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研究》
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胡传梅
随着邹城市经济建设的深入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目前,邹城已经形成了矿山机械、煤化工、玻纤等支柱产业集群和造纸、中成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
机械加工、机电技术、化工技术等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我市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工业企业用工难,高层次“技工荒”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着力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推进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校企对接,实现校企双赢,从而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自2006年以来,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多万人,全市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随着农村培训学校和职业培训的发展,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万名,近5万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转移到城市就业。
从数量上来看,我市职业学校向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有效的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难、技工荒”问题,但另一方面,高素质强技能的毕业生却少之又少,部分岗位工种面临供不应求、企业互相挖角的问题,有不少工种甚至是无工可招。
在职业学校毕业生方面,与高就业率相对应的是低质量就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收入都不
能满足家长和学生的要求。
为此我们就以上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
一、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针对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的有技能“蓝领”成为就业新宠,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早已突破95%。
统计显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是: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75%;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10%;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占学生数的5%。
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不足5%;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40%;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55%。
在本省(区、市)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70%;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303%。
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85%;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15%。
加工制造类专业就业情况最好,为97.55%,其次是土木水利工程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就业率也达到95%以上。
中职毕业生平均月薪水平为2386.1元,月收入在2000元以内的占30%,月薪在2000至3000元的毕业生约60%。
毕业生就业对口就业率不高,不到30%。
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中职毕业生对首次就业单位的忠诚度较差,就业稳定性不高。
二、近几年中职教育的积极变化
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2007年8月6日我国政府给予中职院校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三年制的补两年;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
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
邹城市自2010年起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
首先学校努力转变办学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努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其次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突出能力培养。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第三重视和加强职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就业服务。
三是中职生自身的素质高,在就业方面,中专生有优势,动手能力强,工作要求不高,扎实肯干。
“双证书”制度使得毕业生能迅速适应用人单位工作需要。
再加上中职学校面对市场办学,而努力实现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化、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素质,为学生毕业后实现多渠道就业提供帮助。
四是社会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现代化制造业急需技术工人,当前我国工业化已经进入新阶段,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技术工人。
五是家长观念更加务实,一些学生选择中职是抱着“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想法,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就读职业学校,读中职学一技之长做有基础的实用型人才。
三、中职生就业意向心理分析
就业是每个人认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刚从学校里出来,自我意识较强,有的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他们倔强、孤僻的性格和为人处事能力的欠缺。
对就业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就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知识含量,高新技术调整,企业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连年递增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等因素影响,中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许多困难。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目前的中职生对就业是怎样看的呢?
(一)、中职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大多数毕业生已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择业时主要从今后发展和工作的稳定程度思考,不再将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有了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准备,也就是先找个单位锻炼一下自己,等能力有所提高了再选择比较好的单位。
2、多数毕业生认识到只有强化专业技能,逐渐提高综合能力,才能在人才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已感到知识,学历等方面的不足,并有继续学习的愿望,部分已参加工作的学生通过电大,自考及成人高考等多种形式进行深造。
3、对多种经营体制并存的状况还缺乏客观的认识,大部分同学仍
热衷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选择工作岗位时,偏向于条件优越的企事业单位,不大愿意从事劳动强度大的一线服务工作。
这些问题的存在,妨碍了他们求职、就业的成功,甚至对今后的工作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从上述中职毕业生中的就业心理现状来看,既有社会环境因素,同时也存在“就业观念误区”,应引起广大学生的注意。
(二)、中职生就业心理分析
面对就业,中专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
在就业过程中,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一般的观点认为“中专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
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中专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1、眼高手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自身发展方向盲目,快毕业了,却没有特别的技能,似乎什么都会,又似乎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不甘心做太简单的事。
现在的大部分企业表示,学生能力有差距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总想找一个既轻松、薪水又高的工作单位。
其实这类学生根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这种现象在中职生就业中较严重,其原因就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由于同学们涉世不深,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一份工作
不容易,连大学生找工作都困难,没有踏实肯干的态度,在社会上是立不住脚的。
所以我们在就业之前,要先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决不能眼高手低,做一件事就一定把它做好。
在任何环境下都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社会经验的积累。
不要动不动就说这个活太累、太脏、太简单、不适合我。
2、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不少中专毕业生一毕业就想找份待遇优厚的工作,存在眼高手低现象。
首先,同学们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一名中专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础做起;其次,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是很难立即胜任的。
刚出校门的中专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
有点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两千、三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里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
每个月拿三两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
3、缺乏诚实,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
很多同学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希望毕业就进好单位,但又不能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事实证明凡态度端正、敬业、诚实、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的实习生都受到各企业单位的好评,也为他们迈向成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对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现在的企业最看重的工作经验已不是首选,更多则是偏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学习和接受能力等等。
其次就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和他们的品行。
我们现在的中职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还比较欠缺,有些同学不会为人处事,在校学习时上课不注意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迟到、旷课,老师批评时,不能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还顶撞老师,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参加工作后一时改正不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以至于被公司辞退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同学缺乏沟通协调的能力,做事始终得不到领导的认可;有些同学做事缺乏积极主动性,眼中无事,吩咐做什么事才动,否则自己不知该做什么,遇到问题不动脑子想办法解决,张嘴就问等等。
这些都说明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不高。
5、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有些学生因自身综合能力的不足,或因机遇时机把握不准,导致部分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但他们往往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平衡心理。
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导致少数学生对社会以及人生产生偏颇看法;有些学生因自己专业技能不如其他同学,或因面试屡次受挫,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失去了求职的信心和勇气;还有些同学因职场竞争的激烈,和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再给父母增加负担的想法,使自己无形中背负很沉重的压力,常常会表现出焦虑和急躁,缺乏自我控制,烦躁不安,无所适从,有时会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三)、中职生就业要克服几种心理误区
1、就业期望值过高
在薪资待遇方面:很多中职生初次就业月工资要求不低于1000元;在工作环境方面:很多学生希望在恒温无尘的环境下工作,甚至要求在办公室工作;在行业选择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IT、通讯电子类企业;在公司规模方面:很多学生趋向于选择大型国企,大型跨国公司与行业内著名企业。
这些要求与中职生自身的综合能力相比,明显属于就业期望值过高。
2、就业被动性心理
在实现就业这一问题上,相当多的中职生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表现了过多的不作为,主要表现为依赖学校会把工作岗位送到自己面前,依赖学校推荐就业,父母亲朋找关系实现就业。
3、就业自卑心理
学生的就业自卑心理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低学历,使自身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在外地就业的情况下,外劳与本地劳动力存在的事实差距易使外劳产生自卑心理。
4、主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不足
主动融入心理差,特别是主动融入当地人的社会生活圈的心理差,很多学生固守自己的生活圈,人际圈,而没有想到拓宽的必要性;妒忌心理作祟,特别妒忌与自己条件相当而比自己更突出的人;不知道和自己的直接上司融洽关系,很多学生认为(组长,线长)是绿豆大的官,自己凭什么要服从他,从而导致彼此关系紧张;过于以自我为
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团队精神。
5、怕苦畏难心理
很多学生在学校就在校期间就缺乏吃苦精神,不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为未来就业做好理论准备。
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出差、加班,不能独自克服在外地工作时生活上的不方便等。
6、欠缺创业意识
中职生在谈到通过自主创业实现有效就业时,往往过多强调创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困难。
有的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材料,创业对自己来说过于遥远。
很少有学生表示出强烈的创业愿望。
四、中职生应为就业做好准备
(一)、中职生目前的现状
具体表现:—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心理素质不高,受挫承受力差,吃苦精神不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
—独立意识强,不爱受约束,自律能力差。
—逆反心理较重,对压制和说教有抵触情绪,对理性的心理沟通还比较容易接受。
—追求时尚,贪玩,惰性强。
网瘾、早恋等,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较大冲击。
—攀比心理强,花费无计划,个人开支入不敷出,经济困惑大。
—遇到烦恼的问题,渴望向他人倾诉,一般很难得到心理上的帮助。
当前职业学校地发展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阻力,尤其是生源素质下降得厉害,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难题。
1、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分数决定命运的升学考试中,中职生已经狠狠地跌了一跤。
其中有不少同学在初中,甚至小学由于学习成绩长期不理想,已经被老师放弃教学,从而造成学生自己对学习已经放弃,主要表现在他们上课时没有听课的习惯,学习兴趣不高。
到了职业学校,虽然所学的都是新的知识,学习难度并不大,但先入为主的思想造成了他们对听课的自我封闭。
把学习当成了一项任务在完成,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因为父母要求读书,才每天背起书包来上学。
2、自我学习的能力很差
由于起点低,基础薄,所以我校综合高中班的学生在接受一年级的普高课程学习时,表现地相当吃力,听不懂课的人很多,自信心在慢慢地消磨掉。
加上学习上没有恒心,没有吃苦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都比较弱,长期以往,造成学业上的懈怠、懒惰情绪,滋生了在其他方面的不良倾向和习惯。
3、缺乏专业兴趣,不关心就业前景
选择职校本为无奈之举,中职学生入学时对专业和职业并不会有较多的考虑,他们的专业有许多是由老师或家长代为包办的,这种包办的“婚姻”造成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也不关心自己的就业前景。
以至于即使在职业班学习了,学生自身也没有强烈地意识要学好一技之长,反而相当挑剔,怕苦怕累,实践环节中不愿主动去动手操作学习。
(二)、中职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1、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努力学好专业课
要使中职生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与众多的大专生、本科生竞争,就必须突出中技生的特点,就必须突出中职生的特点,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中职生必须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有条件的要考取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备后用,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考取其他专业的上岗证,为将来就业掌握多门技术,创造更多条件。
2、正确定位自己,转变择业观念
从入学第一天起,中职生就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即中职生是技能型人才而非高学历人才。
因学历较低,在人才市场上中职生很难与大学生争饭碗,这样,所谓热门专业的“含金量”也就显得不足。
广大的中专生应该明了:自己文化知识不比高中生好,专业水平不比职高生强,劳动技能不比技校生多。
中专生的特长是综合能力、独立处事能力和理解创造能力较强。
因此,切忌择业过于理想化。
面对生存和发展问题,需要给自己一个切合实际的定位。
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并对自身各个方面的优势和潜在能力有深层次的分析,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职业。
3、注重个人素养的培养
中职生就业,需要一技之长,但更需要个人素养,如纪律观念、合作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吃苦精神、创新意识、礼仪举止等。
一个中职生能否受用人单位欢迎,能否受同事欢迎,能否得到提升加薪,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关键在于具备不具备这些个人素养。
4、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
做好这方面的心里准备,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
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
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实为我中心。
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
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摈弃自私自利与霸气。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
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
5、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从小到大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
在校期间作为学生主要是提高素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为从业做准备,处于被关心、被爱护,组织和人际关系简单。
而工作后,就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在职业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创造价值、形成绩效,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属于被管理者,组织和人际关系复杂精神压力会增大。
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困难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三)、就业时应树立的几个意识
1、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中职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实用技术的初等密集型技术工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各基层的劳动者。
有的不愿做工资较低,干活辛苦的服务性工作,只想选择办公条件舒适,薪酬高的岗位,却不知自身的条件达不到那些岗位对员工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高要求。
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导致求职失败。
我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历届毕业生中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就的生动例子,帮助毕业生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树立业无贵贱,行行可成才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
我们的做法是:在对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经常请一些往届工作在不同行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用他们成功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引导在校学生。
2、打破体制局限,树立广泛就业的开拓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还非常热衷于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其实随着近年来国企改革和机关人事改革的进展加快,这些单位的编制普遍紧张,不少单位还面临裁员。
同时,这些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素质等要求都很高,职校学生很难能在其中谋职。
其实,有许多集体,民营和三资企业等,在近年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下发展非常迅速。
为使毕业生们进一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学校想方设法为你们提供相关信息,选择比较好的单位推荐同学们去就业,学校鼓励你们要敢于开拓创新,运用所学专长走自己的创业之路。
3、强化技能训练,树立竞争上岗的意识
在分析“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时,多数毕业生认为是学历低,
无经验,仅少量认为是专业技能不强。
从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择业机会较多,每学期学校都联系许多单位,而且还有许多单位到学校要人,这说明行业中有很多适合你们的岗位,但有的同学在实习阶段却被企业除名了,这里除了同学们的工作态度外,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还是欠缺的。
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只有突出其专业技能好,操作能力强,上手快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同学们要树立竞争上岗的质量意识,勤学苦练专业技能,并努力追求一专多能,将过硬的技能作为求职成功的敲门砖。
我校的做法是,广泛进行行业联系,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开设并加强行业广泛实用的课程,同时对任课教师进行高标准,严要求,所谓师高弟子强。
同时也要求同学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学习,掌握真正的本领。
4、练就求职技巧,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
中职生因其年龄较小又无社会经验,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
调查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技巧没有信心,对把握就业机会和自我推销的能力缺乏自信。
因此,中职生需要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
我校的做法是:在临近实习推荐的一学期,学校训练学生的礼仪规范,如何在求职面试时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习求职应答技巧,善于展现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把自己推销出去。
并利用就业指导课对同学进行教育和指导。
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奉献意识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毕业生的理想与实际仍然存在着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