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管理课程设计1. 背景在现代社会中,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固体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逐渐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固体废物,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课程设计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固体废物问题的理解,提高应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

2. 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及其危害;•分析固体废物形成的原因和趋势;•简介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探讨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意义。

3. 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及其危害本课程将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种类、特性以及危害。

通过了解固体废物的危害,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2 固体废物的分类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来源、按特性和按处理方法等分类。

帮助学生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了解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3.3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技术,包括垃圾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

通过系统的介绍,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4 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本课程将介绍固体废物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国内外主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政策和法律法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4.1 讲授本课程将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将通过幻灯片演示、教学视频等方式,系统地介绍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技术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2 讨论通过提示问题,教师将引导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3 实践本课程将设置实践环节,以小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 教材和参考书目教材:《固体废物管理》参考书目:1.《固体废物资源化与处置技术》2.《固体废物处理工艺》3.《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置法律法规解读》6. 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6.1 课堂表现(30分)主要评价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和态度。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掌握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方法,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进行研究;3.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能参与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 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信心,激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学科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现实环境问题感兴趣,但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分类及来源-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工业、农业、生活等来源)、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现状、污染问题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原理。

4.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案例分析,学生实地调查与实践。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分类和评价;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面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产生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5.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固体废物处理实验所需的设备、材料,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4.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焚烧

固废课程设计-垃圾焚烧

1概述1.1焚烧厂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垃圾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何处理城市垃圾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663个城市,年产生活垃圾已达14500万3平均每天产垃圾40万t,而且还在以每年8%~10%的幅度增长。

生活垃圾已成为一个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生活和妨碍城市发展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大多以卫生填埋为主。

由于部分垃圾不能自然分解,占用了大量土地,不但有碍城市景观,而且给附近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尤其是对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紧缺的许多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中小城市,更需要采用减量程度高的焚烧方法来处理所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

焚烧不仅可以减少城市生活垃圾90%的体积,真正做到对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解决由于进行填埋、堆放使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状况,还可以利用焚烧生活垃圾发电,部分缓解由于煤、石油等天然燃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能源危机,不仅具有积极的绿色环保意义,而且实现了垃圾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固体废弃物还存在侵占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等弊端,所以建设一个垃圾焚烧厂来解决固体废弃物是必须的。

1.2采用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目前国内已建成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均执行《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或欧盟1992标准。

随着环保要求的口益严格及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国内已有部分筹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执行EU2000/7&EC (欧盟2000)标准。

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标准GB18485-2001.欧盟1992标准、EU2000/7&EC见表1»表1烟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注:1本表规定的各项标准限值,均以标准状态下含11%02的干烟气为参考值换算。

2)烟气最高黑度时间,在任何lh内累计不得超过5min。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的产生、分类、处理与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授课内容:
第一章固体废物与环境问题
1.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其影响
1.3固体废物处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2.1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
2.2固体废物的运输和贮存
2.3固体废物的转运和加工处理
第三章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3.1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
3.2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
3.3固体废物的压缩处理
3.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第四章固体废物管理
4.1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4.2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4.3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和标准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考核。

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论文要求学生对固体
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通过论文的撰写,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

东华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描述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深入了解;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不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2.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固体废物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结合东华地区实际情况,旨在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但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环境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方法;固体废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东华地区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内容: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方法;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及运行情况。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处理方案设计-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活动-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针对东华地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固废课程设计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废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废的来源、分类、特性及处理方法;掌握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固废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固废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废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处理和利用技术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固废的基本概念:介绍固废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处理利用的意义。

2.固废的分类与特性:讲解各类固废(如废渣、废液、废气等)的来源、特性及其危害。

3.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固废处理的常用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优缺点。

4.固废利用技术:讲解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实例。

5.课程实验: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固废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废处理利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固废处理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4.实验法: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废处理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固废处理利用的原理和技术。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课程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设计实验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及小组讨论的表现,占比20%。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

通化市固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的现状及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宣传资料,提高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通化市固体废物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 学生能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建设美丽通化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方课程,结合通化市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改善通化市的固体废物问题作出贡献。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具体分类及特点2.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影响- 固体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化市固体废物危害的案例分析3.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技术- 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 常见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4. 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及处理措施- 通化市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及利用现状- 通化市固体废物处理措施的实施及效果分析5.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调查与分析- 小组合作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通化市固体废物现状- 数据分析,提出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策略6. 环保教育与宣传- 制作宣传资料,提高学生及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组织,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

城市固废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处理方法;2. 让学生掌握我国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3. 使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固废处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城市固废处理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解决城市固废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2. 增强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关注。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固废处理基本概念: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及来源,使学生了解城市固废处理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城市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常见的城市固废处理技术,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3. 我国城市固废处理政策法规:解读我国城市固废处理的政策、法规及标准,使学生了解政策法规对环保事业的重要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4. 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如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例5. 城市固废处理发展趋势:介绍国内外城市固废处理新技术、新理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材章节:第五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城市固废处理基本概念第二课时:城市固废处理技术第三课时:我国城市固废处理政策法规第四课时:城市固废处理案例分析第五课时:城市固废处理发展趋势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有序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城市固废处理相关知识。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2课时: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处理方法第3课时: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第4课时:固体废物的治理技术第5课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等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固废课程设计城市垃圾分选

固废课程设计城市垃圾分选

固废课程设计城市垃圾分选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城市垃圾的组成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城市垃圾分选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艺流程。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政策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市垃圾进行有效分选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观念。

2. 增强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工作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为我国环保事业作贡献的意愿。

3. 培养学生面对环境问题,具有积极、主动、负责任的情感态度。

本课程针对城市垃圾分选问题,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课程结束后,通过教学评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城市垃圾的组成与特点:分析城市垃圾的主要成分、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固体废物3. 城市垃圾分选原理与技术:介绍垃圾分选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相关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垃圾处理技术4. 垃圾分选工艺流程:详细讲解垃圾分选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分选、资源化利用等环节。

教材章节:第三章 垃圾处理技术5.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政策法规:分析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解读相关政策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政策与法规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选实践操作,分析典型城市垃圾处理案例。

教材章节:第五章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城市垃圾分选的相关知识。

固废的课程设计

固废的课程设计

固废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化利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处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来源,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使学生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

接下来,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讲解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包括资源回收、再生利用、减量化处理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采用实验法,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再次,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

最后,实验设备,包括实验仪器、材料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固废课程设计(00001)

固废课程设计(00001)

固废课程设计LT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为四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能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特别是:1、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应用;2、基本计算方法和绘图能力的训练;3、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其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4、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有关政策。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描述4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2.1.转运站服务人口及范围:某城市拟为一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

该小区人口规模为四万人(未来20年小区人口规模不变)。

根据国内同类城市的经验,小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1.0kg/人·天。

该转运站距离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的距离约为20公里。

2.2.运转站设计要求:(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转运站规模;(2)确定转运的运转单元数及进行设备选型(包括压实设备及运转车辆);(3)确定转运站的占地面积,并对转运站进行平面布置,绘制转运站平面,布置图。

2.3.设计文件要求(1)设计依据(2)转运站转运规模的确定(3)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要求(4)转运站转运压缩工艺及主要设备(5)转运站基建、辅助工程及总平面布置(附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3.1.固体废物的定义2005年修订后的《固体法》对固体废物有了新的诠释: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由此可见生活垃圾是固体废物中最常见,也是产生量较大的固体废物。

3.2.垃圾的危害和影响(1)侵占土地:垃圾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生活。

大批垃圾破坏地球表面的植被,这不仅影响了自然环境的美观,更破坏了大自然生态平衡。

(2)污染环境:固体废物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和水源,并最终对各种生物包括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固废物课程设计

固废物课程设计

固废物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处理和处置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描述固体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解释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

3.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4.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管理计划。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和处置方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特征: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来源和特点。

2.固体废物的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废物的特点。

3.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介绍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如压实、破碎、焚烧等。

4.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讲解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如填埋、地质处置等。

5.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分析固体废物的不当处理和处置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6.固体废物管理:介绍固体废物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减少、回收和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处理方法等。

2.讨论法:学生就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的策略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的具体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固体废物处理参考书籍,扩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固废物课程设计

固废物课程设计

固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及处理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2. 学生能够分析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知识深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对固体废物处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特点和来源- 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固体废物的危害与环境影响- 固体废物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 固体废物污染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方法-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概述-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常见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分类、处理过程- 分析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实践活动部分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的危害与环境影响第三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方法第四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有序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分析1.分类: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成分、性质和危害程度等,将其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

2.特性分析:分析各类固体废物的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环境危害性,为后续处理与处置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1.预处理:包括固化、稳定化、破碎、分选等,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2.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物质。

3.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法(如磁选、重选、浮选等)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离和富集有价值物质。

4.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将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

5.热处理:通过高温燃烧、熔融、焙烧等方法,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

6.最终处置:对经过处理后仍无法达到排放标准的固体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地下储存等处置方式。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1.资源化利用:根据固体废物的成分和性质,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回收金属、制作建筑材料等。

2.综合利用:将固体废物与其他原料混合,制备为新型的产品或材料,如废旧轮胎制橡胶颗粒等。

四、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与评价1.监测: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2.评价:根据监测数据,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运行效果、环境安全性等进行评价。

五、课程设计实践1.实地考察:参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企业,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2.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3.方案设计:针对某一实际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工程预算等。

4.成果展示: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特性和环境危害。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填埋、焚烧等,让学生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合理处理固体废物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最后,介绍我国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处理固体废物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环境影响。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保书籍,拓展知识面。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和环境影响。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掌握其主要分类和来源;2. 学生能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掌握相关实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资料搜集、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 学生能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绿色生活观念;3. 学生能通过学习固体废弃物利用的实例,激发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相关知识,提高资源利用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与分类-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学习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2. 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了解防治措施。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四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学习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掌握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实例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固体废物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类进行管理。

城市垃圾又称为城市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定义城市生活垃圾为“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被法律、行政法规视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根据目前我国环卫部门的工作范围,城市生活垃圾应该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园林废物、机关单位排放的办公垃圾等。

此外,在实际收集到的城市生活垃圾中,还可能包括部分小型企业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和少量危险废物(如废打火机、废油漆、废电池、废日光灯管等)。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

影响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季节、气候等。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产生量也急剧增加,到1995年止,全国城市垃圾的年清运量已经超过1.0亿吨,并以每年8%~10%的速度持续递增,折合成人均日产垃圾量已超过1.0㎏,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

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处置工作起步较晚,与水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相比,其对环境的污染控制问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管理法规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缺少成套的处理处置技术以及足够数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等问题。

在现有处理处置技术中,普遍技术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需要。

城市垃圾已成为人们不能不认真对待的一个紧迫问题,需根据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具体国情,在吸收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我国必须积极寻求适合中国特点的垃圾处理方式,积极研究开发和引进高效、实用的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

堆肥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四大技术之一。

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将其中的有机可腐物转化为土壤可接受的且迫切需要的有机营养土或腐殖质。

这种腐殖质与黏土结合就形成了稳定的黏土腐殖质复合体,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出路,解决环境污染和垃圾无害化问题,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实用的腐殖土,从而维持了自然界的良性物质循环。

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不仅可以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而且还可以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它是处理生活垃圾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实现生活垃圾的稳定化和无害化,减重减容50%;有机物质转化成物质和能源(沼气、葡萄糖、微生物蛋白质);使生活垃圾中的可用组分尽快进入自然循环。

生活垃圾、有机污泥、人和禽畜粪便以及农林废物等都含有堆肥微生物所需要的各种基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因而是常用的堆肥原料。

在生活垃圾中,不可堆腐的物质较多,需通过预处理,适当排除,才能用于堆肥原料。

影响堆肥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有机质含量②水分③通气量④温度⑤碳氮比⑥PH值自然界中有很多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而城市有机废物则是堆肥化微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物质条件。

根据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不同,可以把固体废物堆肥分为好氧堆肥化和厌氧堆肥化。

前者是在通风条件下,有游离氧存在时进行的分解发酵过程,由于堆肥堆温高,一般在55~65℃,有时高达80℃,故亦称高温堆肥化。

后者利用厌氧微生物发酵造肥。

生活垃圾堆肥厂设计堆肥法是一种古老的微生物处理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俗称“堆肥”。

农村将秸秆、落叶和禽畜粪便及尿等一起用土坑堆积,依靠现存其上的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发酵,腐熟后施用于农田。

其产品即称堆肥。

后来堆肥法被用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延至处理城市的各种有机固体废物。

堆肥化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有控制的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

最早的堆肥工艺多采用厌氧发酵堆肥法,其发酵周期长,一般为4-6个月,占地面积大。

为了缩短发酵周期,节省用地,科研人员改进发酵方法,将发酵的渗出液打循环,通入空气进行好氧发酵,结果缩短了腐熟时间,使发酵周期缩短至20d。

此外,还有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结合的处理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好养堆肥工艺。

目前好养堆肥处理的物料主要有:①垃圾②垃圾和粪水③垃圾和脱水污泥④脱水污泥。

由于好氧堆肥化具有发酵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卫生条件好、易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故国内外用垃圾、污泥、人畜粪尿等有机废物制造堆肥的工厂,绝大多数都采用好氧堆肥化。

本设计采用好氧堆肥化。

一、好氧堆肥工艺原理好氧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的作用来进行的。

在堆肥过程中,有机废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所吸收;固体的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然后在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内部。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和生物合成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释放出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

也就是说好氧堆肥是在通空气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固体废物为小分子有机物,部分有机物被矿化为无机物,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50-65摄氏度,如果不通风,温度会升高到80-90℃。

这期间发酵微生物不断地分解有机物,吸收和利用中间代谢产物合成自身代谢物质,生长繁殖;以其更大数量的微生物群体分解有机物,最终有机固体废物完全腐熟成稳定的腐殖质。

所发生反应如下:有机物质+好氧菌+氧气+水——二氧化碳+水蒸气+硝酸盐+硫酸盐+氧化物图1-1可以简单地说明这个过程图1-1 有机物的好氧堆肥过程二、好氧堆肥工艺流程现代化堆肥生产,通常由前(预)处理、主发酵(亦可称一次发酵、一级发酵或初级发酵)、后发酵(亦可称二次发酵、二级发酵或次级发酵)、后处理、脱臭及贮存等工序组成。

2.1所选工艺流程概述整个工艺由预处理、一次发酵、后处理(精分选)、二次发酵四部分组成。

城市生活垃圾运到处理厂,由给料机送到预处理工段,经磁选、手选、筛选后,回收部分有用物质,去除一部分非堆肥化粗大物,然后送入一次发酵仓,在仓内调节水分和C/N 比,通风发酵,10d 后一次发酵结束,堆肥物出料至后处理阶段,精分选机械去除堆肥物中的杂物并加以破碎,然后物料进入二次发酵仓发酵,由风机将一次发酵产生的尾气送入二次发酵仓风道,给二次发酵堆肥通风,既起到脱臭作用,又保证了二次发酵供氧,10d 后二次发酵结束,堆肥产品即可出厂供农用。

2.2预处理当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主要原料时,由于其中往往含有粗大垃圾和不可堆肥化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垃圾处理机械的正常运行,并降低发酵仓容积的有效使用,且使堆温难以达到无害化要求,从而影响堆肥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用到破碎、分选等预处理方法去除粗大垃圾和降低不可堆肥化物质含量,并使堆肥物料粒度和含水率达到一定程度的均匀化。

颗粒变小,物料表面积增加,便于微生物繁殖,可以促进发酵过程。

但颗粒也不能太小,因为要考虑到保持一定程度的孔隙率与透气性能,以便均匀充分地通风供氧。

适宜的粒径范围是12~60㎜,最佳历经需视物料物理性质而定。

当以人畜粪便、污水污泥饼等为主要原料时,由于其含水率太高等原因,前处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水分和碳氮比,有时需添加菌种和酶制剂,以促进发酵过程正常进行。

降低水分、增加透气性、调整碳氮比的主要方法是添加有机调理剂和膨胀剂。

(1)调理剂是指加进堆肥化物料中干的有机物,借以减少单位体积的质量并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好氧发酵,也可以增加物料中有机物数量。

理想的调理剂是干燥的、较轻而易分解的物料。

常用的有木屑、稻壳、禾杆、树叶等。

(2)膨胀剂是指有机的或无机的三维固体颗粒,当它加入湿堆肥化物料中时,能有足够的尺寸保证物料与空气的充分接触,并能依靠粒子间接触起到支撑作用。

普遍使用的膨胀剂有干木屑、花生壳、厂矿成粒状的轮胎、小块岩石等物质。

2.3主发酵(一次发酵)主发酵主要在发酵仓内进行,靠强制通风或翻堆搅拌来供给氧气,供给空气的方式随发酵仓种类而异。

在发酵仓内,由于原料和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作用而开始发酵,首先是易分解物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热量使堆温上升。

这时微生物吸取有机物的碳、氮等营养成分,在合成细胞质自身繁殖的同时,将细胞中吸收的物质分解而产生热量。

发酵初期物质的分解作用是靠嗜温菌(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为30~40℃)进行的。

随着堆温的升高,最适宜温度45~65℃的嗜热菌取代了嗜温菌,能进行高效率的分解。

氧的供应情况与保温床的良好程度对堆料的温度上升有很大影响。

后面将进入降温阶段。

通常将温度升高到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成为主发酵期,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城市固体废物好氧堆肥化的主发酵期约为4~12天。

2.4后发酵(二次发酵)经过主发酵的半成品被送去后发酵。

在主发酵工序尚未分解的易分解及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可能全部分解,变成腐植酸、氨基酸等比较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成熟的堆肥成品。

后发酵也可以在专设仓内进行,但通常把无聊堆积到1~2m高度,进行敞开式后发酵,此时要有防止雨水的设施。

为提高后发酵效率,有时仍需进行翻堆或通风。

后发酵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堆肥的使用情况。

例如堆肥用于温床(能利用堆肥的分解热)时,可在主发酵后直接利用。

对几个月不中作物的土地,大部分可以使用不进行发酵的堆肥,即直接施用堆肥;而对一直在种作物的土地,则有必要使堆肥的分解进行到能不致夺取土壤中氮的稳定化程度(即充分腐熟)。

后发酵时间通常在20~30天以上。

显然,不进行后发酵的堆肥,其施用价值较低。

2.5后处理经过二次发酵后的物料中,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变细碎和变了形,数量也减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