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行业学校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职行业学校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摘要】对各类中职行业学校所处宏观环境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未来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职行业学校宏观环境现状发展之路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诸多行业和系统大多开设有自己的职业培训学校,如税务系统下设有税务学校,工商系统下设有工商学校,铁路系统下设有铁路学校,邮电系统下设有邮电学校,等等。这些学校在成立之初多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技工学校,它们担负起为本行业和本系统培训和输送人才的重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招生形势的日益严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职生的生源渠道在不断缩减,这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如何突破困境,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各行业学校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各类中职行业学校所处环境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道路。
一、中职行业学校所处宏观环境
(一)面临我国人口结构的瓶颈期
从人口层面上看,我国在新世纪的前十年步人人口红利时代。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仍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口结构已发生变化,其中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与人口红利时代比较已大幅下降,老龄化人口占比逐年增大,0~14岁人口占比逐年减少,甚至有专家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少子化”时代,我国
的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我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老年人口大量增长而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巨大社会压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较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生育的意愿更低。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女性普遍参加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子女养老的需求大大降低,这些都会影响到生育观念。同时,由于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不重视、食品安全方面监督机制的不完善、青少年性观念的开放和随意,人们的生育能力也在逐步下降。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越是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越低,如美欧各国,其人口增长率已连续多年呈负增长。我国的人口专家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将为零。在此种背景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由于家庭人口的减少,家庭经济环境的好转,愿意读中职学校的孩子将越来越少,父母往往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去完成大学的学习,于是,学习好的孩子被送往大学,学习欠佳的孩子被送去高职高专院校,极少数人会考虑读中职学校。这样,中职行业学校的生源日益减少,招生将变得更为困难。
(二)面临我国产业转型期
目前我国正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人口结构的“少子化”也将倒逼经济结构转型。目前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迫使企业更多地用机器技术来替代人力,促使企业完成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提升产业层次。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如制
造业,已是产能大量过剩,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高耗能、低效率,成为资源消耗的大户。我国的“制造大国”这一称号可说是以大量透支自然资源和压榨人力资本为代价获得的。大多数的制造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整个价值链的末端,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需要的是大量的普通产业工人,他们只需具备一般劳动技能、遵纪守法就可以了。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尚能满足这一需求,各类中职、技校形成建制的“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有的已变为“成建制的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培养的应是高端技能人才,而非廉价劳动力,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高技能的人才。要使中国在全世界产业链中从低端走向高端,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依靠少数的创新人才是做不到的。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若要顺利实现产业转型,这些产能过剩、高耗低能的的企业将被逐渐淘汰掉,制造业将向集约化、机械化、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届时,所需要的产业工人将是高技能的人才。照此发展趋势中职行业学校毕业生将难以满足新时期现代化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未来潜在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内涵是大势所趋。
(三)面临国家12年义务教育的计划实施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增多,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将不再是遥远的事,加之这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届时,学生完成12年义务教育后直接分流进入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中职学校的生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生存发展这个大
问题将是中职学校必须面对的现实,而中职学校中实力较弱的行业学校将陷入更为严峻的境地。
除上述三个方面外,各类中职行业学校还面临国家和各地方从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对本地中职学校的扶持,对非地方中职学校从生源渠道、招生、就业及政策等方面的诸多限制。
二、中职行业学校现状分析
(一)办学不够规范,师资力量普遍不够强,生源质量偏低
各类中职行业学校(含技校)在成立之初,往往都是由本行业本系统派员组建的,这些人员大都欠缺一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都是边摸索边干,在办学理念与办学实效上,与正规院校相比,显然存在差距。从师资力量上来说,由于行业背景,各类中职行业学校(含技校)的师资力量普遍较弱,许多教师是由本行业本系统内部员工抽调而来或是本校留校生,总体来说,教师学历不高,素养不强,缺乏专业背景,总体质量不高。从生源上看,所招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部分是学习欠佳、纪律不良的学生,这些学生厌学情绪较严重、基础薄弱、自律能力较差,学生整体素质偏低。
(二)财政投入有限,主管部门支持不够
由于行业学校的财政、人事权均由所在行业、系统主管,主管部门往往缺乏对所属行业学校资金投入的动力。若行业、系统实力强的,或许会有较多的投入,若行业、系统实力不强,投入则少。综观各省区中职行业学校,从国家和行业、系统处所得的资金投入远远比不上各省区教育系统直属直管的中职学校,这导致一些行业学
校在教育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建设、生源渠道、政策扶持等各方面均普遍落后于地方中职学校。由此形成强者更强、更能获得优势资源,而弱者更弱、处境更艰难的现实局面。
(三)多头管理,效率低下,行政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
各类中职行业学校由本行业本系统主管,在财政、人事上都隶属于各自所在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而在业务上则需要接受教育部门或劳动部门的领导,这就形成多头管理的局面,导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难以理顺的复杂关系。再加上对领导者的财权、人事权、行政权缺乏有力的监管,领导者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由此形成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的现实。
(四)多年办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拥有自己的优势专业
各类中职行业学校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大多数都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它们立足于本行业本系统的用人需求,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人才,同时面向市场,培养能够适应市场要求的人才。在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大环境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行业学校具有了较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各行业学校由于拥有特殊的背景,借助自身的行业资源,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大多拥有具备自己行业特色的优势专业。但不可忽视的是,各类中职行业学校存在着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度不高,大量专业设置雷同,重复建设严重等现象,如许多学校都开设有会计、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