圾覆盖和与垃圾有效接触的滚筒在转动过程中将垃圾向相邻的下一个滚筒拨送。

这一过程连续向后复制,延续到所有滚筒。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实现大小垃圾袋的破袋和多级筛分。

破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滚筒上的刀刃拨动袋装垃圾时,袋装垃圾在自重、其他垃圾的挤压、碰撞作用和挡板的阻碍作用下,被刀刃划破包装袋;另一种方式是当袋装垃圾处于两根滚筒之间时,垃圾袋被差速转动的刀刃撕裂。

破袋的同时有一定破碎作用垃圾的分类是这样实现的:当垃圾在滚筒组上面被向后拨送时,一类粒度的垃圾成分从1级滚筒组的滚筒之间进入下面的1号集料器;二类粒度的垃圾和少许一类粒度的垃圾进入2号集料器;其余的垃圾进入L形栅格板,三类粒度的垃圾从栅格之间的间隙进入3号集料器;剩下的大块垃圾翻越L形栅格板的短边进入大件垃圾收集槽,为4号垃圾。

4.2发酵当前,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已形成了特点各异、数量众多的堆肥处理方法。

我国生活垃圾堆肥技术经历了上世纪50~60年代农村沤肥阶段,上世纪70—80年代小型实验堆肥推广项目阶段,及现在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大型堆肥处理工程阶段,处理技术日臻完善。

目前以堆肥方式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采用条堆式、仓式、槽式、装置式发酵工艺;污泥堆肥工艺分为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两种。

垃圾分离堆肥课程设计

垃圾分离堆肥课程设计

垃圾分离堆肥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离堆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掌握垃圾分类、堆肥制作和利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垃圾分离堆肥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3)了解堆肥的制作过程和利用方法。

(4)了解垃圾分离堆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2)能够参与堆肥制作过程,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离堆肥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垃圾分离堆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3.堆肥的制作过程和利用方法。

4.垃圾分离堆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5.实际案例分析,了解垃圾分离堆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垃圾分离堆肥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垃圾分类、堆肥制作和利用的意义。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垃圾分离堆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参与堆肥制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堆肥制作所需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垃圾分离堆肥的过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堆肥技术讲解课程设计

堆肥技术讲解课程设计

堆肥技术讲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堆肥技术的定义、原理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 学生能够掌握堆肥的基本材料、方法和步骤;3. 学生能够描述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以及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堆肥的准备工作;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堆肥的基本技巧;3.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堆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环保、循环农业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2. 学生通过堆肥技术的学习,认识到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堆肥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技能,同时强化环保意识,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教师可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生物学》教材中关于堆肥技术的内容为基础,结合以下教学内容进行组织:1. 堆肥技术概述:介绍堆肥技术的定义、原理、分类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堆肥材料与微生物:讲解堆肥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材料,重点介绍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

3. 堆肥方法与步骤:详细讲解堆肥的常见方法,如条堆法、槽堆法等,以及各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4. 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分析温度、湿度、通气等环境条件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5. 堆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堆肥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堆肥技术概述、堆肥材料与微生物。

第二课时:堆肥方法与步骤、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

第三课时:堆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针对堆肥技术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堆肥技术的理论知识,如堆肥的定义、原理、材料等,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堆肥技术的基本概念。

固废堆肥化课程设计

固废堆肥化课程设计

固废堆肥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和堆肥化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掌握堆肥化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温度控制、湿度管理等关键因素;3. 学生能了解堆肥化对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的意义及其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类型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方法;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堆肥化处理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评估堆肥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年级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化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固体废物处理的知识相对陌生。

教学要求: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实验、数据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堆肥化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述:介绍固体废物的来源、分类及危害,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2. 堆肥化原理:讲解堆肥化的基本概念、微生物作用、物理化学过程等,使学生对堆肥化有系统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二章《堆肥化技术原理》3. 堆肥化技术:介绍常见的堆肥化方法、设备及操作流程,分析不同堆肥化技术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堆肥化技术及其设备》4. 堆肥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讲解温度、湿度、碳氮比等关键因素的控制方法,分析其对堆肥化效果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四章《堆肥化过程的关键因素及其控制》5. 堆肥化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堆肥化处理案例,使学生了解堆肥化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堆肥工艺课程设计

堆肥工艺课程设计

堆肥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堆肥的基本概念,掌握堆肥的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堆肥工艺的关键步骤和影响因素,如碳氮比、温度控制等。

3. 学生能了解堆肥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设计和实施堆肥工艺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堆肥过程中的变化,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堆肥知识,为家庭或社区提供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养成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和有机农业的热爱,提高学生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意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堆肥工艺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堆肥基本概念与原理- 堆肥定义、分类及其应用- 堆肥原理:微生物作用、有机物分解过程- 碳氮比的概念及其在堆肥过程中的作用2. 堆肥工艺关键技术与操作- 堆肥工艺流程:原料选择、预处理、堆制、翻堆、后处理- 影响堆肥化的因素:温度、湿度、碳氮比、通风- 堆肥设备的介绍与使用方法3. 堆肥应用与环保教育- 堆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堆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减少有机废弃物污染、资源循环利用- 环保意识教育:倡导绿色生活、减少化肥使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组织,以教材为基础,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堆肥工艺的关键技术与操作,并关注堆肥在环保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城市垃圾堆肥课程设计

城市垃圾堆肥课程设计

城市垃圾堆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垃圾堆肥的基本概念,掌握堆肥的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了解城市垃圾堆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认识到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堆肥技术的关键参数,如碳氮比、温度、湿度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堆肥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堆肥知识,实际操作堆肥过程,掌握堆肥的基本技巧。

2. 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堆肥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堆肥条件。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堆肥实验,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垃圾资源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垃圾概述:垃圾的分类、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城市环境问题”,第四节“城市垃圾处理”。

- 内容:介绍城市垃圾的组成、分类方法,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垃圾堆肥原理与过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转化、堆肥条件控制。

-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二节“堆肥技术”。

- 内容:讲解堆肥的基本原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碳氮比、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的控制。

3. 堆肥技术及其应用:传统堆肥、高温堆肥、蚯蚓堆肥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二节“堆肥技术”。

- 内容:介绍不同堆肥技术的特点、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堆肥课程设计

堆肥课程设计

堆肥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堆肥的概念,掌握堆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够了解堆肥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认识到其重要性。

3. 学生掌握堆肥种类、原料选择及制作方法,并能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堆肥的制作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堆肥过程中的变化,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和优化堆肥制作方案,提高创新和优化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堆肥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学生通过了解堆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堆肥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环保意识。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堆肥基本概念:介绍堆肥的定义、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堆肥原理:讲解微生物在堆肥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堆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影响因素。

3. 堆肥制作方法: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的堆肥制作方法,包括原料选择、配比、堆积、翻堆等环节。

4. 堆肥应用:介绍堆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如土壤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

5. 堆肥与环境:探讨堆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如减少化肥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等。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堆肥基本概念、堆肥原理。

第二课时:堆肥制作方法、堆肥应用。

第三课时:堆肥与环境、案例分析与实践。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如下:第一章:介绍生态农业基本概念,为本章节堆肥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讲解土壤与植物营养,为本章节堆肥在土壤改良和作物生长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农村垃圾堆肥课程设计

农村垃圾堆肥课程设计

农村垃圾堆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垃圾堆肥的概念,掌握堆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学生了解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认识垃圾堆肥对农村环境改善的重要性;3. 学生掌握堆肥原料的选择、配比和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垃圾堆肥的制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2. 学生具备分析农村垃圾处理现状的能力,提出合理的垃圾堆肥解决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推广垃圾堆肥技术,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环保意识,关注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积极参与垃圾堆肥实践;2.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乐于与他人分享垃圾堆肥经验,共同为改善农村环境作出贡献;3. 学生树立科学观念,认识到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农村地区初中生,对垃圾处理和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农村实际环境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观念,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垃圾堆肥概念及原理:介绍垃圾堆肥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理,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和物质转化。

教材章节:《生物学》中关于微生物和物质循环的内容。

2. 垃圾分类与处理现状:分析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方式及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堆肥在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环境科学》中关于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内容。

3. 堆肥原料选择与配比:讲解堆肥原料的选择标准、配比要求及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材章节:《生物学》中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内容。

4. 堆肥制备方法与操作:详细介绍堆肥的制备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固体废物堆肥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堆肥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堆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掌握堆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了解其在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作用;3.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在堆肥过程中的应用及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的危害,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堆肥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估堆肥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进步;3.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实际操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建立对固体废物的基本认识。

2. 堆肥原理与过程:介绍堆肥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转化等,详细讲解堆肥过程,如堆肥原料的选择、堆肥方法、堆肥周期等。

3. 堆肥应用与效果:分析不同类型固体废物在堆肥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堆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列举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堆肥效果的评估方法。

4. 实践操作: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堆肥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介绍堆肥原理与过程;第三课时,分析堆肥应用与效果;第四课时,进行实践操作,完成堆肥实验。

生活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

生活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

生活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生活垃圾堆肥厂的作用和重要性,掌握其基本工作原理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学生能掌握堆肥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条件,了解不同类型垃圾在堆肥过程中的变化。

3. 学生能描述堆肥技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再利用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能分析生活垃圾在堆肥厂的处理过程,提高观察与实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堆肥方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运用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堆肥厂的学习成果,提升表达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学生能认识到垃圾分类和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区环境问题。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环保话题感兴趣。

课程性质为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要求方面,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倡导实践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课程目标,将有助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生活垃圾堆肥厂的工作原理、处理流程及其在环保中的应用,结合教材以下章节展开:1. 生活垃圾的分类与性质: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阐述不同类型垃圾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堆肥过程的影响。

2. 堆肥原理与工艺:讲解堆肥的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作用、温度控制、湿度管理等,介绍常见的堆肥工艺及其优缺点。

3. 堆肥厂设备与操作:介绍堆肥厂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阐述堆肥过程中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 堆肥产品的应用:探讨堆肥产品在农业生产、园林绿化等方面的应用,强调其环保和经济效益。

5.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分析堆肥技术在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课时:生活垃圾的分类与性质,导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

生活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

生活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生活垃圾堆肥厂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活垃圾堆肥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环保意义;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堆肥技术及其处理流程。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习惯,提高其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垃圾堆肥厂概述、垃圾分类与处理、堆肥技术及工艺、环保意识与实践。

1.垃圾堆肥厂概述:介绍生活垃圾堆肥厂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现状。

2.垃圾分类与处理: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分类原则,以及各种垃圾的处理方法。

3.堆肥技术及工艺:阐述堆肥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4.环保意识与实践:探讨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三、教学方法为确保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用于传授垃圾堆肥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讨论法:鼓励学生就垃圾处理、环保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垃圾堆肥厂的工作原理和环保意义。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垃圾处理过程,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将充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深入了解相关领域。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堆肥厂课程设计

堆肥厂课程设计

堆肥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堆肥的基本概念,掌握堆肥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了解堆肥厂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掌握堆肥厂运作的基本环节,了解不同原料和设备在堆肥过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堆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堆肥实验,提升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评估堆肥厂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堆肥在资源循环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激发对环保事业的热情。

2. 学生通过参与堆肥实验,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增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能力,对环保话题感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堆肥基础知识:- 堆肥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堆肥制作的原理和过程- 教材章节:第三章“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 堆肥厂运作环节:- 堆肥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堆肥设备的种类及功能- 堆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 教材章节:第四章“堆肥技术与设备”3. 堆肥实验设计与实施:- 小型堆肥实验的设计方法-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五章“堆肥实验与实践”4. 堆肥厂环境评估与改进:- 堆肥厂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措施及改进方向- 教材章节:第六章“堆肥厂环境管理与优化”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堆肥基础知识学习,了解堆肥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堆肥制作原理和过程。

大班环保堆肥课程设计

大班环保堆肥课程设计

大班环保堆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堆肥的概念,掌握堆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堆肥的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保行为与堆肥的关系。

3. 学生能够了解堆肥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的堆肥实验操作。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堆肥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堆肥项目,并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认识到堆肥在环保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堆肥活动,体验到环保行动的乐趣,增强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3. 学生能够通过堆肥课程,培养良好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探究性的环保课程,旨在通过堆肥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技能,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大班学生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环保意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课程中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堆肥基础知识:介绍堆肥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堆肥的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2. 堆肥原理与过程:讲解堆肥的微生物学原理、物理化学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堆肥的基本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垃圾分类与资源化3. 堆肥方法与技术:介绍常见的堆肥方法、设备及操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堆肥。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堆肥技术与实践4. 堆肥在环保中的应用:分析堆肥在环境保护、资源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保行动与实践5. 堆肥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堆肥实验,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制作堆肥幼儿园教案设计

制作堆肥幼儿园教案设计

制作堆肥幼儿园教案设计教案名称:制作堆肥幼儿园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制作堆肥教案能够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过程,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制作堆肥,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有机废弃物的定义和堆肥的概念。

- 理解堆肥的作用和重要性。

- 认识堆肥制作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 掌握制作堆肥所需材料和工具。

2. 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制作堆肥技巧。

-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堆肥的变化和感受,表达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意识,通过合作制作堆肥,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重点:- 讲解堆肥制作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 学习堆肥制作所需材料和工具。

四、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1. 学习活动1:引入- 呈现有机废弃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讨论并描述有机废弃物的特点。

- 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为什么有机废弃物需要循环利用?”、“你知道什么是堆肥吗?”2. 学习活动2:讲解制作堆肥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通过图文并茂的资料或展示板,讲解制作堆肥的基本步骤和原理,例如收集有机废弃物、选择合适的容器、掌握适量的水分、覆盖物料等。

- 强调堆肥过程中需保持通风、湿度和适宜的温度。

3. 学习活动3:制作堆肥-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堆肥制作区域。

- 向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的有机废弃物、堆肥容器、泥土等材料和工具。

- 引导幼儿按照讲解的步骤和原理,合理搭配有机废弃物和其他材料,制作堆肥。

4. 学习活动4:观察和记录- 引导幼儿观察制作好的堆肥,注意堆肥的变化和特征。

- 鼓励幼儿用画画、拍照或写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和感受。

- 分享观察和记录的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参与程度和成果展示,评价他们对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制作堆肥的认识和理解。

厨余垃圾堆肥课程设计

厨余垃圾堆肥课程设计

厨余垃圾堆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厨余垃圾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学生掌握堆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3. 学生了解堆肥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家庭厨余垃圾进行有效分类;2. 学生掌握厨余垃圾堆肥的操作方法和技巧;3. 学生具备解决实际生活中厨余垃圾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厨余垃圾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2. 学生在参与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通过实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绿色生活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宗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对环保话题感兴趣,具备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厨余垃圾概述- 厨余垃圾的定义与分类- 厨余垃圾的特点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2. 堆肥原理与过程- 堆肥的基本原理- 堆肥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 堆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3. 厨余垃圾堆肥操作方法- 厨余垃圾堆肥的准备工作- 堆肥的具体操作步骤- 堆肥过程中的管理与维护-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4. 厨余垃圾堆肥的应用- 堆肥成品的使用方法- 堆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堆肥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5. 实践活动- 家庭厨余垃圾分类实践- 厨余垃圾堆肥操作实践- 垃圾处理与环保意识调查-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共5个课时,每个课时60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厨余垃圾概述,第二课时讲解堆肥原理与过程,第三课时教授厨余垃圾堆肥操作方法,第四课时探讨厨余垃圾堆肥的应用,第五课时进行实践活动。

固废课程设计-堆肥

固废课程设计-堆肥

固废课程设计-堆肥目录一、前言 (2)1.1 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 (2)1.2 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 (2)1.3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4)1.4 堆肥技术 (4)1.5 好氧堆肥适宜处理的垃圾 (5)1.6 堆肥的影响因素 (6)二、设计任务要求 (6)2.1 采用的设计标注及规范 (7)2.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7)2.3 生活垃圾设计参数 (7)三、设计工艺流程……………………………………………………….7.四、堆肥工艺的选择 (8)4.1 预处理 (8)4.2 主发酵 (9)4.3 后发酵 (9)4.4 后处理 (10)4.5 脱臭 (10)4.6 贮存 (10)五、主要设计计算 (11)5.1 垃圾设备及分选设备选型 (11)5.2堆肥工艺条件控制 (14)5.3 堆肥设备选型 (16)六、效益分析 (18)七、小结 (19)参考文献一、前言随着人口飞速增长和工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性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生态环境破坏,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保护环境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更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危害。

当你每天把各种垃圾汇集在一起,投向垃圾箱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累计我们所有人扔掉的垃圾量会形成一个天文数字,有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没人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440公斤,全国历年的垃圾存量已高达60多亿吨。

1.1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前言 (2)1.1 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 (2)1.2 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 (2)1.3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4)1.4 堆肥技术 (4)1.5 好氧堆肥适宜处理的垃圾 (5)1.6 堆肥的影响因素 (6)二、设计任务要求 (6)2.1 采用的设计标注及规 (7)2.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7)2.3 生活垃圾设计参数 (7)三、设计工艺流程……………………………………………………….7.四、堆肥工艺的选择 (8)4.1 预处理 (8)4.2 主发酵 (9)4.3 后发酵 (9)4.4 后处理 (10)4.5 脱臭 (10)4.6 贮存 (10)五、主要设计计算 (11)5.1 垃圾设备及分选设备选型 (11)5.2堆肥工艺条件控制 (14)5.3 堆肥设备选型 (16)六、效益分析 (18)七、小结 (19)参考文献一、前言随着人口飞速增长和工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性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生态环境破坏,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保护环境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更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危害。

当你每天把各种垃圾汇集在一起,投向垃圾箱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累计我们所有人扔掉的垃圾量会形成一个天文数字,有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没人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440公斤,全国历年的垃圾存量已高达60多亿吨。

1.1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1.2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生活垃圾里的污染物很多,其危害程度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对人体的危害、对环境的破坏都是极其严重的,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地使用和管理日常生活中易产生危害环境的物品,使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家园。

生活垃圾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1、浪费资源。

有人会说都成垃圾了,怎么还能算得上是浪费资源呢?但是生活垃圾中一般含有10%~15%的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如金属、玻璃、塑料、橡胶和纸等。

随着全球资源短缺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将成为具有可利用价值的资源。

2、污染环境。

生活垃圾若不能及时从市区清运或简单堆放在市郊,往往会造成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蚊蝇孽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源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和危害人体健康。

医疗废物更是具有传染性的危害废物,随意抛弃,会传播肝炎、肠炎、痢疾及各种蠕虫病菌等,对人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3、无处消纳,垃圾包围城市。

垃圾堆放和处置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

垃圾的露天堆放和填埋,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许多城市在郊区设置的垃圾堆放场,侵占了大量的可耕地面积,使可耕地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4、产生渗出液,污染水环境。

渗出液是生活垃圾本身分解产生的污水和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流经垃圾层摄取其中的污染物质而产生的污水的总和。

生活垃圾渗出液属高浓度污水,会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而且其中的污染成分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十分缓慢,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发现,且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5、有害生物的巢穴。

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6、造成大气(空气)污染。

垃圾的一种处理方式是焚烧。

大气污染有时也称空气污染,通常大气污染是指地区的大围污染,而空气污染主要指小围环境污染。

洁净大气是由以下气体组成:氧气20.94%,氮气78.06%,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还有少量水蒸气和其它气体。

我们把固有成分以外的物质(二氧化硫、烟尘等)称为污染物。

由部分垃圾燃烧可知,垃圾焚烧后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

7、造成土壤污染。

垃圾的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填埋。

土壤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但当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的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质恶化,造成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畜健康。

目前污染土壤的物质主要有化肥和农药,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垃圾等。

此外还受到生物性污染以及大气和水质污染的间接影响。

生活垃圾中,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等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能被分解者分解,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严重影响植物生长。

8、造成水体污染。

进入水里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引起水体污染。

由于雨水冲刷垃圾,垃圾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磷氮等元素,重金属等,如果进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的富营养化污染和重金属在生物体积累,并沿食物链传递,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另外,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和土壤污染物的渗透也会间接造成水体污染,进而影响水生动植物生长、人类生活和身体健康。

1.3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热解、分选回收和综合处理等。

我们将几种主要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如表1。

.表1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比较1.4堆肥技术本次设计就是生活垃圾堆肥厂,生活垃圾堆肥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但堆肥处理率并不高,目前全国共有各类生活垃圾堆肥厂约70多座。

在我国常用的生活垃圾堆肥技术大致可分为简易堆肥、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三类。

1、简易堆肥:工程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发酵工艺、环保措施不齐全、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低。

简易高温堆肥技术一般在中小型城市应用较多。

2、好氧堆肥:工程规模相对较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一般采用动态或半动态好氧发酵工艺、有较齐全的环保措施、投资及运行费用均高于简易高温堆肥技术。

3、厌氧堆肥:工程规模普遍较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一般采用湿式或干式厌氧发酵工艺,发酵周期可缩短至15~20天后,沼气收集后可用于发电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高,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于好氧堆肥,占地面积少于好氧堆肥。

1.5好氧堆肥适宜处理的垃圾垃圾的化学特性对于堆肥产品的品质有直接影响,最主要的是碳氮比。

理想的堆肥垃圾碳氮比应该在30:1左右。

此外磷、钾和微量元素对于微生物的新代谢来说是必需的,垃圾中这几类物质的含量不能太低。

垃圾的酸碱度也对微生物的活动有较大的影响。

在堆肥化过程中,pH值随时间和温度发生变化,可以根据pH值的变化来检测分解过程的进展。

初始阶段由于有机酸的产生,pH值会降低到5.0或更低。

在活跃阶段和稳定阶段,随着有机酸被逐步分解,pH值逐渐上升,最终可以达到8.0左右。

一般认为堆肥垃圾最佳的初始pH值为7.5-8.5.堆肥垃圾的颗粒度影响着气体密度、部阻力和气体流动性。

小粒度的垃圾可以提高自身与微生物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堆肥化学反应速率。

理想的粒度是25-75mm,因此,在堆肥化以前最好物料需要进行筛分或破碎处理,具体的粒度可根据产品工艺和性能的要求而定。

但颗粒度也不是越小越好,颗粒适当增大可以起到支撑结构的作用,增加垃圾部的孔隙率,有利于通风。

由于水是溶解废物中有机物和营养物质以及合成微生物细胞质必不可少的物质,所以堆肥垃圾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最佳含水率围应该是50%~70%。

若含水率过高,水就会将垃圾整体粘连起来,阻碍空气流通,出现厌氧的工况,甚至使营养物和病原微生物随水流出;若含水率过低,有机垃圾的分解速度会降低。

当含水率低于12%时,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停止。

含水率可通过对不同垃圾按一定比例混合来调整,若物料过稀,还可以使一定比例的堆肥产品重复使用来调节。

在初始或活跃阶段,若水分散失过多,则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1.6堆肥的影响因素影响堆肥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有机质含量:对于快速高温机械化堆肥而言,首要的是热量和温度间的平衡问题。

有机质含量低的物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将不足以维持堆肥所需要的温度,并且产生的堆肥由于肥效低而影响销路,但过高的有机物含量又将给通风供氧带来影响,从而产生厌氧和发臭。

研究表明,堆肥中合适的有机物含量约为20%~80%之间。

2、水分:水分为微生物生长所必需,在堆肥过程中,按重量计,50%~60%的含水率最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水分超过70%,湿度难以上升,分解速度明显降低。

3、温度:对堆肥而言,温度是堆肥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温度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一般认为高温菌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高于中温菌,现在的快速高温好氧堆肥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4、碳氮比:C/N比与堆肥温度有关,原料C/N比高,碳素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发展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

如果碳氮比例高,容易导致成品堆肥的碳氮比过高,这样堆肥施人土壤后,将夺取土壤中的氮素,使土壤陷入“氮饥饿”状态,会影响作物生长。

若碳氮比低于20:1,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养料相对过剩,则氮将变成铵态氮而挥发,导致氮元素大量损失而降低肥效。

5、C/P :磷是磷酸和细胞核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生物能ATP的重要组成成分,一般要求堆肥料的C/P在75~150为宜。

6、pH值:一般微生物最适宜的pH值是中性或弱碱性,pH值太高或太低都会使堆肥处理遇到困难。

pH值是一个可以对微生物环境作为估价的参数,在整个堆肥过程中,pH值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堆肥初始阶段,由于有机酸的生成,pH 值下降(可降至5.0),然后上升至8~8.5左右,如果废物堆肥成厌氧状态,则pH 值继续下降。

此外,pH值也会影响氮的损失,因pH值在7.0时,氮以氨气的形式逸人大气。

二、设计任务要求2.1 采用的设计标准和规《生活垃圾堆肥厂评价标准》(CJJ/T172-2011)本标准规定了对生活堆肥处理厂设计、建设水平评价和运行管理状况评价。

使用于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的评价。

《堆肥自动监测与控制设备》(CJ/T338-2010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粪便污泥、生活垃圾和动物粪便等有机废物堆肥自动监测与控制设备的使用条件、原理、技术要求、检验规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