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人生》之论青年与老年
培根随笔10篇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10篇读书笔记400字左右1.论青年与老年,青年与老年进行比较:显示出青年与老年的优点与缺点,青年人会为了某些事情过于冲动,往往掩盖了理性的判断,青年人较适于发明而不适于判断;较适于执行而不适于议论;较适于新的计划而不适于惯行的事务,青年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这个世界不断发展的动力。
可老年人呢?老年人沉稳而且善于判断,能够很好的把握局势。
老年人也曾年轻过,但经历一路的坎坷后,老年人的棱角被磨平了,没有曾经的冲动与轻率。
做事情,老年人喜欢固守平稳的路线走,把握局势。
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除中学时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习青年的那般有满腔热情,有冲劲的激情与活力,但我们又必须学习老年的谨慎与敏锐的洞察力青年时期总是有很多的缺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己。
学习老年人身上的优点可以让我们少犯错误,为成功打下基础。
培根的《论青年与老年》让我们明白,青年人应该多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掉自己的缺点,实现扬长避短,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志大才疏的人,年轻时抱负很大,晚年却不足为训。
一生事业有始无终———培根2.论厄运;;生活就像波涛起伏的海洋,人生如小舟飘浮于海上,有时候一帆风顺,有时候帆破桅断,真正勇敢的人,一定会正视并战胜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逆境与厄运会为成功者打造天梯,而顺境有时候反而会使人庸庸碌碌。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不没有希望”。
这一句让我为之震撼,使我认识到,我应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厄运,在厄运面前要学会坚忍这本书包含着培根的思想与情感的价值观“幸运所需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所以我应该学会“直面人”,学会正视人生的苦东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过东面的健康人格。
培根认为与厄运搏斗能磨励出坚忍的美德,最美好的品质出在恶运中被显示的,“使我不禁想起易卜生的一句话;真下的强者,关于从顺境中找表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效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论青年与老年》阅读附答案
《《论青年与老年》阅读附答案.doc》论青年与老年(英)培根一个年岁甚轻的人也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假如他不曾虚度...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yuedudaan/45813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
《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第一篇:《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历史上确有垂之不朽之书。
弗兰西斯·培根的《人生随笔》就是其中的一本。
上星期,我有幸在图书馆借到这本书。
如威尔·杜兰特所言,《培根论人生》属于为数不多的应当咀嚼笑话的书。
你很难见到这么小的一个盆子里盛着这么多的肉,而且烹制的如此色、香、味俱全。
《培根论人生》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
不仅是因为其内容以人启迪,其语言也相当优美。
诗人雪莱曾这样赞扬培根的这本散文集:“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的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培根的《人生随笔》中的相当一部分篇章,不仅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古典人文主义者的价值思想,而且许多教诲和论述就是今天看也毫无过时之感。
如《论读书》,《论美》,《论爱情》,《论狡猾》,《论死亡》,《论迷信》等。
本书的另一些篇章也体现了培根的另一面——实用主义与无原则的机会主义。
如《论野心》,《论韬晦》,《论贵族》,《论帝王》等。
在培根的《人生随笔》中有许多句子让我回味无穷。
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只能摘录其中的一些。
1.《论真理》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的照耀下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会幻现而华丽。
真理既是衡量谬误的尺度,又是衡量自身的尺度。
追求真理而与之同在,认识真理要敢于面对,更要信赖真理而对之皈依,这才是人性的崇高境界。
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只围绕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生在人间也就等于步入天堂了。
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颠荡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
2.《论死亡》与其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采取一种宗教性的虔诚,从而冷静地看待死亡——将之视为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以及对尘世罪孽的赎还。
读《论青年与老年》有感
读《论青年与老年》有感
读《论青年与老年》有感
昨日趁着阳光慵懒,倚在大树旁,绿荫掩着脸庞,指尖轻抚书页,《论青年与老年》自顾呢喃:我的青年时光是否也会转瞬成为老年,两鬓斑白?
《论青年与老年》这新颖的标题让我为之深深触动,青年与老年似乎是两盏截然不同的灯,一个闪着强烈而炽热的'白光,另一个却泛着淡雅柔软的暗光;一个让人活泼,一个让人沉稳。
青年与老年正是如此,两个不同的时期,两个不同的观念。
青年必要变为老年,而老年也曾是青年,看似相互对立的两个时期,其实他们都经历过那段岁月,但岁月沉淀下来的并不是青年的创新而是老年的守旧。
青年也好,老年也罢,他们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应该反驳任何一个,我们要渴求他们珍贵的特点,要将他们慢慢磨合,最后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不必感慨青年时没有老者们的成熟与稳重,而老者们也不必在年老之时驳回青年们的一腔热血与炙热情感,只因要相信青年是你早期的的模样,老年是你被塑的样子。
你们必定不要成为敌人,因为你们万万不可仇恨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
青年与老年应成朋友,假设还不是,那只是尚未互相了解与汲取罢。
阳光散去,飒飒风声吹得满树叶落,合上书,“青年时我处处碰壁,老年时我怨恨自己,当然,那不是我想要的。
”
青年是能量,老年是方向。
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
《培根论人生》的笔记(培根在1626.3月底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在途经伦敦北郊时,这位一生提倡科学实验的思想家突发灵感,要试验冷冻防腐,于是不顾高龄体弱,下车向一位农妇买来一只鸡,将其剖开,用雪塞满。
他不幸因此着凉,被送到附近一座农庄,于四月九号在该处逝世。
他因试验而去世,象征性地表明,他将一生献给了他极力提倡的科学实验)P7 值得注意的是,人内心的任何一种情感,都不会脆弱得不能克服或控制对死亡的恐惧,而既然人有众多战胜死亡的随从,死亡也就算不上是可怕的敌人了。
P18 逆境的美德在于节制,逆境的美德在于坚韧。
P34 妻子乃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老年时代的护士。
P38 专心致志做自己之事的人,绝无嫉妒之事。
因为嫉妒是一种游荡之情,在大街上逛来逛去,不肯呆在家里,正所谓好事之徒一定没安好心之说。
P63 凡事在商计时最好顾及风险,在行动时最好不计风险,只要这些风险不是太大的话。
P65 犹如出膛的子弹,其追风逐日之速,目力所不及也P143 利落的关键,在于做事有层次次序,分门别类及提纲挈领。
做事不分门别类就永远做不彻底,分得过细则永远搞不清楚。
P188 养生有道,道不在医术却在人自己那里。
当自己掌握了何物于身体有利,何物有弊,又予以遵行时,即是最好的保健处方。
P188 少壮时体力强健,任由自己放纵无度,这种透支是一笔到了年老要还的债。
P188 长寿的最佳法则之一是:在吃饭,睡觉,运动时要心无杂念,轻松愉快。
至于心里的情绪和思绪,对各种嫉妒,焦虑郁积的怨气。
玄虚疑难的追究,过度的兴奋和亢奋,无以分担的忧伤都应避而远之。
而对各种的盼望,乐而不淫的事,多趣而不奢华之事,引人憧憬和仰慕以及对因之而来的新奇感,能以诸如历史、寓言、自然研究等美好事物充满人心的学问,都应怀而思之。
P189 生病时以调养为要,调养时以锻炼为要。
P222 天性总是隐秘的,有时可予以克服,但是很难完全戒除。
用压抑的方法,只会使天性有更强的反作用力,用教育和诱导的方法,则会减小天性的困扰,但是,唯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真正改变和制服天性。
【读书】培根论人生
【读书】培根论人生2016-03-24他说“知识就是力量”,他也说“读书为学底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
他说“造房子为的是在里面居住”,他也说“园艺之事也的确是人生乐趣中之最纯洁者”。
重读培根,重新寻找我们之于世界的意义。
一论:父母与子嗣父母底欢欣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底忧愁与畏惧亦是如此。
他们底欢欣他们不能说,他们底忧惧他们也不肯说。
子嗣使劳苦变甜,但是也使不幸更苦。
他们增加人生底忧虑,但是他们减轻关于死亡的记忆。
由生殖而传种是动物同有的;但是名声、德行与功业则是人类特有的;而最伟大的事业是从无后嗣的人来的这种事实也是确实可见的;这些人是在他们底躯体底影象无从表现之后努力想表现他们精神底影象的。
所以,无后代的人倒是最关心后代的人了。
首先树立家业的人们是对于他们底子嗣最为纵容的;他们把子嗣看做不但是本族底继嗣,而且也是自己事业底继续;因此,他们对自己底子嗣与自己所造的事物都是一样的看法。
二论:青年与老年一个人也许论年岁很年轻,可是论时数很老成——假如他不曾浪费光阴的话。
但是这种情形是很少见的。
一般的情形是青年人就好象人底“初念”一样,不如“再思”明智。
盖在思想上和在年岁上一样,也有少年与老成之别也。
然而青年底发明力是比老年人底活泼;而且想象力也比较容易注入他们底脑筋,并且好象更是若有神助似的。
天性中有高热和强烈的欲望及感受性的人未过中年是不适于做事的,例如久利亚斯。
恺撒和塞普谛米亚斯。
三论:结婚与独身有妻与子的人已经向命运之神交了抵押品了;因为妻与子是大事底阻挠物,无论是大善举或大恶行。
无疑地,最好,最有功于公众的事业是出自无妻或无子的人的;这些人在情感和金钱两方面都可说是娶了公众并给以奁资了。
然而依理似乎有子嗣的人应当最关心将来,他们知道他们一定得把自己最贵重的保证交代给将来的。
有些人虽然过的是独身生活,他们的思想却仅限于自身,把将来认为无关紧要。
并且有些人把妻与子认为仅仅是几项开销。
尤有甚者,有些愚而富的悭吝人竟以无子嗣自豪,以为如此则他们在别人眼中更显得富有了。
何新《培根论人生》欣赏
何新《培根论人生》欣赏何新译最新版《培根论人生》欣赏(选篇)[原创2010-4-11论美弗朗西斯·培根何新译美德好比宝石,在幽暗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显名贵。
同样,一个人外貌虽不俊美然而举止端庄优雅,还是令人肃然起敬。
美貌者未必具有其他方面的才能。
因为造物者是吝啬的,给予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许多容颜俊丽之人却一生无为,他们也许过于追求外表之美而放弃了内在之美。
但也并非必然——因为奥古斯都大帝、泰·菲斯帕斯、美男子腓力普王、英王爱德华四世,以及雅典人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若仔细考究,形态之美胜于色彩之美,而优雅之美又胜于形态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图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难于被直观,这是一种无法定义的奇妙之美。
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曾经幼稚地设想,可以按照某种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美的特点,用图画组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这样合成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欣赏。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是机遇,而不是模式。
有许多种面容,就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非常可爱,因为他们的风范具有成熟优雅之美。
正如拉丁谚语所说:“晚秋晴色尤为美好。
”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外貌俊美,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举止而令人失望。
美貌犹如盛夏时的水果,容易腐烂而难以持久。
世上有许多美人,有过放荡的青春,却承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论美[Of Beauty]VIRTUE is like a rich stone, best plain set; and surely virtue is best, in a body that is comely ,though not of delicate features; and that hath rather dignity of presence, than beauty of aspect. Neither is it almost seen, that very beautiful persons are otherwise of great virtue; as if nature were rather busy, not to err, than in labor to produce excellency. And therefore they prove accomplished, but not of great spirit; and study rather behavior, than virtue. But this holds not always: for Augustus Caesar, Titus Vespasianus, Philip le Belle of France, Edward the Fourth of England, Alcibiades of Athens, Ismael the Sophy of Persia, were all high and great spirits; and yet the most beautiful men of their times. In beauty, that of favor, is more than that of color; and that of decent and gracious motion, more than that of favor. That is the best part of beauty, which a picture cannot express; no, nor the first sight of the life. There is no excellent beauty, that hath not some strangeness in the proportion. A man cannot tell whether Apelles, or Albert Durer, were the more trifler; whereof the one, would make a personageby geometrical proportions; the other, by taking the best parts out of divers faces, to make one excellent. Such personages, I think, would please nobody, but the painter that made them. Not but I think a painter may make a better face than ever was; but he must do it by a kind of felicity (as a musician that maketh an excellent air in music), and not by rule. A man shall see faces, that if you examine them part by part, you shall find never a good; and yet altogether do well. If it be true that the principal part of beauty is in decent motion, certainly it is no marvel, though persons in years seem many times more amiable; pulchrorum autumnus pulcher; for no youth can be comely but by pardon, and considering the youth, as to make up the comeliness. Beauty is as summer fruits,) 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 and cannot last; and for the most part 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 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 but yet certainly again, if it light well, it maketh virtue shine,and vices blush.老网虫子:培根经典美文名家四译网址:/blog/wangdaning培根论说文集是我学生时代读的启蒙励志的精品之一。
培根人生论(新)
历史上确有永垂不朽之书,弗兰西斯·培根的这本《人生论》必在其列。
四百年来,它已被译为几乎所有的人类语言,其格言足以永为垂范。
书乃是我青年时代的译作。
我不能忘记在北大荒的那些雪夜的油灯下,摸索着阅读与寻求理解的一个一个夜晚。
此书自1982年初版以来,已发行十多个版本,印而又印,至今仍在重印,可见还有喜读的人。
这是令人欣慰的!一直很想对此书译稿重新审读、修订一遍,但已困于脑疾目病,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竟难如愿。
一叹!何新2003年2月25日记于京华九龙居中——本书英文版书名《随笔》,拉丁文版书名《道德与政治论文集》。
中译本书名译作《人生论》,是根据本书内容,以及作者在本书献辞中所说的:“此书乃鄙人平生著作之中,最为大众所欢迎者,其主题均系关于人性及人生问题之研讨。
”本书版本甚多,我这个译本主要根据Reynolds编,Clarenolon Press的本子,同时参照了其他几种译本译出。
弗兰西斯·培根的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世界散文和思想史的一块绝世瑰宝。
这是作者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凝聚了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古典人文主义者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
四百年来这本书经久不衰,被译成了世界上的几乎所有文字,一直是世界上公认最受公众欢迎的不朽名著之一。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甚至有一种见解,认为莎士比亚的剧作是培根的化名作品)。
他是一位政治家,但他的政治事业并不成功。
培根之所以名垂青史,主要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
他是近代英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人物之一。
与文艺复兴时代的那些光辉人物一样,培根也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历史上的所谓伟大人物,其实就是开创或建树了一种新传统的人物。
伟大的政治家革新了人类的社会制度,而伟大的思想家则革新了人类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模式。
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
《培根论人生》的笔记(培根在1626.3月底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在途经伦敦北郊时,这位一生提倡科学实验的思想家突发灵感,要试验冷冻防腐,于是不顾高龄体弱,下车向一位农妇买来一只鸡,将其剖开,用雪塞满。
他不幸因此着凉,被送到附近一座农庄,于四月九号在该处逝世。
他因试验而去世,象征性地表明,他将一生献给了他极力提倡的科学实验)P7 值得注意的是,人内心的任何一种情感,都不会脆弱得不能克服或控制对死亡的恐惧,而既然人有众多战胜死亡的随从,死亡也就算不上是可怕的敌人了。
P18 逆境的美德在于节制,逆境的美德在于坚韧。
P34 妻子乃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老年时代的护士。
P38 专心致志做自己之事的人,绝无嫉妒之事。
因为嫉妒是一种游荡之情,在大街上逛来逛去,不肯呆在家里,正所谓好事之徒一定没安好心之说。
P63 凡事在商计时最好顾及风险,在行动时最好不计风险,只要这些风险不是太大的话。
P65 犹如出膛的子弹,其追风逐日之速,目力所不及也P143 利落的关键,在于做事有层次次序,分门别类及提纲挈领。
做事不分门别类就永远做不彻底,分得过细则永远搞不清楚。
P188 养生有道,道不在医术却在人自己那里。
当自己掌握了何物于身体有利,何物有弊,又予以遵行时,即是最好的保健处方。
P188 少壮时体力强健,任由自己放纵无度,这种透支是一笔到了年老要还的债。
P188 长寿的最佳法则之一是:在吃饭,睡觉,运动时要心无杂念,轻松愉快。
至于心里的情绪和思绪,对各种嫉妒,焦虑郁积的怨气。
玄虚疑难的追究,过度的兴奋和亢奋,无以分担的忧伤都应避而远之。
而对各种的盼望,乐而不淫的事,多趣而不奢华之事,引人憧憬和仰慕以及对因之而来的新奇感,能以诸如历史、寓言、自然研究等美好事物充满人心的学问,都应怀而思之。
P189 生病时以调养为要,调养时以锻炼为要。
P222 天性总是隐秘的,有时可予以克服,但是很难完全戒除。
用压抑的方法,只会使天性有更强的反作用力,用教育和诱导的方法,则会减小天性的困扰,但是,唯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真正改变和制服天性。
弗朗西斯·培根关于知识的名言
弗朗西斯·培根关于知识的名言1.培根关于知识的名言培根经典名言50句选自《培根论人生》一书 1. 知识就是力量。
2. 历史使人贤明,诗歌使人高雅,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3. 为了要替自己煮蛋以致烧掉一幢房子而毫不后悔的人,乃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4. 人是一切的中心,世界的轴。
5. 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
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6.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7. 一个人如果对待陌生人亲切而有礼貌,那他一定是一位真诚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别人的心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8.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9. 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着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10.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
真正的聪明睿智却是言辞简短的。
11. 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12. 我们的语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骄傲;有时也应当说几句婉转的话,但切忌虚伪、轻浮与油滑。
13.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14.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德性。
15. 无德之人常嫉妒他人之有德。
16.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17. 你愈是少说你的伟大,我将愈想到你的伟大。
18.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
19. 明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发现的要多。
20. 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本性。
21.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22. 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
23. 狡猾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
24. 在我们生命的网上,不能隐匿着虚伪,否则,便在每根纵横的线上,都永远留下腐烂的痕迹。
【初中议论文阅读】《论青与老》阅读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论青与老》阅读答案论青与老(英)培根①一个岁甚轻的人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②一般说来,青人富于直觉,而老人则长于深思。
这两者在深论青与老培根①非常年轻的人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他从不浪费生命;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②一般说来,青人富于直觉,而老人则长于深思。
这两者在深刻和正确性上是有显著差别的。
③青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发明力。
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以后方能成事,凯撒和塞普提摩斯就是例证。
曾有人评论后者说:他曾度过一个荒谬的——即使是疯狂的年轻人,但毕竟,他成为了一个非常能干的罗马皇帝。
性格冷静的人在年轻时可以成为伟人,比如奥古斯都大帝。
另一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热情和活力也是宝贵的。
④青年人善于创造而缺乏思考,善于积极工作而缺乏讨论,善于创新而缺乏毅力。
旧的经验使他们熟悉旧的东西,却使他们盲目地忽视新的情况。
年轻人很容易被发现,但鲁莽可能会毁掉大局。
⑤清的性格就像一匹不羁的野马,不畏过去,傲慢自大,容易走极端。
敢于创新而不评估实际情况和可能性。
因此,改革往往因冲动而失败,但它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老人正好相反。
他们常常满足于被困在一个已经成为现实的局面中,思考多于行动,谈话多于果断。
为了不事后后悔,我宁愿不提前冒险。
最好的方法是在你的职业生涯中结合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特点。
从目前的观点来看,他们的优势可以弥补各自的劣势。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年轻人可以向老年人学习他们没有的优势。
从社会角度来看,经验丰富的老执事令人安心,而年轻人的热情令人鼓舞。
如果老年人的经历是宝贵的,那么年轻人的纯真是高尚的。
1.在下面加标点符号。
罕有:_______________炽热的:_______________2小心阅读①段文字,在填写适当的连接词。
①非常年轻的人可以是富于经验的人,他从不浪费生命;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三.第②“段首”一般说来”你能删除它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1.简短回答“不羁的野马”文中的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文意,写出青的长处与不足: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读了本文后,请据此推论,塞普提摩斯能从一个热情炽烈而情绪太敏感的人,成长为一位极能干的罗马皇帝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hǎn;chì。
培根三论
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辩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论爱情
舞台上的爱情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得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喜剧和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却常常招来不幸。它有时象那位诱惑人的魔女
,有时又象那位复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只有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严肃多谋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因此,如果一个人还原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我不懂是什么缘故,许多军人更容易堕入情网,也许这正象他们嗜爱饮酒一样,是因为危险的生活更需要欢乐的补偿。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种博爱倾向,若不集中于某个专一的对象身上,就必然施之于更广泛的大众,使他成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侣那样。
夫妻的爱,使人类繁衍。朋友的爱,给人以帮助。但那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堕落毁灭啊!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培根论人生》摘句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培根论人生》摘句内容简介培根一生留下了多部著作,最为读者熟知的就是这部《培根论人生》。
《培根论人生》的内容贵在其角度的不同,他生于1561年,少年老成。
又因当时英国百业大兴,可谓文昌武盛;其个人亦在事业上雄心万丈,顶峰时期,不但仕途上官拜国王掌玺大臣,贵及子爵;学问上亦立志要重新建构人类的知识系统。
然而,以其文采之长,后人屡屡有疑其为莎士比亚者;以其思想之博大精深,早已“震撼了那些震撼世界的人”,以至于如今都不乏为之钻研的专门学问和学人;以其阅历之不凡,述一部论人生的小作品,可谓厚积而薄发。
这样的作品,不但没有倚老卖老的摆谱,反而坦示了一种反思的力量。
其中探讨的,有很多都是关于健康、完善、和谐的人生的认识及其建立的根基。
其中有知识的内容,也有价值观和信念的取向。
作者简介弗朗西斯·培根,培根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
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创立了科学归纳法,鼓励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对整个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1597年,《培根人生论》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
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
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经典摘句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需要吞咽,还有少数的应该细嚼。
命运如同市场。
如果老待在那里,价格多半是会下跌的。
如果问:在政治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大胆,第二,大胆,第三,还是大胆。
尽管大胆常常是无知与狂妄的产儿,但却总能迷惑并左右世上许多愚人。
甚至这种狂妄的盲勇有时还能唬住某些智者;尤其当他们意志不够强的时候。
谁能比这种人更痛苦呢,他们人虽在世,却已亲身参加了埋葬自己名声的丧礼?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
《培根人生论》故事梗概
《培根人生论》故事梗概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生活着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农夫。
他勤劳善良,对家人和邻居都十分友好。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渴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于是,他决定离开村庄,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
约翰背起行囊,踏上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旅程。
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从未放弃。
他相信,只要用心去追求梦想,最终一定会收获成功。
在旅途中,约翰遇到了一位聪明的老人,名叫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是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和学者,他对生活和人生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向约翰讲述了一本名为《培根人生论》的书,这本书以培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为灵感,探讨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亚伯拉罕慷慨地将这本书赠送给了约翰,并告诉他,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这本书的内涵。
约翰回到村庄后,他开始沉浸在《培根人生论》中的智慧和思考中。
他发现这本书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人们如何获得成功和财富,而是关于人生的哲学和真理的深刻探索。
约翰在书中学到了许多重要的道理。
首先,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他开始相信,只要付出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约翰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
他深刻地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和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人生中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约翰还从书中学到了勇气和坚持的力量。
他意识到,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和容易的,但只要保持信念,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
在约翰的努力下,他逐渐在农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的农田产量大幅度增加,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和尊重。
但对于约翰来说,真正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财富和地位,而是心灵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培根人生论》,约翰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他开始将智慧和真理传授给他人,帮助他人实现梦想和追求幸福。
正如亚伯拉罕所说:“人生犹如一本厚重的书籍,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用行动去书写。
”约翰通过探索并运用《培根人生论》中的智慧,逐渐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培根论人生赏析
培根论人生赏析
《培根论人生》是培根在16世纪末著作的一篇文集,是他在晚年
总结人生经验的一部作品。
这篇文集总共包括58个段落,主要讨论了
如何正确地度过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培根论人生》中,培根阐述了人生的目的,认为人生的目的
不在于为了个人利益而活着,而是应该为了整个人类的利益而活着。
他提出“为人类工作”这一概念,呼吁人们为了人类的发展、进步而
努力奋斗。
这一思想可以对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追求以及社会发展起到
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培根在文中还探讨了成功的因素,他认为成功既不是天赋,也不是机缘巧合,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勤奋努力以及不断
尝试、总结而实现的。
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这种观点
也在当今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攀升,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获得成功。
此外,培根还强调了虚假的性格在人生中所带来的危害。
他认为
真正的智慧和真正的人类的理解力只有在人们真诚的交流和互助中才
能得到提升。
因此,他提倡真诚、坦率的品质,倡导人们要养成精益
求精、不断自我完善的好习惯。
总之,《培根论人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智慧殿堂般的名篇。
其尝试回答人生意义、探讨成功的法则、强调真诚的做人原则等,使
得它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启示,更为人们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思想的启迪。
读书建议:培根---论人生
培根:“历史上最见利忘义的、卑鄙的小人兼才子”今天,我们先来欣赏《培根论人生》,培根生于1561年,卒于1626年,他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于古往今来的有关人生、有关事业、有关金钱、有关道德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有许多著名的论断,特别是关于人生的论述,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
大家都知道正是培根第一个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
作为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人,培根的思想复杂多变,他被很多人也称为“历史上最见利忘义的、卑鄙的小人兼才子”。
《培根论人生》一书主要萃取了他一生著书的精华,内容包括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
从《论真理》、《论死亡》等篇章中,你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从《论权位》、《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等篇章中,又可以看一个到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论残疾》等篇章中,你就可以看到一个自信、自强不息的培根。
从《论狡猾》、《论言谈》等篇章中你又可以看到一个攻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这本书将这些(融著)培根哲学智慧以人生经验的捷径,那些深谙人世的智慧以及以他平实流畅的文字都展现给读者了,全书那是文笔优美、语言精炼、寓意深刻。
你可以把它作为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看作是混迹官场的“厚黑学”。
借用培根的一句话说,有些书是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食,有些书你就必须细嚼慢咽,充分的消化。
这本书虽然谈不上字字珠玑,但也是称得上琳琅满目,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很值得细嚼慢咽。
至于这本书的译笔大家去评判。
不错,当然了就如同你阅读(丘契月)的幽默一样,如果能够从英语的原文去读,那就更加享受到其中的妙处所在了。
《培根论人生》全面而又尖锐。
《论真理》、《论抱负》、《论嫉妒》、《论权位》、《论狡猾》、《论谈判》、《论革新》、《论自私》你想到了什么培根他都说到了。
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400
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400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400《培根论人生》读书笔记在我未读这本书之前,总以为欧洲是个永远思想落后于中国的地方,英国人太教条好面子,不爱创新;德国人沉迷于时代的气势,衰则哀,盛则狂;美国人是快餐哲学,讲究现在实用,不顾未来发展。
但当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住的时候,豁然发现,原来世界的真理是一样的,就是敢于发掘的问题。
在欧洲,培根做到了。
“站在高岸上遥看颠簸于大海中的行船是愉快的;站在保垒中观望战场也是愉快的;但是没有比能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然后俯视来路上的层层迷障、烟雾和曲折更愉快的了。
”中国自古的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探索境界同样在欧洲被培根指明出来,可谓是欧洲的思想之父。
他讨厌“假”与“恶” ,“没有一种罪恶比虚伪和背义更可耻,说慌都往往是这样的人:他们在上帝面前是狂妄的,在凡人面前却怯懦”;同样推崇“真”、“善”、“美”,“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是“世界公民”,心与五洲四海相通;如果他对其他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么他十分美好的心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治疗伤痛的珍贵树木;如果他能原谅宽容别人的冒犯,就能证明他的心灵乃是超越了一切伤害的;如果他并不篾视别人对他微小的帮助,那就证明他更重视的乃是人心而不是钱财。
”由此发现,其实培根的观点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道德标准几乎是相通的,只是表达上有所不同,所以真理是相同的',只是有不同的解释罢了。
培根的理论善于互相贯穿,互相证明,互相表现:“形体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
创造它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其实,我最欣赏的是他对人性的评价:“天性虽然隐而不露,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
即使勉强施以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之后更加猛烈。
只有在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在私生活中,人的天性最容易显露,在一时激动之下也易显露天性,因为激动使人忘记压制。
培根的经典人生名言精选
培根的经典人生名言精选一1. 一个正在顺着生活规律挺进的青年,首先应注意自己的才能和愿望与事业相衡。
2. 我活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是为了活着3. 旅行对青年,是教育的一部分;对于老年人是部分经验。
4. 我们只有固有的健康法则。
这些法则却很少有人注意,往往直到临死时,才注意到,然而悔之晚矣。
假若人人都知道适当的健身法,不消说,生命就可以大大延长。
5. 在吃饭、睡觉、运动的时候,心中坦然,精神愉快,乃是长寿的最好秘诀之一。
---6.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往往是最坏的路。
7.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而应推敲细思。
8.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9.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10. 过于求速是做事的最大危险之一11.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12. 了解爱情的人往往会因为爱情的升华而坚定他们向上的意志和进取精神。
13. 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轴。
14.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15.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16. 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17. 读书造成充实的人,会议造成未能觉悟的人,写作造成正确的人。
18. 书本应该依据科学,而不是让科学去依据书本。
19. To choose time is to save time. Francis Bacon , British philosopher 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培根名言20. 过去的事早已消失,未来的事更渺不可知,只有现在是真实的21. 多一个真正的朋友,就多一块陶冶情操的砺石,多一分战胜困难的力量,多一个锐意进取的伴侣。
22. 虚伪的友谊有如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
23. 人与人之间最高的信任,无过于言听计从的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根论人生》之论青年与老年
一个年岁不大的人也可以是富于经验的,假如他不曾虚度生活的话;然而这毕竟是罕有的事。
一般说来,青年人富于“直觉”,而老年人则长于“深思”。
这两者在深刻和正确性上是有着显著差别的。
青年的特别是富于创造性,想象力也纯洁而灵活。
这似乎是得之于神助的。
然而,热情炽烈而情绪敏感的人往往要在中年以后方成大器,尤恺撒和塞维拉斯①就是明显的例证。
曾有人评论后一位说:“他曾度过一个荒谬的——甚至是疯狂的青春”(Juventutemegiterroribus,imofuroribusplenam.)。
然而他后来成为罗马皇帝中极杰出的一位。
少年老成、性格稳健的人则往往青春时代就可成大器,奥古斯都大帝、卡斯曼斯大公、卡斯顿勋爵②即是如此。
另一方面,对于老人来说,保持住热情和活力则是难能可贵的。
青年人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守成。
老年人的经验,引导他们熟悉旧事物,却蒙蔽他们无视新情况。
青年人敏锐果敢,
但行事轻率却可能毁坏大局。
青年的性格如同不羁的野马,藐视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极端。
勇于革新而不去估量实际的条件和可能性,结果常因浮躁而改革不成却招致意外的麻烦。
老年人则正相反。
他们常常满足于困守已成之局,思考多于行动,议论多于决断。
为事后不后悔,宁肯事前不冒险。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
这样,他们各自的优点正好弥补了对方的缺点。
从现在的角度说,他们的所长可以互补他们各自的所短。
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的经验。
而从社会的角度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
但是,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么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圣经》说:“你们中的年轻人将见到天国,而你们中的老人则只能作梦。
”有一位“拉比”(犹太牧师)解释这话说:上帝认为青年比老年更接近他,因为希望总比幻梦切实一些。
要知道,世情如酒,越浓越醉人——年龄越大,则在世故增长的同时却愈会丧失正直纯真的感情。
早熟的人往往凋谢也早。
不足为训的是如下三种人。
第一种,是在智力上开发太早的人。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例如
修辞学家赫摩格尼斯③就是如此。
他少年时候就写出美妙的著作,但中年以后却成了白痴。
第二种,是那种毕生不税稚气的老顽童。
正如西塞罗所批评的赫腾修斯④,他早已该成熟却一直幼稚。
第三种,是志在才疏的人。
年轻时拒负很大,晚年却不足为训。
像西兹阿·阿非利卡就是如此。
⑤所以历史学家李维批评他:“一生事业有始有终。
”
①、优利·凯撒(前100?—44),罗马政治家。
Severus(1462—211),古罗马皇帝,公元193—216年在位。
②、卡斯曼斯大公,1570年封多斯加纳大公。
③、奥古斯都·凯撒(前61—公元14),为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大凯撒的侄孙,原名屋大维。
具古斯都意为“至高无上者”,乃其尊号。
统一罗马,为帝政的建立者。
赫摩格尼斯(161—180),古希腊哲学家。
④、西塞罗(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和哲学家。
赫腾修斯,约与西塞罗同时代的人。
⑤、西庇阿·阿非利卡(前236—前184),古罗马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