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原文译文 注释 赏析及一些知识点练习题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及解析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及解析水落下,岩石露出,这些都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早上出门,晚上回来,四季景色不同,乐趣也无穷无尽。
至于背着歌声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的行人,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回应,弯着腰搀扶着走来走去的,都是来游玩滁州的人。
在溪边垂钓,溪水深处鱼儿肥美,用山泉酿造的酒,泉水香气扑鼻,山中野菜杂XXX在桌上,这是太守宴请客人的场景。
宴会上的乐趣,不是丝竹乐器,箭手射中靶子,棋手胜利,酒杯碰撞,起身坐下,喧闹不已,这是宾客们的欢乐。
太守醉倒在那里,苍老的面容,白发苍苍,这是他的乐趣。
夕阳在山上慢慢落下,人影散乱,太守回家了,客人们跟着走。
树林里阴影重重,鸟儿在上下飞舞,游客们离开了,禽鸟们享受山林的乐趣,不知道人类的欢乐;人们知道从太守那里游玩得到欢乐,但不知道太守自己享受的乐趣。
太守能够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乐趣,清醒时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XXX所说的太守。
滁州四季的景色,环绕着城市,山石、水流、花草,都展现出不同的美景。
早晨出发,傍晚回来,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致,让人无穷无尽地享受乐趣。
在山林中,背着行囊的人唱歌,行走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人和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的场景。
在溪水边捕鱼,水深鱼肥,用泉水酿造的酒香甜,酒色清澈,山中和菜蔬错杂地陈列在面前,这是太守宴请宾客的场面。
在酒宴上,大家畅饮,不仅有琴声和乐器的演奏,还有投壶和下棋的比赛,酒杯和酒筹交错,宾客们时而站起,时而坐下,大声喧闹,尽情地享受欢乐。
在这些场景中,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太守也醉得不省人事。
夕阳已经坠落山头,人们开始散开,树林中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在欢唱,游人离去了。
但是,鸟儿只懂得山林的快乐,不懂得人类的快乐;宾客们只懂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不懂得太守是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
太守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后又能用文章记述这欢乐的经历,这就是太守。
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的XXX。
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了,回到山上,显得更加清晰。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 课文+解词+翻译+文言现象

《醉翁亭记》课文详细解析1.环滁皆山也。
【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
环,环绕。
滁州,现在安徽省东部。
皆:副词,都。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其:代词,这里指代滁州。
诸:许多。
林壑:树林山谷。
尤:特别。
蔚然:茂盛的样子。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深:幽深。
秀:秀丽。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名词作状语,沿山路。
行:走。
闻:听。
潺潺(chán):拟声词,这里用来模拟流水声。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于:介词,在。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回:回环。
转:转弯。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于:介词。
……者……也:判断句。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作:造。
者:……的人。
之:的。
僧(s ēng):和尚。
名:取名,题名。
之:它。
自谓:自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客:宾客。
饮:喝。
于此:在这里。
辄(zhé):就。
而:连词,不译。
故:因此。
号: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意:情趣。
在乎:“乎”同“于”,在。
得:领会。
而:连词,表顺接。
寓:寄托。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城西南方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秀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邪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解析】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城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3、【苍颜】容颜苍老。
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
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29、【谓】为,是。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林霏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野芳发而幽香】。
芳。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3、【苍颜】。
24、【颓然乎其间】。
颓然,。
25、【26、【27、【28、。
29、【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引言:《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篇散文,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以描写作者在醉翁亭的一次旅行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豁达洒脱、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下面将对《醉翁亭记》进行原文翻译,并附上练习题,供读者参考学习。
正文:醉翁亭在江西南昌之南,以一座亭子而得名。
这个亭子虽小,但是建筑精美,周围环境优美。
作者在亭子内,远离纷扰,享受了一段难得的宁静时光。
他观察到了四周的景色,对大自然的美丽赞叹不已。
醉翁亭前的潭水清澈见底,水面上飘浮着花瓣,美得仿佛一幅画卷。
而亭子前的竹林又使这幅画卷增添了一份幽静的意境。
随着微风的吹拂,竹叶柔软地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竹间的故事。
作者在那里喝了几杯酒,变得醉意盎然。
他看到池塘边上的芦苇丛,以及芦苇丛中的小鱼儿,觉得它们有着自己的乐趣,自在地生活着。
正值春天,鸳鸯在池塘里嬉戏,水禽儿争相叫唤,昂首振翅。
作者被这美丽的景象所打动,感叹人生中快乐的重要性。
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在追求自己的快乐时,不必被束缚,应该秉持着欢乐的态度去生活。
练习题:1. 《醉翁亭记》是谁的作品?2. 醉翁亭在哪个城市?3. 描述醉翁亭的亭子是什么样的?4. 亭子前有什么样的景色?5. 为什么作者喜欢在那里喝酒?6. 春天的醉翁亭有什么特别的景象?7. 作者通过《醉翁亭记》想要表达什么信息?答案:1. 《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的作品。
2. 醉翁亭位于江西南昌之南。
3. 亭子建筑精美,尽管小巧,但造型漂亮。
4. 亭子前是一片清澈见底的潭水,水面上飘浮着花瓣,四周有竹林环绕。
5. 作者喜欢在醉翁亭喝酒是因为那里环境幽静,远离喧嚣,让他能享受宁静的时光。
6. 春天的醉翁亭有鸳鸯嬉戏的景象,水禽儿鸣叫,昂首振翅。
7. 作者通过《醉翁亭记》想要告诉读者,在人生中追求自己的快乐,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醉翁亭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细腻的描写方式,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分析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分析一、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欧阳修《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消散,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上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阴暗明亮,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醉翁亭记欧阳修一、原文展示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全文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啊。
滁州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并且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地,渐渐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
山势曲折,路也随山势转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高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僧人智仙。
给它起名字的人又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给它命名。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自然山水。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啊。
那太阳升起,树林中的雾气散去,待云雾聚拢,山谷就渐入昏暗了,明暗交替、变化不一,这就是山林间早晚的景象。
醉翁亭记》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专项过关练习(含答案)

醉翁亭记》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专项过关练习(含答案)一、重点字词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围绕;滁:滁州;皆:都;山也:都是山。
解释:指滁州周围都是山。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XXX:清新明朗的样子;深秀:深邃美丽。
解释:形容眼前的景色清新明朗,深邃美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在;两峰:两座山峰。
解释:指水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展翅飞翔的样子;临:靠近。
解释:形容人站在泉水旁边像鸟展翅飞翔的样子。
5.名之者谁名名:给予名称;之:代指所指的事物;谁:表示疑问。
解释:问起这个景色的名称是谁给的。
6.饮少辄醉辄辄:就;少:一点。
解释:喝一点酒就会醉。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心思,想法。
解释:指醉翁喝酒并不是为了酒,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融合,融入。
解释:指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酒里面。
9.云归而岩穴暝归暝:黑暗。
解释:指云归了,山洞也变得黑暗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跟随。
解释:指太守回去了,客人也跟着他一起回去。
11.XXX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发:开花;秀:茂盛;繁阴:茂密的树叶。
解释:形容野花开放出幽香,树木茂盛,树叶繁密。
12.伛偻提携伛偻:身体弯曲;提携:搀扶。
解释:指老人弯曲的身体被人搀扶着。
13.XXX而酒洌洌XXX:清新的样子。
解释:形容泉水散发出清新的香气,酒也很清新。
14.XXX肴:菜肴;蔌:野菜。
解释:指山里的野菜和菜肴。
15.非丝非竹丝:指丝绸;竹:指竹子。
解释:指这种材料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竹子。
16.弈者胜弈弈:下棋。
解释:指下棋的人赢了。
17.觥筹交错觥:酒杯;筹:计算的工具。
解释:形容人们在喝酒、下棋时互相交错。
18.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颓废的样子;乎:表示语气的助词。
解释:形容人们在喝酒、下棋时显得颓废。
19.树林阴翳翳阴翳:阴暗。
解释:指树林里面很阴暗。
20.醒能述以文者醒:清醒;述:叙述。
解释:指清醒的人能够用文学作品来叙述自己的心情。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意思对即可)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四」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1)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3、【苍颜】容颜苍老。
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
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林霏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野芳发而幽香】。
芳。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3、【苍颜】。
24、【颓然乎其间】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9、【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观月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
……今余之游金沙堆①,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蔚然,。
3、【峰回路转】。
回,。
4、【翼然临于泉上】。
临,。
5、【太守自谓也】。
6、【意】。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林霏开】。
霏,。
9、【云归而岩穴暝】。
暝,。
10、【晦明变化】。
11、【野芳发而幽香】。
芳。
12、【佳木秀而繁阴】。
秀,。
13、【风霜高洁】。
14、【负者】。
15、【休于树】。
16、【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17、【洌】。
18、【山肴野蔌】。
蔌,。
19、【陈】。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丝,。
竹,。
21、【弈】。
22、【觥筹交错】。
觥,。
筹,。
27、【乐其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9、【谓】。
二、重点句子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翻译: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翻译: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三、理解性默写:1、《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3、《醉翁亭记》中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4、《醉翁亭记》中体现全文核心命意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5、《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6、《醉翁亭记》中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四、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及重点知识点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及重点知识点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原文+译注+赏析

《醉翁亭记》原文+译注+赏析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醉翁亭记》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选择、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选择题】【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3、【苍颜】容颜苍老。
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
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注释】环:环绕。
皆:副词,都。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壑:山谷。
尤:格外,特别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而:表并列。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山:名词作状语,沿看山路。
漏潺:流水声。
而:表承接。
酿泉:泉的名字。
因水洁可以酿酒,故名。
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然. .的样子。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于:在。
作:建造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曰:叫做。
辄:就。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意: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乎:相当于‘于’。
得:领会。
寓:寄托。
林霏:树林中的露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开:消散,敞开。
归聚拢。
暝:昏暗。
晦:阴暗。
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芳:香花。
发:开放。
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繁茂。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这里名词作动词,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临: 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渔:捕鱼。
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琊山醉翁亭下洌: 水(酒)清山肴:野味。
野蔌:野菜。
蔌,菜蔬。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陈:摆放,摆设。
酣:尽情地喝酒。
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弈:下棋。
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觥,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苍颜:苍老的容颜。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丛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
归:回家。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蔽。
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0:意动用法,以.为乐乐@:快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谓:为,是。
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
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知滁州。
滁州(在今安徽省),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地方偏僻,人少事简。
作者渡黄河,泛汴水,戴罪流徙,心中难免苦闷惆怅。
然而滁州虽地僻事简,但民俗淳厚,加之山高水清,地势险峻,给作者悠游山水提供了便利条件。
而作者又为政以宽,把“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当作自己的责任(《丰乐亭记》),加上当时年岁丰稔。
因此,作者携酒往游,纵情山水,常常酣然大醉,索性自号“醉翁”,遂在此情况下,创作了《醉翁亭》。
【赏析】《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
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
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
为了领悟这醉翁之意,就让我们来共同观赏一下醉翁亭的山水之美吧。
文章一开头是“环滁皆山也”这浓荫蔽日;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石出。
四季变幻,奇景叠山。
欣赏醉翁亭的山景,乐趣是无穷无尽的。
观赏醉翁亭变幻的山景,固然其乐无穷,但在醉翁亭观看人们行游,并在那里宴饮,更是别有一番乐趣。
背着东西的,边走边唱;走累了的,在树下休息,怡然自得。
人们前呼后应,老人小孩,往来不绝。
这里有静有动,有声有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滁人游乐图。
接着又写到肥鱼泉酒、山肴野蔌的太守宴,以及夹杂在众人一片欢乐之中的“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太守醉态。
在极写欢乐中,把太守复杂的心境,也微妙地表达出来了。
最后作者从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及太守之乐的不同内容和感情的对比中,推论出“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了,能与民同乐;醒了,能写《醉翁亭记》一文的,就是太守欧阳修。
笔墨简练含蓄,寓意深远。
《醉翁亭记》确是一篇风格清新、摇曳生姿、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
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
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
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议歌,对建设和平农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
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声,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判断句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
这篇文章中而比较多,所以需要区别每个而的含义以下是而的用法大家可以自行区分(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练习题】1.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非丝非竹无丝竹之乱耳B、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C、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D、锦鳞游泳滁人游也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