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中国古代养老制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阶层。

本文将从传统养老观念、家庭养老、庙宇养老和政府养老等方面来阐述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一、传统养老观念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基础是传统的养老观念。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养老是一种孝道,孝顺父母被视为人之常情,也是礼教中的重要内容。

儒家思想强调尊重长辈、保障老人的生活需求,这种思想观念在整个古代中国社会中深入人心。

二、家庭养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家庭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模式。

儿孙们将照顾和供养年迈的父母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成员会一起生活并共同分担养老的责任,尤其是由长子或长女来主要承担。

同时,老人在家庭中享有尊敬和地位,他们在家庭决策和重大事务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权威。

三、庙宇养老除了家庭养老,中国古代社会还有一种养老方式是庙宇养老。

一些庙宇或寺庙设立福利机构专门用于照顾老年人,提供基本的膳食、住宿和医疗等服务。

老年人可以选择离开家庭,进入庙宇寄养,与其他老年人一起生活,享受由宗教机构提供的养老保障。

四、政府养老政府在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在一些朝代中,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照顾孤寡老人和没有家庭依靠的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政府还实施一些福利措施,例如减免税收或提供农田供老年人耕种,以保障他们的生计。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养老制度有着较为完善的家庭养老、庙宇养老和政府养老等多种方式。

传统的养老观念、家庭的庇护、庙宇的寄养和政府的福利都是古代养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制度不仅体现了孝道和亲情的重要性,也为老年人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活保障和社会支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阶层中存在差异。

在封建社会的高度等级化和厚重的社会、经济压力下,养老制度可能有所不同。

也随着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观念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

总之,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是基于传统观念和家庭责任的基础上,结合庙宇的寄养和政府的福利而形成的。

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以家庭为本,要求子女重列以照顾他们的老年家庭成员,因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形成了家族式的养老计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家庭受到法律的重视和庇护。

古代中国人民在家庭关系中贯彻“仁义”的道德准则,认为传统的家庭拥有者必须依靠家庭来养老,即“子曰:孝也,是以事亲”。

在古代的礼物中也提到,应该“尊重父母,孝顺父母”,婉言其意就是敬老。

第二,家庭养老是一中家庭惯例,受到传统观念的坚守和支持。

家庭养老的传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是悠久的。

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有百年老,其居安当以孝”,“子孝父慈,众敬显实”,以呼励孝顺父母,有敬老孝亲的礼仪及道德准则。

清代家庭教育注重家族孝护精神,要求子女爱护父母,替父母勤俭持家。

第三,家庭养老让人们减轻了国家负担的压力。

古代政府倡导家庭养老制度,遂·开发出节省国家财政、减轻国家负担的“家庭养老制度”,以减轻国家社会保障费用,缓解社会收入不平等现象。

古代凡有孝子,都要奖赏他们一定的价值,以鼓励家庭养老。

古代中国村落中每隔百人,就会设置一个国家养老家庭,由当地政府提供经济收入,减轻了家庭中老年成员的日常负担。

总之,古代中国的“家庭养老制度”充分反映出古代中国人民的家族观念、尊重老年的价值观以及对孝道的重视,是一种宝贵的社会制度,成为汉代和清代家庭养老的重要贡献。

通过家庭养老的制度,不仅实现了济贫扶老的目的,也让老人真正获得健康的生活环境,得到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尊重和地位。

古代养老制度

古代养老制度

古代养老制度古代养老制度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关于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由于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古代社会对于老年人的照顾往往依赖于家庭和道德观念,因此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养老制度。

一、家庭养老传统在古代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家族观念非常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养老责任主要由血缘关系亲属承担。

儿女们尊敬父母、奉养老人是儒家伦理和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在家庭中,老年人通常享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他们的养老问题由家庭成员共同协商和解决。

二、祭祀和尊老习俗古代社会中,祭祀活动被视为尊敬祖先和老年人的一种方式。

祭祀仪式中,老年人作为族人的长辈,拥有特殊的地位和待遇。

此外,尊老习俗也是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的一种传统。

通过尊敬老年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社会对老年人予以崇敬和尊重。

三、社会救济机构古代社会中,也存在一些针对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济机构,如救济院、救助会等。

这些机构由富裕的私人或官方组织设立,为贫困的老年人提供食物、住所和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

虽然数量有限,但是这些机构在缓解老年人困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道德观念和义务救助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强烈的道德观念,人们普遍认为应该敬老爱幼。

因此,很多有条件的人经常倡导帮助贫困的老年人,以传递爱心和传统道德观念。

这种义务救助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得到普遍遵循,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如捐款、提供食物或提供住所等,来帮助老年人度过晚年。

五、农村养老制度古代农村社会养老方式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由于缺乏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需求,农村老年人通常通过种植农作物、养殖牲畜等方式来自给自足。

与之相关的还有农村养老公益事业,如村里集资建设的老年活动中心和养老院,提供一定的养老服务。

六、学院养老制度在古代中国,养老制度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学院养老制度。

古代一些知名的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不仅提供教育培训,还设有养老院,为老年学者和无家可归的老人提供食宿和生活保障。

综合来看,古代养老制度主要依靠家庭、道德观念、祭祀习俗、社会救济机构和义务救助等多种方式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与现代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价值观的不同。

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一般由祖父、祖母、父母、子女等组成。

子女在父母老去时有义务供养他们,并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这种养老制度以子孙代代相传为基础,强调了家族道德和责任感。

同时,家族中长辈的地位也非常重要,他们有权利和权威指导家族事务。

在封建社会中,养老制度有一定的规范和制度。

贵族家庭通常有专门的养老院,里面设有护理员和专门的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生活所需。

而一般百姓家庭则依靠家庭成员的支持和照顾。

此外,一些地方和寺庙也设立了敬老院,提供给孤寡老人或没有儿女照顾的老人居住。

另外,一些理念和制度也为养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例如,“孝道”是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讲究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基于孝道,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迫使子女供养并照顾他们的父母。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有一些养老救助措施,例如派遣官员巡视老人,赈济贫困老人等。

然而,与现代社会相比,古代的养老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家庭养老制度依赖于子女的供养,但如果子女无法履行这一责任,老人的生活将面临困难。

其次,贵族养老院只服务于高阶层社会,普通百姓很难获得相应的养老服务。

最后,由于养老依赖于家庭和个人的责任,没有完善的养老制度和社会保险体系,老人的养老风险也较高。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依靠家族道德和责任感来实现老人的养老。

虽然存在一些制度和理念的保障,但与现代社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中国古代养老制度是指在古代中国社会中,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社会保障而设立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和优良传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和内容。

一、家庭养老制度古代中国的家庭养老制度是最基本的养老制度。

在封建社会中,家庭被认为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按照传统观念,子女应该尽孝养老,而父母则有责任教育和抚养子女。

因此,在中国古代,子女有义务照顾年迈的父母。

家庭养老制度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保证了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可以依靠子女的赡养过上相对稳定和安逸的生活。

另一方面,家庭养老制度也体现了封建道德和人伦关系的标志,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家庭观念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公益养老制度除了家庭养老制度之外,古代中国还存在着一套公益养老制度。

公益养老制度的核心是“三老”,即孤独老人、无子女老人和无劳力老人。

这些老人没有子女或者没有劳力来赡养自己,生活困难,需要社会的帮助。

公益养老制度是由官府、教堂、寺庙等机构来承担的。

它们提供食宿、医疗、护理等基本生活保障,还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交活动。

例如,官府设立“敬老院”,专门收容孤独老人和无子女老人;寺庙设立“济寿堂”,接纳无劳力老人,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公益养老制度的实施不仅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问题,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仁义道德和慈善精神。

同时,它也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稳定做出了贡献。

三、子女赡养制度在中国古代,子女赡养制度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制度。

它要求子女为年迈的父母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子女赡养制度的核心是“三系宗亲”,即支持父辈、收养兄弟姐妹和关照亲族。

然而,子女赡养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不同家庭的经济实力和子女的能力有限,有时无法满足老人的需求。

其次,子女赡养制度容易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和不和谐。

中国和法国养老制度

中国和法国养老制度

中国和法国养老制度
中国和法国的养老制度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养老制度是以社会保险为基础,结合社会救助、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等多层次保障体系。

养老金的发放水平与职工的工资增长水平和物价指数(CPI)相关联,以保证其实际购买力的上升。

同时,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此外,中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在逐步推广,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实现老年人的自我照顾、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照护以及社区服务人员的辅助照料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法国的养老制度则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福利公平。

法国的退休金制度由三个支柱组成:社保基础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企业年金。

第一支柱是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领取基础养老金;第二支柱则是自愿参加的职业养老金计划,保险公司或者银行可以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产品;第三支柱则是在前两个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私人养老金制度,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基金式养老保险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养老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而法国的养老制度则相对较为成熟和完善。

两国的养老制度都在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并尽可能地让老年人感到安全和尊严。

古代的养老制度

古代的养老制度

古代的养老制度古代养老制度是指在古代社会中,为了照顾和养老人口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安排。

在这个时期,养老问题是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家庭养老、宗族养老和官方养老三个方面来探讨古代的养老制度。

一、家庭养老在古代社会中,最基本的养老方式是依靠家庭。

家庭养老是指子女养老的责任由子女承担,他们将父母视为责任与义务。

在古代,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和扶养是社会道德的核心之一。

在这种养老制度下,父母在生活负担过重、年老体弱时,子女们将承担起照顾和供养的责任。

这种家庭养老制度依然在一些农村地区或保守的观念中存在。

二、宗族养老宗族养老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同一个宗族或姓氏的人共同承担对年长者的赡养责任。

宗族是古代中国社会组织形式之一,其基础是血缘和亲属关系。

在宗族制度中,养老责任通常由家族长辈承担,他们在经济、精神上支持和照顾年长者。

宗族养老制度中,通过共同意识和责任感的传承,整个宗族将共同努力照顾老人的生活和需求。

三、官方养老在古代社会,政府也意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官方养老制度。

这包括各级政府组织的养老机构、养老院和其他养老福利制度。

在国家层面上,官方养老制度是为了缓解家庭和个人承担养老责任的压力,并为无家可归或无法得到照顾的老年人提供庇护。

这些官方养老设施提供住宿、食物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古代的养老制度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宗族养老和官方养老三个方面。

家庭养老以子女承担养老责任为基础,宗族养老依赖于宗族成员的共同承担,而官方养老则是政府为解决养老问题而建立的机构和制度。

每种制度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古代的养老制度与现代有很大差异,但它们都是人们为了缓解养老问题而努力创造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对老人尊重和关爱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养老制度因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古代养老制度的概述:
先秦时期: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养老机构是“孤独园”,由梁武帝萧衍于普通二年(公元521年)在都城建康(今南京)创办,收养孤儿和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由国家来收养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负责其衣、食及医疗等。

汉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养老令”,用于保障老人的生活。

赋税方面规定,年满56岁的老人可免征赋税,另外年满60的鳏寡老人在市场上做买卖,不用收租税。

汉朝选拔人才制度的察举制非常重视官员的品行,把孝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主要用于挑选品行端正,足以为世人榜样的孝子、廉洁之士。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继承了历朝的传统赐予老人官爵(虚衔)和几杖。

为了便于照顾和赡养老年人,朝廷会酌情减免老人家属的赋税徭役,而且朝廷非常重视对子女孝行的褒奖。

还针对老人制定了一系列的救助政策和措施。

唐代:官员退休后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经皇帝特批,退休后可保留全薪。

中国古代各朝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各朝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各朝养老制度作者:***来源:《百科知识》2014年第01期其实,如何养老并不是现代才有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先秦时期的《礼记·王制》记载:50岁以上的老人可供给细粮;汉代的《王杖诏令册》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虽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诏令集》规定老人可安排护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宋代已出现“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孤老院”各种养老机构……周代规定家有90岁老人全家都可不服徭役早在上古三代,“老人”的概念和标准已被明确。

《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大概意思是,人到了60岁,就算老年人,可以指使人干活;70岁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衰弱,应该交代家事,把该安排的都安排好;80岁、90岁,已算髦耋老人……先秦时期如何养老?首先是关注老年人的饮食。

《礼记·王制》曾详细记载:从50岁起,就应该给细粮吃;到了60岁,还要准备隔宿的肉食;到了70岁,则要增加副食;到了80岁,要经常供奉珍馐美食。

至于90岁的老人,因行动不便,饮食消费已没规律,可能随时要吃要喝,要在老人的床前伺候,如果老人出游,最好是带着食物跟着他……在夏、商两代,朝廷还会在仲春和孟冬两季给鳏、寡、孤、独者发放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为让子孙更好地赡养老人,周代实行给有老人的家庭减免徭役的政策。

如果家中有80岁以上的老人,儿孙中可以有一人不服徭役;如果有90岁老人,则全家都可以不服徭役,此即“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

上述主要是对“家庭养老”模式所做出的规定,先秦时期还提出了“国家养老”概念。

能享受国家养老待遇的主要是四类老人:一是相当于公民道德楷模的“三老五更”;二是相当于烈士家属的“家中之老”;三是相当于离休老干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当于五保户的“庶人之老”。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悠久而丰富,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养老的相关制度。

以下将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分别介绍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以展现其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在养老方面渐渐形成了一定的制度。

例如,齐国的惠施即提出了“养老塲”,并引进了“三老”,即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归入其中,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此外,鲁庄公更是制定了“三老”制度,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纳入公家养老制度,并出资修建“三老井”,供他们领取基本生活物资。

这些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老人的生活安全和尊严。

随着秦国统一六国,秦汉时期出现了更加完善的养老制度。

秦始皇通过实行“官养”制度,也就是国家责任统一养老,将六国的养老制度整合为国家制度。

到了西汉时期,宋义注的《九章律历》中又有了对于老年人的养老制度,明确规定了医疗、养老、祭祀等方面的政策。

此外,汉武帝还设立了太子中兴制度,为皇帝之子设立了养老之地,给予了尊贵的待遇。

唐宋时期,养老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了。

例如,唐代废弃了“十三经”中的“孝经”等教科书,而创立了“增广贤文”,其中有一篇讲述养生和养老的文章,强调养老的重要性。

宋代则更进一步,以白描《长寿宝篇》为例,讲述了一派对老年人尊敬、孝顺的情感,提倡养老的理念,以及一些养生养老的方法。

因此,可以说,唐宋时期养老制度的发展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清时期,养老制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明代洪武帝在位期间,规定了“养老制度”,明确规定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国家的免税政策,给予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而在清代,则推出了“襟裾渥恩”,即皇帝授予老年公民金印、白绫,一方面彰显皇帝的恩德,一方面也是老年人的尊严和荣耀象征。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养老塲”、惠施的“三老”,到秦汉时期的“官养”制度、宋义注的《九章律历》等,再到唐宋时期的《增广贤文》、白描《长寿宝篇》和明清时期的“养老制度”和“襟裾渥恩”,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与发展,并体现了对老龄人口的尊重和关爱。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可以追溯到商代,这一制度在秦代以后逐渐完善并广泛实行。

古代的养老制度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个层面。

家庭养老是指儿女负责供养父母和祖父母,在家族组织中共同生活。

社会养老是指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提供福利、照顾和保障的制度安排。

在古代中国,家庭是最基本的养老单位,有着重要的职责和义务。

儿女们都有供养父母和祖父母的责任,并且有着合理分配家庭资源的义务,以保证老人得到足够的生活需求。

古代中国有着“养儿防老”的观念,儿女们认为供养父母是一种天职和道义,而且也是为了自己老了时也能获得同样的待遇。

正因为有这样的观念,所以大部分中国人都非常重视家庭养老。

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养老制度中,有一些措施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官府会设立敬老院,接收无人赡养的老人,为他们提供食宿和照顾。

敬老院通常设在寺庙内,由僧侣负责照料,也有一些由官员管理。

此外,官府还会设立济贫院,为贫困老人提供物资和援助。

教育系统中也有为老年人开设的学习班,让他们充实自己并获得社会尊重的机会。

这些制度为社会上没有亲人可以依靠的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照顾。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家族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相互支持和互助的义务,尤其是在养老方面。

家族长辈通常由家族中最年长的人负责管理和照顾,其他成员则有义务尽力支持和帮助。

在家族中,老人们享有崇高的地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受到尊重,得到合理的照顾和关怀。

家族不仅提供了物质上的供养,还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家族成员通过传统仪式和节日来纪念和庆祝老人的生日,这种传统习俗加深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

总体来说,在古代中国,养老制度是多层次的,既包括家庭养老,也包括社会养老。

家庭养老是最基本的层面,家族关系和思想观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家族成员的主观努力和责任感,以及亲情关系的纽带,使得家庭养老制度在古代中国得以长期存在。

同时,社会养老制度也是逐渐完善和发展的,通过政府、官府和社会组织的参与,老年人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和照顾。

各国养老制度

各国养老制度

各国养老制度养老制度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各国的养老制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将从全球范围内的角度探讨各国的养老制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中国养老制度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养老制度主要由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构成。

这些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地区有细微的差别,但总体上包括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等。

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城乡差异,中国的养老制度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养老金不足、养老服务不完善等。

二、美国养老制度美国的养老制度由社会保险制度和私人养老金制度构成。

社会保险制度主要由社会安全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组成。

社会安全制度提供基本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而私人养老金则是由个人在工作期间自愿支付的退休金。

然而,美国的养老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安全制度资金不足、私人养老金风险高等。

三、日本养老制度日本的养老制度是由国民养老保险制度和私人退休金制度构成。

国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基本养老金和护理保险金。

而私人退休金则是由雇主向员工提供的福利,其养老金金额取决于个人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

然而,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不足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四、德国养老制度德国的养老制度主要由法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法定养老保险是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缴纳的养老保险,而私人养老金则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的退休金制度。

德国的养老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但也面临养老金不足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五、其他国家养老制度除了以上几个国家,各国的养老制度也有一定的特点。

例如,瑞典实行着全球闻名的养老金制度,拥有高福利和低流动性的特点。

韩国的养老制度则注重企业的责任,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养老保险。

澳大利亚则实行强制性的养老金制度,要求每个工作者将一定比例的工资缴纳给养老金。

浅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浅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浅析中国古代养老制度摘要:养老是文明社会的永恒主题之一,每个时代都有与其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养老制度。

在中国古代,尊老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于尧舜时期,延续至今,在各个历史阶段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夏朝设立刑罚以惩戒不孝行为,周朝设立相关制度以待老人,汉朝推行针对老人的优惠政策,唐朝更是安排专职“侍人”照料老人。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现行养老制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养老;养老制度一、养老制度的内涵养老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指对退出劳动领域或者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济措施。

包括经济医疗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社会保护和社会救助,是每个老年人都应当享有的权利。

养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输入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以及生活、保健服务等相关的内容。

养老制度由于其独特的受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该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保障措施;二是该制度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措施,三是对人生晚年阶段实施的社会保护措施,四是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古代养老制度沿袭(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定义“老人”概念“六十曰耆”,根据《礼记·王制》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有虞氏”部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燕、飨、食等礼仪都是借祭祀鬼神、先祖之日,以聚宴的形式编排长幼序列,示范敬老之礼节。

周代开始出现初具规模养老制度,周文王大力提倡敬老尊贤,并以身作则,敬伯夷、太公二位长者为上宾,对他们的关怀无微不至,社会敬老之风盛行。

最突出的是每年腊月举行的养老大典——乡饮酒之礼。

乡饮酒之礼是周代全国性的敬老活动。

仪式选择在各级学校举行。

这是因为“行养老之礼,必于学。

”根据《管子》的记载,周代规定了50岁以上的为老人。

对于如何养老,规定的也很详细。

首先是在饮食方面,根据史料记载,周代要求,对50岁以上的老人,要给让他们吃细粮,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要给他们吃肉,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要在他们的食物中添加副食,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要多吃珍馐美味,对于90岁以上的老人,要求要在他们的床前伺候饮食。

古代养老制度

古代养老制度

古代养老制度
古代养老制度主要指国家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的一种制度。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一些养老制度:
1. 养耆:在周朝,就有“养耆”的制度。

耆是指60岁以上的老人,国家要为老人提供粮食、衣服、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

2. 赐老:在战国时期,秦国实行“赐老”制度。

秦国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供养,80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供给奴婢,90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供给车马。

3. 养老:汉朝时期,实行“养老”制度。

汉朝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除赋税和徭役,70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供养。

4. 赐帛赐粟:唐朝时期,实行“赐帛赐粟”制度。

唐朝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供给帛和粟,80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供给奴婢,90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供给车马。

5. 养疾:在宋朝,实行“养疾”制度。

宋朝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患有疾病的,由国家供给药物和医疗。

6. 赐禄:明朝时期,实行“赐禄”制度。

明朝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由国家供给禄米。

总的来说,古代养老制度主要是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这些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总体上都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中国古代养老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养老敬老、养老助老、养老抚幼等方面。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一、养老敬老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核心。

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孝道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尊敬年长者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养老敬老,采取了多种措施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尊严。

1. 家庭养老家庭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基础。

在家庭中,子女要向父母尽孝道,供养父母的生活所需,尊重父母的意愿和决定。

同时,父母也要教育子女,传授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成长。

家庭养老的保障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自觉性和道德约束。

2. 官府养老官府养老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古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养老事务,如汉代的“三老”和“孝悌力田”,唐代的“侍老坊”和“悲田院”,宋代的“福田院”和“居养院”等。

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如《汉律》规定子女不孝敬父母要受到处罚,《唐律》规定子女必须赡养父母等。

3. 社会互助古代社会互助也是养老敬老的一种方式。

一些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通过募捐、义卖等方式筹集资金,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和救济。

例如,宋代出现了许多以救助贫困老弱为宗旨的慈善组织,如“福田院”、“居养院”等。

二、养老助老养老助老是古代养老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各界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包括医疗保健、生活照顾、文化娱乐等方面。

1. 医疗保健古代医疗保健是养老助老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设立了医疗机构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如唐代的“太医署”和宋代的“太医院”。

此外,一些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也开展了医疗救助工作,为贫困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

2. 生活照顾古代生活照顾也是养老助老的重要方面之一。

政府通过法律和政策手段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如汉代的“赐高年米肉絮帛”制度,唐代的“居养院”等。

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而养老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养老问题的解决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初步比较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差异和特点,以期为全球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将明确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定义和内涵,阐述养老文化在各自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对比分析中西方养老文化在养老观念、养老方式、养老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并分析这些差异对养老问题解决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

通过梳理和分析中西方关于养老文化的相关文献,本文将构建养老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比较基础。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典型案例,本文将揭示养老文化在实践中的运作机制和效果。

本文将对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差异和特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借鉴中西方养老文化的优点和经验,本文将为全球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养老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中国养老文化概述中国养老文化源远流长,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年人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象征,他们的生活和福祉受到了极高的重视。

在儒家文化中,“孝”是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养老文化的基石。

儒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认为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因此,在中国的养老文化中,家庭养老是主导模式,子女在父母年迈时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誉。

中国的养老文化还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人被视为家庭的精神支柱,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被视为家庭的宝贵财富。

因此,在养老过程中,不仅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还注重他们的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

历代养老政策

历代养老政策

历代养老政策
历代养老政策
一、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的养老政策主要集中在家庭和族群中。

家庭养老政策的最重要内容是家庭尊老、爱老的传统,有“子孝、儿恪”之义,要求子女们把父母当作神一样的孝敬。

大家庭有“兄抚弟、姊抚妹”之礼,从而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和尊严,并实现了“尊老服人”的理念。

族群养老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古代的大宗族,他们把老年人看作族群的栋梁,尊重老年人的权威,把他们当作族群的长辈,承认他们的贡献,尊重他们的贡献,以此来激发血脉的热爱,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尊严。

二、中国近代
中国近代的养老政策也以家庭为主,但是家庭的养老政策并没有古代的那么普遍、全面,这主要是由于近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行业和市场经济,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大家庭变成了小家庭,子女们也不能像古代那样,把父母当作神一样的孝敬,家庭尊老爱老的文化也渐渐的被淡忘。

此外,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对老年人的照顾机构,例如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这是近代的养老政策。

三、近代以来
从20世纪到现在,中国养老政策已经从家庭为主向社会共担转变。

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家庭养老基础不稳定,子女往往无力承担照顾老人的重任;二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人们远离
家庭,社会的养老政策更加重要;三是社会的发展,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养老政策也有了新的内涵。

今天,中国的养老政策更加完善全面,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形成,包括家庭养老、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多种形式,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提供老年人的健康照顾、提供养老服务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对老年人的照顾,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为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安宁提供保障。

古代的敬老法则阅读答案

古代的敬老法则阅读答案

古代的敬老法则阅读答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治国思想的影响,而近代西方养老制度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养老制度的完善是历史发展趋势.
解答第(1)问,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得出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结合材料“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概括出与儒家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结合材料“赐给手杖”“教化地方”“观酺”“千叟宴”可知突出政治宣传功能,对比西方得出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制度.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依据材料逐条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老人自身因素分析.第二小问“共同价值”从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分析.
故答案为:
(1)特点: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与儒家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突出政治宣传功能;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制度.
西方:用法律的形式颁布;覆盖面比较宽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凸显.
(2)背景: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政治宣传和道德教化的需要;老人群体自身的优势.
西方:工业革命的进行;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国家政府的推动;代议制度逐步完善.
价值: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天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提取和分析比较能力.本题以养老制度为题,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热点问题,养老制度的完善除了经济发展推动,还需要国家发挥主动作用和众人的共和努力,通过国家政策措施和法制的完善来逐步完善.。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一、家庭化养老
1、传统家庭化养老机构。

在古代,家庭是人们最重要的养老制度,家庭中的父母不仅负责抚养子女,也承担了照顾老人的责任。

老人可以在家里享受护理和经济援助,子女也会充分考虑家庭及家族的老人们。

2、向本族兄弟和家人求助。

古代人们可以请求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共同提供养老服务,以确保老人能得到良好的照顾。

这也是家庭养老制度的重要部分,它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具安全性的养老服务。

二、社会性养老
1、士大夫救济老人的制度。

士大夫通常为贫穷的老人提供生活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老人的生活权利。

另外,士大夫也会建立慈善机构,为贫困的老人建造住房、举办活动等,为他们提供支援。

2、宗法制度的普及。

宗法养老制度主要体现在宗法传统中,以宗族维持生活费、建立养老院等为特点,是古代养老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老人可以通过宗法制度来实现养老问题的解决,确保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可靠的养老保障服务,从而获得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三、归依于神灵
1、信仰神灵,寻求幸福祝福。

在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是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重要要素。

老人们都会信仰神灵,希望能通过信仰得到神灵的指引和祝福,从而获得更加幸福的一生。

2、拜祭和祝福仪式。

拜祭活动是古代人们的一种养老文化,用以祈求能获得神灵的保佑和祝福。

老人们在拜祭时可以致谢自己的导师以及所有对自己有所裨益的神灵,从而获得神灵的护佑,希望自己能够在老年能够得到足够的照料和物质上的帮助。

养老一词的历史起源

养老一词的历史起源

养老一词的历史起源起源养老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夏商两代继承之,但西周才在制度上臻于完善。

《礼记·王制》:“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这说明西周规定按年龄大小由地方或国家分别承担养老责任,在政策上,不仅中央要负责养老,地方也要负责养老。

凡年满五十的则养于乡遂之学,年满六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小学,年满七十的则养于国学中的大学。

这种养老制度,自天子以达诸侯,都是相同的。

不过一国的长老,由诸侯致养,若是天下的长老,则由天子致养。

西周养老不仅鉴于老年人积累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更出于宗法的等级社会的需要:按长幼之序,定尊卑之礼。

正如《王制》所说:“养耆老以致孝。

”《礼记·乡饮酒义》也说:“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

”这就是西周重视养老制度的根本原因。

汉朝养老国人一直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有关家教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很多,甚至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成了传家法宝,像严氏和曾氏就是比较著名的。

但对老人的赡养似乎逊色得多,既缺乏必要的机制,也缺乏系统的理论。

特别是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过亿半,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大问题。

纵观古今,各朝各代赡养老人的做法差异很大,最好的要算汉代了。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

汉高祖诏曰,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职务,由乡而县,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

汉文帝诏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

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到了成帝建始年间,又将享受这种法定待遇的老人最低年龄降到了70岁。

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对高龄老人进行登记造册,举行隆重的授杖仪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分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

《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

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

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

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

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

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

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

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

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

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

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

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

(15分)【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与儒家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突出政治宣传功能;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制度。

(5分)
西方:用法律的形式颁布;覆盖面比较宽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
凸显。

(5分)
(2)背景: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政治宣传和道德教化的需要;老人群体自身的优势。

(6分)
西方:工业革命的进行;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国家政府的推动;代议制度逐步完善。

(6分)
价值: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天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