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v1.1

合集下载

光纤网络的设计规律与思路

光纤网络的设计规律与思路

光纤网络的设计规律与思路在光纤链路设计中,计算光链路损耗时我们一般采用dbm 值来计算(即光功率损耗值)。

光功率mW 与dbm 的转换公式是:mW=10dbm/10,根据这一公式绘制出如图1的mW----dbm 转换曲线图。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是一条非线性的曲线,对于1310nm 波长段,我们把曲线划分为四段:0---6dbm 、6---10dbm 、10---12dbm 、12---14dbm ,这四段在曲线上表现出来的mW---dbm 转换率都是不同的,如表1所示:从表1可看出来,注入光纤的光功率越大,光功率的利用率就越低,反之则反。

这一规律对我们纤传输系统的设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根据表1我们对光链路可这样来划分:损耗在10db 以下的可称为“经济区”,在10----12db 之间为可用区,在12db 以上为“高损区”。

显然,经济区是功率利用最高的,而高损区只有在单向超远距离传输的要求下才有使用意义,所以,我们在光纤组网时,一般情况下都应考虑在经济区范围内,即对于1310nm 波段来说,光节点的最长路由最好不要超过20KM ,如果光网较大,我们可通过设立分前端的方法来减少光节点的路由长度。

表1对于一般光纤接入网都是以星型结构为主,这种星型的拓扑结构为光功率的充分利用创造了条件,而光功率的充分利用又离不开光分路器的合理使用,光分路器是充分利用光功率的必要器件。

为了充分了解光分路器的作用,可从理论上进行计算分析,公式如下:L=X (P-Ki-δ-1)/α-----(1)式中L 是可传输的总长距离;X 是光分路数;P 是光发射机的功率(dbm );Ki 是分路器的功率损耗(dbm )=10LgX ;δ是光接收功率取-2dbm ;α光纤每公里的功率损耗值,对于1310nm 来说是0.4dbm/km 。

我们假定光分路器的损耗值对应每一路的分路都是一个均值,那么我们通过公式(1)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表2里的计算结果是在设注入功率为12dbm 下计算出来的,从计算结果看,单路传输只能传32.5公里,而在98分路的情况下,可传总长距离为80公里,比较佳的分路数是5---10之间。

主干光缆网建设原则

主干光缆网建设原则

1.1 核心汇聚层光缆建设思路(1)核心层光缆建设思路核心层光缆网要求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节点间要求光缆路由多、距离短捷、敷设方式安全。

网络结构应采用环型和网状网。

根据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核心层结构可具体采用“环型-部分网状-全网状”的演进策略,如图5.3-1所示。

图5.3-1 核心层光缆演进策略示意图核心层光缆建设总体思路如下:1) 核心层光缆应选择短距直达、安全可靠的路由,尽量选择稳定的主干道路,核心机房出局应保证至少2个以上物理方向。

2) 核心层光缆容量应满足未来5-10年业务发展需要,但也应考虑到新技术的发展对于纤芯需求的影响(如OTN技术、单波40G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每纤芯承载的带宽容量迅速提高,减少了部分业务对于纤芯的低水平占用,因此,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核心层光缆芯数宜不少于96芯。

3) 核心层光缆原则上以应以G.652D光纤为主。

(2)汇聚层光缆建设思路汇聚层光缆要求较高的安全性、灵活性,汇聚节点要求覆盖到城市所有区域。

各类汇聚层光缆网络如图5.3-2所示。

图5.2-2 各类汇聚层光缆网结构汇聚层光缆原则上成环建设,总体思路如下:1) 汇聚层光缆应与接入主干层光缆分开建设,汇聚光缆应建设直达或准直达光缆(中间光缆可利用现有大芯数光缆,避免重复建设)。

2) 新建汇聚光缆路由应选择比较稳定的主要道路,路由选择应遵循安全、可靠、就近直达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迂回路由。

3) 汇聚节点原则上应有2个以上光缆出局方向,至少拥有2个独立物理路由以满足网络安全可靠性的要求,针对甘肃目前单路由出局比例较高的情况,应加强单路由出局改造力度。

4) 市-县的汇聚光缆应选择稳定的国道、省道和县道,以便于施工和维护。

5) 新建独立汇聚光缆纤芯容量应适当冗余,满足宽带业务快速发展、提高管孔使用效率。

重点城市城区/郊县新建独立的汇聚光缆芯数应不小于144/96芯,其他非重点城市城区/郊县独立汇聚层光缆芯数应不小于96/48芯。

光缆网规划原则与思路探讨

光缆网规划原则与思路探讨

趋势,分析用户数量及需求。 b)把握业务需求,满足 各种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c)按照中继光缆、接入光 缆(主干层、配线层)分层分批建设。d)主干层保持相 对稳定,配线层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建设。e)适度超前 但避免重复建设,远期目标不宜过大,一般 3~5 年。 f)控制投资规模,进行回报率分析,考虑经济效益。 3.3 光缆相关节点设置
3)光分配点(DP)的设置原则 a)光分配点的设置同样应考虑管道、地理位置、 安全等因素,紧密结合当地城市建设规划,尽量靠近 用户。 b)在建筑较密集的区域,应考虑在商业楼、办 公楼、金融大厦、宾馆等单独设置一个光节点。 对于 用户数平均,且楼间距不长的住宅楼,可考虑共设一
个光节点。 c)在农村,覆盖长度不宜超过 500 m,特 殊情况可适当增大。 d)光灵活点亦可承担光分配节 点的功用。e)光分配设备应适应不同用户场合,配纤 灵活,容量以 48 / 72 / 96 芯左右为宜,可互联、可扩 容。一般设置在用户大楼的弱电间,根据现场条件可 综合考虑采用壁挂式或杆挂式, 也可采用人孔式光 分配盒。 3.4 光缆拓扑结构应用思路
在规划时, 可以把平面化光缆网优化为层次化 的光缆网结构。 但是从对多个地区光缆资源的调查 情况来看, 即便有些运营商的光缆网已经形成了比 较清晰的层次结构,仍存在许多问题。
1)汇聚网光缆结构不完善 a)将 几 个 汇 聚 点 与 骨 干 点 组 成 环 状 结 构 , 而 不 同环的各点之间没有相应直达光缆, 若需要在不同 汇聚环之间跳纤,需要通过骨干点或普通汇聚点。 b) 部 分 接 入 点 用 “T” 接 方 式 与 汇 聚 层 光 缆 合 缆 分纤,不利于维护管理。 2)接入网光缆结构不完善 a)采用链、星相结合的形式将接入点纳入整个 传送网络中,且光缆级联数较多,一条光链路往往有

光缆路由选择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光缆路由选择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光缆路由选择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光缆路由选择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概述部分:光缆路由选择是指在光纤通信网络中,根据不同的因素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光缆路径,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网络性能优化。

在当前信息时代,光缆作为主要的通信传输介质,其承载着大量的数据流量和通信需求。

因此,合理选择光缆路由是保证网络通信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光缆路由选择原则,明确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如何选择最佳的光缆路径。

首先,我们将概述光缆路由选择的相关概念和原则,为读者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影响光缆路由选择的因素,包括路由算法、拓扑结构、网络拥塞等,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网络的需求。

通过对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我们将提出一些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实用的光缆路由选择原则和方法。

最后,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望未来光缆路由选择的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光缆路由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适合的光缆路径的方法。

同时,也能够对光缆网络的优化和功能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光缆路由选择原则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介绍光缆路由选择的重要性和背景。

在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各个章节和内容组织方式。

而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的撰写目的和预期效果。

第二部分为正文,将详细介绍光缆路由选择的原则。

首先,将讨论光缆路由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光缆性能和拓扑结构等相关知识。

然后,将介绍光缆路由选择的一般准则,包括最短路径、最快路径和最可靠路径等常用原则。

此外,还将探讨针对特定场景的路由选择原则,如跨国连接、城市网络和数据中心等情况下的优化路由选择。

第三部分为结论,将对前文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建议。

接入光缆网规划的总体流程原则和内容

接入光缆网规划的总体流程原则和内容

接入光缆网规划的总体流程原则和内容1.1.1.接入光缆网规划总体流程现网资料搜集光节点规划搜集现网的光节点、接入光缆网方面的资料,初步了解现网,也为调查用户作准备。

搜集用户数量、用户分布等资料,并调查市政规划情况。

规划各层面光节点数量、位置、覆盖范围。

规划接入层各层面光缆的拓扑、路由、纤芯配置。

确定分阶段建设计划和投资。

1.1.2.接入光缆网规划原则接入光缆网实际上由光节点和光缆构成,光节点的设置直接与用户分布相关,光缆路由和结构则与光节点的位置直接关联。

因此,在进行接入光缆规划时,应首先确定光节点的位置和分布,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规划光节点,再根据光节点的规划确定光缆路由及纤芯配置。

1.1.2.1.配线光节点设置原则配线光节点是引入光缆的物理汇聚节点,其作用是将多条引入光缆收敛为一条大芯数的配线光缆。

配线光节点的设置应节省光缆投资,避免大量小芯数光缆上联至主干光节点,并提高客户接入的响应速度。

配线光节点在网络上的位置相当于铜缆网的电交接箱,在FTTH模式下基本上每个配线光节点覆盖一个小区的范围。

考虑箱体容量、覆盖距离等因素,城市区域内300-500户的相对独立区域(如小区、商业区、城中村等)宜设置一个配线光节点,每个配线光节点的覆盖距离宜在100米-300 米。

配线光节点主要采用无跳接光交接箱的形式,对于能够免费获取机房的小区,也可选择光交接间的形式。

配线光节点位置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1).宜设在节点覆盖区域内光缆网中心略偏主干光节点的一侧。

(2).靠近人(手)孔便于出入线的地方或利旧光缆的汇集点上。

(3).符合城市规划,不妨碍交通并不影响市容观瞻的地方。

(4).安全、通风、隐蔽、便于施工维护、不易受到外界损伤及自然灾害的地方。

1.1.2.2.主干光节点设置原则主干光节点用于汇聚多条配线光缆,为突出主干光节点对纤芯资源调度的灵活性,主干光节点管辖的区域不宜过小,一般每为3-8 个配线光节点设置一个主干光节点。

光纤网络设计方案

光纤网络设计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光纤网络设计方案# 光纤网络设计方案## 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企业对网络传输速度和可靠性的需求越来越高。

光纤网络作为一种高速、可靠的传输媒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中。

本文将介绍光纤网络的设计原则、拓扑结构以及部署方案。

## 2. 设计原则在设计光纤网络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2.1 高带宽光纤网络具有高带宽的特点,可满足企业内部大量数据的传输需求。

设计时应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合理规划带宽,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 2.2 可扩展性光纤网络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方便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扩展和升级。

选择具备扩展能力的设备和光纤线路,避免频繁更换设备和线路,降低成本。

### 2.3 可靠性光纤网络应具备高可靠性,避免单点故障导致网络中断。

采用冗余设计,如使用双机热备份和双光纤连接,保证网络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 2.4 安全性光纤网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易受到窃听和干扰,设计时应考虑数据的安全性。

采用数据加密和防火墙等安全措施,保护企业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 3. 拓扑结构光纤网络的拓扑结构可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需求和预算等因素来选择。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拓扑结构:### 3.1 星型拓扑星型拓扑是最常见和简单的光纤网络拓扑结构。

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中央交换机或路由器,通信通过中央设备进行转发。

该拓扑结构易于管理和维护,适用于小型和中型企业。

### 3.2 被动光纤星型拓扑被动光纤星型拓扑与传统星型拓扑类似,区别在于连接设备的光纤长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如几百米。

该拓扑结构适用于大型企业或多楼层的办公楼,可以减少信号衰减和损耗。

## 4. 部署方案根据以上原则和拓扑结构,我们提出以下光纤网络部署方案:### 4.1 网络规划首先,根据企业规模和需求,确定网络的带宽需求和扩展计划。

光缆设计的基本原则

光缆设计的基本原则

光缆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光缆设计的基本原则为标题,我将为大家介绍光缆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光缆作为现代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通信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光缆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光缆的选择在进行光缆设计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光缆类型。

常见的光缆类型包括单模光缆和多模光缆,它们在传输距离、带宽和成本等方面有所不同。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光缆类型,能够提高光缆传输的效果和性能。

二、光缆布线在进行光缆布线时,需要考虑到光缆的走向和长度等因素。

光缆的走向应尽量避免过于复杂和曲折,以减少光信号的损耗和衰减。

同时,光缆的长度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以确保光信号能够稳定可靠地传输。

三、光缆的保护在光缆设计中,光缆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光缆的外部保护层应能够有效地抵抗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湿气、温度变化、机械压力等。

此外,光缆的接头和连接部分也需要进行良好的保护,以防止光信号的泄漏和损耗。

四、光缆的敷设光缆的敷设方式也是光缆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光缆可以通过直埋、架空、管道等方式进行敷设。

不同的敷设方式对光缆的保护和维护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光缆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敷设方式。

五、光缆的连接和接头光缆的连接和接头也是光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光缆的连接需要使用专用的光纤连接器,以确保光信号能够有效地传输。

在进行光缆连接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光纤的清洁和光纤端面的平整度,以免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质量。

六、光缆的测试和维护在光缆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光缆的测试和维护工作。

光缆的测试可以通过使用光功率计、OTDR等设备进行,以检测光信号的衰减和损耗情况。

同时,定期进行光缆的维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保证光缆的正常运行和通信网络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光缆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光缆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光缆的选择、布线、保护、敷设、连接和接头、测试和维护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光缆能够稳定可靠地传输光信号。

PON网络建设原则

PON网络建设原则

1PON网络建设原则根据《中国电信宽带接入发展指导意见》的建设方案选择的意见,新建成片区域将逐步采用FTTB(PON)+ LAN/DSL、大力推动FTTH的发展,同时,将来改造场景下FTTB(PON)+VDSL2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设方案,这些建设方案均采用以PON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具备点到多点光网络的特点,是将来光接入网络的基础架构,因此,PON网络架构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PON网络的建设应该关注OLT机房的设置、ONU的设置与供电、ODN网络的规划方法(尤其是分光点的规划)以及各种光缆的选择。

1.1OLT部署原则1.1.1OLT的覆盖区域通过光通道损耗核算,确定ODN的结构和传输距离(OLT的覆盖范围)。

采用最坏值法进行ODN光通道损耗核算。

对于EPON系统,其PON口物理接口应支持1000BASE-PX10和1000BASE-PX20两种类型。

考虑1dB的光通道代价,两种类型的PON口R-S 点允许衰耗范围如下:●1000BASE-PX10✧上行(ONU-OLT,1310nm):0~22dB。

✧下行(OLT-ONU,1490nm):0~20dB。

●1000BASE-PX20✧上行(ONU-OLT,1310nm):0~25dB。

✧下行(OLT-ONU,1490nm):0~25dB。

表ODN衰耗从上表可看出:●按照ODN框架结构,当EPON系统采用1:32光分路比时,应采用1000BASE-PX20的PON口。

●为保证一定的传输距离,必须尽量减少ODN网络中的活接头个数(如不采用光纤信息面板、每个光配线点活接头个数尽量不超过1个,减少配线级数、光缆采用固定连接等)。

对于1000BASE-PX20,按照0.4 dB/km的光纤衰减系数进行光纤衰耗核算:●传输距离为5km时,光纤衰耗为2dB,活接头个数应不超过7个。

●传输距离为10km时,光纤衰耗为4dB,活接头个数应不超过3个。

考虑到接入光缆网络的分层结构,EPON OLT覆盖范围定在5km之内比较合理。

新建住宅通信网络设计原则

新建住宅通信网络设计原则

新建住宅小区通信设计原则根据GB50846-2012,住宅建设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相关要求,从2013年4月1日起,小区住宅通信网络建设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外管网建设:1.1、外管网建设应满足多家运营商要求,目前国内主要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三大家(过去的中国铁通与中国移动合并)。

2、光纤到户工程中,根据小区建设规模,分别设置独立配线区域,用户接入点应设于本配线区公用电信间。

配线区设置原则:4.1光纤到户工程中,一个配线区所辖住户数不宜超过300户,光缆交接箱形成的一个配线区住户数不宜超过120户.3、公用通信间设计原则:3.1、公用通信间设备及面积,应满足三家运营商通信业务接入需要。

其面积不小于下表3.1-1所规定。

表3.1-1设备间面积类型分类场地设备间备注面积(m2) 尺寸(m)住宅区组团1配线区(300户)10 4X2.5可安装4个机柜(宽600X深600),案列装置住:(1)15 5X3可安装4个机柜(宽600X深600),案列装置(住:1)3个配线区(301-700户)10 4X2.5可安装3个机柜(宽800X深800),案列装置(住:2).为3个配线区的光缆汇聚小区7个配线区(701-2000户)10 4X2.5可安装3个机柜(宽800X深800),案列装置(住:2).为7个配线区的光缆汇聚14个配线区(2001-4000户)10 4X2.5可安装3个机柜(宽800X深800),案列装置(住:2).为14个配线区的光缆汇聚备注:(1)、设备间直接作为用户接入点,4个机柜分配给电信运营商及住宅建设方使用。

(2)、多个配线区光缆汇聚于设备间,3个机柜分配给电信运营商使用。

表3.1-2电信间面积1个配线区住户面积(m2) 尺寸(m)备注300户10 4X2.5可装4个机柜(宽600X深600),按列设置15 5X3可装4个机柜(宽800X深800),按列设置注:4个机柜分配给电信运营商及住宅建设方使用。

光缆设计的基本原则

光缆设计的基本原则

光缆设计的基本原则光缆作为现代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设计和部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光缆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为了确保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下面将介绍光缆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光缆选材原则光缆的选材是光缆设计的基础,正确的选材能够保证光缆的传输性能和寿命。

在选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光纤类型:根据传输距离和带宽需求选择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

2. 光缆结构:根据布线环境和安装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如松套式、紧套式或自承式结构。

3. 光缆外层保护:根据布线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外层保护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二、光缆布线原则光缆布线是指在实际应用中将光缆敷设在各种环境中的过程。

在光缆布线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最短路径原则:选择最短的路径来布线,减少光信号的传输损耗。

2. 避免弯曲原则:光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制造商的规定,避免过小的弯曲半径导致光信号损耗和光纤损坏。

3. 隔离原则:光缆应与电缆分开布线,避免电磁干扰对光信号的影响。

4. 保护原则:在光缆布线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光缆被损坏或被拆解。

三、光缆连接原则光缆的连接是指将不同段的光缆连接在一起形成连续的传输路径。

在光缆连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精确对位原则:光缆连接时要确保光纤的精确对位,避免光纤端面的偏斜或错位导致光信号的损失。

2. 清洁原则:在光缆连接前,需要清洁光纤端面和连接器,避免灰尘和污染物影响光信号的传输。

3. 固定原则:连接后的光缆需要进行固定,避免连接点的移动和松动。

四、光缆测试原则光缆测试是为了验证光缆的传输性能和质量。

在光缆测试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全程测试原则:对整条光缆进行测试,包括连接点和光纤的传输损耗。

2. 校准原则:测试仪器需要定期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测试记录原则:对每次测试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测试时间、测试点、测试结果等信息,方便后续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2014年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原则

2014年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原则

2014年广东移动梅州分公司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原则一、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总体原则总体原则:以“一张光缆网”统一承载为目标,整合业务需求、统筹安排资源、合理划分区域,一体化规划、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施工,实现资源、能力的效能最大化;根据“网格化”思路,优化完善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加快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持续提升全业务支撑能力。

构建网络结构能应对多种技术,网络覆盖能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一张光缆网”,打造一个“接入迅速、容量合理、安全可靠、调度灵活”的光缆网接入平台。

“一张光缆网”分级建设思路(市区等业务密集区域):大芯数汇聚层光缆沟通骨干、普通汇聚机房及部分规划基站等高等级业务接入;大芯数接入主干光缆环负责具体业务接入。

综合业务汇聚区、接入区/主干光缆规划总体架构示意图如下所示:二、构建“一张光缆网”规划宏观策略总体策略:将从“业务发展驱动”向“区域发展驱动”转变,从“被动接入”向“面向业务、深度覆盖”转变,并在实际规划中遵循“前瞻性、独立性和整体性”三个原则;传送网城域接入网光缆应面向基站、集团客户等全业务“统一接入”的思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一张光缆网”网络规划应根据“网格化规划综合业务接入区,统筹规划一张光缆网”的思路,初期按照远期业务需求确定“综合业务接入区”目标数量,完成网络框架搭建,提供业务接入能力;后续根据业务需求逐步扩大网络容量,并结合传输技术的发展提高网络可靠性。

1.“网格化”规划综合业务接入区,同步规划区内机房、管道、光缆等基础资源(1)统一规划:通过业务点全面摸查,分析潜在政企客户、家庭客户、WLAN 热点及基站分布,结合有线接入网传送技术能力及地理区域,统一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实现资源业务精确匹配。

(2)分步实施:✓业务发展重点区域:优先同步部署区域内基础资源,末端接入按需建设。

✓业务发展非重点区域:初期通过“基站+光纤拉远”等手段灵活接入,后续逐步完善“网格化”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的基础资源。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一、光缆设计要求:1、网络结构:采用星、环形加树形的光缆网络结构一级机房二级机房光节点远郊环网支线干线环线三级机房1.1区县中心城区设中心机房(一级机房)。

根据总体规划未来在区县新城可考虑新建备份中心机房,区县中心机房(一级机房)与备份中心机房之间考虑采用双物理路由组成光缆环。

1.2在居住密集区和较大的乡、镇建二级机房,中心机房(一级机房)与各二级机房之间为干线光缆。

干线光缆采用星形网络结构,采用同芯数光缆连接。

1.3各二级机房之间为环线光缆。

根据光缆路由条件,环线光缆也可包含一级机房。

环线光缆采用同芯数光缆连接,每个二级机房应就近连接不同的二级机房,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至少保证有一路环线接入其它二级机房。

1.4在较大的村或小区建三级机房。

1.5机房至光节点之间为支线光缆,采用树形光缆结构。

1.6原则上干线、环线光缆单独敷设,与支线光缆不同缆使用。

干线、环线光缆可考虑采用先干线、后环线的建设次序。

2、光缆规模:2.1干线光缆采用72~144芯光缆。

2.2环线光缆采用72~144芯光缆。

对于环线节点含一级机房的,应适当增加光缆芯数,节点数大于6个的,应考虑拆分光缆环或增加光缆芯数。

2.3一级、二级机房出局支线光缆推荐采用144、216、288芯光缆。

2.4每光节点覆盖用户数量一般为200~500户,光节点接入光缆采用6芯光缆,第1芯下行传输,第2芯上行传输,其余4芯备用;三级机房接入的光节点可采用4芯光缆,第1芯下行传输,第2芯上行传输,其余2芯备用。

2.5推荐采用4、6、12、24、36、48、72、96、144、216、288芯型号的光缆。

合理安排熔接盒位置,以节省管孔资源和方便用户接入。

机房至光节点之间级联的熔接盒数量不宜超过5级。

合理安排光节点位置,应选择方便施工和维护并不易人为破坏的位置,宜选择在光节点覆盖区域的中心位置。

二、分配网设计要求住宅区内住宅建筑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络和光站的配置,应根据不同网络结构选择分配网组团规模,并应满足住宅区建设终期规划的户数要求。

光纤到户国标工程实施细则(v1.1)

光纤到户国标工程实施细则(v1.1)

光纤到户国标工程实施细则(v1.1)二、用户接入点设置(一)配线区:根据住宅建筑的分类、住户密度,以单体或若干个住宅建筑组成配线区域(即用户交接配线设备所辖区域)(二)设备间及电信间配置1、设备间:住宅区内具备线缆引入、安装通信配线设备条件的房屋。

是多家电信运营商配线光缆的引入部位,同时也是建筑区多个电信间至设备间配线光缆的汇聚部位。

设备间安装接入网设备、传输设备、电源等,当建筑规模较小,只有一个配线区(300户)时,设备间可直接作为用户接入点。

每一个楼宇区域应设置一个设备间,设备间宜设置在物业管理中心,设备间面积约为10-15m2,平面示意图如下:2、电信间:住宅建筑内放置配线设备并进行线缆交接的专用空间。

通常作为用户接入点机房放置配线设备并进行电信运营商配线光缆与用户光缆交接。

电信间面积为10-15mm2,平面示意图如下:3、每一个住宅区应设置一个设备间,设备间宜设置在物业管理中心。

4、每一个高层住宅楼宜设置一个电信间,电信间宜设置在地下一层或首层。

5、多栋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楼宜每一个配线区设置一个电信间,电信间宜设置在住宅建筑的单元楼梯间,地下一层或首层。

6、商业办公楼宇设备间\电信间面积宜为40m2(8mx5m)以上。

(三)用户接入点设置原则:1、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按300户一个配线区,每个配线区设置一个用户接入点2、别墅——按120户一个配线区,每个配线区设置一个用户接入点(四)不同住宅类型接入点设置1、单个高层住宅建筑作为独立配线区时,用户接入点应设于本建筑物内的电信间设置要点:(1)住户数达不到300户时,临近的几栋高层住宅建筑组成为一个光纤配线区,共用一个电信间,电信间应该设置在几栋住宅建筑较为中心位置的建筑内(2)当住宅区只有一个光纤配线区时,用户接入点可设置在设备间(不设电信间)2、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组成配线区时,用户接入点应设于本配线区共用电信间。

设置要点:(1)一个住宅区的住户小于300户时,只设一个用户接入点,接入点宜设于设备间(不设电信间)(2)一个住宅区的住户小于144户时(不设设备间):--用户接入点可设置在住宅区的其中某单元首层公共楼梯间;--优先考虑采用墙体壁龛安装方式,结构不允许时,可采用墙挂式;--应按共箱体考虑配线箱的规格。

浅谈光缆网规划原则与思路

浅谈光缆网规划原则与思路

【 关键 词 J 光缆网 ; 规划 ;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T N 9 1 5 . 6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2 2 2 ( 2 0 1 5 ) 1 4 — 0 0 0 1 — 0 2
芯 需 求 总 数 进 行 必要 的 分析 。
电信 网络 在 2 0 0 8年 重 组后 , 与 国内的网络运营商组成 了
多地方重复 . 直接 造 成 基 础 管道 资 源 的浪 费 。
1 . 2 汇聚网的结构问题
部 分 接 入 点 采 用 T型 连 接 方 式 , 导致 与汇聚层分纤 . 给 光
个光 的分 配 点 的 容 量 , 配 置 时 需要 综合 考 虑 交接 区的 用 户 密
度 和 用 户容 量
缆 的 维 护 和 管 理 带 来 了 困难… ; 1 7 . 聚 点 与 骨 干 点 组 成 了 网状 结 构 ,不 利 于 网络 的进 一 步 开 发 和 利 用。 比如 . 不 同结 构 的 节 点 没 有 直 达 光 缆 的 通 道 , 导
在 光 分 配 器被 大规 模 使 用 的 同 时 . 主 干 光 缆 和 一 级 配 线
光 缆 可 以进 一 步 扩 大 纤 芯 比 例
3 . 2 . 2 光缆 交接 区划 分
致跳纤不够便捷 , 而要 在 ; I 2 聚 点 之 间跳 纤 , 只 能 通 过 骨干 点 和
( 6 ) 合 理 规 划 工程 建 设 的远 期 目标 , 在 3 ~ 5年 内可 以 超 前
建设 但 不 可重 复建 设口网络 运 营 商 的首 要 工 作 。
3 . 2 光 缆 节点设 置
3 . 2 . 1 光灵活点 ( F P 】 的 设置 原 则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设计光纤接入工程时,应合理布局光缆线路,保证光缆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应选择具备保护性能的光纤回路,以防止光纤被损坏。

2.可靠性原则:光缆线路设计应遵循光纤分纤箱距离用户端距离尽量短的原则,减少信号传输时的衰减,提高可靠性。

3.灵活性原则:光缆布线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方便后期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4.经济性原则: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缆规格和布线方案,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

二、光缆线路设计1.光缆布线:光缆应通过人防、管道等保护措施进行保护,避免损坏。

在光缆布线时,应尽量避免弯曲或拉伸过大,以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2.光缆走向:光缆走向应尽量选择直线、无弯曲的路径,以减少光纤连接点带来的插损和信号衰减。

3.光缆固定:光缆应采用专用夹具或固定件进行固定,确保光缆固定牢靠,防止松动和断裂。

4.光缆的保护措施:应在光缆的重要部位设置保护套管、穿管和防护板,以保护光缆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分光器的设计1.分光器的选择:应根据用户数量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分光器,确保光纤信号能够均匀分配给各个用户,并满足用户数的扩展需求。

2.分光器的布置:分光器应布置在靠近用户端的电缆井或配线箱内,并且应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以方便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3.分光器的测试:对于安装和调试完成的分光器,应进行光纤互联和功率检测,以验证分光比和输出功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分光器的保护:应在分光器周围设置防护装置,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防止人为损坏。

四、用户端接入点的设置1.用户端接入点的位置:用户端接入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靠近用户终端的位置,以便用户使用和维护。

2.接入点的防护:接入点应设置在人们不易触及的位置,以防止被外界因素损坏。

3.接入点的标识:接入点应设置清晰可见的标识,便于用户和维护人员查找和识别。

五、其他规范要求1.光纤的连接:光纤的连接应采用专用的连接器,确保连接质量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2004年10月主编:陆继德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保留对该“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的一切权利。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用户光缆网设计原则(以下简称“本原则”)是为加强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信”)用户光缆网基本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适应电信综合业务发展的需要而编制的。

第1.0.2条本原则适用于上海电信本地网中用户光缆网的新建、扩建工程,原有光缆网的改造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当前上海电信用户光缆网覆盖目标是: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小区(FTTZ)、光纤到大楼(FTTB)。

第1.0.4条工程设计应与上海城市规划和电信发展规划相适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第1.0.5条在本原则与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范为准。

第1.0.6条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原则中引用而构成本原则的条文:YD5006-95 本地电话网用户线线路工程设计规范第条本原则解释权属上海电信总师室。

第二章光缆网络拓扑结构第2.0.1条网络的拓扑结构泛指网络的布局和形状,反映了网络的物理形状和物理上的连接性。

上海电信用户光缆网基本拓扑结构有三种,即星形、总线形和环形。

第2.0.2条星形结构是由一个枢纽点与其它所有点之间以点对点的连接方式直接相连而构成,其余点之间相互不直接连通。

星形用户光缆网的优点是各用户之间相互独立,保密性好,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缺点是光纤无法共享,光缆的纤芯利用率低,投资成本高,安全可靠性差。

第2.0.3条总线形结构是当光缆首尾两端终端在不同的业务节点(局站)上,中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上下光纤的点时所形成的结构。

这种结构安全性较好,光纤利用率较高,投资成本较低,但是在做物理光环时,需要借用其它光纤才能构成环。

第2.0.4条环形结构是当光缆首尾两端终端在同一个业务节点(局站)上,中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上下光纤的点时所形成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网络可靠性、安全性、投资、光纤利用率等方面与总线形结构类似。

由于两端终结在同一个业务节点上,在组建物理光环时无需借用其它光纤。

第2.0.5条各种网络结构都有其特点,在设计时应根据各相关点的地理位置、重要性、需要提供的业务、网络可靠性要求、经济性以及维护管理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

目前用户主干光缆基本采用环形与总线形结构,如用户对通信业务需求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并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时,也可以用星形结构。

用户配光缆一般采用星形结构,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环形结构。

第2.0.6条用户光缆在设计组网时必须考虑营业及维护界面,根据目前上海电信的营业维护界面以区(县)电信局为单位的状况,用户光缆组网时不得打破区(县)电信局服务界面。

第2.0.7条上海电信的用户光缆网配纤方式以交接制为主。

网络设计时可以采用多级交接的方式,但不得超过二级(不包括小区宽带机房到各住户单元的光缆) (见图1)。

从主干光缆下纤的点称为光交接点,作为第一级光交接点。

从第一级光交接点到下一个下纤点之间的光缆称为一级配光缆,该下纤点称为二级光交接点。

从第二级光交接点到下一个下纤点之间的光缆称为二级配光缆,该下纤点称为光缆终端点。

一级光交接点上应设置光交接设备(通常为交接箱),采用活动连接器终端光纤。

在第二级光交接点不具备设置光交接设备的条件时,应采用‘可开启式’光缆分支接头代替二级光交接设备。

分支接头内采用光纤熔接方式连接光纤。

采用光纤熔接方式分配光纤时,不计交接‘级数’,但须符合下列条件:位于分支接头下一级配光缆的芯数不应大于前一级配光缆容量的二分之一。

根据实际需要,二级配光缆还可以采用分支接头进行配纤。

如需构成环形结构,可在两个光缆终端点间设置‘联光缆’。

图1. 用户光缆网配纤方式示第三章光纤与光缆的选择第3.0.1条用户光缆网的传输距离短,带宽要求不很高,但要求接入成本低,因此用户光缆网中选用的单模光纤(除特殊需要外)应采用符合ITU-T 建议的光纤。

第3.0.2条用户光缆网所采用的光缆最大芯数暂定为216芯。

96芯及以上光缆采用带状光缆。

第3.0.3条在光缆敷设路由上,如果光缆线路与高电压传输系统(500KV)长距离平行时,特别是架空光缆,设计应考虑采用无金属光缆。

第3.0.4条进电话局(站)的光缆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护套光缆。

具体要求见Q/sht 0004-2004《本地网光缆线路工程验收暂行规定(试行)》第3.0.5条在地铁及隧道内敷设光缆时,应采用低烟无卤阻燃外护套光缆。

第四章光纤接插件与光配纤设备技术要求第4.0.1条用户光缆网中光纤接插件采用FC/PC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指标如下:1)光纤活动连接器插入损耗不大于。

2)回波损耗应不小于40dB。

第4.0.2条光配纤设备中光交接设备和光分纤设备分室内型、室外型两类,其中室外型包括落地、挂墙及架空三种。

在用户光缆网中使用的光配纤设备类型,由设计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4.0.3条光交接设备和光分纤设备环境要求1)使用条件a.室内型环境温度:见Q/sht 0003-2003《通信机房环境要求》C级相对湿度:见Q/sht 0003-2003《通信机房环境要求》C级b.室外型环境温度:-40º C ~+60º C相对湿度:≤95%(40ºC时)2)高压防护接地装置a.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耐压水平不小于3000V(直流电)1min不击穿无飞弧。

b.高压防护接地装置与光缆中金属加强芯及挡潮层和铠装层相连,接地线的截面积应大于6mm2。

c.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X104M,试验电压为直流500V。

3)光缆引入交接设备时,应有可靠的固定与保护装置。

铠装层及加强芯应可靠连接至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4)密封性能箱体处于锁闭状态,室内型光交接设备密封防护性能应达到GB4208标准中IP53级要求;室外型光交接设备密封防护性能应达到GB4208标准中IP65级要求。

5)机械强度箱体各表面应能承受与表面垂直的压力大于980N。

光缆固定处应能承受1000N的轴向拉力,并能承受扭转角度±90º共3次循环扭转。

6)光缆引入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15倍。

光缆光纤在设备内部布放时,不论在何处转弯,其曲率半径应大于。

7)室外落地光交接设备底部应设一个25cm高的隔水仓,其作用有两点,其一:即使遇到积水时,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其二:可以阻断人(手)孔蒸发出来的水汽,保持光交接设备的干燥。

第五章光缆线路配纤原则及配纤设备容量选择第5.0.1条用户主干光缆容量确定主干光缆容量是根据光缆环上所设置的光交接设备数量而确定:1)当一条主干光缆上有6-8个一级光交接设备时,主干光缆选用216 芯光缆。

2)当一条主干光缆上有4-5个一级光交接设备时,主干光缆选用144芯光缆。

3)当一条主干光缆上有3个及以下一级光交接设备时,主干光缆选用 96芯光缆。

4)郊区农村由于用户分布密度低,光缆线路长而投资大,主干光缆的容量不宜采用大对数光缆,一般控制在96芯以下。

第5.0.2条主干光缆光纤的安排用户主干光缆进入每只光交接设备一般采用全进全出方式。

当受到管孔资源限制时,可设光接头盒用一根96芯光缆引入交接设备。

主干光缆在每只光交接设备中下纤96芯,其中X方向、Y方向各24芯,余下48芯作为与前后光交接设备(各24芯)的联光纤。

第5.0.3条联光纤的作用1)联光纤可以在不同光交接设备间调度光纤资源,提高光纤调度的灵活性。

2)联光纤可以提高用户光缆网组网能力。

第5.0.4条光交接设备适配器排列规定将288芯光交接设备适配器分为上、下二组各144芯。

上面144个适配器为主干光缆下纤用,其中包括预留48芯以备主干光缆扩容;下面144只适配器为配光缆用。

第5.0.5条配光缆容量确定根据用户业务需求情况,确定配光缆的容量,可选用4芯、6芯、8芯、12芯或24芯光缆。

接入用户终端的配光缆除了满足可预见的需求外,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但不宜超过所选光缆容量的50%。

第5.0.6条光交接设备的容量目前有两种规格,一种是288芯,另一种是192芯,新建工程选用288芯;光分纤设备有四种规格:6芯、12芯、24芯、48芯。

其中24芯、48芯可作为二级光交接设备使用;6芯、12芯可作为用户侧光缆终端设备使用。

光缆终端设备的容量应根据光缆容量及用户业务需求情况进行配置,适配器按需配置。

第六章光缆线路设计第6.0.1条光缆的布放方式一般分为四种:管道、架空、挂墙及直埋。

设计时应根据地理环境选择合理的布放方式。

用户主干光缆宜采用管道敷设方式,当没有管道或不能建筑管道时可考虑采用架空或挂墙方式。

由于上海地区地下管线拥挤而复杂,道路开挖的频次高,故不宜采用直埋方式。

第6.0.2条用户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符合通信网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考虑管道路由和道路状况等因素,力求路由短捷安全、施工方便,扩建光缆时,应优先考虑在不同道路上扩增新路由。

第6.0.3条采用挂墙敷设时,其路由选择应该满足下列要求:1)沿建筑物敷设应横平竖直不影响建筑物美观,路由选择不应妨碍建筑物的门窗;2)应避开高温、高压、易腐蚀和有强烈震动的地区,避免非永久性的建筑物,尽量避免与电力线、避雷线、暖气管等管线交叉与接近;3)墙壁光缆与其它管线的最小净距离见表。

表墙壁光缆与其它管线的最小净距表第6.0.4条光缆敷设时,在保证光缆不受损伤的原则下可采用人工敷设。

第6.0.5条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敷设过程中应不小于光缆外径30倍;2)安装固定后应不小于光缆外径15倍。

第6.0.6条布放光缆的牵引力不应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的80%。

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最大允许张力。

第6.0.7条为了充分利用管孔,保护光缆在管孔内不受损伤,在光缆布放前,必须先布放塑料子管(内导管),应采用白、绿、红、蓝、黄等彩色聚乙烯(PE)塑料子管。

同一管孔内各子管的颜色不应相同。

子管管径要求:内径28mm、外径32mm。

布放光缆时按白、绿、红、蓝、黄顺序使用。

第6.0.8条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宜在200mm-400mm内。

不用的子管,管口应堵塞。

第6.0.9条管道光缆占用管孔位置,一般应靠近管孔群两侧并由上第二孔至下的原则选用,一般情况下同一条光缆占用各段管孔位置应保持不变。

第6.0.10条人(手)孔内的光缆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并采用塑料软管保护。

双盖及以下人井设2块光缆标志牌,双盖以上的人井设3块光缆标志牌。

第6.0.11条光缆应有系统的防雷保护接地。

光缆的两端金属屏蔽层及加强芯应接地,中间的接头盒处必须连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