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川幕府的禁教与锁国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介绍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介绍德川幕府是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所建,那么你了解日本德川幕府那个时期吗?下面是由为你整理关于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的介绍江户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日本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
由德川家康建立。
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治天下,故亦称江户幕府。
1853年,美国佩里率军抵达日本,逼迫幕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险,激起国内人民的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最终引发倒幕运动。
1868年,江户和平开城投降,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彻底灭亡。
德川幕府为继镰仓、室町幕府和织丰时代的织田和丰臣政权之后,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
德川幕府设寺社、勘定、江户町三奉行,分别管理寺社、幕府财政和江户市政。
在大阪、长崎等主要城市设远国奉行来支配地方的直辖领地。
在京都设立所司代以监视皇室和寺社,以及近畿诸大名。
在幕府赐封的260;270 多个诸侯国内,藩主们拥有行政、司法和征收年贡的权力。
武士们则将为各自的藩主服兵役当做己任。
上升期(1603~1650):历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将军。
下降期(1654~1867):历家纲、纲吉、家宣、家继、吉宗、家重、家治、家齐、家庆、家定、家茂、庆喜十二代将军(此下降期的定义为幕府总体在走下坡路,不排除个别将军的改革)。
幕末时期,由于幕藩至武士财政每况愈下,幕府的威信受到打击,幕府以农村为基础,但因不满封建的压迫和榨取,常发生暴乱,即所谓百姓一揆。
此外,又加上外国要求通商,幕府虽力事迁就,但大势所趋,使整个幕府体制发生动摇,雄藩(以长州、萨摩二藩为主)群起讨幕,终于迫使幕府走向灭亡之路。
日本德川幕府的建立1600年关原合战奠定了江户幕府的天下,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拜领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论德川幕府初期的对外贸易、禁教与锁国
论德川幕府初期的对外贸易、禁教与锁国本文是围绕德川幕府初期对外贸易在使幕府的天主教政策由禁教走向锁国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为中心展开的。
文章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各国对日贸易的状况指出,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初,由于葡萄牙船在日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德川家康对天主教采取了默认乃至支持的政策,贸易与宗教相分离政策并未突显。
随着中国船和朱印船贸易量的增加和荷兰、英国等新教国家相继来日,幕府逐步加大对天主教的限制,于1612 年发布江户时代第一次禁教令,1616 年再次发布贸易限制令,此后不断强化贸易统制以限制天主教传播,迫害和殉教事件接连发生。
幕府于1633-1636 年间先后发布了四道锁国令,幕府加大了实践其贸易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的力度。
1637—1638 年岛原之乱促使幕府将禁教推向了极端,即通过驱逐葡萄牙船来根绝天主教,但幕府基于葡萄牙船对日贸易量较大仍犹豫不决,在得到荷兰方面足量输入外贸物资的保证下,1639 年幕府断然驱逐葡萄牙人,锁国完成。
幕府的禁教以至于锁国都是在以生丝等主要物资的输入品稳定供应基础上实施的,其天主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国对日贸易的变化,荷兰对日贸易的增长及其在东亚领域内军事实力的增强,成为幕府最终在1639 年将驱逐葡萄牙船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关键因素。
德川幕府时代
德川幕府时代纵观德川时代的教育状况,可以看出虽然其发展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学校,建立了近代国家教育制度的基础,但同时由于其本身的阶级性,今天本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德川幕府时代,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德川幕府时代锁国令一、除特许船只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二、除特许船只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
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并扣留。
三、已去外国并在外国构屋营居之日本人,若返抵日本应即处以死罪。
但如在不得已之情势下,被迫逗留外国,而在五年之内归来日本者,经查明属实,并系恳求留住日本者,可予宽恕。
如仍欲再往外国者,即处死罪。
四、如发现有耶稣教蔓延之处,汝二人应即前往诫谕。
五、发现耶稣教教士者,应予以褒赏。
告发人之功绩优良者,赏银百枚。
其他告发人,依其忠行情节,酌量褒赏。
六、外国船来到,应即呈报江户。
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七、如有发现传播耶稣教之"南蛮人"或其他邪言惑众者,应即押解至大村藩之牢狱。
八、外国船所在各种货物不得由某一地方全部包购。
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十、外国船之货物应列单呈报江户。
但可以按照往例令其交易,不必等待江户批示。
十一、外国船装来之生丝,应于确定价格后,全部分配于五处。
十二、生丝以外之其他各种货物,应在生丝价格确定后,按丝价标准,各立行情,进行交易。
(附:货物之买卖,限于价格确定后二十日内交易完毕。
十三、外国船之归期,限于9月20日以前,迟到之船,其归期限自驶到之日起,五十日以内。
十四、禁止外国船将卖剩之货物寄存于日本,并禁止日本人接受此等寄存。
十五、五处之商人限于10年7月20日以前抵达长崎。
迟到者不列入分配额中。
十六、驶抵萨摩、平户及其他任何之港口,交易必须按照长崎之丝价,在长崎丝价未确定前,不准交易。
德川幕府文化宽永时期宽永期的是江户初期的文化特点,受桃山文化的影响,安定幕府体制,倾向新的开始。
在这一时期朱子学的儒学最为盛行。
德川幕府统治时间
德川幕府统治时间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德川幕府统治时间》的内容,具体内容: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日本人直接到海外贸易和交流的途径,除了保留与中国、荷兰在长崎进行的有限贸易,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幕府...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日本人直接到海外贸易和交流的途径,除了保留与中国、荷兰在长崎进行的有限贸易,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幕府1600年关原合战奠定了江户幕府的天下,1603年,德川家康于江户拜领征夷大,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
当时,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手中。
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 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
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 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1616年,第二代德川秀忠采取了进一步禁教措施。
主要内容是:第一、进一步取缔天主教,特别是彻底根除农民中的天主教徒;第二、一切外国船只均不得在大名领地通商,只能在长崎和平户从事贸易活动;第三、中国船只不受此规定之限制。
同时,加强了对朱印船贸易的管制,禁止西部大名拥有载重500石以上的大船,朱印状只发给与关系密切的京都一些少数豪商。
即使这样,西部一些大名仍然在私下与西方商人经商,以求壮大经济实力,得到先进武器,幕府非常不安。
德川幕府锁国所造成的影响
德川幕府锁国所造成的影响德川幕府锁国时期,跟中国的交流就只有倭寇比较频繁,那么德川幕府锁国造成的影响都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德川幕府锁国所造成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德川幕府锁国所造成的影响公元17世纪西欧殖民主义者东侵,印度、印尼、马来亚、菲律宾等国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还保持独立的中日两国,国内商品货币经济都开始发达,阶级分化,反封建斗争逐渐高涨。
统治阶级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商品经济,镇压人民斗争,同时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文化活动,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结合,采取了严厉防范的方针。
对外贸易,一般都由政府独占,作为国家财源之一。
为此取缔国内外走私商人,形成了一套锁国政策。
中日两国所不同的是,明清两代统治者使官营贸易表现为传统的朝贡形式,其他往来一律禁绝。
日本的锁国则采取积极防止旧教国的侵略,禁绝天主教,取缔海盗和独占海外贸易。
两者都是封建集权国家为克服内外矛盾,维护统治而执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东亚国家沦为殖民地较晚,是由于坚持锁国,特别是日本因锁国而使幕府得以维持两个半世纪的独立统一的政权。
因长期的和平,多少给日本以封建生产力发达的条件。
正是由于中日两国的不同情况,才使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锁国,也正是这样,两国的锁国就造成了不同的后果和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开始,已经经历了数千年,早在唐代的时候,已经达到了颠峰。
而日本却由于过长的奴隶社会,导致进入封建社会比较晚,现在关于日本究竟何时进入封建社会颇有争论,其中比较可信的应该是唐朝中期,而且,日本初期的封建社会发展十分缓慢,并且有很大的奴隶制遗留,到战国时代,可以说封建制度刚刚成熟,但是还不稳定,如果任由西方殖民势力发展,那么,日本必将沦落为完全意义上的殖民地。
对于日本幕藩统治阶级来说,锁国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在当时日本国内外条件下,不锁国便很难维持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和不受殖民主义的侵略。
同时幕府由于严格控制对外贸易,还迫使国内商工业完全屈从于封建势力,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剥削,防止武士同农民结合起来进行反抗。
日本德川幕府的锁国的导火索是什么呢?
日本德川幕府的锁国的导火索是什么呢?今天我要讲的历史事件是,日本的锁国令.可以说通过德川幕府的几次锁国命令之后,虽然可以使日本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但是有利也有弊,却脱离了与外界的联系,也为后来的西方列强的进攻日本埋下了伏笔.那日本为什么要进行锁国呢?那锁国的导火索又是什么呢?那我们先从锁国的起因说起吧。
其实日本锁国的起因就是因为天主教传入了日本,而且经过传播,天主教在日本不断的发展壮大,不光是天主教的内容日本所信仰的佛教和神道教相冲突,而且对日本的等级意识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在16世纪至17世纪,正式签主角在东亚船舶的兴盛的时代,而且这个时代呢正是丰臣秀吉当政的时期。
那天主教是如何传入日本的呢。
在1580年,日本的一位大领主,因为接受了耶稣会的传教,便将自己统治下的繁荣的贸易港口,长崎等地捐赠给了耶稣会。
光这些还不够,为了让教徒迅速的扩大,他们强迫自己属下范围内的小领主也信仰天主教,而小领主呢也强迫自己属下的民众也信仰天主教,这样天主教的教徒迅速的就增加了。
其实在这个时候,丰臣秀吉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天主教迅速发展对日本的不利影响,所以他改变了早期同意天主教徒传教的态度,并且在1587年颁布了《禁教令》。
并且开始逮捕了一些鼓动局势的传教士,还把耶稣会控制的长崎等地收回。
虽然《禁教令》颁布了,但并没有严格的执行,而且天主教的传教士仍然留在日本,并且信仰天主教的人数也持续的增加了。
当德川家康当政后,可以说为了加大与欧洲国家的贸易,所以是允许西方人传教日本的,并且能对天主教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府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思想的错误。
那为什么幕府会有如此的想法呢?因为幕府宣扬的是封建等级制,而且呢这也是幕府牢牢控制整个国家的关键。
但是天主教呢,宣扬的却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更让幕府不能得以容忍的是,一些信仰天主教的武士开始背叛了自己的主人。
这就与日本传统信仰的神道教和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这就是德川幕府进行锁国令的一个原因吧。
日本锁国政策的由来
日本锁国政策的由来许斌古代时期日本同中国、朝鲜及东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十分活跃,中国盛唐时,日本曾经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商人也经常往来于日本和中国及亚洲各国之间,那时的日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
16世纪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了东亚,他们首先前往中国,随后他们也来到了日本。
最先到达日本的欧洲人是葡萄牙人,1543年,葡萄牙人乘坐中国船只来到日本的种子岛。
当葡萄牙人在中国的澳门定居下来以后,他们以澳门为根据地,开始从事中日之间的贸易,当时他们把中国的生丝运到日本出售,把从日本赚到在白银再运到中国采购商品。
1584年,西班牙人也从马门甲来到日本的鹿儿岛,开始同日本的贸易往来。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同日本的贸易非常活跃,曾经一度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
紧随商人之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传教士也来到了日本,在日本传播天主教,在西班牙人来到之前,葡萄牙传教士已经在日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582年时,日本的天主教徒已经达到15万人。
那时,一些边远地区的大名为了获得贸易的利润和传教士带来的先进武器,对传教活动采取鼓励态度。
天主教的活动及其与地方大名的密切联系,引起了幕府的重视,幕府统治者认识到这可能是对幕府的中央政权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于是,1587年,丰臣秀吉曾经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禁教令,下令传教士必须在20天内离开日本,但同意天主教国家的国民只要不在日本传教,就可以来日本经商。
丰臣秀吉也没有完全禁止日本的对外贸易活动,1592年,他规定只要持有盖有丰臣秀吉朱红印章特许证的日本船只,就可以出海经商,这就是所谓的“朱印船制度”。
很显然,此时起,日本中央政府已经加强了对贸易活动的管制。
1603年,德川家康开始统治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开始了。
德川家康坚持丰臣秀吉的贸易政策,发展同海外的贸易。
1609年和1613年,荷兰和英国也来到日本,同日本建立了贸易关系。
这一时期,日本的对外贸易十分活跃。
江户幕府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
江户幕府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江户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1633年到1639年共颁布了5次禁止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法律条文。
那么江户幕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呢?江户幕府闭关锁国的原因关于江户幕府锁国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因素是江户幕府锁国的最主要原因。
当时日本正处于封建社会,农民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此,对外的经济交流的需要也很少,江户幕府的闭关锁国也是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能得以维持。
另一方面农民的生活比较稳定,为了减少对小农经济的冲击,巩固日本封建统治,因此江户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以防止外来经济的干预。
其次江户幕府的历代将军都为维护幕府的统治做出了努力,努力的在削弱大名的实力,所以幕府有很大的权力,基本没有其他的势力与其抗横,这为江户幕府锁国政策提供了政治条件。
还有德川家族崇尚理学与儒学,强调对君王的服从,儒家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先进的思想的传播。
再有就是西方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多是为了传教,而日本锁国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了严禁本国人信奉所谓的“异国邪教”。
总的来说,江户幕府锁国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其次是政治原因,当然文化思想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江户幕府锁国的影响为了抵制西方国家的侵略,江户幕府实行闭关锁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的时间内能够保持独立的地位,但是日本与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脱轨,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格格不入,使日本的工业发展与西方的工业发展水平拉开距离,所以,导致了后来西方国家要求日本开放港口时,日本无力反抗,只能承受。
但是日本的锁国政策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锁国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了海盗的猖獗,为幕府统治创造了和平环境,维护了幕府的封建统治,维护了沿海地区的稳定,抑制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由此便想到了中国清朝时期,日本的锁国政策与中国清朝的锁国政策是有共同点的,都是闭关自守,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外来国家的入侵,但是,最后也都是被迫打开了国门,被迫接受了资本主义经济。
世界近代史之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 〔2〕幕藩体制的特点 ❖ 将军一人拥有全国的土地全部权; ❖ 大名对领地的全部权是临时的、不稳定的; ❖ 以石高确定身份和家格; ❖ 1石=1.8中国石〔10斗/120斤〕=180公升/216斤,
“石”,体积和称量单位 “高”,意指数量。石高是 日本幕府时代用以表示土地生产力的一种制度。 ❖ 以将军、大名为首的封建主阶级对农民进展直接掠夺。
❖ 〔3〕幕府对领主的掌握 ❖ 《武家诸法度》〔 幕府公布的法治原则〕: ❖ 不许结成徒党、不许建筑新城堡、不许私自联姻; ❖ 参觐交代〔sankinkotai—さんきんこうたい〕制
参觐交代制
❖ 又称参勤交代制。日本江户幕府严密掌握各地 大名的重要措施。规定各地大名要在肯定期间 〔每隔一年〕轮番来江户参觐,替幕府将军执 行政务一段时间,然后返回自己领土执行政务。
“一而王者,二而天地人之 三者,一贯首于天地人之上, 贯于天地人之上为神道。王 道中第一之人,天下之君 也”。——《神道传授》
三、德川幕府的锁国令
❖ 1、禁教与锁国
❖ 葡萄牙人传播天主教
❖ 禁教的直接缘由——1612年冈本大八大事
❖ 有马晴信
冈本大八
❖
本多正纯
❖ 禁教的根本缘由:阻碍集权政治
❖
文化伦理的冲突
❖ 将军、大名对农民实行的政策:残酷剥削,努力爱护。 ❖ “对百姓可以让其不死不活地进展征收”; ❖ “把农民弄得不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 ; ❖ “四公六民”“五公五民”,甚至“七公三民” 。
幕府对农民的爱护与限制措施
——防止小农破 产为首务
1643年《土地管制条例》——制止土地买卖;
1673年《分家限制令》——制止十石以下农 户分家防止财产分割而破产;实行长子继 承制;
日本雄才德川家康-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幕府的禁教与锁国天主教在日本传教事业的发展逐渐扩大了教会和幕府间的矛盾。
从幕府的立场看,天主教在两个方面是和幕府统治根本对立的。
首先,天主教教义上坚持上帝是最高权威,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和以将军为最高主宰、严分身份等级的幕藩体制完全不同;天主教排斥异教,否定神佛信仰,认为上帝是天地万物之主,应该服从上帝,而不应该服从父母、主人、君主。
这对自称“神国”的日本和被尊为“东照大神化身”的德川统治者来说,更不能容忍;此外,天主教反对日本武士的切腹、多妻制,都直接和日本统治阶级的传统对立。
其次,教会活动的性质也日益增加幕府的恐惧。
西方殖民主义者一贯利用天主教会充当它侵略扩张的工具;这是当时日本人在东南亚目睹的事实。
早在16世纪中叶,九州地方信仰天主教诸侯大村纯忠将领地横濑浦向葡萄牙人开港(公元1562年),不久又将领地长崎、茂木献给耶酥会(公元1580年)。
耶酥会将长崎和澳门间葡商生丝贸易的一部分利润和教会领地上的租赋作为教会的财源,开展教会活动。
虽经丰臣的禁教,但到德川时代前期,大量信徒形成坚强组织。
教会通过商人把武器供给南方诸侯,这对正谋建立强大统一政权的德川幕府,不能不是严重的威胁。
而当时新教国英、荷商人为压倒竞争者,不断中伤西、葡,说两国教士在利用教民征服日本。
幕府联想到不久前佛教一向宗领导长达11年的农民起义(公元1570年—公元1580年),深恐丰臣氏遗族及反德川势力利用天主教徒的组织力量发动暴乱。
同时天主教徒在受到权力的镇压时那种不怕死的行为使幕府畏惧,深恐“把日本变为魔国”,于是决心采取强力措施来扑灭天主教。
幕府为消灭丰臣遗族,决定禁绝天主教的活动。
当时幕府已可由信奉新教的荷、英商人保证外贸的利润,所以对天主教的主要支持者西葡两国在日本的势力不予重视。
庆长17年(公元1612年)3月,断然发出禁教令,以幕府直辖领地的都市(静冈、江户、京都、长崎)为对象,公元1613年又下令全国禁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伊藤博文
三、明治维新
4. 性质: 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改革;
5. 影响:
积极影响: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 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 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消极影响: 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 (局限性) 色彩浓厚。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
——1874年大久保利通 日本明治维新第一政治家
《关于殖产兴业建议书》 大久保利通
三、明治维新 4. 内容: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 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政治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
军事 怕死“武士道”精神 经济 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
经济
社会 生活
三、明治维新
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
早在1怕8死67“年,武刚士刚道走”上精资神本主义道路对的外日侵本略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
争,加紧控制朝鲜。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日本海
军舰队
三、明治维新 4. 内容: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 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闭关锁国
日本幕府时期,日本闭关锁国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
在1635年开始实行,直到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为止。
德川幕府明确禁止日本人出国、禁止在外的日本人回国,并规定于外国的贸易关系仅允许在长崎进行,而且对象仅限于中国和荷兰。
此外,某些地方藩主会与特定国家进行贸易,包括对马藩的宗氏与朝鲜、萨摩藩岛津氏与琉球国的贸易。
朝鲜王朝于1864年行锁国政策
尼泊尔于拉纳家族专政时实施锁国,只与印度或中国往来
李氏朝鲜自建立之日起,一直固守东亚华夷秩序下传统的“事大交邻”外交方针。
19世纪60年代,以武力叩开了中国国门的欧美列强纷纷将其蚕食东亚的矛头对准朝鲜之际,执政的大院君政权顽固地坚持彻头彻尾的锁国攘夷政策,拒绝东临日本的复交请求,同时接连击退了前来叩关的法美舰队,从而使朝鲜成为直到19世纪70年代初,东亚唯一一个仍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课标要求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德川幕府的统治:识记俄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
2、黑船事件:识记“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
3、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识记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4、理解幕府统治的形成和锁国政策的影响,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了国门。
(二)过程与方法:、用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2、分析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2、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阐述了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状况,即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事件和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说明由于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基础,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和侵略的加剧,日本被迫从开国,各种危机进一步加剧,为维新变革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
建议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资料,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问题研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幕府统治的实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社会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采用谈话法导入:日本是一个岛国,茫茫大海,造成了日本同外国交通的不便,也保护了日本免受外国的侵略。
但19世纪中叶,日本“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锁国局面,很快就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不得不打开国门。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一,展示19世纪中叶日本形势图,认识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港口城市;问题二,根据前面单元所学的相关内容理解日本国门被打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8.1课文注释:实行锁国政策的目的和危害
课文注释:实行锁国政策的目的和危害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日本实行锁国政策,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巩固了德川幕府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其次,全面禁止日本商人出海进行贸易,切断了国内商业资本与海外市场的直接联系,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农经济免受冲击,以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
再次,在日本的历史上,被压迫的群众曾以宗教为旗帜进行过武装暴动,由此可根除宗教在日本农民中的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从其主观动机来说,无疑为了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国家独立,从客观的效果来看,在一定的时期内也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
但从长远看,这种政策只能延缓民族危机的来临,而其最终的结果必然酿成更为严重的危机。
因为,(1)在日本实行锁国的200多年间,西方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再到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西方国家的实力增强;而日本由于实行锁国政策,贸易停滞,使国内经济几乎与世界市场隔绝,严重地影响了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同时与外国交流终止,使江户时期的日本文化失掉了开阔与雄伟的精神。
这就使本来已经落后的日本,进一步被资本主义的西方抛在后面。
(2)锁国政策巩固了幕藩封建体制,当这一体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时,锁国政策的反动作用也就更加明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德川幕府的禁教与锁国
【摘要】1549年以葡萄牙国王为后援的天主教耶稣会来日本传教,揭开了日本有史以来与西方文化接触、碰撞的序幕。
当时的日本统治阶级对天主教的态度始终是矛盾的,他们既渴望与葡萄牙人通商带来的贸易利益,又对天主教在日本的迅速传播抱有很深的疑虑。
1637年爆发的岛原天草天主教起义,深深刺激了幕府,使幕府终于采取了根绝天主教的非常措施,实行了锁国。
【关键词】日本德川幕府禁教锁国
一、天主教初传日本
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
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
1493年5月4日,两国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主持下,划定了海外扩张界线,即有名的教皇子午线。
规定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约等于3英里)的子午线为分界线,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葡萄牙。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不仅把从欧洲经由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上的所有据点划分给了葡萄牙,更使葡萄牙成为了最先与日本接触的西欧国家。
在葡萄牙船驶入日本港6年之后,1549年8月15日这一天耶稣会会士西班牙人方济格•沙勿略一行四人在日本南部鹿儿岛登陆。
不久,从领主岛津贵久那里获得了在鹿儿岛传教的特许状,此后开始在日本传播天主教。
最初的传教是十分顺利的,日本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对接受天主教表现了很大的积极性。
战国时代的日本群雄割据,大名们希望利用天主教加强经济和政治实力。
他们急需战略物资,但是,由于连年战乱,国内贸易无法正常进行,只有依靠南蛮贸易维持经济,而接受天主教是实现南蛮贸易的先决条件;普通民众则对佛教的信仰已感到失望,天主教的“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教,使他们得到新的精神上的安慰。
此外,也与葡萄牙传教士的传教方式和努力有很大关系。
沙勿略一开始就认为“日本人是迄今为止新发现的诸国中最高级的人种,异教徒中没有发现比日本人更好的人。
”因此,采取了适应主义方针,尽量避免与日本传统文化发生冲突。
传教士迎合日本风俗,穿起僧衣,把天主教作为佛教的一宗传给日本人,传教用语也尽量借用佛教用语,在各地传教时还开设医院,举办慈善事业。
二、织丰时代的天主教政策
1568年,织田信长保护足利义昭进入京都,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自己掌握了军政实权。
次年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在高槻城主和田惟政的帮助下谒见了信长,取得了可以在其管辖境内自由活动的朱印许可状。
“我准许传教士在这个城市居住。
全部免除他们的课税和住民的义务。
在我领国之内他们想要居住的任何地方都将不受到任何妨碍。
如有不法之徒干扰,将坚决对其进行惩罚。
”在织田信长的庇护下耶稣会的影响更加扩大,1581年信徒达到15万人。
1582年6月2日,信长在京都的本能寺遭到部下明智光秀的袭击,被迫剖腹自杀。
织田信长的部将羽柴(丰臣)秀吉登上了政治舞台,天主教的命运也随着这个时局的变动开始发生逆转。
丰臣秀吉的天主教政策也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主旨。
织田信长为利用天主教对抗向宗农民起义和获得贸易利益,对天主教曾采取保护政策。
秀吉最初继承了信长的政策,但是随着他的统一事业的进展,态度逐发生了变化。
1587年秀吉在征服九州时看到外国传教士对九州部分大名的强烈影响和长崎成为教会领地的情况,大为吃惊,担心会危及自己统治。
于是,同年6月19日发布了被称为“伴天连追放令”的法令,规定:日本是神国,从切支丹之国传来的邪法甚为不妥;他们让诸国人皈依天主教,破坏神社和佛阁,这是迄今为止闻所未闻之事;伴天连不宜留在日本,今后20天之内应归回各自的国家;黑船为商业而来所以另当别论,今后也可长期进行贸易。
“伴天连追放令”实际上是宗教和贸易形式上的分离,重在强调今后仍与黑船积极贸易。
1596年发生“二十六圣人殉教事件”,标志着丰臣秀吉对西方基督教的政策从驱逐转变为迫害。
三、五次禁令的颁布
1598年,丰臣秀吉在第二次侵朝战争再度失败的失意中死去,不久德川家康夺取霸权。
1603年,家康效法源氏及足利氏,迫使皇室封他为右大臣和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立幕府,开创了德川时代。
在家康统治前期,由于对外国商品和技术的需要,使天主教传教很顺利。
1603年在日本传教士达129人,受洗人数1605年为793人,次年一跃为8千人。
据教会方面的报告,1610年日本全国天主教徒已达70万人。
天主教在日本传教事业的发展逐渐扩大了教会和幕府间的矛盾。
教会活动的性质也日益增加幕府的恐惧。
当时新教国英、荷商人为压倒竞争者,不断中伤西、
葡,说两国教士在利用教民征服日本,幕府联想到不久前佛教一向宗领导的农民起义,深恐丰臣氏遗族及反德川势力利用天主教徒的组织力量发动暴乱。
1600年3月中旬左右,荷兰向东洋派遣的5艘贸易船中的一艘利夫德号因遇海难,漂流到日本九州东北部丰后的臼杵湾北岸佐志生。
以此为契机,日荷关系便快速发展。
德川家康重用利夫德号船长英国人三浦按针和荷兰人八重洲,赐予其宅邸和领地,并聘其为外交顾问,向其详细询问欧洲形势和两国的状况。
1609、1613年荷兰、英国分别在平户建立商馆,与日本建立了贸易关系。
日荷贸易的增长,成为家康将传教与贸易相分离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关键因素,于是家康决定禁教。
1612年3月,幕府断然发出禁教令,以幕府直辖领地的都市(静冈、江户、京都、长崎)为对象,严禁传教士进行传教活动。
1613年又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教,驱逐传教士,关闭教堂,禁止日本人私下举行仪式。
1616年4月,家康去世,秀忠继位。
同年8月幕府发布了所谓“元和2年禁教令”,要全国上下直到农民,铲除教会、严禁信教,除明船外,信教的外国商船一律只限在平户、长崎两地经商。
幕府这一禁令,使禁教进入新的阶段,对教会的迫害扩大到一般教徒身上。
估计从1619年到1635年被处刑的日本教徒为数约达28万人。
刑罚极其残忍,结果大部分教徒被迫改宗。
但仍有一部分坚持信仰,参加秘密信教组织。
由此幕府更加感到天主教的危险,越发加强禁教。
1620年,禁止日本人搭乘外国船航海及输出武器;1622年屠杀外籍及日本教士后,次年驱逐葡萄牙人出境;1624年禁止西班牙人来日通商。
1632年1月,秀忠去世,家光继任第三代将军。
为了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幕藩体制,家光实行极端专制的恐怖政治,对天主教的镇压尤为强烈。
1633、1634(宽永10、11)年,发布第一、第二两次锁国令,实行“奉书船”制度。
1635年发布第三次锁国令,禁止包括特许船在内的一切日船驶往海外,禁止移居海外的日本人回国。
1636年发布第四次锁国令,又补充规定,西、葡人在长崎所生子女不许留在日本,违者处死。
1637年,爆发了岛原之乱,使幕府看到了天主教在日本国内影响的强大和深远,以及对自身统治的威胁,这促使幕府驱逐葡萄牙人的态度更为坚定。
1639年幕府发布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锁国令,禁止葡萄牙船来日,并禁绝国外教会对日本教民的一切联系与影响。
至此,锁国体制最终确立。
参考文献:
[1]和辻哲郎.锁国——日本的悲剧.东京:岩波书店,1997.311.
[2]岩生成一.日本の歴14•鎖国.東京:中央公論社,1974.53.
[3]清水書院編集部編.新版日本史資料.東京:清水書院,1978.126.
[4]北島正元.日本の歴史16•江戸幕府.小学馆,197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