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鲁山山行》练习题
人教版语文八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附答案
八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习题一、古诗词【望岳】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山势雄峻高大、景色秀丽。
2.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春望】1.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或移情花鸟表达感时伤世之情),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思家之苦。
3.通过《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石壕吏】1.“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蛮横气势。
2.《石壕吏》中表现老妇自诉自解,意在使差役同情(或表现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诗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归园田居(其三)】1.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其三)中道出以归隐而自豪且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或画龙点睛)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其三)中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使至塞上】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解析)
《山行》练习题(附参考解析)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千嶂里( ) 燕然( ) 独倚( )衡阳( )孤城( ) 乡魂( ) 石径( )3、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 )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 )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 )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 )4、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②黯乡魂。
黯: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5、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容地mài 进考场,自信地面对试卷,chén___着冷静地答题,展示自己的才华。
【语言表达训练】6、《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改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可以吗,为什么?7、范仲淹《渔家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8、范仲淹《苏幕遮》主要抒发了什么情绪?9、对《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诗的一、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
“浥”是润湿的B、“西出阳关无故人”,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别后无人相伴、寂寞孤独生活的牵挂。
C、这首诗先抒情,后写景,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D、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淡淡的忧郁之情。
10、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
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列诗歌,回答11-14 题。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山: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⑨二月花:1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1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列诗词,完成15-20 题。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行》练习题精选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山行》练习题精选1、作者: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
主要擅长写七言绝句。
与当时另外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除本篇以外杜牧的七绝《赤壁》建议学生背诵。
2、诗文分析: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
三四句写深秋美景。
通过对夕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比,突出了红叶特有的美。
描写景物的顺序由远及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关考题。
(1)小李杜是指________(李商隐和杜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王孟指(王维和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韩柳指的是(韩愈和柳宗元)(2)仿照例子填空。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白云深处有人家——( )写云,写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写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枫叶特有的美(3)古人写秋常写秋的悲凉,而这首《山行》却是秋的颂歌。
著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山行练习题,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相关链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练习题:五年级上册语文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蝈蝈》练习题。
语文《山行》同步练习题
语文《山行》同步练习题语文《山行》同步练习题一、看拼音写句子。
quán chǎng guān zhng dōu wi shān yáng h cǎi.bàng wǎn wǒ h y ye qù gōng yuán wán.二、比一比,组成词语写下来。
情()借()李()遥()精()错()季()摇()三、选词填空。
好玩有趣出色支枝1、黑熊踩木球很()。
2、猴子倒竖蜻蜓()。
3、山羊走钢丝非常()。
4、树()上落着很多小鸟。
5、我有一()彩色的铅笔。
四、造句。
精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诚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读句子,再加上标点。
1、不下水()怎么能学会游泳呢()2、你喜欢列宁吗()3、妈妈买的桃子真好吃呀()4、快走吧,不然要迟到了()六、写反义词。
高——()宽——()长——()前——()七、多音字组词。
好hǎo()hào()喝{hē()hè()当{dāng()dàng()模{mó()mú()八、用线把左右两边的'词恰当地连接起来。
茂盛的孩子漂亮的枝叶顽皮的钢丝细细的衣服九、把句子写具体。
1、________________的树叶从________________落下来。
2、________________太阳从________________升起来。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鲁山山行(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鲁山山行(阅读答案)【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②。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③。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欢溪④。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⑤。
【注释】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幽径:小路。
④熊升树:熊爬上树。
⑤何许:何处,哪里。
【参考译文】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高高低低,蔚为壮观,恰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竟迷失了方向。
山林空荡,能看到熊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呢。
【文学常识】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
主张诗文革新,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反映。
诗风古硬平淡。
【阅读训练】1.第一句意思是什么?2.好峰随处改一句中的处是指______,改指_________。
3.颈联两句,每句前两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是______关系,也是对颈联中___一句的照应。
4.默写梅尧臣的诗句。
5.说说尾联的妙处。
【参考答案】1.恰恰投合我爱好天然风物的情趣。
2.诗人所到之处眼中的好峰因自己脚步的移动而变化姿态3.因果幽径独行迷4.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5.诗人在山中一个人独自行走,欣赏着种种美景,峰熊鹿云都令他着迷,可一路走来就是看不见人家,于是诗人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恰在这时,云外一声鸡回答了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呢!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望云闻鸡之后,必然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加快步伐,向那发出鸡鸣的白云深处的村庄走去诗人山行中希望看见人家的神态和心理,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诗人所向往的人家,由于白云缭绕,只闻鸡声,不见其形,更令人遐想不已。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文练习题答案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文练习题答案参考答案◆《长歌行》1、用自然景物由盛到衰,从生到灭的规律暗示人的生命有限。
2、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说明光明一去不返。
3、用联想和一连串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野望》1、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
2、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3、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以后,伯夷和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早寒江上有怀》1、思念家乡,想念亲人2、作者捕捉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树叶渐落,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
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答赞成,也可答不赞成,但都要说明理由。
示例:赞成。
作者希望出仕为国效力的精神值得肯定。
不赞成。
应该像陶渊明那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做一个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不更好吗?2、“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势宏大。
3、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黄鹤楼》1、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2、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绿绿的芳草覆盖。
3、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淼,更引起作者的无限乡愁。
八年级鲁山山行练习题
八年级鲁山山行练习题一、诗歌原文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二、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梅尧臣(1002 年 5 月 31 日—1060 年 5 月 27 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他强调诗歌要写实,反对西昆体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和韵味。
2、诗歌体裁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律诗通常每句五字,共八句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偶数句押韵,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工整。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适:恰好。
2、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3、惬:心意满足。
4、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5、幽径:幽静的小路。
6、熊升树:熊爬上树。
7、何许:何处,哪里。
四、诗句翻译1、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座山峰高高矮矮。
2、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译文:美好的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独自走在幽静的小路上,沉醉其中而迷路。
3、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译文:秋霜落下,熊爬上树;树林空旷,鹿在溪边饮水。
4、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人家在什么地方?只听见从云雾缭绕的地方传来一声鸡叫。
五、诗歌赏析1、首联“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诗人开篇点明自己出游的心情,“适”字表明此次出行正合自己的心意,“野情惬”直接表达了对山野风光的喜爱。
“千山高复低”描绘出山峰起伏、绵延不绝的景象,为下文的写景埋下伏笔。
2、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好峰随处改”从视觉角度写山峰的变化,随着诗人的前行,山峰的姿态不断改变,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
“幽径独行迷”则从心理感受方面入手,独自走在幽静的小路上,诗人沉醉于美景之中,以至于迷失了方向,突出了景色的迷人。
3、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这一联描绘了山中的动物活动,秋霜降下,熊爬上树,树林空旷,鹿在溪边饮水,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也进一步体现了山林的幽静。
山行试题及答案
山行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的意思是()。
A. 坐下
B. 因为
C. 坐立不安
D. 乘坐
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不是“山行”这首诗中描述的内容?
A. 远上寒山石径斜
B. 霜叶红于二月花
C. 独在异乡为异客
D. 停车坐爱枫林晚
答案:C
二、填空题
3. 请填写“山行”一诗中的空白部分:远上寒山石径____,白云生处
有人家。
答案:斜
4. 根据“山行”一诗,填空:____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霜
三、简答题
5. 请简述“山行”这首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答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创作于杜牧游历山川时,描绘了秋天山中景色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
生活的向往。
四、阅读理解题
6. 阅读“山行”全文,分析诗中“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所表达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远望,看到白云缭绕的地方隐约有人家居住的景象。
这不仅展现了山中云雾缭绕的自然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五、写作题
7. 以“山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散文,描述你想象中的山行经历。
答案:略(此题为写作题,答案需学生自行创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练习题◆《长歌行》1、诗中写大自然中景物目的是什么?2、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3、这首诗在说理方面有什么特点?◆《野望》1、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展现的画面。
2、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用得好?3、“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早寒江上有怀》1、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你对作者不甘于隐居山林,而希望得到引荐,突出他出仕愿望是怎样看的,并说出理由。
2、试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蒸”和“撼”字好在哪里?3、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两句诗情、景交融。
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送友人》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
2、颈联是情景交融的佳句,请结合送别的情景,阐释该联的句意。
3、诗人骑马与友人送别。
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秋词》1、本诗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明丽的赞歌。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情怀?2、写出含有“秋”字的诗句。
◆《鲁山山行》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改”、“迷”用得好,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1、描绘上片所展现的画面。
2、理解“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意思。
3、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本诗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2、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语文《山行》课后练习题
语文《山行》课后练习题
语文《山行》课后练习题
练习包括两种练习:学生学习课文后,为了加深理解记忆而进行的习题练习和工人士兵等人为了获得熟练技巧而经常进行某种动作的实践技巧练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山行》课后练习题,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千嶂里()燕然()独倚()衡阳()孤城()乡魂()石径()
3、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衡阳燕去无留意。
()
②四面边生连角起。
()
③山应斜阳天接水。
()
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
()
4、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
②黯乡魂。
黯: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
5、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从容地mài_____进考场,自信地面对试卷,chén_____着冷静地答题,展示自己的才华。
山行古诗练习题(打印版)
山行古诗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王维的《山行》中,诗人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其中“停车坐爱枫林晚”的下一句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2.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诗人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形容庐山瀑布的壮观,其下一句是“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杜甫的《登高》中,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选择题1. 以下哪句诗不是出自王维的《山行》?A.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诗人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形容庐山瀑布,请问“三千尺”指的是什么?A. 瀑布的实际高度B. 瀑布的水流速度C. 瀑布的水流长度D. 瀑布的水流宽度3. 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无边落木萧萧下”来形容秋天的景象,这里的“落木”指的是什么?A. 落叶B. 枯树C. 秋天的果实D. 秋天的云彩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维的《山行》中,诗人是如何描绘秋天景色的?2.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诗人是如何通过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庐山瀑布的壮观的?3. 杜甫的《登高》中,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诗句,回答问题:《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象?2. 诗人为何要“停车坐爱枫林晚”?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诗人是如何通过对比来突出秋天景色的特点的?五、写作题请以“山行”为题,写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霜叶红于二月花2. 疑是银河落九天3. 不尽长江滚滚来二、选择题1. C2. A3. A三、简答题1. 王维在《山行》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雨后清新的山景和凉爽的秋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描绘了月光下的松林和清澈的泉水,展现了秋天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
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与修辞手法透析
鲁⼭⼭⾏诗词阅读答案与修辞⼿法透析 ——语⽂阅读是语⽂学习的⼀⼤板块。
⽆论在考试还是在平⽇的积累中都⾮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的⽐例。
为快速提⾼同学们的阅读能⼒,店铺给⼤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学习有帮助。
古代诗歌鉴赏的修辞⼿法透析 学习⽬标: 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法及作⽤。
2、掌握诗歌修辞⼿法题的设题⽅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法: ⽐喻、⽐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设问、反问、⽤典、互⽂、叠字、反复、顶真等。
1、⽐喻 ⽤⼀种事物或情景来⽐作另⼀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
⽐如“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做滚滚东去的江⽔,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上浮萍。
教⼈怎不伤情?觉⼏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遂⾈⾏。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了什么⼿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诗主要运⽤了⽐喻⼿法。
上⽚⽤“云边孤雁,⽔上浮萍”的⽐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尘随马去,⽉遂⾈⾏”的⽐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 借⽤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
借代的运⽤使语⾔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绿”和“红”两种颜⾊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或物)的名称 朱门酒⾁臭,路有冻死⾻。
——杜甫《⾃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与修辞手法透析
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与修辞手法透析——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古代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透析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_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
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_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_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的内容【阅读答案】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最新《鲁山山行》练习题
《鲁山山行》练习题作者: 加入日期:15-01-06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幽径:小路。
④熊升树:熊爬上树。
⑤何许:何处,哪里。
【参考译文】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高高低低,蔚为壮观,恰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竟迷失了方向。
山林空荡,能看到熊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呢。
【文学常识】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
主张诗文革新,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反映。
诗风古硬平淡。
【阅读训练】1.第一句意思是什么?2.“好峰随处改”一句中的“处”是指______,“改”指_________。
3.颈联两句,每句前两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是______关系,也是对颈联中“___”一句的照应。
4.说说尾联的妙处。
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6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
(4分)7、“林空鹿饮溪”一句描绘的景物,是作者远观所见还是近观所见?请说明理由。
(4分)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恰恰投合我爱好天然风物的情趣。
2.诗人所到之处眼中的“好峰”因自己脚步的移动而变化姿态3.因果幽径独行迷4.诗人在山中一个人独自行走,欣赏着种种美景,“峰”“熊”“鹿”“云”都令他着迷,可一路走来就是看不见人家,于是诗人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恰在这时,“云外一声鸡”回答了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呢!”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望云闻鸡之后,必然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加快步伐,向那发出鸡鸣的白云深处的村庄走去——诗人“山行”中希望看见“人家”的神态和心理,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诗人所向往的“人家”,由于白云缭绕,只闻鸡声,不见其形,更令人遐想不已。
梅尧臣《鲁山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鲁山山行宋代: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4.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表现了诗人爱好山野景色的情趣,歌颂了祖国山河的秀美。
B. 山峦众多,随着诗人行踪的变化而忽高忽低。
“千山高复低”既暗示了鲁山之高,又间接表现了诗人山行的愉悦之情。
C. 诗人在山中行走,所见的山峰也不断变换美好的形态。
“好峰随处改”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D. “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
着一“迷”字,表达了诗人因陶醉于山野景色而流连忘返的情形。
E. 颈联一“霜”一“空”表现了深秋鲁山的空旷清幽,为尾联抒写诗人的思乡之情作铺垫。
“云外一声鸡”暗示家乡之远,形象含蓄。
15. 这首诗围绕“行”字叙事、写景、抒情。
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6分)14.B(“高复低”写的是山峰有高有低,连绵起伏的情形,也不能暗示鲁山之高。
)E(“云外一声鸡”写人家离山很远,间接表现山行环境远离尘嚣,十分幽静。
)(对一个得2分,全对得5分)15.A.全诗紧扣“行”字描写诗人漫游鲁山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山行的美好情趣,歌颂山河的秀美。
(总起表明观点,概括事、景、情的内容,必不可少。
2分)B.首句抒写了诗人山行的原因和感受:山中的景色契合自己爱好山野景色的情趣。
(1分)C.二到六句由远及近描写山行所见,表现山峰形态的秀美,山中动物的自由自在。
(1分)D.“幽径独行迷”叙事点题,既表达了陶醉于山行所见景象的心情,又实现了视角的转换。
(1分)E.尾联写山行时听到远处传来鸡鸣,间接表现山行环境的幽静。
(1分)。
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与修辞手法透析
鲁山山行诗词阅读答案与修辞手法透析——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古代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透析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古诗之《鲁山山行》练习附答案
古诗之《鲁山山行》练习附答案
鲁山山行
梅尧臣(北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的心情。
B. 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路高迷糊了的优雅心情。
C. 颈联:霜落了下来,隐隐约约好象看见熊在上树,鹿在喝水,独特的视觉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
D.这首诗是由北宋大诗人梅尧臣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
2.说说你对此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赏析名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4.说说此诗的写法特色。
参考答案:
1.D“南宋”改为“北宋”。
2. 抒发了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情感
3. 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
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
尾联巧妙的运用了设问手法,写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语境,移步换景,一幅原生态的画面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超脱,淡泊的闲适恬静心态。
4.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
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山山行》练习题
作者: 加入日期:15-01-06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幽径:小路。
④熊升树:熊爬上树。
⑤何许:何处,哪里。
【参考译文】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高高低低,蔚为壮观,恰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竟迷失了方向。
山林空荡,能看到熊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呢。
【文学常识】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
主张诗文革新,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反映。
诗风古硬平淡。
【阅读训练】
1.第一句意思是什么?
2.“好峰随处改”一句中的“处”是指______,“改”指_________。
3.颈联两句,每句前两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是______关系,也是对颈联中“___”一句的照应。
4.说说尾联的妙处。
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6本诗收束蕴藉有味,为诗家青睐,请稍加点评。
(4分)
7、“林空鹿饮溪”一句描绘的景物,是作者远观所见还是近观所见?请说明理由。
(4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任意一联诗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恰恰投合我爱好天然风物的情趣。
2.诗人所到之处眼中的“好峰”因自己脚步的移动而变化姿态
3.因果幽径独行迷
4.诗人在山中一个人独自行走,欣赏着种种美景,“峰”“熊”“鹿”“云”都令他着迷,可一路走来就是看不见人家,于是诗人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恰在这时,“云外一声鸡”回答了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呢!”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望云闻鸡之后,必然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加快步伐,向那发出鸡鸣的白云深处的村庄走去——诗人“山行”中希望看见“人家”的神态和心理,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诗人所向往的“人家”,由于白云缭绕,只闻鸡声,不见其形,更令人遐想不已。
所以后人评论此诗的尾联“幽而有味”。
5.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早行鲁山所见到的千山竞秀、山路幽深、野趣盎然的景象。
(2分)抒写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欣赏之情.写出了作者从容、闲适的心境。
(2分)
6.尾联以设问收束。
以“一声鸡”表明白云生处有人家;回应作者“山行”见闻。
含蓄蕴藉,令人余味无穷。
(4分)
7、是远观所见。
(1分)上句“霜落”交代时令已是深秋,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山中树木都光秃秃的,显得疏朗空旷。
“林空”表明诗人是透过稀疏的树枝,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3分)(回答鹿是很警觉的动物,诗人只可远观,得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或闲适自得)的思想感情。
(1分)可结合任意一联分析,答案要关涉“景”与“情”两个方面。
如首联: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座山峰时高时低。
表明诗人正有寄情山野的闲适之情,而时高时低的山峦刚好合乎诗人的心意。
如颔联: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独自出行的我迷路。
“好峰”“幽径”写出了诗人游赏时的愉悦心境。
如颈联,寒霜降落,熊爬上树,树林空寂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写出了山林的空旷和生机,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如尾联: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诗人心中的疑问。
景与情契,表现了诗人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
(3分)
二:
考题链接: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改”,“迷”妙在哪里?
2、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3.“适与野情惬”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6分)
4.诗歌以“云外一声鸡”收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1、“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
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
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2、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
山林空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
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到、非常幽静的境界,尤其“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
3.恰好满足了我热爱山野风光的情怀。
(2分)“适与野情惬”体现在:峰峦起伏变化,山间小路幽静,使人迷乱;秋霜叶落,熊爬上树干,山林空旷,野鹿在溪边饮水,野趣盎然,使人陶醉。
(4分)(意思对即可)
4.以动(声)衬静,引发联想和想象:一声鸡鸣打破了山野的寂静,使人想象到山野人家;(3分)含蓄表达出诗人的喜悦心情,与诗歌首句照应,余味无穷。
(2分)(意思对即可)
三:
1)这首诗,有一个字可以作为贯穿全诗的线索,你认为是哪一个字?
(2)这首诗的一开始其实已经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这种感情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字,诗人在“山行”过程的描写中,和这种感情互相呼应的字是。
(3)从诗中对景物的描写来看,简单说说这首诗的立足点和写景的方法的特点。
(4)这首诗在写景过程中处处流露出欣喜愉悦的感情,试分析结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的描写,是如何表现出这种感情的。
(不超过25字。
)
(5)对这首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
B.颔联用一“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一“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两字十分传神。
C.颈联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山行”所见的动景,可见诗人内心非常闲适。
D.最后写云外传来一声鸡呜,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她友疆很远很远,。
诗人内心陡生隐隐懊恼之情。
答案:
(1)行
(2)惬迷
(3)移步换景和闻声想景。
(4)这两句可看出诗人翘首望云,遥闻鸡声的神情,感受到诗人先是期盼继而欣喜的心情(既为僻静幽的山野情趣所陶醉,又不希望渺无人烟以至过分孤寂)。
(5)D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
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
按常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
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
“好峰”便是“千山”;“随处改”,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
第四句扣题目“山行”,写独个儿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当然也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
第三联两句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
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的话,这两句则是专写动态景物。
所以中间两联四句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
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
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
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