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与结构考试试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地震作用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通常可分为地震、地震和地震三类。一般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时,主要考虑地震的影响。

2.我国对抗震对策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其中以为重点。

3.震级是表示地震的指标,其衡量尺度是

的多少。一次地震只有震级。震级越大,造成的危害越。

4.地震烈度是衡量的一种度量,可作为判断地震的宏观依据。

5.地震作用和荷载的区别在于荷载是对结构的

,地震作用是由于地面运动引起结构的,属于。地震作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烈度、震中距等情况,还与结构的有关。

6.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的、、和以达到抗震的效果。

7.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概括来说就是:、

8.根据场地土的坚硬或密实程度,将场地土分为、、

、 4种类型。划分场地土的目的是为了。

9.Ⅰ、Ⅱ、Ⅲ、Ⅳ类场地是根据和

划分的。将场地划分类型是为了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反映。不同场地上的建筑物的震害差异很大,土质越软、覆盖层越厚,建筑物震害越,反之越。

10.卓越周期的数值与场地土的及有关。坚硬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比软弱场地土的,基岩以上土层愈厚,场地土的卓越周期越。

11.结构的自震周期是的反映。结构刚度越大,自震周期越,地震作用也越。

12.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地震加速度反映谱曲线是以

的形式表示的。

二、名词解释

1.震源

2.震中

3.震源深度

4.震中距

5.震级

6.地震烈度

7.地震基本烈度

8.抗震设防烈度

9.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三、单项选择题

1.结构抗震设计是()的主要内容之一。

A.控制地震 B.地震预报 C.抗震防

灾 

2.某地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依据的是当地的()。

A.震级 B.地震烈度 C.场地土类型 D.设计特征周期

3.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确定。A.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B.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类型 

C.场地土类型和震中距 D.地震震级和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4.已知拟建工程所在城镇,即可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中查得该地的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A.场地类别 B.场地土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型 D.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四、简答题

1.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承载力

计算及抗震构造措施的工作内容分别是什么?2.抗震设防目标和设计方法?

解答

第3章地震作用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通常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一般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时,主要考虑构造地震的影响。

2.我国对抗震对策主要集中在控制地震、地震预报、抗震防灾3个方面,其中以抗震防灾为重点。

3.震级是表示地震规模的指标,其衡量尺度是地震释放出能量的多少。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大,造成的危害越大。

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引起的后果的一种度量,可作为判断地震强烈程度的宏观依据。

5.地震作用和荷载的区别在于荷载是对结构的直接作用,地震作用是由于地面运动引起结构的动态作用,属于间接作用。地震作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烈度、震中距等情况,还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

6.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的抗震概念设计、地震作用及其计算、抗震承载能力计算和采取抗震措施以达到抗震的效果。

7.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概括来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8.根据场地土的坚硬或密实程度,将场地土分为坚硬场地土、中硬场地土、中软场地土、软弱场地土 4种类型。划分场地土的目的是为

了确定场地土类别。

9.Ⅰ、Ⅱ、Ⅲ、Ⅳ类场地是根据场地土的刚性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的。将场地划分类型是为了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反映场地的影响。不同场地上的建筑物的震害差异很大,土质越软、覆盖层越厚,建筑物震害越严重,反之越轻。

10.卓越周期的数值与场地土的厚度及性质有关。坚硬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比软弱场地土的短,基岩以上土层愈厚,场地土的卓越周期越长。

11.结构的自震周期是结构刚度大小的反映。结构刚度越大,自震周期越短,地震作用也越大。

12.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地震加速度反映谱曲线是以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式表示的。

二、名词解释

1.震源——地震发生时,在地球内部产生地震波的位置,即发震点。2.震中——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

3.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4.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距离。

5.震级——表明地震本身强度的大小和释放出能量的多少的等级。6.地震烈度——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地表及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7.地震基本烈度——某地的地震基本烈度,是指根据该地区地震发生概率的统计分析,在一般场地条件下,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8.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9.场地土的卓越周期——被场地土放大得最多的波的周期。

10.设计特征周期Tg——考虑了震级和震中距影响的场地卓越周期。11.结构自震周期T——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12.地震加速度反映谱——以结构自振周期为横坐标,最大加速度反应为纵坐标,在特写地面加速度的作用下,各质占最大加速度与各自相应质点周期的关系曲线。

13.地震影响系数——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最大反应加速度。

三、单项选择题

1.结构抗震设计是( C )的主要内容之一。

A.控制地震 B.地震预报 C.抗震防灾 

2.某地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依据的是当地的( B )。

A.震级 B.地震烈度 C.场地土类型 D.设计特征周期3.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 A )确定。

A.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B.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类型 

C.场地土类型和震中距 D.地震震级和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4.已知拟建工程所在城镇,即可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中查得该地的抗震设防烈度、( D )和设计地震分组。

A.场地类别 B.场地土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型 D.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四、简答题

1.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承载力计算及抗震构造措施的工作内容分别是什么?

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地震影响、场地选址、建筑布置、结构体系、构件选型和细部构造的各种原则,以及对非结构构件及建筑材料与施工方面的最低要求等。

抗震承载力计算,包括荷载、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计算,构件抗力的计算,以及根据结构可靠度要求在“效应”和“抗力”之间建立平衡。

抗震构造措施,是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2.绘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说明曲线各段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