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新人教部编版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534b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3.png)
(1)教学重点举例
-在学习“春天”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用“春天”造句,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在进行句子仿写时,教师可以给出例句:“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让学生仿写:“夏天到了,_________。”(如“太阳热了,知了叫了。”)
(2)教学难点举例
-在讲解“花朵”一词时,教师可以列举不义。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语文园地七》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春天主题的学习非常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用新学的词语描述春天的美好事物。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词语的运用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新学的词语,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熟练掌握词语的用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天相关的词语、句型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春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课文《春天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春天相关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春天美好事物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5.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展示台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语的掌握与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语文园地七》中的重点词语,并能运用这些词语进行句子仿写和日常交流。例如,“春天、花朵、绿草”等词语的运用。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通用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31393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0.png)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通用11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3、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4、教育学生做个诚实的孩子。
5、让学生把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
难点:让学生通过积累句子,并巩固生字,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
【教、学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我的发现1、小朋友们把这几个汉字的偏旁和部件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涂一涂,再小组内读一读,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我会认:⑴借助拼音来认读生字。
⑵在小组内汇报学习情况,组内同学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这几个字。
⑶多种形式读生字,给生字找朋友。
3、我会填:⑴小组内分别给每一个汉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⑵小组内交流,看看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填上一个字,就能变出很多字)。
(给学生提供了识字空间,同时又是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求知好的内驱力。
)三、日积月累1、读读记记:⑴读一读句子,再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⑵背这两句话,指名背,集体背。
⑶拓展说说自己课后搜集、背诵的很有道理的话,比一比谁搜集、背诵得多。
2、我会写:⑴先读一读“冷、热”,再说它们两个字义的关系,接着说出其余5个字意思相反的字。
⑵书写这五个字,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⑶集体评议,比比谁写得好。
3、我会读:⑴教师范读,学生感知体验。
⑵让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
⑷多种形式赛读。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促进学生储备知识与信息,利于知识的积累。
)第二课时一、口语交际:“该怎么做”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懂了什么?2、表演再现情境:小组合作把它表演出来。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83846e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a.png)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学会使用简单的连词成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生字、词语学习:介绍本课的生字、词语,讲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连词成句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连词成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连词成句。
2. 难点: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课文深层含义,运用连词成句表达观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生字、词语学习: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跟读并模仿书写。
3.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4. 连词成句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连词成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5.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本课的生字、词语,以及课文的重点内容。
使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使板书更加生动有趣。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口头作业:向家长复述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词语,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连词成句,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e0c71a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b.png)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母语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尊重。
教学内容1.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课文阅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的情感。
3. 语文活动:通过游戏、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2. 难点:词语的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
3. 活动:通过游戏、讨论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七2. 内容:生字词,课文摘要,重点难点。
作业设计1. 书写作业:抄写生字词,默写课文。
2. 口头作业: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 思考作业:思考课文中的问题,写下自己的想法。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策略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1. 导入环节2. 新授环节新授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教师需要在这里完成生字词的教学和课文的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ea9e35ad51f01dc381f17c.png)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目标:1、读表示名称的词语鹤表示动作的词语,识记生字。
2、能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猜测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和意思。
3、体会比喻句的特点,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识字加油站里的11个生字2、注意观察比喻修辞的句子,掌握比喻句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词语的不同理解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思考: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二、学习“识字加油站”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识字加油站”中的字词,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扫地擦玻璃倒垃圾摆桌椅(2)齐读生字,相机正音。
(3)齐读词语,读好轻声和多音字。
(4)小组读,分男女生读,个人读。
3、想一想: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4、这些清洁工具各自是用来干什么的?5、你还认识哪些类似的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三、学习“字词句运用”(一)、教学“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猜得对不对”。
1.出示第一句话:这床被子摸上去很柔软。
2.想一想:加点字“摸”的前后部分各说的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3.那么我们怎么能感觉到被子的柔软呢?(生:用手去摸)4.那么你们猜猜加点的字应该读什么?5.再想想这个字是什么意思?6.学生查字典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运用同样的方法,猜猜后面两个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猜完后查字典验证。
(二)、学习“读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1.出示第一句话:那棵大枫树好像一把又高又大的绿色太阳伞。
(1)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2)想一想:枫树和太阳伞有什么联系?(3)再读一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第二句话: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1)读一读,再用分析第一句话的方法分析这句话,并说一说你的发现。
(2)小组交流汇报(3)学生自主分析第三句话,再和同伴交流并汇报。
3、想一想:这3个比喻句各是把什么比作什么?4、再读读这些句子。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1178cf360cba1aa811da7f.png)
新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认识字词,积累与劳动有关的词语。
2.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的变化。
4.学习比喻句的写法。
练习写话,把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说清楚。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熟练朗诵、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能根据句意猜测难点字的意思。
2.学写比喻句;练习写话,说清楚理由。
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识字写字(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热爱劳动,上个星期五大扫除时,同学们干活积极认真,有扫地的,拖地的,还有擦玻璃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真棒!这周五,我们又要进行大扫除了(出示相关图片和词语),看看这些工作,你想做哪一项?请你大声地读一读它。
1.指名读词语。
教师校音指导,读好“扫”平舌音,“拎”前鼻音。
2.开小火车读。
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3.全班齐读,每个词语读三遍。
(二)汉字与偏旁1.出示“又—劝”“土—堆”。
仔细观察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可小组讨论)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导:汉字作为偏旁时,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
“又”字最后一捺变一点;“土”字最后一横变成提。
3.出示“转、特”,请同学们模仿刚刚的方法来分析剩下两个字的偏旁特点。
4.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词语积累(一)猜一猜1.出示句子和加点的字“摸”,先让学生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检验。
指导:“摸”,用手去碰,动作很轻。
“摸”字是提手旁,表示跟手有关,是一个动词。
2.出示剩下的两个例句,依照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3.总结方法:遇到我们不认识的生字,我们首先可以通过偏旁猜测字意,其次可以通过全句的语境来联想字意,最后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检验自己的猜测。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42cdcb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0.png)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培养学生运用词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够正确运用到句子中。
2. 朗读与表达: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写字: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能够按照正确的笔顺、笔画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4. 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朗读与表达,写字,传统文化。
2.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表达,写字的规范,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2. 学具:铅笔,橡皮,尺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语学习:通过PPT展示词语,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句子中。
3. 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能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写字: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本课的生字,能够按照正确的笔顺、笔画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 传统文化:通过PPT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语文园地七》2. 词语:展示词语卡片3. 课文:展示课文插图4. 写字:展示生字卡片5. 传统文化: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图片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2. 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能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46efc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a.png)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崖。
2、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3、了解关于天天气的成语,并感受天气的变化莫测。
4、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重点难点: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
1、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认一认。
2、读一读: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词语分类。
4、师: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1、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步骤。
第一步:确定所要查的字的部首,数出这个部首有几画。
第二步:在“部首目录”里找出这个部首所在的页码。
第三步: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所查字的部首。
再数数除去部首还剩几画,就到相应的位置找到所要查的字和在正文中的页码。
第四步:1、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字。
观察它的拼音和意思及组词等。
2、按照刚才的方法,学生自行动手查:亏、申、丹、州、乃。
如果有不会查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5、总结方法。
6、学习拟人句。
(1)自由读句子。
①“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②风拿了我的毛巾跟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
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你感觉这些句子有趣吗?有趣在哪些地方?(3)感受句子的特点:把雾和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
(4)我也来写写拟人句。
(5)请同学汇报交流。
三、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书写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把“止、露”等8个字写规范、写匀称。
2、熟读并记诵4个八字成语,知道它们的意思。
3、了解用问句做文章开头的作用,学习用这种方法说一段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d551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3.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生字词“河流”、“河段”、“河床”等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河流的来源、流向、特点以及人们对河流的利用。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获取信息、总结归纳。
(2)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河流的特点和利用,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自然风景,珍惜自然资源,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河流”、“河段”、“河床”等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河流的来源、流向、特点以及人们对河流的利用。
2.教学难点:通过图片、图表等多种形式,获取信息、总结归纳。
三、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型: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2.竞赛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相竞争,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学生观察一张河流图片,回答问题:“这是一条河流,你们知道什么是河流吗?”(2)教师讲解“河流”概念,学生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集体探究(1)教师搬出三张河流的地图,引导学生看图发现,了解河流的来源和流向。
(2)教师让学生对比不同地区的河流,总结归纳河流的特点。
并请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齐鲁大地的河流。
3.小组竞赛(1)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竞赛,谁的速度和准确率更高,就可以获得胜利。
(2)竞赛内容:两组学生要找出一条河流的照片、地图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例如河流的长度、深度、宽度等。
先找到的组可以获得小礼物。
4.个别巩固(1)学生观察教材中与河流相关的图片,比如大坝、船只等,回答问题:“这些图片和河流有什么关系?”(2)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河流对人们的影响,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5.课堂反思(1)教师请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教师提醒学生保护环境,珍爱自然资源。
五、板书设计河流来源、流向、特点河段、河床六、教学器材教材、图片、图表、小礼物等。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69a95a50e2524de5187ef2.png)
语文园地七【学习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11个生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
3.积累词汇,体会词语的意思,学会在句子中使用合适的字词,初步认识和了解比喻句的基本结构。
4.通过写话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注意汉字结构的不同,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5.熟读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二十四个节气。
6.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训练倾听的注意力,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认识11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
3.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学会在句子中正确的使用。
4.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正确书写汉字。
5.能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能用通顺的语言进行写话训练。
6.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学前准备】1.自学课外阅读部分(学生)2.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一、识字加油站1.谈话引入:班级进行大扫除,你会准备些什么、准备怎样做?2.出示生字词卡片,老师带读。
3.教师引导:大致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认读,同桌互相指读,开火车读。
5.老师指名读,检查认字情况。
6.根据主题扩展词语,比比谁的词汇多。
二、字词句运用1.字词运用。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课件展示表示这些动作的卡片和图片,学生分组演示词语,体会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3)小组比赛用加点字组新词。
2.词句运用。
(1)试读句子,找找这些句子的相同点。
(2)教师引导,用相应的语气读出句子表达情感。
(3)学生联系生活自由选词再造相同的句子,比一比谁的句子最好。
三、写话1.老师指导,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通过查资料或上网了解它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然后从这几方面来描述出喜欢它、想养它的理由,注意语句通顺。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4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59c01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6.png)
二班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4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二班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4篇》,快快拿去用吧!二班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1【课型】单元梳理课【教学目标】1.通过生疏的打扫卫生,生疏“扫、抹”等汉字,让同学养成联系生活实际来识字的好习惯。
2.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3.学习比方句。
4.通过书写提示让同学发觉同样的字当作为独体字和作为偏旁部首时笔画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2.学习比方句。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猜字的读音和意思,并查字典验证。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识字加油站导入新课:同学们平常在家里、在学校里打扫卫生吗?都做过哪些呢?你做这些活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同学自由畅谈)课件出示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借助拼音,同学认读。
(1)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看图片,让同学说一说它们各自是用来干什么的。
(2)扫地擦玻璃倒垃圾摆桌椅看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些活动是怎么做的。
老师引导同学发觉:“扫帚、簸箕、擦玻璃”最终一个字都要变调读轻声。
“簸箕、玻璃、垃圾”偏旁相同。
“扫、抹、拖、擦、摆”都是提手旁。
你还知道哪些清洁工具或清洁活动?同学自由表述。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1.(出示课件)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小组自由沟通,猜一猜字音字义。
再查查字典,看猜得对不对。
老师板书: mō dú jiē摸读揭(老师指导:“摸”读音“mō”,字义: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
“摸”字是用手摸,所以用提手旁。
“读”读音“dú”,字义:依照文字念。
“揭”读音“jiē”,字义:把盖子上面的东西拿起或合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392cde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3.png)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2. 课文学习:学习本课的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语文园地: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利用生字卡片,学习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字词的意思,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3. 课文学习:学习本课的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语文园地:通过语文园地的学习,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七2. 生字词:列出本课的生字词,进行解释和举例。
3. 课文内容: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列出课文的重点句子。
4. 语文园地:列出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解释。
作业设计1. 书写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词,每个词语写三遍。
2. 阅读作业:预习下一课的课文,标记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思考作业:思考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写在作业本上。
课后反思2.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此教案设计旨在为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框架,确保教学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完整版)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 教学设计(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b233a83186bceb19e8bbf3.png)
语文园地七▶教学目标1.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帚、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扫”,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通过写话练习,展开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学会有序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写好“劝、堆、转、特”这4个字。
6.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7.通过阅读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1.能认读有关清洁工具和清洁活动的词语,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2.尝试猜读生字的读音和意思,初步学会猜读的识字方法,再通过查字典进行验证。
3.学习含有“好像”“像……似的”“像……一样”的比喻句,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4.熟练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5.通过阅读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变化的过程,感受故事的有趣,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1.通过写话练习,展开从说话到写话的训练,学会有序地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规范生字书写,注意个别字在作为偏旁时,部分笔画的大小、形态及笔顺会发生变化,指导写好“劝、堆、转、特”这4个字。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加油站”是一组与清洁工具、清洁活动有关的词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层层推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书写提示”部分一是提示写字时的书写姿势,二是引导观察“劝、堆、转、特”的偏旁。
引导学生发现“又、土、车、牛”作偏旁后,笔画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语言运用“猜一猜”部分可以采用换偏旁、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猜测字的读音和意思,再通过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验证。
语文园地七-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七-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9f817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7.png)
语文园地七-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部编版),根据教育部实施的新课程标准编写。
该教材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教材,一共12个单元,包括阅读、拼音、写作三个方面,突出积累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锻炼综合能力的目标。
二、教学目的1.能听懂并理解故事、小诗等文本。
2.具备系统的拼音基本功。
3.能熟练使用基本的汉字书写方法。
4.能形成正确的读书心态,喜欢阅读,自觉阅读。
5.能够说出自己所学的古诗、文言文的大意。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孔乙己》此单元主要讲述了“孔乙己”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生境遇下的不同命运,从而培养学生的同情、包容和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是以“讲故事”为主,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孔乙己的人生经历。
第二单元《我的外婆》此单元是以外婆为主线,讲述外婆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生动、真实的细节,让学生了解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变化。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是以“看图说话、听音乐”为主,让学生在欣赏图片和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到外婆的生活轨迹,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
第三单元《安得广厦千万间》此单元讲述了一个诗人对家乡的深情赞扬,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单元的教学建议是以“快快乐乐动手”为主,让学生一边观察彩色图案,一边自由发挥,体验创造的快乐,了解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其他单元在其他单元中,针对不同内容和教材文件,我们将特别针对课文分析、挖掘内涵、听力练习、拼音训练等方面进行教学。
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互动式授课、幻灯片演示、板书辅助、活动教学等多种形式,灵活、有趣、直观。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将学生引入本单元所要讲述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
第二步:讲授讲授故事、分析课文、汉字书写、阅读练习、诗歌朗读等。
第三步:课后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讲解和建议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建议,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b97829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1.png)
语文园地七(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本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2. 词语学习:生词、新词的学习和掌握。
3. 句型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句型。
4. 写作练习:仿写课文,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练习。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进行创意写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课文朗读音频。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进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3. 词语学习:通过PPT展示生词,让学生跟读,然后进行词语练习。
4. 句型学习:通过PPT展示重点句型,让学生跟读,然后进行句型练习。
5. 写作练习:让学生仿写课文,进行创意写作。
板书设计1. 课题:语文园地七2.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3. 重点词语和句型:通过PPT展示4. 写作练习:仿写课文,进行创意写作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复习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和句型练习。
2. 创意写作:仿写课文,进行创意写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了写作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课后反思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过程。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课时)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3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3e3e7c8647d27284a73514f.png)
一天更比一天瘦, 廿九三十见月难。
2.国学诵读:唐·李白《静夜思》、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5.板书设计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2.学生情况分析:语文园地通常作为本单元的一个总结,学生在认字方面没有很大的困难,基本能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进行学习,识字的内容与生活中打扫卫生相结合,学生易于理解。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是字词句的运用,需要根据内容来猜测字的读音和意思,以及学习比喻句,这是第一次接触这一内容,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与点拨。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5.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注意偏旁的写法。
具体的写法指导,有助于让学生加强对生字的记忆,扩大积累,提高学习生字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5.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扫帚 抹布 拖把 水桶 簸箕
扫地 擦玻璃 倒垃圾 摆桌椅
6.教学反思与改进
《语文园地七》(二)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语文园地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出几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好吗?
(1)扁扁嘴巴,叫声嘎嘎,走路摇摆,爱吃鱼虾,脚荡双桨,游泳专家。这是什么呀?(鸭子)
(2)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螃蟹)
(3)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金鱼)
书写练习评价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6e0f8bd5bbfd0a795673f4.png)
C(潜能生):背诵。书写本单元词语。
安全教育:不玩火、不触摸电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七单元
总(12)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我爱阅读
教学目标
1.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发挥想象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二十四气歌》,并背诵。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
2.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美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朗读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书写提示
1.出示“劝、堆、转、特”
2.生观察书写的特点。
3.教师进行书写提示:
二、日积月累
1.教师简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节气。
2.借助拼音,自由读,注意把它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处”的读音。
3.指名读相机正音。
4.出示二十四个节气,简单了解二十四个节气与《二十四节气歌》的对应情况。
5.多种形式朗读。
6.指导背诵。
三、分层作业
A(尖子生):背诵,并翻翻日历,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
4.自读句子,注意读通顺。
5.指名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6.说说这几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7.你能照样子再说几个这样的句子吗?用上“好像”“像……似的”“像……一样”
四、分层作业
A(尖子生):读课外书,猜猜不认识的读音,然后查字典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4.学习并能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5.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学习快乐读书法。
【教学重点】
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
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3.学习写话。
【教学难点】
根据语境,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小明决定和妈妈一起进行大扫除,想一想,他们在大扫除的时候做了些什么?用到了哪些清扫工具?(课件出示)
二、认字写字。
(课件出示)
sào zhǒu mābùtuōbǎshuǐtǒng bòji bōli lājī
扫帚抹布拖把水桶簸箕玻璃垃圾
1.学生齐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
4.读句子,巩固认字。
(课件出示)
星期天,我和妈妈在家里打扫卫生,我先用扫帚把地扫了一遍,用簸箕把垃圾弄干
净。
妈妈先把拖把在水桶里洗了一下,然后拖地,在她拖地的时候,我用抹布把桌子擦了一遍。
很快,我们打扫完了,哇,真干净!
三、字词句运用。
1.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猜得对不对。
出示书中的三个句子。
(1)和同桌一起合作,一人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一人查字典。
(2)四人一组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猜字的方法及查字典的结果。
(3)教师小结。
“摸、读、揭”都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
比如“摸”的提手旁表示字义,意思为用手去摸,“莫”表示字音。
“读”字不易猜,我们就直接查字典。
2.读句子,说一说你的发现。
(1)出示书中的三个句子,齐读,知名读。
(2)分组讨论,从这三个句子中你有那些发现?
(这三个句子都有“像”字,它们都是比喻句,第一句中是“好像”,第二句中是“像”,第三句中是“就像”。
)
(3)指名说,这三个句子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师生评议。
(第一句把“大枫树”比作“太阳伞”,第二句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第三句把“小柏树”比作“战士”。
其中“大枫树、大象的耳朵、小柏树”是本体,“太阳伞、扇子、战士”是喻体。
)
(4)小结。
像这样句中含有比喻词、本体、喻体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增强句子的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5)拓展: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搜集比喻句。
3.写话。
(1)教师解读本次写话主题:同学们,我们很喜欢小动物,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打算养什么?写写你的理由。
(2)写话构思:我们写小动物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小动物的样子,写出其外貌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语言要生动活泼。
还要注意理由要合情合理。
(课件出示)(3)同学之间针对自己的写话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4)将自己讨论交流的内容写成习作。
4.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
劝堆转特
(1)出示书上的四个汉字,请学生认一认。
(2)在书上圈出这些字的偏旁,读一读。
(3)观察这些字的偏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的偏旁都是一个单独的汉字。
)(4)试着写一写这些偏旁作为一个单独的汉字时的写法。
(5)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区别。
(有的字变成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要发生变化;有些字变成偏旁后,笔顺也发生了变化。
)
(6)总结规律。
(“又”变成偏旁后,捺变成了长点;“土”变成偏旁后,莫横变成了提;“车”变成偏旁后,最后一笔变成了横,且此横变成了提;“牛”变成偏旁后,最后一笔变成了末横,且此横变成了提。
(7)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注意偏旁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讲解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出示二十四节气歌。
(课件出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大家朗读一遍。
生朗读。
纠正读错的音。
指名读。
师:“春雨”指的是哪两个节气?
生:立春雨水
“惊春”呢?
生:惊蛰春分
师:“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两个“夏”分别指的什么节气?
立夏夏至
师:“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两处“秋”和两个“雪”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
生:立秋秋分小雪大雪
请大家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学生背诵。
师抽测。
二、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吗?有时,它有时像眉毛、有时像镰刀、有时像核桃、有时像圆盘。
月亮姑娘想做衣裳,裁缝师傅应该怎么办?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
1.默读第1.2自然段。
这个时候,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看来裁缝师傅得重新给她做一件,让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故事,这次她能穿上吗?
2.大声朗读3-4自然段。
师:裁缝师傅又给月亮姑娘做了件衣裳,月亮姑娘穿上了吗?为什么?
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并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件出示)
3.听最后一个故事。
师:这次有没有成功呢?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名言,还听了月亮姑娘的故事,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听到了有趣的故事。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积累,去感受语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